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排放技術
」全球最大「碳捕獲工廠」即將營運! 每噸「除碳成本」高達3萬元
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Direct Air Capture Plant)即將於美東時間8日開始在冰島運行,該工廠可利用化學或物理製程直接從環境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CO 2),並將提取的CO 2進行長期安全封存,整個過程將消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實現所謂的「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y,NET)。據CNN的報導,瑞士公司「Climeworks」在冰島開設的第2家商業直接空氣捕獲工廠「猛瑪」(Mammoth)即將在美東時間8日開始運行,據悉「猛瑪」比2021年開始營運的「虎鯨」(Orca)還大10倍,且2座工廠的營運過程都是透過冰島豐富且乾淨的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提供動力。「直接空氣碳捕獲和封存」(Direct Air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DACCS)顧名思義就是1項利用化學或物理製程直接從環境空氣中提取CO 2,並將提取的CO 2進行長期安全封存的技術,碳最終會注入地下深處,並在那裡自然轉化為石頭,以此永久封存碳。目前「Climeworks」正計畫與冰島公司「Carbfix」合作進行封存過程。瑞士公司「Climeworks」。(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Climeworks」於2022年6月開始建造「猛瑪」,並聲稱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其不僅採用模組化設計,還容納了72個用於從空氣中捕獲碳的「收集容器」(Collector Containers),這些容器可相互堆疊並輕鬆拆解,目前已有12個到位,未來幾個月將全數補齊。「Climeworks」還誇口稱,「猛瑪」每年可從大氣中捕獲36000噸的碳,這相當於全球1年內減少約7800輛燃油車。雖然該家瑞士公司並未提供消除每噸碳所需的確切成本,但其聲稱的金額高達近1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2萬元),這遠高於該技術被視為實際可行的關鍵門檻「每噸100美元」。隨著人類持續燃燒化石燃料,2023年的CO 2濃度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溫室效應和氣候變遷也為人類和大自然帶來毀滅性後果,許多科學家因此大聲疾呼,各國除了應迅速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之外,還需要找到從大氣中消除碳的方法。於是DACCS等新一代氣候問題解決方案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私人企業的關注,但相關除碳技術仍相當具有爭議,它們不但被批評過於昂貴且耗能,其負排放效果更是未經大規模驗證。一些氣候倡議者也憂心,碳捕獲技術的出現,可能會降低全球對削減化石燃料政策的興趣。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化石經濟計畫(Fossil Economy Program)主任福爾(Lili Fuhr)更在提及碳捕獲技術時也示警,這項技術「充滿了不確定性和生態風險」。
2024下半年開徵碳費!房地產業者憂心拉抬房價 環保署回應了
為達「2050淨零碳排」目標,環保署表示明年下半年起將首度開徵碳費;不過房地產業者擔憂,碳費將轉嫁到營建成本,甚至拉抬房價。環保署指出,碳費徵收目的是促進實質減量,「是經濟手段而非財政工具」,建築業也非初期碳費的徵收對象。環保署表示,碳費徵收仍在規畫,初期擬徵收對象是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電力業與製造業,且被徵收對象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適用優惠費率,目的是促進實質減量,並非關注徵收金額或轉嫁到營建成本等。環保署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規定,針對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及各期階段管制目標,將分階段對排放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徵收碳費;且訂定的費率須經審議委員會來審議,環保署將與各界充分溝通討論,相關衝擊也會整體審慎評估。據環保署規畫,碳費將採「先大後小」的方式逐步推動,建築業並非初期碳費徵收對象。排放量大的製造業,《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9條規定,對於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達指定目標者,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核定優惠費率,是提供誘因、鼓勵積極減量。有學者指出,業者須達到指定減碳目標才能取得優惠費率,但目前指標尚未出爐,環保署給各行業訂的減量目標也都不同,「優惠費率只是讓碳費徵收更複雜,沒有必要。」
「氣候變遷因應法」立法院三讀通過 目標2050淨零碳排、授權可徵收「碳費」
為提升因應氣候變遷,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除了納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外,也授權可以徵收「碳費」,環保署規劃首波將針對排碳大戶開徵,但也會有自願減碳優惠費率,並擬在半年內推出子法。環保署表示,溫室氣體減量政策或措施,可能會影響部分社群,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就其權責事項,諮詢因應淨零排放轉型受影響社群;各相關部會要採行適當公民參與機制廣詢意見,擬訂公正轉型行動方案(計畫),修法也強化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機制,以研擬階段管制目標為例,在召開公聽會前,應將舉行公聽會日期、地點及方式等事項,公開周知;並得登載於政府公報、新聞紙或其他適當方法廣泛周知,各級政府每年編寫溫室氣體減量或氣候變遷調適方案成果報告,均應對外公開。環保署說,碳定價是減碳重要策略,本次修法增訂對排放源得徵收碳費,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以促進溫室氣體減量及低碳經濟發展,鼓勵事業採行自願減量措施,取得減量額度得移轉、交易或拍賣。透過修法納入多元經濟誘因機制搭配碳費徵收制度,將可促成事業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環保署表示,將於半年內提出相關子法,包括修正盤查登錄作業、查驗認證機構管理、碳費徵收及費率、自主減量計畫、自願減量交易機制等,將盡速與各界研商討論,同時依據本次修法精神廣徵各界意見。各項子法訂定前,環保署將先召開相關法規說明會議,讓產業界充分暸解本次修法內容及未來運作規劃,在邁進淨零目標時更能促進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