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蟹
」 陸蟹 路殺墾丁陸蟹正值繁殖期!蟹媽媽中秋夜奔走釋卵 國小師生齊守護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10月,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墾丁國小師生17日白天利用海洋課淨海淨灘,晚上則協助墾丁國家公園護蟹宣導,在月圓的夜晚讓陸蟹媽媽安心到海邊釋卵,希望珍貴的陸蟹能生生不息。墾丁國小師生趁著假期白天在海邊淨灘,晚上加入護蟹交管及宣導活動。(圖/墾管處提供/中國時報羅琦文屏東傳真)墾管處指出,全世界共有17種陸蟹在墾丁被發表命名,記錄到的陸蟹高達65種,多樣性也是世界第一。墾管處為保護抱卵母蟹安全降海釋卵,在陸蟹繁殖季啟動台26線39.5K至41.5K(香蕉灣至砂島)段護蟹交管工作,配合新設的高架陸蟹廊道,保護陸蟹媽媽繁衍生命,現場還有生態調查監測及定時定點陸蟹環境教育。墾管處說明,交管執行時間為農曆6、7、8月的15、16、17日,前2個農曆月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後一個農曆月、也就是9月17日至19日,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路段原4線道縮減為2線道,採雙向各縮減外側車道,管制時間中,每封路10分鐘後開放內線道通行10分鐘,並設有前導車引導車流減速,守護陸蟹安心過路降海釋幼。墾管處表示,墾丁國小由老師陳淑芳和家長帶領學童,參與台26線香蕉灣砂島護蟹活動,並擔任交通管制組,向受管制的遊客說明管制緣由、管制辦法,並讓車輛跟隨前導車依序通過。墾管處說,陳淑芳也是墾管處解說志工,多年來將墾丁國家公園生態人文之美與保育觀念,利用學校教育散播更多保育種子,護蟹活動讓學童認識家鄉陸蟹生物多樣性,內化並付諸行動參與,向用路人傳達減速慢行、友善禮讓陸蟹先行。
防陸蟹淪「蟹餅」 公路局打造廊道3.0躲避路殺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曾紀錄陸蟹種類高達62種,為全台95%陸蟹種類集中熱區。交通部公路局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合力推動「護蟹過馬路」的陸蟹廊道,近年在廊道的路殺情形成功減少81%。公路局更打造陸蟹廊道3.0,透過軟硬體措施雙管齊下,並實施交管便於陸蟹通過,盼維護生態多樣性,防止陸蟹被路殺成「蟹餅」。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公路局指出,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沿途景點包括船帆石、香蕉灣生態保護區、砂島生態保護區等,可欣賞世界最北端的熱帶海岸林、珊瑚礁岩地形及陸蟹生態。陸蟹依種類不同,棲息於潮間帶、湧泉及海岸林,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正是陸蟹棲地,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共記錄到陸蟹8科42種,為台灣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區。陸蟹降海釋幼路殺情形,近年受社會大眾重視。(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不過,近30年來,因棲地開發、外來種入侵、人為捕捉,陸蟹族群數量僅剩不到5%,且道路切斷陸蟹降海繁衍路線,陸蟹降海釋幼路殺近年也受社會大眾重視。公路局說明,2017年將排水涵洞改造成具輔助攀爬設施的「陸蟹廊道1.0」,去年在道路下方設置世界上第一個架高式共36道連續性「陸蟹廊道2.0」,成功減少81%路殺情形。今年以咕咾石與漂流木鋪設於陸蟹廊道內,強化陸蟹廊道的微棲地功能,打造「陸蟹廊道3.0」將受道路切割的網絡縫合,達到還路於蟹目標。 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擁有豐富陸蟹生態。(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 陸蟹會到海邊釋幼。(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今年公路局交管措施執行期間為7月20日至22日、8月18日至20日、9月17日至19日(農曆6、7及8月的15、16及17日),時段為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最後1個月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時段內將4車道縮減為2車道,每封閉10分鐘開放10分鐘,同時配合志工在熱點區域以人力撈蟹進行調查記錄後直接帶到海邊產卵釋幼。交通部長李孟諺18日視察護蟹工作時,與工作人員一起護送陸蟹媽媽過馬路到海邊產卵「釋幼」,並呼籲民眾於陸蟹產卵期間經過香蕉灣能減速慢行、禮讓陸蟹先行,並對現場交管人員及志工多加支持與響應,一起創造友善道路環境。
颱風後溼度高、逢繁殖期 小琉球陸蟹路殺數激增 鵬管處籲減速慢行
屏東小琉球8月抱卵陸蟹降海釋幼高峰期為17日至19日,陸蟹守護志工統計,6月以來累計陸蟹與寄居蟹路殺數量達1677筆,颱風後數字攀升,分析原因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出現在馬路上機會增多,路殺事件頻率隨之上升,呼籲遊客及居民小心護蟹。小琉球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8月,許多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但路上重重關卡,尤其經過環島公路,許多陸蟹媽媽在橫越馬路時慘遭「路殺」,本周末又來到月圓陸蟹媽媽降海的高峰期。陸蟹守護志工謝小姐指出,陸蟹是小琉球重要的生態資源,統計小琉球陸蟹遭路殺的情況,6月6日至7月16日共有1006筆,7月17日至8月15日共671筆,原本在7月18日前後,路殺數量有下降,但颱風過後,從7月27日起數字攀升,根據志工觀察,主要是因為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們都出來「逛大街」,因此比之前更容易在馬路上看到陸蟹,路殺事件頻率也跟著上升。謝小姐表示,路殺熱點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以及旭日亭,鵬管處也已開始進行一系列陸蟹保育規畫,除了在陸蟹熱點立牌提醒減速,也跟島上機車店家合作,遊客租車可以看到機車上的護蟹貼紙提醒減速。另外,在遊客中心也有發放可愛的護蟹貼紙,民眾可以貼在自己的機車上幫忙宣導,共同守護小琉球的生態。陸蟹守護志工們呼籲,環島時可以將車速降到時速30公里,車速慢可以發現陸蟹;車距保持10公尺,可以有緩衝時間避開陸蟹,減少併排,避免路殺也可以避免車禍;也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口頭宣導行車安全,希望夜間行駛時速降速30公里,保護遊客居民安全也保護陸蟹安全;遇到陸蟹過馬路,無論是護蟹過馬路或導覽,都要以自身及他人安全為優先。
旅遊旺季小琉球陸蟹陷危機 兩周502隻遭路殺變「蟹餅」
每年5至10月是小琉球陸蟹產卵季,陸蟹會由岸邊經環島公路到海邊產卵,現正值小琉球旅遊旺季,陸蟹遭到路殺情況也逐漸增加,在地保育志工統計,6月6日至18日間,全島路上「蟹餅」數量多達502個。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建議,官方要比照墾丁拿出具體護蟹作為。屏東小琉球生態觀光除了海龜、潮間帶生物聞名,陸地也有珍貴自然生態。由於陸蟹產卵季和小琉球旅遊旺季剛好重疊,旺季期間常會在環島公路上看到被路殺的陸蟹,雖然保育志工一再呼籲,騎車務必放慢速度,小心不要壓到,但陸蟹遭到路殺的情況仍相當多。在地陸蟹保育志工環島調查,6月6日至18日間,共計有502隻陸蟹和寄居蟹被車輛輾過,包括470隻紫地蟹、1隻毛足圓盤蟹、44隻寄居蟹,志工透過臉書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宣導護蟹守則,呼籲遊客夜間行駛降速至時速30公里,車距保持有緩衝時間的10公尺、減少併排,避免路殺也可以避免車禍發生。陸蟹志工指出,夏日月圓夜是陸蟹過馬路釋幼的高峰期,路殺熱點包括美人洞路段、肚仔坪、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和旭日亭等。「萬人登島不值得宣揚,環境永續更重要」,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說,小琉球除了海龜生態吸睛外,陸蟹生態資源同樣豐富,數量最多的是紫地蟹(拉氏仿地蟹),也有毛足圓盤蟹和椰子蟹,棲地主要為岩礁岸或海岸林附近,但隨著人為不斷開發破壞棲地、夏季遊客暴增,騎車夜遊頻率增加,路殺也跟著增加,族群和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讓人憂心。
台江再發起「護蟹行動」 預估破萬隻凶狠圓軸蟹繁殖成功
台江國家公園再度發起「護蟹行動」,今年預告在7至9月展開護蟹交管工作,國家公園署台江處表示,今年6月23日統計已有3000隻凶狠圓軸蟹,超出去年同期近1倍,全年預估可望破萬隻。台江國家公園2021年發起復育凶狠圓軸蟹,區域內的蟹隻數從2022年統計的4000隻,2023年已有8603隻,今年6月已有超過3000隻,因繁殖期在7、8月,今年最終統計可望破萬隻。台江國家公園3年前開始招募社區志工搭配員工與保7總隊第7大隊,在凶狠圓軸蟹繁殖期實施交管,志工人數從2年前的10多人,今年增加至55人,社區民眾參與踴躍。國家公園署台江處3年護蟹有成,今年7月再啟動護蟹,有志工與保七第七大隊進行護蟹交通管制工作。(國家公園署台江處提供/程炳璋台南傳真)台江處表示,比起其他地區陸蟹出沒的區域,台江地區的凶狠圓軸蟹出沒地點單純,主要熱點在安南區城西里夢幻湖及周邊海岸林的防汛道路,地處偏僻,車流量少,交通相對單純,只要實施交管,「路殺」情形可大幅從每天30幾隻降到個位數,成效顯著。每年6至11月是凶狠圓軸蟹的釋幼繁殖季,台江處委託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辦理陸蟹公民科學家保育行動計畫,都在7至9月展開護蟹交通管制工作。台江處公布,今年護蟹交通管制範圍在台江國家公園內青草崙堤防防汛道路自「與城西街三段1105巷(原水多多樂園前道路)交會處」至「青草崙海巡哨所」之間長度約2公里路段。凶狠圓軸蟹都在滿月期間大量出現,台江處表示,交管第1梯次為7月21至25日,第2梯次為8月19日至23日,第3梯次為9月19至21日,交管時間皆為晚間18時30分至21時30分。台江處強調,交管期間除相關必要的公務、災害防救或特殊情形,禁止任何機動車輛進入管制區。民眾如有需要可徒步進入,因管制區周邊亦有少量陸蟹遷徙,行車仍須減速避讓。
蟹蟹天堂路1/「報復性國旅」犧牲者 陸蟹媽媽因這原因吞食孩子
隨著全台灣疫情趨緩,在暫時無法出國的考量下,「報復性國旅」成了目前最新現象,許多熱門景點人、車潮擠爆,墾丁國家公園也成為一時之選。屏東枋寮警分局統計,近日假日期間每小時通過車流量竟高達2700輛次,等於每分鐘通過45輛,川流不息的車潮讓當地陸蟹幾乎沒有安全通過馬路產卵的時間與機會。陸蟹是在形態、生理及行為都能適應陸地生活,幾乎不需接觸到海水的螃蟹,幼蟹在海水中出生,長大後爬到陸地,以地面的落葉、果實、種子、腐植質為食,或以樹幹上的苔癬、小蟲子為食,經過一次次的脫殼變為成蟹,成熟母蟹到了繁殖季(通常為7至9月)就會抱卵進到海水釋幼。由於造訪墾丁國家公園的大量人潮,導致各種觀光及休閒設施林立,除了壓縮陸蟹的生存空間,且陸蟹棲地被台26線貫穿,大量的車潮直接造成陸蟹被路殺,讓陸蟹媽媽必須冒死通過釋幼「天堂路」,才能抵達大海。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台南。台南社大暑假期間在台南市鹽水溪南岸進行護蟹行動,適逢超級大滿月出現驚人的數量,參與的親子們一起護蟹過馬路繁衍下一代,但也發現4隻抱卵母蟹不幸慘遭路殺。經觀察發現,每隻母蟹所抱的蟹卵數量高達數十萬顆,令人痛心。本刊實地到車城鄉後灣勘查,發現陸蟹數量雖已不若以往,但仍有一群熱心志工,拚著夜間穿梭馬路的危險,來回尋找準備釋幼的陸蟹媽媽,也有許多用路人主動放慢車速、甚至示意後方來車停等,一起帶著陸蟹媽媽,回到牠們熟悉的海洋釋放幼卵。夏季正是母陸蟹釋放幼苗的高峰期,許多志工護送陸蟹媽媽到海岸林,不僅陸蟹死亡率高,人類在護蟹過程中同樣險象環生。(圖/張進安攝、報系資料照)「全天下沒有媽媽會忍心吃掉自己的孩子,除非是逼不得已。」環保志工楊美雲說,陸蟹媽媽抱卵有「保存期限」,面臨四處林立的水泥牆、人類製作的各種陷阱,加上橫越馬路的生命威脅,當所懷抱的蟹卵已逐漸白化,母蟹媽媽為了繼續傳宗接代的任務,只得忍痛將幼卵吃掉,轉化為下一次釋幼的養分,震撼人心。進行陸蟹保育等相關環保工作超過20年、人稱黑貓姐的楊美雲,曾與一群志同道合之士不斷努力奔走,終於讓爭議超過15年的墾丁後灣京棧大飯店開發案成為台灣首件為陸蟹生態保育「以公地易私地」的成功案例。她焦急地說,目前正是母陸蟹釋放幼苗的高峰期,但無論哪一種類型的陸蟹都面臨層出不窮的路殺事件,更讓許多陸蟹來不及釋放幼苗,就被輾碎在馬路上。許多志工們,拿著捕漁網護送陸蟹媽媽們到海岸林,伴隨著車流呼嘯聲此起彼落,不僅陸蟹死亡率高,人類在護蟹過程中同樣險象環生。她表示,經過好幾年的努力,從地方、社區、到外地巡迴演講的過程,讓保護陸蟹的觀念深入更多家庭,常有許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們,忍受著夏天的酷熱、蚊蟲叮咬,逐步看到成果。就連許多年前開始的「給寄居蟹一個家」也逐步看見成效,越來越多寄居蟹族群捨棄過往的瓶蓋、燈座等人為垃圾,住進人類提供的螺殼新家。屏東縣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相關單位配合陸蟹生育週期,進行部分地區封路與道路縮減,但層出不窮的路殺事件仍不停上演。(圖/報系資料照)楊美雲說,陸蟹是從海洋慢慢演化至陸地上生長的生物,母蟹在海岸邊釋幼後,其幼蟲仍需在海洋中經歷近1個月的浮游期,隨著幼蟲們破殼生長到一定階段,才會返回陸地,周而復始。原本陸蟹族群需要的陰濕棲地條件,隨著現代化水泥、柏油路面林立,加上當地農田、魚塭、民宿等設施,造成「人蟹爭地」不斷上演,原始熱帶海岸林逐漸消失,陽光大量曝曬,讓棲地透光性大增,海岸林下的環境驟變,甚至有人製作陷阱誘捕母蟹媽媽,都讓陸蟹復育之路障礙重重。
蟹蟹天堂路2/環團請命讓陸蟹「自由行」 台26線評估改道或建高架
立法委員陳椒華日前邀集公路總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學者與環保團體來到墾丁香蕉灣路段進行現勘,研商陸蟹物種保育對策。針對現今陸蟹族群僅剩約1成,若現有棲地再被破壞、道路施作再不改善,珍貴生態環境將不復見,她呼籲台26線香蕉灣路段高架化,並由環團代表遞出陳情書,希望能讓陸蟹「自由行」。公路總局楓港工務段表示,針對台26線香蕉灣段改線及高架化建議,7月已進行綜合可行性評估,並委託專家學者進行陸蟹棲地保育與評估的研究計畫,未來將透過籌備會收納各方意見,讓生態保護與公路施工齊頭並進。台26線通稱屏鵝公路或佳鵝公路,是去恆春和墾丁的必經道路,起點由屏東縣枋山鄉楓港開始,終點是台東縣達仁鄉安朔,蜿蜒於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上,規劃全長93.5公里,目前通車路段為67.49公里;墾丁陸蟹的棲息地則位於香蕉灣至砂島路段,被台26線貫穿而過。陸蟹學者劉烘昌提出一份研究報告「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地區陸蟹路殺及遷徙行為研究」指出,全年有逾3315隻動物、超過50種以上不同物種在此路段被往來車輛「路殺」(Road Killing),其中有3210隻是陸蟹,佔路殺數量的96.84%,且有45%路殺的個體是抱卵母蟹。遺憾的是,該路段還是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區」。除了「人蟹爭地」,「黃狂蟻」更會噴出強蟻酸造成陸蟹眼盲,導致無法覓食而活活餓死。(圖/張進安攝、翻攝畫面)劉烘昌說,香蕉灣至砂島路段有完整海岸林,是陸蟹生態相當豐富地區,繁殖季時,陸蟹都必須過馬路降海釋幼,但因為台26線公路存在,每年都會發生大量路殺狀況。研究過程中驚訝發現,就連全台灣成熟個體恐怕不到100隻的保育類甲殼動物椰子蟹,竟然在此路段出現高達24隻路殺。綜合多位學者與環保人士長期觀察研究,陸蟹棲地面臨的重大危機,主要原因是道路貫穿棲地,導致棲地切割零碎,造成直接路殺與二次路殺(意指其他生物被路殺生物散發的味道吸引,因而駐足蠶食、分解,造成被路殺的命運),讓棲地內50種物種族群繁衍受阻。其次,現代化道路系統設計強調優異的排水系統,以保障用路安全,但此舉卻恰恰是改變熱帶雨林水文條件的元兇。原本豐沛的降雨滲透到地下,可以保持棲地維持高濕度的環境特色,然而快速排水的設計,卻讓棲地重要的地下水快速流失,水文條件也變成乾燥狀態,直接衝擊生存在海岸原始林的全部物種。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常務理事洪輝祥表示,除了道路規劃不當,成了陸蟹殺手之外,棲地經營管理不當也造成陸蟹族群量大幅降低,希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協助減少轄內民宿開發、農藥與除草劑濫用,藉此延緩海岸林衰敗,還給陸蟹更多的生存空間。為了減少陸蟹被路殺,墾管處及台東市綠島近年除了採取封路護蟹,也打造陸蟹生態廊道,但相關措施仍緩不濟急。(圖/報系資料照)
成群字紋弓蟹大遷徙 屏東滿州港口溪現蹤
隨著東北季風來襲,加上前陣子颱風外圍環流帶來雨勢,屏東恆春滿州鄉港口溪字紋弓蟹大眼幼體回溯現象再現十月,港口村一處橋梁邊坡溪流湍急處,這些身體呈透明狀的蚤狀幼體,利用清晨陽光較弱時刻,一隻隻從水中突然冒出,然後快速攀爬水泥邊坡往中上游處遷徙,展開陸蟹生命循環的重要一步。屏東滿洲鄉港口溪字紋弓蟹大眼幼體回溯,從河堤斜坡處上岸後,有如千軍萬馬,沿著河岸牆面往中上游遷徙。(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屏東滿洲鄉港口溪字紋弓蟹大眼幼體長度僅約0.35公分,呈透明狀,現場不易觀察,透過微距攝影可以看到牠的外型細節。(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居住港口村的陸蟹達人古清芳18日表示,今年字紋弓蟹大眼幼體從國慶日前開始陸續上岸,但每天登陸數量較往年少,也較為分散,具體原因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確認,但他個人研判可能跟風向、海流有關。居住屏東滿洲鄉港口村的古清芳(見圖)從小抓陸蟹,如今協助學者研究進而保育陸蟹生態,他甚至也曾發現新種陸蟹「古氏擬相手蟹」,並以他的姓氏命名。(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屬於方蟹科的字紋弓蟹大眼幼體長度僅約0.35公分,每次回溯登岸都數以萬計,可愛模樣令許多到場觀看民眾大呼療癒,但牠們必須面對許多天敵威脅,當地河川中溪蝦或魚類,經常在大眼上岸季節恣意獵殺飽餐一頓,能夠順利變態長成稚蟹機率只有千分之一,變為成蟹的比例更少,等到成蟹進入抱卵期,再回到海中釋卵繼續生命循環。恆春陸蟹雌蟹下海釋卵經常遭來往車輛路殺,墾管處近年除了在釋卵季節實施封路護蟹,也興建陸蟹通道,讓雌蟹經由隱密地下通道從山丘入海釋卵。(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屏東滿洲鄉港口溪已發現的陸蟹種類多達49種,成為當地重要觀光與生態資源,在資深解說志工帶領下,遊客晚上在溪口海灘上觀賞陸蟹。(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恆春半島陸蟹極具多樣性,據國家公園統計,已知種類高達67種,在全球已知的陸蟹棲地中,歧異度高居第一,堪稱是「陸蟹半島」,與澳洲聖誕島享有齊名;長期研究陸蟹的中山大學博士候選人李政璋,歷年在恆春就發現9種世界新種類,2020年他在港口溪又發現新種及新紀錄共4種,讓有「陸蟹之河」美名的港口溪陸蟹達到49種,其他主要熱點還有保力溪、後灣、香蕉灣、出風鼻等地。屏東滿洲鄉港口溪已發現的陸蟹種類多達49種,成為當地重要觀光與生態資源,一隻中型仿相手蟹正準備跨過馬路到海裡釋卵。(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屏東滿洲鄉港口溪字紋弓蟹大眼幼體回溯,吸引許多陸蟹愛好者前往觀察拍照。(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近年恆春地區河川進行許多護岸相關工程,水泥構件的施作,破壞陸蟹棲息及遷徙天然環境,李政璋、古清芳等護蟹人士及保育團體不斷呼籲,希望減少對陸蟹生態造成衝擊,加上墾丁原本就是熱門旅遊景點,雌蟹下海釋卵經常遭來往車輛路殺,雖然墾管處近年在釋卵季節實施封路護蟹,但仍難以避免傷亡,這些對恆春陸蟹都是人為災難。屏東滿洲鄉港口溪已發現的陸蟹種類多達49種,成為當地重要觀光與生態資源,一隻角眼沙蟹正準備埋進沙堆中躲避威脅。(圖/中國時報黃子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