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所
」遭檢舉涉無照諮商 賴佩霞現身北檢出庭
去年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搭檔參選正副總統的藝人賴佩霞,日前遭人檢舉不具心理師資格,卻對外宣稱提出心理諮商服務,涉嫌違反《心理師法》,台北衛生局開罰3萬元,並將賴佩霞函送偵辦,台北地檢署今日上午首度以被告身分傳喚賴佩霞到案說明。民眾發現,賴佩霞在「賴佩霞/好好說話」網站上宣稱提供情緒精神、身心症狀等議題的一對一諮詢服務,80分鐘的課程,收費高達2.3萬,然而她不具心理師證書,卻提供心理諮商相關服務,認為她違反《心理師法》之嫌,因此,向台北市衛生局提出檢舉。台北市衛生局日前通知賴佩霞說明後,認為她涉違反《心理師法》的「非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不得為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廣告」規定,依法裁處新台幣3萬元罰鍰。賴佩霞曾為此發3點聲明,表示絕無蓄意違法的意圖;因參選公職而引來插曲,實感遺憾;對於所謂違法之認定,尚有陳述未明之處,目前相關程序亦依法持續進行中,正由熟悉相關法規者包含律師等彙整可證清白之書狀資料,待撰擬完成後,定會將詳細內容向大眾完整說明,而台北市衛生局認為,賴佩霞另涉及《心理師法》第42條第1項「未取得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資格,擅自執行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業務」,因此將相關事證函送北檢偵辦。
新電價上路!不只醫院診所凍漲 9成社區藥局也受惠
新電價16日上路,先前醫院診所電價漲幅大,引發社會關注,經濟部緊急轉彎宣布凍漲,但社區藥局同樣面臨成本上升的窘境,藥界團體紛向政院、衛福部喊話盼比照凍漲。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4日證實,上周已和經濟部能源署召開協調會,確認藥局電費凍漲,全台8000多家藥局中,約有9成受惠。國民黨立委廖偉翔9日表示,接獲社區藥局陳情,有藥商為因應調漲電價,已通知藥局自10月1日起需調漲10%,造成社區藥局相當大的壓力。社區藥局於新冠疫情期間擔任社區的第一道防線,衛福部不斷強調藥品供應鏈的穩定性,卻在電價調漲的關鍵時刻,遺漏藥局及製藥業。藥師公會全聯會也行文衛福部和經濟部,希望將藥局納入電價凍漲行列,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日前指出,調劑藥品也是醫療工作,既然醫療院所凍漲,藥局沒有被排除的理由,要同等對待。黃金舜24日證實,在藥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民眾黨立委林憶君主持下,17日已和經濟部能源署召開協調會,確定藥局電費凍漲,除了另行與台電簽訂高、低壓電契約的藥局外,其餘9成以上藥局本次電費皆凍漲。如今醫院診所、社區藥局電價都凍漲。國民黨立委廖偉翔23日在立院衛環委員會關注,心理諮商所、物理治療療所、驗光所等醫事機構大多受限於健保給付,在給付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卻要面臨物價通膨、電費高漲,呼籲衛福部長邱泰源代表醫事機構,向行政院與經濟部反映凍漲電價。
微光孩子1/低收入戶僅次於萬華 政大生街頭和「問題少年」談心:我陪你一起
北市文山區在多數人的既定印象中是個文教區,但根據2023年的中低收入戶統計,該區的中低收入戶人口竟僅低於萬華區,為北市第二多。有一群政大學生當初跟著學校計畫去到台北最後貧民窟「安康社區」,接觸到家庭功能低下的未成年少年,創辦「微光盒子」台灣兒少玩心教育協會,提供一個處所讓這些大人眼中的「問題兒童」有個隨時歡迎他們歸來的地方,默默引領這群茫然少年迎向陽光。微光盒子於2018年創辦,29歲的蕭羣諭是創辦人兼團長,提供一個孩童們可以活動的據點,撇去傳統社福單位僅提供課輔的方式,改以「陪伴」為主。陪伴孩子們聊天玩遊戲、陪他們入校「幹大事」、陪伴解決突發的家庭或輕生危機;也開辦餐車課程及興趣課程讓孩童參與,並與社區串連,擴大兒少與在地的互動。這裡的孩子年齡落差頗大,從小一到25歲都有,協會至今已服務過至少80位孩童,他們幾乎9成都來自安康社區。政大諮商所畢業的蕭羣諭因為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走進安康社區,進而開始與人們眼中的問題兒童接觸,從而創辦「微光盒子」。(圖/黃威彬攝)曾是北市最大貧民窟的安康社區,人口組成複雜,家庭功能低下,還有不少是單親、身心障礙與越南華僑,暴力與毒品幾乎可以說是這裡的日常。蕭羣諭說,成年的孩子回想過往的生活經驗,聲音是一個快速認識安康社區的方式,深夜裡的安康社區「碎玻璃聲、槍聲、打罵聲、哭聲和救護車聲是安康的日常」。蕭羣諭回憶,隨著進入安康社區,他發現短期的學校計畫並無法真正起到什麼作用,他開始在深夜街頭尋找那些夜不歸宿、大人眼中的「問題少年」,以朋友姿態坐下來和他們聊天,進而開始尋找據點,提供一個處所讓這群青少年們有個地方可以窩著,「在他們的環境認識他是最好也最快的方式」。微光盒子打破過往社福團體多以課輔為主的輔導方式,改以陪伴在孩子身旁,提供遮風避雨的處所為主要服務。(圖/翻攝自微光盒子臉書粉專)蕭羣諭表示,在街頭上徘徊遊蕩的孩子們常被羨慕能有高度自由,「但在外遊蕩其實是一件很無聊的事,因為你沒有地方可去」,而夜深人靜更會放大身上的不堪和有家歸不得的辛酸,因此協會內很多孩子的情緒穩定差、更不知道該怎麼去和人建立關係,最常見的方式是用暴力與憤怒來武裝自己,將自己和所有欲親近他的人都刺得鮮血淋漓,只因「不要有期待就不會受傷」。他說,社會上多數人第一眼看到的是孩子們永遠跟不上的成績,只要他們犯過錯,彷彿他們整個人都錯了,他們所有出自於防禦性的逃避崩潰憤怒,在大人眼中全是過錯,「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光連活著就已耗盡全力,我們也曾看過大班的孩子,墊著板凳、站在比自己還高的瓦斯爐前煮飯,不是因為興趣,因為他不煮他就會餓死,你要他們怎麼去社會化、怎麼學會情緒穩定、怎麼知道和人建立關係?」對蕭羣諭來說,微光盒子的創立是想建立一個為孩子們遮風避雨的場所,一個告訴他們「犯錯不代表你整個人都錯了」、一個不去評價他的行為、一個永遠有人在的地方,讓這群連活著都很難的孩子有時間願意將曾受過的傷具象化,從而提高耐挫力與社會接軌。微光盒子所做的不僅僅只是陪伴,同時也會在有限經費下,開設攝影等興趣課程,讓有興趣的孩子也能接觸相機、學習攝影。(圖/翻攝自微光盒子臉書粉專)他說,曾有過孩子成年後始終無法好好做一份工作,總是三天兩頭就辭職,真的和他們聊過後才找到癥結點,「店長看他的眼神很像他爸要打他之前的眼神」,儘管無法接住每一個受傷的孩子,儘管微光盒子幾乎每一年都遊走在破產邊緣,但只要微光還能存在的一天,蕭羣諭就想繼續陪伴在孩子們的身旁,告訴他們「沒關係,我陪你一起」。
迫使各種問題加劇!「孤獨」對人體健康危害大
孤獨對健康的危害國際期刊《Nature》近期引用美國醫療保險公司Cigna Group 2021年數據,探討孤獨對健康的危害。調查顯示,孤獨成年人的睡眠障礙盛行率比不孤獨者多7成、體重問題多5成、藥物或化學物質的使用多2倍、神經系統疾病多3.5倍、腎臟或泌尿科問題多4成。專家分析,3C產品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疏離,現代社會追求功利、個人主義興起,都是造就孤獨感的原因。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3C產品盛行的時代,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遠,少子化、高齡社會來襲,青壯年工作壓力高,陪伴長者的機會變少,許多長照家庭,長者都由外勞照顧,文化、語言都不同,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每個人都沒辦法以單獨的個體存活在世界上」。南方心理諮商所院長羅惠群表示,從出生開始,人就與各種人事物產生關係,包括父母、手足、同學等,不是單獨存在。關係在人類社會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但進入工業化社會後,在追求個人功能、創造的價值等功利主義之下,聚光燈也開始打在個體上。過去社會中,人們內在探尋、關係經營的比例都很高,但隨著痛苦指數升高,人的狀態就失衡。羅惠群表示,當今的社會是追求個人主義的社會,太關注內在,害怕不優秀、不成功,忘了人在關係中的定義,就會由內而外產生孤獨感。羅惠群表示,當人們失去了往外看的機會,沒辦法「利他」,就難以體會到生活中互相關懷、助人的快樂。人際關係的疏離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構成影響,當壓力荷爾蒙增多,就會增加癌症等健康風險,而失去親密感,也難以分泌對人體有益的催產素。面對當今社會的孤獨感,陳秀熙認為,須善用AI解決,行動不便而難以外出者,可藉由「社交元宇宙」方式與人互動,例如聊天機器人、虛擬實境等。羅惠群也指出,AI現已被開發用於悲傷輔導中。面對失去孩子的家長,AI可模擬孩子成年後的樣子、聲音變化,甚至還能擁抱。當穿戴式裝置興起,沉浸式體驗未來將有望取代實體接觸,虛擬角色也會越來越真,雖然不是真的,但也是一種「關係」,或許將成為特定時代、特定族群的社交來源。
冬季易胖的真相 心理學家揭曉3大因素
寒冷的冬季,往往讓人難以抑制大吃一頓的慾望,因此許多人認為冬季是容易增重的時節。近日,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一篇文章,揭示了冬季變胖的真相。他指出,增重的原因其實與個人原有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並非僅僅是季節所導致的結果。首先,蘇琮祺心理學家指出,冬季增重的主要原因有三:1. 食慾增強為了應對寒冷的天氣,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熱量來維持正常運作,因此食慾在冬天往往會增強。此外,寒冷的氣候也讓人更容易尋求食物的溫暖和滿足感。2. 節慶進食量增加在冬季,各種節慶接踵而至,例如立冬進補、冬至湯圓、聖誕節大餐、跨年狂歡,以及農曆春節尾牙和春酒等。這些節日的來臨使得人們往往飲食量增加,幾乎處於一種「非吃不可」的狀態。3. 體態覺察降低受到穿著方式的影響,冬天穿著往往較為寬鬆,且容易穿著包覆身體的衣服,這會降低對於體態變化的覺察。因此,人們往往忽略過度進食對體態帶來的影響,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體重。而面對冬季增重的情況,蘇琮祺心理學家提出了以下應對之道:1. 做好飲食規劃在節日期間,適時調整飲食量,避免過度進食。建議可以在節前後控制進食量,使整體飲食保持平衡。2. 有計劃地穿著適時穿著緊身衣物或者使用腰帶等緊身裝備,以增強對於飲食量的覺察,幫助控制進食。3. 大餐前先喝杯熱開水在進餐前喝杯熱開水可以幫助減少食欲,同時選擇溫熱的食物也有助於緩解飢餓感。總結來說,冬季增重雖然常見,但蘇琮祺心理師特別提醒「只要能夠覺察身體、食物與心態之間的動態關係,胖瘦都只是一種暫時的身體狀態!」如何調整飲食、保持適當的運動和良好的睡眠習慣,是保持體態與身心健康的關鍵。針對冬季變胖的情況,蘇琮祺心理師揭曉三大真實原因,包含進食慾望提升、節日進食量增加以及體態覺察降低。 (圖/取自潮健康)
跟Ella演夫妻 楊祐寧為床事憂心:很久沒那個
由楊祐寧擔任監製身兼男主角的性治療影集《今夜一起為愛鼓掌》,邀請到楊謹華、Ella陳嘉樺、與王柏傑主演。從片名「為愛鼓掌」(網絡流行詞,意指啪啪啪)可知本劇議題與「性」有關,將從女性視角出發,透過楊謹華飾演的性治療師及尋求治療的個案(Ella陳嘉樺飾演)兩位女主角,以性諮商所為主要場域,用「性」來探討兩性關係和自我認同的故事,坦然處理性的議題。楊謹華飾演性治療師,為Ella解決床事問題。(圖/壹壹影業)除了卡司外,也同步發布前導預告,預告中楊祐寧一句「我跟我太太很久沒做了」帶出主題,Ella陳嘉樺與楊祐寧這對新婚夫妻應該要夜夜笙歌,但事實上卻是夜夜被拒,Ella陳嘉樺為了找尋無法做愛的原因找上性諮商所,卻發現性治療師是她高中時期合不來的同學楊謹華。而外型豔麗奔放型的楊謹華,不只是性治療諮商師,也是診所推出的知名youtuber,在鏡頭前大方說愛談性,擁有許多床伴的她,最念念不忘的遺憾是戀人未滿的王柏傑,當她開口說愛,他卻人間蒸發…。兩個性格迥異的女人,各自在探索性的療程中,讓人好奇是否會找到愛的救贖?以性為主軸討論兩性情感的戲,伴隨而來有非常多大尺度的性愛議題與畫面,Ella陳嘉樺透露剛看到劇本就非常喜歡,她表示因為大家對於性很容易避而不談,或是很害羞去面對,但她認為性愛是非常健康的事情,從身體去認識自己的內在跟心理的狀態是很重要的。劇中挑戰大尺度的楊謹華分享角色跟她本人有80%-90%的差異,自己在性方面是偏保守的,不像劇裡面敢愛敢恨,有生理需求,跟別人看對眼就衝了。兩位女主角首度挑戰性治療影集,不僅大膽嘗試自慰戲,更有把玩各尺寸「小老公(假陽具)」、「情慾按摩」等令人血脈賁張的劇情,期待度破表!王柏傑跟楊謹華演出令人血脈噴張的劇情。(圖/壹壹影業)演出楊謹華的親密另一半之一的王柏傑爆自己因為腰傷復發,原本擔心劇情有激烈運動沒辦法接演,是楊祐寧親自打電話邀請才點頭,也笑說滿感謝他的,「因為拍了這部戲之後,維持運動的習慣反而讓舊傷好了。」身為監製的楊祐寧說:「我滿享受多一個監製身分的,因為從前期開始,就可以參與很多的討論,比單純的做演員要有趣,我滿喜歡的。」
與諮商所女客戶交往 台北男不甘分手「毆打恐嚇討錢」下場慘了
台北一名女心理師成立諮商所,雇用朱姓男子擔任櫃檯行政,卻借職務之便,與女客戶交換LINE甚至展開交往,但這段感情最後走向分手的局面,導致原本精神狀況就不穩定的女客戶,變得更加衝動,竟前往諮商所叫囂、損毀招牌,還對心理師及朱男都提告。法官審理後,判決結果也曝光了。判決書提到,女心理師在2021年4月雇用朱男,負責櫃台相關工作,會接觸到諮商客戶的機會,但基於職業倫理,因此嚴禁相關人員和客戶有私下互動或親密關係,包括私下情感以及金錢往來等。然而,朱男卻在同年10月間,與一名女客戶有多次接觸機會,也熟知對方的地址、心理狀態等資料,便藉機交換聯絡方式,進而發展成情侶關係。女心理師撞見朱男和客戶互動親密,但對方卻刻意隱瞞,結果後來2人分手,朱男竟向女客戶的父親討錢,還恐嚇、毆打、破壞其住處的物品,造成女客戶病情更嚴重,氣得打電話告知其他身心診所醫師,但醫師打電話過去諮商所,接電話的人正好是朱男,直到去年1月26日,女客戶向諮商所的官方LINE投訴,全案才曝光,而朱男也被開除。朱男和女客戶分手後,還出言恐嚇,導致對方情緒失控。(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據了解,朱男以LINE通訊軟體及電話通話恐嚇,以致於女客戶情緒失控,晚上跑到諮商所大吵大鬧,還砸毀招牌,嚇壞現場其他諮詢客戶,同時也對諮商所提告,讓女心理師心生恐懼,還特別花錢去學武術防身,向朱男求償21萬3789元,包括課程費用、招牌修復費用、律師費用、商譽受損之營業損失等。對此,朱男辯稱自己患有憂鬱症,是受雇於女心理師的顧問公司,而非諮商所,也不是執業機構人員,不受心理師法及相關執業倫理所規範,他對女客戶就沒有監護義務,因此女客戶造成的損害,應該由女心理師賠償。不過法官指出,朱男的碩士論文涉及哲學、心理學及精神疾病,加上曾受心理疾病所苦,可見對心理諮商專業有相當程度之了解,而且女心理師在他就職第1天就告知「不得與心理諮商客戶有性關係或其他不正當關係」,卻明知故犯,導致後續一連串的損失。法官認為,女心理師除了7萬多元的防身課程,與朱男違反契約較無因果關係,其他求償合理,最後判他應賠償14萬425元。
理科太太賣「諮商筆記」他卻受害 被衛生局點名違反專業倫理
知名YouTuber理科太太去年與丈夫離婚後,曾尋求諮商心理師幫助走過低潮,如今她將100小時諮商經驗轉化成名為「諮商筆記」的線上課程,並邀請自己的諮商師加入課程,告訴大家進入諮商所前注意事項等。台北市衛生局心理衛生科技正黃思維受訪指出,理科太太的諮商師參與課程製作,已經違反職業倫理。「諮商筆記」課程在線上平台「Hahow好學校」及「嘖嘖」開啟募資後,目前已逾2700人買單,粗估募得金額至少新台幣400萬元以上。不過,由於該課程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Hahow好學校已於日前發布聲明將調整「諮商筆記」課程名稱、說明以及內容,並開放消費者退費。然而,理科太太諮商師加入課程,已涉及專業倫理對於「雙重關係」的規範。打開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訂定的諮商專業倫理守則,裡頭就規定「諮商師應儘可能避免與當事人有雙重關係,如親屬關係、社交關係、商業關係、親密的個人關係及性關係等」。黃思維解釋,諮商師與當事人建立諮商以外的關係即屬雙重關係,故理科太太的諮商師參與「諮商筆記」課程製作,其實是與理科太太建立「商業關係」,已經違反專業倫理規範。人與人互動過程本會扮演多重角色,為何諮商師應避免與個案建立雙重關係?他舉例,若諮商師與當事人成為朋友,諮商與治療方向很可能會受到這層「朋友」關係影響,導致專業判斷出現問題。此條專業倫理守則不只要避免諮商品質受影響,更要防止當事人被傷害。黃思維指出,一般人通常認為諮商師具權威性,本處於不平等狀態的雙方發展其他關係,很可能讓當事人遭受職權騷擾。因此,諮商師應與受諮商對象劃清界線,避免單純的諮商變得複雜。若該位諮商師在理科太太結束諮商後才加入課程製作,仍有違反專業倫理的疑慮嗎?黃思維說,一樣有問題,不論諮商結束與否,諮商師都應盡力避免與當事人建立其他關係,畢竟諮商結束僅表示雙方設定的目標已經達成,不代表個案事後不會因其他問題,再回頭尋求諮商師協助。他強調,雖然避免與當事人建立雙重關係不為法律所規範,卻是任何一位諮商師應知悉並嚴格遵守的專業倫理守則。理科太太的諮商師此舉實在不恰當,從一開始就不應答應加入課程。
宅在家防疫壓力好大!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推「心宅配」免費諮詢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面對排山倒海的疫情消息、暫時降低人與人的接觸以及各種措施讓日常生活發生改變,有部分民眾出現情緒低落等情況。對此,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推出「心宅配,新生活」服務,讓民眾可以即時獲得心理專業資源。諮商全聯會指出,為緩解民眾因疫情所引發之心理壓力,本會期待透過諮商心理師於線上提供心衛講座、支持性團體及單次諮詢,提供民眾立即及適切的心理衛生服務與正確資訊,有效因應心理危機、穩定民心與減少心理疾病與家庭關係問題的發生或惡化。(圖/諮商全聯會提供)自6月1日開始至6月30日提供為期一個月的免費服務,包括線上心理健康講座、線上主題式小團體、線上一對一心理諮詢、民眾心理健康資訊以及各地心理諮商資源。單次心理諮詢採預約制,一次30分鐘,每人申請一次為限。不過諮商全聯會強調,本公益方案未提供心理諮商,僅提供每人1次30分鐘的線上諮詢,針對受疫情影響的民眾提供情緒支持、心衛教育、簡單安心技巧及相關資源介紹;若需多次、完整時間的通訊心理諮商,建議民眾聯絡當地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或撥打1922等。
渣男之「光」4/媒體曾讚譽台灣之「光」 企二代聞有孕就「封鎖+請律師」
本刊調查,C男在外塑造成功企二代的形象,二〇一四年新北市政府進軍馬來西亞及印尼拓展商機,上百家當地廠商到場洽商媒合,C男就以家族企業代表台灣產業行銷國際;除此之外他也創立公司,專門生產風機、工業風扇及照明設備等,旗下一款特殊的探照燈更被媒體譽為台灣之「光」,曾協助過尼泊爾大地震、高雄氣爆以及復興空難等重大救災現場。S女向本刊投訴,C男謊稱單身,東窗事發後為了取信於S女,C男稱,當初這段婚姻是要完成罹癌爸爸的心願,希望能藉由結婚生子「沖喜」,他的老婆是日本人,因產後憂鬱症加上與婆家不合,已帶著小孩回到日本多年,雙方已五年未聯絡,自己身邊的好朋友都知道他是單身狀態。他還說,為了S女,他願意處理這樁擱了五年的婚姻,不過由於太太是日本人,因為疫情的關係,離婚相關手續恐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也因為C男謹慎、負責任的形象深受S女信任,只不過,從今年年初到七月期間,C男始終藉故沒有真正辦妥離婚,直到S女發現有孕。S女哭著告訴本刊:「他告訴我,這個小孩現在不能要,因為工作很忙,沒有辦法負擔這個小孩。」S女語氣顫抖地說:「他還說他查過資料問過了,我現在才剛懷孕,小孩只是一個胚胎,還不是個生命,還可以拿掉,他說現在早處理掉對大家都好。」C男更在此時爆出自己還有另一名小女兒,並稱媽媽希望能與老婆重修舊好,因此他不打算離婚了。C男雖然對S小姐表示請律師可以「給予兩人幫助」,但實際上是至此神隱不願承擔。(圖/讀者提供)之後為了腹中寶寶的去留,兩人多次於車上談判,最後一次雙方約好於八月十三見面,然而,就在兩人約定日的前幾日,C男竟將S女封鎖,從此人間蒸發,只透過委任律師與S女聯繫,稱C男沒錢,要求她儘速墮胎。回想起交往期間的種種,S女赫然發現這一切都是一場騙局。如今隨著懷孕週數漸增,S女只能夠過律師從中交涉,希望C男可以良心發現,同時也要呼籲廣大女性,交往前一定要先確認對方是否單身,千萬別等到後悔莫及的那一天。針對S女的種種指控,本刊向致電向C男及該公司求證,截稿前仍未獲得回應。「幸福家庭心理諮商所所長」黃玫瑰表示,現今社會風氣開放,已婚或未婚的條件已不是現代男女交往前思考的問題,男女之間經常「為愛」不顧一切。事件中的C男可能受限家庭、事業與社會等各方壓力,因此選擇拍拍屁股走人,也可能因為激情已淡卻,對此S女一定很難接受事實,但奉勸戀愛中男女,不要執著於生變的感情,應儘早接受輔導與諮商,讓自己早日走出情傷,試著迎接更適合自己的感情。懷有一個月身孕的S女向本刊泣訴已走投無路,希望C男能出面處理兩人的感情糾紛。(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