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毒株
」 新冠肺炎 Omicron泰國發現首例「M痘新病毒株」 醫:可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8月14日針對非洲流行的新型M痘(mpox,舊稱猴痘),決議宣告此次疫情成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期能投入更多資源,並呼籲各國積極監測及加強警覺等防範措施。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雷表示,此次在泰國發現的分支Ib型變異毒株具有新的進化,此譜系讓病毒不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還可以通過人體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飛沫等傳播。根據CNBC報導,最近在非洲以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更致命的新型M痘(mpox,舊稱猴痘)病例後,亞洲國家加強了預防措施,至少有4個非洲以外的國家通報病例,包括泰國、菲律賓、瑞典和巴基斯坦。報導指出,泰國29日確認了首例M痘的新型病毒株Clade 1b病例,一名從非洲抵達的66歲歐洲男子身上發現的。泰國將加強其國際機場的監視和篩檢措施,來自發生新型M痘疫情的國家的旅客,必須在出發前往泰國之前,在衛生部的線上平台上進行登記,並在抵達後接受健康檢查,發現出現症狀的旅客將被隔離。根據《澳門日報》報導,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雷表示,過去在猴痘病毒的預防上主要強調直接接觸或性接觸傳播,但此次在泰國發現的分支Ib型變異毒株具有新的進化,此譜系讓病毒不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還可以通過人體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飛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傳播,更具威脅性。
Omicron亞變種「大角星」驚現首例死亡個案! 專家:注意「這些症狀」
新冠肺炎Omicron亞變種病毒株XBB.1.16「大角星」(Arcturus)近期再度肆虐印度。對此,新德里當局為了阻止疫情大規模爆發,除了下令恢復疫苗生產外,還再度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而據稱「大角星」目前已在全球29國出現相關病例,並在泰國出現全球首宗死亡個案。據悉這款病毒傳染速度更快,且與眼睛疾病有關,患者易發生結膜炎,專家呼籲民眾應留意。綜合《泰國公共電視》、英國《鏡報》的報導,泰國公共衛生部醫藥科學署署長蘇帕吉(Supakit Sirilak)20日通報,截至4月17日止,泰國共記錄到27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變異毒株「大角星」病例,包括1例病殁。蘇帕吉指出該名死者是「年長的外國人,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死亡原因未必確切反應出這款變異株的嚴重性,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然而,曼谷朱拉隆功大學臨床病毒學研究中心主任永(Yong Poovorawan)示警,「大角星」可能已無可避免的將成為泰國的主流變異株。報導稱,在4月9日至15日期間,因感染該病毒而住院的患者人數,比前一周增加了兩倍半。俄羅斯衛生監督機構Rospotrebnadzor在18日則表示「大角星」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染性,但不具有高致命性的特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目前XBB.1.16已在全球29個國家出現相關病例,其中包含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泊爾、澳洲等國家。但絕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出現在印度與尼泊爾。WHO自3月22日以來也持續對其進行監控。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在20日證實,國內上周檢出11例,主要來自日本、泰國。而國內累計迄今已檢出14例。不過羅一鈞強調,雖然XBB.1.16傳播力較強,但世界衛生組織並未觀察到重症率、住院率有增加情形,目前暫列為觀察病毒。另有專家指出,這款Arcturus變異株傳播力較強,有個案顯示年輕患者會出現結膜炎或眼睛發炎、紅癢的症狀,但目前未見其可引起大量重症及死亡個案。
中疾控解開變異毒株「地獄犬」秘密 9省檢驗:尚未廣泛流行
近日大陸網路流傳,有代號「地獄犬」的新冠變異毒株bq.1.1宣稱具備高傳染性和致死率在日本「殺瘋了」?對此中國疾控中心13日說明,實際上bq.1是Omicron變異毒株ba.5在人群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第六代亞分支。bq.1.1則是bq.1的第一代亞分支,強調這些進化分支的致病力明顯減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顯低於早期流行的毒株和變異株。而bq.1變異株在2022年6月在奈及利亞感染者中發現,9月開始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亞分支在歐美國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逐漸開始流行。中疾控方面表示,目前大陸也已在9個省份的本土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49例,但尚未廣泛流行,所致病例數較少,也未觀察到感染bq.1後臨床嚴重程度較其它變異株增加。現階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亞分支ba.5.2和bf.7為主。
估8萬多名遊客滯留三亞 離開須48小時2次核酸陰性證明
大陸央視新聞6日報導,暑期旅遊旺季,大陸海濱城市海南省三亞市出現毒株為新型Omicron變異株BA.5.1.3疫情,聚集性明顯,已出現省內擴散和外溢;三亞市副市長何世剛表示,估算大概有8萬多名的遊客留在三亞,目前要求,管控發生疫情的三亞灣和亞龍灣,必須要有24小時的核酸陰性證明才能進入。為了防止疫情外溢,離開三亞市的人必須要有48小時兩次核酸陰性證明,避免病毒被帶到別的地方去。從目前數據分析來看,現在感染者主要是當地居民,對如何做好滯留遊客的工作,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從現在目前病例分布來看,在三亞灣和亞龍灣這兩個地方,剛好也是遊客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強化了對三亞灣和亞龍灣的管控,要求必須要有24小時的核酸陰性證明才能進入,這樣的話能夠保證遊客比較集中的地方免受或者減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第二,要求旅文等涉旅部門,包括酒店協會等企業,一定要努力為遊客做好服務和安撫情緒,把相關政策告訴遊客。同時在旅文部門設立專班,安排專線,專門受理遊客的各種訴求,協調他們所涉及的一些涉旅的問題,妥善給他們做好服務。何世剛表示,海棠灣和亞龍灣實際上都是比較相對獨立的單元,所以都在路口設了卡口。外地遊客到了以後,仍然可以憑核酸陰性證明以及抵達三亞的機票和火車票進入到他所預定的旅店,並且辦理入住,遊客進出都需要有核酸檢測證明。所以一定要力保這些地方目前還沒有發生疫情的,還沒有發生病例的,而且又是遊客比較多的地方要嚴加管控,避免他們受到疫情傳播的影響。何世剛說明疫情已外溢至海南省內外應對之道稱,三亞疫情外溢,從這次發現Omicron變異毒株來看,大陸並沒有流行,前兩個月都是旅遊高峰期,有上百萬遊客進入三亞,經過基因測序比對,可以排除病毒是從大陸國內遊客大量輸入而傳入,所以面對新的病毒,從大陸全國疫情防控的大局,從省級層面,也要做好防外溢和防擴散的工作。目前來講,據了解這次病毒已經傳播到重慶、廣東,以及海南省內的8個市縣。海南省有以下幾方面的做法:一是在省級層面已經成立了防外溢的專班。二是升級了離開三亞市的措施,要求離開三亞市的必須要有48小時兩次核酸陰性證明,這樣的話避免病毒能夠被帶到別的地方去。
Omicron變異株BA.5首現上海 感染患者已接種4劑疫苗
據《人民日報》報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5月28日報告了中國首例境外輸入Omicron變異株BA.5感染者的具體情況。〈周報〉指出,最近幾周,BA.4和BA.5在南非的流行率增加,並在3個月內傳播到另外19個國家;BA.5導致一些國家的病例數上升,如葡萄牙,南非也報告自4月底以來住院人數有適度增加。根據中疾控披露,BA.5序列於2022年3月15日首次上傳至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該序列來自於2月25日在南非採集的一名患者的鼻咽拭子。輸入上海病例於4月25日從烏干達(KL535航班)出發,4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轉機,4月27日從韓國首爾轉機(KL535航班)。該患者已在中國和烏干達分別接種了4劑抗新冠肺炎疫苗(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確診後,他被轉送至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接受治療。經治療痊癒,5月12日出院。病毒基因測序結果顯示,該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Omicron亞型變異毒株BA.5,是中國報告的首例BA.5境外輸入感染者。「BA.4和BA.5與BA.2相比,其棘突蛋白有3個氨基酸發生突變,所以世衛組織也表示要對其多加觀察。」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指出,整體來說,目前中國大陸所報告的新亞型或亞亞型都屬於病毒的漂變,對原來的毒株的影響總體是比較輕微的,大家無需太過擔心。除上述境外輸入BA.5變異毒株以外,近日,遼寧省丹東市與山東省煙台市均報告疫情毒株Omicron變異株BA.2.3。5月27日0-24時,遼寧新增1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該輪疫情毒株為Omicron BA.2.3,是一輪新的疫情。這也是中國境內第二次報告發現Omicron BA.2.3毒株。「新冠病毒的變異確實存在一定規律,如果病毒一直存在,並且呈現當下的傳播特徵,那麼它的3萬個核苷酸大概每個月內會出現2個核苷酸的突變,也就是變異株本身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這個是很正常的,其實與其他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突變的速度都較低。」金冬雁介紹,按照病毒傳播規律,這種小的突變既有可能是病毒在中國流行時自行產生的,也有可能是境外輸入的,要具體看毒株的各項數據。金冬雁表示,「只要變異毒株沒發生大的變化,我們就無須太過擔心,這些細小的漂變,一般來說最大的作用是幫助流調人員和疾控專家更好地開展工作,並不會對我們的防疫政策以及疫苗效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現有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仍有效? WHO:要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
由於傳播能力顯著增強,Omicron變異毒株出現後迅速取代Delta,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Omicron變異株還顯示出很強的持續演化能力,迄今已進化出眾多亞型。對於頻繁變異的Omicron毒株,現有新冠疫苗還能否提供保護?★加強針顯著提升保護新華社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WHO)11日發佈的疫情周報中,匯總介紹了23項評估現有新冠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感染保護效力的研究結論。這些研究來自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等10個國家,評估了輝瑞(BNT)、莫德納、阿斯利康(AZ)、科興和楊森等已上市疫苗。其中有些研究僅評估了完成常規疫苗接種的效果,有些研究只評估了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的效果,還有部分研究對這兩種情況的效果都作了評估。結果顯示,與Alpha毒株等其他4種被列為「需要關注」類別的新冠變異株相比,常規接種新冠疫苗在預防Omicron變異株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研究中,現有疫苗對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有效率仍很高;在所有相關研究中,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均顯著提升疫苗在預防Omicron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在加強針效果方面,研究涉及的36項包括多種疫苗加強針的相關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效果均顯著提升;有34項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高於70%。在20項關於mRNA疫苗加強針的更長期效果評估中,有18項評估顯示,接種一劑mRNA疫苗加強針後的3至6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超過70%。世衛組織在周報中指出,未來還需對接種疫苗加強針超過6個月後的效果進行評估,以瞭解疫苗在更長時間段的保護效力。★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需要警惕的是,最近Omicron變異株又演化出一些新亞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員報告的BA.4、BA.5和正在美國迅速傳播的BA.2.12.1等。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0日刊文說,與較早出現的Omicron亞型相似,BA.4、BA.5和BA.2.12.1這三種亞型,對接種新冠疫苗或早先新冠感染產生的抗體表現出逃逸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通過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仍可預防新亞型毒株導致的嚴重疾病。這篇文章介紹了近日發佈的兩項預印本研究。其中一項由位於南非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發佈在「醫學論文檔案網」上。研究顯示,對於一些之前感染過Omicron亞型毒株BA.1並因此獲得免疫力的人,BA.4和BA.5能避開這種免疫力並導致有症狀感染,尤其在未接種疫苗人群中,這種現象更顯著。這表明BA.4和BA.5有可能引發新的「感染浪潮」。另一項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在「研究廣場」網站上發佈的研究說,與BA.2亞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對三劑新冠疫苗接種者的血漿顯示出更強的抗體中和逃逸能力,尤其對接種過疫苗的BA.1感染康復者的血漿表現出顯著中和逃逸能力。研究人員還根據上述三種新亞型的關鍵突變,分析了它們的免疫逃逸機制。BA.4、BA.5和BA.2.12.1的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均攜帶L452突變。L452突變先前已出現在Delta毒株中,但早期Omicron亞型BA.1不含有L452突變。研究人員認為,最近湧現的多個Omicron亞型均攜帶L452突變,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對Omicron「感染浪潮」引發的高水平人群免疫力作出的反應。研究表明,Omicron能夠演化出某些突變,從而特異性地避開BA.1感染引發的體液免疫。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對《科學》雜誌說,儘管還不知道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新冠變異株,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將越來越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在未來疫苗研發工作中,「需要專注於拓展我們的免疫力」。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 已在57國現蹤
新冠疫情燒不盡,世界衛生組織對傳染力更高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發出警告,表示目前全球鬆懈防疫力道還言之過早。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已出現在全球57國,有研究顯示BA.2甚至可能比原始Omicron更具傳染力。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在網站上更新了一篇文章,稱BA.2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Omicron變異毒株的後代。與Omicron不同,BA.2目前並不被認為是「值得關注的變體」,但由於它正在許多國家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要求全球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監測這一趨勢,並研究這種新的亞型毒株。WHO祕書長譚德塞稱,對任何一國而言,無論是宣稱戰勝COVID-19或向它稱臣,目前都言之過早,「這支病毒很危險,它仍在繼續演化。」BA.2又被稱作「隱形Omicron」,已經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至少40個國家被發現,並已在丹麥和英國迅速傳播,早期的報告顯示它似乎並不比Omicron原始毒株更致命。雖然BA.2是Omicron的後代,但它的突變形式略有不同。研究人員已發現Omicron存在幾個亞型變異毒株,和以前占主導地位的Delta變異毒株一樣。世衛在最新流行病學週報指出,過去一個月收集到的所有種類冠狀病毒樣本中,Omicron變異株占93%,並出現BA.1、BA.1.1、BA.2 及BA.3等幾個亞系。世衛頂尖新冠疫情專家范科霍芙也指,目前有關BA.2的資訊非常有限,但初步數據指出,BA.2「增長速度略高於BA.1」。
Omicron疑似宿主是「它」 陸公衛學者曝未來提防動物傳人
繼新冠病毒變異毒株Alpha、Beta、Gama、Delta之後,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和傳染能力更強的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橫行西方國家在多國掀起了幾乎垂直式的新增病例大潮,並迅速取代Delta,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防疫格局隨之改變。大陸公衛學者發表論文稱,Omicron宿主疑似為老鼠,未來要防動物傳人。澎湃新聞報導,Omicron的起源仍然是個謎。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徐建國院士團隊和南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孫亞民教授團隊在權威專業期刊《生物安全與生物安保雜誌》(Journal of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ARS-CoV-2奧密克戎變體的起源和進化分析(Origi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的研究論文。該團隊發現,Omicron不是從Delta進化而來,而是形成了單系群譜,與Gama變體系姐妹群,但分支更長。且種種跡象表明,Omicron可能在非人類的物種中悄然進化和演變。對此,研究團隊通過對鼠適應性毒株和Omicron突變譜的對比後發現,Omicron病毒株或起源於老鼠,在鼠宿主中進化後重新回傳給人類。新冠肺炎流行2年多,人類已疲於防疫。如果真的存在「動物傳人」,無疑是雪上加霜。而這一研究結果,或將有助於預測和防止未來危險變體的上升。孫亞民教授表示,動物強大的繁衍能力很適應病毒的進化,通過跟人類的接觸,病毒來回「溢出」,會進一步加劇新冠病毒的多樣性和難以預測性。未來,我們要防止人傳人、物傳人,更要防動物傳人。孫亞民表示,近日香港疑似出現全球首宗寵物倉鼠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個案,很不常見。當病毒潛伏於和人親近的寵物身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Omicron出現後,動態清零的壓力超過以往。動物傳人,對下一階段的防疫政策和手段,發起重大挑戰。對於進口物品和動物,要做好檢驗檢疫。針對大陸境內爆發過Omicron的地區,要做好疫區內的環境監測和動物檢疫,特別是會與人密切相關的動物監測,加強對未知原因的非輸入性病例的溯源及研究。
超強變異種毒株Omicron來襲 醫:有山雨欲來的顫慄感
非洲南部爆出的新種變異株「B.1.1.529」已被命名為「Omicron」,同時也被列入高度關注項目。在全球更已有包括比利時、南非、波札那、香港和以色列等五國遭此病毒入侵,讓人擔憂疫情是否會再度失控。中山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更直言,「Alpha 變異株或 Delta 變異株出現時,我沒有這麼不安,這次 Nu (世衛命名為「Omicron」)變異株突變位點之多,讓我有種山雨欲來的顫慄感。」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南非出現新的新冠肺炎變異株,因其突變的位點多和增加傳播力相關,所以目前推測傳播力比Delta變異株高,但實際增加傳播率的數字尚未研究出來,後續仍待觀察,「(但)從南非豪登省等地病毒株分析報告發現,Nu(Omicron)變異株快速取代Delta變異株成為當地主流病毒株,幾乎可以確定傳播力比Delta變異株大幅增加。」謝宗學指出,Omicron變異株有兩個重點值得觀察:一是重症率有無增加,二則為疫苗保護力是否下降,「若『重症率明顯增加』和『疫苗保護力明顯下降』兩者同時出現,各國恐將重回封鎖邊境和封城生活,宛如去年三月爆發疫情時的慘況。」「B.1.1.529」國際案例報告與病毒特徵。(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謝宗學說道,世界各國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因為疫苗施打率高已相繼解除防疫政策,因此Omicron變異株很有可能早已在社區潛伏,「若不當機立斷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限制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很快的2 到 4 週內,新一波的疫情很有可能大規模爆發癱瘓醫療體系,死亡率將可能快速飆升。」謝宗學在臉書悲觀預測,「絕大多數的國家在現階段不會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封城手段,因為疫苗施打好不容易逐漸恢復的經濟活動,當權者很難斷然下決定貿然中斷,但就是這樣的遲疑,新疫情很有可能再次襲捲全球,更嚴重癱瘓經濟活動。」他指出,台灣過去幾個月受到許多人嘲笑,認為台灣的防疫策略落後,只會封鎖邊境一招,根本已淪為防疫後段班,但他卻持相反意見,認為恰恰是這「唯一的招數」將保護台灣再次躲過Omicron變異株的威脅,「明年四月份之後,才是參考國際疫情,逐步解放邊境比較好的時機。」謝宗學認為,台灣社區目前很乾淨沒有病毒,但仍需持續堅守個人衛生防護,若 Omicron 變異株襲捲全球,台灣很難置身事外,「經濟股市很難和世界脫鉤,但我們自己的健康卻可以自己掌握。勤洗手、戴口罩是不變的原則,只要能持續堅持,即使未來出現再多變異株,我們依然可以安然度過。」謝宗學在臉書發文指出,此次出現的新變異種,讓人有山雨欲來的顫慄感。(圖/翻攝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
新變種毒株Nu襲亞洲「或從愛滋患者體內進化」 6國列高風險國家
非洲內陸國家波劄那(位於辛巴威西南)發現新冠肺炎新型變種病毒「B.1.1.529」(Nu),英國專家也針對這種新變種發出警訊,而根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首次發現南非出現的新變種病毒,一共有2人確診,有病毒學專家出面警告,該變種病毒株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都還要可怕,或許有可能是從愛滋病患者體內,所進化而來。指揮中心分析南非病毒株特徵。(圖/指揮中心提供)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根據香港大學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確認在香港所發現的2名病例個案,其基因排序十分相似,並帶有新出現的病毒株譜系B.1.1.529。據了解這兩個病例,有一名是36從歲南非抵達香港的印度男子,另一名病例,則是其酒店房間對面的62歲加拿大返港男子。據了解,這名36歲男性病例,10月23日曾離開香港到南非,早前他曾於10月22日在香港進行檢測,當時結果為陰性。後來他於11月11日返抵香港,抵港時於機場檢測結果呈陰性,不過於指定檢疫酒店時,於檢疫期間的檢測結果是陽性,並帶有變異病毒株。新變異株「B.1.1.529」在南非攀升。(圖/指揮中心提供)而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CD)於當地時間11月25日發表聲明表示,已在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型新冠病毒變種B.1.1.529。從基因測序來看,這個新變異毒株出現了32處刺突蛋白突變,且其中的一些突變,有助病毒逃避免疫。針對有新的變種病毒株出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南非目前已檢出77例感染該變異株,且當地在本周末會再繼續檢測基因定序,預計病例數會再增加。衛福部長陳時中則表示,從本月29日起,包括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等六國,列為高風險國家,抵台前14天,含轉機曾去過上述國家者,一律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
東奧開幕倒數 日媒曝:美國第一夫人吉兒將出席
東京奧運會將在下個月23日開幕,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27日引述消息報導,日本和美國政府正進行協調,邀請和安排美國第一夫人吉兒出席開幕典禮,美國總統拜登、副總統賀錦麗並不會同行。報導稱,除出席東奧開幕式,吉兒.拜登也將與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會談。報導提到,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友,拜登曾表示支持菅義偉在疫情期間舉辦奧運會的決心。日本民眾和醫學專家則擔憂,因疫情推遲了一年的這項全球最大運動賽事,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日本共同社報導稱,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將為了東京奧運會訪問日本,他希望7月16日造訪核爆受害地廣島,目前正推進協調。IOC協調委員會主席科茨也有意在同一天訪問另一個核爆受害城市長崎。此外,由於新冠病毒Delta變異毒株的傳播,日本政府將從7月1日起提高對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和馬爾地夫等6個國家奧運代表團成員的核酸檢測要求。這6國的代表團成員在出國前7日內,每天須進行核酸檢測。日本政府先前規定,海外赴日參加東京奧運會的運動員及教練,出國前96小時內須進行2次核酸檢測,抵日後,原則上每天進行核酸檢測。東京奧組委已為東京奧運會、殘奧會總計約7萬名志工備妥足夠的新冠疫苗,有意願的志工可申請接種。東京奧組委稱,這不僅關係到運動員的健康,還關係到日本國民以及東京居民的安全。
【同心抗疫情報】感謝辛苦的防疫英雄們 歌林陪您守護台灣
新冠疫情自2020年年初開始大規模爆發至今,已經造成全世界超過380萬人死亡,近1.8億人感染,全球陸續出現大範圍感染,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在全球各國造成嚴重傷亡。台灣歷經這一年多以來的奮力抗疫,原累計不到1,300 名案例,卻在5月中的短短一週內,增加到3,100 例並有多人死亡。為了遏止疫情的持續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15宣布全台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並於疫期擴散嚴重區域,快速設置篩檢站、檢疫所,全台各地也逐步設立快篩並緊急調動醫療資源;原已辛苦萬分、人力不足的醫護們,值此緊急關頭,當仁不讓、一呼百諾、全力支援抗疫,讓人感動不已。冷凍櫃是保存藥劑的好幫手。透過電視媒體的報導,可以看到因逐漸炎熱的氣候,篩檢站、檢疫所及各醫院的醫護,在穿著防護衣、高溫的環境下,悶熱、疲憊的身影,讓人不捨,為了感謝醫護人員的辛苦與付出,歌林也拋磚引玉,捐贈板橋亞東醫院5組移動式空調、桃園市政府15台冷凍櫃,作為醫院場所、檢疫所散熱、保存藥劑使用,希望能幫助醫護人員可以紓緩高溫的不適、並更有效的保存藥劑。響應挺醫護 歌林與您攜手齊心抗疫 守護台灣從5月中全台實施三級警戒迄今,這一個多月來全民齊心抗疫,於近日終於看到成效,染疫人數逐日下降;但新冠病毒狡猾多變,自爆發以來,多次變種,近期活躍的Delta變異毒株也正於全球持續肆虐,在此呼籲民眾,日常生活仍需多加防護,時時保持手部清潔、人多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定期消毒環境及量體溫。透過本次捐贈,歌林期能拋磚引玉、略盡微薄之力,與全民一起攜手抗疫、守護台灣!讓我們一起成為醫護的有力後援,同島一命,齊心抗疫,感謝全台辛苦的防疫英雄們!歌林官網 www.kolin.com.tw
Delta變種毒株傳染性高出6成!傳播力高、重症率增加4倍 擴散74國「恐成全球主要毒株」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這次造成台灣疫情大流行的病毒株是英國變種的Alpha病毒株,不過據研究顯示,去年發現的印度變種Delta病毒株,傳染力更勝一籌,目前Delta變種病毒正在英國蔓延,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14 日已宣布當地全面解封將延後1個月至7月19日。(圖/達志/美聯社)邁入2021年,印度爆出第二波疫情,比去年確診者更多,據研究發現,這是Delta變種病毒不僅傳染力強,可能引發的症狀也更嚴重。《彭博》報導指出,Delta變種病毒可能會造成聽力受損、嚴重胃部不適和血栓導致身體組織壞死等症狀,印度傳染病專家阿富爾(Abdul Ghafur)表示,需要有更多科學研究,才知道這些新的臨床症狀是否跟變種病毒有關,但跟最初的疫情相比,患者有更多人出現腹瀉情況;包括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研究也顯示,Delta變種病毒有可能導致患者住院。據《CNN》和《CNBC》報導,英相強生也因此解除新冠病毒封鎖限制的計劃推遲了1個月,理由就是Delta 變種的高速傳播,傳染性比起英國變種病毒株出高60%。報導指出,英國境內接種疫苗的人數已經非常多,但當地仍有42名印度變異病毒株病逝的個案,有29%患者已施打了兩劑疫苗。強生將解封日期延至 7月19 日,多出 4星期的時間延緩,據強生表示,「多出來的時間用於加速英國的疫苗接種計劃,透過將40歲以上族群的推薦接種間隔時間從12周縮短至8周,為民眾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報導指出,Delta變種病毒在過去半年已經蔓延到74個國家,像是中國大陸、美國、非洲、北歐和環太平洋國家紛紛淪陷。《衛報》也在14日報導,大陸廣州的Delta變種擴散狀況尤其值得關注,出現症狀後3至4天內病情急速加重的患者比例達到12%,比先前高出4倍。當地的研究也發現,變種病毒能突破疫苗防護,尤其是僅接種一劑疫苗者,與英國的研究結果大致符合。另外,據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出,美國Delta變種病例數約每2周翻一倍,佔整體新病例的10%,儘管各國衛生單位積極收集和共享新變種資訊,但是美國布朗大學公衛學院院長賈哈(Ashish Jha)表示,Delta變種「是我們至今所見最具傳染性的變異毒株」,人們擔心,這種病毒恐怕成為全球主要毒株。
新冠疫情嚴峻…印度指星國出現變種病毒遭駁斥 亞太爆多國內鬨
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因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國內紛紛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就在此時,印度德里首席部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18日在推特發文,指新加坡當地出現變種病毒,恐將出現第3波疫情惹怒星國,該國衛生部立即澄清「(境內)沒有新加坡變種病毒株」,更直言近日發現的群聚案例皆為源自印度的B16172變異毒株;此外,印尼也以馬來西亞疫情反撲為例,要人民不可輕忽大意,小心防範。根據《Ndtv》、《星洲日報》等外媒報導,克里瓦爾18日在推特以星國出現本土變種病毒,恐將使印度出現第3波疫情為由,要求暫停往來兩國的航班,此發言立即惹怒新加坡,該國外交部立即召見印度駐星最高專員古瑪蘭(P Kumaran)表達「嚴重抗議」,更痛批克里瓦爾在尚未查明真相前,便肆意胡亂發言,對其感到相當失望,「政客應該以事實論證!根本沒有什麼『新加坡變種』」。面對新加坡的嚴厲反駁,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也回應表示,克里瓦爾指稱星國出現變種病毒的發言僅為個人看法,並不代表印度官方;此外,他也再三強調,感謝新加坡一直以來協助印度抗疫的貢獻,「那些對事件應該有更多瞭解的人,不該以不負責任的言論,損害兩國長期的夥伴關係。」另外,面對馬來西亞疫情升溫,全國確診個案已破48萬人的嚴峻狀況,印尼衛生部6日亦在推特發文,希望國內民眾引為借鑑,勿重蹈覆轍,「借鑑印度及馬來西亞的遭遇,我們肯定不希望遭遇相同的情況。」對此,馬來西亞衛生總監丹斯里諾希山則表示,「我國在抗疫上沒有失敗,只是還沒有獲勝。」他表示,只要全民願意合作,嚴守標準作業程序,仍能有效降低確診病例。
丹麥發現變異冠狀病毒株恐致疫苗失效 全面撲殺上千萬養殖水貂
丹麥總理梅特˙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4日在一場記者會上宣布,由於在水貂養殖場發現了一種可傳染給人類的變異新冠病毒,丹麥決定撲殺境內多達1700萬隻水貂。她表示,此決定是基於這種變異病毒對未來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構成風險」。根據《BBC》報導,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貂毛皮生產國,雖然當局自6月以來一再撲殺遭感染的水貂,但幾個月來,丹麥北部日德蘭(Jutland)地區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水貂養殖場內仍持續爆發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丹麥的疫情仍在迅速蔓延,當地媒體報導稱,變異的病毒株感染農場水貂有5例,感染人體有12例。佛瑞德里克森稱目前的情況「非常非常嚴重」。她在記者會上援引一份政府報告說,變異病毒株被衛生當局發現,會削弱人體形成抗體的能力,這可能會使目前正在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我們對自己的民眾負有艱巨的責任,但隨著現在發現的變異,我們對世界其他地區也負有更大責任」。丹麥衛生部長表示北部有783人受感染,約半數病例感染源起於農場,而丹麥多數水貂農場就集中於北部。丹麥當局表示,境內畜養水貂總數在1500萬到1700萬隻之間,超過1000個養殖場的水貂都將被撲殺。丹麥警察總長索吉爾德˙福德(ThorkildFogde)說,這將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另據《紐約時報》報導,由于丹麥尚未公布有關變異毒株的細節,丹麥以外的研究學者們目前對具體情況知之甚少。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微生物學家斯坦利˙帕爾曼(Stanley Perlman)表示,在沒有更多資訊的情況下,他無法評估丹麥的行動;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的遺傳學家艾瑪˙霍德克羅夫特(Emma Hodcroft)在社交媒體上呼籲人們保持謹慎。水貂學名「美洲水鼬」,和雪貂同屬鼬科,由於用作服飾的毛皮價值很高,常被人工飼養。但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水貂被發現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由於其多被飼養在擁擠不堪的環境中,是傳播病毒的理想場所,牠們自身也可能會生病死亡。獸醫表示,水貂在感染後就會出現張口呼吸的症狀,眼睛和鼻子也排出分泌物,通常在第二天就會死亡,目前科研人員正在調查水貂如何,及為何能感染和傳播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