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適足率
」 金管會 新光金 新光人壽 南山人壽 增資快訊/新光金72%股東贊成與台新金合併 魏寶生:「這二項」是最高指導原則
新光金(2888)今天(9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事項僅有一項即是擬與台新金控合併案,以台新金為存續公司,新光金為消滅公司,並於合併基準日辦理股票終止上市、停止公開發行及公司解散;普通股出席率為85.63%,股東們發言近2.5個小時相當熱烈,開票結果於午後揭曉,主席魏寶生宣布72.29%股東贊成與台新金合併,經表決照案通過。新光金股臨會於上午9時宣布達到法定出席人數開會,股東們連續發言表達支持合併亦或反對合併、異議等意見,11時19分開始投票,11時35分開始計票30分鐘至中午12時10分。新光金股臨會主席、金控與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致詞時表示,7月他兼任新光金控董事長,深刻感受到新光金控員工優秀,經營團隊努力穩住經營,在2024年上半年繳出一張不錯成績單。面對2026年壽險業接軌挑戰仍大,尋求互補性大的金控進行合併,對員工客戶與未來發展有意義,可共享管理經營與財務綜效,面對未來有更好的應變能力,歷經數月研究評估,通過台新金合併案。魏寶生強調,但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數次向台新金討論對價基礎,9月11日審計委員會調高對價,再次感謝股東長久對新光的信賴與勉勵。此外,對於新光金控2024年沒有配發股利,魏寶生向股東們說「感到抱歉」,並再次感謝小股東參與現金增資,新光人壽貢獻金控比重達73% ,未來合併將降至50% ,以上繳金控角度來看,未來對營運將更有幫助,並且在對等的合併、相同的文化能夠順利完成合併,皆是最高的指導原則。合併案是需要經過金管會與公平交易委員會的通過核准,金控是一直密切的與金管會溝通中;陳恩光則說對於台新金控等都有做盡職調查(DD),稅務與財務部分特別重視,獨立精算出來花了數月做盡職調查。新光金股東今天出席股臨會相當踴躍,一早八時半報到即大排長龍,從主席宣布開會迄今二個多小時,股東們發言也持續不間斷,包括贊成、反對的股東都提出其看法。魏寶生指出,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部分,目前新壽已增資428億元,一半都是用發債,一半是由金控挹注現金增資和募資,對於2024年沒有發股利給小股東很抱歉,但也感謝小股東參與現金增資,6月底RBC已達200%。關於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案的對價與調價機制,台新金控應發行新股,以每0.6720股普通股及0.175股辛種特別股換發新光金普通股1股,並以1股庚一種特別股換發新光金1股甲種特別股,及每1股庚二種特別股換發新光金1股乙種特別股。該合併案及合併契約須經雙方董事會與股東會決議通過,並取得為完成合併案所需之主管機關之許可或核准。合併基準日由雙方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共同議定合併基準日。
新光金團隊拚盈利還被嫌 魏寶生:力爭外資+散戶逾三成支持合併案
新光金控董事長魏寶生25日表示,10月將由總座率隊赴香港拜訪HSBC匯豐集團總部,深化國際跨售市場,還會前往越南、日本等,「國際化不是隨便說說的,還有新光人壽在CSM上的努力,非常期待與台新金的合併。」魏寶生還強調,經營團隊每天都做那些多的事情,還被人家嫌,「我和我的同仁是被屈辱的,麻煩大家幫忙伸寃。」魏寶生也強調,他有發電郵給外資爭取支持之外,也和台新銀行的高層了解,得到他們在理專、櫃員、IT、客服、法遵上都大缺工,新光銀行也是缺人。加上雙方銀行客戶重疊上不高約一成左右,因此在員工安置上是全部留用三年計劃的一體適用,相信合併之後的這段時間,雙方也有一定的適應時間。魏寶生今天和新光金總經理陳恩光、財務長精算師林漢維共同召開記者會,進一步說明董事會選擇與台新金控合意併購的綜效,他即舉例說,在新光人壽的銀行保險通路上,即有很大的期待。「新壽過去在銀行保險通路上的業績是落後的,一直衰退的,因為二個因素,一是受到新光負面消息太多,還有RBC資本適足率未達標,尤其是在公股行庫銀行是不准上架新壽的新保單。」魏寶生說,當然在自己金控旗下的新光銀的努力,以及台新銀行的支持,這一年來靠自己努力而在成績上有所突破。至於在10月9日的股臨會前,魏寶生肯定一定須取得外資過半以上、散戶超過3成以上的支持與委託書,一定努力在股臨會中拼過關,尤其是更專注在新壽在2026年接軌的信心及合併後的效益會出來。
南山人壽首檔7億美元次順位債成功定價 Q2每股稅後盈餘1.74元
南山人壽5日宣布,成功定價首筆海外美元次順位資本債券7億美元10年期,進一步優化南山的資本結構,在穩健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資本適足率,為2026年採用台灣ICS制度做更充分的準備外,也成功提昇南山的國際能見度。國泰金(2882)則是在8月29日代子公司國泰人壽宣布,已於8月28日再度透過新加坡子公司成功定價3.2億美元次順位公司債,繼今年7月初完成國內保險業首檔海外債發行後第二檔境外美元債,並順利達成全年800億台幣之發債目標。南山人壽2024年第二季合併新契約保費約429億元,合併總保費收入1,521億元,稅後純益256億元,資產總值5.6兆元,股東權益為3,74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74元。南山人壽表示,9月4日以其在新加坡註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Nanshan Life Pte. Ltd成功定價首檔海外美元債券,發行7億美元10年期次順位資本債券。在隔夜市場較爲波動的市場環境下,公司仍掌握發行窗口,成功定價台灣史上最大發行量的金融機構美元債,並達到低成本的資本債券發行。債券定價水準為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加170個基點或5.493%,票面利率則為5.45%。投資人對本次發行反應熱烈並踴躍認購。債券發行亦獲得標準普爾BBB評等及惠譽BBB評等。花旗、高盛和滙豐為本次交易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金管會保險局於2024年3月宣布台灣壽險公司得以透過海外成立的全資SPV發行有到期日的具資本性質債券,南山為響應此新規籌備已久,本次債券的定價發行旨在進一步優化南山的資本結構,在穩健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資本適足率,為2026年採用台灣ICS制度做更充分的準備外,也成功提昇南山的國際能見度。
《The Banker》千大銀行排名 中國信託八度稱霸臺灣金融業 經營績效優異 再獲《Euromoney》「臺灣最佳銀行」肯定
據英國權威雜誌《The Banker》(銀行家)日前揭曉2024年全球一千大銀行榜單,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國信託銀行」)以第一類資本(Tier 1 Capital)規模120.1億美元,較2023年成長7.5億美元的佳績,晉升全球第158名,八度稱霸臺灣金融業。無獨有偶,由《Euromoney》(歐洲貨幣)主辦之國際獎項「Awards for Excellence 2024」甫於7月19日公布得主,中國信託銀行再度蟬聯「臺灣最佳銀行」(Best Bank in Taiwan)大獎、並首度奪得「臺灣最佳企業銀行」(Best Bank for Corporates in Taiwan)。《The Banker》(銀行家)為《Financial Times》(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旗下國際刊物,自1970年起舉辦全球一千大銀行調查,以第一類資本為衡量基礎,系統性檢核銀行業者之核心資本、財務實力與營運成效,為全球銀行綜合實力排名的重要指標。本屆榜單涵蓋全球101個國家,共計評選1,257家銀行業者,深受各界重視。中國信託銀行10年來排名大幅提升,2017年起全球排名稱霸臺灣金融業,今年更攀升至第158名,顯現中國信託銀行經營策略奏效,綜合業務表現與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嚴謹落實資產品質及資本適足率管控,獲國際權威機構肯定。另一方面,國際知名財經媒體《Euromoney》(歐洲貨幣)今年成立55週年,所主辦之「Awards for Excellence」邁入第33屆,中國信託銀行由於獲利情形、業務表現、金融創新及競爭力等綜合表現,已累計15座「臺灣最佳銀行」。今年則因發揮永續金融影響力,制定「全球綠色貸款準則」經會計師確認符合國際標準,創新推出「ESG資金組合式貸款」;於全球14個國家及地區逾370處據點積極深化業務發展動能,2023年海外營收占銀行獲利近四成,以香港及新加坡為海外區域金融中心,串聯大中華及東南亞等網絡,完善北美、日本等地之產品線與跨境金融服務,獲評為「臺灣最佳企業銀行」,為本次唯一獲得雙料殊榮的臺灣銀行業者。中國信託2024年至今已獲得超過170項國內外大獎肯定,未來將持續以領先的業務與數位競爭力接軌國際,朝向「臺灣第一、亞洲領先」的金融機構目標邁進。
國壽搶頭香星國設SPV發行6億美元海外債 南山人壽下半年跟進
國泰金(2882)於27日上午發布重訊,代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公告完成美元6億元十年期無擔保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定價,該為國泰人壽6月 26日在海外債券市場透過其全資持有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發行海外債,本次國泰人壽成功創下台灣保險公司於國際債券市場的首檔美元債券發行,將有助拓展國泰人壽的籌資管道並強化清償能力。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日前於6月19日股東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也提到,預計2024年下半年也將發行美元次順位債,而南山人壽在112年度發行十年期以上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150億元,已獲金管會核准在案,分別在去年10月26日與今年1月4日募集完成。國內壽險龍頭國泰人壽6月26日宣布在海外債券市場透過其全資持有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 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完成10年期6億美元次順位普通公司債券定價,定價水準為T10+170 基點(以10年期美國公債利率為基準利率),發行收益率為5.988%,債券發行評級為BBB+/BBB+(標普/惠譽)。本次債券之發行結構,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為發行人,國泰人壽為保證人,無條件、不可撤銷地保證該債券到期本息的全額償付。募集資金用途為強化國泰人壽財務結構,充實自有資本及提升資本適足率。國泰人壽表示,為協助保險業在2026年順利接軌TW-ICS,保險局於2023年4 月開放保險業得發行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公司債籌資,爾後於2024年3月宣布允許台灣保險公司透過在海外成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債券,國泰人壽並於今年6月初率先依循相關規範,於新加坡設立全資持有之Cathaylife Singapore Pte.Ltd.。國泰人壽本週於6月24日起進行為期兩天的投資人交易路演,地點選擇在亞太區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共吸引超過90名投資人參與一對一/多投資者會議,最終於6月26日成功定價於T10+170基點,發行收益率為5.988%,票面利率為5.95%,發行規模為6億美元,高於原本預估的5億美元。以最終認購金額來看,超額認購約3倍,投資人屬性分布方面,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佔72%,保險/退休基金佔17%,銀行佔7%,其他佔4%。本次發行商為Citigroup、J.P. Morgan、Morgan Stanley。
京城銀通過股利3元 董座回應「併購案進行中」:拚股東客戶員工三贏
京城銀(2809)今天(7日)舉辦2024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戴誠志主持,會中承認2023年度營業報告書、財務報表、各項討論事項,以及2023年度盈餘分配案,決議配發每股3元現金股利。以6/6收盤價60.4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逾4.97%,將於6月26日為除息交易日,7月18日完成現金股利發放。今天股東會中,京城銀副董事長蔡炅廷也同時出席與會;對於媒體詢問「京城銀併購案是否為進行式?」董事長戴誠志點頭加以證實;是否參考其他金控二段式併購模式,又說「飛機都還沒上」未加評論,但他會盡力維護員工與客戶權益;若併購後對京城銀更好,股東也可自行決定股票保留與否。小股東提問如何看待京城銀未來併購案價格、合併綜效,蔡炅廷表示,要能對股東、客戶與員工權益等三方都好,才能進行得下去,股價很難有一定的評估標準方式,現今市場銀行很多,併購將會更有利於銀行發展。京城銀2023年度累計稅後盈餘為新台幣62.07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為5.59 元,淨值報酬率ROE為13.42%、稅後資產報酬率ROA為1.62%。資產品質在審慎的風險管理與授信政策下維持一定水準,截至2023年底逾放比率0.02%、呆帳覆蓋率7,571.27%,優於同業平均。資本水準方面,截至2023年底止,全行總資產規模達3,843億元,資本適足率為16.58%,第一類資本比率為15.43%,均較2022年底的14.05%、12.92%大幅上升;2024年3月獲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評定京城銀國內長期評等為「A+(twn)」,展望為「穩定」,評等的確認與穩定展望也反映京城銀將維持適當的風險概況、充裕的核心資本水準,以及穩健的流動性狀況。 展望2024年,京城銀表示將持續專注於利差的提升、核心存款的穩定與資金成本的控管。2024年京城銀各項預期營業目標分別為台外幣總存款年度均值 2,978億元、台外幣總放款年度均值2,462億元。
永豐金通過股利1元 小股東盯併購京城銀案總座「這樣回答」
永豐金(2890)今天(7日)召開股東會,會中通過112年度盈餘分配案每股現金股利0.75元、股票股利每股0.25元、增資30.94億元;對於永豐銀行工會股東等關切的「打擊詐騙、防護員工避免受到霸凌等」,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強調「每位同仁都是我們的家人」「公司也相當積極做風險控管」等措施。針對股東提問關於「併購京城銀行等案的進度」,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表示很多市場消息,「兩家都是上市公司,持續關注,無法評論個案,無法在股東會說」,但金控在這方面對於有利於公司規模拓展、持續擴充資產、提高股東回報是我們在努力做的,開法說會與股東會都有所宣示公司立場,並強調「今年獲利應該會比去年好」,謝謝股東們的支持,市場也對我們支持,永豐金的股價也創新高,評價對永豐金控都持「肯定」,淨值比均值也到1.47倍相當亮麗。永豐銀行總經理莊銘福則提到「防詐」是整體金融機構共同面臨的挑戰,確實在警示帳戶新增情況上未如同業很多,但在2023年民法調降18歲為成年年齡後,可觀察到年輕用戶在數位帳戶被冒用或賣人頭帳戶的案件增多的跡象,2023下半年起積極採取防範措施,2024年第一季警示帳戶也有所降低。莊銘福指出,其實「數位帳戶」並無重大風險存在,但在金融業警示帳戶案件持續出現,可以觀察到許多本來是停滯戶、長期無往來的帳戶,可能會受到為個人經濟問題出現賣帳戶等情況,永豐銀行會盡力持續採取措施在最後一線防堵。永豐金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達197.64億元,創新金控獲利紀錄,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62元,權益報酬率為11.55%,成績亮麗,永豐金控於2022年開始至2024年期間展開三年中長期策略,聚焦在「數位、跨境、整合、永續」四大主軸,2023年已經展現具體成效。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表示,展望2024年,今年將延續推動中長期策略加速推動數位變革,以「數位獲客、經營雙主軸」並進,深化數據分析應用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聚焦導入AI與雲端應用,科技提升營運效率;衝刺海外收益,拓展海外布局等;維持永豐銀行太陽能光電融資龍頭及永豐金證券綠色產業承銷領導地位。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則表示,三年的中長期策略已經在2024年可以看到收割,加速推動,永豐金控資本結構強度穩健,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134.41%;永豐銀行合併資本適足率為15.61%,逾放比僅0.09%;整體而言永豐金控信用評等展望穩定。永豐銀行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連續二年寫下歷史新高,達160.6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68元,權益報酬率10.34%;永豐金證券則為38.3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37元,權益報酬率12.02%,且在耕耘財富管理年增率達29.42%相當豐碩,泛財富管理收入達28.77億元,並在複委託業務市佔率第二名,財管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達333.10億元為市場第三名。其中,永豐金證券2023年推出財富管理大戶豐App,一站式管理證券下七大資產,並推出小額海外債投資,業界首創理財知識服務平台「豐雲學堂」,年流量突破千萬次。
樂觀搶打金融亞洲盃 彭金隆稱金金併採個案審視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0日表示,針對近期市場傳言新光金與中信金有意合併案,金管會無法評論個案,不過對於金融業壯大規模打世界盃,金管會樂觀其成「是個可以想像的目標」。市場傳言,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分別找上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等,提出希望與新光金合併的建議,為的就是能盡快解決新光人壽增資財源難題。據了解,國泰金與富邦金聞訊紛紛婉拒,僅中信抱持不排斥的態度,儘管中信金與新光金皆推稱不予評論,合併可能仍在金融圈傳得沸沸揚揚。對此,彭金隆30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時表示,市場上有關合併案子本來就都是傳言,不會在定案前由官方證實,而金管會身為金融機構的主管機關,能做的就是會密切關注所有動向,但實在無法評論個案。彭金隆直言,若是壽險業者缺乏資金,合併並不會因此立刻改善窘況,合併會仔細分析過利弊得失,是否提合併來改善壽險體質,這需要看他們的具體計畫才能決定。彭金隆強調,任何金控合併案都對整體金融業的影響巨大,牽涉到市場競爭及市場安定,不只須金管會同意,公平會也須審酌評估市場結合行為,層面相當複雜,至少目前金管會未接獲相關合併申請案。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則表示, 24日金管會已收到新光人壽的財務改善報告,目前金管會內部刻正評估可行性,主要在評估是否能達到資本適足率(RBC)200%的金管會監理目標。施瓊華直言,改善財務計畫無法從報告看出能否達標,因有些假設性情境需再確認,將請新光人壽再做一些補充,討論完後會跟新光人壽溝通,有望於一個月內確認方向改善具體。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則追問彭金隆對於「金金併」的看法,彭金隆則稱,之前已經有成功的案例,金融業整併壯大規模打「亞洲盃」是可以想像的目標,只是很多條件都必須滿足。
金金併再起1/重啟新光台新金控合併「救新壽」 2025年底接軌IFRS17前加速
今年1月底台新金控(2887)董事長吳東亮才公開說,「2026年之前不可能談與新光金控(2888)合併」,4月26日新光金董事會通過研究合併案可行性。何以兩家金控合併事宜短短兩個多月有了驚人進展?CTWANT調查,關鍵在於4月16日準閣揆公布金管會新任主委名單,新人新政給了合併案新契機。6月14日兩家金控同一天開股東會,合併案一事將成焦點。「真沒有想到金管會主委會換人,讓新光人壽增資的窘困,可能帶來一道曙光,也牽動到新光金、台新金的金金併的可能性再現。」一名金融業高層跟CTWANT記者分析說,「尤其是今年可能的降息機率大增,國際情勢外匯利率變動如此快速,得提早準備才能跟上趨勢。」新光金控過去20年已挹注新光人壽逾千億元,雖總資產逾4.95兆元,因現增額度不足,短時間內難解決其資本適足率(RBC)低於法定門檻問題,尤其新光人壽已連續二期RBC未達標200%,今年以來新光金控已於第一季完成對人壽注資70億元,並另積極規劃進行籌資125億元,且新光人壽亦已規劃發行次債80億元,然面對主管機關要求今年6月RBC達標仍有其挑戰。更棘手的是,為因應2025年底RBC達標之鉅額資本缺口(2026年接軌IFRS17、ICS2.0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新光金2022年前已三度變更資本額,疲於增資,2023年則提出自救方案,但未能獲主管機關(金管會)同意,仍只能修改章程調高額定資本額因應。新光金控發言人、副總經理林宜靜指出,4月26日董事會通過的提案,指的是續行2022年5月20日董事會決議與其他金控公司進行合併可行性之研究,「確實是要解決新光人壽增資問題」。據CTWANT調查,當時,台新金及新光金各自提案研究合併之可行性,兩年下來毫無進展,一關鍵在於當時的新光金董事長未落實執行邀請執行研究事宜,且未對其他金控公司來函表達意願一事予以處理;及新光人壽完成增資速度,且還要契合吳東亮先前對合併案談話重點的「股東權益」。為趕在2026年保險業者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新制,新光金「改革派」洪士琪在大股東吳東亮等力挺下,2023年6月選勝改組董事會。新光金控自己就清楚道出立場,「若仍以現金增資於2025年底前補足鉅額資本缺口,任務實在艱鉅;且若於2025年底無法順利接軌ICS,屆時新光人壽將遭遇經營上之困境!經營團隊應另尋解決之道」。新光金控2023年6月由大股東「改革派」取得經營權之後,首要任務即是解決新光人壽增資一案。(圖/報系資料)去年12月新光金即委託勤業眾信聯合會計事務所對金控、新壽等,花了三個月所做出的一份財務分析報告,讓新光金新經營團隊正確面對增資問題及挑戰,及加緊研議日後合併可行性。據了解,這份報告內容建議新光金控研議出售子公司新光銀行、元富證券籌措資金等,換來保住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RBC符合法定的200%門檻。然今年3月20日,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會面新光金控兩位大股東吳東進、吳東亮兄弟時,清楚傳達「不願見賣子公司籌資」。主管機關首長的回應,幾乎澆熄兩造對重啟合併一事的想法。未料,4月16日,準閣揆卓榮泰宣布金管會新任主委為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新人新氣象讓新光金重燃盼望。2024年4月16日,準閣揆卓榮泰宣布金管會新任主委為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圖/周志龍攝)12天後,4月26日,新光金再度啟動「金金併」一案,經過二個多小時討論,董事會投票以11:4通過此案,持保留意見四票則為董事吳欣儒(吳東進女兒)、李增昌、賴慧敏及獨立董事許永明。「近年全球金融環境變化劇烈,新光人壽面臨的經營困境及挑戰,僅憑己力解決,恐力有未逮;因此若能把握改變契機,引進資源並改善體質,不僅能解決新光人壽問題,更可壯大金控規模進而為台灣金融發展再創新局。」新光金控贊成重啟合併案董事期盼,老東家能再創新局。
金管會重罰新光金控增資拖延、新壽資本不足 兩董座皆減薪一年
金管會23日就新光人壽增資計畫未達資本適足率法定標準公布裁罰,限制新壽不得新增與利害關係人之授信或其他交易,董事長魏寶生調降薪酬30%等,並對母公司新光金控予以糾正處分,董座陳淮舟亦裁罰減薪50%,兩人皆為期一年。另依據裁罰書內容,金管會認為新光金控部分董事、獨董建議應儘速擬定現金增資時程,讓有意願增資股東出資,卻遭拖延等須予以導正,這部分主要大股東吳東進一派提出應儘快現增之主張。對此,新光金控晚間發布重訊表示,尊重主管機關之裁處進行處理與改善。不過,魏寶生個人則痛心地發出近千字聲明「對專業人士無情打壓」,還提出五問「金管會有那位人士能做得更好?」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在112年6月底為184.38%,及112年底的176.37%,為「資本不足」,未達法定標準的200%;金管會表示,已依保險法相關規定要求新壽提出改善計畫,惟其所提計畫,仍未完備且無具體增資時程,亦無法使112年底及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而做出此裁罰案。金管會表示,核處限制新光人壽不得新增與利害關係人之授信或其他交易,直至該公司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並報經金管會同意後,始得恢復辦理。並要求新光人壽於一個月內提報具體、完整且可使該公司於合理期間資本適足率符合法令規定之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以及令公司調降董事長魏寶生113年度所有薪酬30%,為期一年。同時,新光金控核有未善盡維持子公司新光人壽健全經營之責,進而影響金控公司整體財務、業務健全,致有礙金控公司健全經營之虞,且董事長陳淮舟有未善盡董事長職責,依金融控股公司法核處予以糾正,調降董事長113年度所有薪酬50%為期1年。依據裁罰案內容,新光人壽去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後,金管會依規定要求新壽提出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新壽所報改善計畫有關現金增資新臺幣70億元無具體增資時程,經金管會多次去函要求補正具體時程未果,且該公司112年底僅完成15億元增資,致112年底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金管會於113年1月22日函請該公司提具完整、具體且可確保該公司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符合法令規定之增資計畫及明確時程。新壽2月22日函報之改善計畫,雖有提出現金增資70億元及發行次順位債券80億元,惟執行後仍無法使其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其他改善措施包括提升收益、降低避險成本及撙節費用等欠缺量化評估依據,具高度不確定性,且無明確執行時程,亦難認依所提計畫確實執行能使新光人壽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董事長應充分瞭解新光人壽增資之必要性及急迫性,惟渠身為新光人壽董事長,卻僅將金管會相關函示、到會溝通情形於董事會中說明,並未於董事會中表達應積極尋求新光金控現金增資,且承諾113年增資70億元中之55億元亦未有具體時程,即於113年2月17日董事會通過無法使新光人壽113年6月底前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之113年改善計畫,顯見董事長未能善盡董事長職責,不利公司健全經營及保戶權益維護。在新光金控部分,依據裁罰內容,金管會表示自112年董事長陳淮舟上任後,即已多次向其告知金管會立場,即依金控法,金控公司具有維持子公司穩健經營之義務,尤其在銀行、保險、證券子公司等重要子公司受到主管機關要求增資之處分時,應立即協助子公司取得資金或對子公司挹注資金,否則子公司之財務狀況將持續惡化,亦會導致金控公司整體財務狀況受到影響;而當金控公司本身無充裕資金時,即應採積極作為募集資金後再挹注予子公司。由於新光人壽112年6月底、12月底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比率未達保險法規定之資本適足等級,金管會112年已促請新光金控對新光人壽增資,113年1月23日及113年2月15日發函要求新光金控應依金控法於文到一個月內提出對新光人壽之增資計畫及明確時程,內容應包括對新光人壽現金增資及資金來源之規劃。新光金控於113年2月22日函報對新光人壽之增資計畫,包括由各子公司盈餘上繳新臺幣70億元轉增資新光人壽、新光人壽發行具資本性質債券80億元,執行後資本適足率約為169%,另餘31個百分點之缺口,則以財務及業務改善面提升計畫為之,內容有欠具體,欠缺量化評估依據,且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金管會指出,新光金控董事長應充分知悉對新光人壽增資之必要性與急迫性,卻未善盡董事長職責,未採取積極有效作為,督導金控公司落實執行維護健全經營及維護保戶權益之措施。對部分董事或獨立董事於董事會建議公司應儘速擬定現金增資時程,讓有意願增資股東出資,董事長仍主張並主導通過以委託財顧公司進行評估之方式為之,拖延增資時程,且迄今亦未採取更積極之有效作為,以督導新光金控提出可確保新光人壽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符合法定標準之增資計畫及明確時程,有立即導正之必要。金管會強調,由於均未見新光金控其有積極回應或作為,故對董事長予以處分,並於文到2個月內,提報具體、完整且可使新光人壽於合理期間資本適足率符合法令規定之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
新壽魏寶生遭罰減薪1年痛心「無情打壓」 五問金管會「有誰能做得更好?」
新光金控(2888)旗下子公司新光人壽增資延遲一案,金管會23日對此就金控董事長陳淮舟、新壽董事長魏寶生裁罰薪酬各調降50%、30%,為期一年,對此魏寶生發出近千字聲明,強調「薪資實乃身外之物,亦非在意之點,但金管會忽視了其對新光人壽及保戶權益的用心與努力,才是最感到沉重與痛心之處,更是對專業人士的無情打壓!」新光金控與新光人壽董座23日雙雙遭金管會裁罰減薪一年。(圖/趙世勳攝)魏寶生並對金管會提出五問,完全忽視其積極透過各種方式尋求提升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的努力,更無視新光人壽在其帶領下,113年3月營運狀況已轉正之良好狀況;進而質疑裁罰案「有符合行政行為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的比例原則要求嗎?」「能夠達到金管會所要求的目的嗎?設若易地而處,金管會有那位人士能做得更好?」以下為魏寶生聲明全文針對金管會113年4月23日裁罰新光人壽,並命新光人壽調降本人113年度所有薪酬30%乙事,本人魏寶生特聲明如下新光人壽為新光金控全資持有之子公司,新光人壽是否能進行增資,完全取決於母公司新光金控時程而定,然而本人自接任新光人壽董事長以來,在本人權責範圍內,積極透過各種方式尋求提升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的作法,包括:(1) 於新光人壽董事會提案進行增資,並與董事會報告與主管機關、母公司新光金控溝通進度。(2) 於新光金控董事會積極表達新光人壽增資需求及主管機關態度。(3) 積極推動轉型,從投資、商品、財務、不動產以及業務面向,使新光人壽於115年順利接軌兩大國際制度。然新光金控是否增資新光人壽,並非本人權責所轄,本人雖為新光人壽董事長,在新光金控未有具體現金增資新光人壽時程之前,請問有何能為訂出新光人壽的具體現金增資時程?(第一問)金管會本次命新光人壽調降本人薪酬乙節,完全忽視本人積極透過各種方式尋求提升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的努力,更無視新光人壽在本人帶領下,113年3月份稅後純益29.01億元,月增386.7%,累計稅後純益4.13億元,每股純益0.05元,營運狀況已轉正之良好狀況。甚者,行政行為應符合行政程序法的比例原則,即採取之方法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本次金管會裁處命新光人壽調降本人薪資,但新光金控是否增資新光人壽,非本人權責所轄,裁處調降本人薪資,如何能有助於行政目的的達成?(第二問)金管會本次裁處亦同時限制新光人壽新增與利害關係人的交易,並應於一個月內再提報改善計劃,則同時又裁處調降本人薪資,有符合行政行為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的比例原則要求嗎?(第三問)能夠達到金管會所要求的目的嗎?(第四問)設若易地而處,金管會有那位人士能做得更好?(第五問)本人離開公職將近20年,除了善盡繳稅義務,並於個人所得的20%之內,全數捐贈給學校,以及自行或與友人共同託的三個公益信託:煥章慈善基金會,達人教育基金與陳柏良足球教育基金等公益團體,善盡公民責任。所以,薪資對本人而言,實乃身外之物,亦非本人在意之點,但金管會忽視了本人對新光人壽及保戶權益的用心與努力,這才是本人最感到沉重與痛心之處,更是對專業人士的無情打壓!
RBC未達標飯局喬免罰? 專家批保險局淪飯局經紀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1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坦言,日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羅明才,邀請保險局搓合壽險公司與立委飲宴,席間清一色只有藍白立委「自己也是當天才知道」,引發各界批評。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日進行第1會期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席間不少民進黨立委關注,羅明才日前要求金管會保險局出面,搓合各大壽險公司董事長與藍白立委餐敘,引發綠委不滿。民進黨新科立委李坤城批評,餐敘目的美其名是希望新進委員能夠了解壽險業的狀況,但目前有多家壽險公司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法定標準200%,背後清償能力堪憂。金管會本應拿出行政裁量權處理或裁罰,目前卻靜悄悄,難道「飯局都喬好了」?對此,保險局長施瓊華備詢坦言,餐敘當日才知民進黨立委不在名單內,不過僅約7家壽險公司與會,餐敘大約2小時就結束「只是自我介紹」。一旁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強調,站在金管會立場,針對財委會召委的要求,業務單位一直以來都會盡量處理,若其他委員有不同意見,金管會虛心檢討,未來也會更周延。財委會另一位召委郭國文則認為,金管會及保險局應該要有一定政治敏感度,立委是監督行政機關,行政機關監督業者,不應是立委透過行政機關要求業者,非常不洽當。對此,不具名金融學者向CTWAN分析,一般壽險公司資本不足其實並不罕見,多會以賣不動產、引進策略投資人處理,自己觀察市面上目前3家資本不足的業者,確實也都提出財務改善計畫。學者表示,若從資本適足率、淨值比兩項指標觀察,因為二者皆是以資產的「市價」做為計算基礎,本來就容易受到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影響,無法完全反映壽險公司的背景財務體質,其實壽險公司對於保費收入,現在也都有提存準備金與「財務再保」,因此倒閉倒不至於,但是保險局淪為「飯局經紀」,真的該批!
新光金通過現金增資16.7億股 助新壽RBC六月底回升至200%
新光人壽資本不足,為強化子公司資本結構,新光金控上周五(29日)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16.7億股,資金用於轉投資子公司新光人壽;同時決議今年普通股、甲種特別股、乙種特別股不配發股利,盼望今年6月底能使新壽資本適足率(RBC)升至200%。新壽日前公布去年底RBC僅176.37%,未達法規下限200%,被認定為資本不足。在金管會要求下,新光金控提交新壽財務改善計畫,包括透過其他子公司盈餘上繳轉挹注新壽、新壽本身也進行發債籌資用以強化資本,並在3月15日董事會中拍板通過辦理大股東現金增資125億元,細節到昨日董事會才進一步討論,但昨日重訊並未揭露其他不同意見。新光金上周五發布重訊,因應子公司業務發展,轉投資子公司新壽,將發行普通股公開募集共16.7億股,增資發行股數認購率分別為,員工認購15%、公開銷售10%,原股東認購剩下75%。每股面額雖為10元,但發行價格絕對會打折,若以新光金目標增資125億元計算,可能的發行價格約7.48元,與市價約有價差7%;以新光金29日收盤價8.07元計算,可能的增資價為市價約92%,將折價8%左右。新光金表示,強化金控及子公司資本結構,董事會也決議不分配普通股股利、甲種與乙種特別股股利,而先前新光金已持續檢視不動產投資收益及效益,進行適當規劃以活化資產,擬處分國內不動產。並指出,本次增資資金用途為因應子公司業務發展,轉投資子公司新光人壽,將多管齊下增加自有資本,強化財務結構、提升風險承擔能力,以求今年6月底讓新壽RBC回升至200%。
富邦金2023年淨賺逾660億EPS達4.8元 股利怎麼發?總座這樣說
富邦金周五(22日)舉行法說會,2023年稅後純利新台幣660.17億元、每股EPS達4.8元,分別年增40.7%及35.6%,今年總股利水準是否有望優於2元,成法人關注焦點。總經理韓蔚廷表示,2023年獲利成長超過4成,每股賺4.8元,過往配發率大致落在4至5成,預期今年配發率將維持過往穩健水準,但仍待4月董事會討論而定。受惠人壽、銀行及證券3子公司獲利動能齊發,富邦金2023年全年稅後淨利達660.17億元,年增40.7%,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達4.8元,為金控雙冠王,且每股盈餘連續 15 年穩居台灣金控獲利之首。截至2023年底,富邦金總資產達11.1兆元,年成長4.9%,淨值達8024億元、年增41.9%,普通股每股淨值回升至54.29元。子公司富邦人壽2023年底淨值比9.8%、資本適足率(RBC)336.09%,均高於法定門檻。富邦金2023年配發普通股每股現金股利1.5元及股票股利0.5元,合計總股利配發2元。針對股利政策,韓蔚廷表示,預計4月董事會將正式討論今年股利政策,富邦金今年整體股利會反應獲利的成長,像是去年配發股利 2 元,若以成長 4 成來看,今年整體股利發放將反映獲利成長,有機會上看 2.8 元,並符合去年配發率約 56% 的水準。綜合考量現金股利搭配股票股利發放,現金股利將高於股票股利。展望 2024 年,富邦金將持續尋求併購及策略聯盟機會,以擴大經濟規模,而富邦人壽將因應市場變化及順利接軌IFRS17積極轉型,推動高CSM(合約服務邊際)分期繳及保障商品,至於北富銀將提升數位平台滲透率,富邦產險將強化風險控管,富邦證券則將鞏固核心經紀業務。
金管會邀吳東進、吳東亮談新壽增資案 黃天牧:不願見賣子公司籌資
針對新光人壽增資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0日親自與新光金(2888)大股東吳東進、吳東亮會面,清楚表明「不願看到」新光金控賣子公司(新光銀行、證券等)作為籌措新壽增資來源,但也強調仍須在2024年6月底以前,要看到增資的金額出來,確保新壽RBC(資本適足率)達到200%門檻。身為台新金(2887)董事長吳東亮,本身也是新光金控大股東之一,對於金控就子公司新光人壽增資案,他在今年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態說,「身為新光金大股東一定會做的」,但也希望如之前國泰、南山、全球都有動用過死利差準備金,並表示「大股東現金增資是最後的選項」。根據CTWANT調查,由於新光金控包括以其餘子公司盈餘上繳轉增資新壽70億元、新壽發次債籌資80億元,再加上新光金擬辦125億元現金增資注資新壽,合計275億元資金並非小數目,因此吳東亮當場表達「希望金管會能再給新光金一些時間來處理增資案」,並希望給予一些監理寬容。據悉,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現場並未鬆口同意,且並強調,以新光金增資125億元,再加上新壽發次債籌資80億元,新壽在6月底前RBC預期可能約170%,仍無法達到200%法定門檻的情況,除了先前吳東進允諾分三年增資70億元須繼續執行之外,新光人壽也要努力獲利。新光金19日舉行2023年第4季法人說明會,總經理陳恩光表示,金控將在29日召開董事會討論增資規劃,目標6月底讓新壽RBC回升到200%,由於首重強化資本,新光金今年則無配息規劃。 由於新壽2023年RBC連兩期低於法定門檻,新光金控決議辦理現金增資125億元,並將透過其餘子公司盈餘上繳轉增資新壽70億元、新壽發次債籌資80億元以強化資本。新壽則是在上個月的2月17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上半年現金增資70億元,其中55億元為2023年已通過分次發行但尚未發行的私募現增額度,並另再通過15億元私募現增額度。
凱基人壽總經理黃淑芬因個人規劃於3月1日申請退休 預計4月1日生效
凱基人壽總經理黃淑芬因個人規劃於3月1日申請退休,預計4月1日生效。黃淑芬是台灣第一位女性美國正精算師(FSA),具33年豐富壽險經營實務經驗,2011年加入凱基人壽(原中國人壽),並於2018年升任為總經理,帶領凱基人壽逐年穩定成長,成為國內第五大之壽險公司。 一向給人溫暖印象的黃淑芬,總是以身作則帶頭與同仁一起追求新知,運用創新思維提出永續金融解決方案,並帶領團隊落實公司治理,追求永續發展,多次獲得主管機關給予公司治理之績優肯定;此外,黃淑芬也發揮壽險業以人為本的精神,致力推動各項公平待客作為,優化保戶服務,確保從行銷到服務的每一個環節,皆能契合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並連續五年獲得金管會績優的評核肯定,為極少數獲此殊榮之壽險業者。 黃淑芬擔任總經理以來,展現卓越的財務操作及完善的風險控管能力,在她的帶領之下,2019年凱基人壽總資產首度突破2兆元,2021年更創下公司稅後盈餘歷史新高達285.4億元。凱基人壽穩健的獲利水準長年在業界名列前茅,在追求營運績效、整體業務成長的同時,更兼顧資產負債之匹配及穩健的資本結構,資本適足率長期超越法定標準,為企業永續奠下良好基礎。 未來凱基人壽持續秉持愛與關懷的理念,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價值,深化永續金融發展,運用企業資源回饋社會,實踐普惠金融,擴大影響力並與社會共榮、共好,致力成為最受推薦和信賴的壽險公司。
新光金董事會通過新壽現增70億是否達標? 保險局施瓊華:等看到計劃案再說
針對新光金控董事會通過對子公司新光人壽2種二個管道的70億元增資案,據了解,透過「子公司盈餘上繳」初估約有68億元,2億元是金控自有資金。是否符合金管會要求範圍中,保險局長施瓊華20日表示,「等看到(計劃書)再說。」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出席產險公會新春團拜,她透露,到2023年底為止,宏泰人壽的RBC資本適足率、淨值比已回升達到法定門檻;目前僅有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的增資速度還須加快,而三商壽去年在現資部分也非常努力。根據重訊,新光金控19日董事會通過對新壽現增70億元議案,將會依金管會要求,本月22日前提報改善計畫。不過,董事會中,名譽董事長、大股東吳東進派的兩位董事與獨董許永明皆對增資討論案提出反對。新光金表示,首季對新壽的70億元現增,資金來源包含新光銀行、元富證券等子公司盈餘上繳,與金控自有資金,實際金額將等各子公司年報經會計師核閱、並經各子公司董事會通過後才較明確,但初步估算確定可有70億元。對於新光金控使用「子公司盈餘上繳」來做為對新壽的增資來源,局長施瓊華進一步表示,接下來就是要看有沒有符合銀行法的一些相關規定。新壽對金管會承諾,從2023年到2025年每年各現增70億元,去年新光金僅用帳上現金現增新壽15億元,金管會要求今年要補上55億元,加上今年原本就要增70億元,共計125億元,首季即會完成70億元。新光金控表示,將請財顧在3月中提出方案,3月底召開金控董事會討論,儘速提出對新壽再增資55億元的方案,與新壽6月底RBC要達標的具體計畫,送金管會核准。
金管會再三催促 新光人壽今年擬現增70億+發債80億
新光人壽上周六(17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再現金增資15億元,加上去年還有55億的現增未完成,今年將現增70億元,力拚上半年到位。同時決議再次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籌資,上限80億元,等於今年至少要有150億元資金挹注來提高資本適足率(RBC)。金管會催促新光金旗下新光人壽儘速辦理現金增資,新光人壽上周六舉行臨時董事會。新光金表示,今年預計是要現金增資70億元,其中55億元為2023年已通過分次發行但尚未發行的私募現增額度,再加上另通過15億元私募現增額度,確定新光人壽今年會現增70億元,但資金來源還沒有確定。為讓RBC回到200%,新光人壽上周六也決議再次公開募集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上限80億元。新光金表示,預計將以發行新台幣計價為主,票面利率部分還要向市場詢價,得視市場行情及客觀情勢在董事會決議起1年內一次或分次發行,會先向金管會申請額度。而每張面額、發行價格及發行利率等授權由董事長全權處理及決定。值得注意的是,今(19日)舉行的新光金董事會才是重點,將決定新壽今年能否順利拿到70億現增。現已將金控現金增資列入討論案,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派董事,預計仍將建議新光金應盡快辦理現金增資進而注資新壽,以趕在22日前提改善計畫給金管會。新光金17日代子公司新壽發布重大訊息,為增加自有資本,強化財務結構、提升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新壽董事會決議私募現增發行普通股,額度上限15億元,私募對象為100%持股新壽的母公司新光金;私募普通股價格將參考訂定時新壽最近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或核閱的財報所顯示淨值,評估計算後的每股淨值及私募價格。
金控股仍最愛2/存股族期待「報復性配息」? 這幾家被看好逾4% 公股行庫喜憂參半
每年元月金融存股族就特別忙碌,當14家金控獲利數據通通出爐,就得計算各家EPS累計,加上過去五年平均配發率,再一一估算各家今年可能的配息殖利率。由於去年金控股配息偏低,今年又有金管會鬆綁股利新政策,「期待金控股有一波報復性配息!」多位分析師及理財達人向CTWANT記者表示。今年1月6日,先是富邦金(2881)董座蔡明興提到「富邦金的股價委屈了!」「若隨著利息降低的話,金融股應該是有『補漲』表現情形才對。」不到二周,金管會就金控不得以「資本公積」配息政策,19日宣布鬆綁,若以資本公積配息後金控或子公司資本適足率仍合規,即可適用,增加配息彈性與空間。據此,去年領不到配息的金融存股族,今年眉開眼笑,期待「一波報復性配息潮」。CTWANT整理,2023年半年報觀察金控的資本適足率達120%之金控業者共10家,分別為華南、富邦、國泰、玉山、元大、台新、國票、永豐、第一與台灣金融控股。金管會在2024年1月19日宣布鬆綁金控股利新政策,圖為30日舉行新春記者會,中為主委黃天牧。(圖/報系資料)台新投顧副黃文清表示,各金控今年配息政策還不明朗,存股族仍須關注董總、法說會等釋出的訊息,尤其要注意「帳面上所稱的FVOCI 及覆蓋法FVTPL的股票投資、海外債債券部位評價」,這也是壽險型金控股等獲利表現影響最大之一。據投顧公司分析,富邦金2023年第4季淨值季增約666億元,增幅8.9%,推估其他權益虧損較第三季減少約680億元至虧損330億元,意謂除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回升,帶動未來潛在資本利得增加外,預估2023可分配盈餘約2850億元,2023每股現金股利 2~2.2 元。對此,蔡明興就曾說,「富邦金2023年盈餘比2022年好一些,希望今年的現金股利比去年更好,也會繼續配發股票股利」「富邦金的公積很多,公積免稅,我們會盡量都先用公積,因為累積的未分配盈餘、資本公積很大,應該有7000億元、8000億元,過去累積的很多都沒配,各種因素,法規的因素,一直累積下來。」至於國泰金,去年第四季淨值季增約1162億元,增幅17%,為金控同業最高,推估其他權益虧損亦減少約1240億元,預期2023年每股現金股利1.4~1.6 元。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2024年關注金融股的走向,他個人看好二類個股。(圖/報系資料)再看看銀行及證券為主的金控,去年第四季淨值平均增幅約5%,中信金、兆豐金其他權益改善各超過200億元、100億元,高於同業,加上2023獲利成長,預估 中信金、兆豐金、元大金配發現金股利各至少 1.2元、1.6元及1.25元,現金股利殖利率超過4%,優於金控同業。理財達人Andyworld則表示,「中信金這次可風光了,全年度賺了560億元,不但大幅成長67%,更是超車國泰金控。」「中信金2023年的EPS達到2.82元,如果以過去配發率都接近5成來看,希望今年的配息可以更盛以往,讓股東們更為滿意。」「我從財政部預算書推估,各家在2024年配發的現金股息可能是兆豐金1.4元,第一金1元,合庫金1元,華南金0.65元,然而合庫金今年虧損,是否會減少配息?華南金相較於2022年成長,配息是否會追加?都需要繼續觀察。」至於四家官股金控當中,以兆豐金表現最好,Andyworld說,「合庫金因為海外虧損的關係,導致年成長受到影響,全年度EPS為1.17元,相較2022年呈現衰退19%。」「由於大多金控2023可分配盈餘回升,金管會的鬆綁新政策,對金控配發2023年現金股利影響有限。」一名金融業人士提醒,「未來若再發生其他權益大幅虧損,需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恐造成可分配盈餘為0,這一點要多加留意法說會內容。」
金管會年前送利多 金控資本公積配息規定鬆綁
金管會今(18日)公布最終拍板的金控用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配息條件,相較草案來說是大鬆綁,金控今年配息能力可望提高,最受矚目的就是,金控若要用資本公積配息,只要符合發放後資本適足率達120%,以2023年半年報來說有10家金控符合,但發放前還是要經金管會個案核准。金管會去年10月曾公布草案,15家金控未來想用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配發現金股利,必須連過四關,並由金管會個案核准。原本在草案中是規定,不管是要用資本公積還是法定盈餘公積,都要符合「發放後法定盈餘公積達實收資本總額50%」的高標準,在金控業者爭取下,最終拍板金控若要用資本公積配息,可以不受此項限制。換言之,若金控想要用資本公積配現金股利,只要符合第二項條件,也就是分配後金控資本適足率須達120%以上,與各子公司應符合「上市上櫃金融機構實施庫藏股注意事項」第2點規定,且銀行子公司流動準備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淨穩定資金比率不得低於法定比率。若依照2023年半年報,有10家金控可以用資本公積來配息,包含華南金、富邦金、國泰金、永豐金、玉山金、元大金、台新金、第一金、國票金、台灣金等,但最終還是要以年底財報為主。至於金控若要用法定盈餘公積來配息,則要過四關,若以2023年半年報來看,沒有任何一家金控過關。第一關是「分配後法定盈餘公積須達實收資本總額之50%」,以2023年半年報來看,只有富邦金過第一關。第二關是資本適足率,規定分配後金控資本適足率須達120%以上;各子公司應符合「上市上櫃金融機構實施庫藏股注意事項」第2點規定,且銀行子公司流動準備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淨穩定資金比率不得低於法定比率。第三關是財務健全度,金控及各子公司最近一次經主管機關金檢及最近一年度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務報告,所提列的備抵損失、備抵呆帳及各項準備提列達各業別相關法令規定。第四關是財務結構。值得留意的是,在原本的草案中標準很嚴格,限制金控最近一年度第三季雙重槓桿比率、負債占資產比率及財務槓桿度要低於同業平均水準,且分別未逾115%、15%及105%。在金控業者爭取下,金管會最終拍板,只留下雙重槓桿比率115%的標準,也刪除同業平均。據2023年半年報,符合第四關過關的有8家金控,包含永豐金、玉山金、元大金、台新金、新光金、第一金、國票金、台灣金,但因為8家金控沒有過第一關,過第一關的富邦金則沒有過第四關,等於依照2023年半年報沒有任何一家金控可以用法定盈餘公積配息。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強調,此規定只有限金控以公積發給普通股股東現金,如果金控是以歷年來的獲利,就是累積未分配盈餘發放現金股利,或以公積發給股東股票股利,就不適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