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國家
」 新冠肺炎 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 台灣 中國2024全球「最富裕國家」排行出爐! 台灣名次跌破眼鏡
《富比士-印度》(FORBES INDIA)於當地時間7日公布2024年度「最富裕國家」排行,結果可能跌破不少民眾的眼鏡,因為在這份榜單的前10名中,除了排行在第9名的美國之外,完全沒有一般民眾認知中的經濟強權,反而大多是人口數十萬到數百萬的小國。而台灣在這份「富裕榜單」中不僅名列第14,甚至在榜單前沿的前20名都屬於「人口大國」,僅次於3.3億人的美國以及3640萬人的沙烏地阿拉伯。《富比士-印度》表示,這份榜單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數據為基礎,先以國內生產毛額(GDP)衡量一個國家生產商品和服務的總值,再將該數字除以全職居民的數量,我們就可以了解一般民眾的財富(人均GDP),接著再考慮通貨膨脹率與當地產品服務的成本,得到購買力平價(PPP)數據。富比士表示,「儘管這可能不是針對全球最富有與最貧窮國家最精準的排名方式(有些國家是避稅天堂,人為地用外部財富誇大其國內生產總值),但考慮購買力平價後的各國人均GDP,仍能掌握各國所擁有的財富與經濟程度。」截至2024年10月為止,排行前10名的國家中,第1名為盧森堡、第2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3名為愛爾蘭、第4名為新加坡、第5名為卡達、第6名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7名為瑞士、第8名為聖馬利諾、第9名為美國、第10名則為挪威。《富比士-印度》(FORBES INDIA)於當地時間7日公布2024年度「最富裕國家」排行。(圖/FORBES INDIA)《富比士-印度》(FORBES INDIA)於當地時間7日公布2024年度「最富裕國家」排行。(圖/FORBES INDIA)根據數據,盧森堡的人均GDP-PPP數據達到143740美元(約新台幣463.3萬元)、澳門為134140美元(約新台幣432萬元)、愛爾蘭為133900美元(約新台幣431.5萬元)、美國則為85370美元(約新台幣275萬元)。至於台灣,人均GDP-PPP則是76860美元(約新台幣247萬元),在整體排行榜中名列第14名。且經濟成長率達到3.1%,在榜單前20名國家中名列第4。而日本、南韓的人均GDP,則皆未能擠進排行榜的前20名。,
勞動基金5月獲利1513.3億元 5個月賺進6074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於1日公布截至5月底的勞動基金最新績效數據,其中勞動基金總規模達到6兆5,994億元,收益數為6,073.8億元,收益率為9.99%。5月的金融市場回穩上揚,使單月收益數達到1,513.3億元。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4兆3,265億元,收益率為9.97%;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1兆480億元,收益率為11.56%;勞保基金規模為9,990億元,收益率為10.39%;就保基金規模為1,710億元,收益率為2.72%;勞職保基金規模為368億元,收益率為0.69%;積欠工資墊償基金規模為181億元,收益率為6.09%。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勞金局表示,5月美國的CPI和核心CPI年增率分別降至3.4%和3.6%,符合市場預期,緩和了市場對通膨的擔憂。另外,美國第一季度企業財報普遍優於預期,連帶讓主要金融市場回穩上揚。除此之外,世界銀行在6月11日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由於美國經濟擴張,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原本的2.4%上調至2.6%。但由於氣候變遷、戰爭和高債務對較貧窮國家造成的損害仍是重要問題。2025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則維持在2.7%。美國聯準會在6月12日的會議中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並指出通膨雖有放緩但仍處高位。相對地,加拿大和歐洲央行則選擇降息一碼,但整體通膨壓力仍在,預計降息步調將會緩慢進行。台灣央行也在6月的會議中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並將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上調至3.77%,主要原因是內需持續推動經濟成長,而出口受惠於全球終端需求回升及新興科技應用產品需求增長。CPI年增率預測則略下調至2.12%。然而,地緣政治衝突及天候風險仍是影響通膨走勢的主要不確定因素。總體來說,儘管部分主要國家開始啟動降息循環,但整體利率水平仍維持高檔,通膨數據也需持續觀察。除此之外,地緣政治衝突頻繁且適逢全球主要國家選舉年,這些因素都為金融市場帶來了不少紛擾。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將密切關注全球政經局勢,檢視並調整布局策略及投資部位,以提升基金的長期投資效益。
全世界逾10億人太胖! 世衛示警「貧窮國家更嚴重」:已是全球性問題
全球80億人口中,竟有超過10億人患有肥胖症!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於3月1日發布的研究分析指出,自1990年以來,這一數字已經增加了4倍多,並伴隨著嚴重健康問題、健康與不健康食品的供應危機。根據《BBC》的報導,這項研究是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執行,研究人員分析超過190個國家、超過2.2億人的身高體重,並藉此來估計,而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全球共有5.04億名成年女性、3.74億名成年男性屬於肥胖,並有1.59億名兒童與青少年患上肥胖症。該研究指出,肥胖在過去被認為是富裕國家的問題,但實際上,貧窮國家更受肥胖這種「流行病」影響,諸如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加勒比海地區、中東和北非等地,且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長速度更比成年人快速,而這也意味著,肥胖症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形,世衛健康營養主任布蘭卡(Francesco Branca)稱,肥胖人口突破10億人的時間點比預期要早得多,原先估計應該出現在2030年。而世衛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更表示,這項新研究強調了從幼年到成年,透過飲食、身體活動和適當護理來預防與控制肥胖的重要性。另外,馬德拉斯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的古哈(Guha Pradeepa)博士認為,重大的全球問題可能加劇肥胖和體重不足所致的「營養失衡」問題,像是氣候變遷、COVID-19大流行、烏克蘭戰爭等等,將使得營養食品的成本增加,導致一些國家、家庭只能選擇不健康的食物,從而讓營養不良的狀況更加惡化。
全球一半以上國家面臨麻疹危機 專家籲各國政府盡快施打疫苗填補免疫缺口
世界衛生組織20日發出警告指出,若不盡快採取緊急預防措施,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到2024年底,將面臨麻診爆發的高風險或極高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的麻疹與德國麻疹高級技術顧問娜塔莎克勞克羅夫特(Natasha Crowcroft),呼籲各國政府盡快開始施打疫苗,以提升各國人民的免疫力。根據《路透社》報導,麻疹是1種具高度傳染性的空氣傳染病毒,主要影響對象是5歲以下的兒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接種2劑疫苗,即可預防麻疹。全球民眾自2000年以來,因接種疫苗避免了5000萬人的死亡。然而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指出,2023年麻疹的病例數增加了79%,人數達到30萬人,不過真正的感染人數比實際登錄在案的還要多更多。除了美洲以外,其他地區也都有麻疹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的麻疹與德國麻疹高級技術顧問娜塔莎克勞克羅夫特(Natasha Crowcroft)指出,大多數地區麻疹病例不斷增加的原因,是因為在過去幾年的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麻疹疫苗接種工作。娜塔莎克勞克羅夫特在日內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們擔心的是,在2024年我們的免疫計畫存在巨大缺口,如果我們不盡快用疫苗填補這些缺口,麻疹就會趁虛而入。」娜塔莎克勞克羅夫特指出「我們可以從CDC(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根據 WHO數據得出的結果來看,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在今年年底,將面臨麻疹爆發的高風險或極高風險。」娜塔莎呼籲各國政府採取緊急行動以保護兒童,不過娜塔莎也了解礙於經濟危機和戰爭衝突等問題,各國政府對此缺乏承諾。娜塔莎坦言,由於基礎衛生系統較弱,貧窮國家的死亡率比較高,不過中高收入國家依然面臨疫情和死亡的危機。娜塔莎也擔心2024年會遇上和2019年同樣的情況。
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交流 陸對美加徵關稅等多項措施表達關切
新華社6日報導,中美經濟工作組5、6兩日在北京舉行第三次會議,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出席會議並與美方簡短交流。此次會議由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共同主持,兩國經濟領域相關部門參會。中美雙方按照雙方牽頭人舊金山會晤達成的三點重要共識,就兩國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二十國集團財金合作、發展中國家債務、產業政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中方就美對中加徵關稅、雙向投資限制、制裁打壓中方企業等表達了關切。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另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6日在北京會見來中出席中美經濟工作組第三次會議的尚博一行。何立峰指出,雙方應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重要共識,繼續用好中美經濟工作組管道,深化交流合作,積累共識成果,穩定和發展中美經濟關係,更好地造福兩國企業和人民。此外,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與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拉戈(Marisa Lago)視訊通話。路透稍早報導,此次會談會為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計畫中的訪中鋪平道路。為期兩天的會議,討論焦點是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及政府補貼問題。美國官員透露,美方關注中國提供補貼鼓勵過量生產部份貨品,因為包括電動車在內的相關貨品,正向全球其他地方以低價傾銷。同時,中美雙方也將討論其他經濟合作議題,包括國家安全、氣候變遷,以及貧窮國家債務減免等議題。
外媒爆中國承諾每年金援諾魯「31.5億」 友邦吐槽:他的援助「不透明」
位於大洋洲的諾魯共和國於15日突然宣布與台灣斷交,而目前有外媒爆料指出,有台灣官員表示中國承諾每年會金援諾魯1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1.5億元),但台灣的友邦吐瓦魯則表示,中國的金援十分的不透明。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中美兩國近幾年不斷地在太平洋地區相互競爭,試圖在當地取得影響力,而在2019年9月時,所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紛紛宣布與台灣斷交,這也是中美兩國在太平洋地區競爭下的影響。在諾魯斷交消息傳開後,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表示,中國向諾魯提供的金援金額,遠超過台灣向其他盟友提供的金額,這也代表著「中國正在竭盡所能地使用金錢外交來打壓台灣。也有台灣官員匿名受訪時表示,中國承諾諾魯每年會提供1億美元的金援,但諾魯政府的發言人並未就此回應。而根據《衛報》報導指出,諾魯政府的決定讓許多學者感到十分驚訝,其實在2023年10月時,諾魯前總統庫恩(Russ Joseph Kun)才來台訪問,甚至在雙十國慶期間會見總統蔡英文。而在庫恩返國後沒幾周,他就因為不信任動議而遭到罷免,之後由阿迪昂(David Ranibok Adeang)繼任總統,隔月,台灣也率團訪問諾魯。但在當時,台灣代表團就感覺到諾魯政府態度前後矛盾的地方。吐瓦魯駐台灣大使佩紐(Bikenibeu Paeniu)受訪時表示,他們對諾魯的決定感到震驚且悲傷,尤其是對吐瓦魯的人民而言,中國近幾年持續的向太平洋國家推銷自己,但與台灣相比,中國向貧窮國家的金援十分的不透明。佩紐表示,台灣非常積極的幫助吐瓦魯這樣的太平洋國家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吐瓦魯原本是希望能與其他太平洋島國成為穩固而有力的盟友,但如今,這個聯盟已經沒有諾魯的存在了。
2023全球富有國家排名出爐 台灣打趴一眾高收入西方國家
知名財經月刊《環球金融》(Global Finance Magazine)21日公布了「2023年全球最富有國家」排名,前3名分別是愛爾蘭、盧森堡、新加坡,台灣則名列第14名,擊敗英國、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以色列、比利時、日本與南韓。據《環球金融》的報導,世界上許多「最富有」的國家大多數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就連新冠疫情大流行與全球經濟放緩,也幾乎沒有削弱這些國家的巨額財富,例如聖馬力諾、盧森堡、瑞士和新加坡,它們受益於先進的金融部門和稅收制度,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專業人才和銀行存款。而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則擁有豐富的石油等自然資源,發達的博弈和觀光產業也有利於其商業發展;亞洲賭徒的天堂澳門雖然歷經了近3年的封鎖與旅行限制,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區之一。報導認為,雖然國內生產毛額(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價值,但將該產出除以國家或地區的長住居民人數,才是準確衡量國家之間人口貧富程度的最好辦法。所以「富」往往等於「小」的原因就非常清楚了,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規模與少數國民相比是不成比例的。然而,還要再考慮通貨膨脹率以及當地商品和服務的成本,我們才能更準確地了解一個國家的平均生活水平,因此一般又會將該國的購買力平價(PPP)納入考量,這數字通常以國際流通的美元表示,以便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進行比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資料顯示,世界上最貧窮的10個國家的人均購買力為1380美元(約合新台幣42924元),而最富有10個國家的人均購買力則超過10萬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26萬元)。自去年10月以來,貧窮國家的人均購買力僅因為通膨增加了30美元,但高收入國家的人均購買力卻增加了5000多美元。不過上述統計數據需要注意的是,IMF曾一再提醒,對某些數字應該持保留態度。另根據報導中列出的「2023年全球最富有國家」排名,台灣位居第14名,而前1至13名則分別為愛爾蘭、盧森堡、新加坡、卡達、澳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瑞士、挪威、美國、聖馬力諾、汶萊、香港、丹麥。
羅馬尼亞政府展示新內閣成員 「AI榮譽顧問」成全球首例
羅馬尼亞總理尼古拉丘克(Nicolae Ciucă)於當地時間1日向公眾展示了一個名為「ION」的人工智慧(AI)新內閣成員,此為全球首次有國家採用AI擔任政府榮譽顧問。據美國政治新聞Politico的報導,ION由羅馬尼亞研究人員開發,它的數位螢幕上會出現一張臉孔及文字介面,還可以發出聲音。丘卡表示,ION的主要任務將是檢視社交網路,並即時捕捉「羅馬尼亞人民的對公共政策的意見與願望」。此外,丘卡還驕傲的表示這是「首個運用人工智慧的政府顧問」,「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是史無前例的舉措。」根據政府文件顯示,羅馬尼亞人民能透過特定網站(例如ion.gov.ro)及社交媒體發送他們對公共政策的看法,ION「將使用科技及人工智慧收集、整理社會意見」,並提供給政府參考,但用戶不會收到ION本身的回應。負責監督該項目的羅馬尼亞研究和創新部長布爾杜雅(SebastianBurduja)進一步解釋,ION能分析收到的資訊,並起草關於「優先事項」的報告。對此,愛爾蘭公民自由委員會(ICCL)的研究員希里沙克(Kris Shrishak)則示警,政府應謹慎使用這項技術,並就ION如何從收到的訊息當中辨別哪些意見屬於「優先事項」,向公眾解釋細節。羅馬尼亞是歐洲聯盟(EU)中最貧窮國家之一,但新創企業蓬勃發展,經常被稱為東歐的「矽谷」。
世衛研擬新規則 強制要求藥廠公開疫苗價格合約
路透社17日獨家報導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研擬的新規則,日後應對全球大流行病時,可能強制要求製藥公司須披露包括疫苗等所有產品的價格,以及與各國政府達成的採購合約。WHO這份協議草案主張,藥廠有義務公開任何公共採購合約的條款,強調用於開發疫苗和療法的公共資金應更透明,亦應納入相關規定,確保由此推出的產品能平均分配給世界各國。該協議草案正在由194個成員國協商中,目前尚處初步階段,仍可能再修訂。此次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各國政府與藥廠間達成的許多交易合約均保密,讓外界要對藥廠問責也不得其門而入。而這份國際防疫協議目的,旨在避免全球再次爆發像新冠疫情一樣具破壞性的大流行病(pandemic),並改善全球因應機制,避免世界上許多貧窮國家進度落後。WHO一名發言人表示,這份協議草案是由一些成員國推動,「過程公開、透明,也聽取其他利害關係者意見,包括任何感興趣的利害關係者和公眾,都能在公開諮詢中提出意見。」不過,對於締約國或藥廠若不遵守規定,究竟會有哪些後果,目前協議中仍交代很含糊。目前WHO並無法強迫藥廠遵守他們訂下的規則。國際製藥生產聯盟(IFPMA)主席庫尼(Thomas Cueni)形容,這份草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他強調不能夠傷害製藥公司的創新方式,亦必須保護智慧財產權 (IP)。該草案承認智財權的重要性,但表示需要有更佳機制來分享專業知識,讓更多公司能夠在危機期間生產疫苗和藥品。草案中也提出一套「同儕審查(peer review)機制」,以評估各國防疫準備、落實全民健康覆蓋(UHC),並促進更多國內基金用於預防和因應疫情,以及讓WHO更方便調查疫情起源。國際防疫協議的協商始於今年2月,並於7月跨出重要一步,當時各國同意讓新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儘管華府先前對此有所保留。草案在本周稍早通傳各國後,18日將在會議中公布完整內容。下次正式會議訂於12月舉行,但協商進程漫長,最快要到2024年才有望通過。
聯合國COP27峰會登場!「氣候賠償」成大會焦點 排碳大國恐支付窮國損失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昨(6日)在埃及登場,該峰會將有196個國家參與,與會代表們將研議是否同意,對受到氣候變遷災難影響的貧窮國家給予賠償,「氣候賠償」首次被列入議程,將成為此次大會焦點。根據《路透社》、《衛報》報導,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巴基斯坦逾1700人命喪於洪災,奈及利亞爆發逾10年來最嚴重的洪患,歐美、非洲及大陸等地區大乾旱,促使各國投入更多資金,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經濟損失。報導指出,為期兩周的COP27峰會,有196個國家及120位國家領導人出席,包含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蘇納克將會到場參與,不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印度總理莫迪等人將缺席。預料COP27的緊張場面多半會跟「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有關,即長期飽受氣候變遷衝擊且碳排放量較低的窮國,向那些高碳排的富裕國家要求支付賠償金,促使他們為全球暖化付出代價。不過,在去年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的COP26峰會上,富裕國家出手阻撓設置損失與損害金援機構的提議,轉而對「金援」而非賠償展開新對話,而今年的COP27峰會各方關注富裕國家是否同意將賠償正式列入議程。然而,若各國同意啟動「氣候賠償」,勢必將詳細討論富裕國家應該支付多少金額、以及哪些國家或氣候災難有資格獲得賠償等相關事項進行商議。
拜登高喊「疫情結束」!全球危機仍未解除 WHO示警:雙手恐沾滿鮮血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結束,而發達國家也陸續鬆綁邊境或防疫限制。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高級官員艾沃德(Bruce Aylward)則示警,如果富裕國家認為自己國內的大流行已經結束,他們就應該協助落後國家對抗病毒,否則「3個月後疫情會重新來襲,而你的手上沾滿鮮血。」據《路透社》及《南華早報》的報導,WHO秘書長高級顧問艾沃德(Bruce Aylward)表示,富裕國家必須把新冠肺炎當成全球性問題來看待。他還補充,當他聽到歐美各國紛紛回歸正常軌道後,它立刻就想到「太好了,你們現在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防疫工作了!」艾沃德表示,他所領導的小組致力於為全球公平的取得疫苗,但目前他們顯然還沒脫離大流行的緊急階段,因此發達國家仍需要做好準備,協助落後國家對抗病毒,「如果你現在就去洗洗睡,3個月後這波疫情就會重新來襲,我的天!而你的手上就沾滿了鮮血。」艾沃德強調,美國總統拜登公開表示「疫情已經結束」是合理的,因為美國有能能力輕易獲得所有對抗疫情的工具。但隨著新冠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目前貧窮國家仍仰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COVAX)取得援助,該機制至今雖已惠及全球數十億人,不過一旦其他工業化國家認為疫情已經結束,那麼整個支援系統就有可能崩潰。目前COVAX計畫的預算已經有110億美元的缺口,其中可動用的57億美元資金只夠用在疫苗施打,不包括檢測或治療。就在WHO宣布這一消息之際,英格蘭和威爾士的Covid-19陽性人數在2個月內首次增加。據悉Omicron的子變體BA.4和BA. 5在歐洲和美國部分地區引發了新一波的疫情。
2記者採訪海地黑幫老大 竟遭敵對幫派「活活燒死」
加勒比海國家海地6日發生記者遇襲身亡事件,3名遇襲的記者在首都太子港採訪一名黑幫首領後,遭到敵對幫派成員突襲,造成其中2名記者身亡。這起事件也成為總理亨利(Ariel Henry)遭暗殺未遂後,海地又一起嚴重治安事件。綜合外媒報導,加拿大「Ecoute FM」電台記者衛斯理(Amady John Wesley)與當地記者路易斯森特(Wilguens Louissaint)、維爾(Wilmann Vil),在結束採訪首都太子港郊區拉布勒12區(Laboule 12)的一名幫派首領後,於回途中遭遇敵對幫派襲擊。據某個不具名的安全部隊人員透露,衛斯理等人是遭名為 「Ti Makak 」的黑幫組織襲擊,其中衛斯理和路易斯森特在「 Petion-Ville 」社區被活活燒死,維爾則幸運脫逃。據了解,拉布勒12區為太子港的主要道路,且為黑幫必爭之地,當地時常上演黑幫為爭奪控制權所爆發的槍戰。海地是美洲最貧窮國家之一,其黑幫勢力猖獗,而海地警方多年來欠缺足夠經費、裝備與貪腐等問題,出現黑幫壓著警察、甚至軍隊打的情形發生。海地前總統莫伊茲(Jovenel Moise) 在去年7月遭暗殺後所留下的權力真空,也加劇國內的治安危機。
蘇丹廢棄金礦坑恐怖坍塌意外 至少38人死亡8人受傷
非洲國家蘇丹發生金礦場坍塌意外,目前已知至少造成38名礦工身亡、數人受傷。蘇丹國營礦資源公司(Sudanese Mineral Resources Limited Company)今(28日)發布聲明證實此消息。綜合外媒報導,這起坍塌意外發生於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以南約700多公里,位於西柯多方省(West Kordofan )奴胡德市附近一座廢棄金礦場,由於礦場內多個礦井斷裂,造成38人死亡,至少8人受傷。國營礦資源公司聲明指出,這座礦場在2019年就因為不符合開採條件,被政府責令停止開採,只不過在後續安全部隊撤離當地後,仍然有礦工潛入進行開採作業;從該公司發出的照片可見,當地許多民眾聚集在事發地點關心災情,2台挖土機進駐現場開挖,試圖尋找生還者。 蘇丹的金礦產量在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2020年產量達到36.6公噸,排名非洲國家第2,不過該國仍是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全國共約200萬名傳統礦工長期在危險的環境採礦,許多礦場安全管理不佳,因此礦場坍塌意外頻傳。
不想跟全球富豪拚上宇宙 比爾蓋茲許願「消除貧窮國家疾病」
當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不斷加快民間宇宙探索的腳步時,同樣都是世界知名的頂級富豪,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表示,自己對於上太空這事情沒有太大興趣,目前比較希望能夠致力於消除貧窮國家的疾病,尤其是瘧疾與肺結核。根據《CNN》報導指出,比爾蓋茲是目前全球第四大富豪,但他並沒有像馬斯克或貝佐斯那樣進行太空競賽,比爾蓋茲認為,太空競賽是個商業市場,有助於發展衛星與網路連線技術,這也能間接地加強一些貧困國家的網路發展,對氣候、農業也有直接幫助,但他目前並沒有考慮參與。比爾蓋茲表示,自己目前更加關注的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他希望能夠讓貧窮國家擺脫疾病的困擾,尤其是瘧疾、肺結核,或是一些當地流行的可怕流行性疾病,這會是他的重點目標。其實比爾蓋茲這番話也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已經有相關實例,他與前妻創立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先前就已經成功消除非洲國家尼日共和國的蟠尾絲蟲症(河盲症),該疾病是透過黑蠅傳播,黑蠅體內的蟠尾絲蟲入侵到體內後所引發的疾病,最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比爾蓋茲也舉此案例表示,既然能在尼日完成目標,那就代表在整個非洲都能完成。他目前是希望能在2022年消滅小兒麻痺,「如果阿富汗可以維持穩定,我認為有很高的機率將全球的小兒痲痹病例完全清零」。但有鑑於非洲大多屬於經濟困頓的貧窮國家,比爾蓋茲也呼籲希望能有更多的政府與慈善家能共同參與,共同投資提升非洲的醫療與衛教,讓非洲的小孩能夠好好成長、支撐起發展非洲的未來。
各國憂心Omicron變異株肆虐 公衛專家「疫苗分配不均導致」
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在比利時出現首例後,接連在英國、德國、捷克等國家也出現案例,世界各國也開始著手防堵Omicron變異株的入侵。而目前有公衛專家受訪時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誕生,主要是因為富裕國家囤積疫苗、疫苗分配不均所導致。根據《CNN》報導指出,Omicron變異株在問世之初,當時就有科學家表示,其變異原因很明顯就是因為南非當地「疫苗接種率低」且「病毒傳播率高」,所以才讓新冠病毒有機會發生強大的突變。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全球衛生專家海德(Michael Head)受訪時表示,現在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地方的民眾無法接種疫苗,其中像是撒哈拉沙漠南方的非洲國家,而且這些國家十分容易出現大規模的疫情。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地點,都是曾經經歷過大規模、疫情不受控制的爆發地,例如2020年12月在英國首次發現Alpha變異株,或是2021年首次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這些地方都曾歷經過疫情的大爆發。就有公衛專家認為,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表面上看起來是疫苗接種速度過慢的原因,但深入探討的話,可以發現到,富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疫苗接種率落差之大,才是整起事件的罪魁禍首。海德認為,目前有許多富裕國家囤積了許多過量的疫苗,而不願意履行承諾將疫苗提供給COVAX或是捐贈給需求國家,這是導致許多貧窮國家一直爆發變異株很大的原因。海德認為,唯有將各國疫情大爆發的機率降低,才有可能同步消除全球的疫情問題。而這其中,疫苗的接種率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世衛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前英國首相布朗就為此提出警告「在沒有大規模疫苗接種的情況下,新冠病毒不僅在未受保護的人群中肆無忌憚地傳播,甚至還發生變異,在貧窮的國家出現了新的變異株,而這些新的變異株現甚至威脅到富裕國家完全接種疫苗的民眾」。
抗議COP26滿嘴空談 全球爆逾300場抗議:我們沒有第二個地球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已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了一周。由於不滿官員滿嘴空談,全球各地6日出現逾300場抗議活動,僅英國便有至少50萬人走上街頭,而在格拉斯哥,群眾更是傾巢而出,主辦單位稱有25萬人示威怒吼。這不但是COP26登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遊行,也是當地2003年反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大型的集會。儘管天候不佳,但群眾不畏風雨,扶老攜幼連續第二天走上格拉斯哥街頭示威。遊行人士分兩路,從城西及城南出發,遊行至終點站-格拉斯哥綠地,總長約6公里,沿途有大批警員戒備。以年輕人為主的示威者高舉「要體制變遷,不要氣候變遷」、「我(地球)要死了,你們怎麼還不努力」、「製造愛,不要製造二氧化碳」、「我們沒有第二個地球」、「停止廢話連篇」、「終結二氧化碳殖民主義」等標語,抗議氣候峰會一周下來的協商只是模糊的減排承諾。瑞典環保少女桑柏格也出席活動,但沒有演說,而是把機會讓給來自烏干達的23歲氣候尖兵納卡特(Vanessa Nakate)。納卡特說,氣候及生態存在危機,但領袖們大多缺乏勇氣應對,必須要有夠多的民眾促其行動,政要才會有動作。除了格拉斯哥,倫敦等逾100個英國城市也舉行氣候集會。法、澳洲、加拿大、巴西、土耳其、日本等國也有類似示威,主題都是不滿政治人物只會空談,卻遲遲不行動。直言:「我們不需要承諾,我們需要他們履行承諾。」要求加快減排行動與提供綠能轉型資金,協助貧窮國家。在澳洲雪梨與墨爾本,示威民眾抗議政府在COP26提出的氣候政策。這也是雪梨這幾月來首次舉行的合法大型集會,抗議人士裝扮成煤炭,打臉強烈捍衛採煤業者的澳洲總理莫里森,其中一個標語牌寫著「別再廢話連篇,馬上採取真正氣候行動」。對於遍地開花的集會,大會主席夏爾瑪表示「理解年輕人的焦慮」他強調,將力爭在磋商中取得有實效的成果,並宣布格拉斯哥森林宣言現已得到130個國家的簽署。
新冠肺炎成全球第三大死因 2年死5百萬人凸顯貧富差距
新冠肺炎疫情自從2019年12月爆發至今,也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內,全球確診人數大幅增加,也造成不少人染疫病逝,根據統計,因確診身亡的人數超過5百萬人,這場危機不僅摧毀了貧窮國家,也讓擁有一流醫療保健系統的富國崩壞。據《美聯社》報導,包含美國、歐盟國、英國以及巴西等中高收入或高收入國家,加起來就佔了世界人口比例的8分之一,不過通報死亡人數卻佔了全球的一半,且光是美國就有超過74萬人死亡,是全球之最,而且在這2年的時間內,全球因確診身亡的人數超過5百萬人。耶魯大學公衛學院傳染性疾病專家艾柏特博士(Albert Ko)就說:「這是我們一生中的決定性時刻,我們必須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這樣我們就不會再有另一個5百萬?」根據挪威奧斯陸和平研究中心估計,新冠肺炎染疫身亡的人數,與1950年死於國際戰爭的人數不相上下;另外,這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僅次於心臟病以及中風。目前新冠肺炎可用疫苗來降低重症率、死亡率,不過當疫苗問世後,也衍生出貧富差距的問題,像是在非洲,數百萬人尚未接種一劑疫苗,與此同時,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已經開始在打第三劑的加強針。雖然不少富裕國家有向世界其他地區運送數億劑疫苗,但非洲仍是接種率最低的地方,在13億人口中,只有5%的人完全接種疫苗。
G20目標 2050年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內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30至31日在羅馬登場,根據公報草案,20國領袖同意「立即採取行動」,確保實現在2050年前全球均溫上升控制在1.5°C內,但該目標低於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制定的2°C。而從路透取得的草案內容顯示,草案將2050年放置在括號內,意味目標時程仍需協商。習近平將以視訊方式出席G20峰會領袖並承諾,一同前往蘇格蘭格拉斯哥,參加逾190個國家與會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此外,中國外交部29日宣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北京以視訊方式出席G20峰會並發表講話,委派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代表習近平現場與會。根據G20長達11頁的公報草案,除了努力實現在本世紀中將溫升控制在1.5°C 內,領導人也同意在今年底前,停止資助外國燃煤電廠;重申在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爭取在2030年實現「大幅脫碳」的電力系統;盡最大努力避免建設新的燃煤電廠,但增加了「考慮到各個國家情況」但書,似乎又再避免做出堅定的承諾;還承諾在2030年左右,把甲烷的排放量大幅減至2020年排放量的30%,但該時程也被放在括號內。各國願提供窮國氣候融資此外,已開發國家是否願意資助較貧窮國家的生態轉型,提供所謂的「氣候融資」,可能對G20和COP26的成功至關重要。對此,G20公報草案裡,領導人同意為發展中國家實現每年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目標,但未詳述細節。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各國承諾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C內,但過去幾年極端氣候加劇,讓氣候專家強調1.5°C上限對於有效降低氣候變遷風險的重要性。印度已拒絕承諾凈零排放雖有G20公報為10月31日至11月12日的COP26暖身,讓各國面臨在205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壓力。但第三大排碳國印度,已拒絕承諾凈零排放,稱先看看美、歐達到碳中和之前排多少再說。碳排第一大國中國也有自己的減排目標: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排大國目標不一,加上G20公報草案將許多目標與承諾放在括號內,顯示還須長時間協商,在在暗示承諾很理想,現實很骨感,峰會成果不令人樂觀。
默沙東新冠口服藥全球開搶 造福窮國可免福利金生產
美國藥廠默沙東(Merck & Co.)研發的對抗新冠病毒口服藥丸「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出爐後,引發全球多國搶先訂購,當時國際間就擔心,貧窮國家可能會重演之前新冠疫苗分配不均的窘況,藥物再度搶輸經濟狀況好的大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默沙東昨(27日)宣布,將授權105個低、中收入國家,可免權利金進行口服藥丸的生產。據路透社報導,默沙東藥廠表示,他們和全球公共衛生組織「藥品專利聯盟」(Medicines Patent Pool,MPP)簽署了「自願授權協議」,准許經MPP選擇的藥廠生產莫納皮拉韋的學名藥,只要WHO仍認定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就會持續免權利金,而這項決定,對廣泛供應貧窮國家藥物,將會更有利。而默沙東和邁阿密生物製藥公司RidgebackBiotherapeutics所共同研發出莫納皮拉韋,是全球第一種,已顯示可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能在染病初期讓住院、死亡率至少降低一半。
亞太國家搶購新冠肺炎口服藥 外媒分析「貧窮國仍處於劣勢」
在新冠疫苗剛問世之初,亞太地區部分國家在搶購過程中進度緩慢,結果導致國內缺乏疫苗使用。而在美國藥廠默沙東集團推出新冠肺炎口服用藥(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後,亞太地區許多國家記起先前疫苗的教訓,正積極地搶購,但《CNN》認為,貧窮國家很有可能在這場搶藥戰役中還是處於劣勢。根據《CNN》報導指出,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表示,目前亞太地區至少有8個國家政府,已經對美國藥廠默沙東集團提出採購新冠肺炎口服用藥(默沙東)莫納皮拉韋的協議與談判,其中包含了韓國、紐西蘭、澳洲等國家。有專家憂心,即便默沙東的口服藥看起來效果很好,但他很擔心會有民眾將口服用藥當作疫苗的替代品,該名專家也是強調「只有疫苗能提供最佳保護」。而Airfinity也警告,亞太地區搶購口服藥的行為,有可能會重演去年搶購疫苗大戰的情形,當時不少富裕國家被指責囤積大量疫苗,但不少低收入的貧窮國家則因沒有足夠的資源,所以幾乎搶不到疫苗可用。非營利性被忽視疾病藥物計劃的北美執行董事柯恩(Rachel Cohen)表示,默沙東的確相當有潛力,甚至足以改變遊戲規則。而我們需要確保的是,我們不會再次重演新冠疫苗上市時的搶購大戰,以免再次重蹈覆轍。雪梨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威特(Nial Wheate)表示,默沙東口服藥的最大魅力,就是在於在患者染病之初即可投藥使用,而且無須住院觀察。這些藥物將成為患者初期的治療方案。但他也憂心,默沙東口服藥的問世,有可能會導致部分抵制疫苗的民眾更加反彈,因為根據研究表明,比起注射藥物,一般的民眾更偏好口服藥物。但威特也是強調「這種藥物並不能代替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