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檢定
」校園戰場2/驚人!特教師1人對71位學生 教育部估再增2550師
據教育部統計,112學年身心障礙特殊生總計12.1萬人,而正式編制的特教老師人數近5年皆維持在1.2萬人左右,特教師生比居高不下,甚至有高中職學校出現1名特教老師照顧71位特殊生的情況,對此,教育部5月修法調降師生比,預估5年內將增加 2550位特教老師。一位小五男生因為不滿意考試成績,所以在課堂上情緒失控,不但無差別攻擊周圍同學、推倒一旁的桌子與垃圾桶,甚至摔起椅子,導師緊急將班上同學撤離到走廊,再打電話給特教老師求救。「這位男童是高功能自閉症、嚴重情障,當時我和其他兩位特教老師一起先帶他到走廊的安全角落,讓他的情緒先平靜下來,再慢慢引導他說出暴怒的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擁有10年特教老師資歷的嘉嘉(化名)說,後來她才發現自己身上滿是抓痕。特教老師不只要面對繁雜的教學工作,還要負責心理評量、特教評鑑。所謂的心理評量,是安置特教生前的鑑定工作,一般會在小學入學或升國中等跨階段時進行,負責心評工作的人員,需在約一個月內,判定學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根據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統計,一個心理評量平均需耗費33小時,而每位特教老師平均一年會有10個心理評量,許多特教老師因此苦不堪言。 不只如此,愈來愈多的特殊生,更讓特教老師鬧人力荒。《特教法》於2023年修法,立法院通過的附帶決議中,特教師生比國小應為1比10、國中1比8、高中職1比15,但不願具名的特教老師透露,台北市某國小的特教師生比為1:20、桃園某國小是1:17、雲林某高中職是1:57、台中某高中職甚至是1:71,相當驚人。嘉嘉老師表示,國小、國中、高中職的特教師生比差異,是根據學科多寡來區分。「例如台中某高中職的師生比高達1:71,是因為特教老師不需要負責這些學生的學科,所以角色比較像個管員,但國中小就不同了,目前我的班上是一名老師對8位學生,就已經覺得快無法負荷了。」教育部今年5月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特殊教育班班級與專責單位設置及人員進用辦法」,評估至少還須增加2550名特教老師,計畫將逐年增聘,國小至高中階段預計於117年8月達標。為了讓特殊生更融入校園,特教老師會入班進行宣導,讓導師、同學更清楚相處之道,減少衝突機會。(圖/嘉嘉老師提供)「教育部只在乎後備人力是否充足!」嘉嘉老師說,雖然特教老師急需人力,但正式缺額卻非常少,以她自身為例,她取得特教教師資格檢定之後,一開始在台北市、新北市的國中小學擔任代理老師。因為正式老師的缺額很少,所以甚至比一般普通教師錄取率更低。嘉嘉老師以國小老師為例,每年應考的普通教師大約2000人左右,各縣市的正式缺額大多是100或200名,再從中挑選;而特教老師每年應考人數約800~1000人,但各縣市的正式缺額卻非常少,有些甚至是個位數,然後考生要到各縣市應考,錄取後才能取得正式特教師資格。檢視113年的正式特教師資缺額,以新北市110名最多,最少的是台東縣的4名。「各縣市對於正式缺額有諸多考量,因此人力不足時就先考慮代理老師,但代理老師是一年一聘,相當沒有保障。」經過3年努力,嘉嘉才終於考上正式特教師資格,她覺得自己相當幸運,因為許多人考了10多年都失敗,近兩年缺額增多,讓許多特教代理老師直呼「終於可以上岸」。
實習津貼翻倍!教育部規畫「調升師培生獎助金至月領1萬」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師培生低薪問題,實習半年期間,每月僅有5000元「教育實習獎助金」,且無法從事兼職。教育部26日指出,考量實習期間所需的學習成本及物價調整,教育部規畫113學年度第1學期起調升獎助金至每人每月1萬元,並回溯至今年8月,推估約有5000多人受惠。依據《師資培育法》規定,師資生教育實習是教師資格檢定條件之一,定位為「學習」,時間為期半年,修習期間的辦公時間不得從事兼職工作。為兼顧實習學生經濟考量,教育部自2021年11月15日修正規定,增列補助「教育實習獎助金」項目,每年砸2億元的「教育實習獎助金」,提供全國5000名師資培育學生,每人每月5000元「教育實習獎助金」,可領6個月。不過換算下來日薪僅250元,因此有教育團體爭取調高。教育部表示,考量實習學生於教育實習期間所需的學習成本以及物價調整,目前正規畫於113學年度第1學期起,調升教育實習獎助金至每人每月1萬元,待行政院通過後,並將回溯到今年8月實施,推估約有5000多人受惠。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現今大環境產業待遇的競爭,已經對選擇師培意願有所影響,從師資儲備的資源挹注來看,增加補助,正向鼓勵師培生在通過檢定後,能繼續完成實習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引導投入教育職場,原則上方向值得肯定。侯俊良也說,早期國內本來就有每月8000元的教育實習津貼,後於2002年取消,2022年才恢復到5000元,今年若增加補助到1萬元,也只是約略衡平過去可以領津貼的時代。
全台急缺水上救生員 王鴻薇轟體育署怠惰未辦足檢定考
立法委員王鴻薇、台北市議員李彥秀今(23)日開記者會指出,夏日天氣逐漸炎熱,游泳池、各項水上活動也開始湧現人潮,但現在全台泳池卻面臨找不到救生員的窘境,痛批體育署去年共舉辦救生員62場檢定考,發出或展延2073張證照,但今年都已經過了快一半,到目前為止竟然只辦了15場,僅發出543張證照,場次和證照數都只有去年的四分之一,水上活動旺季即將到來,體育署仍然沒有具體的積極作為,將讓泳池開天窗、或是逼業者違法營業。立法委員王鴻薇指出,今年的救生員發證數到5月16日為止也只有541張。(圖/王鴻薇辦公室提供)王鴻薇說,根據體育署提供的資料,原定每年全國要規劃60場次的檢定考試,2020年至2022年分別舉辦65場、43場、62場,而今年截至5月16日止,竟然只舉辦了15場;救生員發證數,2020年至2022年分別是1103張、671張、2073張,今年到5月16日為止也只有541張。王鴻薇表示,目前體育署救生員證書有效張數總共約1萬2308張,但並非所有持證書者皆會擔任救生員,因此救生員人數仍是遠遠不足。今年的暑假戲水旺季即將到來,體育署到現在只辦了15場檢定考試,對於地方及業者不斷反映救生員不足的問題,仍舊拿不出具體可行辦法!李彥秀表示,救生員資格檢定考試自從2020年收回由體育署統一規劃後,每年發證及展延的數量銳減,考試場次也嚴重不足,地方政府及業者已經多次反應相關問題。從去底開始,桃園市及台北市政府就已經會同業者向體育署反映救生員人力不足的問題,台北市28座運動中心及公園游泳池,也有9成以上都表達救生員不足的情況。
合格救生員數量銳減 監察調查資格檢定方式是否適當
夏日將近,民眾戲水的季節就要到來,但監察院今(25)日指出,國內救生員資格檢定辦法與游泳池管理規範不合時宜,導致救生員合格數量逐年銳減,救生人力嚴重不足,不僅影響水域遊憩活動安全與相關產業推動發展,更損及救生人員之工作權,監察委員范巽綠已申請自動調查。范巽綠指出,近年救生員檢定成效不彰,每年合格救生員由2018年4,643人逐年遞減,降至2019年859人、2020年682人、2021年250人、2022年660人,造成全國各類型水域之救生人力大幅銳減。范巽綠表示,她接到民眾陳情,自2019年「救生員資格檢定辦法」修法、2020年教育部體育署將救生員檢定授證改為公辦後,陸續出現不合時宜的考試內容,體育署檢定為「基礎游泳能力證明」,不適用高變化性、須經驗值之開放水域;又勞民傷財,公辦檢定經費由原本每年數百萬暴增為上千萬,且場次、地點有限;加上每4年需複訓認證,降低有志從事救生工作民眾之意願,且衍生現有救生員之轉職潮。范巽綠說,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水域資源,政府近年也積極推動向海致敬政策,藉由開放水域及建構更友善的環境設備,推廣水域遊憩活動,鼓勵民眾走出戶外親水近水。然而,民眾在各式水域從事水上遊憩活動時,首要之務是確保安全,因此除要提升民眾自身的游泳與自救能力外,更需配置足夠、合格及具備救生能力的專業人力協勤戒護,方能為民眾人身安全提供更全面之把關。「許多水域活動產業面臨無救生員可聘之困境,已成為政府推動親水政策之隱憂。」范巽綠指出,究竟現行救生員資格檢定方式是否合宜?相關規定有無缺漏?政府主管機關之管理措施是否妥適?實有深入瞭解之必要。
確診不得應考恐隱匿疫情 立委籲儘速設立補考制度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將在4日舉行,多項國家考試也將緊接著登場,立委陳椒華接獲陳情表示,教育部與考選部防疫措施規定確診者不得應考,也不能補考,未有其他配套措施予以補救,導致確診者在配合國家政策共同防疫之下應考權利被犧牲,甚至可能有考生為能順利應試而隱匿病情,提高考場染疫風險,因此要求政府正視確診者應考權利,設立補考制度,為確診考生找出路。陳情人H小姐表示,5月29日確診之後,雖然擔心將影響五天後舉行的教師資格考試,但為了避免隱匿疫情造成公共衛生風險,謹守「為人師者」應有的道德標準,仍立即依照規定進行通報。不過,無論去電詢問大考中心,還是收到部長信件回覆,皆表示只要是新制師培生,皆無任何補救途徑,只能在守法通報後依規定,犧牲今年參加考試的權利,甚至也無法適用目前舊制師培生得以「先實習後考試」的彈性,連帶影響原先規劃好的半年實習。H小姐表示,這不僅是個人遇到的問題,在可見的未來,政府即將面對的是更多的考生確診後應考權益被剝奪,若仍然消極以對,將變相鼓勵各類考生以「不快篩、不PCR、不通報」的手段來避免權益受損,不但無法確保考生健康,更增加國家防疫破口,呼籲相關單位正視這個雙輸狀況,儘速針對確診者應考權益提出配套補救措施。陳椒華指出,目前我國疫情進入高原期,國家各種考試也不再以延期處理,現在的防疫政策下,勢必會遇到更多確診者無法應考的情形;她質疑,若一味以共體時艱或法規制度為由拒絕調整,形同懲罰配合政府防疫的確診考生,更可能讓考生無路可走之下,冒險以隱匿疫情換取順利應試,反而擴大考場染疫風險,難道這是教育部與考選部能承擔的嗎?為保障確診者應考權益,陳椒華建議教育部與考選部應儘速擬定配套補救措施,例如資格檢定類的考試便能以設立補考制度補救;針對後天就要舉辦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則得以舊制的「先實習後考試」彈性調整,積極研擬方案,以提供無法應考的確診者一條出路。
樹木慘遭不當「斷頭」? 景觀工程全聯會推全國版《樹木修剪技術準則》
城市景觀不是代表一個城市的樣貌,也是城市競爭力中愈來愈受到重視的一環,但對於城市樹木的修剪至今沒有一定的技術準則,有鑑於市場的需求及產業發展的未來性,中華民國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正在推動樹木修剪技術準則,透過授課及資格檢定,全面讓城市樹木修剪有一套標準。過去都市內的樹木經常發生被「斷頭」的不當修剪狀況,引發民眾的熱議,不僅傷害樹木,也造成景觀的破壞,對此,中華民國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藍麗珠表示,對於這樣的狀況感到難過,目前全力推動樹木修剪技術準則全國版本修正,規劃以職能分級課程的編制方式,來推動樹木修剪的標準,同時促進城市景觀的進步。針對特定場所或珍貴老樹採用「攀樹修剪」方式有別於傳統「吊車修剪」,人員須經過專業訓練。(圖/報系資料照)藍麗珠點出,目前樹木修剪的標準作法尚未統一,加上修剪的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要改善這個狀況要由產業界自己做起,公會正在規劃建立一套樹木修剪的標準作業手冊,供各縣市同業參考。林業試驗所指出,樹木修剪常見的錯誤包含結構枝修剪、截幹、獅尾修剪、修剪位置錯誤、傷口太大、樹皮撕裂、留存殘枝、傷口不平齊等八大狀況,樹若錯誤修剪,不僅影響城市景觀,嚴重還會破壞結構,造成公共安全問題。藍麗珠表示,正積極帶領公會成員與地方會員及企業合作,以產業的力量來推動包括森林法的修訂、樹木修剪技術準則全國版本修正等專案。
防疫期間減少出門 身障證明、救生員證書效期自動延長
為減少民眾出入高風險場域,各項證書、證明皆配合防疫策略延展效期。每5年就得重新鑑定的「身心障礙證明」,衛福部宣布自4月至8月31日到期須重新鑑定者,因應疫情,效期可展延至10月31日,預計約有近6萬人受惠。據統計,我國領有身障證明者約118萬多人,身障證明在今年4月到8月底截止得有5萬8333人。政府統一展延2個月至10月31日,若屆時疫情仍未趨緩,將會評估效期是否需要再往後延;若8月後疫情趨緩,身障朋友可以選擇適當時間再到醫院進行重新鑑定,以免影響相關權利。另一個展延時效的還包括體育署核發的「救生員證書」,效期於1月20日至12月31日到期者,證書效期自動延長1年,但救生員仍須於延長期內完成「救生員資格檢定辦法」規定的複訓及安全講習時數。部分救生訓練機構反映,複訓班次難以正常開設,使救生員無班可參訓,無法在證書到期前展延效期。體育署參考衛福部延長各級救護技術員證照效期1年的作法,公告救生員證書效期如在1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間到期者,效期延長1年,估計約有3600名救生員證書可獲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