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心
」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 心臟病 寒流 國健署天寒地凍想要食補暖身嗎? 營養師推6食物「保暖又護心」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氣溫明顯的下降,相信不少民眾都會想要在這時候來碗暖呼呼的熱食,除了可以滿足口腹之慾外,還能讓身體暖活起來。營養師張珮蓁就列出6種食物,指稱這些食物都能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身體產熱,以及保護心血管的效果。營養師張珮蓁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深海魚是首選之一,因為它富含Omega-3脂肪酸,能保護心血管,維持血液循環順暢,讓四肢不容易感到冰冷。營養師張珮蓁也提到,辣椒也是暖身食材,所含的辣椒素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進而提高體溫,寒冷時適量食用能帶來溫暖感。除此之外,老薑同樣擁有暖身效果,薑辣素能活化體內的辣椒素受體,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達到升高體溫的效果。有研究指出,飲用薑茶可以改善女性四肢冰冷的問題。不過,飲用薑母茶時需注意糖分的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導致三酸甘油脂上升及肥胖問題。而味道濃厚的蒜頭,則含有大蒜素等硫化合物,這些成分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細胞,幫助身體加速消耗熱量並產生熱能,達到暖身的效果。許多人喜愛的香料肉桂,當中的肉桂醛也有類似的功能,它能刺激交感神經,促進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加速棕色脂肪產熱並增進心律。在茶或咖啡中加入少許肉桂粉,不僅增添香氣,還能有效提升體溫。營養師張珮蓁也提到,紅茶也因為含有茶黃素,有助於提高身體的產熱能力,使體溫維持在舒適的範圍。平日飲用紅茶不僅暖身,也能帶來舒適的口感,成為冬天保暖的好選擇。
中山美穗因心肌梗塞昏迷浴缸溺斃 醫師示警:出現「7種症狀」盡速就醫
日本知名女星中山美穗6日傳出猝死消息,震驚各界。據日媒報導,中山美穗死因初判為因熱休克引起的心肌梗塞,導致她昏迷在浴缸內不幸溺斃。有急診醫師指出,民眾若發現自己身體出現「7種症狀」,就有很高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請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健康科醫師則表示,想遠離心肌梗塞,平常就該做好「5種」護心工作。此前,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曾表示,心臟所需的氧氣主要靠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而「心肌梗塞」則是指冠狀動脈血管阻塞,使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造成心肌受損甚至壞死。當心臟收縮功能變差,就會造成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之變化,嚴重時甚至會有昏迷、休克、猝死的可能。戴克穎指出,心肌梗塞前往往有7大症狀:一、胸痛或胸悶:左胸和胸口正中心悶、痛,自覺心臟受到擠壓,有壓迫或燒灼感,且反覆發生。二、呼吸不順暢、會喘:平時走路、上下樓梯都不會感到喘,最近卻開始覺得喘。三、心絞痛,發作時可能有胸痛或在胸部中心會有像重物壓迫及呼吸困難的感覺。四、上腹痛:心肌梗塞導致的上腹痛,很容易與一般腸胃不適混淆,因此容易被輕忽;若是心肌梗塞高危族群者,若有相關症狀更須謹慎。五、冒冷汗。六、頭暈。七、噁心、嘔吐。戴克穎強調,其實民眾若發現自己有心肌梗塞可能也不要太過於驚慌,只要經由專業醫師依據個人詳細病史,並藉由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等檢查,進行早期診斷,提早投藥控制,以及進行心血管繞道手術,就能有效預防悲劇發生。另據《HEHO健康》報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蔡聰聰醫師說明,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與其發生症狀時慌張的手足無措,一定要平常做好護心工作。想遠離心肌梗塞有以下5大招:一、健康飲食:重油、重鹹、高糖的飲食,除了造成肥胖,也會使血管裡的油脂增加、堆積,害血管壁越來越窄,最後形成血栓。建議民眾平常就要多選擇好油、拒絕攝入反式脂肪,並攝取足夠水分,讓血管保持暢通。二、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透過積極治療來控制病情,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三、規律運動:重訓、有氧運動都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並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進而達到保護心血管的效果。但蔡聰聰醫師提醒,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者,或心臟不適者不宜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負擔,應該循序漸進的運動。四、注意保暖:天冷時,特別是早上剛睡醒,交感神經活動旺盛,血管比平常更容易收縮,出現心肌梗塞機率更大。因此民眾早晨起床別急著起身,因為身體未甦醒,被窩外溫度又比較低,冒然起身可能導致心臟受到刺激、負荷不了。五、戒菸拒菸:蔡聰聰醫師指出,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讓血液變得黏稠,並且加快動脈硬化,當血管缺乏彈性、血液又難流通的時候,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自然會增加。
天冷心血管事件大爆發 芳療中醫師分享護心小秘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冷氣團一波波來襲,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明顯變多,心肌梗塞的新聞層出不窮,台灣冬天雖沒有大雪紛飛的景色,但溫差劇烈,容易讓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上升;低溫也會刺激末梢神經收縮,血管阻力變大,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血液也容易凝結形成血栓,造成心臟病發作。腳冷健康拉警報!中醫師教遠離寒氣帶來的循環障礙中醫診所院長同時也是植物精油康復理療師的賴睿昕表示,要改善全身循環,腳絕對是首要重點,腳是身體陽經的末尾、陰經的開頭,是人體陰氣最重的地方,所以腳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若受到外部寒氣侵襲,腳部的血液就會淤積,導致循環不暢,進而引起微循環障礙。此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繫。所以,腳一旦受寒,就可能引起鼻塞過敏等支氣管疾病,這時可以適當使用「精油」來幫助自己。除了幫助舒緩情緒 精油還能提升暖意目前有些中藥已被萃取成精油方式應用於人體。精油的好處很多,除了可以透過嗅覺舒緩神經系統,讓心情放鬆外,還有舒張血管促進循環,達到溫暖身體的作用,並且儲存方便,使用容易上手。賴睿昕中醫師擅長使用生薑精油塗抹腳底,具暖和身體效果,有利於身體代謝,也能放鬆緊繃肌肉。鼠尾草精油,具有舒緩情緒的效果,能夠幫助身心放鬆。還有對心血管最有幫助的乳香精油,常用於舒緩情緒及促進身體放鬆,適合作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此外乳香精油有加深呼吸及放慢的效果,搭配擴香木使用,能為呼吸帶來舒適感受。從宗教祭祀到冥想按摩 放鬆思緒、穩定心神全靠它過去乳香已常被使用在宗教祭祀活動中,可幫助心靈平靜,淨化思緒。尤其適合做瑜珈、冥想搭配乳香精油擴香,達到放鬆思緒、集中精神的效果。加上沈穩的香氣助於放鬆,因此常被拿做按摩、冥想用油,對於心臟的穩定度有一定幫助。使用精油放鬆,賴睿昕建議除了擴香機之外,可以在泡腳或泡澡時,用3~4滴精油混合沐浴鹽加入水中,或是滴1滴在手掌心作嗅吸,就能感受到安神、促進循環的效果。冬季護心攻略 早臥晚起、微微出汗是關鍵冬天保護心臟應把握「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原則,賴睿昕中醫師認為陽氣可以推動五臟六腑的運作,也是人體溫暖的來源。充足的睡眠可以補充陽氣,早上等身體暖了再出門,避免清晨嚴寒著涼,想要外出運動,也要避免過早出門,最好等到天亮、氣溫升高再開始。冬季運動也不宜太激烈,只要能微微出汗就好,快走、打太極都對身體都很不錯,可以減少因為溫差大,血管急遽收縮,導致心臟病、中風發作的風險。免費講座:中醫理論與植物精油療法時間:12/7(六)14:00-15:30地點:台北市溫州街11巷1號B1https://forms.gle/A5ViR23TTW4ToBgs6
謎樣症狀1/名醫診斷支氣管炎「男子半年後竟送急診」 最難察覺的心臟病是它!
73歲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自爆動了心臟手術,國人第二大死因心臟病(僅次於癌症)再度引起國人關注。中醫師鄒瑋倫告訴CTWANT記者,「心臟病是最厲害的魔術師,心臟衰竭更是無聲無息的索命高手」,一位中年男子因持續咳嗽而不斷跑醫院,一位教授級名醫診斷為支氣管炎,沒想到治療半年後,因下肢水腫才驚覺是心臟衰竭,緊急送急診撿回一命。趙少康11月中旬自爆,他長期舒張壓偏低,無不適症狀本不以為意,直到友人建議他去檢查,才意外發現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問題,若不及時處理,恐怕會爆發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等致命疾病。心臟病泛指心臟或心血管系統在結構或功能上失常而引起的健康問題,除了心肌梗塞之外,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心肌梗塞若急性發病,半數在到院前恐怕已無力回天,但心臟衰竭也很危險,最可怕的是它無聲無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透露。劉俊廷說,當心臟病導致心臟工作量過大,就會導致心肌細胞死亡,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就稱為心臟衰竭。由於各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所以十分難察覺。「曾有一位患者持續不明原因的胃脹氣,最後才確診是心臟衰竭,原來是因心臟衰竭導致肝脾腫脹,進而影響胃部功能。」「心臟衰竭很像魔術師,會模仿其他疾病的各種症狀,讓人難以察覺。」鄒瑋倫中醫師說,她有一位治療5年以上的男患者,疫情後突然咳嗽不止,原以為是感冒引起,後來又覺得是新冠後遺症,而且檢查支氣管也的確發炎,但無論男患者跑遍各大醫院診所、或服用中藥,依舊持續咳嗽。「後來他找了一位教授級的名醫,醫師幫他安排很多精細的檢查,從X光片中可以看到肺部是乾淨的,沒有肺炎,心臟雖略為擴大,但由於該名患者較胖,所以也是正常現象,於是名醫診斷他是氣喘、支氣管炎。」鄒瑋倫說,這名患者每次吃藥後會稍微好轉,但之後又繼續咳嗽,就這樣過了半年。直到患者有次來看中醫,鄒瑋倫見他走幾步路就喘氣吁吁,便詢問原因。「他說自己已經一個多月無法躺著睡覺,只要一躺就咳嗽,所以都坐著睡覺。」鄒瑋倫一聽立刻警覺,於是檢查他的雙腿。「哇!我當醫師以來沒看過這樣腫的腿,就像浮屍那樣腫脹!」鄒瑋倫立刻叫男患者趕緊去急診,最後確定是重度心臟衰竭立刻住院治療。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透露動了心臟手術,心臟一度暫停3小時,也引發大眾關注。(圖/周志龍攝)劉俊廷說,心臟衰竭導致血打不出去、收不回來,就會在下肢開始瘀積造成水腫。「所以如果有腸胃道症狀、再加上下肢水腫,就要懷疑是心臟衰竭;另外,如果平躺睡覺會咳嗽,也可能是心臟衰竭引發的肺積水,所以失眠也可能是心臟病症狀。」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單純的老化,或是因為高血壓影響血管而出現的問題,通常一開始不會有什麼症狀,但如果沒有解決問題,就會慢慢出現呼吸困難、喘、容易累、四肢水腫、全身水腫等症狀,而且會越來越嚴重。針對心臟衰竭患者,鄒瑋倫建議採取三階段循序漸進調養身體。「在最虛弱的第一階段採『護心培元』,此時不能增加心臟負擔,所以要限水、限鹽,多吃蔬菜、不要喝濃湯或高湯,建議喝黨蔘、菊花等中藥茶來護心,慢慢恢復元氣。」第二階段採「養心固本」,此時中藥茶飲可加入西洋蔘、黃耆來固本,可避免秋冬季節交替時發病;第三階段採「救心強運」,這時可加入運動,例如和緩的超慢跑、階梯運動,也可以進行負重運動,例如採買時可以幫忙提重物,如此進行大約半年後就能恢復日常活動。
轉冷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暴增! 醫授「6大護心之道」跟著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立冬後天氣開始轉冷,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驟降,原本溫暖的天氣一下子轉冷,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其他月份增加,很多人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心血管疾病就發生了。冬季心血管疾病常難控制 這些人應多加注意保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表示,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常難以控制,導致急性併發症發生率增加,主要是因為氣溫低,血管收縮,易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甚至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等危機。而抽菸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也是好發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高危險群,提醒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牢記護心之道那麼對於這些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楊晉州主任分享「六大護心之道」:1、適當均衡飲食:宜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類、雞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及新鮮蔬菜水果。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低脂低鹽,少吃動物油、精緻類高糖點心或飲料、咖啡。2、戒菸並遠離二手菸:戒菸永遠不嫌晚,只要成功戒菸達2年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80-90%,而二手菸帶來的危害與一手菸相同,因此建議務必遠離。3、健康睡眠:充足睡眠可幫助你保持心臟的健康。長期睡眠不足和睡眠品質不佳會增加動脈中脂肪斑塊積聚的可能性(粥狀動脈硬化),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4、緩慢的起床與身體的保暖:冬季早晚溫差較大,早晨清醒後,建議先靜坐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再出門運動,運動前要做暖身。外出活動時要多添加衣服,可以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來保暖。因為臉部、手及頭部容易受寒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縮,使心跳加快或冠狀動脈痙攣,發生供血不足,有可能導致栓塞。5、適量的運動: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維持適量的運動,運動的型態不要選則太激烈,建議快走、游泳、跑步等。當運動過程中發現胸口悶、緊、有壓迫感、感覺很喘等不舒服的現象時,要記得停下來休息,並且盡快就醫。6、心情的穩定:情緒激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患有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更要放寬胸懷,保持心情的平靜,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定期篩檢莫輕忽 遵從醫囑為不二法門楊晉州主任表示,除了平時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針對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篩檢也相當重要,才能及早發現相關危險因子介入。若已經確診,更要定期接受治療,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遠離威脅。
中年男子心臟「腫大如文旦」 心衰竭難察覺 「5類人」要注意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供給器官,一旦罹患心衰竭,宛如失去核心馬達的機器人般,無法正常運作。然而心臟功能衰退或疼痛的感覺,往往容易與胸痛或其他器官不適混淆,使多數民眾難以察覺而延誤就醫。一位50歲中年男子長期出現明顯水腫與氣喘吁吁的症狀,後期甚至無法躺平睡覺,緊急就醫後安排X光檢測,才發現應為自己拳頭大小的心臟已腫大到一顆文旦般大,這位患者檢測心臟超音波時射出分率(EF)竟僅10%!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提醒,心衰竭不僅會造成頭暈目眩、認知功能失調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且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危險性不容小覷。 研究預估,2050年時台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屆時將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生產力。趙書平醫師指出,能否早期篩檢並確診才是左右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近年心衰竭已有多種治療藥物問世、更有能兼顧心糖腎的藥物加入治療行列,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患者仍有機會穩定症狀、逆轉心臟功能。衛福部資料指出,台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5年死亡率高達50%,可說是我國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心衰竭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滿足身體需求,趙書平醫師說明:「心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尤其患者躺下時感覺更喘,這時更應及早就診,避免延誤治療。」醫師提醒,患者時常將累喘症狀與工作勞動所造成的疲勞混淆,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隨心臟功能不斷衰竭,最終引發患者失能或死亡,因此,建立民眾對於心衰竭的正確認知更加重要。 趙醫師亦強調,若民眾有吸煙、飲酒等習慣,或符合以下5大高風險族群類別,更需積極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衰竭風險,5大族群包括:中高齡者、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腎臟病患與糖尿病患,都應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心衰竭。 心衰竭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民眾感知度不高,往往是造成錯失黃金治療期的主要關鍵,所以,從共病著手預防心衰竭,逐漸成為近年來國際治療上趨勢。數據指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證實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顯見「共病共管」成為當今心衰竭治療重點。 有鑑於此,近年醫師們也會針對高風險族群患者提供更多共病衛教與管理方針,以降低心衰竭對台灣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性。趙書平醫師表示,過去曾遇過患者雖為高風險族群、但因對心衰竭症狀不了解,且未有定期篩檢習慣,最終就醫時心臟已十分腫大,導致治療更加困難。所以除了對患者建立基礎衛教認知,高風險族群患者更應注重定期健檢,並可加做心電圖、胸部X光及心臟超音波,及早阻險護心。 心衰竭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常見藥物包括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SGLT2抑制劑、利尿劑等。近年隨共病共管成為評估標準。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因同時具有保護心臟、預防腎病變的效益,目前也成為國內外指引推薦的心衰竭患者標準治療藥物。趙書平醫師説:「這樣的藥物在心、糖、腎共病管理中具扮演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患者治療後可減少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7,糖化血紅素顯著降低,也能有效降低腎衰竭風險、延長患者生存期,足見目前藥物發展對心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全面性。」 近期適逢9/29世界心臟日,趙醫師提醒,民眾除了應認識心衰竭基本症狀,日常也可以透過穩定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來維持心臟健康,最重要的是要搭配定期健檢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測自身心臟功能是否正常,而對共病或心衰竭患者來說,呼應共病共管概念,若想穩定控管心衰竭,則應同步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定期服藥、禁菸禁酒,以利共同管理心、糖、腎風險,守護心健康。
八旬嬤肩頸痠痛、疲倦以為感冒 就醫一查竟中風!「血壓飆破200」
80歲李奶奶,平時身體還算硬朗,然最近因為氣溫巨幅變化,開始感到容易頭暈、胸悶、肩頸僵硬痠痛、容易疲倦等症狀,起初以為是感冒,於是就近到家裡附近的診所就診,然而在服藥後依舊未見改善,某天甚至在家中昏倒,家人驚覺事態不對,緊急送醫治療。就醫時發現李奶奶血壓飆破200/120毫米汞柱,且檢查發現高血壓同時誘發中風及心肌梗塞發作,所幸在經過各科醫師專業治療及家人細心照料下,逐漸恢復健康。高血壓不是年長者專利 與這些因素有關家人回想起來,李奶奶平時在家裡偶爾量測血壓時,往往血壓數值常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上,因聽信網路謠言,認為老人家血壓要求不用太嚴格,所以不以為意,甚至以為血壓高是正常老化現象,直到這次事態嚴重,才驚覺調控血壓的重要性。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很多人聽到「高血壓」這三個字,以為只是醫學專有名詞,認為它與自身毫無相干,殊不知它卻距離我們相當近,在過往,高血壓常被認為跟年長者畫上等號,但近年因國人飲食逐漸西化,再加上年輕族群喜愛重油、重鹹、重口味、高熱量甜食等食物的關係,高血壓已走向年輕化。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密不可分 血壓升高無明顯症狀根據2022年衛福部死因統計顯示,國人與高血壓密不可分之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在前10大死因中佔第2位、第5位及第7位,合計一年就有超過4.4萬人死亡,總和年增率高達20.8%。陳玠宇提及,當血管壁愈硬化、狹窄或愈緊繃時,血壓也會愈高,當初期血壓升高時,大部分的人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居家量測血壓 牢記「7-2-2」準則法「130/80」是當前多數國際準則認定的高血壓數值。陳玠宇說明,居家量測血壓的方式採用「7-2-2」準則法,「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維持血壓穩定 避免不可逆憾事陳玠宇強調,平日若無養成量血壓的習慣,往往無法在第一時間點察覺高血壓的存在,但傷害卻往往累積於無形,一旦當持續累積一段時間後,便會開始產生明顯的症狀與併發症,甚至導致無可挽回的結局,因此,維持血壓標準穩定,遠離高血壓隱形殺手是當今身體保健與養生的重要課題。原文出處:國泰醫院【護心專欄】2024/5醫訊
4年統計出爐!一踏入「這年紀」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增4倍
更年期是婦女生命歷程中自然且必經的階段,大約在45至55歲期間,隨著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導致更年期婦女基礎代謝率降低、體脂肪容易囤積、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依據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45-64歲女性血壓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盛行率達26.4%、21.3%、39.7%,約為19-44歲女性的3.9倍(6.8%)、2.6倍(8.2%)、3.4倍(11.8%),隨年齡增加,三高異常盛行率有升高情形,最多接近4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更年期婦女應定期監測自我健康狀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國外文獻指出,更年期階段是影響婦女健康的關鍵,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更為顯著,進而影響整體生活品質,甚至有死亡的風險,如何在更年期階段早期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至關重要。國健署提出護心5要訣,讓更年期婦女們運用:1.健康體重依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 (公尺2)〕進行整體熱量攝取的規劃,並視年齡、活動量及體重增加情形,進行個人熱量攝取的調整,若有相關的體重與熱量攝取等問題,建議可找營養師諮詢。2.均衡飲食適當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遵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飲食原則,並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減少過度加工食品。3.規律運動結合生活作息,增加自我活動機會,運用逛街購物、上下班通勤時段,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每天累積30分鐘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維持愉快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5.無菸樂活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危險,若有吸菸習慣的婦女,可善用國民健康署多元戒菸服務資源,全國近3,5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網址https://ttc.hpa.gov.tw/Web/Agency.aspx)及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電話:0800-636363)、LINE@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尋求專業協助。為幫助更年期女性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國民健康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尿液檢查(尿蛋白等)、血液生化檢查(血糖、血脂等)、B、C型肝炎篩檢、健康諮詢等,請更年期婦女定期接受檢查,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運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之風險,並善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更年期保健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2) 衛教資源,做好更年期健康管理,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春天犯睏懶得動? 營養師授5招:喝「此茶」振精神又醒腦
春天犯睏?整個人變得懶洋洋,起床困難、有氣無力、精神渙散沒辦法工作啦!營養師王證瑋分享5招,包括:防寒保暖且定時量血壓、喝綠茶、養出健康紅血球、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規律運動。王證瑋在臉書粉專指出,春睏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生理機能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感變,越暖越會加速新陳代謝,使得耗氧速度變快,導致腦部的供氧量不足,抑制大腦的興奮感,才會覺得懶洋洋。他也指出,氣溫變化快速,春天更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最易發生腦中風,對於心腦血管病者,都有著血管硬化的現象,血液循環不佳下也會造成疲勞睏倦感,一旦控制不好更可能產生中風的風險。防寒保暖且定時量血壓:春天別過早脫衣服,特別是清晨與夜晚,因溫差大務必做好保暖措施(背心、圍巾、帽子、手套等);心血管疾病者,最重要的是要早晚都要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一杯清茶解春睏,抗氧提神也護心:精神不好,綠茶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及兒茶素,研究發現,兒茶素抗氧化能力優異,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外,綠茶中的茶胺酸與咖啡因兩者協同可提振精神,讓思緒清晰。養出健康紅血球:打哈欠、懶洋洋是缺氧的表現之一,其中紅血球不健康也是一大原因,紅血球的營養包含蛋白質、銅、鈷、鐵。維生素B12與葉酸,這類營養素可從深綠色蔬菜、蛋豆魚肉類中取得,因B12源自動物食品,建議全素者額外補充B12。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照顧心血管計畫中,魚是選擇之一,不僅有優質蛋白讓身體修復補充體力,魚肉中含有DHA、EPA豐富Omega-3脂肪酸能幫助降低膽固醇,讓血循通暢。可透過在餐中選擇鮭魚、鯖魚、秋刀魚或鮪魚罐頭,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的量。規律運動:運動可促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增加大腦含氧量,透過運動找回活力,也能讓心血管更加健康。
寒流襲來!醫公開「心臟保健攻略」 床邊要準備好保暖外套
隨著冬季最強寒流的襲來,氣象局已經發出低溫警報,一些區域甚至可能面臨攝氏5度以下的極低溫。早晨護心關鍵 防寒小撇步一次看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藝耀主任指出,清晨通常是氣溫最低的時刻,要從溫暖的被窩中爬出確實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所以起床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溫差的影響。建議民眾在前一晚睡覺前,可在床邊準備好保暖外套,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早晨起床時,可以添加衣物保暖;此外,建議在賴床一下的同時進行一些輕柔的伸展和活動,以提高身體的溫度。家中若有習慣開暖氣,也應該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室內空氣過於乾燥,進而引發脫水等可能增加心臟負擔的情況。吃出健康心臟 選對食物最關鍵另外,在飲食方面,許多人習慣透過食補暖身。然而,一些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例如薑母鴨或羊肉爐,可能會對心臟疾病的患者造成負擔。張藝耀主任建議,在飲食上更能關注心臟的健康,具體建議如下:(1)攝取健康油脂,如:堅果或魚油等(2)多吃蔬菜水果 (3)控制鹽分和糖分的攝取 (4)挑選健康蛋白質,如:低脂乳品或瘦肉 (5)多攝取全穀雜糧食品 (6)戒菸限酒,透過培養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保護心臟健康。同時也建議,有心臟相關疾病民眾,在進行飲食調整之前,應該諮詢醫生的建議,以確保調整飲食的安全性。運動莫輕忽 日常養成良好習慣為上策規律的運動對於維護心臟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適度的有氧運動,能夠提升心臟功能並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在寒冷的天氣裡,面對各種冷症和健康風險,保護自己的心臟健康格外關鍵。張藝耀主任強調,上述注意事項不僅適用於寒冷天氣,更應該成為大家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一部分,為心臟健康打造一個堅實的防線,提升身體的整體抵抗力,迎接各種挑戰。
冬季最強食補9國產水產品 這3種魚護心血管
昨(20日)迎來節氣大寒,代表冬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農業部漁業署也整理出,適合冬季時節養生的國產水產品。漁業署指出,冬季日照較少,容易缺鈣,補鈣不只避免出現骨質問題,還能協助心血管與肌肉健康,冬季適合補鈣的食物,包括高鈣高鎂的「櫻花蝦」,連皮帶骨可食的「鰻魚」,以及鈣、鎂完美比例的「白蝦」,這些都是補鈣的好幫手。適合大寒時節養生的國產水產品。(圖/翻攝自臉書/農業部漁業署)至於大寒時期天氣較冷,容易讓腸胃功能失調,國產水產品中有誰可以幫忙呢?漁業署解答,富含維生素B12的「臺灣蜆」、「九孔」、「文蛤」,協助維持神經、腸胃系統完整運作超厲害。冬季氣溫低,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對人體大有好處,漁業署提到,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虱目魚」、「秋刀魚」、「金鯧魚」都是好幫手。關於虱目魚,高齡醫學內科醫師傅裕翔先前曾指出,虱目魚全身都是寶,連魚皮也是好油脂,其肉本身富含多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酶類、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高品質的蛋白質。
「大寒」寒流來襲天氣冷颼颼! 國健署籲落實8招護心顧健康
今(2024)年1月20日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代表著一年的結束,但同時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根據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資料顯示,1月20日東北季風將會增強,緊接著會有一波寒流來襲,預計會一路冷到1月25日清晨。除了適時添加衣物禦寒外,國健署也提醒民眾,落實8式健康的生活習慣,在大寒時節搭上「護心巴士(8式)」,預防心血管疾病,護心暖心顧健康,讓2024整年健康「龍乎你」。注意飲食、運動、睡眠 避免影響心血管健康農曆春節將至,民眾準備大掃除、採買年貨,開心迎接春節假期的同時,也別忘了寒冷的季節尚未結束,過了「大寒」後才會迎來「春分」。在這段期間,天氣變化大很有可能會對心血管產生健康影響,因此國健署提供8項招式,幫助民眾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第1式「飲食均衡」。國健署表示,民眾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並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三低一高)為原則,避免天冷大吃大喝或攝取高熱量的炸物。第2式「規律運動」。天氣冷許多人只想躲在被窩裡懶得動,但這對健康也會產生影響。國健署提醒,民眾應減少久坐,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而且運動前應「充分熱身」,避免在低溫的大清早外出運動,天冷時可改採室內的運動。第3式「充足睡眠」。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需睡足7-9小時,如果家中有嬰幼兒,則應注意保持正確的睡姿及室內通風,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幫助孩子保暖,不過要記得須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第4式「拒菸節酒」。吸菸會讓血壓、血脂升高,對心血管造成不良影響,國健署推薦以茶或水代替酒,這樣身體也能更輕鬆無負擔。預防肥胖、三高 慢性病&心臟病應規律服藥、回診肥胖、慢性病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護心第5式,國健署表示,民眾應維持「適當腰圍」,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而第6式則是「預防高血壓」。國健署提醒,民眾應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量一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的血壓值<140/90 mmHg。至於第7式就是「預防高血糖」,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為<126 mg/dl。第8式是「預防高血脂」,定期監測血脂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60 mg/dl。國健署表示,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一定要記得規律服藥、定期回診,而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應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
「大寒」強碰寒流!「7症狀」恐心臟病發作 護心8式可預防
24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在今(20)日到來,這段期間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對此,中央氣象署指出,東北季風於20日增強,寒流也將來襲,低溫下探6度。國健署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要特別注意,一旦身體出現7種不對勁現象,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都要記得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如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吳建遠提醒,當身體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7個症狀,要多加留意,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的警示,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國健署提到,民眾除了要適時添加衣物禦寒,也要落實健康生活習慣8式,這樣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第1式:飲食均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三低一高)為原則,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攝取高熱量的炸物。第2式:規律運動減少久坐,且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運動,在進行運動前,需「充分的熱身」,此外,應避免在低溫的大清早外出運動,可以考慮在天冷時改為室內的運動。第3式:充足睡眠養成早睡晚起的習慣,成人每日需要睡足7~9小時;若家中有嬰幼兒,需特別注意保持正確的睡姿及室內通風,可考慮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幫助孩子保暖,但要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第4式:拒菸節酒吸菸會讓血壓、血脂升高,對心血管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建議以茶或水代替酒,身體更輕鬆無負擔。第5式:適當腰圍肥胖容易引起三高,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第6式:預防高血壓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量一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的血壓值<140/90 mmHg。第7式:預防高血糖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為<126 mg/dl。第8式:預防高血脂定期監測血脂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60 mg/dl。
張誌家猝逝 心肌梗塞年輕化…醫曝「高危3類人」!出現4症狀注意
前職棒投手張誌家今(2日)驚傳過世,享年43歲,死因疑似為心肌梗塞。隨著生活與飲食習慣改變,心肌梗塞逐漸年輕化,不再是只有高齡族才會發生的疾病。恩主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岳志提醒,別等到發作後才被迫面對,應於日常生活積極預防。林岳志表示,心肌梗塞是需要搶時間治療的危險疾病,發作前並非毫無症狀,但時常因症狀輕微或無直接相關而被忽略,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心肌梗塞是嚴重的心臟疾病,其成因是心臟血管阻塞,導致心肌血流不足、缺氧壞死,若是因為血管內的脂肪斑塊形成血栓而阻塞,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林岳志說明,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分為3種,一是身體因素造成,像是高齡、肥胖者、三高者、男性、有家族史;二是日常生活習慣導致,抽菸、情緒壓力、過勞、長期失眠等都是會影響心臟健康的因素;三是外界影響,例如身體感染發炎,或是像近日天氣溫差變化大,忽冷忽熱等。林岳志指出,大部分心肌梗塞可以透過改善作息和飲食習慣避免,但仍有不可抗因素,再加上近年心肌梗塞年輕化,建議民眾平時可透過「心痛指數評估量表」來自我評估,以便及早發現並治療;評分項目包含,胸痛(2分)、嚴重上腹痛(1分)、呼吸喘(1分)、冒冷汗(1分),若得分超過兩分(含)以上,就需要至醫院心臟內科做心電圖檢查。林岳志提到,除了量表中的症狀外,虛弱、暈眩、嘔吐、心跳不穩定、左肩膀或背部疼痛,甚至昏迷,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的表現,切莫因症狀輕微就忽略,若是持續5分鐘以上或休息20分鐘後仍沒有好轉,就可能是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臟疾病,應儘快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時間。近日早晚溫差大,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提升,林岳志呼籲,別等到發作後才被迫面對,應於日常生活積極預防,平時健康飲食控三高、規律運動不抽菸、注意保暖等,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實則是重要的護心訣竅,在日常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
消水腫、護心又防癌!營養師大堆「1甜湯」 暖胃又營養
天氣冷颼颼,來碗營養的熱湯不僅可以暖胃,也能順便補身體。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推薦好處多多的紅豆湯,因為紅豆本身不僅可幫助人體抗癌、抗發炎,還可促進排便、補充孕婦營養、保護心血管、舒緩焦慮、利尿消水腫。此外,高敏敏也公開能攝取到完整紅豆營養的最佳烹煮方式。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指出,天冷來碗紅豆湯不只暖胃好吃,同時紅豆也富有豐富的營養,並一一列出營養成分。以下為每100公克的生紅豆數據。熱量為328大卡;碳水化合物為61.5公克;膳食纖維為18.5公克;維生素E為11.14毫克;鎂含量162毫克;鐵含量7.1毫克;鉀含量1203 毫克;葉酸含量110.7毫克。高敏敏也在文中公開了攝取紅豆的6大好處:1、對抗自由基紅豆含有大量多酚,甚至是紅酒的1.5至2倍之多,可幫助人體抗癌、抗發炎。2.促進排便紅豆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因此能幫助便便柔軟、不卡關、促進腸胃蠕動。3.補充孕婦營養紅豆的葉酸可降低新生兒脊髓、大腦出現嚴重先天缺陷的風險,因此孕婦可以多多補充,維持寶寶的健康。4.保護心血管因為鉀含量高可調整血壓、維護心血管,如果身體缺乏鉀離子容易導致心律不整、消化功能失常。5.舒緩焦慮礦物質鎂可幫助放鬆緊繃神經、幫助睡眠,也可以輔助鈣、鉀的吸收參與蛋白質的合成,維持人體的健康與功能。6.利尿消水腫紅豆的鉀離子可幫助排掉身體過多的鈉,因此有利尿、消水腫的功效,所以我們吃完重口味的大餐,擔心鈉含量過高的話,就可以來一碗熱熱的紅豆湯,幫助排除鈉離子。至於曾紅極一時的紅豆水跟紅豆湯的差別為何,高敏敏解釋紅豆尚未煮破就是紅豆水,紅豆若煮到破裂、流出澱粉那就是紅豆湯。高敏敏建議,如果想攝取到完整的紅豆營養,還是要吃整顆紅豆,且市售紅豆湯的糖量不可控制,可能糖分會攝取過量,因此可以選擇自己煮,不加糖享受原味更健康。
氣溫變冷!半個月高市51件心梗案例 衛生局授「5招」防寒護心
16日起氣溫又降,體感溫度更是只有13度。從12月初截至14日,高雄市消防局接獲51件疑似心肌梗塞救護案,而天冷更是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集會,衛生局傳授「防寒護心」5招。高雄市消防局局長王志平說,從1日至14日,高市消防局接獲51件疑似心肌梗塞案例,溫度驟降會讓血管平滑肌收縮,讓血壓飆高,增加心臟病發風險,而三高心血管患者也要注意保暖,清晨或較冷時刻避免外出。消防局指出,如果出現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立即撥打119,讓救護人員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期,減少後遺症。高雄市衛生局也提供5招「防寒護心」:1.注意保暖:要多關注氣象報導,留意溫差,可以多層次穿衣,戶外戴帽子或圍巾保暖,再室內用瓦斯爐具時,也要注意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災。2.控制三高:長者和三高患者冬天要小心,平常也要做好健康管理,定期回診和按時吃藥,留意身體狀況,如有需要盡速就醫。3.健康飲食:天冷吃熱食,要避免鈉攝取過多,飲食要均衡多元的原形食物,少吃加工調味,多吃蔬果高纖食物。4.規律運動:民眾如有晨運習慣,可改成室內運動,等天暖再出門,運動前也要先暖身,運動食多喝水,每周至少做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5.戒菸少酒:菸含有害物質,會傷呼吸道和肺,也會增加高血壓風險,過量飲酒會傷胃跟肝臟,研究指出,如果成癮者戒菸酒,能降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機會。
天氣轉冷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起床、出門、進門時注意「這些」護心撇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顯示,12月5日東北季風增強,天氣明顯轉涼,6日、7日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各地氣溫又將稍降。近日氣溫變化大,可能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因此國健署提供保暖護心小撇步,呼籲民眾注意起床、出門、進門3大關鍵時機。天氣濕冷「這些」心血管高風險群 謹記5保健要訣國健署表示,氣溫驟降、濕冷,會使血管內的平滑肌收縮,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可能會增加心臟病、急性中風等疾病發作的機會,尤其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等族群,應謹記低溫保健要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量測血壓定期回診,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避免使用菸酒的習慣注意3護心關鍵時機 國健署授對抗溫差小撇步此外,護心保暖有3大關鍵時機要特別注意,分別是起床時、出門時、進門時,身體最有可能會在這3個時間點受到溫差影響。國健署針對這3個時機點提供以下護心保暖小撇步:起床時:晚上睡覺前應先備妥保暖衣物,並放在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半夜醒來上廁所、早上起床時,都要記得先活動一下四肢、身體,待身體暖和後再緩慢坐起、坐穩,添加衣物保暖後手扶床邊、腳步踩穩地板再行走,謹記「慢、熱、起、穿、行」口訣,切勿過於急促。出門時:應適時添加衣物,注意頭頸部、四肢末端的保暖,可戴上帽子、口罩、圍巾、手套等保暖衣物,最外層則可選擇具有防水、防風功能的外套,且易於穿脫、合適肢體活動的衣物,避免穿著過於笨重或厚實,以維持恆定的體溫。進門時:從寒冷的戶外走進溫暖的室內時,應先讓身體逐漸回暖,再洗熱水澡,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擴張,尤其血管彈性不佳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很可能會引起低血壓。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不可馬上進入環境較低溫的空間,以免造成血管急速收縮,容易促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並建議維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緊閉門窗。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提醒,民眾應注意頭頸、四肢的保暖,並留意家中長輩有無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等,早出晚歸的民眾則可以多層次(洋蔥式)穿著,隨著溫度變化穿脫衣物,避免溫差造成心血管健康問題。
全台23萬人罹糖尿病不自知 陷心腎多重共病危機
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統計,全台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推估目前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然而近期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台灣2012到2020年人體生物資料庫及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數據的研究,發現未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化盛行率平均約落在1%,意即每年平均約有1%未確診的潛在糖尿病患者,照此比例推算,以現年截至9月底、全國2340萬的人口數預估,恐約有23萬人實際未察覺自己已罹患糖尿病。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提醒,糖尿病事實上為一全身性疾病,容易引發心衰竭及腎臟病等多重共病!據統計,台灣每3位糖友就有1位衍生慢性腎臟病;每5位就有1位合併心衰竭問題,這三者疾病不但名列國人前十大死因,更是全民健保醫療支出的前20大疾病,糖尿病及相關共病已然成為全民健康最大危機。健康識能在慢性疾病照護與預防上有舉足輕重的關係,然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過去兩年針對全台近7000位糖尿病患者的調查發現,其中約76%糖友雖已可列為慢性腎臟病的中高風險族群,但卻有高達51.1%的糖友從未認知自身風險7,顯見糖尿病患者的共病認知明顯不足!有鑑於此,今年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提出「Goal 50+超越50」升級計畫,將提升疾病識能率,列入糖腎共病照護指標之一。蔡世澤指出,防治共病需要醫病及各界共同努力,然而,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共病風險、病況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血糖控制目標、用藥、自我健康管理方式都須量身打造,加上在糖友自身認知不足的情況下,醫事人員在診間往往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回溝通,自我管理及支持的成效也就因而大打折扣。若能提早建立患者對於疾病的完整認知,就有機會縮短醫病間資訊落差、大幅提升溝通效率,讓防治措施發揮最好的效果。為了提醒糖友控制血糖之餘、也要及早預防腎心併發症發生的風險,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近年推動「今天你有控嗎?請問糖三臟」宣導運動,鼓勵糖友於回診時主動與醫護人員詢問三臟狀況,確實追蹤共病風險及照護績效:第一問「胰臟」:血糖控制狀況?第二問「腎臟」:腎臟功能如何?蛋白尿與腎絲球過濾率落在哪個分級?第三問「心臟」:如何預防心臟衰竭?平常是否有出現喘、累、腫等症狀?適逢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為了響應今年由國際糖尿病聯盟訂定的「知所風險,知所應對(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主題,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特別推出「快向糖三臟取經」升級版衛教網站,除了可自我檢測共病風險外,糖友亦可透過「周遊糖腎心照護地圖」的問答方式,一步步掌握飲食、運動、治療等面向的錦囊妙計,知曉適合自己風險的照護方法,並進一步與醫護團隊討論出最適治療選擇,及早建立控糖、顧腎、護心的全方位照護實力!
「這些」使更年期婦女心血管風險飆升! 更年期保健2秘訣有助遠離威脅
根據衛福部111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第二大死因,尤其更年期卵巢功能退化、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減少,易使腹部脂肪堆積、血脂異常、胰島素抗性增加,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其衍生的死亡風險倍升。今(2023)年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強調更年期婦女應重視心血管疾病。國健署也呼籲,更年期女性應重視護心照護,透過「二要」秘訣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遠離威脅。心血管5大風險因子 45-64歲女性盛行率多達2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包含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好的膽固醇(HDL-C)不足、腰圍過粗等。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報告顯示,45-64歲女性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盛行率較19-44歲女性增加1-2倍,顯見停經後,更年期女性護心照護的重要性。然而由於更年期不適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加上相關健康識能缺乏,婦女常因此而隱忍不適,恐怕會影響個人整體健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更年期婦女勿忽視自我身體和心理狀況,應建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習慣,保持適度社交及培養個人興趣,並要擁有健康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和介入管理,以維護更年期正常生活品質。更年期保健「二要」秘訣 改善風險、遠離威脅維護心血管健康是更年期保健中重要的一環,但要如何改善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呢?國健署提供「二要」秘訣:「要」定期健檢:善用政府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進行定期身體健康檢查,及早預防與治療。也可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輸入健康檢查數據,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要」心動舒食:揪友談「心」:維持愉悅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規律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如慢跑、快走等,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維護心血管健康。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均衡飲「食」:掌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及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飲食原則,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