賞鳥
」 黑面琵鷺 濁水溪 東方白鸛 候鳥 宜蘭台東「鳥字典」王克孝辭世享壽71歲! 一生閱鳥無數奉獻野鳥保育
台東野鳥學會創會發起人、紀錄片《老鷹想飛》推廣的幕後推手王克孝,一生奉獻於台東鳥類及生態踏查,閱鳥無數,人稱「鳥字典」。日前辭世,享壽71歲,親友及鳥友今(30)日齊聚靈堂送行。王克孝因自幼家中養鳥,加上某次家庭賞鳥活動,而深深愛上野鳥優美姿態,便與一眾志同道合鳥友,共同創辦台東野鳥學會,長期投入台東鳥類及生態調查,20日安詳辭世。台東野鳥學會近日於臉書以「離開我們了」一文悼念王克孝,文中指出他長年參與台東鳥類生態調查與推廣工作,包括熊鷹分布調查、赤腹鷹與灰面鵟鷹的年度數量調查,以及超過30年的賞鳥活動解說與生態教育。無論是編寫《台東飛羽何處尋》一書,還是熱心接待外地鳥友,他的身影無處不在,熱情與專業深深影響了無數人。王克孝不僅是台東野鳥學會的靈魂人物,也曾指導台東大學賞鳥社,啟發年輕世代對野鳥生態的熱愛。他以自家為學會會址,同時收留受傷的野鳥,成為鳥友的聚會場所與傷鳥的中繼站。鳥友回憶,他家總是充滿小鳥自由飛翔的溫馨場景。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張宏銘亦於社交平台發文緬懷,讚揚王克孝對台東鳥類與生態研究的貢獻。他不僅支持專家學者的研究,還協助紀錄片《老鷹想飛》於偏鄉推廣,親力親為規畫活動並分享自己的經驗,為生態教育注入力量。台東野鳥學會莊姓鳥友表示,王克孝致力推動賞鳥活動與環境保護,是台東不可或缺的「鳥字典」,他的熱情與貢獻,將永存於台東的山林間,化作一代代鳥友心中的美好回憶。
觀賞雁鴨水鳥最佳季節!罕見「紫水雞」現蹤龍鑾潭 墾丁生態再添新成員
龍鑾潭是國家重要溼地,也是南台灣重要的雁鴨水鳥棲地,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是觀賞雁鴨水鳥的最佳季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日表示,長期關注龍鑾潭生態的鳥類達人劉川,近期在龍鑾潭拍攝到台灣極為罕見的紫水雞,這也是墾丁國家公園內首次記錄到紫水雞的踪影,十分難得。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是觀賞雁鴨水鳥的最佳季節。(圖/墾管處提供、劉川拍攝)墾管處表示,這隻紫水雞全身大致為暗黑色,從喉部往下延伸至前胸則呈現鮮豔的藍紫色,兩翼的前緣也是藍紫色,還有鮮豔的紅色大嘴及紅色的額板,雙腳呈現淡紅色,劉川推測可能為分布於印尼、菲律賓的黑背紫水雞。墾管處表示,除了罕見的紫水雞外,鳳頭潛鴨、花嘴鴨、小水鴨、白眉鴨、琵嘴鴨、赤頸鴨、尖尾鴨、赤膀鴨、綠頭鴨、白額雁等等過境雁鴨也陸續報到,歡迎民眾到龍鑾潭一帶賞鳥,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今年兩度相遇黑面琵鷺「N44」 鳥友直呼真有緣
台南市黑面琵鷺保育季,今年啟動尋找市長黃偉哲任內野放傷癒的18隻黑面琵鷺,鳥友鄭宗達昨日在嘉義南布袋溼地發現其中1隻「N44」覓食,這次是他二度在南布袋溼地發現「N44」,直呼「彼此似乎很有緣!」黃偉哲任內野放的18隻黑面琵鷺,包含2020年2月在學甲溼地野放編號「T85」;2021年1月19日在安南區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野放的「T95」、「T97」、「T98」;2021年12月7日在七股頂山賞鳥亭野放的「N13」、「N14」;2021年12月31日在安南區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野放的「N17」、「N18」、「N19」、「N20」、「N21」;2022年12月28日七股頂山賞鳥亭野放的「N41」至「N47」等7隻黑琵。鳥友鄭宗達今年11月12日尋獲的黑面琵鷺「N44」。(圖/鄭宗達提供)鳥友鄭宗達昨天上午8點多在嘉義縣南布袋7區溼地拍攝黑面琵鷺棲息覓食,意外發現其中1隻有繫掛腳環「N44」,令他相當興奮,因為去年10月30日也在南布袋溼地發現「N44」的蹤跡,推測「N44」也可能已成南布袋溼地的留鳥。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說,今年黑面琵鷺保育季,啟動尋找市長任內野放傷癒的18隻黑面琵鷺,如有鳥友發現,學會將公開表揚並贈送其匾額禮物。
基隆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病逝 「老鷹先生」沈振中悼:用生命最後力氣為生態發聲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曾獲得國家教育環境獎,也守護老鷹長達20多年。然而在今(8)日,其親友證實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沈錦豐的叔叔、被稱為「老鷹先生」的沈振中稍早在臉書社團「基隆鳥會」表示,沈錦豐於7日傍晚在基隆長庚醫院因「猛爆性肝炎」往生,其子女正處理後事中,「他早期發現腸室炎時,未做大腸內視鏡,症狀嚴重時時已是大腸癌4期」。沈振中也說,「多次化療、開刀、標靶治療,他選擇不休養,用生命最後的力氣繼續四處奔波紀錄生態影像、接推廣講座、調查計畫、繼續擔任鳥會理事長為生態發聲」。沈錦豐的親友也發文哀悼,「知道他要離開我們只是遲早的事,他畢生奉獻給台灣的保育行動是我們的典範。他準備好接受這一天已經很久了,最後這些日子他開心的拍鳥直到闔上眼,老天爺也賞給他亨通的鳥運,也讓大家有眼福,我相信他此生無憾了!」據了解,沈錦豐僅有高中畢業學歷,擁有超過30年計程車司機的資歷,因為叔叔沈振中熱愛賞鳥,他在20多年前加入鳥會,也跟著栽進了愛鳥、護鳥的行列,成為了知名的野鳥攝影家,也長期從事環境教育工作、推動傳統社區保存、努力守護基隆生態,並曾在2016年獲頒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特優殊榮。
疫後拚觀光!來台國際客邁向600萬大關 觀光署盼國旅目標2億人次
交通部觀光署持續衝刺疫後觀光,觀光署長周永暉表示,來台國際客人數正邁向600萬大關,第4季為國外旅客來台旺季,持續衝刺,千萬人次目標不變,同時也希望國旅能補足國際市場,盼今年國旅能達到2億人次,明年來台旅客目標仍預計維持1000萬人次,國際行銷宣傳預算也將增加。周永暉今表示,目前國際觀光客來台已破500萬人次,正邁向600萬人,他坦言「今年挑戰很高」,國際認定2025年恢復疫情前盛景是常態,部分國家較早才可能在今年就恢復,而在現實問題包括郵輪、航班等無法完全恢復,不過目標也不能隨便移動,台灣仍面臨地震、颱風等狀況,預估明年才會恢復到疫情前水準,沒到最後一刻不能退縮。談及國旅情形,周永暉說,狀況有好一點,但沒預期那麼好,還是有匯差影響,國人心情上,悶了3年沒出國也怪,觀光署也希望國旅能有變化,目前已有22縣市的觀光群組,盼地方也能推薦旅遊亮點,一同肩負起引客任務。「明年是重要的一年!」周永暉提到,希望能在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期間,吸引轉機客,讓國際客在前往日本路上先停一站台灣,另外北美市場要前往菲律賓或泰國轉機客,也必須把握住。他也說,明年希望展現台灣親山親水的特質,且明年有世界露營大會、世界賞鳥會接力舉辦,由於疫後生態旅遊成強項,這2個活動算是能夠掌握旅遊市場的契機。此外,地方縣市觀光單位也要跳出來,例如南部各縣市或中部各縣市串聯合作留客,也能同步提升住房率。過去吸引大量國際旅客的花蓮太魯閣遭天災重創,周永暉指出,未來要將花蓮玉里作為「太魯閣的替身」,以「板塊」作為亮點,打造遊客中心,遊客可一隻腳踩在歐亞板塊、一隻腳踩在菲律賓海板塊等方式,吸引旅客前來花蓮旅遊。周永暉表示,明年預計持續維持千萬國際客目標,國旅目標預估2億人次,國際客加上國旅的觀光產值目標則落在8000億元左右,另外觀光署自2024年至2028 年,每年增加2至3億元的宣傳費用,總共增加10億元,多管齊下加大力道宣傳。
風機亂楓港1/恆春半島年數十萬猛禽過境 開發商調查「一隻都無」惹眾怒
屏東恆春半島是候鳥南遷過冬必經之路,每年都有灰面鵟鷹、赤腹鷹和伯勞鳥等數十萬隻珍貴嬌客過境,也是賞鳥人士眼中的最佳景點,而「屏盛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預計在鳥類必經地、枋山鄉楓港溪建置10支風力發電機,並委託「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評估,最終卻顯示當地沒有任何猛禽出沒,愛鳥人士質疑該公司的調查刻意避開候鳥過境時間,對此結果難以接受。8月16日中午,恆春「鳥類達人」蔡乙榮帶著記者登上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舉目所及的遼闊海景讓遊客驚嘆連連,他的目光卻一直放在天邊翱翔的黑點。「你現在聽到的是小彎嘴畫眉的聲音,秋天就會看到過冬的候鳥從這裡過境。」蔡乙榮說,他原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而他入職時,恆春當地獵捕鳥類盛行,獵人們總會捕獵伯勞鳥販售,或是濫捕過境猛禽送到日本製作標本,他為提升民眾保育意識,1988年開始調查並蒐集當地鳥禽資料。楊麥公司負責人楊程欽在7月的環境說明會中公布調查結果,直指未見猛禽過境,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圖/翻攝枋山風力發電計畫公開會議會議紀錄)蔡乙榮說,當時資料欠缺,一切都只能土法煉鋼,從不斷試錯中累積經驗,他曾經長達2個月不曾放假,也曾天不亮便到觀鳥點等候,最終摸清每種鳥類的習性,濫捕歪風也得以扭轉。在30多年的勸導下,多數民眾放棄捕獵,過境鳥群終於得到一線生機,數量因而顯著提升,從早年每年數萬隻達到如今的數十萬隻,當中更包括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天候佳時還會「爆量」,天空中同時有上萬猛禽過境,形成「鷹河」壯觀景緻,而蔡乙榮與愛鳥人士半甲子的努力卻被開發商「視而不見」。記者調查,屏盛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有意於恆春半島最北部的枋山鄉發展風力發電,規劃在楓港溪下游設置10座風力發電機組,每座風機基座最大使用面積為660平方公尺,風機單機容量為4到5 兆瓦,總裝置容量40到50 兆瓦。開發商遵照法規,請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生態調查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於7月9日召開者環評說明會,強調風機不會與農漁業爭地,更不會影響生態,但楓港溪是過境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處,開發商的說法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鳥類達人蔡乙榮在恆春觀察鳥超過30年,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圖/方萬民攝)根據楊麥的生態調查結果,在風機案場附近共記錄 14 種稀有植物,大多為人為栽植,鳥類目視則記錄到台灣畫眉、紅尾伯勞、烏頭翁、領角鴞、大冠鷲、東方蜂鷹及鳳頭蒼鷹,最多的則是烏頭翁,過境候鳥則「一隻都無」,報告曝光後瞬間引發炮火隆隆。屏東縣野鳥協會理事吳正文表示,鳥類過境時間為每年的9月、10月,開發生的調查時間卻是在2023年11月、2024年1月、3月和6月,堪稱「完美」的避開了鳥類春秋往返的遷徙期。而開發單位聲稱機組總高度在119公尺到180公尺間,是最高能飛到1800公尺的赤腹鷹,以及平均飛行高度在300至500公尺的灰面鵟鷹能輕鬆飛過的高度,且雷達顯示鳥類飛行軌跡與風機衝擊、葉片掃略範圍重疊度不高,此說法同樣也無法說服大眾。二級保育類動物灰面鵟鷹在每年10月前後過境台灣,平均約有10萬隻,楊麥生態公司報告中卻一隻未見。(圖/蔡乙榮提供)「10支風機把鳥遷徙的路徑都擋住了,全台灣關心生態的人都無法接受。」吳正文提到,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看狀況停下夜息,恢復體力後再繼續往南,而起飛落降時的高度就有可能無法飛過風機,倘若這10支風機真的建置,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算。「我們不反對綠電,但真的要慎選地方。」蔡乙榮說,如今台灣往往以經濟發展為最大考量,忽略了開發之後大眾所要付出的成本,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淡水漁人碼頭煙火秀 今晚浪漫登場
「2024淡水漁人碼頭仲夏繽紛樂活動」於8月9日至9月8日舉辦,重頭戲河上煙火秀將於今(11)日登場,晚間7時50分先以無人機燈光秀拉開序幕,接著晚間8時將施放3000發、長達10分鐘的主題煙火「淡海情緣」,漁業處提醒,今天下午4時至晚間10時,漁人碼頭周邊將交通管制,建議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前往。漁業處並推薦最佳觀賞煙火點,漁人碼頭區域建議民眾可至木棧道主會場,是最接近煙火的第一排,最能感受現場震撼,另一旁福容飯店前的觀海廣場及環港步道亦可近距離觀賞煙火,另漁人碼頭外的滬尾休閒園區旁油車口木棧道、淡水第一漁港、八里端觀海長堤賞鳥區、十三行文化公園及八里北堤沙灘,也是觀賞煙火及河岸景致的絕佳場所。漁業處提醒,如開車前往八里觀賞煙火,可至十三行博物館停車場及八里公博二停車場停放,滿場時依員警、義交指引至博物館路路邊停車格停放。漁業處表示,煙火施放後,晚間8時30分至9時,每15分鐘還有情人節限定水舞展演,除欣賞煙火與水舞外,民眾也可以到木棧道商店街及特色市集逛逛、或至魚藏餐廳用餐,享受浪漫的情人夜。9月8日活動最後一晚還有一場煙火秀。
緊急救援驚險時刻!大雪山男子呼吸急促突發不適 警消接力護送就醫
台中市豐原區的55歲陳姓男子,6日與家人前往大雪山遊樂中心旅遊踏青,本是愉快的一天,卻在返程途中突發身體不適,陳男駕車下山時突然呼吸急促、頭痛暈眩,無奈緊急停車,幸好在警方和消防隊員的接力救援下,陳男順利送醫,最終平安無事。當天下午4時多,陳男和家人結束一天的遊玩,駕車從大雪山下山,當行駛至中專一線林道24公里賞鳥平台時,陳男突然感到胃部劇痛、呼吸困難、頭痛和暈眩,情況非常緊急。其妻子見狀,立即撥打電話請求警方協助。和平警分局大棟派出所所長謝濬紘和警員沈耿立接獲報案後,立刻通知119救護車前往現場支援,員警迅速趕到,並為陳男提供備用氧氣瓶,經過幾分鐘的吸氧後,陳男雖然稍有舒緩,但仍感到身體不適,考慮到山路遙遠且就醫時間緊迫,員警主動請求家屬同意,由警方代為駕駛陳男的車輛,並以警車開道,迅速下山與119救護車會合。在警消的通力合作下,陳男被火速送往署立豐原醫院進行緊急治療,所幸,經過及時救治,陳男最終無大礙,陳男的家屬對警方的迅速反應和緊急協助表達了深深的感謝,認為如果不是他們的及時幫助,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為嚴重。和平警分局長劉明興表示,目前正值暑假期間,不少遊客前來大雪山避暑,由於大雪山地處高海拔,氣溫變化劇烈,容易對遊客的身體造成影響,提醒所有上山的遊客,應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有不適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以確保旅途安全。
從私人動物園出逃!埃及聖䴉「清零」剩不到百隻 林業署發布通緝
外來種指的是被引入新的生態系統中、原本不在該地區出現的植物、動物,且可能會在新的環境中快速繁殖,擠占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威脅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台灣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20年啟動埃及聖䴉外來移除計畫,至今已經移除1萬8188隻,全台僅剩不到百隻,林業署近期也廣發「通緝令」。據了解,40年多前一家私人動物園引進了來自非洲的「埃及聖䴉」,作為觀賞鳥展示,然而這些鳥不慎從鳥籠中逃脫,強大的適應能力讓牠們成功在野外生存下來,如今可以在台灣的各個河口濕地見到這些鳥的蹤跡。由於牠們的生活範圍與本地鷺科鳥類重疊,埃及聖䴉開始掠奪白鷺鷥等本土鳥類的棲息地。為了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及各地區分署已經多年來積極執行移除這些外來入侵物種的任務。根據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統計,至今已成功移除埃及聖䴉1萬8188隻,經評估目前野外個體剩餘不足百隻,野外察覺埃及聖䴉的難度已隨數量稀少而越來越高,距離外來入侵種埃及聖䴉清零移除僅最後一哩路。林業保育署也發布「通緝令」,指出該鳥種可適應棲地樣態廣泛,包括魚塭、農田、埤塘或河道等棲地環境皆可能出沒,惟非屬賞鳥民眾關注地區,因此亟需各界共同合作提供目擊資訊。林業保育署希望農、漁民於平時農漁作時,如發現外來入侵種埃及聖䴉,可於臉書「外來鳥種埃及聖䴉防治宣導」粉絲專頁提供發現時間、位置、隻數等資訊,亦可電話通報所轄縣市1999專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0800-000930(您您您救山林)專線,或就近通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各地區分署,以安排巡查及移除任務。若能順利完成「清零」,台灣也將是全球第一個完全移除外來入侵種埃及聖䴉的國家。
金門外來種藍孔雀氾濫 政府祭獵殺令
民生與生態兩難!金門縣可見成群的外來種「藍孔雀」漫步林間,晨間或黃昏之時,亦可聽聞此起彼落的叫聲,本該是生態美景,卻成金門人的夢魘,不僅造成農損、危害原生種生物,甚至影響飛航安全,據官方統計金門已逾2000隻,且數量持續攀升,縣府祭出賞金,狠心執行獵殺令,但愛鳥人士卻直呼「美麗的錯誤!」盼能有更好的對策。金門縣建設處指出,「藍孔雀」是原生於南亞的大型雉科鳥類,主要棲息於丘陵地區的疏林地帶,偏好靠水域環境,在台灣與金門地區無原生族群,只有人為圈養觀賞。1999年丹恩颱風來襲,把金門畜試所飼養藍孔雀的圍籠吹毀,造成籠中14隻個體全數逃離野外,因其體型龐大在當地缺乏天敵,加上農地多食物充沛、廢棄營區林立供其棲息,20年過去已繁衍成龐大野生族群,數量更暴增至逾2000隻,且仍倍速增加中。長期關注金門生態議題的縣議員董森堡表示,藍孔雀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偷吃高粱、地瓜、馬鈴薯等農作物造成農損,也會吃其他禽鳥類的卵、青蛙、蛇、蜥蜴等物種,造成生態危機;而每年4月起進入繁殖期,晨時或夜間高頻率的求偶叫聲,有點像貓叫或嬰兒的哭聲,擾人清夢。他特別提及,藍孔雀飛行高度可達4至5公尺,萬一誤闖機場跑道影響飛安,後果更不堪設想。縣府為控制野外藍孔雀族群,向農業部爭取經費,委託廠商架設野外陷阱捕捉移除,亦給予每隻收購金600元鼓勵民眾自行參與捕捉,但因預算有限,加上藍孔雀移動速度快、又會飛行,獵殺不易,獵捕速度根本趕不上繁殖速度,盼中央與地方能盡快找出有效的解決策略。當地民眾感嘆,許多農戶飽受困擾,農作物收成減少,且晨間尖銳的求偶叫聲擾人清夢,民眾只能打1999專線,盼縣府好好處理。儘管金門民眾支持獵捕藍孔雀,但看在賞鳥人士眼裡卻只能搖頭感嘆,認為牠們在金門成災是個「美麗的錯誤!」若能像大陸有廣闊腹地,可結合觀光圈養還能減少殺生,藉此創造出另類遊程,帶動金門觀光。
半屏山猛禽過境4月進高潮!有望再現「鷹球」奇景 鳥迷們期待
半屏山猛禽過境4月進入最高潮,灰面鵟鷹(國慶鳥)3月才剛大量現身,4月緊接登場的是數量更多的赤腹鷹,有望再現「鷹球」奇景,鳥迷們引頸期待。賞鳥達人透露,春季猛禽過境半屏山僅盤旋停留數分鐘,想成功看到大量猛禽,建議天剛亮、7點前就上山。台灣有紀錄的猛禽共35種,半屏山就記錄到24種,南部地區民眾想看猛禽秀,不需要遠赴墾丁。春季北上過境高雄的猛禽,會先停留鳳山丘陵,接著往北抵達壽山及半屏山。150年前英國領事Robert Swinhoe在時稱「鯨背山」的半屏山上,就觀測記錄到黑鳶、紅隼、東方澤鵟、西方澤鵟、北雀鷹、日本松雀鷹、遊隼及燕隼。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歷年來已在鳳山丘陵記錄到24種猛禽,每年3月以灰面鵟鷹為主,平均數量約3000多隻。4月以赤腹鷹為主,平均數量達2萬5000多隻。鳥會表示,猛禽屬食物鏈頂端的高級消費者,族群數量可反應當地生態,可作為重要環境指標,是各國爭相保育的物種。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今年起和高雄鳥會合作,每年春季3、4月在半屏山中央瞭望台辦理過境猛禽生態教育宣導,4月時間為13、14、20、21日,上午8點和9點30分各有1場解說,各場次約50分鐘,民眾需自行前往集合,活動免費也不需事先報名。鳥會專案研究助理楊玉祥表示,半屏山除過境猛禽,本土留鳥如鳳頭蒼鷹、大冠鷲也是明星。鳥會志工、賞鳥達人鄧柑謀表示,猛禽喜歡天一亮、利用半屏山的抬升氣流盤旋整隊,數分鐘後便會往北飛行。4月赤腹鷹數量更多,有機會看到「鷹球」,建議民眾帶望遠鏡前往欣賞。
小兄妹僅日睡6小時!2學霸「自律作息」曝光 卡神楊蕙如經驗談:學那麼多沒差
近日大安區一家美語補習班分享一對「苦命小兄妹」的學習日程表,引發大批網友討論,因為他們一周7天都要學習,而且直到深夜11點半後才會上床就寢。不過先前陸媒就曾報導過哈佛及清大學霸的日程表,生活並非如此密集,且睡眠又充足;卡神楊蕙如也在社群上發出對此事件的看法,直呼自己小時候的課程更密集。近日「小兄妹」的魔鬼訓練日程表曝光後,就有不少人談及頂尖教育的話題,質疑成為成功人士是否真的需要將生活排滿滿才叫做有努力。對此,先前陸媒就曾經報導過美國哈佛大學及中國清華大學的學生,他們是如何安排一整天的生活。2018年考進哈佛大學的安錫娜對自己的生活安排相當自律。(圖/翻攝微博)2018年考進哈佛大學的錫安娜(Sienna)相當自律,除了每天堅持早上6點起床,化妝時善用時間聽新聞,吃完早餐後會預習當天課程,上課保持專注、提升上課效率外,下課後還會再去健身房運動,藉流汗釋放壓力,最後再到圖書館念書到晚上12點,睡前堅持不看手機,並抽出時間閱讀課外書籍。清華大學學生每天晚上9點就會上床睡覺。(圖/翻攝微博)此外,有名清華大學的學生就將自己整天的日程表公開,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他早上6點30分就起床,但晚上9點就會洗漱完畢上床睡覺,整天可以睡滿9.5小時,但又絲毫不浪費一整天的時間,甚至還有2小時的時間可以找朋友娛樂,生活過得是相當充實。對於小兄妹的「苦命」日程表,卡神楊蕙如21日也在臉書有感而發,小時候的學習課程可能比那對小兄妹來得「更密集」,不過比較不同的是,她被媽媽要求必須睡滿8小時,課外期間她都將心力專注在運動及藝術等課程。她說,小時候每周要上鋼琴課、樂理課,還要練琴,還有要上舞蹈課(家裡還為此開了一間舞蹈教室從台北請老師來台東教)、珠算、心算、繪畫(水彩、國畫分開)、英文;寒暑假期間要加上教練指導羽球、桌球、游泳,另外還有登山、賞鳥的課程(是有博士等級老師帶著學習的)。不過她就指出,每個運動項目都表現普通,樣樣學但都學得不精,甚至討厭練鋼琴,一天醒來完全忘記五線譜,從此以後就自己彈自己的,再也不管媽媽怎麼要求。最後,她感嘆自己最快樂的時間,反而是在圖書館閱讀的時光,不過她也感謝家人給她如此豐富的學習資源,「但如果可以,我覺得選一兩樣自己真心喜愛的,不是被強迫的課程,輕鬆一點成長就好。」
安溥為生態紀錄片配音獻聲 揭露水鳥遷徙壯舉與生存危機
台灣公視與國際團隊合作,耗時4年拍攝大型生態紀錄片《勇闖天際線》,以水鳥為主角,追蹤黦鷸、哈德遜塍鷸、紅腹濱鷸等三種水鳥,從南半球出發,沿著「遷徙線」向北方前進沿途人與鳥的故事,找來歌手安溥為紀錄片主述配音。安溥這兩年因為機緣關係參與紀錄片工作,她今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從小就跟著家人養鳥,也很喜歡鳥。」所以對水鳥的紀錄片感到特別親切,還開玩笑說「如果這次是獅子的紀錄片我可能就會退卻。」《勇闖天際線》首映會合影左起紀錄片主述配音,歌手安溥,導演藍道‧伍德(Randall Wood)伉儷。(圖/公視提供)導演兼編劇、攝影師藍道‧伍德(Randall Wood)表示,水鳥是動物界最強的馬拉松選手,每年要從南半球飛行萬里到北極繁殖,然後準確無誤地飛回家鄉,途中可以不吃不喝連續飛行多日。但在人類不斷擴張的開發以及獵殺下,水鳥生存面臨威脅,數量正急遽減少。片中除了拍攝水鳥壯闊的遷徙旅程,也探討水鳥生存面臨的挑戰,像是極地暖化、人類開發以及獵殺,讓水鳥數量岌岌可危。以黦鷸為例,30年間數量減少70%;片中另一個鳥類主角紅腹濱鷸,體型不斷縮水,甚至因此被迫改變覓食習慣,從貝類改成吃營養不足的海草。片中一個亮點故事,是澳洲研究團隊裝設發報器繫放、追蹤的59隻黦鷸,大多數發報器已經脫落,但還有一隻「AAD」持續發送資料長達5年,在水鳥界是不得了的紀錄。而AAD在台灣落地時,研究團隊隨即通知臺灣的賞鳥人,並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引發國內好幾百位愛鳥人士協尋,最後是台南野鳥學會的李正峰率先傳出,在學甲濕地找到這隻黦鷸,科學家與民間聯手追蹤,蔚為美談。黦鷸30年間數量減少70%,如今屬瀕危水鳥。(圖/公視提供)安溥表示配音過程中,感受紀錄片工作者日日夜夜陪著水鳥遷徙,很多時候帶著興奮與憂鬱,還強調如果有露營、登山親近自然的經驗,把時間拉長為一年四季,會覺得很動容。她提到片中最觸動的地方,「水鳥們回到出生地的懷抱,跟牠們中間那麼長途、大遷徙的飛行過程。城市長大的孩子除非有自己旅遊,或對動物的愛好與親近經驗,不然很難想像那麼壯觀的畫面。」被問到會不會帶自己小孩去觀察水鳥,安溥笑稱小動物的天敵其實是人類的小朋友,也說想給小朋友觀念「不是親近你的動物才值得喜愛,人與天地萬物間,最好的部分就是永遠都有機會共存,互相敬畏與尊重。希望水鳥、動物們在世界上還能有一方天地、平安繁衍。」黦鷸AAD曾在台灣落地,引發好幾百位愛鳥人士協尋。(圖/公視提供;攝影李正峰)
全球不到500隻琵嘴鷸睽違7年現蹤香山溼地 百餘位鳥友蹲點捕捉倩影
新竹市政府委託新竹市野鳥學會調查香山溼地鳥類調查已邁入第13年,2023年共紀錄到133種鳥類,其中有24種保育類鳥類,包含黑面琵鷺、彩鷸、黑嘴鷗、小燕鷗等,更有睽違7年全球僅剩不到500隻的極度稀有候鳥琵嘴鷸現蹤,吸引百餘位鳥友扛大砲相機到賞蟹步道蹲點補捉候鳥倩影。市長高虹安表示,香山溼地是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是國家級重要溼地,市府持續推動棲地保護,整治紅樹林及移除外來種,還原生態棲地,這些努力也讓香山溼地再次迎來極度瀕危的琵嘴鷸,這也是對於默默在溼地保育、復育工作的人員們最大的鼓勵。產發處長許智堡表示,香山溼地除了是國家級重要溼地及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外,更被國際鳥盟列為台灣重要鳥類棲地(IBA)範圍,市府積極經營棲地管理,整治紅樹林後恢復原有棲地生態,豐富的底棲生物吸引大量鳥類棲息覓食,是重要的冬候鳥棲地,也是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的重要繁殖地,顯然香山溼地已成過境候鳥選擇停棲覓食,甚至是繁殖的重要自然棲地。產發處表示,近期出現在賞蟹步道的琵嘴鷸是非常稀有的候鳥,全球隻數量持續減少,2014年的1項科學研究估計,全球約400到500隻,比2005年少近半,因此被國際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已經受到全球關注。睽違7年全球僅剩不到500隻的極度稀有候鳥琵嘴鷸現蹤,吸引百餘位鳥友扛大砲相機到賞蟹步道蹲點補捉候鳥倩影。(圖/新竹市政府提供)台灣本島除了新竹之外,僅在台南及彰化有觀察記錄,琵嘴鷸體長約14公分至16公分,有如黑面琵鷺的扁平匙狀嘴,同樣的左右掃食覓食模式,好像模仿黑琵的小隻仔,主要在河口與海岸溼地等淺水泥灘地覓食,賞蟹步道剛好符合琵嘴鷸的喜好,市府團隊積極建設的友善設施也成為鳥友聚集觀察的好場所。產發處說明,入冬後候鳥相繼南遷,現在正是賞鳥的好時機,近期竹市金城湖及周圍稻田迎來大型雁類群,有豆雁、白額雁、灰雁、小白額雁,今年數量最多,除了金城湖是賞鳥熱點外,也歡迎民眾至香山溼地賞蟹步道,退潮時段可以觀察底棲生物如招潮蟹、彈塗魚,隨著滿潮,水鳥也會退至賞蟹步道上及堤岸旁,民眾可近距離捕捉候鳥停棲身影。
2023宜蘭國際綠色影展盛大展演 呈現環保與自然之美
今年的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已經邁入第13屆,這是一場集結了國際生態環境紀錄片以及本土生態環境紀錄片的視覺盛宴,於2023年11月4日在羅東文化工場盛大開幕。此影展吸引了超過400名觀眾參與,包括宜蘭縣長林姿妙、環保局長許嘉琦、策展人王誠之、以及導演陳祥豪等重要嘉賓,共同揭開影展的序幕,並欣賞開幕片《未聞鳥啼》。現居宜蘭的紀錄片創作者陳祥豪所執導的《未聞鳥啼》,講述了有關農地與鳥類棲地的感人故事(圖/宜蘭縣政府提供)。《未聞鳥啼》是由現居宜蘭的紀錄片創作者陳祥豪所執導,他同時也是一位友善耕作水稻小農。影片講述了有關農地與鳥類棲地的感人故事。在宜蘭縣深溝村,賞鳥人余遠猛、吳俊德與老農陳榮昌發現,隨著農地逐漸消失,彩鷸的族群數量正在減少。然而,林哲安從小在塭底賞鳥,他成立了田董米,透過生產農產品以及消費者的支持,來保護鳥類的棲地。另一部影片《綠色星球:人類世界》由英國BBC製作,少見以植物為主題的大型系列製作。影片中,中央氣象局前局長鄭明典在映後座談中深入探討了人類如何應對全球暖化的影響,並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剖析人類因應之道,並建立面對變局的價值觀。此外,影展還介紹了宜蘭在地藝術家何華仁的《鋒中有鷹》、本土語言發音的《暗時挽花》以及原住民狩獵議題的《Ndaan Mpmaduk 入山》,這些影片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迴響。宜蘭縣長林姿妙說明,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初衷是推動「環保識讀」的概念,這也是宜蘭人一直堅守的價值觀(圖/宜蘭縣政府提供)。宜蘭縣長林姿妙表示,宜蘭國際綠色影展是台灣最長壽的環境議題影展之一,它的初衷是推動「環保識讀」的概念,提倡環境永續的重要性。這也是宜蘭人一直堅守的價值觀,希望透過不同題材的電影,讓人們更珍惜自己成長的土地與環境。2023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將於11月4日至12月16日舉行,為期43天,共有60場次的放映活動,每場次都免費,觀眾無需索票入場。影展包括國際視野單元、在地觀點單元以及小綠芽影片,總共有46部精彩的影片,其中包括金鐘獎、金馬獎以及英國Wildscreen國際影展入圍和得獎影片,大家可以把握機會,踴躍參加。影展還將在不同場地進行放映,包括羅東文化工場棚架廣場、羅東鎮立圖書館、宜蘭市立圖書館,並以移動電影院形式前往各鄉鎮市進行放映。觀眾還可以參與集章送好禮的活動,觀賞任何一場次後都可蓋章,集滿3場次,可兌換紀念卡套1個;集滿6場次,則可兌換收納網袋1個。紀念卡套跟收納網袋只能擇一兌換,數量有限,送完為止!集章送好禮:集滿3場次,可兌換紀念卡套1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圖/宜蘭縣政府提供)。集章送好禮:集滿6場次,則可兌換收納網袋1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圖/宜蘭縣政府提供)。2023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將成為一個難忘的環保與自然之旅,將觀眾帶入精彩的紀錄片世界,並喚起對環境保護的深思。這個影展是宜蘭縣的驕傲,也是台灣環保影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吸引了來自全台的影迷和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們。讓我們一同參與,看電影、愛環保,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更多資訊請上宜蘭國際綠色影展粉絲頁查詢。臉書:www.facebook.com/yilan.giff。
鳥類大改名計畫來臨! 上百種鳥將「切割爭議人物」修正種族主義傾向
負責統一制定整個美洲鳥類名稱的美國鳥類學會(AOS)於1日宣布,將會更改那些「具有排他性和有害性」的鳥類名稱,既有人名的飛行物種也會被重新命名、分類,以避免美化特定種族主義,並修正一些歷史性錯誤。根據外媒《紐約時報》、《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美國鳥類學會表示,這項計畫將在2024年施行,到目前為止,在美洲共有100多個物種已確定需要被重新命名,而這個變化將讓更多人能夠享受、保護和研究鳥類。美國鳥類學會指出,由於一些歷史人物的爭議性,部分鳥類將會被更改名字,像是由19世紀著名鳥類插畫家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命名的「奧氏鸌(Audubon's shearwater)」,即使他對鳥類學有極大貢獻,但因奧杜邦本身是堅決反對廢除奴隸制的奴隸主,並以白人主義至上,官方仍須糾正具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問題。另外,例如由南北戰爭將軍斯科特(Winfield Scott)命名的「布氏擬鷂(Scott's oriole)」,也因為斯科特曾經讓當地原住民強制遷移,而遭列入名單。多年來,賞鳥圈人士就曾向美國鳥類學會提出請願書,要求將具有「孤立和侮辱性的,讓人想起壓迫、奴役和種族滅絕」的鳥類英文俗名更變。而美國鳥類學會則回應,過去鳥類的命名方式可能存在歷史偏見,對現今的價值觀來說已經行不通了,因此會著重在修正具種族主義、厭女的部分,期望能與鳥類愛好者、專家們合作,共創能有包容性的命名結構,並將注意力集中在鳥類本身的獨特特徵和美麗上。
濁水溪出海口成鳥類樂園 瀕危珍鳥「東方白鸛」築巢繁殖
水利署第4河川局在雲林縣麥寮鄉濁水溪出海口營造生態園區,去年啟用後成為鳥類樂園,麥仔簝文化協會17日表示,今年發現6隻東方白鸛常駐濁水溪出海口,有繁殖紀錄,幾乎可視為留鳥。鑑於東方白鸛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將加強觀察,營造更適合東方白鸛的棲息地。雲林縣麥寮鄉濁水溪出海口今年發現6隻東方白鸛,還有琵嘴鴨、旱頭鴨等各種鳥類,麥仔簝文化協會17日表示歡迎大家來賞鳥。(圖/吳明宜提供)第4河川局為降低雲林揚塵空汙,除進行濁水溪沿岸揚塵防制計畫,也進行環境改善工程,規畫「濁水溪出海口生態園區」,吸引200多種鳥類棲息,包括黑面琵鷺、東方白鸛、花嘴鴨等珍貴鳥種,並針對東方白鸛設置3個棲息平台,以利築巢繁衍,希望將候鳥變成留鳥。麥仔簝文化協會負責人吳明宜表示,今年觀察到6隻東方白鸛常駐濁水溪出海口,經常在溪中浮地活動,因喜愛高飛,偶爾也會飛到六輕工業區的氣流區,目前已發現東方白鸛築巢繁殖,可惜未成功孵育,應是還在適應環境中,將持續觀察並設法營造最適合的棲地。吳明宜說,目前全世界的東方白鸛僅剩不到2000隻,相當珍貴,濁水溪出海口最多曾發現13隻,其中6隻已把出海口當成家,吸引許多鳥友前來拍照。台灣現今針對草鴞、石虎成立保育條例,希望相關單位也能把東方白鸛列入,甚至比照日本,設法進行人工繁殖。鳥友指出,東方白鸛被稱為「送子鳥」,代表祥和與喜氣,飛行姿態優雅,是大家最喜愛拍攝的大型水鳥之一;大陸還把東方白鸛視為國鳥,開闢專區供其棲息,目前全台只有濁水溪有東方白鸛的蹤跡,希望大家欣賞拍照時能保持距離,盡量不要干擾牠們的生態。
初秋走訪高雄海線 8大潮行程開放報名
微涼初秋,正適合來趟愜意小旅行!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推出「2023海線潮旅行」系列活動,以高雄梓官、彌陀、永安、茄萣與林園的海洋漁村職人生活為主題,規劃8條低碳永續的深度旅遊路線;自10月21日起,將帶領遊客走訪當地景點、了解產業故事並品嘗道地海味美食。即日起開放報名(https://reurl.cc/9RvvYd),每場次前20名將贈送環保折疊水壺及精美伴手禮。永安鹽田社區彩繪村畫出傳統曬鹽產業及相關鹽業文化歷史。搭乘舢筏船遊茄萣二仁溪體驗舊時吊罾捕魚法。北高雄海線四區包含梓官、彌陀、永安及茄萣,是高雄重要漁獲產區,漁村文化底蘊豐厚且自然生態景觀豐富,為滿足不同客群,今年「海線潮旅行」以4大主題規劃8條深度旅遊路線,讓遊客體驗漁村風貌。「海線咖啡館」主題行程由在地職人帶路走讀老街與老屋,以喝咖啡說故事的方式感受地方文化;「海岸線達人」以產業為主軸,邀請各領域漁事達人們分享產業發展與漁村生活故事;「海線鳥日子」為季節限定的濕地賞鳥行程;「海岸線狂潮」則以單車低碳漫遊穿梭各區美景,及品嘗在地海味美食。梓官蚵子寮魚市場參觀製冰過程外還可以體驗躺在-25°C冰窖上的急凍感。在8條遊程中,6條路線透過搭乘巴士深度走訪漁村街景,2條路線以單車旅遊方式連結海線四區。喜歡老屋、老街、老味道的朋友推薦「彌陀港漯底海尾漁村遊」和「蚵子寮赤崁老屋創生遊」,這裡漁村文化豐富,還能喝咖啡細品老地方的美;對地方產業有興趣的遊客,則可以選擇「海之味石斑魚捕魚之旅」,拜訪永安蘇班長安心漁場,體驗抱石斑魚、餵石斑魚以及品嘗石斑魚小吃料理;另外「海之味虱目魚漁鄉之旅」將帶你走進彌陀南寮漁港了解虱目魚產業,以及品嘗比臉大的虱目魚排餐;「蚵寮梓平農漁雙享遊」走訪梓平社區欣賞禪繞畫彩繪牆以及體驗剝毛豆,再到著名蚵子寮漁港體驗冰窖與漁市拍賣。以單車漫遊穿梭海線各區美景。位於高雄彌陀的漯底山自然公園保留了早年軍事區域原貌。除了每年一開放即秒殺的海線潮旅行遊程即日起開放報名外,「海線潮旅行團體補助計畫」也熱烈進行中,全台旅行社只要組團到茄萣、永安、彌陀、梓官及林園等區旅遊,符合條件資格,每團即補助車資4,500元。此外,為了推廣在地美食,今年也特別規劃了「海線潮旅行美食餐盤計畫」,徵選海線四區美食店家,募集在地餐飲業者推薦自家代表菜色或開發海味新美食,加入海線美食爭霸戰的店家更有機會獲得獎金。
疑受颱風影響 台南黑面琵鷺數量仍稀少
國際保育候鳥黑面琵鷺每逢秋冬從北方飛抵台灣度冬,台南是黑琵主要度冬棲地之一,今年疑因氣候影響,出現在七股、學甲等棲息地的黑琵族群數量仍然稀少,保育團體預估要等到10月下旬時,數量才會明顯增加。每年9月中、下旬開始,黑面琵鷺就會陸續抵台度冬,去年台南停棲黑琵數量達2158隻,主要分布於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頂山賞鳥亭及北門區雙春溼地等區域停棲。台南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郭東輝表示,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巡守員9月17日發現今年首批「先頭部隊」飛抵七股曾文溪口,至目前飛抵的數量較以往偏少,他推測跟今年颱風侵台時間有關,從大陸沿海南下的黑面琵鷺可能因為颱風打擾而延遲,等到天氣好的時候再南下度冬。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也指出,黑面琵鷺目前來的數量確實不多,預估10月下旬之後,族群數量會明顯增加。根據香港觀鳥會2023年1月黑面琵鷺全球同步的普查成果,全球度冬族群數量達6603隻、創下新高,而且在台灣過冬也突破4000隻,同樣創下歷史紀錄。因應候鳥季到來,且每年都會發生數起黑琵因食用死亡魚貝類導致肉毒桿菌毒素中毒事件,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日前舉辦傷鳥救護醫療等演練,強化各相關單位配合聯繫默契,發現傷鳥時能第一時間做好緊急處理,把傷害降到最低。
大樓樓頂驚見「哥吉拉孔雀」出沒! 網猜:喝到核廢水污染後變異了
日前有名女子在新加坡參加音樂路跑節(The Music Run)時,在商業區的摩天大樓上,看到1隻體型巨大的「哥吉拉孔雀」,她頓時被嚇傻,事後也將照片分享到臉書,瞬間引起熱議,網友更戲稱可能是被日本的核廢水污染後進化而來的。席琳娜(Selena Sheikh)是名鳥類愛好者,日前在新加坡參加年度音樂路跑節時,在濱海灣金融中心(MBFC)發現佇立在摩天大樓上的巨大孔雀,她頓時被嚇傻,因為孔雀在新加坡非常罕見,而且野生孔雀很少會出現在城市中,通常只在南部海岸的聖淘沙島才能看到,更不用說該生物的體型實在太巨大。席琳娜當時也拿出手機將眼前的景象拍下,未料當她將相機鏡頭拉近,以便仔細查看孔雀時,才發現這隻龐然大物,並不是孔雀,只是起重機,讓她當場哭笑不得。事後她也將照片分享到臉書的賞鳥社團,瞬間引起熱議,許多網友都跟她一樣,第一眼也把這部起重機看成了孔雀,席琳娜說若真有如此巨大的孔雀,那必定會再掀起哥吉拉熱潮,還有網友說,可能是被日本的核廢水污染後進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