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重症
」 重症 新冠肺炎 確診 指揮中心肝病女胸腹痛拒治療 醫緊急開刀驚見「全是柏油」驚呆
小病拖久變重症。越南一名67歲女子最近因為胸腹疼痛多次就醫,卻一一拒絕不同醫師的開刀建議,直到病情變得非常嚴重才接受手術,醫師見病灶內滿滿「柏油狀」結石更被嚇得驚呆,所幸手術順利,婦人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生活。據《sanook》報導,該名有肝硬化病史並接受B型肝炎治療的女子,在重複多次胸腹右側出動鈍感疼痛就醫、被建議進行膽囊手術、拒絕手術再到其他醫院看診後,到胡志明市一間綜合醫院看診。醫師見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膽囊內有結石,且病程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後,不斷勸說並成功說服婦人接受腹腔鏡膽囊手術,立刻安排緊急手術。手術團隊在婦人身上開3個小切口,進行腹腔鏡手術不久,就發現她膽囊藏了密密麻麻結石,最後在僅耗時45分鐘的手術取出上千顆結石,而上千顆結石放在一起,宛如柏油路的模樣,也讓醫師們嘖嘖稱奇。雖然醫療團隊表示婦人很快就會康復,回到正常生活,但網友們對婦人拖到最後一刻才手術非常不以為然,紛紛砲轟「老人都這樣,一定要拖到最後」、「明明很多醫生都說要手術了,以為換別的醫生就不用手術嗎」、「這種不願面對現實的老人超多」。
耶誕跨年趴恐成流感重災區 台中市14名重症個案「其中1人死亡」
隨著年底耶誕節和跨年活動,病毒也大亂鬥,有基層醫師就指,不少是耶誕跑趴中獎,甚至一家4口全掛病號,若今就擔心跨年後恐怕會受到流感和疫情夾殺!流感疫情升溫,台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快去接種流感疫苗。(圖/報系資料照)根據《中時》引述小兒科名醫施勝桓說法,由於耶誕、跨年聚餐、跑趴多,25日也有許多民眾是耶誕趴後流鼻水、狂咳來就醫,還有一家4口全中獎的,光是25日門診量就突增加1成,以腺病毒最多,但流感、副流感、新冠都有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幼童罹患腸病毒造成手足口症病號未因天氣變冷減少;他也呼籲,外出做好保暖,還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另外,疾管署統計資料,全國和台中市類流感門急診人次在連續3周呈現趨緩後,上周病號突爆增,門診1萬0350、急診664甚至是去年同期(5504、398)2倍;且上周也新增一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一名70多歲伯伯,原有慢性病史, 12月中發燒、腹瀉至診所就醫未改善,因高燒不退至醫院急診就醫後收住院;累計自10月流感季已來,台中市已有14名重症個案,其中1人死亡,2人仍在住院治療中。除此之外,新冠肺炎也有升溫趨勢,疾管署統計資料,台中市連續3周新冠併發症個案依序為50、31、57,包括施勝桓也指出,其實近1個月新冠患者不曾間斷,發生併發症者都已住院就醫,他也呼籲長者、BMI超過30者,若確診為新冠可請醫師開立抗病毒藥,避免小病變重症。有鑑於往年元旦後流感疫情會出現1波高峰,而公費流感疫苗還未全齡開放,台中市自20日起釋出市府自購6000劑流感疫苗供18至49歲市民免費接種市,統計至24日已接種1541人,尚有庫存4939劑,衛生局也呼籲符合資格民眾盡快接種,提升個人保護力。
帶狗出門要小心!美國流行犬隻呼吸道疾病 罹患後24至36小時內恐變重症
近期美國流行一種犬隻呼吸道疾病,該疾病會導致狗狗有呼吸道疾病及肺炎,且抗生素對其沒有效果,目前專家及獸醫還無法確定病因,在實驗室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專家呼籲飼主要採取一些基本預防措施,以保護愛犬的健康。目前奧勒岡州、科羅拉多州和新罕布夏州等地都曾出現過這種疾病,奧勒岡州農業部於11月9日的新聞稿中將該疾病稱作「非典型犬類傳染性呼吸道疾病」(atypical canine infectious respiratory disease),該病無法以抗生素治療,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鼻子有分泌物、嗜睡等症狀,許多患有該疾病的狗狗惡化速度很快,24至36小時內就會演變成重症。奧勒岡州的獸醫Ryan Scholz博士告訴美國獸醫協會,這些病例似乎來自相同的病毒,但以目前的呼吸道檢測無法驗出。新罕布夏州獸醫診斷實驗室病理學家、新罕布夏大學臨床副教授David B. Needle博士認為該疾病的病原體可能已經在狗狗的體內許久,近期才突變成為新的病毒。目前已經有部分犬隻因此疾病過世,奧勒岡州獸醫協會建議主人要謹慎對待,表示該疾病為特殊案例,雖然不常見,但「犬類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症候群(CIRDC)可能會在犬群中定期爆發,至少有9種不同的細菌和病毒與CIRDC的病因有關,CIRDC會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表示主人若發現狗狗出現症狀,要盡快就醫。協會提醒主人要為狗狗接種最新的疫苗,另外也列出4點注意事項,幫助飼主照顧家中毛小孩健康。減少與大量陌生狗狗的接觸。遠離疑似生病的狗狗(咳嗽、流鼻涕、流眼淚)。若狗狗生病,請留在家中並尋求獸醫協助。避免多隻狗共用水碗。
全民酷酷掃1/男大生劇咳2周「失眠又嘔吐」 病毒輪番上!嬰幼童輕忽恐變重症
疫情解封的同時,民眾也面臨「免疫負債」的代價,除了新冠肺炎仍持續發生之外,各式各樣的病毒也鋪天蓋地而來,而共同的症狀都是咳嗽,再加上時值秋天,本就容易「酷酷掃」,也讓醫師驚呼簡直是「全民皆咳」,呼籲要好好對症下藥,否則久咳恐落得終生病根,而5歲以下嬰幼童更要當心,劇烈咳嗽可能是感染「小孩殺手」病毒的症狀,一不當心恐變重症。「咳咳咳….」,相信許多人最近常聽到陣陣咳嗽聲,因為近來不只新冠病毒持續肆虐,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性肺炎病毒、肺炎鏈球菌、腺病毒等也廣泛流行,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數就高達11萬210人,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人都在生病中度過。「更慘的是,許多人吃藥好幾天,卻還是咳個不停,吃完西藥又換中藥,這樣的患者最近就增加4成。」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很多患者是遭受一連串的病毒攻擊,例如就曾遇過連續4次確診的患者;還有另一個患者是先得流感、接著又確診新冠肺炎,飽受折磨。「還有一位男大生,剛從南部北上就學,結果整間寢室的室友都感冒了,他也不例外,一開始他不想看醫師,後來咳了1周,不只睡不好、甚至咳到吐,看了西醫兩輪都還沒改善,最後他就醫才知道得了A型流感。」鄒瑋倫認為,今年實在有太多病毒一起出現了,若出現感冒症狀,建議一定要看醫師比較安全。中秋、國慶連假南往北返,病毒傳染也跟著擴散,建議出入公共場合要多洗手、戴口罩。(示意圖/侯世駿攝)尤其是5歲以下的嬰幼童更要當心,被封為「小孩殺手」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近來也很猖獗。「這個病毒9月中在美國、澳洲大爆發,現在台灣也要格外當心,它的症狀很像一般感冒,但特殊之處在於高燒不退,就算住院打點滴也難以退燒,而且會一直劇烈咳嗽,彷彿快把咳出肺臟來。」鄒瑋倫說。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hMPV若發生在過敏氣管的孩子身上,比較容易會誘發過敏咳嗽,甚至讓氣喘發作。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提醒,hMPV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包含肺炎、腦炎及心肌炎,國外研究顯示hMPV感染兒童的ICU入住率可達12.2%~24.29%,建議若發現孩子發燒、食慾差、咳嗽、呼吸急促,建議趕緊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鄒瑋倫說,千萬別輕忽咳嗽,就算是一般感冒的咳嗽,久咳不癒就可能惡化成過敏性咳嗽,天氣一旦變化、甚至過於疲累,就可能引發劇咳,就曾有患者此連續咳嗽半年之久,建議及時治療,否則落下病根,恐怕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調養回來。
長新冠症候群分3大類 這種最易變重症
近期英國伯明罕大學透過研究發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除了常見的嗅味覺喪失之外,還包括嗅味覺喪失、腦霧、脫髮、性功能障礙或性慾衰退、排便失禁、快感缺乏症等,也讓專家憂心恐引發下一場公衛危機。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今天(8日)發文指出,長新冠症候群可分3大類,其中一種症狀為肌肉酸痛、皮膚變化、脫髮的族群,更容易演變成為重症。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8日在臉書分享表示,他閱讀英國最新研究後發現,長新冠症候群主要有3大類:首先是神經系統症狀(Neurologic)的長新冠,這些人的症狀以疲倦、腦霧和頭痛為主,是2020~2021年冬季感染過Alpha病毒最常見的症候群,也是2021年Delta病毒流行期間的主要症狀。二為心肺系統症狀(Cardiopulmonary)的長新冠,這類人會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為主的症狀,主要是由2020年初期的COVID19原始株感染導致,易引發肺部病變。三為其他系統症狀(Others)的長新冠,起初這些患者都會出現肌肉酸痛、皮膚變化、脫髮等症狀,而這類病患也最容易演變成重症,最後都會以多重器官症為主。黃軒還在文章最後補充,該研究表明,有接種疫苗者可降低長新冠症候群的發生,而且臨床人員還可以透過這份報告提前得知患者是感染哪些病毒株,以利即早診治,也能夠藉此提早預防第3類容易引發重症的族群。
陳時中解隔3天仍快篩陽「沒變重症已經萬幸」 莊人祥緩頰揭現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6月12日快篩陽性確診,經過7天居家照護,在6月20日解隔,但直到昨(22日)快篩仍是2條線,因此到現在仍未出席記者會。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分析,主要因為陳時中是高風險族群,「沒變成重症已經很萬幸」。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做出回應,並曝光陳時中目前的身體狀況。指揮中心先前爆出多人染疫,包括指揮官陳時中、社區防疫組組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及發言人莊人祥,經過隔離後都陸續返回工作岡位,最早解隔的陳時中21日就已進到指揮中心辦公,不過卻遲遲沒現身記者會,讓外界十分關心。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陳時中因快篩仍呈現陽性,加上依舊有症狀,因此持續在居家辦公,透過視訊方式了解疫情狀況。莊人祥透露陳時中身體狀況良好。(圖/報系資料照)李秉穎今(23日)接受訪問,提到陳時中的病情,因為屬於高風險族群,且年紀大了,才會連日快篩還呈現陽性。他強調,每個人體質、年紀、共病都不同,所以有些人需要恢復的時間就會比較久,「沒有變成重症已經很萬幸」。針對此說法,莊人祥認為,李秉穎可能有點開玩笑的成分,因為觀察陳時中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和確診前相比沒有太大的問題。至於陳時中今天早上快篩依然陽性,不過第2條線更淡了,中午也有開會,身體狀況非常良好,「可以跟各位見面的機會越來越接近了」。
陳時中都解隔三天還快篩陽? 李秉穎揭原因:沒變重症已經萬幸了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帶領台灣民眾抗疫兩年多,也不敵這波新冠本土疫情,本日12日確診,經過7天居家照護,原本6月20日就能解隔。但因為他自行快篩後,仍是呈現陽性,因此從解隔日到昨天,遲遲未出席記者會。對此,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受訪時分析,陳時中之所以都解隔三天了還是快篩陽,是因為他屬於高風險族群,一方面年紀大了,加上有共病問題,所以快篩陽維持的時間比一般人長,但他認為以陳時中的身體狀況,「沒變成重症已經很萬幸。」陳時中是在12日快篩陽性確診新冠肺炎,據悉他確診後有發燒了3天,退燒後仍有一些咳嗽,且曾對外透露「咳起來骨頭會痛」,因此有服用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治療。李秉穎今天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提及陳時中的病情,至今還沒變回快篩陰性的「一線部長」,他提到,相較於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確診時間比陳時中晚,但22日已露面主持記者會,陳時中因為屬於高風險族群,且年紀大了,才會連日快篩還呈現陽性。他也強調,每個確診者的體質、年紀、共病不同,所以有的人陽性維持的時間比較久,大家的康復速度都會快慢不一。而今天是指揮官陳時中解隔離後第4天,根據指揮中心發布的最新記者會時間與內容預告,今天下午陳時中還時沒有回歸1400的記者會,下午的記者會將會由發言人莊人祥,出面說明最新疫情和防疫作為。
徐乃麟兒子婚期曝光 娶媳婦點名郭子乾「包8萬」
徐乃麟、焦凡凡今(8日)出席東森超視《王牌諜對諜》開播記者會,徐乃麟提到兒子徐新洋520與俄羅斯女友Soa求婚成功,透露準媳婦預計6月先回國辦理相關證件,但今年疫情不明朗,應會9、10月先登記結婚,明年再宴客,預估席開3、40桌。徐乃麟2年前低調嫁女兒,他笑說因為女兒是圈外人,但兒子婚禮一定會邀請演藝圈藝人,他更點名來賓郭子乾「誰不包都可以,郭子乾一定要包。」徐乃麟加碼爆料,當年郭子乾搬家他贈送一台4萬塊冰箱,對方因此結識現在的老婆,郭子乾聽到徐乃麟要求包8萬紅包也大方承諾:「乃哥算是我間接的媒人,當然沒問題!」讓徐乃麟開心直呼:「謝謝郭哥,你人不來沒關係。」郭子乾確診後首露面,健康狀況良好。(圖/趙文彬攝)郭子乾日前確診新冠肺炎,此次錄影是他康復後首度公開露面,他透露自己確診只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不過確診第1、2天喉嚨很痛像刀割,很擔心,因為不知道後續會怎樣,也不知道第3天會不會變重症。」好在他第4天已無症狀,隔離10天快篩便陽轉陰。但他透露隔離房間沒有電視,休息第4天就快受不了,加上要靠經紀人送餐,讓他忍不住自嘲像無業遊民,但他也趁居隔期間吃了不少美食,「經紀人是照三餐送餐,菜色還不一樣,全台北市已經繞一圈,最後一天他還說要送我豬腳麵線,結果我就出關了。」
確診5日內病逝者佔55% 蘇益仁:防疫、醫療體系有問題
本土新冠疫情進入高原期,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本土確診有79441例,中重症增加256例再創新高,死亡則增53例。今年以來,染疫死亡累計已有543人,55%都是確診後5天內快速死亡,另有9%是死亡後才被確診。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確診與死亡的時間這麼近,顯示防疫體系和醫療體系都有問題。今年以來台灣本土疫情死亡統計。(圖/鄭郁蓁製表)台灣本土確診人數在5月18日突破8萬後,在19日達到9萬331人,之後連3天下降,本報整理指揮中心公布4月1日至5月22日「經審查判定死因與新冠肺炎有關」的543例死亡個案,有100人確診日期與死亡日期同一天,占18%;確診隔天死亡有77人,占14%;確診後3至5天內死亡有123人,占23%。也就是說,這波疫情高達55%,都是確診5天內快速死亡,另有9%是死亡後才確診,僅36%是確診超過5天後過世。專家質疑延遲診斷 沒給藥 醫療不足蘇益仁表示,在醫療量能充裕的正常照顧下,死亡會發生在確診後第2到第3周,但若有不小比例的確診與死亡時間靠近,這就反映防疫體系和醫療體系都有問題,「發病後無法趕快確診,是防疫體系出問題;確診後很快就死亡,是醫療體系有問題。」蘇益仁指出,確診後快速死亡,最可能情況是確診後接受醫療太慢,目前多數民眾發病後,從判定確診、拿到藥物時間都拖很長,口服抗病毒藥物在3天內使用效果最好,超過5天就無效,等愈久,轉重症比率就會愈高;尤其65歲以上等重症高風險群,愈早給藥愈好,最好是1至3天內,藥有即時給,就能減少7、8成的輕症變重症。為何快速死亡比例這麼高?蘇益仁指出,「延遲診斷」、「沒有給藥」、「醫療量能不足」都是可能原因。他建議快篩陽應立即上路,且針對高風險者,應在篩檢站快篩陽就直接給藥,等於從症狀出現到給藥縮短到1天內。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Omicron的特性,並非1到2天內就會死亡,如果病患在24小時內死亡,不排除是猝死,且多數都是病患本身有心臟相關疾病,因此可先排除,但在確診後2至7天內死亡,就表示診斷有延誤,未能及早投藥,這也是醫療量能是否崩潰的重要指標,確診後2至7天內,必須盡力把死亡率壓到0以下。本周起 全民適用快篩陽即確診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昨坦言,這波Omicron死亡時間相對比較短,但是「不認為與投藥太慢有關」。他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的適應症是屬於輕、中症,且不必用氧氣的病患,若患者一開始就是重症,醫院評估是中重症以上,已不屬於口服投藥對象,會給予瑞德西韋等治療。不過,陳時中也宣布,指揮中心已召開專家會議,最快本周起,全民適用「快篩陽即確診」制度,凡是感染新冠輕度至中度,且未使用氧氣,發病5天內,12歲以上且體重40公斤以上病患,經醫師確認後,可使用Paxlovid,無法使用Paxlovid的病患才建議使用莫納皮拉韋,使用者應年滿18歲。新北籲中央麥擱拖 趕快做決策新北市長侯友宜聽聞後表示,「只要中央願意,我們都做得到,為什麼不及早做?」他一直搞不懂,先前中央回應表示,因為人權、偽陽性等問題,不能放寬「快篩陽視同確診」,因此他還是一句話,呼籲中央「麥擱拖」,趕快做決策比較實在。
單日數萬確診口服藥卻僅千人有 藍議員怒問要『天選之人』才能領藥嗎
國內新冠疫情快速惡化,單日確診數已飆破6萬人,但快篩、口服藥等物資卻屢遭質疑嚴重不足,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指揮中心對於新冠口服藥的給藥時機有不同見解,各種陰謀論滿天飛。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則表示,綠營以各種理由,堅決反對「快篩陽就給藥」,但現況就是藥物根本不夠,讓她不禁質疑,能拿到藥的人到底是「怎樣的天選之人」,為何有人就可以快速快篩、PCR檢驗,而且取得黃金期投藥,但其他人就是拿不到藥。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連日主張,「快篩陽就應給藥」,陳時中卻堅持PCR確診才給藥,還嗆聲副作用誰要負責,游淑慧昨日接受中天電視訪問時則表示,兩種說法聽起來好像都有道理,一個是搶時效、一個是注重安全,但深入探究,其實最重要的關鍵,還是「新冠口服藥根本不夠」!游淑慧受訪時指出,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之前說法,不論是默沙東,或是輝瑞口服藥「都是給無症狀與輕症患者使用」,而依照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確診者中有99.78%的患者都屬於此類病患,明明藥就是要給「無症狀、輕症患者使用」,這些人既然都已經確定是無症狀或輕症患者,「陳時中還在扯什麼PCR確診才能給藥?」。游淑慧說,指揮中心對外宣稱,已經準備約82.5萬人份口服藥,占總人口的3%多,甚至超越日本、澳洲,但指揮中心可否具體說明,這些藥究竟何時才能抵達台灣?游淑慧說,指揮中心去年不是也一直說,採購4500萬劑的新冠疫苗,結果呢?台灣不是像乞丐一樣等美國、日本捐贈,最後還靠三家慈善團體捐贈,現在會不會又是類似的狀況?游淑慧還說,5月12日是台灣到目前為止,單日本土確診數最高的一天,單日新增65385例本土,但當天全台僅開出約1100份的口服藥,「6萬5千人確診,怎麼拿到藥的人只有1100人,請問這1100人是哪些人?難道是天選之人?」,她說,指揮中心千萬別再說,這些人症狀特別嚴重所以投藥,這邏輯有問題,因為明明這些藥就是要給無症狀跟輕症使用,為預防從輕症變重症,等重症再投藥還會有效果嗎?
社論/萬華爆染周年政府沒學到教訓 崩潰的「新台灣模式」
去年5月14日,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數一下跳到3位數。當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毫無準備,篩檢、疫苗、醫療量能都沒有,總計死亡800多人。時隔1年的今天,你以為政府該學到教訓了,結果竟還是要什麼沒什麼,而疫情海嘯已開始席捲台灣。連續兩天單日確診超過6萬例,13日死亡41人,創下新高紀錄。傲慢顢頇、因應無能的蔡政府應該向全體國人謝罪。不只衛福部長陳時中要下台,準備不足便宣布「3+4」居隔政策,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應該滾蛋了!從黑箱到黑數 政府太黑心去年因為陳時中逕自放寬機組員的居隔為「3+11」,疫情在母親節後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指揮中心堅持打壓篩檢,要符合嚴苛條件才可做PCR檢測,自費價格高達7000元,國外入境一律不普篩。快篩試劑根本不准上市,民眾想篩也沒有管道。而且政府疫苗採購太少,一方面為了政治因素卡著BNT疫苗,一方面黑箱作業為高端強力護航。當疫情爆發時,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篩檢能量,以致於確診數還要校正回歸。救護車滿街繞無法送病患進醫院,很多人在家中猝死幾天後才確診。當全球普遍施打疫苗時,我們需要靠著國外和鴻海等民間單位捐贈的疫苗,才能讓民眾有保命的機會。去年台灣疫情爆發已經晚國外1年了,那次沒學到人家的經驗,如今又過了1年,你覺得再笨的學生,在一旁觀摩了2年,就算抄人家的考卷也該抄及格了,結果我們的防疫還是死當。大家明明知道Omicron的傳播力超強,但當它入侵台灣時,指揮中心之束手無策,讓你懷疑這2年官員都在自我吹捧中沉睡嗎?所謂的「超前部署」、「世界怎麼趕得上台灣」、「台灣防疫世界第一」,被火箭式躍升的確診數狠狠打臉。我們的政府是嘴皮發達大腦萎縮,以致擅長吹牛而沒有學習能力嗎?如果陳時中這次去世界衛生大會,還真想不出他有什麼可以和各國分享的成功經驗。現在指揮中心記者會報的確診數,至少要乘個2、3倍才比較接近事實。因為指揮中心要求有症狀才快篩,快篩陽才去做PCR,這就排除了一大批無症狀、買不到快篩,或乾脆潛水起來以免影響生活與生計的感染者。而指揮中心之所以如此要求,很簡單,就是在經過2年後,篩檢能量還是沒準備好。此外,因為感染者多,1922和衛生局電話都被打爆,根本沒有人手進行疫調,索性大幅減少匡列對象,由確診者自己來通報,但確診者本來就有大量黑數,這樣的通報和確診學生座位只匡列九宮格一樣,有什麼意義?誤黃金用藥期 輕症變重症蔡政府一再強調「新台灣模式」,要大家自主應變,正常生活。事實是「新台灣模式」已經崩潰,自主應變意思是自求多福,正常生活就等於正常感染。國外能開放,是因為疫苗覆蓋率達到9成,台灣的第2劑8成、第3劑6成能跟人家比嗎?何況兒童疫苗拖到現在才進口施打,還要幾個月才有完整保護力。指揮中心一直說抗病毒藥物一定夠,但事實上很多人找不到肯開藥的醫生,App視訊看診量能嚴重不足,台大教授陳秀熙估計從4月1日至5月9日,有38人因未適當分流,錯失了5天黃金用藥治療期,以致從輕症轉重症。天災難免,人禍卻不可原諒。2020年民眾排隊買口罩,2021年民眾排隊打疫苗,2022年民眾排隊買快篩劑,在急診室外排隊等PCR檢測,打著永遠接不上的防疫專線。快篩、抗病毒藥物、視訊診療、居隔單、防疫包,經常到解除隔離了也沒收到,有些不幸的患者甚至在等不到任何救助下往生了。政府編了8400億特別預算,5倍券花了1300億,疫苗花了340億,快篩試劑呢?3月31日前支付快篩試劑款項才5264萬!台灣有2300萬人口,算算每人只分到2元的快篩經費,這到底是要怎麼用?何況很多人還不只需要篩一次。新加坡、丹麥等國在街頭免費發放快篩劑或寄送到家,台灣和人家怎麼比?更別提高登和福又達諸多綠營利益輸送的貓膩了。去年有網友大言不慚說:「世界看好了,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2周內解除第3級警戒。」現在台灣向世界示範的是,如何從自我吹捧的防疫神壇稀里嘩啦滾下來。而且令人擔心的是,台灣不會只示範一次。
沒完沒了?!女大生自曝「二次確診」 莊人祥:今年已有268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50,780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 本土案例中,新北市新增16,906例最多,其次是臺北市10,283例,桃園市7,006例排第三。確診人數愈來愈多,甚至有人第二次確診?一名女大生在Dcard上分享,去年5月時確診,因為她當時還沒打疫苗,所以染疫後狀況嚴重,她當時感覺超痛苦,「隨時都在想我會不會死掉。」而有了去年經驗後,她自知免疫力不好,所以至今已打了2劑疫苗,也盡量早睡早起,維持規律的作息,沒想到最近還是再次確診,她寫道「好怕我會變重症,我現在耳朵都感覺很像戴耳機悶悶的,也一直燒跟一直咳,好怕我身體更爛…」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許多網友詢問後遺症,女大生表示,「比較會容易累、也比較怕冷,且容易頭痛,免疫力不好,容易感冒,就是之前得完之後身體就變比較不好。」女大生認為,去年第一次染疫時應該有傷到肺,因為直到現在,呼吸都有微微的聲音,她也認為「去年染疫真的太可怕了,今年的就還好。」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年初至今共有268例再確診個案,但無法確定是否屬「再度感染」,因為有可能會出現陰陰陽陽的情形,而且可能要檢驗是否已有抗體或屬於不同病毒株,才能確認是否為再度感染,但現在已經不會針對個案逐一定序,所以也無法確定。
百萬確診海嘯2/營養師揭「私房5飲食原則」 這4類食物千萬別碰!
衛福部食藥署開放6到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每劑0.25毫升,為成人劑量的一半,需施打2劑, 2劑施打間隔28天。預計約有120萬人符合接種資格。此外,首批輝瑞兒童疫苗最快也將在5月抵台。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接種疫苗?由於孩童染疫的重症風險並不高,以日本91萬確診的兒童為例,就算大多數都沒接種疫苗,也僅有4例死亡,但日前新北市中和2歲男童重症且不幸死亡,卻讓家長心慌,深怕這樣的噩耗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家長們紛紛陷入天人交戰,許多醫師也不敢貿然給意見,認為應由家長自己判斷利弊。如果不想讓孩子打兒童疫苗,那免疫力就更加重要,程涵宇營養師建議,疫情期間盡可能在家做飯,以提高家人的飲食質量,因為「煮婦煮夫」能確切掌握食物裡加了哪些東西,這是外食無法做到的,而最關鍵的重點就是,讓孩子吃新鮮、未加工的食物。程涵宇育有一個正就讀幼兒園的兒子,她也揭露自己家的私房飲食原則,第一是經常使用橄欖油、苦茶油、玄米油、芥花油,由於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同時富含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相反來說,就不使用飽和脂肪高的豬油、椰子油。第二,每餐採取「三菜一湯策略」,一道主菜如煎鮭魚或三杯雞、一道蔬菜、一道半葷素如番茄炒蛋,湯則是蔬菜搭配肉的組合,例如竹筍雞湯、冬瓜排骨湯等,把握這個原則就能確保膳食纖維豐富。第三,不吃肥肉,例如滷三層肉的肥肉,偶而外食時,也盡量選擇瘦肉,例如選牛腱不選牛腩,並且不吃皮如炸雞腿的皮。第四,家中常備健康起司、鮮乳、無糖豆漿、無糖優格、堅果等,就算孩子嘴饞,也盡量吃健康的點心。第五,避免液態的食物加糖,例如含糖飲料,因為比起固態食物,更容易不小心喝進更多的糖。兒童疫苗即將開打,擔心孩子接種後有副作用,又害怕不打疫苗可能變重症,讓許多家長陷入兩難。(示意圖,非當事人/方萬民攝)程涵宇特別提醒,疫情期間想維持好的免疫力,家長千萬別讓孩子吃4類食物,包括飽和脂肪、加工肉品、反式脂肪、含糖飲料。程涵宇表示,常聽到人說:「孩子很瘦吃肥肉沒關係,很瘦吃零食沒關係」,她強調「其實都是有關係的!」因為飽和脂肪如奶油、酥油不僅會導致肥胖,更會促進身體發炎反應,就會影響免疫力。另外,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培根,含有過多的脂肪和鹽;反式脂肪則存在於加工食品、油炸食物、餅乾和部分抹醬中,不利孩子健康;含糖飲料如濃縮果汁、調味牛奶和乳酸菌飲料,則添加大量糖分。除了避免NG食物之外,程涵宇也提醒孩子每天一定要喝足夠的水,至少要喝喝8~10杯水,可維持細胞的健康,提升免疫力,而新鮮水果是孩子的最佳點心選擇,而不是餅乾、蛋糕和巧克力等甜食。
清冠一號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 哪裡取得、使用懶人包看這裡
近期由於本土感染案例持續攀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宣布,自18日起,輕症與無症狀的居家照護患者,可透過中醫師的視訊診療評估後,由中醫師開立公費「清冠一號」治療,而《CTWANT》也整理「清冠一號」相關的懶人包供民眾參考。清冠一號是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2020年與國內多家醫院合作,由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等10種中藥材製成的複方水煎藥。而經研究發現,清冠一號可有效縮短確診患者9天治療時間,也可防止輕症患者變重症,無副作用。當時中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清冠一號行銷歐、美、日,14國使用,頗獲好評。至於費用部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宣布,自18日起,輕症與無症狀的居家照護患者,可透過中醫師的視訊診療評估後,由中醫師開立公費「清冠一號」治療。而清冠一號屬於處方藥,不是預防性保健品,所以必須經過中醫師診斷病情後,方可給藥。民眾不可自行購買、業者也不得自行販售。目前全台已經有1千多家中醫診所可配合執行視訊診療,同時也得以開設公費輔助的清冠一號,確診患者可聯繫地方政府指定的責任院所,委請安排中醫師診療。或前往「中醫師全聯會」官網查詢通訊診療院所名單及聯絡方式,或是使用「健康益友App」掛號。而經由中醫師診療、評估後,確定要投放清冠一號後,藥物會透過負責的診療的中醫院所送達至家中,患者也可以委請親友前往領藥。而如民眾在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也可請主治醫師會診中醫師,經評估後開立藥方。至於清冠一號適用對象部分,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清冠一號不分年齡、孕婦、兒童皆可使用,唯兒童須依照年齡、體重減藥。雖然公費療程僅10日,但如患者在經歷10日療程後仍有殘餘症狀,可自費購買藥物。而如果民眾屬於確診個案親密接觸者、有感染疑慮、高風險族群,或擔心染疫想預防保健的未確診者,亦可使用清冠一號,唯須經過中醫師的視訊診療評估。
新北2歲重症童死亡 兒童染疫轉中重症「4大警訊」速打119送醫
國內日前出現首起幼童確診重症案例,讓家長們相當擔心兒童若確診後,到底該如何判斷送醫的時機點,馬偕感染科名醫黃瑽寧提醒,其實對兒童來說,只要發燒感染,立即送急診有4大時機,若是確診新冠的幼童,只要滿足2大條件中的其中之一,建議就要就醫。新增死亡個案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Omicron變種病毒對兒童殺傷力大,香港先前就出現數名兒童染重症,甚至導致死亡,如今國內也有一名2歲男童確診不到1天,病況急轉變重症,一度在加護病房插管,最後仍不治,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表示,「接到這訊息深感不捨,不過整體醫護人員、雙和或台大也好,這些專家都進了很大力氣」,20日下午會請兒科專家討論送醫指引。這名確診男童在4月14日緊急送至急診,到院時已意識不清、高燒且生命徵象不穩定,醫師當下緊急插管,隨即送至負壓加護病房進行搶救。在治療期間,除支持性療法外,陸續給予抗發炎單株抗體藥物、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但男童仍不幸因急性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於4月19日凌晨03時46分在父母陪伴下過世。根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曾表示,香港這波疫情也有2例兒童確診後引發腦炎死亡,因為病毒若到了大腦或心臟等其他器官,病情恐加速惡化,而且兒童併發腦炎的風險較高,新北市這名男童因染疫搶救不治,成為國內首例兒童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個案,除了引發各界震驚,也讓不少父母憂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提醒,若孩童染疫有出現幾種狀況應盡快就醫。羅一鈞說過孩童一旦染疫後出現幾種狀況千萬要注意。(圖/指揮中心提供)羅一鈞表示,一般常見4大症狀為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及全身倦怠等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以下症狀出現,都是一些較嚴重的警示徵兆,家長要特別留意,趕緊打119送醫。(1)抽搐、意識不清、意識改變,常是腦炎或是全身性感染的警示徵兆。(2)呼吸喘或呼吸困難,代表可能有肺炎。(3)持續胸痛或胸悶,可能有影響到肺部或心肺功能。(4)冒冷汗、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很可能是休克症狀、缺氧。預防兒童染疫變成中重症,兒科醫學會示警,發燒超過48小時以上或是持續嘔吐就是徵兆,要立即就醫。兒童若發燒超過48小時以上,還有體溫飆破39度、狂冒冷汗,另外,就算沒發燒,但呼吸變快、精神差,或者12小時以上沒吃東西,也沒有解尿,甚至持續嘔吐,就要提高警覺。據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指出,「真的要發炎的時候,通常是以全身那種高燒或全身的反應方式呈現,比較不會是先以呼吸道的方式來呈現」。黃瑽寧提醒孩童送急診的4時機。(圖/翻攝自黃瑽寧臉書)另外,馬偕感染科名醫黃瑽寧在臉書發文表示,「在醫院工作的兒科醫師,每年都會碰到一、兩位令人心痛的類似病例,可能是流感、腸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黴漿菌感染,甚至多數是找不到原因的」。黃瑽寧指出,「嬰幼兒染疫重症需要呼吸器的比例,約在十萬分之1-10之間,跟流感病毒差不多」,他也提醒,不管是新冠病毒或是其他病毒感染,只要孩童發燒,判斷是否要送急診的4個時機是:精神不佳、嘔吐不止、氣喘不休、疼痛難耐。黃瑽寧醫師解釋兒童後遺症。(圖/翻攝自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YouTube)此外,若是確診的孩童,黃瑽寧也表示,只要「1歲以下」或是「發燒2天以上」,目前也都建議要積極就醫,「生命無常,我們祈禱在疫情軟著陸的過程中,也讓我們有平靜的心」。目前食藥署緊急通過兒童疫苗使用授權,核准6到11歲也能打莫德納,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就表示,「在用法跟用量的部分,是青少年跟成人劑量的一半,也就是施打是0.25CC,劑量是50微克(mRNA),2劑之間要隔28天」。如今接種年齡門檻往下降,針對兒童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肉痛、畏寒、噁心和嘔吐等症狀,這些都和成年人受試結果相近,若孩童施打疫苗後,家長仍需多費心思觀察孩童的後續狀況。
防疫究責2/康復之家「混隔離」致染疫亡 求助1922從輕症等到變重症
新冠肺炎來得突然,讓許多家庭支離破碎,也是台灣最暗黑的時刻。44歲的陳小姐向本刊透露,她54歲的姊姊住在中和康復之家,莫名染疫後「連姊姊生前最後一面沒見到,火化撿骨也無法去,政府的整個流程有很大問題,但從康復之家、醫院到葬儀社,全把責任推給衛生局」。陳小姐氣罵「這是人命耶」,為何家屬都沒做主的權利,死者對政府而言就只是案號,可以輕描淡寫,但對家屬來說不是啊,可以尊重一下死者嗎?陳小姐控訴中和康復之家把染疫與非染疫者「混合隔離」,導致39人中有29人得病。(圖/翻攝中和康復之家臉書)陳小姐透露,5月23日中和康復之家機構出現第1人染疫,姊姊26日輕微發燒,隔天快篩陽性,接著30日PCR陽性,直到6月7日凌晨3點,姊姊在睡夢中過世,當天上午8時許就被送到火葬場火化,「家屬徹頭徹尾都被蒙在鼓裡且上網查才得知,原來機構中39人裡有29人染疫,竟沒分開隔離簡直太離譜。」陳小姐不解,「如果新冠肺炎是嚴重的傳染病,危險到需要死亡後24小時內立刻火化,為何有病跟沒有病的人可隔離在一起?為何染疫的人不能立刻就醫,要等PCR報告再安排醫院?所有的細節都有因果關係,隱匿疫情跟拖延治療造成無數傷亡是政府不能卸責狡辯的疏失」。陳小姐與姊姊(中)感情親密,即使人在彰化工作,一個月會去該機構探視2至3次,面對姊姊驟逝,她至今難以原諒政府。(圖/陳小姐提供)「為何姊姊26日發燒,30日才送去醫院,明顯是延誤就醫,打1922好幾遍也沒人回應,明明有好幾次救援時間卻被錯過了,若能即時治療,是否能救活姊姊呢?」陳小姐提出質疑。北市議員應曉薇也指出,「萬華區至今因為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飆破130位,其中50位主動聯繫我,」他們表示,當初疫情來得突然,狂打1922,但卻是像接線生的人接電話,沒辦法提供實質的協助。議員也表示,衛福部沒有完整對抗疫情的措施,最遺憾的是大部分染疫死亡的人就是在家裡等太久,從輕症轉為重症。應曉薇說,家屬感嘆無法見到親人最後一面,部分家屬想探究親人死因、生前足跡,都被衛福部及衛生局,以傳染病防治法為由百般刁難,不願提供,如今人都走了,想查明真相,卻一再被掩蓋,家屬的心怎能放下?對此,新北衛生局表示,他們5月24日起接獲中和康復之家通報,有2位住民出現發燒疑似感染症狀,第一時間立即會同中央疾管署防疫醫師針對全院住民進行檢驗及調查。新北衛生局強調,當時跟防疫醫師及中央單位討論出的指引是,輕症送集中檢疫所,重症才送負壓隔離病房,由於醫院醫療能量都相當吃緊,先做症狀分流,並非延誤就醫治療。
本土新冠「奪逾800條人命」 7家屬正式申請國賠
國內首宗新冠國賠申請案!5月中旬迄今,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奪走800多條人命,其中病患等不到隔離病房,打1922打了3天都無人回應,從輕症變重症,最後只能在家中坐以待斃。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發起國家賠償官司,目前已有7名死者家屬委託,近日將正式提國賠,希望政府可以還給家屬一個公道。國家疏失在哪裡?楊志良指出,當初已有許多專家建議要建立自己的方艙醫院,結果說了許久都不做,當疫情已經爆發太快時,就發生醫院沒有病床,許多患者只能在家中無止盡的等待,所以他挺身而出,組成律師團5人,決定為死者家屬提起國賠,要政府對「當作為而不作為」負責。目前楊已與7名死者家屬聯絡上,有的死者起初是因為輕症,沒有隔離病房被迫在家休養,最後卻因為快樂缺氧而死;還有患者已經出現症狀,連打3天1922,卻沒有得到任何衛生局的訪視,最後也只能坐以待斃。這7個案例皆由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來審核,分析哪些病例是政府應作為而沒作為而導致死亡,目前已組成5人律師團,也和家屬見面,近日會正式提告。王任賢表示,這7名死者都是高齡長者,在5、6月本土疫情爆發時遭感染,多數是確診者的第一、二層接觸者,當時由於政府不願開設輕、重症醫院,將病患分流,讓大部分確診者的接觸者住進檢疫所,甚至待在家中,否則以台灣醫療照護能力,他們若能受到妥善照料,不必枉死。「既然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都說自己有做錯,那就應該下台,如今卻沒人受罰!」楊志良表示,有太多案例都是因為國家沒有作為所導致的死亡案件,自己發起國賠,所有訴訟費用初估超過百萬元,將由他本人負擔,也希望各界支持。
男星確診第6天「已瀕重症」 妻曝病況:肺部整個變白了
日本男星野野村真7月31日確診,8月5日因病情惡化而入院治療,他的妻子透露他病況已經加重,甚至整個肺都變成白色的,必須戴上氧氣罩才能呼吸,就連醫生都會快變重症病患,讓粉絲相當擔心。據《日刊體育》、《朝日電視》報導,57歲的野野村真於7月30日接受篩檢,並於隔日確診。一開始他按照指示在家療養,但因病況惡化,所以才會在8月5日住院治療。但是,8月6日野野村真的血氧濃度急速下降,必須戴著氧氣罩、測心電圖,就連到浴室好好洗個澡都不行,只能躺著睡覺。(圖/野々村真 オッサンず苦LOVE YouTube)野野村真的妻子在錄節目時透露他的最新狀況,他入院檢查後曾說:「肺部整個都變白色,是重度的肺炎,真沒想到會這麼嚴重。」醫生判斷他已經快要歸類成重症病患,還說如果有緊急情況會和他的妻子聯絡。報導指出,野野村真因為工作而可能接觸到確診者,所以才會接受篩檢,經紀公司也已證實此事。消息曝光後,許多粉絲都相當擔心,紛紛留言祝他早日康復。
打完2劑疫苗仍中鏢! 指揮中心證實「共有9位」皆屬輕症
美國的第一劑疫苗覆蓋率已達7成,卻傳出不少接種完疫苗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案例,截至7/26,全美共有超過1.63億人完全接種疫苗,其中有6587例突破性感染病例,包括6239人住院、1263例死亡等,值得注意的是,突破性感染導致住院的比例不到0.004%,導致死亡的比例不到0.001%。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其中74%突破性感染者大多為65歲以上長者。研究指出,疫苗能有效預防染疫後變重症及死亡的機率,為全美減緩疫情的最佳方法。美國非營利組織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也發表1份研究,主要觀察各州今年1月至7月的數據統計,而根據目前25個已公開過的州相關資料顯示,所有州突破性感染比例均不到1%。此份研究中也發現,幾乎所有的染疫確診者皆未接種疫苗,或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而在各州的確診者當中,未完整接種疫苗的患者,就佔了94%到99.85%。另外,在住院患者中,有95.02%到99.93%的人未完整接種,最後在染疫死亡案例中,未完整接種的患者則佔96.91%到99.91%。至於台灣有多少「突破性感染」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接種2劑後0~13天仍確診者目前有3例,但沒有相關的併發症;接種2劑後14天以上仍確診者有6例,也是沒有併發症的輕症者,目前疫苗突破發生率約為0.002%,由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確實能減少重症與死亡機率。
染疫「輕症轉重症」僅3天! 前台大醫曝「高風險族群」:不只年紀
台灣自5月上旬爆發本土疫情,至今已累積超過萬人確診,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許多病患原本是輕症,但病情及轉而下,短短幾天就變成重症甚至死亡。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就透露,確診死亡的案例不只和年紀、有慢性病史有關,還有一個高風險的關鍵。劉寶傑在節目《關鍵時刻》提到,疫情看起來有慢慢受到控制,但死亡率仍然相當高,而且確診到轉為重症不到3天時間,到底問題出在哪?對此,林氏璧透露,治療的藥物主要有3種,包括「預防輕症變重症的單株抗體」、「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以及「類固醇」,使用時機都不同,唯一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的藥,只有類固醇。(圖/翻攝自關鍵時刻YouTube)為什麼輕症到重症非常快速?林氏璧認為這些人可能是「快樂缺氧」,連用藥的機會都沒有,唯一的方法就是針對高風險的人,提早施打單株抗體,減少變成重症的機會。至於哪些是高風險族群?林氏璧舉日本為例,去年一整年29歲以下感染新冠肺炎死亡僅2人,其中一位是知名相撲選手,加上台灣昨(8日)有一名30多歲女性,因為體重達90多公斤,從確診住院到死亡只有短短6天,他指出不管年紀,只要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其實都還是重症的風險族群,「年紀當然是最大的風險因子」,但有慢性病的人也要小心。(圖/翻攝自關鍵時刻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