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減損
」19年零股利小股東超怒! 台電承諾7月提報買回民股3方案
台電21日召開2024年度股東會,對截至去年累虧3826億元,董事長曾文生強調,已發函給農漁、學校、社福團體等主管機關,要求自編預算自行負擔電價優惠。台電預估收回補助後,一年可以省下42億元成本。另外,小股東大聲抗議19年零股利,曾文生承諾,7月向大股東經濟部提報買回民股三方案。供電方面,由於景氣超乎預期熱,台電昨公布最新今夏最高負載,數字上修到4119萬瓩,比先前預估多出11萬瓩。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強調,今年新增機組比除役機組多128萬瓩,即使上調負載,也仍有餘裕。對於經濟部長郭智輝說不支持政府補助台電,蔡志孟認為,電價並未實際反映成本,不管是去年還前年都一樣,政府撥補台電,其實是在補全民。他進一步指出,4月調漲電價後多出600億元收入,加上政院撥補1000億元,近期燃料又下降,不管中油調降電業天然氣價,或是公司購煤績效努力,今年台電目標是力拚損益兩平。最慘的還是台電小股東,連19年領不到股利,昨現場拉起「政府A台電員工獎金、民股19年零股利」的白布條,表達對政府阻擋電價,虧損資產減損,發不出股利等不滿。曾文生最後承諾,7月將會向大股東經濟部提出處理民股三個案子,包括買回、轉換特別股等,看明年可否有機會編預算。台電最大老闆是經濟部,持股近96%,其他泛公股金融機構持股3.46%,個人小股東有0.56%,持股數約26.8億股。由於台電虧損、資產大跌,每股淨值僅剩1元多,小股東勢必不能接受,未來收購價恐還有得吵。對於弱勢團體電價凍漲優惠收回,台電強調,近期已發函給教育部、農業部、衛福部,說明行政院已有決議,請各部會檢討各類優惠電費事項,如認定有繼續優惠之必要,由各機關自行編列預算,台電之後將不再負責電費優惠。
富采去年每股虧逾9元 彭双浪:照發0.9元現金股利
LED龍頭廠富采(3714)日前召開線上法說會,2023年第四季受提列資產減損影響,加上傳統淡季效應,虧損擴大至39.62億元;累計2023年稅後淨損67.82億元,每股虧損9.02元,儘管繳出赤字財報,富采擬資本公積配息回饋股東,董事長彭双浪預期,2024年本業將改善,業外亦無減損,營運可望逐季成長。在財報表現不如理想之下,富采董事會仍通過資本公積配息0.9元,同時富采也代子公司晶電公告,將以每股29元價格辦理9060萬股現金增資,若該筆現增順利發行,晶電估可望募得26.27億元資金。富采董事長彭双浪在法說會上表示,去年總經狀況不佳、大宗產品需求減少,導致2023年為富采最差的一年。展望今年,彭双浪估第一季淡季因素影響,預估將小幅下滑,不過全年整體走勢將呈逐季向上,車用有機會呈現雙位數成長。富采2023年第四季營收55.74億元,季減9.5%,年減5%。毛利率8.1%,季減0.6個百分點,年增0.1個百分點。營益率-14.8%,較去年、前年同期轉差。稅後虧損39.62億元,虧損較前一季擴大,每股虧損5.27元;全年營收223.06億元,年減22.8%,毛利率5.2%,年減12.1個百分點,營益率-17.9%,較2022年表現差。全年虧損67.83億元,每股虧損 9.02 元。 彭双浪強調,雖然富采去年每股虧損9.02元,而過往虧損年度不會發放現金股利,但為了回饋長期支持的股東,未來每年都會有相應的股利政策。今年將以資本公積發放現金股利,富采也將利用資產活化方式,對整體獲利形成支撐,並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應用;2024年除了本業改善,業外也沒有減損,希望改善整體獲利表現。
富采6.7億出售竹南廠房 資產減損擴大每股虧4.58元
富采投控(3714)上周五(19日)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會,通過竹南廠房出售案、以及資產減損案。富采為加速推動集團公司間整合、活化資產及優化財務結構,決定以6.7億元價格出售竹南廠房給北極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另依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認列資產減損34.5億元,估影響為每股虧損約4.58元。富采表示,近期積極整合集團台灣廠區資源,優化廠房空間利用,原擬於竹南新建的Micro LED廠區,將改由利用晶元光電資源整合優化後所釋出的其他廠區空間,來加速Micro LED發展。因此董事會決議以6.7億元價格,處分2022年新購的晶電竹南廠房給北極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富采表示,由於全球景氣不佳,消費需求疲弱,晶電台灣廠區藍光晶粒業務產能利用率偏低,公司正加速進行台灣廠區資源優化整合,加上富采控股近期市值低於淨值,依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損」進行資產減損。而評估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暨商譽等資產之未來經濟效益後,擬將晶電於合併廣鎵時所取得的商譽31.4億元,及因廠區整併產生的閒置資產3.08億元一併認列減損,本期淨損金額約34.5億元,每股虧損4.58元。不過,富采強調,本次資產減損金額為公司自行結算,尚未經會計師查核,本次資產減損非實際現金流出,對公司營運資金及現金流量並無影響。富采去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67.3億元、年減27%,毛利率約4.3%,每股稅後淨損3.75元,相比前年同期EPS1.12元,由盈轉虧。法人推估,富采去年第四季營運仍處於低檔,本業恐將續虧,再加計資產減損,去年全年恐大虧將近一個股本。
鴻海轉投資夏普「Tech-Day」11/10東京登場 聚焦4大主題
日本大型電子企業夏普(Sharp)為了紀念今年為創業第111周年,將於11月10至12日在日本東京大型展覽中心舉辦「SHARP Tech-Day」,重點將圍繞在智能生活、智能工業、智慧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等四大主題。鴻海集團於2016年入主夏普,當時鴻海集團及時任鴻海董事長的郭台銘合計以5890億日圓天價,取得夏普66%股權,然而隨著時空環境轉移,LCD不敵OLED等各種新型顯示器的產能軍備競賽,夏普財報並未有出色表現,今年第一季更因提列大筆資產減損,導致鴻海以權益法認列轉投資虧損,衝擊其財報。夏普表示,「SHARP Tech-Day」是公司首次獨立舉辦的大型技術展示活動,並說明,在此次活動中會場設有能夠體驗「智慧生活」、「智慧產業」、「智慧城市」和「永續性」的四大區域,與技術合作夥伴公司協同合作,供參觀者體驗接軌世界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大主題為「Be a Game Changer–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塑造我們的未來」,介紹將成為公司中長期持續增長動力的創新技術。「Less is More」以智能生活為主題,利用人工智慧(AI)和擴展實境(XR)技術,減少家中各種擔憂並使生活更加豐富舒適的技術;智能工業的未來以「Better Efficiency」主題,提出使用RX為智慧支持多樣工作風格的概念,為各行業帶來速度和效率的提升。「Better Safety」以智慧城市為主題,可體驗如AI駕駛輔助以及在災害發生和預防時有用的技術等,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安全和保障的技術;「Greener Energy」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展出生產未來可再生能源,以及通過提高能源效率來解決未來環境問題的技術。夏普表示,此活動目標是針對商業人士、一般民眾、學生等的人們提供一個多面向體驗的活動。未來將致力於實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各種領域中具有夏普特色的創新。不斷提供新價值,並致力於建立一個「強大品牌企業SHARP」。
鴻海Q1認列投資夏普173億虧損 劉揚偉親訪日本總部解決問題
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日前訪問集團轉投資的夏普(Sharp)日本堺市總部,與夏普總部及各事業單位負責人交流意見。劉揚偉指出,夏普處於非常重要的階段,鴻海將持續支持未來發展,並實現彼此的最大綜效。據知情人士透露,劉揚偉於7月3至5日前往日本訪問夏普,與夏普總部及各事業單位負責人針對夏普未來、品牌事業和零組件事業發展方向、日本市場與全球市場定位、夏普和鴻海關係四大主題,進行意見交流,進一步了解夏普現狀。此外,劉揚偉訪問夏普期間,也與夏普全體員工座談會,為穩定員工及股東不安心情,並了解員工們對夏普的觀點及建議。座談會約150名員工出席,進行多方面的意見交流。劉揚偉在座談會中指出,夏普目前處於非常重要的階段,展望未來前景,相信夏普深厚的技術資源,加上員工共同努力,能夠幫助夏普再次取得成功。鴻海先前表示,此次夏普提列減損金額龐大,為維護鴻海股東權益,鴻海已經以大股東身分,正式行文給夏普,要求夏普提出重大虧損說明與因應改善方案,必要時會要求調整夏普管理團隊、改善營運。值得注意的是,劉揚偉選擇在夏普股東會後親赴夏普總部訪視,除尋找克服眼前挑戰的解方外,也要對外證明鴻海並沒有想要切割夏普的想法。有市場看法認為,劉揚偉親自前往日本員工進行交流,可視為是鴻海釋出善意的第一步。即便問題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輕易解決,但鴻海還是會堅定與夏普站在一起,支持未來發展。夏普2023財年第一季合併財報中提列高達2197億日圓(約新台幣505億)的資產減損,鴻海依持有夏普34%股權比例,認列約新台幣173億元業外投資損失,致使鴻海第二季稅後純益降至128.25億元,下探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同期次低,季減68%。
取得北榮生活廣場經營權 東森購物目標實體通路營收5年衝百億
後疫情新日常時代來臨,東森購物今日宣布承接下台北榮總新建大樓長青樓及第二門診美食廣場的經營權,經營面積合計約367坪,預計6月進駐營運。該集團已於2022年大舉拓點線下佈局,除了去年12月15甫開幕的新北市東森廣場,今年4月取得台北車站地下街K區經營。目標實體通路經營5年內業績達100億元。根據統計,北榮中正樓生活廣場每年平均消費人數達600萬人次,年營收上看6億元。東森購物2022年宣布進軍實體零售,目前包含中和東森廣場、台北車站地下街K區、榮總長青樓美食生活廣場及預訂2025年完工啟用的東森林口總部大樓,線下零售業版圖逐步成形。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今(15)日宣佈東森集團2022年營收347億,較2021年微幅下滑,主要因為東森自然美兩岸業務受疫情影響,在迅速調整銷售策略及東森自營品支持下,轉投資東森得易購股份去年稅後淨利為14.88億元,惟年末因執行「無形資產減損測試」後,提列商譽減損20億元,致稅後淨損5.12億元,草莓網受國際運費及匯率影響,營收下滑,而東森新媒體,東森寵物雲,東森國際營收均持續成長。 東森購物20多年來會員滿意度維持在90%以上,未來東森購物在台北車站K區及北榮仍將秉持對會員更多更便利更好的服務,也將積極爭取各地車站、醫院各式美食廣場及高速公路休息站等營運機會。對於整體市場趨勢,王令麟提出,台灣內需消費熱,SPA、餐飲、旅遊都將提升,從百貨的復甦,也可看到消費者回到線下,消費者需要體驗經濟,豐富生活,國內外科技業的大裁員,反應過去大家對疫情後的線上發展太樂觀,並沒有回不去的問題,消費者還是要到線下消費。同時,對台灣今年經濟基本面看好,對兩岸和平交流,經貿往來,樂觀其成。電子商務持續成長,但獲利的挑戰也大,需要發展差異化的商品服務,線下零售的需求存在,東森OMO的商模,及自營商品的方向,將持續發展擴大。寵物市場持續增長,千禧世代增加寵物飼養,寵物的年齡老化,寵物醫療、保健品的商機擴大。零售發展中,直播成為重要的新通路,兼具品牌行銷的功能,也適合跨國際市場推廣運用。而OPEN AI的發展會是產業下一波的衝擊,企業一定要學會運用OPEN AI,東森也在企業內,推動各事業部門都要能運用CHAT GPT等OPEN AI工具來作業,對許多事業單位,已經看到節省時間成本的初步效益。展望2023,東森集團強調六大發展策略: 東森面對環境的變化,就是創新,求變,搶市場商機。東森購物在2022年12/15邁入線下商場的經營:在中和總部,開設東森廣場,作為東森第一個線下商場,也是東森最佳的線下實驗場域,我們針對這個社區及商辦型的商場,規劃了東森寵物門市,慈愛動物醫院,全家東森一號店,點8號餐廳,一星咖哩,美食FOODCOURT,以及Regal club & spa,並透過會員導客,東森幣折抵,APP行銷活動,來做OMO的串聯,一年創造2億營收。4月份開始,東森將運營台北車站K區的商場,在這個三鐵共構加上桃園機捷串接的交通樞紐型的商場,具備觀光旅遊,出差人潮,以及周遭年輕客群,上班族人潮,看好疫情後國際觀光客的成長,規劃讓台灣旅客,國際觀光客朝聖的動漫特區,也會帶入東森的IP,歌手,結合直播,運用東森新媒體在北捷的版位,線上宣傳資源,為商場帶來人潮,預計一年能創造6億以上的年營收。不料,近來東森接獲廠商反映,前一個經營業者誠品生活公司要求所有廠商須拆除櫃位裝潢及設備,甚至表明即將拆除K區公共設備設施,恐讓廠商無法持續經營,更要耗費拆除及重新裝潢成本,有意續約的廠商是苦不勘言,很擔心現在押金跟貨款都在誠品手上被扣住。東森購物數度向台北市府市場處陳情,要求介入協調,市場處卻漠視不理,東森購物聲明指出,依法是依K區「現況」進行評估、投標,並且得標。請市府依法行政,維護市府及市民權益。東森將持續自營商品的研發,從美妝,保健,食品,寵物,生活用品,建立東森零售商品的差異化與競爭力,我們會持續深化與全家的合作,也會透過與樂播,168的合作,擴大網紅直播通路的銷售。東森寵物已經是線下通路第一品牌,結合慈愛寵物醫療第一品牌,東森寵物雲全台最大粉絲團,以及東森自營寵物保健品,把寵物的生態圈完整化,東森寵物店強化布局北部的門市。東森自然美的直營店升級為Regal club & spa,提供VIP等級的美容服務,並邁向大健康事業領域,提供美麗健康的服務。草莓網將強化東南亞市場的經營,結合直播,將東森的自營美妝保健品,透過草莓網,銷售到國際市場。
比特幣市值蒸發逾6000億美元 各國政府加強監管加密貨幣
比特幣自去年11月初觸頂以來,已累跌近48%,市值蒸發超過6,000億美元;至於整體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損失更高達逾1兆美元。比特幣23日報3.5萬美元,僅去年11月峰值的一半。加密貨幣價格追蹤網站Coindesk顯示,比特幣在23日盤中價格約在35,848美元上下,與去年11月創下的6.9萬美元高點相比幾乎腰斬。年來則跌逾22%。除了比特幣之外,其他加密貨幣行情同樣慘淡。全球市值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幣價格22日下跌10%,23日盤中約在2,528美元。加密貨幣概念股也受波及,例如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 Global就在21日盤中暴跌16%,創下去年春天上市以來最低價,收盤跌幅縮小至13%。企業軟體公司MicroStrategy也因握有大量比特幣而承擔資產減損,且美國證交會(SEC)要求該公司財報認列相關損失,導致公司股價在21日收盤暴跌18%。去年全球供應鏈混亂造成通膨急速升溫,以致向來被視為抗通膨資產的比特幣行情大漲。但自從聯準會預告量化寬鬆政策將在今年3月退場後,外界更加預期美國將提前升息來抗衡通膨,導致比特幣自年初以來一路走跌。除了聯準會升息在即之外,各國政府加強監管加密貨幣市場也打擊投資人信心。俄羅斯央行20日宣布有意全面禁止國內使用與開採加密貨幣,理由是「數位貨幣對金融穩定、公民福祉與貨幣政策主權帶來威脅」。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比特幣開採國,占全球挖礦量比重將近10%,僅次於美國與哈薩克。在美國方面,拜登政府也打算在近日提出數位資產監管政策,並指派聯邦主管機關調查加密貨幣市場的風險與發展機會。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同樣在上周呼籲全球政府合作解決加密貨幣帶來的種種風險。
12月核四公投若未通過 台電負債2383億恐「全民攤提」
核四公投12月18日揭曉,如果過關得啟動重啟程序,如未過關,台電希望明年能啟動核四2838億的資產認列減損。按照程序處理,最快後年可以開始「分年攤提」到電價上。台電未估計電費分擔金額,但依20到30年轉嫁時間不等,粗估每戶每年平均要多156到240元。核四建廠花了2838億,台電2015年在前總統馬英九指示下進入封存,現在持續作資產維護,因此這筆投資尚未正式處理。台電表示,公投結果出來,除非是重啟,否則這筆資產確實要開始處理,進行認列減損。公司希望明年就可以走程序,但還是要看政府怎麼處理,台電才能進行作業。先前台電曾規劃,核四資產減損認列採分年攤提,有20、25、30年三種方案。依此每度電價分別要漲0.059、0.047與0.039元。以去年全國每戶平均用電近340度來說,攤到20年電費,每戶每月要多繳20元,拉長到30年,則可降到13元,等於一年每戶要多付240元、156元。但這是每戶均數,實際要看各戶用電多寡,像是工商業,大企業每年就可能多付數十萬元以上。不過台電內部認為,未來核四販售與活化部分設備仍可回收一些資金,扣掉之後才需要認列攤提。即使能明年提出,依照程序預估,也要到2023年才可能在電價上回收,如果立法院有意見,則會拖更久。核四原址輸配電線路都已建置,台電現在規畫是可以改建成「綜合電力園區」,在上面建置太陽能、風力等綠能,以及蓋一座燃氣電廠。如此部分設備仍可使用,也可減少認列損失。對於核四資產處理,台電發言人張廷抒回應,如果公投過,就是遵照院長先前說的走重啟程序。如果未過,確實有核四資產要認列,但如何攤提要再看上級單位意見。台電現在就是做好資產維護,以利設備以後能賣好價錢,減低認列金額。
證期局: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須揭露疫情衝擊
考量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企業營運可能造成影響,金管會證期局表示,上市(櫃)、興櫃及公開發行公司於編製110年第2季財務報告時,須將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造成之影響納入。證期局昨(3)日傍晚公告:考量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企業營運可能造成影響,為提升企業財務報告資訊之透明度,上市(櫃)、興櫃及公開發行公司於編製110年第2季財務報告時,應確實依國際會計準則第34號「期中財務報導」規定辦理,並於評估繼續經營能力、資產減損、籌資風險揭露等事項時,將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造成之影響納入,且於財務報告附註為適當之揭露。會計師查核(核閱)渠等公司110年第2季財務報告時,應加強評估渠等公司是否已確實依上開事項辦理,並對受查者取得足夠瞭解,考量風險評估結果規劃及執行適當之查核(核閱)程序,俾出具適當之查核(核閱)意見。
大老都說市場春天到了!3大因素刺激 散裝船運價漲破2萬美元
散裝船運市場上個月21日開始,各型船運價都回到獲利水平之上,由於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將加強基礎建設、大陸中糧將向美國購買一千萬噸黃豆、中歐投資協定簽署等利多因素頻傳,近日漲幅加大,8日海岬型船現貨市場日租單日大漲3,533美元,漲破2萬美元達到21,131美元,包括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裕民航運總經理王書吉等業界大老,都認為市場春天到了。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自2020年12月21日的1,323點開始回升,8日來到1,606點;海岬型船日租自15,085美元漲到昨晚的21,131美元;巴拿馬型船則自12,395美元漲到14,031美元。2020年BDI全年均數為1,066點,較前年1,353點年減21.21%,年內已報廢100多艘舊船,同時交付350艘新船,淨噸位增長約3.5%,有業者估計2021年船噸僅增長約1.5%。由於近期鋼價自一年前的每噸500美元漲到700美元,很多造船廠都已暫停報價。此外,研究單位克拉森估計2021年散裝船運市場需求增4.4%,供給僅增加1.3%(海岬型增0.4%,輕便型增加0.6%,巴拿馬型增2.4%,超輕便型增2.1%),顯示市場需求明顯大於供給。中國大陸對鐵礦砂、焦煤、穀物等需求殷切,巴西年初的雨季天候明顯優於往年,出貨情況良好,而中國大陸北方因為天候寒冷,作業遲緩,候港船隻增加,讓船隻週轉率降低,進而帶動運價上漲,原本是傳統淡季的1月,去年元月8日BDI僅有773點,昨晚已經來到1,606點。大環境方面,多國已開始施打新冠疫苗,另日本喊出76兆日圓基礎建設計畫,拜登提出2兆美元基礎建設計畫,中國大陸與多國都有振興經濟計劃,王書吉指出,如果沒有特別意外因素,今年從基本面是很看好的。藍俊昇則指出,國際海事組織今年5、6月可能通過能源效率設計指數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並自2023年1月開始實施,屆時缺乏節能效率的船隻就要更換主機,或是透過減速航行達到降低排碳效果,因此擁有高比例節能船的公司,未來幾年內競爭優勢將會明顯拉高,慧洋現有136艘船舶中則有80多艘都是節能船。慧洋2020虧轉盈 今年EPS上看4元慧洋-KY自結2020年12月營收11.28億元,營業利益率從前11個月的15-17%回升到25%,單月獲利2.92億元,EPS為0.40元,順利轉虧為盈;全年自結稅前獲利1.34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18元。由於今年散裝市場需求估計增加5%,船噸卻僅增約1.5%,後市大好,法人估慧洋今年EPS上看4元。慧洋12月營業利益為2.78億元,業外部分因日幣及新台幣兌美元升值,分別有50、60萬美元的匯損,但轉投資的華票大樓因房價回升,資產減損回轉利益約400萬美元。慧洋高階指出,去年上半年散裝船運市場受疫情影響表現不佳,下半年開始好轉,去年3.8萬噸輕便型船平均日租僅約8千美元,公司近期有1艘該型船簽下兩年約,第一年日租9,700美元,第二年加價1,500美元,市場運價明顯看漲,公司年內有6艘新船交船,公司不急著簽長約,考慮部分放在現貨市場營運。慧洋樂觀看待2021年將全球原物料需求仍持續成長,中澳之間的貿易問題,也由於中國境內限電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復甦疑慮而可望緩解,進而重啟中國煤礦輸入需求,加上中國國內糧食庫存仍低於安全水位,大豆穀物等仍須仰賴美洲進口,慧洋認為,短期不利因素的緩解加上長期需求持續成長,散裝航運將擺脫2020谷底迎接春燕到來。慧洋目前有136艘船舶,平均船齡為7年,持擁有國內最龐大節能船隊;今年慧洋預計再增6艘新船,其中有3艘為NOx第三期環保節能船舶,佈局速度領先業界,在未來環保法規日趨嚴謹狀況下,慧洋船隊競爭力可望進一步提升。法人估慧洋今年船舶平均日租可提高2到3千美元,如果以2千美元做保守估計,一年就增加9,792萬美元收入,慧洋股本是74.64億,換算每股可增3.64元獲利,因此估算EPS上看4元。
台灣首見10兆級 霖園集團奪冠
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統計台灣300大集團的各項財務數據,以資產總額來看,300大集團在2019年成長6.29%,再度創下115兆3,682億元的歷史新高,由金融集團所主控繼續占有七席,其他三家集團分為潤泰集團、鴻海科技集團及台塑集團。其中,TOP 10大集團由霖園集團蟬聯榜首,單一集團合併資產總額突破10兆元大關,以10兆1,329億元再度寫下台灣集團史新高;富邦集團則連續兩年資產成長率達10%以上,亦以9兆9,369億元的歷史新高緊追在後。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29日指出,這兩大集團之間的資產總額差距由2018年的2,645億元縮小至今僅約1,960億元。CRIF中華徵信所團隊指出,台灣企業十大集團自2016年起至2019年間,一直處於「集團獨大圈」的態勢,但預測2020年開始,十大集團排名可能出現「天搖地動」的兩個變化,一是富邦金控若成功併購日盛金控,富邦集團合併資產總額可望超越霖園的連續霸主地位;二是台塑集團因油價下跌營運表現不佳,四寶資產減損,有可能會被第一金超越,首度掉出十大集團名單。劉任分析,富邦集團為綜合性集團,集團旗下事業體除了富邦金控,版圖涵蓋廈門銀行(今年第二季資產總額新台幣1.15兆元,已在大陸A股上市)、電信事業(台灣大哥大)、有線電視(凱擘有線電視)、建設(富邦建設)等事業體,若公開收購成功日盛金控,資產總額將再加上3,500億元,不排除小幅超越霖園集團的資產總額;但單純就金控的總資產統計,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的差距仍有1.25兆元左右,富邦金仍難撼動國泰金控在金控業的龍頭地位。此外,第一金控集團2019年資產總額達3兆2,139億元,與台塑集團只有1,747億元的差距,過去三年第一金資產成長率分別為3.63%、11.42%、9.23%,遠高於台塑集團。劉任指出,截至2020年第三季,第一金控的資產成長率較2019年成長6.13%,資產總額已經高達3兆4,032億元,且第一金控集團旗下的第一商業銀行甫被金管會指定為台灣第六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因此進前十大集團的機率極大。
斷開大陸? 裕隆嚴陳莉蓮出手 納智捷燒錢太兇
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的畢生心願,將納智捷推向大陸市場,傳出裕隆近日與另一大股東東風汽車正積極洽談,可能止血撤出,裕隆集團表示持續朝向開放平台策略轉型,自主品牌也重新調整策略:大陸市場策略調整,與股東方商議未來方向中。裕隆明天將召開股東常會,這也是嚴凱泰遺孀嚴陳莉蓮接掌裕隆後,第二次主持集團公司的股東會。對於納智捷的未來,裕隆集團表示,納智捷在資產減損後,未來將以輕資產的形式,於與鴻海合資公司的開放平台中持續發展。過去十餘年高速成長的大陸車市,從2018年起改吹逆風,今年初更遭疫情重擊,許多知名自主品牌,包括眾泰、獵豹汽車等陸續爆發財務危機,東風集團也啟動整頓,與法國雷諾汽車合資的東風雷諾汽車於4月中宣布停業退場。東風裕隆近年銷售表現不佳,頻遭陸媒點名退市,裕隆總經理姚振祥在4月法說會上就拋出「大陸(指東風裕隆)因自主品牌策略調整,正在與大股東討論未來經營方向」的說法。兩大股東目標漸趨一致下,外界認為,東風裕隆退場案有望加速協商。車界人士指出,嚴凱泰過世後,嚴陳莉蓮積極整頓集團財務,納智捷燒錢凶,在大陸市場又遭遇逆風,「本來就會處理」,退場本就是定局,只是看怎麼退,包括姚振祥的說法其實都已「半證實,只是講得比較含蓄一點」,退場不是新聞。
華爾街日報訂戶達300萬人髙峰 梅鐸卻棄百萬獎金是這一原因
旗下擁有《華爾街日報》等新聞機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公布,上季(1~3月)虧損10億美元,擔任執行董事長的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自動放棄本會計年度(今年6月止)現金獎金。新聞集團執行長湯姆森(Robert Thompson)也放棄75%年度獎金。上個會計年度(去年6月底止)梅鐸現金獎金高達220萬美元,湯姆森獎金更高達550萬美元。若以新聞集團為湯姆森設定的今年度目標獎金500萬美元來估算,他將放棄其中375萬美元。疫情爆發以來,儘管社會大眾對各國最新發展的情報需求急迫,使各家媒體用戶量暴增。新聞集團旗下《華爾街日報》訂戶就在上周首度達到300萬人的里程碑。然而,用戶成長並未帶進更多廣告營收,因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企業紛紛刪減廣告支出。新聞集團澳洲事業執行長米勒(Michael Miller)在3月已警告,疫情期間公司勢必得透過無薪假或裁員來節省開銷。新聞集團在4月已宣布澳洲60多家地方報紙停刊。自今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百業蕭條使各大品牌縮減廣告支出,嚴重打擊媒體業,使新聞集團上季營收年減8%至22.7億美元。新聞集團澳洲付費電視事業Foxtel在線上串流服務崛起後持續流失用戶,再加上近日澳元貶值,導致集團在上季認列11億美元資產減損,使上季陷入10億美元虧損。湯姆森強調新聞集團至上季結算為止仍有14億美元現金,還有額外7.5億美元的貸款額度,但預警疫情對業績的衝擊有增無減。他表示:「顯然這波疫情將繼續影響本季財務表現。新聞集團旗下所有事業已推動成本節約措施來緩解短期資金需求,同時確保公司在疫情過後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停牌原因曝光!裕隆去年慘賠244.65億元 首度減資彌補虧損
裕隆汽車(2201)經由證交所同意,30日宣布暫停交易,並於晚間7點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裕隆汽車為了全面整頓財務,董事會決議首次辦理減資彌補虧損,規劃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並減資57.29億元彌補虧損,減資後本公司實收資本額調降至100億元,實收資本額降幅約36.4%。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圖/報系資料照)從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過世之後,嚴陳莉蓮就積極整頓裕隆的財務問題。裕隆從去年第2季認列的東風裕隆、台灣納智傑及華創車電超過43億的減損,也讓裕隆單季出現11.9億的虧損,到了第3季,嚴陳莉蓮更將整頓財務的大刀指向不動產開發,卻因房地產的景氣反轉使得虧損增加,第3季虧損15.7億元,並且連續2季吃下虧損。從去年前3季裕隆的虧損已達25.08億元,每股虧損1.7元,就有投資者認為裕隆整年的財務報表並不會太好,也有人猜到裕隆會進行減資的動作,且裕隆集團旗下的中華車與嘉裕去年一口氣減資60%及50%,幅度也創下上市車業之冠。裕隆2019年慘虧244.65億元(圖/馬景平攝)裕隆的協理羅文邑也說明減資彌補虧損。近期因為兩岸的情勢不穩定,造成汽車銷售市場低迷,加上疫情對產業產生不小的影響,公司與會計師的討論之後,將依照穩健保守原則,將針對車型技術資產進行資產減損,以及帳上應收帳款評估回收風險提列損失準備。裕隆去年也啟動史上最大的轉型策略,一方面為了調整體質,一方面爭取更多客戶,對外開放車型平台及研發能量,更一同攜手鴻海合資創立新公司,讓財務壓力逐步降低。
去年虧損近250億 裕隆減資57億
裕隆(2201)在上周五宣布今日(30日)有重大事情宣佈,經證交所同意,暫停交易一天後,即引來眾多的揣測。法人多認為裕隆將認列虧損、減資;也有部分股東認為,可能會處分裕隆城的房地產,而人事也會有所異動。在多方猜測後,裕隆在今天下午召開董事會,通過2019年財務報表。晚上七點在證交所的記者會上,由協理羅文邑出面說明,2019年裕隆總淨損244.65億元,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並減資57.29億元彌補虧損。減資後,裕隆實收資本額調降至100億元,降幅約36.4%。羅文邑在記者會上表示,近年來因兩岸經濟情勢不佳,造成汽車市場銷售環境低迷,加上自主品牌納智捷表現未如預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影響產業,裕隆在與會計師討論後,決定進行資產減損,以及帳上應收帳款評估回收風險提列損失準備。羅文邑表示,這次減資彌補虧損的主要目的,為「改善財務結構、提升未來每股淨值及每股盈餘(EPS)」,本案將於2020年6月裕隆汽車股東會上討論。(圖/馬景平攝影)
【台灣疫苗海外爭光2】揹負Crucell違約損失 國光生技從夾殺大爆發營收
在國光生技(4142)經營績效部分,可從「Crucell 違約」、「政府公費疫苗採購政策」及「新市場、新產品及新技術」三個層面,分析其近六年來著重海外布局策略,可望助攻2019年營收大爆發。 一、 財務壓力--Crucell 違約國光於2007年與Crucell國外廠商簽訂代工合約,一旦產能未達標違約每年需支付4億元巨額賠償。當時國光咬緊牙關興建年產能1,200萬劑新疫苗工廠,未料完工後,對方卻未依約定數量採購,造成產能閒置,接著2011年Crucell被收購,2014年後直接背棄合約,完全終止採購。也因此導致國光嚴重損失,營收每年短收約6.9億元,包含資產折舊及無形資產攤提每年約0.68億元,每年閒置產能約1.5 ~ 2億元,資產減損於2017年認列1.27億元損失。該案是在詹啟賢未進入經營團隊前,原先簽訂協議中竟只有列出對我方的罰則,未包含對方的違約懲罰,國光雖已提請國際仲裁要求對方賠償,但勝訴獲賠金額僅200多萬美金,實已難彌補虧損。二、夾殺中求生存--政府公費疫苗採購政策原本我國和鄰近的日本、韓國的流感疫苗國產自製率,皆為100%,也就是說政府採取保護國內品牌政策,未開放市場給國外品牌商。但在2011年起,我國公費流感疫苗改為競標制,目前國光在我國公費國產自製率為50%,以2019年約450萬劑。國光生技於歐美、大陸及東南亞海外布局。(圖/國光生技提供) 三、再開發新市場、新客戶、新商品—拚海外占率基於上述市場因素及財務壓力,詹啟賢點出政府缺乏具體輔導協助,國光無法一夕扭轉公司的帳目盈虧。但從2009年起每年投入約1~2億多元的研發費,國光生技在2008年經歷董事會改組、完成增資、聯貸及建廠,隔年2009年全力供應國內1,000萬劑A/H1N1疫苗,2012年證交所核准掛牌上市,還有進入大陸市場。之後開始取得與深圳天道醫藥歐洲、美國Protein Sciences等的無菌充填服務,取得中國大陸流感藥證,充填產線也取得美國FDA cGMP認證,出口大陸流感疫苗及歐洲依諾肝素鈉針劑。2017年起出口美國PSC四價流感疫苗、取得台灣四價流感藥證、完成歐洲四價流感臨床試驗,並建置第二條無菌充填線、申請泰國藥證,並於2019年完成歐洲四價NDA、取得泰國流感藥證、執行大陸四價流感臨床試驗及完成腸病毒71型第三期臨床實驗等,這6年來逐漸有成果。(3-2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