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源張
」基隆市府Podcast邀請米雕國寶謝源張 分享中元祭由來
基隆市政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今(19)日由主持人余治明邀請國寶級米雕大師謝源張,一起分享雞籠中元祭由來及特別的傳統習俗,並指出基隆中元祭除了展現基隆慎終追遠的精神外,也代表基隆各族群間的和解,現在更成為基隆最重要的文化瑰寶。謝源張表示,在清朝咸豐年間,由於漳泉地區民眾來到基隆爭奪資源頻繁的械鬥,造成很多人員傷亡,為了讓亡者能入土為安,最終雙方約定安葬亡者外,在農曆7月依傳統禮俗舉辦普渡。此外,中元祭每年都由不同姓氏的宗親會舉辦,以血緣取代地域的分歧,促成族群和解,雞籠中元祭除了祭拜好兄弟外,也反映不同族群放下歧見,共同合作的精神。謝源張表示,中元普渡會以「金松宴」來宴請好兄弟,金代表富貴、松則代表長壽,宴席中除了準備了葷、素及西洋3種不同風格的食桌外,也準備看桌米雕供好兄弟觀賞。他解釋,米雕並非在米上雕刻,而是大家所熟知的捏麵人,中元普渡期間,總鋪師除了菜餚外,也會製作米雕,製作成蔬果、動物、人物等,型態各異而豐富,也成為中元祭文化的另一種展現。謝源張也分享一些中元祭獨有的習俗,如在普渡宴席中,會特別準備空心菜湯並潑掉,代表有心招待好兄弟,但希望好兄弟不要流連忘返。在農曆7月也會供奉必桃、必粿及摩訶,目的是為幫好兄弟祝壽,充分展現基隆富有人情味的文化。余治明表示,早期先民在開墾基隆的過程中,常為了爭奪資源發生族群械鬥,造成許多傷亡,最終在各方調解下達成和解,並以宗親為代表,每年輪流舉辦中元普渡,逐漸演變成今日的中元祭。余治明說,中元祭活動從農曆7月初一開龕門、開燈放彩、放水燈遊行,以及放水燈頭等,都是基隆的獨特歷史文化,而各宗親的參與也象徵基隆族群和解,歡迎各地朋友一起共襄盛舉。
基隆市府推童話藝術節 緊扣家鄉特色《尋找雨精靈》
基隆市政府今(10)日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第6集,市府發言人、主持人余治明邀請教育處長劉美蘭,與東信國小美術老師李曼綾,討論兒童教育議題與宣傳基隆童話藝術節;劉美蘭表示,今年以《尋找雨精靈》 作為童話藝術節的故事主題,將基隆設定為一顆剛被發現的「雨星」,召全台灣大小朋友們一起化身星際探險家,4月1日至4月4日一同登錄雨星探索基隆之美。劉美蘭說,在兒童節到來前,教育處特別規劃《雨精靈創作大賽》,邀請小朋友們盡情綻放想像力,以「雨」做為發想,畫出心中雨精靈的模樣,目前報名的情況相當踴躍,已經收到許多作品。她表示,每一個雨精靈都相當的有特色,孩子們的想像力真的很豐富,畫出來的作品各個都童趣繽紛且可愛。李曼綾指出,繪畫有助孩童注意力更加集中、鍛鍊耐心,另外兒童繪畫門檻相較起來較低,建立的美感也是終身受用,自己在教授繪畫時,會鼓勵孩童大膽作畫,學習探索內心、自由發揮,從創作中與孩童進行交流,關注孩子的內在想法。她認為,今年童話藝術節以「雨」為主題,可以讓孩子們重新建立對於「雨」的印象,並認知到「雨」對於基隆的重要性,從而認識家鄉的特色。劉美蘭表示,本次活動也融入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透過大型藝術裝置設計、DIY手作體驗及舞台內容的製作上將永續理念貫徹其中。在兒童節4天連假,規劃5大DIY體驗活動,以「山」為主題的植葉拓印提袋、以「雨」為主題的雨滴型皮革鑰匙圈、以基隆「海」為主題製作海玻璃吊飾、深耕台灣環境教育領域的「環境友善種子」、米雕國寶大師謝源張展現「傳統技藝」,和孩子們手作各種海洋生物,並會在3月15日於教育處粉專開放報名。余治明表示,基隆市教育處用心舉辦基隆童話藝術節,讓藝術貼近生活,讓美感從小時候開始扎根,在玩樂中學習藝術,創造只屬於基隆孩童的回憶,形塑在地的記憶,加深對於家鄉基隆的認同感,歡迎大家利用兒童節假期一起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