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力
」 護理師 護理人員 衛福部 醫院 護理80歲免評聘移工釀排擠? 吳春城:現有政策再多人力也不夠
立法院今(31日)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規定80歲以上長者不需經巴氏量表等評估即能聘用家庭看護移工。民眾黨立委吳春城指出,政府不需要去誇大照護人力不足,以及照護人力排擠,而是應該要積極擴大發展照護以及護理人力,有系統性地規劃供給面,因此一定要發展「壯世代計畫」,減少年長者臥床的比例。吳春城說,台灣從明天就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20%;不只如此,根據國發會推估的資料,到了2070年,65歲以上的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社會所定義的老人,將會佔總人口的46.5%,未來的台灣就是一個「老人社會」。「但是台灣的老人現在平均臥床長達八年時間,那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的照護人力?」吳春城指出,政府不斷強調,修法預期新增大量移工需求,將導致家庭看護移工市場供需失衡加劇,然而,以現在政府的政策,用目前的方式去規劃,即使有再多的人力也無法達到實際照護的需求。吳春城說,正因為如此,才要積極推動「壯世代計畫」,規劃這些高齡者擁有美好的第三人生,而不是一直臥床,應該以北歐國家所設定高齡者「兩週的臥床時間」為目標,所以一定要積極努力發展「壯世代計畫」才是解決高齡者照護問題的根本之道。
比公務員更優 這醫院宣布明年調薪5至20%
2025年決戰護理人力!中國附醫今(30日)宣布發放全薪1.75個月年終獎金,光是總院單院獎金總額高達6億元,且2025年員工薪資調高至5至20%,預估將投入3億元經費;該院描準中部公醫唯一醫學中心:台中榮總1.5個月年終以及2025年調薪3%,要坐實醫界台積電寶座。歲末年終上班族最關心的莫過於年終獎金、明年會不會加薪?還是只有基本工資調漲?中國附醫繼12月20日宣布發放全院約6500名員工每人1.5萬總值達1億元新春大紅包後,搶在跨年夜前再宣布將發放全薪1.75個月年終獎金,獎金總額高達6億元。此外,2025年更準備投入3億元,確保員工薪資能調高至5~20%。不但標榜年終獎金依全薪發放,員工薪資調幅最高還達20%,據悉中國附與台中市政府合作的「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即將於2025年正式營運,醫院將大舉徵才,總院大幅調薪、加幅相關福利,就是希望能招募更多醫療團隊加入。面對整體產業普遍護理荒,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表示,已指示旗下中國附醫、亞大醫院將新進病房護理師的月薪提高至5萬元以上,單純白班就有5萬元,而輪三班者年薪更可突破百萬元,若現有員工成功介紹護理師進院服務,還可獲得高達2萬元的推薦獎金。中國附醫總院也特別體恤夜班同仁,提供全院員工大夜、小夜班暖心餐點,每年提撥預算超過2000萬元;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強調,員工是醫院最寶貴的資產,因此醫院每年不斷加碼在員工福利上的投入,除長期已提供掛號費及健保部分負擔全免、及所有項目就醫優免措施外,更逐年擴大高階健康檢查的預算與服務項目,每年編列預算已超過6000萬元,全力守護員工健康。
急診室壅塞問題未解 大醫院「滿載」重症等不到床
重症病患急診暫留時間(單位:小時)、重症病患轉入病房小於8小時比率(醫學中心)、各級醫院急診重症病患占率變化(單位:%)部分負擔新制去年7月上路,急診室的輕症個案減少了,壅塞問題卻未解。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醫院重症個案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單看醫學中心,能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者不到5成。而近年區域級以上醫院急診室的重症病患占率減少,地區醫院則增多,專家推測是病床供不應求,大醫院急診滿載,病患只好往小醫院送。相較去年全年,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重症病患今年上半年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區域醫院多出0.73小時、醫學中心則多出0.5小時。以醫學中心為例,過去重症個案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的比率是「坐5望6」,2022年起未再突破5成,「等不到床」問題加劇。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大醫院未能在8小時內將病患轉入病房是長年困擾,近年狀況比疫情前更嚴重,不排除是開不出床所致,管理、人力都可能是問題,政府需要了解原因。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綉珠則指出,護理人力不足,許多醫院只好關床,呼籲醫院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留任意願,除薪資、工時,也建議調整護理師的排班自由度。除暫留時間,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分級醫療。近年來,肩負「急、重、難、罕」照護任務的大醫院,急診重症個案占率緩降,地區醫院則增加。10月健保會中,醫學中心協會榮譽理事長、急診醫學專家陳石池指出,重症病患在地區醫院增加是不對的,應在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這對病患不是好事。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直言,小醫院急診能力沒那麼強,恐有草菅人命的疑慮。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說,急診壅塞問題反映的是住院待床壅塞,病床供不應求。小醫院重症增多,可能是大醫院急診滿載,只好請消防局分流,將相對輕度病患(檢傷分類2級者)分送到其他層級醫院,但不管是哪種醫院,要動手術的會優先處理。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則表示,從數據看來,急診重症個案的占率屬波動性變化,並未接獲會員反映重症增多,但不論大、小醫院,都有關病房、急診待床的問題,得靠分級醫療的落實、部分負擔的改革、醫院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進來解決。
家庭科護理師20位公費生將赴偏鄉 明年擴大招生
為補足原鄉、離島及偏鄉醫療照護需求,衛福部今年首次正式辦理「家庭科專科護理師甄試」,共20名公費生取得證書,將陸續分發到社區執行照護工作,明年將擴大招生35人。護理師團體認為,培育計畫,或許能增加護理師執業意願、緩解人力不足問題,但也應討論護理師遇到緊急時能有部分處方權,無須遵循醫囑。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說明,今年首次辦理「家庭科專科護理師甄試」,共有20名公費生通過並取得證書,報考資格需具備護理學士學位、護理師證書、護理師執業年資至少2年,修業年限約2到4年,畢業後至偏鄉履約服務年限為3到6年,若無法履約,須歸還在學期間補助款,執照不受影響,但不可領回公費專科護理師資格證書。全國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認為,公費生培育計畫能提升護理師專業能力,讓他們具備充足經驗,到社區進行照護服務,使護理專業延展到社區,也讓護理師的職涯發展有更多可能性,或許能讓護理系學生「看到希望、而非只看到錢」,間接補足護理人力不足問題。不過,紀淑靜指出,在社區服務的家庭專科護理師,需要更多相關基礎、經驗及臨場判斷能力,卻和在醫院中的專科護理師一樣,只能輔助醫師,醫療業務仍須遵循醫囑才能執行,也許能討論是否先開放社區護理師處方權更好,這需要推動修法。《專科護理師分科及甄審辦法》去年6月修正通過、今年1月實施,在原有的六大科外,增設家庭科,以因應社區醫療照護需求。照護司表示,衛福部110年起,試辦家庭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培育計畫,每年招生約25到30名家庭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至今共培育106名公費生;114學年度將擴大招生至35名,培育學校也從5所增加至7所,包括慈濟大學、台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台中科技大學、成功大學、中興大學。
護理荒恐擴大!陸祭高薪搶台灣護理師 醫團盼保障點值留才
大陸福建上月29日公布最新「惠台利民」政策,漳州5年內將為台灣護理人員每年提供240個工作機會,大舉招手台灣護理師,並指有養老機構經驗者每年最高獎勵4.5萬元台幣。8大醫護團體擔憂此舉恐加劇護理人員出走,促政府保障點值留才。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過去香港、新加坡、歐美國家都曾向台灣護理界招手,但因醫療環境以英語為主,成效不如預期。此次大陸有地方政府出面延攬人才,因語言溝通無障礙,恐會加劇護理人員流失。自去年以來,醫界持續呼籲增加健康投資,提高醫療機構韌性,將健保總額從「支出上限制」轉為「支出目標制」,短期目標1點0.95元,長期目標為1點1元,低於目標的部分,由公務預算補足。醫護團體也承諾優先為醫事人員加薪,解決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在健保點值尚未被保障的情況下,醫院已陸續拿出誠意,加薪留才。私立醫院協會抽樣調查顯示,2024年調薪超過1成的醫院有3家、占14%;調薪7~10%有3家、占14%;調薪4~6%有11家、占50%。為改善今年點值偏低現象,醫護團體呼籲衛福部妥善利用政院撥補的200億預算結餘,在不攤扣、目標性核刪及斷頭等前提下,讓今年點值至少補至去年水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我國醫學中心22家,近半數集中於雙北,要有充足經費,才能結構性解決資源不均、人員短缺問題,而非挖東牆補西牆。台灣社會對醫療資源的投資不夠,導致我國醫療結構以私營醫院為主,變成市場導向的經營模式,醫院集中在都會區,背離最初建立健保制度時「期望全民享有公平治療機會」的理念。針對醫護人員人力不足問題,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直言,假如工作辛苦又沒有合理報酬,當然會造成人力缺損,公立醫院經營較難,不少醫師轉向私人醫院或診所,尋求更好的工作條件和保障,呼籲國家增加對醫療領域的經費挹注,以留住人才。
護理人力短缺…衛福部提放寬考照制度 最快明年6月上路
台灣護理人力短缺,學士後護理系逆勢成長。衛福部長邱泰源3日表示,為了讓更多想當護理師的民眾能投入,已經和考選部、教育部著手研議增加護理人員國考次數、題目貼近實務,最快明年6月,應屆畢業生就能以新制應考,盼更多人投入護理行列。全台護理荒之下,學士後護理系逆勢成長。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表示,全台護理人員總執業人數約19萬人,已見回溫,今年截至10月共增3397人。為改善護理人才執業率太低的問題,邱泰源表示,衛福部已經和考選部、教育部建置平台,定期檢討相關人力政策,目前已經就考試次數以及題目調整進行研議,考照制度更加合理,最快明年6月份考生就能適用新考試制度。蔡淑鳳說明,過去護理國考有脫離實務的疑慮,加上50分鐘就要考80題,等於都是考背誦。在教考訓趨於一致前提下,考選部去年已經拍板,護理人員國考從每年2次增加為3次,題目減為50題,且以貼近實務應用面為主。學士後護理人員表現被業界評為服從性低、反應力跟不上,常常3個月試用期還沒結束就被淘汰。邱泰源回應「會再評估」,也需要更客觀看待,但過去學士後醫事人員表現都非常好、個性成熟,相信能持續改善護理職場大環境。蔡淑鳳則表示,因護理科系招生不好,衛福部希望開源、擴增員額,未來還要擴及科技大學和護理科系結合,尤其台灣進入高齡化時代,照護的觀念不是只有人,也需要智慧科技導入,而擁有護理背景的人才,才了解長輩、病患真正的需求,「跨領域結合護理和科技才能設計出符合需求的智慧科技」,增加護理背景,對於跨領域經濟、社會發展很有幫助。
全台醫院鬧護理人力荒 後護系卻逆勢成長大受歡迎
後護系歷年開辦情況全台各醫院護理師荒延燒造成關床危機,不僅現有護理人員留不住,年輕學子也對護理科系望之卻步,但學士後護理系卻逆勢大受歡迎,開辦學校自最早的106學年度4校,至113學年度增加至13校,招生更從180名大幅增加至630名,成長3.5倍。2024年台灣護理人力缺口高達2.4萬人,缺工率達6.53%,去年全台有護理證照人數約27萬7000人,實際執業16萬3000餘人,執業率僅6成。越來越多年輕學子不願讀護理科系,但學士後護理系卻大受歡迎,招生對象為取得學士以上學位、有意願投入護理職場的社會人士,今年開辦學校增加至13校,且不似大學護理系遭少子化衝擊而招不滿,學系都幾乎滿招。教育部指出,學士後護理系自106學年度由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及弘光科技大學4校開辦,最早核定名額180名,往後逐年成長,113學年度驟增至13校,核定招生名額也增為630名。弘光科大護理學院院長蔡秀敏表示,很多人大學畢業才發現所學與興趣不符或嚮往從事護理照護,選擇就讀後護系,不但具護理專業性,畢業後出路廣。學生謝秉芯說,大學讀日文系,畢業後從事許多工作,因轉職需求報名學士後護理系,讓自己的工作更專業且能幫助人。學生許凱菱說,她原擔任櫃檯行政,但必須學習消毒、包紮傷口,內心常掙扎自己非護理師,決定報考學士後護理系,提升專業知識及臨床技能。輔仁大學學士後護理學系主任張嘉娟指出,為平衡學生學習負荷、家庭生活及經濟需求,後護系課程規畫3年,採取周間2至3天的課程模式,在大一學常感壓力的基礎醫學科目,特別設置「醫學總論」,協助學生順利掌握基礎知識,大一、大二上學期設置「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專業見習」課程,提升學生對臨床實務的認識與興趣。慈濟大學學士後護理系主任張美娟說,部分學生大學念醫護相關科系,有些則在醫院從事行政工作,甚至有學生原本在急診櫃檯,看到護理人員能力好又專業一直很憧憬,聽到慈大開辦後護系決定來念。班上最高齡學生為50歲王珏文,8月從軍訓教官退休,因從小夢想當護理師,即使不好讀也打算拚盡全力圓夢。
醫學中心8家變10家遭監察院糾正 林靜儀:尊重委員
監察院27日指出,衛福部未依公告《112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辦理112年醫院評鑑,將臺北區醫學中心由8家增加為10家,有違醫學中心評定原則,傷害建立不易的醫院評鑑公信力。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尊重委員,但不影響已經完成的評鑑結果。監察院指出,《112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已明定一級醫療區域醫學中心上限家數,其中「臺北區」上限家數為「8家」。但衛福部卻無視作業程序規定,逕行增額評定臺北區醫學中心至10家,已傷害醫院評鑑的公信力。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於113年10月16日通過監察委員林郁容、葉宜津、蕭自佑對衛生福利部所提的糾正案。監察委員表示,衛福部自辦理醫院評鑑以來,對於醫學中心評定家數超過規定上限家數時,是在評定會議中,按評鑑委員評分結果排序,將序位在上限家數以內之醫院評定為醫學中心。此評定機制運作多年,縱然未能符合所有醫院期待,但方法客觀、公正與公開,尚為各級醫院信服。此次,衛福部以分數接近為由,增額評定醫學中心,實不符合行政作業一致性原則。此外,監察委員指出,衛福部增額評定臺北區2家醫學中心,可能衍生諸多問題,包括:使國內醫學中心更集中於雙北地區、新增醫學中心地區醫療院所競爭護理人力、醫學中心家數增加使健保點值再遭稀釋、影響至該醫院就醫民眾的部分負擔等。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這是監察委員就112年醫中的評鑑結果,今年6月,監委已約詢衛福部,衛福部也僅能就當時原有的會議記錄說明,並提供相關資料審查,其他狀況並不清楚,已無從確認。衛福部對監察院的糾正予以尊重,也會虛心檢討,並將監察院意見提供給醫策會。林靜儀強調,由於評鑑已經完成,因此對於已經完成的評鑑結果不會有任何更動,臺北區醫學中心維持10家。至於,目前正在針對中區、南區及高屏區醫學中心進行評鑑,是否也會增設醫學中心的家數?林靜儀說,目前尚未收到醫策會評鑑結果,沒有聽說會增設,若醫策會認為需要增設,仍會予以尊重。一名醫界代表表示,監察院算是寫出醫界心聲,切中要害,衛福部任意修改評鑑辦法,是破壞公信力外,醫學中心過度加速膨脹,導致民眾就醫負擔增加,根本不是民眾之福。另外一名醫界代表則認為,對於今年正評鑑的中區、南區就「很衰」,因去年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如果今年評鑑分數很近時,仍會採同樣標準「增額錄取」,但衛福部這次被糾正,中南部評鑑再出現分數接近的情況時,包括爭取準醫學中心的義大醫院,恐怕就要皮皮挫,沒這麼幸運可以被增額晉身醫學中心了。
衛福部有違程序辦理醫院評鑑 監察院提出糾正
衛福部112年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將臺北區醫學中心家數從8家增為10家,違反既定的《112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規定的家數上限。監察院27日表示,經調查後已針對衛福部的提出糾正,指出該部無視作業程序進行增額評定,傷害評鑑公信力。監察院表示,衛福部112年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將臺北區醫學中心家數由8家增加為10家。經監察院調查後發現,該部公告之《112年度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中,已明定醫學中心評定原則,且該作業程序之附件六亦列明各一級醫療區域醫學中心上限家數,其中含括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連江縣及金門縣之「臺北區」之上限家數為「8家」。不料,衛福部無視作業程序規定,逕行增額評定臺北區醫學中心。 監委表示,過往衛福部對於醫學中心評定家數超過規定上限家數時,係於評定會議中,按評鑑委員之評分結果排序,將序位在上限家數以內之醫院評定為醫學中心,此評定機制運作多年,縱然未能符合所有受評醫院之期待,但此方法客觀、公正與公開,尚為各級醫院信服。監委說明,衛福部辦理112年醫院評鑑,由評鑑委員依據公告基準進行實地查證及評分,最終以總成績擇優評定醫學中心。然而,經調查揭露,部分醫院雖分數差距甚微,但依規定仍應依總成績擇優評定。衛福部以分數接近為由增額評定醫學中心,違反行政作業之一致性原則,且未尊重評鑑委員的專業,損害醫院對評鑑結果的確信,並違反已公告的評鑑程序。監委指出,衛福部增額評定臺北區2家醫學中心,可能衍生諸多問題,包括使國內醫學中心更集中於雙北地區、新增醫學中心地區之醫療院所競爭護理人力、醫學中心家數增加使健保點值再遭稀釋、影響至該醫院就醫民眾之部分負擔等。衛福部增額評定醫學中心,卻未進行完整之評估或提出配套措施,決策品質粗率,均應檢討改進。
首爾引進菲律賓移工 韓媒示警:恐「因小失大」加劇人力危機
韓國首爾市引進菲律賓移工的計劃進展不如預期順利,實施一個月內已有24戶家庭決定取消合約,9月下旬另有2名移工失聯。《韓民族日報》專欄批評,政府仰賴引進移工,而非改善行業整體待遇,簡直走上了「典型的因小失大之路」。根據首爾市政府和就業勞動部3日數據,目前共有169個家庭僱用98名移工,負責全職或兼職的家政及照護服務工作。該計劃原先用於緩解韓國的生育危機,首批共有100名菲律賓移工前往142戶家庭提供服務,但因為時間安排等各項問題,目前已有24戶家庭中途解約。除此之外,兩名照護人員突然失聯,進一步引發人們對該計劃的擔憂。雖然該試點計劃得到了部分家庭的正面評價,但也出現了不少批評聲音。原定在首爾進行半年試驗後,將於明年擴大至全國範圍。然而,許多專家和政界人士呼籲擴大適用之前,必須對徹底審查計劃,改進目前已暴露的各種問題。其中一項主要問題是外籍勞工的待遇。根據規定,完成160小時專業訓練的照護人員應在開始工作前獲得95萬韓元(約新台幣2.3萬)的訓練津貼。津貼費用由政府認證的家政公司先行支付,然後再向就業勞動部申請款項,但因公司財務限制,照護人員遲遲沒有收到津貼,直到9月20日也僅支付部分款項。與此同時,部分批評者認為外籍照護人員的薪資過高。目前菲律賓家政人員的月薪約為238萬韓元(約新台幣5.7萬),符合韓國今年每小時9860韓元的最低薪資標準。首爾市長吳世勳和部分執政黨成員曾提議,設立針對外籍移工的薪資規定,但由於相關法律問題以及在野黨的抵制,此提議目前尚未落實。近期,兩名菲律賓護理人員未經授權離開工作崗位,並未能在規定期限內返回,引發對該計畫長期發展的進一步擔憂。然而,首爾市長強調,在應對低出生率問題上,利用外國移工提供的家庭照護服務是提高城市和國家競爭力的一大關鍵。《韓民族日報》專欄指出,引入外籍移工的主因在於韓國長期面臨護理人力短缺問題。由於照護行業薪資普遍較低,缺少吸引人才的誘因,儘管全國有250萬人擁有執照,卻只有60萬人實際從事相關工作。韓銀3月建議,可以引入外國勞動力解決人力問題,並針對外籍移工設置不同的最低薪資標準。然而,專欄批評指出韓銀根本沒有顧及韓國的地理及政策差異。韓銀原先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例,但兩地的移工可以居住在生活成本較低的中國廣東和馬來西亞,且香港要求雇主需提供適當居住空間,實際成本遠高於薪資本身。韓國面臨的這些問題並非孤例。日本同樣面臨高齡化與人力不足的挑戰,並通過「技能實習」制度協助勞力密集產業引進勞動力。然而,該制度也產生外籍移工待遇低、離職失聯等問題。根據2023年數據,日本共有50.9萬名外籍技能實習生,其中2%因待遇不佳而離職或直接失聯。這一現象反映出無法保障勞工待遇時,外籍移工制度難以長期維持。專欄最後評論,在照護等高度依賴服務品質的行業,若試圖以低薪外籍勞工填補缺口,結果只會進一步惡化本國勞工的處境。然而,韓國政府選擇在行政上便宜行事,引入外籍勞工,而非通過改善行業整體待遇來解決根本問題,「可謂走上了典型的因小失大之路」。
護理荒未止血!逾6成7醫學中心大夜護病比沒達標
護病比未達標準的醫院家數及占比「三班護病比」標準制度今年3月上路,但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今年5月止,全國有67.8%醫學中心大夜班護病比未達標,區域醫院則有51.22%大、小夜班未達標,全國護理人員離職率2023年更飆升至12.61%,顯示護理師荒毫無改善。藍委批評,政府的政策效益過於樂觀,人力調度只是「挖東牆補西牆」,白委也認為三班護病比必須入法,才能給醫療機構壓力。為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衛福部今年投入40億元獎勵輪值夜班護理人員,明年編列25億元,獎勵三班護病比達標的醫院。然而,立院預算中心報告揭露,三班護病比上路至5月為止,全台28家醫學中心的白班、小夜班及大夜班各有1家、7家及19家護病比未符規定;全台82家區域醫院,白班未達標則有36家,小夜班及大夜班未達標共42家;而全台305家地區醫院,白班、小夜班及大夜班各有17家、25家及27家未達標。報告也顯示,2019年全國各層級醫院護理人員離職率平均11.12%,2023年度增至12.61%,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離職率略提高,但醫學中心2023年離職率10.51%,遠高於2019年的8.59%,可見醫學中心護理人力流失惡化情形更嚴重。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分析,現行獎勵制度不公不均,更助長醫學中心的人力出走潮,健保「強化住院護理照護量能方案」,分別發給輪值急性一般病床小夜班與大夜班的護理人員每班500到600元、900到1000元獎勵,但急診、加護病房、手術室的護理師只能要大家「共體時艱」,共同分配一包夜班獎勵。她說,對著重急重症照護的醫學中心護理師而言,晚上在急診室搶救病人、在加護病房和死神拔河,每班卻可能只拿到幾十元獎勵,要如何把護理人員留下?她批評,倘若衛福部還是舊思維、老方法,無法有效留下老鳥、招攬新血,在整體護理人力沒有成長之下,任何政策都只是讓人力挖東牆補西牆。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則強調,獎勵措施顯然無法給予醫療機構壓力,三班護病比一定要入法,才不會出現醫學中心持續蓋大樓、護病比卻敬陪末座的情形。
護理師荒醫院掀關床潮!北市聯醫人力短缺...病患等嘸病床陷無解
近年醫護招募不易,在護理人員缺乏狀況下,導致多家醫院有床沒護理師的現象。有議員指出,許多民眾陳情等不到病床的問題,向台北市衛生局調閱資料後發現,其實北市近況因護理人力不足出現大量關床朝,造成民眾在急診等待病床,其實並非沒有病床可以入住,而是沒有護理師可以照顧。國民黨台北市議員詹為元表示,近期收到許多民眾陳情,去看病卻等不到病床,向衛生局調閱資料後發現,北市近日因護理人力不足出現大量關床朝,聯醫不積極招攬更多人才進來,反而減少病護比,簡直是投機取巧,只改數字不改現況,根本是治標不治本。根據衛生局資料顯示,台北市6個聯醫院區的近5年平均護病比為例,分別是2019年為10.1、2020年為9.4、2021年為7.9、2022年為7.9、2023年為9.7、2024年截至7月為止為9.5,由此可知,護士的量能越來越不足護理荒愈發嚴重。進一步檢視近5年內,台北市6個聯醫院區的未開放病床占許可病床比例,從2019年有21%、2020年有21%、2021年有24%、2022年有23%、2023年有21%ㄒ2024年截至8月只有27%。可以看出未開放病房數比例持續上升。衛生局回應,以目前急診待床情況而言,較為嚴重的是醫學中心,此與民眾就醫習慣有關,遇急症習慣前往大醫院急診,造成醫學中心急診過度壅塞,往往為了處理輕症病患,影響重症病患緊急處置,易致病患於急診室滯留時間過長,影響急診處置效率及服務品質。衛生局也訂定醫學中心急診分流獎勵辦法,對象以醫學中心待床超過24小時病患為原則,由醫師建議病患轉診至就近適當之急救責任醫院,讓一般輕、中度傷病患得到更有效率之醫療服務,近幾年的護病比大約在9至10之間,未開放床數比例偏高有多重原因,例如院區空間不足、舊病房輪流整修等,並未有惡化情況。聯合醫院表示,為提升護理人員留任並降低離職率,自2023年6月起即提高護理人員夜班津貼,小夜班每班調整為500元,大夜班每班調整為800元,並透過固定班獎勵、簽約獎助、專業能力進階獎勵等福利留住人才。另外,也與各大專護理科系及長照系學校產學合作,提供學生獎助金方案,鼓勵護理科系優秀學生畢業後從事臨床照顧服務。
護病比採月均算護理師怒了 轟衛福部刻意放水
不滿三班護病比將各病房護病比採平均計算,臺灣護理產業工會與來自台大醫院、北市聯醫、嘉基醫院、成大醫院等各醫院的護理師,13日齊聚行政院前,抗議衛福部刻意放水。醫改會也直言,層層失真扭曲的護病比數據,如何讓新血投入臨床?9月17日是世界病人安全日,沒有勞安就沒有病安,呼籲衛福部加速,合理護病比入法,不要讓惡劣職場環境犧牲護理未來。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羅運生說,醫院運作是以病房為單位,每個病房都有護理主管、護理師團隊,共同照護多間病室中的病患。假設該病房有40位病患,若4位護理師上班,護病比為1:10,若有5位上班,護病比則降到1:8,對病患安全較有保障。羅運生表示,病房是計算護病比的唯一合理單位,現行三班護病比政策,卻讓醫院將整間醫院所有病房的護病比去做平均計算,再將全月護病比做平均,只要最後結果合乎規範,就能領取達標獎勵,但各病房單位狀況不同、每日病人數量不一,衛福部取得的數字嚴重失真。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醫改會20幾年前就呼籲重視護理人力問題,如今民團、工會還要在街頭高呼三班護病比入法,令人沉痛。過去醫療糾紛探討著重在醫師端,若將護理算為一科,無論民事或刑事案件,都位居司法訴訟中案件前3名。林雅惠表示,護理師不僅要協助醫師執行醫療業務,也是照護服務最主要提供者,也是眾多醫事人力中,人數最多的職業別,如今醫院越蓋越多、越蓋越大,勞權保障、雇主責任的加給並沒有跟上。層層失真扭曲的護病比數據,如何讓新血投入臨床?衛福部照護司則回應,三班護病比狀況,現由醫院每月至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VPN)填報計算,對於護理界訴求三班護病比採各病房分開計算,將持續蒐集意見討論。
不只護理人力吃緊 連藥師也缺!知名社區藥局無預警歇業
不只護理師,連藥師缺人?時常針砭時事的藥師林士峰,9日晚間突然貼出歇業公告,因藥師陸續離職,徵不到藥師,開設的藥局無奈之下只能跟鄉親說抱歉。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直言,國內藥師不是不夠,而是流動不均,健保給付太低,寧可去大型連鎖店賣保健食品、當藥廠研發,都比在大醫院、社區藥局更好賺,若社區藥局持續「嘸人」,民眾專業用藥問題恐沒人可諮詢。林士峰在臉書發文表示,半年來瑞士藥局陸續離職了3名藥師,且屢屢「徵不到人」,只好在沒有藥師執業的時候,採取不接處方箋的措施應對。沈采穎表示,近年社區藥局多了1千多家,尤其連鎖藥局拓展太快,都想搶攻市場,平均1家2名藥師來算,1年需求2千人,畢業生1年僅1千人,許多還沒畢業就已經和連鎖藥局簽約,工作還可分紅配股,導致人才向大型藥局靠攏。另外,因為醫藥不分家,大醫院、診所處方箋不願意釋出,導致單點社區藥局過去一天可處理80張處方箋,現在一天恐怕連30張都不到,給付遭嚴重稀釋,社區藥局要維持營運還要請藥師,就出不起太高薪資。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理事張恩豪坦言,社區藥局和大醫院的薪資和勞動工時不成比例,如今藥學系畢業生多去藥廠研發、或是做團購、代言保健食品等副業,尤其健保點值不斷被稀釋,藥師寧可去賣保健食品,也不想進入醫院。沈采穎直言,OECD國家平均1萬人有8.6名藥師,台灣則有15、16名藥事人員,沒有缺人問題,而是分配不均,建議應保障健保點值外,更應讓醫藥分家,否則連鎖店多只能販售保健食品。食藥署長莊聲宏表示,藥學系學生考大學志願序排在很前面,主要是藥師需求量滿高的,而台灣的藥師人數很多,理論上不會有缺藥師的問題,但調查發現滿高比例的藥學生取得執照後,沒有投入藥界職場。
今年疑「發不出護理白班津貼」 陳菁徽批衛福部:怠慢且不守信用
台灣醫護人員人力吃緊,醫療問題持續熱議,不過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截至今年5月護理人員數和醫院總病床數都有較去年增加。國民黨立委陳菁徽稱收到第一線吹哨者的數據,真正有申報的床數只有23,835床,直言「這不就代表有7%左右的病床是開不了的嗎?」陳菁徽臉書發文寫下,「護理荒只是冰山一角」,還說媒體在六月初報導因護理荒導致醫院關病床,但衛福部卻避重就輕說,只是小幅度床數調整,而且護理人員跟病床數都有增加,不過陳菁徽卻稱她收到第一線吹哨者的數據,「全台22家醫療資源最豐沛的醫學中心,最一開始有許可27,974床位,但只有25,699床位是開放的,而真正有申報的更少!只有申報23,835,這不就代表有7%左右的病床是開不了的嗎?」陳菁徽指出,「沒有護理人員的病床,就只是一張床」,更指出中南部醫護在臉書版上的故事,都一再顯示疫情後護理荒一直持續,而且越加嚴重。去年衛福部也提出三個改善方向,包含推動三班護病比、夜班津貼、還有營造友善醫院職場環境。但她揭露事實上,三個方向只有夜班津貼發出而已,其他兩個根本沒有落實。陳菁徽強調,醫護工作繁重不應該分班別,而之前總質詢時前任行政院長、衛福部長時也承諾,今年下半年會發放白班津貼。因為政策是延續,承諾不該跳票,但是她昨日質詢衛福部卻得知,「今年應該發不出來了,可能要到明年。」陳菁徽直批,衛福部在處理醫護問題上的態度,就是「怠慢且不守信用」。根據國際人力2030年供需預估調查,台灣須要24.1-26萬的護理缺口,剩下6年還有5萬差距,等於每年要增加至少1.2萬且不能有人離職,結果我們現在每年增加2千。「數學好的朋友一看就知道,我們根本無法彌平護理人力的大缺口。」她也指出,不論是輸液荒、護理師荒等等問題,「追根究柢就是健保點值太低所造成。」
輸液荒恐釀國安危機 陳菁徽喊「Taiwan Needs Help!」
針對國內輸液荒議題,國民黨立委陳菁徽28日在國是論壇上沉重呼籲,「Taiwan Needs Help!」,她指出,台灣現在面臨非常嚴峻的護理荒跟輸液荒,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健保給付對藥品的點值設定過低,最終沒有廠商願意生產,一旦單一廠商出狀況,就會像現在一樣,釀成大災難。陳菁徽表示,台灣現在面臨非常嚴峻的護理荒跟輸液荒,各層級的醫療院所、基層醫師們都在哀號,急診壅塞,關病房,缺病床,缺輸液,缺生理食鹽水,已經嚴重地影響到國人就醫,手術、洗腎的權益。她說,想到上個月去WHA現場,衛福部還很自豪的跟各國代表分享Taiwan Can Help,現在我們竟然要透過海外專案進口,以2-3倍的價格購買輸液。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短短一個月,我們從Taiwan Can Help變成Taiwan Needs Help!陳菁徽認為,缺乏輸液,不只是醫療問題,更是國安危機。如此基本的物資,幾乎是所有急診、住院、手術都會需要,如果近期不幸發生重大的工安事件或者嚴重的天災意外,我完全不敢想像,在醫療現場煉獄般的畫面,哀號聲、怒吼,缺輸液、缺醫護人手、缺藥品。她指出,現在各層級醫院也正面臨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但因為缺輸液,衛福部只能提供特定容量的食鹽水或者輸液,導致在整個手術或洗腎過程中,護理師要不斷去打開不同容量的輸液,更是在護理師荒的議題上雪上加霜,而輸液會大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健保給付對藥品的點值設定過低,最終沒有廠商願意生產,淪為一家或少數幾家獨佔的市場,但是一旦單一廠商出狀況,就會像現在一樣,釀成大災難。陳菁徽強調,這場事件就是衛福部造成的人禍,因為早在去年11月,食藥署就公告,這次出事的廠商所生產的輸液出現「黑色懸浮粒」,需要緊急收回,表示衛福部與食藥署早就知道兩個重大的警訊,這個廠商的品管是有問題,而且廠商佔市場比例高達近8成,若有突發狀況會一發不可收拾。但政府部門毫無作為,結果半年後爆發輸液荒。她表示,最後,食藥署說輸液供貨穩定要等到10月份,是不是表示接下來的4個月,台灣要持續要向世界喊出Taiwan Needs Help!難道這就是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的願景嗎?
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護理人力又不足 醫師建議應及早啟動分流
護理師離職導致各醫院關床潮未歇,新冠疫情預料在8、9月進入高峰,有醫師發現,近日因「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被塞爆,包括新冠、黴漿菌等,兒科病人至少要等3天才有病床。胸腔科醫師建議,急診室應及早啟動分流,快篩陽性但無重症風險長者應開立抗病毒藥物後返家,以因應護理人力不足,急診室無床可用的窘況。時序入夏,呼吸道疾病卻居高不下。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中重症個案,較前一周329例增幅高達近9成;死亡個案則新增38例,也較前一周20例上升,累計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處於流行期,且持續升溫,預估最高峰約落在8到9月。新冠疫情高峰還沒報到,但病人已經擠爆急診室。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小兒科病床等待床位14床,想要住院的人至少要等3天左右,而1歲以下幼童發燒採篩,篩3個全中新冠病毒。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則直言,護理師人力不足,導致原本不足的病房變得更加擁擠。新冠疫情升溫,各年齡層重症數普遍增加,近期長者住院以新冠為主、流感也有,而塞爆病房的病患以黴漿菌引發肺炎居多,因為4年沒有流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2月至今,病患多得不得了,由於抗藥性高,第一線的抗生素無效,導致病人惡化到肺炎要住院,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目前新冠變異株KP.2、KP.3造成重症比例尚不高,但傳染力很高,社區裡的陽性個案可能會越來越多,建議各大醫院盡早啟動分流,針對新冠快篩陽性、但胸部X光顯示正常者,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症狀藥物後返家休息,不要通通都住院,才能應付醫療院所關床潮之下到來的8、9月新冠高峰。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認為,因為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導致急診室壅塞狀況加劇,建議國家加速解決,「否則有天我們都可能因為肺炎需要住院,卻因為沒有護理師,連住院都不可得!」
護理地獄3/落跑護校生吐心聲:實習好寒心 錢少壓力大「被性騷只能噤聲」
護理師離職潮有多嚴重?依衛福部數據,2021年疫情時護理師離職率為10.13%,2022年已升至11.73%,而護理師空缺率也升至6.53%,皆創下10年新高。尤其今年2~4月,已有800多名護理師離職,代表衛福部的利多政策仍留不住護理師。「我最受不了『花花班』,大夜班接著上早班,也太慘了吧!為什麼會如此不合理?」30歲的王小姐正是8年前落跑的護校畢業生,她去醫院實習看到職場環境後,就決定說掰掰。王小姐透露實習時有一次巡房,竟發現患者倒在廁所裡,已經沒有氣息。「我真是嚇壞了,而且忍不住一直想:如果我再早一點來巡房,是不是就能救回患者的命?這個念頭一直揮之不去,讓我感到很自責。」對二十出頭的新手護理師來說,醫院工作的高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尤其是白色巨塔裡的權力不對等實況。「在部分醫院,護理師被規定要盤髮、不能染髮、不能做指甲、只能穿白襪;我也聽說很多護理師跟病人或家屬有紛爭、甚至遭到性騷擾,醫院高層都要求護理師忍耐,將事情壓下來。」除了精神層面,由於需要長時間憋尿、輪班,泌尿道感染、睡眠障礙都是護理師常見的疾病,還有常常沒時間吃飯,所以護理師往往會準備一杯超大杯手搖飲防身,不只能止渴、有時還能止飢,卻嚴重傷害健康。「還有薪水太低,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竟然只值一點點錢!」王小姐說,護理師的底薪大約只有2萬多,要靠著各種獎金、輪班,層層加總起來才能增加收入,「真的是辛苦錢!但還是太少了,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別的工作。」王小姐目前擔任企劃工作,而她的同學們也大多轉行,有些可以轉任藥廠業務,年薪破百萬又不必輪班;少數擔任護理師的都轉調到門診單位,或是乾脆護病比低的加護病房,相較之下比較輕鬆。衛福部曾設定目標,2030年台灣的護理人力目標要達到24至26萬,但目前全國僅18萬名護理師,若不能徹底改善護理工作環境,未來護理師人數恐再創新低。臺大醫院、成大醫院企業工會近日也召開記者會,希望衛福部能正視加護病房護理人員難以休假的現況。(圖/報系資料照)為了留人,衛福部今年實施夜班津貼,希望為護理缺口止血。「這根本是加假薪!」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表示,許多醫院「加薪資、扣獎金」,錢根本沒有到護理師的荷包,已經陸續收到不少投訴案。陳玉鳳說,有護理師抱怨,至今只收到1月的夜班津貼,也有護理師提供薪資條,證明雖然增加津貼,但獎金卻減少了,一加一減之後根本沒差。另外,許多醫院違法跨科支援,能力較好的護理師必須承擔更多工作量,導致護理師「相互壓榨」,人力持續流失。陳玉鳳認為,要真正改善護理環境,首先要盡快公佈合理三班護病比入法時程,避免護理師過勞;其次是建議由「醫院」給護理師全面加薪,而且要加的是底薪,不能僅是政府編列預算有時效性的夜班薪貼,或是其他能被砍掉的獎金。另外,護理班表長期違反勞基法,希望勞動部ヽ衛福部ヽ立法院等落實查緝監督,同時列入評鑑分數,讓護理師能好好休假,而非在醫院被凹,休假在醫院上課、寫紀錄、交班,還不能報加班、不能報加班費。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呼籲,政府先前承諾的白班開刀房、急診和ICU的津貼政策,應該盡快提出,以增加護理師留任的意願,「今年6~8月是關鍵期」,若白班津貼儘速實施,就能增加護理人員回任,同時吸引今年畢業的護理系學生投入醫院職場。
護理地獄2/醫院強制進修「竟扣個人假」 下班打假卡!換便服回醫院再工作
除了長期人力短缺,導致護理師工作量暴增之外,就連休假也會被干涉。任職於北部醫學中心的護理師張小姐向CTWANT透露,醫院強制護理師每年都必須進修課程,卻不給公假,而是要求護理師要利用自己休假去上課,如果不進修就會被扣考績。「我們每年要上課的內容有『師資培育4小時、感染課室3小時、全人師資2小時、還有就是看當時的職級課室8小時』,加護單位新進人員則要上為期2個月的急重症訓練,換算下來大概一周2天要上課!根本不能休假。」張小姐說,就連病房會議也要拿自己的假去開會,一次就會開2-3小時,很多護理師常常都是大夜班早上8點下班後接著上課,真的很累。張小姐說,醫院強制進修看似是鼓勵護理人員提升品質,實際上只是希望醫院評鑑時的成績會更好。「目前我有家庭跟貸款,沒辦法立刻離職,等孩子大一點,可能就會轉換正常班的工作,身邊很多護理師都會兼職電商或美容行業,如果順利他們就會離開醫院。」醫院強制規定進修,例如加護病房新進人員必須上2個月的急重症訓練,卻要求護理師必須使用個人休假上課,非常不合理。(圖/翻攝自臉書)不能好好休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是許多護理人員離開醫院的原因。臉書粉專「靠北護理師」中,就有一名護理師抱怨,「醫院不給出國,即便是好幾月前講都不行,不然最多就是5天,年假都用很廉價的價碼跟你買,不想賣都不行,長假就是不行,這種醫院就繼續缺人關床吧!不讓我出國那我離職總行吧!」同樣任職北部醫學中心的護理師陳小姐告訴CTWANT記者,為了讓護理師上班時數「看來」符合標準,醫院規定要準時下班打卡。「但事情做不完怎麼辦?我們就先打下班卡,接著回家換便服再回到醫院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因為沒做完會拖累別人啊。」張小姐任職的醫院也同樣規定下班準時,「醫院評鑑的時候,拿出來的班表人力都是充足的,但實際上班人數可能已不可考,下班時間如果超過一小時沒有做完,也不能報加班,若下班一小時內沒有刷卡,醫院要求在系統說明為何超過一小時未刷卡。」張小姐苦笑說,但系統裡的內容是制式化無法更改,只有固定的選項,例如「在處理個人事務」、「跟同事聊天」,根本不能寫上真正的原因是病患狀況不穩定或臨時有工作等。「我覺得政府的政策對醫院沒有影響力,政府說的都是紙上談兵,實際院方怎麼做政府也管不了!」人力短缺也導致護理師經常需要去其他單位支援,張小姐說,「常常會遇到沒有照顧過的專科病人,像是急診、婦產科或者兒科就是特殊單位,有時甚至內外科必須互相支援,雖然主管都說我們讀書學過,但照顧上真的還是有專科的問題,對患者也比較好。」三總院長洪乙仁受訪時坦承,三總也因護理人力不足,必須關床因應。他已經請三總護理長彈性安排護理人員的班表,除了避免跨科支援,若有護理人員請長假,人力無法滿足衛福部對護病比的要求,寧願關床也要讓護理人員休假,雖然一時關床,只要護理人員還在,回來上班就可以再開病床。
醫護爆離職潮!急診醫1晚燃燒殆盡 親揭醫院現況:樂見制度崩壞
護理師離職率上升,近日多間醫院傳出關床潮。急診醫師透露,一群經過良好訓練、可以同時處理多位急重症的專業人士,在制度下只領到4至5萬元的薪水,不僅要輪夜班,還常需要同時顧3至4個重症患者,「為何醫美給得起更好,但我們這些真的在救人的,卻只能領那樣?依舊相信大破才能大立如果『制度』依舊無法自我檢討,我很樂見一切走向崩壞」。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朱聖恩1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當天連續2名40多歲的OHCA患者被送進急診室,前後掛號只差半小時,「其中一個volume不夠,還必須緊急輸血。我們用掉全院最後兩台ECMO,也用掉全院最後兩張ICU」,雖然他在下班前燃燒殆盡,但急診團隊沒讓任何人死亡,讓他深感自豪。朱聖恩表示,自己並非想炫耀醫院多偉大,「我其實只想突顯這個制度多麼可笑!因為大量護理離職的關係,其實今天小夜排不出護理人力。所以這樣的重症急救區原先只能排出兩個護理師。很感謝leader多增派一個支援,和一個實習生。以及後續從其他區來支援的夥伴。但這到底怎麼發生的?」醫師說明,要在急診做重症,護理人力最重要,護病比至少必須2:1,否則不可能做得起來,「以上這是美國的標準。再看看我們!我們亞東做起來了,而且我們只花十分之一的人力,和三分之一的薪水!只是,這是否值得驕傲?是否能長久?」朱聖恩直言,「這是一群經過良好訓練,可以同時處理多位急重症的專業人士。但制度下,他們只領到每個月4-5萬塊的薪水,要輪夜班,然後常常需要同時顧3-4個重症,含ARDS和ECMO。這種薪水,經過這幾年的通膨和升息,根本無法在台北養活一個家。」醫師感嘆,「所以制度到底怎麼了?為何醫美給得起更好,但我們這些真的在救人的,卻只能領那樣?依舊相信大破才能大立,如果『制度』依舊無法自我檢討,我很樂見一切走向崩壞!當然,我所謂的『制度』不只是健保,也包含資方,以及護理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