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徵
」 川普 關稅 財政部 台股 郭智輝借名登記「因非法定名義人無須繳稅?」 法界提醒多留心免遭國稅局罰款
根據律師執業個人觀察,許多客戶偏好使用借名登記規劃資產,所以借名登記相關的權益及稅負問題越發重要,借名登記依照我國現行法規定下,可能會涉及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及遺產稅問題。首先,依照國稅局認定,個人獲取借名登記土地之售地利益,應列為其他所得申報所得稅。該局舉例甲兄與乙弟各出資共同購買A農地,並約定借名登記在乙弟(出名人)名下,嗣後甲兄與乙弟同意出售A農地,並依二人協議,甲兄(借名人)獲取售地款。針對這筆售地款,國稅局認為,甲兄(借名人)取得該筆借名登記財產的售地利益,依照所得稅法規定,依法要課徵所得稅。【註1】或許有人會問:個人出售土地不是免稅嗎?但是須注意,依照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6款所規定,個人出售土地其交易之所得免稅,只限於土地登記簿上之所有權人。而借名人(甲兄)不是土地登記簿上的所有權人,依照現行多數實務上看法,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為借名人與出名人間之債權契約,因此,借名人(甲兄)僅僅取得對登記名義人(出名人,乙弟)終止契約返還土地的請求權。換言之,當出名人(乙弟)出售土地取得價金,屬於債權買賣行為,當出名人(乙弟)將價金返還給借名人(甲兄)時,借名人(甲兄)取得該筆借名登記財產的售地利益,依照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10類規定,依法要課徵所得稅。更進一步說明,可以參照最高行政法院101 年度 4 月份第 2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說明:出售土地之交易所得,免納所得稅,係因土地所有權人出售土地,已受土地增值稅之核課,為免重複課稅 ,故不再就交易所得課徵所得稅。而不動產借名行為是因為出售土地移轉登記移轉所有權的行為,故屬出售債權而非出售土地,所以沒有免課所得稅的適用。其次,借名登記可能涉及土地增值稅的問題,土地增值稅是針對土地所有權人之土地,於移轉時因自然漲價所課徵的稅。借名登記原因關係終止後,而請求移轉借名土地給實際所有權人時,應向請求登記移轉之土地實際所有權人課徵土地增值稅。也就是當借名人 (甲兄)終止借名關係時,出名人(乙弟)即負有返還所有權之義務,此時,甲兄要取回「借名登記」的土地要申報課徵土地增值稅。最後,借名登記也可能涉及遺產稅的問題,假設借名人 (甲兄)過世,因甲兄生前將土地借名登記在出名人(乙弟)名下,死亡後經由法院判決,該土地屬於甲兄財產,甲兄的繼承人必須把該筆借名登記的土地以「土地登記返還請求權」財產併入遺產, 自判決確定日起六個月內補報遺產稅。【註2】因此,借名登記因為不是法定名義人不用繳稅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或者千萬不要用投機方法,藉由借名登記來規避應承擔的義務或責任,若有需要仍應找專業律師討論才是保障自己的權益的方法。【註1】借名人所獲取之售地利益,是實現債權處分之利益,屬於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10類規定之其他所得,應以其收入減除必要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依法課徵綜合所得稅。 【註2】須特別注意的是,此時甲兄所遺留的是請求土地登記返還的債權,所以課稅標的為「土地登記返還請求權」並非「土地」,所以繼承人無法適用都市計畫法第50條,公共設施保留地免徵遺產稅的規定。
財劃法修正增釋3753億 北市府:提升地方自主性增進民眾福祉
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財政部表示,中央積極支援地方財政,114年度達1兆151億元,如今修法推估需再增釋3,753億元。對此,台北市政府財政局21日表示,財劃法三讀通過擴大分配地方財源,提升財政自主能力,北市也將更有能力實現城市願景,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增進民眾福祉。台北市財政局表示,財劃法自民國88年修正至今已逾25年未更新,隨著地方改制及直轄市從2都增加至6都,地方政府應辦事項及經費需求日益增加,各界有共識須修法。臺北市政府感謝本次財劃法修正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擴大分配地方的財源,將可落實地方自治與提升地方財政自主能力。台北市財政局指出,台北市作為全國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重鎮,就業人口較多、發展快速,須負擔較高之交通、醫療、教育、建設成本,整體施政服務成本高,另依中央電信信令人口統計,台北北市平日日間活動人口高達326.3萬人,較戶籍人口250萬餘人,超出高達約75萬餘人,跨域的服務需求龐大。未來獲配之統籌分配稅款財源,將直接運用在各項利民之市政建設需求,例如更便捷的捷運建設、人本交通、校舍改建、親水親山城市、躍動館整建等事項,不僅服務市民,更服務在臺北市生活、就學及就業的廣大民眾。針對《財劃法》修正案之內容,台北市財政局提及,「營利事業營業額」指標,是延用現行的分配指標,再加上,本次修法將中央營業稅納入統籌分配稅的比例由40%提升至100%,由於營利事業營業額是課徵營業稅的基礎,這項指標最能將地方政府努力創造財政收入、招商、就業的成果與貢獻,與所獲得之統籌分配稅款產生明確的正向連結,能夠有效激勵地方政府積極開源,更能帶動統籌分配稅整體收入的增長,進而實現各地方政府共同受惠的良性循環。同時,直轄市營利事業營業額指標權重由現行的50%降至30%,已考量非都會區縣市之需求,兼顧區域均衡發展。
獨家/澄清湖高爾夫球場欠租佔地有黑歷史 陳其邁開鍘收回非第一人
本刊月前揭露高雄高爾夫俱樂部(澄清湖高爾夫球場)遭無約占用,且違法使用農藥,現任高雄市長陳其邁決定收回土地。有傳言稱,市長陳其邁是針對球場經營者高雄陳家,背後原因可能和選舉有關,但本刊調查發現,幾十年來不是只有陳其邁對球場提告或開鍘,過去40年,由於高雄高爾夫球場屢屢欠租占地、違法營業,幾乎歷任高雄縣長都對該球場提告過,並稽查取締其汙水處理和水保問題,舊高雄縣議會也曾在1994年5月通過決議,應收回球場公有土地。資料顯示,澄清湖高球場雖在1960年代由軍方協助開闢,並向舊高雄縣政府租用土地,但在2000年以前都未取得合法身分。由於球場是公有的公園用地,民眾卻不得其門而入,業者透過特許租地方式,在飲用水保護區的公有土地營業,幾十年來爭議不斷。這次球場重施占地伎倆,但因觸犯違法使用農藥的天條,高雄市政府基於民眾飲用水安全,決定收回土地改做公園。高爾夫球場空拍照。本刊深入追查,該球場是在1960年2月首次與政府簽租,且一簽就享9年免租金的長約。1977年,政府欲課徵地價稅,球場就使出欠稅或無約占用等手段,又透過民意代表斡旋談判續租。據查,球場1980年欠稅409萬,1991到1993年也是欠租占用,到20004年更一度欠租達7000多萬元。澄清湖球場早期為軍方與政府高層打球的據點,名義上為公有公園用地,但管制嚴格,絕大多數高雄人未曾踏入一步。1981年,中央公布實施高爾夫球場管理規則,業主1982年宣布推動合法化,並於1984年成立財團法人高雄高爾夫球俱樂部,但因球場未做汙水處理、水保截流,從中央的教育部到地方的高雄縣政府,都不予以通過審查。1995年還因違法營業卻納為「區運會」比賽場地,被台灣環保聯盟總會長高成炎向監察院檢舉政府瀆職並圖利。前高縣府官員透露,早年政府和民間的關係,絕對是政府比民間的權力大上許多,民間承租政府土地,卻敢提告政府並長期欠租占用,「大概只有澄清湖高爾夫球場敢這樣做」。根據舊省府及縣議會公報,早在1979至1980年,澄清湖球場就因不願負擔水保經費,積欠稅金並占用縣有地營業。舊縣府和球場爭訟互告,歷時3年,到1982年才在舊縣議會斡旋下,針對租金及水保費達成共識,一口氣簽9年長約至1991年12月31日。然而澄清湖球場業者對於水保改善及申請合法化的要求採取消極牛步,並透過官司等手段延遲繳租,要求縣府降租。1991年有縣議員看不下去,要求縣府收回土地,1992至1993年,球場又在欠租狀態下占地營業。1994年7月縣府稽查發現,俱樂部的汙水處理不佳,且用農藥保養球場草皮的汙水流向也有疑慮,但經議會斡旋後,雙方達成補繳租金可續租四年協議,租期回溯自1993年7月起算,又於1997年續約至2000年。由於有土地所有權人的租約背書,俱樂部在2000年1月取得教育部核發的高球場開放使用許可。但高雄高爾夫俱樂部又在2001年重施故技,2001年欠租1300萬、2002年欠租2100萬、2003年欠2100萬、2004年欠租1900多萬,共積欠7000萬餘元。直到2005年8月,俱樂部在與縣府談判續約過程中,繳清欠款,再次簽約從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底。2010年縣市合併後,高雄市府於2011年起,透過一年不等之短期租約與球場周旋。2019年12月韓國瑜前市長任內,雙方簽訂四年租約,租期回溯自2019年7月1日到2023年6月30日止。在2023年履約期間,市府工務局發現球場對租約承諾包括開放部分空間給市民使用、市民打球七折優惠、提供學校社團教學等公益事項,業者都沒有做到。由於過去援例年租9000萬若要打六折,需以落實公益為前提,市府要求業者提出水保等改善計畫,皆遭業者推託拒絕,輔以今年8月、10月兩度查獲違法噴灑農藥,情節重大,市府遂依違反農藥管理法、水汙染防治法、飲用水管理條例、水土保持法等,分別予以罰鍰共130萬元,並催繳2023年7月占用迄今約1億1千萬元占地補償金。本刊先前揭露高雄高爾夫俱樂部從去年7月起欠租占用,違法營業,而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公開宣示,將採取法律行動收回土地,未來做公園使用。目前市府已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並啟動60公頃基地轉型為澄清湖大公園的規劃案,市府工務局表示,將參考日本、香港及歐美將市區高爾夫球場開放民眾休憩使用的經驗,在兼顧水保防洪功能下,打造類似紐約中央公園的城市之肺。
電動車依馬力徵收汽燃費 交通部:最快2030年開徵最高1萬5720元
因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政府鼓勵民眾汰換油車換用電動車,且在電動車尚未達到一定比率前免徵燃料費,目前電動汽機車掛牌數量約97萬輛,交通部規劃,電動小客車達到50萬輛、電動機車達到240萬輛,將採「隨車徵收」課徵汽燃費,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汽燃費依照各車款的馬力課收,最高不超過1萬5720元。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6)日上午審查鐵道局、運輸研究所,以及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報告114年度預算。立委林俊憲質詢時提到,交通部在2018年稱「汽車燃料使用費」容易造成誤解,改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實際上就是使用者付費,當時運研所編列兩筆錢,共700多萬元去研究,最後研究報告結果是各有優缺點,所以不建議改名。運研所所長林繼國說明,當時研究比較了隨油徵收、隨車徵收及隨里程徵收去綜合評估,現階段建議維持隨車徵收,未來可以視技術、里程、車重的技術發展調整。林俊憲問及,電動車是否會課徵汽燃費,何時會課徵、如何課徵?林繼國說明,因為現在還在政策鼓勵,未來電動車達到一定普及程度,一樣會隨車按照排氣量換算馬力進行合理課徵。林俊憲指出,現在很多電動車主很惶恐,到底會不會課稅、如何課稅,有網友估算一年可能要繳10幾萬或7、8萬的稅費,會不會影響電動車銷售、造成現有車主的慌恐,但如果交通部課徵汽燃費一定要對外說清楚,不要造成車主的恐慌。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電動車達到一定數量才會徵收,目前數量還沒這麼多,還需要一段時間。交通部司長林福山答覆,目前電動小客車掛牌數將近9萬輛,佔全部掛牌600萬輛小客車,比例僅佔約1%,目前還沒實質影響到汽燃費的分配,預估2030年開徵。林俊憲認為,汽燃費這個名稱也會改掉,並不適用於電動車,這筆錢其實是道路維護跟安全管理的費用,使用者付費是公平的,車子有開上路就應該繳這比稅,只是政策要清楚。林俊憲提醒,重點是必須讓社會大眾清楚政策,並建議開公聽會,讓民眾更了解。陳世凱也允諾會舉行。林福山會後受訪補充,目前電動小客車掛牌數約9萬輛、電動機車約70萬輛,依照規劃電動小客車達到50萬輛、電動機車達到240萬輛會課徵,預估2030年是一個考量時間點。至於徵收費用部分,小客車汽燃費最高為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5720元;至於名稱,去年10月交委會提案討論,就是維持現行條文。
進口車「關稅降至0%」恐稅損600億 經濟部:2031年會沒有國產車
為了促進台灣成功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藍綠立委等17人提案調降進口車關稅,建議由17.5%降至0%。不過經濟部完成評估報告後警告,如果關稅取消,不僅國家稅損高達523億元至600億元,國產車廠市占率恐降至2成,將影響國內847億元相關產值及超過8萬名員工就業。我國進口車關稅曾高達60%,2002年加入WTO後降至30%,直到2010年再下修至17.5%,同時也依照排氣量課徵25%到30%的貨物稅。對此,藍綠立委提案修正海關進口稅則,認為「進口車關稅較高,進口車價居高不下,導致民眾購車成本昂貴」,建議將汽車關稅降至0%。藍綠立委也進一步指出,現行美國汽車進口關稅為2.5%;日本、新加坡為 0%,而我國為17.5%,在加計貨物稅25%至30%,單就進口車稅率最少就要42.5%,且車主還要負擔牌照稅、燃料稅、車輛強制險等,對一般民眾負擔相當大。不過據監理所統計,累計前11月總市場汽車掛牌數416,528輛,其中進口車銷售逾20萬輛,占整體車市市占率48.2%,與國產車相當接近。經濟部也為此提出「小客車進口關稅稅率調降稅式支出評估報告」,依據2種情境估算,在取消關稅後,即使國產車現行銷售不變的樂觀情境下,因汽車銷售總數逐年成長,到2031年國產市占率仍將下滑至2成;如果為悲觀情境,也就是國產車逐漸被進口取代,那到2031年國產車市占將歸零,國內零組件也將出現缺口。另車輛公會也評估,國產小客車關稅降至零後,不僅降低開發新車型,也減少相關零組件採用,不僅造成國產車廠關閉,零組件廠也會連帶受衝擊,估計會影響國內847億元產值及8.26萬相關人員就業。而在稅收方面影響更為劇烈,依照稅式報告評估計算後,在關稅歸零(貨物稅是依據車價加關稅後去計算),加上車廠萎縮裁人的綜所稅減少等,直接稅收淨損最少523億元,如果是情境二更高達600億元,且尚未納入國產車減少生產對上游產業的連帶影響。經濟部強調,「這只是低估,實際損失恐更大。」因此經濟部建議不調降關稅,即使要降,也要與業者先溝通可接受降幅及模式(如分階段降稅),產業發展署也會積極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補助開發關鍵零組件以打入母廠供應鏈。
太陽能市況不佳!竹科大廠被爆要求員工「強制特休1個月」 資方回應了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對大陸太陽能晶圓、多矽晶以及特定鎢製品課徵2倍關稅,12日傳出台灣的太陽能矽晶圓製造廠中美晶,要求員工從明年1月初強制特休1個月,公司指出,主因是太陽能市場的市況不佳,希望員工在不受薪資衝擊影響前先行溝通協調,以特休方式因應。中美晶指出,目前太陽能市場的市況不佳,即使公司積極拓展綠能專案以及外銷市場,但訂單能見度仍不明,公司也不會繼續生產,因此希望員工不會因為薪資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先行協調溝通,以特休的方式去因應,目前員工大多都認同這樣的協調方式,將持續開拓海外市場。中美晶11月營收62.84億元創2月以來新低,月減9.94%、年減4.04%,累計1至11月營收729.7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年減0.95%。
稅收超徵規模上修至5100億 史上第2大!
財政部11日公布全國賦稅收入,前11月整體稅收已經達到3兆57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36億元外,也已經超過預算數規模,俗稱超徵金額3377億元,達成率110.4%。財政部上修今年超徵規模4900億元到5100億元,可望創歷史第2大超徵規模。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表示,影響稅收有利因素,為台股的交易量能維持高檔,證交稅表現相對亮眼;但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股利發放年減1成,不利綜所稅盈餘分配所得扣繳稅款。財政部分析,今年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不確定因素消失,台股受激勵、交易熱絡,不過,近來陸美晶片管制升級、外資做空,課徵關稅使通膨再起,導致台股震盪,後續跌深反彈與輝達表現佳等多空因素交織,使11月呈現量縮價跌,月底收在2萬2263點,較10月底跌558點,日均成交金額4314億元,年增幅24.3%,為2023年6月以來次低水準。近日通膨擔憂再起,台灣11日再度上演股匯雙殺,台股盤中大跌200多點,收2萬2903點,跌破2萬3千點關卡,成交量3289億元;新台幣32.45元開盤,盤中最低探32.511元、貶0.71分,楊金龍防線失守;金融市場靜待美國11月CPI數據出爐,不僅影響美股、台股年底前的走勢,也左右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與降息趨勢。國泰金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8%;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表示,市場要持續關注川普2.0的措施進展,可能帶來金融波動,不過,資金面仍是充沛,雖然金融情勢指數在「趨向寬鬆」區間內,但可能壓抑民眾消費情緒。據統計,11月證交稅收226億元,歷年同月的次高,年增率27.2%,僅低於2021年的11月稅收,連續19個月雙位數正成長,但幅度已經逐漸收斂。累計前11月證交稅收已經達到2646億元,是歷年同期最大規模,年增率49%,已經超過全年預算數559億元,證交稅表現相當亮眼。
中國祭反壟斷調查!輝達「這樣回應」 郭智輝:對台廠沒有正相關
隨著美國對中國啟動新一輪技術封鎖,中國政府9日宣布對AI晶片廠輝達(NVIDIA)祭出反壟斷調查。受消息衝擊,股價周一收盤跌2.5%。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0)日表示,經濟部有掌握所有供應鏈變化狀況,不清楚大陸調查的原因,「但輝達銷售到大陸的產品,都是在台灣製作的」,因此沒有正相關。據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近日,輝達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英偉達(台稱:輝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公告〔2020〕第16號)」,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輝達展開立案調查。對此,輝達回應,「輝達憑藉實力取勝,這反映在我們的基準測試結果和對客戶的價值上,客戶可以選擇任何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我們努力在每個地區提供最好的產品,並在我們開展業務的任何地方履行我們的承諾。我們很樂意回答監管機構對我們業務的任何問題。」對於台廠是否會遭到衝擊,經濟部長郭智輝認為,在大陸的台商要面對比較嚴苛的環境,川普在選前就已經放話,要對大陸課徵60%的關稅,台商必須思考,若台商在大陸製造,但產品不是銷售給美國,那就沒關係,若是在大陸製造,市場又在美國,相信他們會有一些應變方法。郭智輝強調,如果台商需要政府給予協助,政府非常樂意幫助台商,與台商討論,如何移轉到其他生產基地。
徵收菸蒂處理費? 環境部調查:8成民眾支持菸商負責
菸又要變貴了?據環境部調查,每年約有360億根廢菸蒂,其中約1/4被隨意棄置,環境部5日公布「環保施政意向調查」,有86%民眾認為菸品製造者及進口商應負菸蒂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且應被徵收處理費用。環管署官員表示,目前西班牙等國已有類似機制,會蒐集更多意見。環保施政意向調查指出,65%民眾知道被丟棄的菸蒂含很多有害化學物質,78%民眾認為亂丟菸蒂嚴重影響市容,民眾認為應以「提高罰鍰金額」、「公共場所增設菸蒂回收裝置」及「推動可分解濾嘴研發及使用」來解決菸蒂亂丟問題。同時也有86%民眾贊成菸品製造者及進口商應負起菸蒂回收清除處理責任,應向其徵收費用,對於徵收費用的用途,有41.9%民眾認為可用於「稽查取締亂丟菸蒂行為」、40.4%則同意可以用在「設置菸蒂收集設施」。環管署副署長劉瑞祥表示,自7月9日至11月20日強化亂丟菸蒂稽查作為,共稽查7380次、裁罰6492次,依法可處1200至6000元,也有部分地方政府提高裁罰下限至3600元,也已在全台設置9000餘個熄菸桶盼減少菸蒂亂丟。劉瑞祥說,如西班牙已公告菸商應善盡回收及處理工作,汙染者應提供處理費用協助解決去化等,針對菸蒂課徵清除處理費會蒐集更多意見。「支持課徵菸蒂處理費」,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執行長黃之揚表示,過去向菸商課徵如菸捐等主要用於菸害防制,難用於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加重亂丟菸蒂罰鍰則要更多稽查,否則以現行作為難以找到行為人、遑論裁罰,而課徵處理費也是給菸商及吸菸者責任,至於後續用途可以再規畫。
川普2.0再掀台商回流 學者:全球貿易量大減+供應鏈重組
近日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直言要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課徵關稅,學者認為美國對外課高關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對高度依賴國家貿易的小國,像是台灣會面臨重大衝擊。台商在大陸投資需要修正,回流趨勢也越來越高。投資台灣事務所29日通過 6 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含台商回台方案的中鋼焊材廠,根留企業方案的昇陽國際半導體,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弘展雷射、厚森實業、安鼎農牧。在台灣不僅能擴充產能規模,也強化本土生產基地的優勢。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在「2025年全球、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互動研討會」上指出,美國現在是WTO成員,目前對各國課的3%稅收。林祖嘉表示,高關稅勢必造成全球貿易量大減,對高度依賴國家貿易的小國,像是台灣會產生重大衝擊。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表示,川普上台後預計對大陸科技領域進行更全面性的制裁,重點包括半導體、量子計算等技術。至於大陸會如何因應,劉孟俊分析,大陸已備妥多項對美反制工具,如關稅報復、限制出口、簽證、制裁美國實體或個人、甚至還有反外國制裁法。截至29日,「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 1579 家企業超過2 兆3890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5萬5,448個就業機會,其中「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有 321 家台商投資約1 兆3039億元,創造8萬8519個就業機會。
美擬對「這四國」太陽能板徵稅271% 防中企洗產地
美國商務部美東時間29日初步裁定,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進口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稅率高達271.2%。美國10/1已對上述四國的太陽能做出反補貼初裁稅率,越南為最高292.61%。這兩項貿易調查的最終裁決,預計將在明年4月出爐。美國對東南亞四國祭出高額「雙反」(反補貼、反傾銷)懲罰性關稅,主要是針對近年中國太陽能業者利用東南亞國家不會面臨對美出口的關稅,因此在當地設廠後出口美國。如今被美國盯上,也彰顯美國在培育國內供應鏈的投資。此次調查是應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盟貿易委員會4月提交的請願書,該組織代表的公司包括First Solar、Hanwha Qcells等,其認為這些廉價進口產品正損害他們的業務。美國太陽能業者長期抱怨這些國家的業者對美國市場輸出不公平的廉價商品。根據外媒報導,自2023年美方開始調查,今年4月24日,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板發起調查;8月,有結果顯示這些國家生產的太陽能板使用來自中國的零組件並出口到美國,以此規避美對中的制裁;10月1日,美國商務部初裁認定這些產品受惠於非法政府補貼。報導指出,在官方政策與舉國體制支持下,中國已是全球太陽能產業第一大國,占有70%以上的市占率。在美國安裝的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在海外製造,而約有80%的進口產品來自美國商務部調查的東南亞四個目標國家。
感恩節+黑色星期五 美股29日大漲道瓊、標普再創新高
美國股市29日因感恩節提前3小時休市,由於交易時間縮短,當天交易量不到過去30天日均交易量的2/3。然而,投資人對美股熱情不減,主要指數開高走高,道瓊、標普指數再創歷史新高。科技、晶片及AI股集體走揚,蘋果、亞馬遜創歷史新高,台積電ADR上漲1.92%。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0.42%,收至44910.65點;標普500指數上漲0.56%,收至6032.38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83%,收至19218.17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52%,收至4,926.56點。川普在大選中獲勝,他課徵關稅、減稅以及放鬆管制等政策,被市場視為美股牛市延續的利多,推動 11 月份的美股締造佳績。標普、道瓊指數於11月創下一年來最佳單月表現,其中標普500更創2013 年以來的同期最佳表現。而受川普交易影響,中小型股成為11月大贏家,代表中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月漲10.84%跑贏大盤。根據外媒報導,拜登政府正在權衡,企業銷售半導體設備和AI晶片給中國的額外限制,不過力道並不像之前預期的那麼嚴厲,輝達週五股價漲2.15%,為單日表現最強的道指成份股;蘋果漲約1%;台積電ADR漲近2%。投資人也關注「黑色星期五」大打折扣促銷的成效。根據Adobe Analytics調查,今年黑五網購交易估將達到108億美元,較去年成長9.9%,並創下歷史新高。百貨公司Target順勢上漲1.7%;Macy's漲1.8%。
川普揚言徵收加墨25%關稅 傳加拿大總理急抵佛州會晤
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的專機當地時間29日黃昏抵達美國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West Palm Beach),將在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海湖俱樂部(Mar-a-Lago)與之會面。川普25日揚言,明年上任後首要工作是簽署命令,向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貨徵25%關稅,除非兩國可阻止非法入境者及毒品流入美國。杜魯多隔日稱,與川普25日晚上通電話,談及有關事宜。杜魯多27日與省長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有關對策。他29日較早時在記者會上稱,認真看待有關事件。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官員和主要產業組織警告,川普揚言課徵的重稅將傷害所有相關國家的經濟,造成通貨膨脹惡化,且有損就業市場。加拿大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表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成員國應該建立針對中國的一套整合政策。近期有評論關注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設廠,借道墨西哥進軍北美市場的可能性。方慧蘭表示,制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三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應該建立一套共同應對中國的政策,以保護三國工人的利益。她也表示,目前仍傾向維持美墨加三國自由貿易協定。
罷樑沒過四接仍強闖? 環團痛批能源政策不改電廠接氣站蓋不完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院答詢時強調,2030年完全不會缺電,包括綠電也不會缺,但「如果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對此,堅決反對基隆港蓋四接的環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經長突又拋出新論述,印證經濟部、環境部已再次聯手,準備在12月以「光速環評」鎮壓民意布局。王醒之強調,中火二期環評案才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顧中部民眾抗議下強勢通過,而今又想在協和四接爭議故技重施,輾壓基隆人民意,這就是典型的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政策霸凌。他並怒批,郭智輝在立院「不缺電,但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的說法不僅自打嘴巴、否證其過往多次宣稱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更是再度以缺電恐懼威脅民眾、欺騙立委,是沒有政治道德、沒有能源專業可言的愚民論述。王醒之強調,台灣若毫無節制過度依賴高碳排的天然氣發電,對於外界長期呼籲檢討高耗能產業的配置,以及能源政策的合理性,未來台灣就算蓋再多電廠也不夠用!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課徵,更只會讓台灣廣大中小型的產業、基層製造業勞工走進死胡同,唯有現在懸崖勒馬直接將協和電廠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才是中央、地方、產業三贏的方案。反四接曾是「反罷樑」的主軸之一,藍委羅智強在綠營推動罷樑案時,就曾質疑,罷樑案的目的,就是要搬走基隆市長謝國樑這塊「反對四接」的大石頭,讓繼任市長不要再反對四接。立委也曾質疑,台電當時突然將四接送環評的時間推遲到年底,就是擔心四接會影響「罷樑案」的通過。但因為罷樑案最後遭民意否決,環團原本還以為「四接」環評也會順勢推疑,沒想到,就算罷樑案遭否決,經長卻仍強調「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是四接要蓋」,讓環團相當憤怒。 為何環團反對四接,並直言能源政策如果不檢討,未來天然氣接收站、電廠恐怕蓋不完? 王醒之解釋,光是北部,近期桃園大潭電廠7、8、9號機陸續商轉後,不僅將使大潭電廠成為世界最大的燃氣火力電廠,且新增裝置容量316萬瓩,更超過北部近期除役的基隆協和電廠3、4號機與桃園長生電廠1、2號機合計的190萬瓩。此外,長生電廠並非單純除役,而是「更新擴建」,擴建後將較現況增加30萬瓩,為何經濟部一直以台灣可能缺電威脅民眾?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指出,賴清德總統提出「深度節能」政策,經濟部設定「2027年節電207億度」之行動方案,以協和電廠2023年發電量23億度估算,節能目標相當於9座協和燃油電廠發電量。經濟部不積極推動實現節能目標,反用粗暴的「缺電」論述,意圖逼國人放棄「協和轉再生」的盼望,在忍受燃油電廠半世紀污染後,再次面對高碳排、高空污的燃氣火力電廠,著實令人失望。蔡雅瀅說明,依據112年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我國2024至2033年燃氣發電累計將淨增加1,786萬瓩,就算扣除協和新燃氣1號機130萬瓩,仍將淨增加1,656萬瓩!而同期燃煤與燃油發電僅卻減少830萬瓩,政府的能源政策,根本就是大增氣小減煤!她同時表示,協和新燃氣1號機預計2030年6月始商轉,2 號機商轉時程更是預計在2034年之後,而2030年後,夜間備用容量率均超過23%,即使扣除協和新機組仍超過20%,明顯沒有缺電問題,要求經濟部出面針對環團的質疑,把話說清楚。
台股重挫327點失守季線!川普一句話AI、航運全倒 外資撤退狂拋409億
美股前一交易日漲多跌少,台股今(27)日上午以下跌13.18點開出,指數開低走低,盤中最高達22743.99點,最低22334.78點,加權指數終場大跌343.98點,接連摜破季線與半年線,以22334.78點作收,跌幅1.52%,成交量3717.33億元,三大法人賣超523.28億元。權值股普遍重挫,台積電(2330)下挫近1%,終場收1000元整數關卡,面臨千金保衛戰,聯發科(2454)下跌超過2%,日月光投控(3711)、聯電(2303-)跌幅也都達2%以上,顯見資金撤出力道。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25日揚言對墨西哥課徵25%關稅,重創高度集中當地的AI伺服器供應鏈,鴻海(2317)摜破200元大關,收最低196.5元。緯穎(6669)更逼近跌停,重跌逾9%,收1910元,緯創(3231)下跌逾6%,英業達(2356)下跌逾3%。類股部分,只有通訊網路和食品上漲,其餘類股一片綠油油。金控與傳產同樣承壓,金控雙雄富邦金(2881)與國泰金(2882)雙雙下跌超過1%,傳產的航運也因以黎達成停火協議,航運三雄全面重挫,包括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跌幅至少半根起跳。根據證交所公布籌碼動向指出,今日三大法人合計賣超523.28億元,其中外資連2賣,賣超409.86億元。投信續站買方,買超26.16億元。自營商賣超139.57億元,自行買賣部分賣超37.67億元,避險賣超101.9億元。漲幅前5名個股為,科風(3043)上漲3.65元,漲幅9.97%。迎廣(6117)上漲9.5元,漲幅9.95%。弘凱(5244)上漲4元,漲幅9.94%。華冠(8101)上漲1.65元,漲幅9.91%。虹光(2380)上漲0.35元,漲幅7.38%。跌幅前5名個股為,展達(3447)下跌7.9元,跌幅9.91%。緯穎(6669)下跌205元,跌幅9.69%。力銘(3593)下跌0.65元,跌幅9.66%。穎崴(6515)下跌110元,跌幅8.59%。穎漢(4562)下跌6.3元,跌幅8.48%。
央行打炒房+川普2.0 11月房地產+股票買氣虛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27)日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5.49點,較上月下降1.57點,連續2個月下滑,其中,與房地產相關指標都顯著下跌。學者認為,中央銀行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及銀行緊縮融資,衝擊民眾對房市的信心。而川普上任將加重關稅課徵,台灣出口將面對較高度的不確定性,會是台灣明年經濟發展上主要的風險。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在訪問3062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後,發現6項分項指標中,投資股票時機、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購買耐久性財貨這5項都呈下降,只有物價水準指標上升。其中,與房地產相關的指標,「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為103.1點,月降4.59點,新增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為100.39點,也大幅下降4.28點,儘管都還在100點之上,代表偏向樂觀,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說,「指數已經非常接近100分的轉折點,再多一點點就會陷入悲觀狀態」,且指數也分別創2020年9月以來,及2023年2月以來,約4年3個月及1年9個月來的低點。吳大任分析,央行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及銀行緊縮融資,衝擊民眾對房市的信心。他說,「目前的政策打炒房,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還有銀行融資水位已經快到上限,都造成了房地產在信心面上面有顯著的下跌。」此外,「投資股票時機」指數為55.88點,較上個月調查結果也大幅下降4.41點。吳大任認為,美國總統川普還未上任,股市就已不斷震盪,川普更說他上任第一天,就要對他的鄰居加拿大跟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中國的部分還要再加徵10%,而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在疫情之前大概維持在10%上下,但今年已經突破20%,最高甚至超過28%,順差也是大幅的成長,所以川普若對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進行比較嚴格的貿易抵制的話,可能就會影響到出口;明年川普上任後,台灣出口將面對較高度的不確定性,會是台灣明年經濟發展上主要的風險。
美財長出爐美股大漲 川普新關稅重挫台股早盤下殺300點權值綠油油
美股4大指數全面收紅,道瓊指數再創歷史新高。不過台股今日早盤以22789點開出後一路走低,隨著五大電子權值股齊跌,加權指數最低來到22645.13點,大跌303.24點。櫃買指數(中小型股)、電子與金融類股全走跌。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周一(25日)重挫逾4%,台積電ADR下跌2.63%,收在185.08美元。台積電(2330)昨日收在1030元,今日早盤以1015元開出,盤中最低觸及1010元,下跌20元或2%。鴻海(2317)以207元開出,下跌3.5元,一度重挫7.5元至203元,跌幅3.56%。聯發科(2454)開平盤1280元,之後也走低來到1270元、下跌10元,跌幅0.78%。廣達(2382)開低下跌2元至297元,一度重挫5元至294元,跌幅1.67%。台達電(2308)則以391元開出,下跌2.5元,一度下跌3.5元來到390元,跌幅0.89%。9點半左右,金融方面,富邦金(2881)開90.4元,跌0.8元,跌幅0.88%。國泰金(2882)開在67.1元,跌0.8元,跌幅1.19%。中信金(2891)以開37.6元開出,上漲0.4元,漲幅1.07%。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近日提名避險基金經理人班森特(Scott Bessent)出任財政部長,市場反應佳。另外,川普還宣布,他上任第一天就會簽署行政命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並將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美股主要指數在前一交易日全面收漲,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440.06點或0.99%,收在44736.57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8.03點或0.3%,收5987.37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51.19點或0.27%,收在19054.8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32.12點或0.65%,收4987.92點。
投資「減碳」術2/存股族定期定額二大極端! ESG債券ETF闖三關
台股ETF的ESG主題隨著2026年正式徵收碳費,今年成了股民投資熱門選項,多位投信業者向CTWANT記者指出,除了配息外,投資人可跟著大盤布局偏重市值型ETF賺價差;分散風險時可選債券型ESG ETF或是全球型綠能ETF。永豐投信投資長林永祥表示,隨著徵收碳費政策上路,指數碳排有碳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採國際認定標準,持續碳排改善也應鼓勵,不能只用絕對指標決定。國內企業將更重視碳排放,投資人也愈加關注既能領息的高股息、低碳因子(根據低碳密度或低碳排量、ESG評級高、非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等條件篩選)的ETF,掌握低碳商機(是綠能、碳權交易等)。多位受訪的ESG ETF基金經理人向CTWANT記者表示,在投信公司發行ESG主題投資成分股中雖有碳排大戶企業,他們也有碳排平衡,例如買碳權或做一些減碳事項等,符合ESG評分系統就可納入,以「臺灣淨零轉型ESG 50指數」來看,台積電、日月光投控等也是「淨零轉型」成分股前十大。ESG評分篩選成分股時,也會加入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和電池儲能科技等綠電相關產業。(圖/劉耿豪攝)群益基金經理人邱郁茹則進一步分析,以定期定額的存股族選擇熱門標的來看,分為兩大領域,一為在配息高不高的「高息型ETF」,一為看好台股大盤走向,能夠過ETF參與台股有資本利得賺價差機會,則偏重市值型ETF。林永祥說,以永豐投信來說即發行此類三檔ETF,像是永豐ESG低碳高息ETF(00930),是唯一同時聚焦「高股息、ESG、低碳」三大特色ETF;指數選股邏輯係根據低碳密度或低碳排量、ESG評級高、非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等條件,並從中篩選出近三年均有配發現金股利之企業,最後精選出40檔成分股。還有永豐台灣ESG永續優質ETF(00888)其追蹤指數成分股為中大型且為台灣上市櫃的股票,以「ESG分數」及「股息殖利率」為重要加權因子,並採用富時ESG評鑑系統,包含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大評選面向,從中挑選出ESG優質公司作為成分股,以實現永續投資目標。邱郁茹則以2023年3月掛牌上市的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為例,是首檔考量ESG、低碳選股邏輯的ETF,因此在碳排量的傳產業納入成分股的比例偏低,且也考慮到金融業非製造業、其碳排量低,篩選上即與其他產業分開選股,而台股成長獲利動能多來自科技股,確實在半導體、電子業等持股占比高。據CMoney統計,近九個月的績效的前十檔的表現,富邦公司治理(00692)以36%報酬率居冠,元大臺灣ESG永續ETF基金(00850)也有33%;其他依序也有雙位數的還有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永豐台灣ESG(00888)各為29%、22%;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則為16%;永豐ESG低碳高息(0093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中信上櫃ESG30(00928)也有15%~10%之間;兆豐永續高息等權(00932)、台新永續高息中小(00936)緊跟在後。在債券型ETF與ESG相關部分,永豐15年期以上ESG投資等級美元銀行債ETF(00958B)的追蹤指數成分債券為美元計價投資等級債券,由銀行所發行,剩餘年期達15年以上,在成分債篩選過程中,排除Sustainalytics ESG風險分數為30分以上,被認為因ESG因素導致重大財務影響的風險較高及風險嚴重之公司,並排除無ESG風險分數的公司,,確保投資組合的可持續性。此外,標榜綠能ETF也為投資人當作投資ESG一選項,像是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FT潔淨能源(00899)、中信電池及儲能(00902)等。因應全球淨零轉型,富邦基金經理人温芳儀表示2022年發行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主要投資綠電相關龍頭企業,包括台達電、日本TDK、美國FIRST SOLAR INC、西班牙IBERDROLA SA、丹麥VENTAS WIND SYSTEM等,涵蓋全球的太陽能、風能、氫能、水力、地熱、生質能和電池儲能科技等綠電相關產業,並加入ESG評分做為篩選成分股的因子共涵蓋25個國家,有別其他檔,於非美國家佔比較高。温芳儀指出,俄烏戰爭後,歐洲額外投入2100億歐元提升綠能占比已達到能源自主,並於2023年開始試行課徵碳關稅,強迫各國能源轉型;美國也於今年8月通過通膨削減法案,將投入3690億美元推動綠能產業發展,其他國家也陸續推出法案實行綠電及訂定減碳目標,規劃繼續推出ESG相關ETF,有助提高台股國際曝光度。
房市價量增溫國庫也賺飽!2024房產稅收將挑戰3900億新高
受惠房地產價格與交易量雙雙增溫,統計今年前10月房地產相關稅收已達2729億元,全年有機會挑戰3900億元,將創歷史新高。其中房屋稅收與房地合一稅收也雙雙來到頂峰,反應價格大幅上漲與新成屋數量多,尤其新成屋的房屋稅因為標準單價拉高後,稅收一路成長。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產的持有稅在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後,持有新房屋的屋主房屋稅負擔明顯增加,未來若沒有設籍的屋主,例如因為學區等需求戶籍遷出,導致房屋沒有人設籍,房屋稅就無法適用自用住宅稅率,再加上近年交屋潮帶動,房屋稅稅收還會增加,房屋稅屬於地方稅,稅收增加也有利於地方發展。根據財政部113年10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今年房屋稅稅收已達922億元,首度突破900億元,房地合一稅收前10個月857億元,已經寫下歷史新高,契稅前10個月稅收159億元,土地增值稅前10個月749億元,地價稅則是仍在課徵階段,過去兩年地價稅稅收都在940億元,今年應不會有太大變動,推估這些房地產的交易稅與持有稅收今年可望挑戰3900億元。曾敬德表示,持有稅因為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再加上新成屋不斷落成,預料未來稅收也會達每年千億元,民眾購買新成屋持有成本的負擔增加,至於交易稅則多是因為2016後買進的房地產價格大漲帶動,今年推估房地合一稅收也增加到近千億元,對於國庫也大大進補。也因為稅收增加許多,民眾應多利用合法管道節稅,例如注意戶籍設籍規定,同時房地合一稅也有重購退稅等優惠,建議最好提早詢問專業人士做好規劃,避免被國稅局關注。
台灣電價已與南韓相近 如再調整恐讓通膨更嚴重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12日表示,台灣電價與東南亞、大陸相比有點偏高,如果再調整恐造成更嚴重的通膨,不排碳的核能可以打擊通膨、抑制電價,讓台灣的碳排降低,出口的產品碳稅也會降低,對於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有利。至於台積電出口大陸晶片管制,他則認為應該靜觀其變,也希望雙方早日達成共識讓管制早日落幕。中研院長廖俊智11日呼籲台灣不能放棄任何減碳的機會,童子賢出席2024綠色科技新創競賽頒獎典禮前面對媒體詢問,表示支持廖俊智的主張,因為每度不排碳的能源都很重要,不應該放棄。童子賢指出,近期大家見面都會談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影響,因為川普不理會氣候變遷議題,認為應多用石油、多賣天然氣,並主張不要綠能和電動車,但川普主張與悖離全球趨勢需再觀察,否則按其政見,不利減緩地球暖化。過去多次表示台灣的電價在全球偏低,但是歷經這幾年的調整,童子賢認為現在電價已經跟南韓在伯仲之間,相比東南亞、大陸甚至有點偏高,電是台灣百工百業基礎,再調整恐造成通膨更加嚴重。童子賢說明,台灣沒有生產能源,需仰賴進口,如果要防止地球暖化趨勢以及確保台灣的能源安全,更該考慮的是能源成本,不應讓民眾無法負擔,如果不放棄核二、核三廠,可以相對降低通膨。「最重要的是核能不排碳,符合減緩地球暖化的趨勢」童子賢說,雖然綠電也不排碳,但發電成本高,未來其他先進國家可能對台灣出口產品課徵碳稅,若有效降低排碳,對產業競爭力也有幫助。市場傳出,美國升級對大陸先進製程晶片管制,童子賢說,最近10年的國際環境比1990年時還要緊張,對抗全球化的方式就是把製造移回自己的國家,這叫反全球化,並非只有美國管制晶片,近期大陸管制無人機關鍵零件。在兩大經濟體的對抗中,台灣只能靜觀其變,希望減少摩擦,早日達成共識,讓全球回到經濟合作架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