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醫院
」大同醫院換手經營 陳麗娜:這是不是圖利罪?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換手風波延燒,高雄市議員陳麗娜16日再提出質疑,市府將標案名稱「委外經營」改成「醫療服務合作案」,「這是不是圖利罪?檢調要不要像查柯文哲京華城一樣,好好出來調查一下?」陳麗娜表示,高雄市目前有9家市立醫院,其中這次加薪的民生、凱旋、中醫3家醫院是公辦公營,其他全部都是「委外經營」,也就是OT或ROT,包括委外給長庚的鳳山醫院也是如此。大同醫院現在也是委外經營,但這次衛生局辦理重新招標,卻打破常態慣例,突然將「委外經營」案改成「醫療服務合作」,使長庚未來得以成為大同醫院的合作醫療院所,而非委外經營。陳麗娜進一步說,仔細研究法規後,發現其中大有貓膩。原來依「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第4條第5款,明文規定如果「法人附設醫療機構達10家或一般病床總床數達5000床」,將不得申請設立或增設一般病床。這裡的總病床算法,包括本院、分院及受委託經營醫院。長庚在全國的總病房數早已到達5000床,如果大同醫院繼續採委外經營,受限於法令,長庚根本沒有投標資格。陳麗娜指出,招標前主動且頻繁接觸長庚,如今又臨時抽換標案,讓人不能不懷疑衛生局是否為了讓長庚符合投標資格,所以不惜鑽法令漏洞,為他們量身訂做解套方案?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衛生局此舉是不是綁標行為?若為讓特定廠商符合投標資格而改標案,這是不是圖利罪?檢調要不要像查柯文哲京華城一樣,好好出來調查一下?對此,高雄市衛生局解釋,市立醫院責任不同於一般財團法人醫院,依法依規公開招標評選,符合高雄市市民需求為最終依歸。本案仍在評選「議約階段」,任何一方「借外力造謠抹黑干擾進行中程序」實為不宜。
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 衛生局連發2聲明批高醫:評選委員多數青睞長庚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從高醫團隊變成長庚團隊,引發高醫工會反彈。對此,高雄市衛生局今(10日)罕見連發2篇新聞稿,指長庚法人承諾保障市民就醫權益,並提升急重症醫療水準,條件明顯較優於高醫法人,並稱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開始經營,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衞生局表示,經評審長庚法人具體承諾為落實照顧長者及弱勢,自114年起針對70歲以上長者就醫「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門、急診就醫則「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初步估計相較於目前將因此每年短收4至5千萬營收;長庚法人承諾引進價值億元以上「達文西手術」尖端醫療及團隊,對比於目前更能有效進一步提升醫療質與量,以上在高醫法人均未具體承諾。「長庚醫療法人」承諾於履約期間(122年)逐步完成「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將成為高雄市除4大醫學中心外、第5間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守護在地已進入「超高齡社區」的市民朋友生命。反觀高醫大法人經營大同醫院於99年至112年長達約13年期間急診「無」夜間「兒科急診」、「急性腦中風處置」與「心導管緊急處置」(24小時心導管處置啟動為113.1.1,急診兒科、急性腦中風處置啟動為112.9.1),103年7月至111年8月共8年期間「無產科新生兒生產服務」、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等問題,均有違市立醫院照顧婦幼弱勢及急重症緊急醫療之宗旨,以上長庚法人均有具體承諾。經查市立大同醫院自99年委託高醫大經營起即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另外衛生局表示於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大同醫院竟無負壓病房,嚴重影響患者收治能力,直至112年6月在衛生局強力要求之下趕工設置7間,嚴重違反市立醫院核心價值與合約遭受衛生局處分。衛生局強調,市立醫院之功能不同於財團法人醫院,最重要任務並非追求營益率,而是公衛醫療政策與醫療平權的落實,在持續促進醫療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負擔、提升所有醫護薪資待遇。在評選項目中「急救責任醫院」、「特色醫療服務」、「公衛政策推廣」、「照顧高齡與弱勢」等評選項目,長庚法人均獲得多數委員的支持與肯定。衛生局強調市立大同醫院及同仁均為高雄市民重要的醫療資產,依法依規締約後,亦將嚴格要求監督所有市立醫院落實各項公衛醫療任務,包括各項指標需依規定履約,並且監督核實增加員工薪資福利待遇能被重視與保障。有關高醫質疑長庚因為對70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而獲大同醫院經營權,衛生局回應,長庚獲多數評選委員青睞,尤其長庚承諾每年固定提撥4千萬元於「公衛專戶」,並提出「健康餘命躍昇計畫」,照顧社區長輩及弱勢。對於高醫批評「70歲以上長者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恐影響醫療分級機制」,衛生局表示,照顧弱勢及身心障礙者,是市立醫院的責任,長輩因為慢性病常跑醫院,掛號費對他們是沉重的負擔,長庚每年將為此多支付5000萬元。衛生局指出,COVID-19期間清空病房做「專責病房」,是所有醫院常態,譬如市立民生醫院作為指定應變醫院,曾歷經兩次全院清空收治為數最多的感染者,彰顯市立醫院防疫的重責大任。而市立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經營起,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對空氣或飛沫傳染病如開放性結核病、禽流感等感染者,收治能力不足,也讓醫護人員暴露於風險中。衛生局提到,長庚法人為亞洲唯三、台灣唯一的達文西手術示範教學中心,評選過程更承諾會將相關軟硬體及團隊導入未來經營的市立大同醫院。衛生局補充,在高醫與市府優先議約權利階段,高醫法人僅提出維持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水準,與在地超高齡社區目前的需求落差太大。反觀長庚則在評選時,提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承諾。高醫優先議約時主張,未來大同醫院維持23個科別,長庚則一口氣要將23科增加到36科。衛生局強調,高醫法人在優先議約階段,其所提出之經營條件,明顯低於同屬高醫體系的市立小港醫院許多,因此未獲評選委員支持。
企業品牌聲望調查 愛爾麗榮獲三冠王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追求美麗一定要透過醫師的「專業」,來達成美的「結果」,才能讓人美的「安心」!兩岸三地醫美龍頭愛爾麗集團創辦人常如山「從心開始」打造「安心醫美」,扛起提升業界整體醫療水平的重任,給消費者最安心、安全的醫療環境,今年初在媒體舉辦的「企業品牌聲望大調查」中囊括「最佳人氣獎、最佳品牌獎、永續經營獎」醫美類三冠王。並秉持「暖心公益」理念,以醫美公益領頭羊之姿拋磚引玉,集團捐贈善款累積破億,也帶起國內醫美的公益風潮。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常如山體認到愛爾麗作為兩岸醫美龍頭,有責任協助提升業界醫美的整體醫療水平,給消費者最安心安全的醫療環境,起心動念打造「安心醫美」,所有的醫療儀器設備、耗材等保證原廠,美國FDA、歐盟CE以及台灣衛福部三重認證,所有醫療團隊成員皆具有醫學中心的學經歷背景,以專業、品質深獲消費者信任。愛爾麗打造安心醫療、以客為尊為服務原則。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去年底舉辦品質認證授證典禮,愛爾麗集團旗下的「漂亮愛爾麗整形外科診所」通過「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當時前往代表領獎的集團執行長劉怡萱就強調,「品質」是消費者心中的普世價值,也是愛爾麗永遠的堅持。「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代表在專業技術、智能化管理及創新服務等領域,都能為顧客提供超乎期待的高品質。然而,要提供讓消費者安心的專業技術與服務品質絕非易事,尤其近幾年受疫情衝擊,不少服務業都得度小月慘澹經營,愛爾麗卻在疫情期間逆勢操作擴大徵才,更增加員工福利,保持專業技術領先並凝聚企業內部向心力,由內而外讓企業品質得到保障。「醫學美容產業,顧客想買的不只是美麗,更重要的是找回自信,所以愛爾麗打造安心醫療、以客為尊為服務原則,員工不只建立良好的顧客關係也營造正能量的工作氛圍。」愛才、惜才的常如山認為,留住員工最好的方式就是大方給薪而且年年加薪,透過真心對待員工,以溫度與感情建立互信基礎,才能不斷優化客戶服務而取得更上一層樓的經營模式。除了用專業、品質打造令消費者信賴的「安心醫美」品牌,愛爾麗更是台灣醫美的「公益領頭羊」。5月下旬總裁常如山才前往集團共同創辦人劉貞華總經理的母校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參加生物醫學及美容保健科科館揭牌儀式暨捐贈助學獎學金新台幣 200 萬元,傳遞「愛是永不止息」的集團宗旨。愛爾麗集團5月中捐給南台科大弱勢學生獎助學金200萬元。「回饋鄉里、不忘本」一直是常如山從1996年創立以來不斷堅持的企業理念,積年累月投身公益事業,隨時關注台灣大小事,集團累積的捐贈金額已經破億,拋磚引玉的舉動也帶動其他業者共襄盛舉,一起為台灣盡一份力。來愛爾麗消費的客人,美麗還一起投入做公益,共同化為愛的力量。2015 年八仙樂園塵爆激發台灣民眾的愛心,愛爾麗集團立即提供 5 間專業整形外科院所及 12 名資深醫師團隊,為輕度燒傷及燒燙傷面積 20%以下不需住院治療的傷患,免費提供傷口治療及後續皮膚重建等服務,讓專業成為台灣的助力。除此之外,愛爾麗集團也在 2016 年南台灣地震、2018 年花蓮強震、2020 年太魯閣號等事故中,捐款近千萬協助政府救災,並提供旗下關係企業台南立多文旅30間客房,讓地震受災戶免費住宿。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愛爾麗集團連續兩年重金在台南市舉辦「感謝有你,防疫公益演唱會」,齊心力挺第一線醫護、消防及警務人員。爾麗集團事業版圖橫跨兩岸三地,公益的投入及安心醫療已成為永續的理念,隨著台灣醫美市場逐漸擴大,愛爾麗集團 20 餘年仍舊屹立不搖,就是堅持以愛心領頭羊的氣勢帶動同業,拋磚引玉,讓這份溫暖延續。
漲健保醫院賺?基層醫護怒看得到吃不到
今年起健保費率調漲,雖緩解健保部分財務困難,但基層醫護批評,調漲健保是「看得到,吃不到」,調漲後全進了醫院的財務大水庫,民眾多繳的費用並未實際提升醫療品質。今(24)日數個醫療工會代表包括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以及台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等團體,帶著陳情書前往健保署前抗議,健保署長李伯璋當場接下並回應基層醫護的陳情。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常務理事曹芸華痛批,護理費在過去10多年來共有6次調整,漲幅至今年達28.9%,但護理師的勞動條件無明顯改善,人力不足的根本問題仍未獲政府重視,凸顯出光是調漲健保、調漲給付不足以改變血汗醫護的現況。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會員代表曾培琪表示,決議健保政策的族群包含專家學者、政府機關、民間團體與醫療機構代表,漲健保的重要決定是由「全民健保會」所決定,至於如何提高給付、額外撥付資源則由「共同擬訂會議」來議決。然而,該會議代表長期由特定團體輪流擔任,過去8年共4屆的委員中,一共擔任6年共3屆的委員高達18名,更有部分委員連任4屆,仔細計算歷屆名冊發現重複率為46.2%,也就是說,過去8年的健保會有近半數的委員完全沒有更替。曾培琪直言,健保會長期遭特定團體輪流擔任恐阻礙健保改革。另一方面,醫檢師代表、台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發言人涂昀吰指出,雖然今年保費調漲,且針對醫師診察費、藥事服務費的給付點數也跟著提高,但是在檢驗技術費、檢驗服務費的給付完全没有調漲,基層醫檢師完全沒有受惠,現行醫檢師的人力配置標準仍依照醫院床數來計算,涂昀吰建議,應該考量檢驗量的多寡,結合健保點值的估算與分配來安排醫檢師的人力。最後,醫療工會聯合會等備小組召集人趙麟宇提出兩大建議,針對醫院經營管理、財務策略問題,應制定《醫療法》及其他相關規定,明確規範財團法人醫院、私立醫院應設置「勞工董事」職位,並且規範醫院盈餘優先回饋勞工及增聘人力;其次,有關健保決策機制不民主的問題,眾醫療工會提醒衛福部,正值健保會代表改選之時,應趁此機會修改法令,打開醫療勞工參與健保決策的一扇門,讓基層醫護對健保改革有感。
【醫院「藥」不得3】獲利前十名醫院都不用繳稅 制度面問題重重
健保署依法需公布在2017年領取健保費用4億元以上、共150家醫院財務報告,以及其醫療服務申報情形,其中有19家醫學中心, 79家區域醫院,及52家地區醫院。醫院賺錢好不好?見仁見智,但「非營利」的財團法人醫院,是毋須繳稅的。當時在記者會上,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不諱言,林口長庚整體結餘79.65億中就有66億是股利,但如同立委黃國昌所質疑,醫療財團法人過度優惠,是不合理免稅規定,讓醫療財團法人制度遭濫用,「淪為大財團規避稅捐的控股中心」。除此之外,健保預算也掌控在《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中。衛福部沒有考量到人口老化,每年只能增加2-3%的藥價總額,舊藥拼命砍價,造成原廠選擇退出台灣;學名藥廠商看到利機,紛紛提出申請,就像種高麗菜一樣,大家一窩蜂申請藥證賣同款藥,最後陷入紅海廝殺中,品質藥效能不能顧到,也很難說。而新藥卻因為藥價差的侵蝕,減緩進入台灣的時機,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生病的民眾。日本有「合理藥價價空間」的制度,訂為15%,然後每年降2%;荷蘭則有藥價/品給付系統,將藥效相近,彼此可互相替代的藥品歸入同一組,如果同一組中有某一款藥價格高於該組平均價,多出來的藥費由病人負擔。在台灣,若是醫生能夠開最適合病人的藥,而不是得優先考量醫院的利潤,才是健保的立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