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處分
」「小金雞」元太表現亮麗 永豐餘Q1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2.77億元
永豐餘投控(1907)今天(17日)召開法說會,說明2023年第一季營運概況,第一季合併營收175.31億元,較去年同期降減11.5%,為近2年半低點;該季合併營業利益為-1.77億元,為近13年低點;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0.0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002元。永豐餘投控發言人、總經理駱秉正表示,第一季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為營收淡季,且在通膨與升息影響下,各產業都面臨庫存調整的情況,市場需求減緩;營業外收入與支出方面,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主因「小金雞」元太科技業績持續表現亮麗,單季權益法認列的投資收益為2.77億元。駱秉正進一步分析「工紙紙器事業群各地區概況」,首季台灣營運呈現衰退,越南持平,中國大陸解封後預期的報復性V型反轉的復甦則不明顯,應還是處於去庫存化;展望第二季,樂觀看待產業去庫存化好轉,市場需求增加,加上一些資產處分挹注營收表現。永豐餘投控旗下首季事業群表現,華紙林漿紙事業群營收48.27億元,季減 2.49%、年減 1.6%,營業虧損1.44億元。工紙紙器事業群營收77.91億元,季減12.51%、年減13.21%,營業虧損1.43億元。永豐實消費品事業群首季營收 24.76億元,季減9.25%、年增1.94%,營業利益1.45億元,季減11.8%、年減47.63%。永豐餘投控並就2050淨零減碳儘速達成,採取「精進節能、減碳」兩大方向,在「節能」部分,接受永豐餘學院專家指導,展開節電、節汽專案,包括提高沼氣發電、提高木質素提取濃度以提升生質能發電量佔比,減少外購電力;以高能效的設備汰換低能效設備、改善製程能力以降低產品單位能耗、增設熱回收再利用裝置、改用天然氣鍋爐以取代重油鍋爐。「減碳」部分,以SRF替代煤料源,2022年排放接近15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21年減少碳排量10%。此外,永豐餘結合Six Sigma改善技術以及工業 4.0活動,提高生產良率、降低生產損耗,節約生產耗能。
農林總部南遷1/「總公司從南港搬到三陽新竹湖口倉庫」 董事長都是他「雙方代理」?
去年虧掉11億元的台灣農林(2913),今年9月以10億元將南港總部賣給廣積(8050),挹注高達6.13億處分收益,然CTWANT接獲讀者爆料,農林總部員工要在12月19日前搬出,營業處遷到三陽工業子公司「上揚」所有的內湖潭美街辦公室,總部員工則移到向三陽工業承租的新竹湖口倉庫,由於農林及三陽董事長都是吳清源,屬關係人交易,決議過程有違公司治理之虞。有「台灣地王」之稱的台灣農林,創於1899年,前身為「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以茶園及新式紅茶工廠為主,後轉為公營,1952年公營轉民營,拓展進出口貿易、土地開發,因擁有3,800公頃引人垂涎,不時傳出經營權爭奪戲碼。台灣農林原以茶園及新式紅茶工廠聞名,後拓展進出口貿易及土地開發,不過依舊經營茶產業。(圖/翻攝自台灣農林粉絲團)農林2006年起由林金燕打理,2010年遊說土地開發商詹連凱加入,兩人因理念不同,陷入公司派及市場派紛爭,後找來2017年入主三陽工業(2206)且擅長土地開發的吳清源,以三陽工業子公司上揚投資農林,2019年「三方共治」,由吳清源任董事長,才平息經營之爭。今年五月改選吳清源續任農林董座後,加大資產處分力度,9月14日董事會通過以總價10億元售出購置成本3億多元的南港總部,淨處分利益高達6.13億元。「這樣也是減少虧損的方式。」吳清源曾說。對於這項資產處分,股東們意見不一,後續總部搬遷的決策過程,更令不少內部人傻眼。本刊接獲爆料,南港總部出售後,農林10月18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將營業處遷移至「內湖區潭美街285號」,所有權為上揚公司,上揚董事長吳麗珠正是吳清源的妹妹,為「實質關係人」,上揚也是持有農林股權近25%的法人股東,並指派吳清源、黃裕昌、謝春輝3位「法人董事」代表人,涉及利害關係人交易。依農林公司章程,關係人交易須經審計委員會同意,但爆料者指出,此事未經審計會同意就直接開董事會,且決議時,上揚的三位代表人也未迴避,使得這項決議不符公司治理。至於總部員工辦公處所,則是11月4日以一紙公告,「總公司預定12/19(一)移地新竹湖口辦公室」。本刊取得資料顯示,所謂新竹湖口辦公室,是由農林以每月每坪200元的價格向三陽工業承租共390.225坪的廠房,換算每個月支付78,045元,目前合約期限為民國111年12月1日至民國112年11月30日。一位熟悉公司法務人士指出,由於吳清源就是兩家公司的董事長,這件辦公室承租案恐涉及民法106條「雙方代理」等。爆料者進一步指出,「將總部移至湖口」,不僅有違利益迴避原則,還違反農林公司現行章程第4條既已明定「本公司設總公司於台北市」,也未經過審計委員會同意,沒開董事會討論決議,也沒發重訊讓九萬名農林股東知道。本刊接獲內部員工表示,這件事情未提請董事會討論、股東會也沒有決議通過「變更章程」,「是吳清源董事長一紙通知,然後大家也不敢說什麼」,「大股東說過的『三方共治』,根本無感」。原由林金燕(圖右)打理,後來遊說土地開發商詹連凱(圖左),再找上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擔任董事長(圖中),在2019年達成「三方共治」的局面。(圖/報系資料照、土銀提供、桃園市政府提供)針對此事,農林董事久津實業於11月28日申請定暫時狀態處分,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商業庭11月30日通知台灣農林,12月9日前表示意見,預計12月12日開庭審理。而農林回應本刊,「由於目前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公司暫不方便對外發表任何意見,但若有任何不實的指控以及影響公司商譽的言論,我們一定會提告。」
存股族怕怕!6公股銀歐洲聯貸曝險逾45億 臺銀:已債務協商「繳息正常」
6家公股銀行含臺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海外子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及兆豐銀行參與法國療養集團Orpea S.A.歷次之授信案,總授信曝險金額為1.42億歐元,折合新臺幣45.45億元。此財務是否會影響存股族擔心的股利配發率,還須待觀察。臺灣銀行今天(6日)晚間主動發新聞稿說明,法國療養集團Orpea S.A.遭逢歐洲通膨及升息等不利因素,致資產處分不易,流動性出現缺口,已向法院申請同意啟動債務協商程序,並於2022年11月15日召開第一次債務協商會議,提出集團未來重整方向,目前繳息仍屬正常,借款人持續營運。依借款人公告之總金融負債餘額為94.47億歐元,6家公股銀行合計參貸金額為1.42億歐元(占比1.5%)。所參與之授信案係由法國巴黎銀行及興業銀行等歐洲指標性大型銀行主辦,並參考借款人產業地位及財業務狀況擬定授信條件,有意參貸金融同業即依所擬授信條件,評估參貸與否;6家銀行各自於當地市場獲邀,並依各銀行徵授信準則,各自依專業判斷獨立評估參貸。一般國際融資市場,倘借款人具備市場領導地位、財業務狀況平穩,且所營產業展望評估具發展潛力等條件,多能以無擔保方式成功籌集資金。借款人係法國及歐洲第一大私人療養機構,為法國上市公司,其自2002年上市後至2021年,營收逐年成長,歷年經營結果均獲有盈餘,來自營運活動之現金流量亦屬穩定流入,且借款人所營事業具進入門檻,經營需取得各國主管機關之營運許可,加以人口老化趨勢,評估本產業具發展前景,歷次授信案件皆獲主辦行及當地大型金融機構踴躍參與。借款人經營本業多年,台資銀行與借款人往來最早起於2012年,借款人未來重整方向除導入新管理團隊,進行管理革新外,將規劃調整公司資本結構及財務檢測比率,惟尚未公布計畫細節。各銀行將本於職權密切追蹤本案重整進度,積極配合銀行團依法進行債權保全程序,以維護各銀行之債權利益。
台鐵公「私」化1/擬售逾千億精華地金雞母 立委憂坐吃山空
台鐵近期事故頻傳、長年債台高築,交通部為此強力推動台鐵公司化,目標2024年元月掛牌。交通部研擬以台北市信義區、大同區和高雄市鼓山區三筆市值約1160億土地作為償債基金,立委還察覺台鐵更已「列管」全台逾20筆車站周邊精華土地,憂心殺雞取卵大賣祖產,終有一天坐吃山空,而這些土地一旦落入財團之手,將衝擊未來整體交通規劃與運用。台鐵公司化的倡議由來已久,然而受制於種種環境壓力一直未能有所進展,鑒於2018年10月21日普悠瑪和2021年4月2日太魯閣號列車事故,三年內連續發生兩起重大交通意外,催促了台鐵公司化的腳步。行政院提出《鐵路法》部份條文修正草案及《國營事業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目標2024年1月台鐵公司化掛牌上路。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於3月23日初審通過「鐵路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後台鐵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得辦理其經管之國有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不受國有財產法第28條規定的限制,若屬出售或設定一定年期地上權者,應先報經行政院核定,形同為台鐵處分國有地開了後門。緊接著,立法院4月7日首次審查「國營事業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行政院版本與台灣鐵路工會版本出現僵持,最大爭議在資產處理與債務償還方式,因此當天會議僅有詢答,並未針對法條進入逐條審查。台鐵公司化預計2024年1月掛牌,不過資產處分與債務償還方式仍有爭議,目前公司化草案仍未進行實質審查。(圖/周志龍攝)目前台鐵總負債達4208億元,當務之急是其中1484億元的短期債務,交通部研議以台鐵台北車站特區、台北機廠及高雄港臨港站的三筆土地,移至交通部名下設定為償債基金。立委魯明哲指出,《鐵路法》修法通過,這三筆土地預估市價1160億,正好可以補足目前台鐵的短期債務。事實上,2019年成立的台鐵局資產開發中心曾初步盤點出全台二等以上的車站,周邊500公尺內、300平方公尺以上台鐵土地,共計22筆,將優先辦理活化、對外招租,第二階段將擴及所有車站;而台鐵局長杜微也評估,《鐵路法》修訂後,可建立台鐵處分資產和收益機制,加快台鐵改革。本刊調查,除了台北機廠、台北車站特定區和高雄港站的三筆土地之外,台鐵局已盤點優先活化或對外招租之土地清冊資料顯示,全台二等以上車站(依各站業務量核定等級,分數越高等級越高,例如台北車站為特等站,基隆、南港為一等,汐止、八堵為二等)周邊500公尺內、300平方公尺以上,共有超過20筆土地,公告現值逾18億元。最高的其中三筆土地,分布於宜蘭市、新北市汐止區以及高雄市三民區,三塊土地公告現值逾11億元,占台鐵已盤點優先活化或對外招租之土地的六成,這三塊土地目前都是已出租或活化,也可能成為台鐵未來資產處分的選項。不滿台鐵公司化草案未經協商就送進立法院,台鐵工會發起51勞動節不加班,上萬名員工更醞釀走上街頭抗議。(圖/方萬民攝)台鐵企業工會不滿資產被以處分作為償債方式,質疑政府想藉這次公司化名義收回台鐵土地。工會以民國80至90年代被「公司化」的台灣汽車客運公司(台汽)為例,當時被財團接收的台汽土地之一、台北車站北站土地,如今已改建成商辦或豪宅大樓,由財團接收的精華地段助長了周邊房價。魯明哲則批評,交通部對於償債基金的管理單位支吾其詞,擔憂若標售精華土地,不僅有變賣國有資產的疑慮,更怕落入財團或私人口袋後,將影響整體交通規劃與運用,以及文資保存。他認為,交通部應以不標售國家資產為原則來推動相關活化措施,例如與銀行協商;若真的非處分不可也要設定上限,逐步償還債務才是長遠之道。
南港奇襲泰豐後院台苯失火 林文淵發動改選:「歡迎林學圃投資台苯」
今年上市公司經營權大戰10月延長賽!兩場股臨會即為全面改選董事,一為泰豐輪胎(2102),一為台苯(1310),兩家雖各處橡膠與塑膠產業,卻皆關乎股市聞人孫鐵漢而受到關注,也引爆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台鋼集團會長謝裕民雙邊陣營較勁,鞏固大股東、盟友經營權之爭浮出檯面。由於泰豐輪胎股臨會日期還未確切公布,預估10月中後登場。台苯股臨會10月14日,董事提名截止8月23日,股票停止過戶期9月15日起計。這一場「三角多邊戰、環環相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捕螳,彈弓在後,勝負之前,公司派、市場派陣營與幕僚,也正醞釀協商會談可能性。本刊CTWANT記者專訪台苯董事長林文淵,針對市場盛傳「突襲孫鐵漢」之說,說明台苯提前今年10月14日改選11席次董事(8席普董+3席獨立董事)原委,林文淵跟記者說:「我們沒有襲擊孫鐵漢先生,是開大門走大路,如果林學圃先生有興趣台苯,歡迎加入」。台苯董事共11席,台鋼集團、林文淵陣營7席、孫鐵漢陣營4席(3席普董+1席獨立董事);現任董事是在2019年元月股東臨時會選出,明年元月底到期。台苯董事長林文淵接受CTWANT專訪,談今年10月召開股臨會提前全面改選董事原委。(圖/周志龍攝)Q:市場傳言,孫鐵漢在台苯股權最多13℅,日前大幅調降約為3℅,主要是與南港輪胎林學圃結盟,將其資金投入泰豐經營權,期盼南港輪胎成功取得泰豐經營權後,聯手回攻台苯擴大孫陣營董事席次。台苯公司派看到了這個危機,因此想到提前改選,藉此化險為夷,反轉為主攻局勢?林文淵答:我們確實知道股東股權調降,也將召開股臨會之案列為董事會正式提案,開會前7日即發文通知,並非以臨時動議討論,因此並非外傳所稱的「突襲」,是「開大門,走大路」。過去我擔任董事長被撤換,才應該稱作被突襲,但這次我沒有這樣做。而且先前孫鐵漢陣營有允諾從此董事會中「不會有表決,只有討論溝通與合作的模式」,第一年確實如此,第二年也是,第三年就常須以表決來做最後決議,與之前協議有異,當然每位董事都有權利與義務表達不同看法,各守監督公司之責,也都受到公司完全高度的尊重。Q:台苯8月11日董事會中,以7比4票投票結果,通過10月14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暨全面改選董事,顯見三分之一的董事不贊成,之前有先和孫鐵漢陣營溝通過嗎?林文淵答:我們只有發出董事會開會單,並未先討論。台苯110年股東常會已在7月7日召開,會想提前改選董事,主因是台苯連三屆董事改選都是在股東臨時會通過,由於大股東(台鋼集團,包括金智富、台苯投資、春雨等)來函,建議董事全面改選回歸到股東常會舉行,可藉此避免在股東常會外,又加開臨時會,增加開會成本支出,也減少防疫期間股東出席負擔。不過,股東孫鐵漢陣營(包括開疆、安慶開發、美好實業等),在董事會中未支持提前選舉一案,而是提議延至明年6月改選,而且還說有徵詢過律師等專家是有可行之處,因此董事們就投票決定採取哪一案,最後7:4而通過提前改選案,會中,公司法務部門也有提供主管機關相關函釋,提前改選是合乎法令且有前例,但董事任期屆滿後欲延後任期改選,恐涉及違法之虞。Q:台苯大股東台鋼集團持股已逾20℅,您個人和女婿、高雄陳家持股逾6℅,兩者計超過27℅,是否持續增加持股中?是否就是看到公司派股權遠大於孫鐵漢陣營股權的時間點,而想趁此奪回市場派的1席獨立董事,從原本7席擴增到8~9席?林文淵答:長期以來,我們確實都有繼續增加台苯持有股權中。這次董事改選,不會有經營權之爭,可以像這屆董事一樣,按照股權比例分配董事席次,大家的席次應該因此就會有一些的增減。至於獨立董事,孫鐵漢陣營如果想爭取獨董,他們的股權應該還是有機會,股東都有其權利,都要尊重,只是常會因獨董反對公司一些提案而需發布重訊,主管機關也會多加關切公司治理,只要是符合法令即可,雖會讓公司有些困擾,習慣就好。Q:市場研判10月改選,公司派希望在共11席董事席次中,取得過三分之二席次,降低市場派現有的逾三分之一(4席董事)席次,尤其是全面贏得3席獨立董事席次,就是為了避免市場派以逾三分之一席次,杯葛、刁難公司派的相關重大決議案。林文淵答:我們是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台苯並非資產股,沒有甚麼土地,也不會有重大資產處分案,因此在董事會中多是過半數董事通過即可。Q:市場傳出孫鐵漢陣營也已回防,持續增加台苯持股中,且受到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的支持,作何看法?林文淵答:我和大股東台鋼集團都是要長期經營台苯,不會賣台苯股權,其他股東賣股有其投資想法,我們都表示尊重,不表任何看法。現在可以觀察台苯股價漲幅若有不合理之處,應該就是有股東持續增持中。如果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對經營台苯有興趣,非常歡迎!經營石化產業相當辛苦,台苯董事長也非我林文淵出任不可,如果台塑企業有興趣我更是會拱手相讓。(以上為專訪QA呈現內容)台苯董事會提名候選人名單,準備待9月董事會審核後即會公布,縱使林文淵提到此次股臨會改選董事並非經營權之爭,但外界仍解讀為公司市場兩派相爭之役,戰況結果拭目以待。
新稅制、疫後復甦帶動產業轉型 商用不動產出現5大「質變」
今年第二季在「房地合一稅2.0」7月1日生效,再加上5月中全台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後,商用不動產面臨買盤結構性及突發性的變數,交易活動明顯減速。瑞普萊坊總經理劉美華表示,疫情緩解之後,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會出現交易模式、專業轉型、商圈移轉、電商供應鏈、新型態產品等5大趨勢轉變,對疫後的商用市場仍維持樂觀展望。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統計,第二季商用不動交易雖然仍保有241億的規模,但較第一季衰退44%,上市櫃公司甚至從5月29日到6月9日出現超過一周的交易空窗期,更重要的是,241億裡面有超過41億是關係人交易,等於第二季商用市場的實質成交量直接跌破200億。土地、地上權標售、公辦都更、聯合開發等各類投資活動,雖溢價率、成交價屢創新高,但今年全台第二季交易額也從去年同期的895億降到718億,萎縮2成,到了6月只剩78億,是從2018年9月之後、33個月以來的單月新低。「房地合一稅2.0」4月9日完成修法三讀,並於7月1日生效,再加上5月中全台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後,商用不動產面臨買盤結構性及突發性的變數,交易活動明顯減速。(圖/瑞普萊坊提供)劉美華表示,稅改、疫情改變投資人的短、中、長期布局策略。短期來看,房地合一稅2.0大幅提高法人短期交易的稅率,再加上高稅率的閉鎖期延長,趕著適用舊稅制低利率的案件激增,雙重效應加強轉手需求。疫情之後,交易量會隨著全球強勁復甦、通膨壓力而快速復原,但疫情以及政策打炒房所帶來的「量變」會產生中長期商用市場投資的「質變」,形成疫後商用不動產的5大趨勢。首先,「以租代買」或「先租後買」崛起。房地合一稅2.0讓這幾年商用市場大爆發的買方受制於高稅率而打亂處分節奏,未來2、3年供給量緊縮,而且短投退場,將壓抑交易量。但產業需求面的旺盛,尤其製造業仍一片榮景,因此一改過去「售後回租」的安排,而改以租代買或是先租後買,可以同時解決需求的燃眉之急,同時也讓屋主能省稅、賺租金,成為市場新趨勢。第二,建築投資業轉型,跨足商用及地上權市場。房地合一稅2.0、實價登錄2.0改變建築投資生態,「不二價」或是「先建後售」,以及央行限貸,讓建商對於只租不賣的長期收益型產品的投資興趣更濃,進一步轉型為資產管理或是多元控股公司。舉例來說,上半年商用土地交易金額約546億元,遠勝過工業及住宅地的360億。另外,高地價、缺工、缺料、通膨造成建築投資業微利化之後,建商也會以代工的角色,善用管理財轉進土地成本相對較低的聯開、地上權、公辦都更市場。 瑞普萊坊總經理劉美華表示,疫情之後,交易量會隨著全球強勁復甦、通膨壓力而快速復原,但疫情以及政策打炒房所帶來的「量變」會產生中長期商用市場投資的「質變」。(圖/瑞普萊坊提供) 第三,供需失衡、防疫意識抬頭,辦公需求東移。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第二季台北市A辦空置率為2.97%,正式跌破3%,即使新增供給的元大人壽也因供集團使用,全屬自用,因此無法緩解租金漲、空置跌的供不應求結果,間接帶動辦公需求往東移動的趨勢。劉美華解釋,上半年雙北市的商辦、廠辦交易總金額約294億元,但發生在松山、內湖、南港、汐止就佔了85%。根據最新的調查,51%的亞太區未來3年內有搬遷總部的計畫,顯見受到成本、招募、防疫的需求強,未來辦公板塊將出現分散及挪移。第四,強化電商供應鏈布局。光是電商平台三大龍頭粗估自建倉儲就超過20萬坪,今年預計還會增加1到2成的急單需求,再加上大型第三方物流增加、升級倉儲面積,乃至電商物流建立倉儲,從上游到下游、從平台到終端,都產生極大的投資需求。目前電商產業僅占台灣整體零售銷售額的 13%,遠低於韓國 36%、中國 27%,因此物流、倉儲的疫後需求中長期會出現倍數增長。第五,新型態產品將成為投資亮點。劉美華表示,疫情裂解原來的生產、服務關係,也更凸現空間服務的專業化,因此包括資料中心、中央廚房、雲端廚房、無人商店、分享辦公室、租賃住宅、安養中心、防疫旅館等,透過物聯網連結,並完成分散風險,將會成為後疫情或是疫情流感化時代的重要服務設施投資,值得做為產業轉型的借鏡。劉美華認為,對疫情海嘯第一排的觀光、零售業來說,短期受到邊境封閉、活動管制出現經營生計的挑戰,但在全球逐漸解封、復甦之後,預估最晚在明年中以前就能回到常態。而商用不動產市場短期固然有疫情的不確性干擾,毛租金收益率或有修正,但中長期價格依然受通膨因素,以及後疫情時代的強力反彈、市場新產品、投資新策略牽引,維持緩漲趨勢不變。
華映小股東高喊「勿賤賣資產」 潑墨行動劇抗議黑衣大同
7月31日華映股東將召開臨時會,且母公司大同(2371)日前才代子公司華映公告委託辦理「楊梅廠、龍潭廠資產處分標售案」。自救會成員強烈要求需重估鑑價必要性,且須透明揭露,今(29)日上午並集結到金管會陳情,呼籲主管機關「救救小股東,勿讓華映資產被賣光」,行使公權力與行政介入,阻止華映賤賣廠房。華映股東自救會成員今天上午10時,赴金管會陳情抗議自救,現場並上演「黑衣大同、黑心林郭」潑墨行動劇,金管會證期局副組長蔡媛萍出面接受陳情書。自救會表示,華映土地資產於20~30多年前買下建廠,現今市價已漲數十到百倍,現值每坪16萬以上。6月30日於華映臨時股東會上,竟無揭露106~108年財報,此乃蓄意欺瞞股東。華映股東自救會要求,包括楊梅廠與龍潭廠的資產有其重估鑑價之必要性,並必須立即透明揭露,以免節外生枝。也籲請金管會阻止華映賤賣廠房,救救小股東 勿讓華映資產被賣光。自救會新聞稿中也指出,華映2018年12月宣布破產,積欠員工近億元工資,經工會告發,檢方懷疑大同高層明知台灣華映投資中國華映科技承諾保證百分之十收益,卻隱匿重大訊息,未於財報揭露,涉及違反證交法財報不實罪,侵害廣大股東權益部分也涉及特別背信罪,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也因罪嫌重大被諭令500萬元交保。華映股東自救會成員7/29赴金管會陳情並上演潑墨行動劇。(圖∕華映自救會提供) 華映股東自救會成員認為,母公司大同在2015到2017年間替華映提供背書保證,造成30億元的巨大損失,金管會對此進行專案查核,認定大同「違規」,證期局更依違反證交法,對當時公司負責人林蔚山開罰24萬元。林郭夫妻身為公司經營者卻屢犯劣行惡例,實不宜再任公司經營管理職。自救會並進一步指出,大同公司於109年6月23日竟代子公司華映於109年股東常會,擅以公司法第175條,針對108年度虧損撥補承認案、108年度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承認案等,兩項重要決議事項作出假決議,並擬於7月31日召集第二次股東常會。華映小股東憂心,此種行徑再現讓人憂心鬧劇將重演,已於20日先行前往立法院,向投保中心董事長邱欽庭陳情,主訴華映沒有老實揭露財報。7月31日華映股東臨時會上很可能又會透過假決議方式,惡意強行通過提案,因此自救會希望主管機關能出面協助。華映自救會成員期盼,主管機關能落實公義嚴格把關並深入追查,勿讓公司及董事長林郭文艷一再違法操弄,破壞大同並掏空華映,隱匿財報擅私賤賣公司資產,藉此圖利中國債留台灣,破壞社會金融市場體制,挑釁國家公權力。大同公司對此回應指出,大同與華映為兩家獨立公司,華映的相關營運由華映經營團隊決策與執行,與林郭文艷董事長個人無涉。本公司一切營運皆依法依規辦理所有業務,本公司係華映股東之一,也相信華映團隊皆係依法執行相關業務,該股東自救會所述掏空華映云云,係完全不實之指控,待華映說明後,本公司將再代子公司公告。
【阿水講股】股市阿水:貿易大戰 大盤逢低 現在可以存股嗎?
本專欄持續提醒,在外資尚未連續轉賣超為買超時,隨意進場承接都容易受傷,也提醒大盤雖然有漲,只能視為反彈,要降低資金操作,以上週5/21為例,當天雖一度上漲66.09點,但不到兩天就繼續破底,同時台幣匯市依舊走貶,一直到5/24 週五當天才算止住跌勢,投資人若不小心冒然進場很容易短線上受傷。之前提到的高殖利率金融股,上週走勢多不受大盤影響,包括日盛金(5820)、兆豐金(2886)、玉山金(2884)等,股價依舊相對強勢,當中玉山金(2884)更有不小的波段漲幅。一般存股者都會希望逢低買進撿便宜,但這類較屬於存股類的股票,另外需要注意三大要點:股利股息發放政策要穩定,才能有效年年降低持股成本。有些人會以為,這類存股類的股票,若股價走高,配股配息殖利率就會比較難看,實則不然,對已持有的投資人來說,股價價差也是獲利的一部份,反要養成既要賺股利、也要賺價差的習慣來存股。要留意,當年高殖利率的原因,是否為一次性的公司資產處分,例如賣土地等,這類股票就不適合做長期存股標的,因為無法保證年年都有高殖利率。整體加權指數的月線,也就是20日均線依舊是下彎的情況,投資人要養成看到月線下彎,投資就應該相對保守的觀念。作者/阿水 原竹科外商科技公司資訊部主管,現為專職投資者,長期使用布林通道分享大盤與類股觀點,並善於分析台股法人與大戶動作,曾因此讓許多散戶避開2015年大跌風險。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68期《周刊王》和2154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5/22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雜誌內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711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