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捕
」 台灣黑熊 黑熊 陷阱高屏地區首例通報!台灣黑熊受困套索「右前掌斷裂」 大武部落馳援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巡守隊於9日在部落旁海拔僅513公尺的原住民保留地,發現有台灣黑熊受困套索,動員超過20人合力救援,經過治療後,黑熊狀況穩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指出,9日下午近4點接獲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長麥庸正通報,大武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生態服務給付的棲地巡護時,在大武部落旁海拔僅513公尺的原住民保留地發現有台灣黑熊受困套索,立即會同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並動員20餘人至現場與族人合力救援,在現場麻醉檢傷後,連夜將黑熊後送並於隔日清晨12點抵達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受困黑熊是亞成體母熊。(圖/林保屏東分署提供)經詳細檢查,受困黑熊是亞成體母熊,體重約20公斤、站立高度約1米,右前掌因受困套索導致掌股斷裂,但目前狀況穩定。屏東分署表示,此次黑熊通報救援是高屏地區首例,高屏山區原本即有黑熊分布,近年更逐漸接近淺山聚落,由於山村農民或族人為防範獸害或傳統狩獵會在農地或保留地布放套索,以往雖有黑熊受困套索傳聞,但可能因山村民眾多誤解使用套索是違法行為,不敢聲張,因而從未接獲通報,也可能有黑熊因此無辜喪命;林業自然保育署因而積極宣導「誤捕黑熊及時通報並協助救援即可免責」的正確觀念,並且與山村社區合作推動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由居民自主巡護棲地與監測生態,此一首例通報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屏東分署進一步說明,參與此次救援的除了屏東分署潮州工作站、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人員外,之所以能快速完成救援的關鍵,是大武部落參與黑熊生態給付自主巡護隊員在發現第一時間就立即撥打電話通報分署,而且還提供現場影像,讓救援團隊得以評估現場環境及規劃動線;此外,隊員也同時邀集部落族人到場協助救援工作,因此除了6名大武部落族人外,投入救援的還包括霧台鄉長巴正義與同仁等公私部門總共20餘人。針對本次通報及協助救援的族人,屏東分署將會頒發獎勵金給予鼓勵。屏東分署今年已至轄內山村部落辦理33場次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說明會,宣導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誤捕黑熊通報免責等政策,鼓勵山村居民參與黑熊保育。屏東分署同時再次呼籲,在地部落及農友有傳統狩獵或防範獸害的需求與權利,但為免誤捕非標的物種如黑熊等,因此設計改良式獵具提供有需要的山村居民免費換領,以淘汰市售的大口徑制式套索,並歡迎更多社區部落加入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行列。民眾如發現野生動物受困,請即刻撥打地方政府服務專線1999、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或屏東分署08-7236941;若不慎誤捕或誤傷保育類野生動物,切勿私自處理,只要立即通報、協助救援就不會被究責。
高雄茶農遭「台灣黑熊」撬開蜂箱 林業署接獲通報發3千獎金
「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為亞洲黑熊於台灣之特有亞種,由於台灣黑熊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林業署也推動「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 與山村、部落居民共同守護台灣黑熊。日前一名洪姓茶農在發現台灣黑熊撬開自己的蜂箱後,立刻向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通報,分署隨即支付通報獎金。據了解,高雄桃源寶山地區一名洪姓茶農近期發現自己的蜂箱被撬開,起初以為是小偷所為,查看監視器後卻發現竟是「台灣黑熊」,里長得知後也立即向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通報,分署隨即支付3千元通報獎金,並表示將補償洪姓茶農的蜂蜜損失。此外,分署還表示,如果民眾在配合監測期間拍到黑熊,將再給予5千元獎金。屏東分署表示,過去受到棲地破壞與非法狩獵導致族群數量稀少,隨著政府嚴查與公民監督意識崛起,黑熊受到商業性獵捕的數量已微乎其微,加上中央山脈與國有林棲地保護建立生態廊道,黑熊族群逐漸向淺山靠近,人類與黑熊相遇日漸頻繁。為扭轉居民對於黑熊侵擾村落、家畜、農作物造成損失的負面印象,減少居民因擔心受罰而隱匿誤捕或誤傷黑熊事件,鼓勵民眾即時通報,進而採取宣導預防作為,自主參與棲地維護深化黑熊與部落社區的友善關係,建立人熊之間的正面連結,因此自2022年起推動「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與山村、部落居民共同守護台灣黑熊,洪姓茶農此次目擊黑熊是該計畫推動以來的第四起。屏東分署指出,發現疑似黑熊入侵畜(禽)舍、農舍、工寮、果園等個人農事場域,在不危害該物種生存下,立即通報執行機關,並經勘查確有動物活動及危害事證,在危害動物未明前,將食物、廚餘等吸引黑熊來源確實移除或收納完整,發給獎勵金 3千元;而在入侵事件後,執行機關評估後續有架設自動相機追蹤之必要,願意配合監測3個月,並協助維護自動相機無傾倒且前方拍攝範圍無遮蔽物者,再核發5千元獎勵金。此外,在地部落組織、民間團體或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巡守隊,協助執行機關每月執行以下工作,並按月繳交巡守報表,每年核發至高6萬元獎勵金,未滿1年,則依執行月數比例核發。分署呼籲大家共同守護台灣黑熊,並表示如果不小心誤捕黑熊,只要立即通報救援,不會被追究責任。
釣到一隻擱淺玳瑁!海龜救傷站悉心照顧12天 基隆動保所成功野放牠
今年4月5日,基隆市八斗子釣魚平台有釣客釣獲一隻玳瑁,民眾通報基隆市動保處,經後送到中華鯨豚協會的海龜救傷站,經12天的悉心照護,4月30日下午在基隆市動保所、海科館等單位陪同下,在基隆市潮境保育區成功將這隻玳瑁野放回大海。這隻玳瑁是今年4月5日發現的,當天有民眾在八斗子釣魚平台釣魚,不料竟釣上了這隻擱淺於附近海域的玳瑁。民眾通報基隆市動保所,將牠送往新北市海洋保育教育園區內海龜救傷站執行檢傷及復健工作。經檢視這隻玳瑁背甲體長約38公分,直線寬約31公分,體重5.6公斤,應屬青少年期。因為發現時嘴裡有魚鉤,因此照顧人員幫牠取了個「玳鉤」的名字。這隻玳瑁經過12日的精心照護、脫鉤手術與2次血檢之後,其身體狀態、覓食能力與游泳能力皆已達可野放之標準,在綜合評估擱淺發現位置、潮汐資料與近期氣候變化等前提下,30日下午在基隆市潮境保育區進行野放作業。基隆市產發處與中華鯨豚協會、海科館等單位,30日下午成功野放受傷痊癒的玳瑁。(圖/基隆市政府提供)參與這次野放的,包括基隆市產發處長林鼎超、副處長兼動保所代理所長鄭永陽、海科館長陳素芬、海委會海保署北基工作站、中華鯨豚協會祕書長曾鉦琮、常務理事劉偉蘋、葡萄王生技董事長曾盛麟及曾德楷永續長及潮境保育區巡守隊等約30位志工。林鼎超強調,市府不僅會持續優化場地設備,讓八斗子「海之生」提供救援鯨豚及海龜救傷最好的後盾外,市府也會邀請基隆的青年志工一同參與,一起為海洋盡一份心力。更希望企業及社會一起加入海洋保育行列,如同此次葡萄王生技拋磚引玉,捐贈救援專車投入鯨豚及海龜救傷的重要任務,相信未來將大幅提升海洋野生動物救援的成效。基隆市動保所今年1-4月已受理海龜通報救援案件計7隻,包含綠蠵龜5隻、玳瑁2隻。本次野放之海龜玳瑁屬1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為強化海龜保育效能,本府目前已建立與各單位的合作,對於海龜救援、收容、醫療、野放有良好模式,本次救援是國內成功的案例。基隆市動保所提醒民眾,如發現海龜擱淺,可立即撥打1999專線、海巡署118專線、動物保護24280677電話通報,對於受傷海龜的處置方式「要移往陰涼處」、「要灑水保濕」、「要固定前肢避免拍打」,另漁民誤捕海龜,通常是昏迷不是死亡,「勿直接丟入海中」。邀請你我一起保育海洋生物,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共同守護珍貴的海洋生態環境。
以行動劇演出黑熊誤踩陷阱痛苦死亡 動團籲全面禁用獸夾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1日進行審查「遠洋漁業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同時,動保團體在立法院外進行抗議,以行動劇演出黑熊中山豬吊痛苦死亡,呼籲全面禁止使用捕獸鋏及金屬套索等陷阱器具,並要求販售之禁止陷阱管道,應包含廣告、網際網路等電商平台的網路陳列販售及下架義務。動保團體今日於立法院外進行抗議表示,雖林業保育署推行交換精準改良獵具、仿造日本縮小踏板直徑的作法,希望預防黑熊誤踩,但其他線徑、壓力調整、限位器等改良機構實際上也無法證實能防止誤捕其他野生動物,獵具再怎麼改良,如果沒有可落實執行管理的控管機制,勢必如同過去一樣造成動物傷亡慘況完全失控。動保團體認為,禁止使用捕獸鋏及金屬套索陷阱山豬吊等非人道、無差別捕捉陷阱器具已是全民共識,但更應全面禁止「使用、持有、販售、製造、陳列及輸出入」,才能杜絕利用漏洞傷害野生動物之不法行為,且販售禁止之陷阱管道應包含廣告、網際網路等電商平台之網路陳列販售及下架義務。對此,陳駿季回應,獸鋏對於動物殺傷力大,針對動保團體的訴求,該次《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的目的之一就是禁用獸鋏,販賣、持有方面也已經在《動物保護法》中明文禁止。
新物種武裝雙棘蟹入侵南台灣「西子灣最多」 專家呼籲別勿食
高雄漁民近年來在西子灣海域,都會捕獲到一種外型奇特的螃蟹,經學者鑑定後發現這種螃蟹是外來種的武裝雙棘蟹,目前由台南的漁光島到屏東的佳冬都有牠的足跡,高雄西子灣發現數量最多,不少釣客都說曾經看過,但因為不熟悉,不敢亂食用,專家也指出,由於無法確認這種螃蟹是否有毒,除了不可以亂吃外,也要預防會對原來的生態系統造成衝擊。高雄西子灣海域武裝雙棘蟹愈來愈多,日捕千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甲殼附著藻類,幾乎快隱身在礁岩之中,外型奇特的物種,西南海域的漁民,捕獲到牠的頻率年年升高,引發研究人員的好奇心,抓上岸後,發現牠是外來種武裝雙棘蟹,根據國家海洋研究院一年來的追蹤,西南沿海都有牠的蹤跡,這種寶石蟹科的武裝雙棘蟹,常棲息在礁砂混合岸邊,原生地在墨西哥瓜地馬拉等緯度與台灣相近的海域,可能因此在台灣沿海繁殖。有趣的是,國海院在水下調查時,發現武裝雙棘蟹和原本就生存於台灣海域的粗甲裂額蟹(Schizophrysaspera)在水下的外觀形態非常相似,因此容易被誤認,雖然牠體型只有10多公分,動作也較緩慢,但學者擔心外來種會威脅生態,根據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林嘉瑋表示,「推論可能是因為牠本身也沒有食用價值,應該是被一些漁船,他們出外捕魚的時候困獲,然後滯留在他們的壓艙水等,到台灣他們換水的時候剛好把牠放出來」。據海洋學界調查,台灣水域已記錄外來入侵物種有27種魚類、4種甲殼類,其中近10年發現的正是「武裝雙棘蟹」,研究人員分析目前蒐集的資料發現,在台南漁光島至屏東佳冬海域都有發現武裝雙棘蟹蹤跡,捕抓數量較多的則是在高雄西子灣,數據也顯示,全年皆為繁殖季,推測春季及秋季應是抱卵高峰。針對武裝雙棘蟹頻頻現蹤,學者表示,這款蟹因甲殼硬、所以天敵少,若要人工移除,就怕誤捕其他物種,執行較困難;目前國海院會持續調查研究牠的分布範圍及繁殖季節等,掌握牠在野外的狀況,研擬後續作為。
台灣黑熊「里高萬」野放傳死⋯眾人急尋 結果曝光
台灣黑熊里高萬8月15日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與在地錦屏部落族人的共同參與下,野放返回森林,期間持續透過頸圈上的衛星發報器接收牠的活動與生理訊息。不料近日卻接收到數筆疑似死亡的靜止訊號,台東分署立即動員並會同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獸醫師與負責監測的野聲環境生態顧問公司團隊,火速前往搜尋,歷經2天跋涉,所幸證實是頸圈脫落,虛驚一場。台東分署表示,里高萬是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救援的第5隻台灣黑熊,野放後的兩個多月期間持續透過衛星追蹤訊號了解他的行蹤,但10月29日午夜,衛星回傳的數筆訊號卻呈現持續靜止與體溫下降,疑似已經死亡的狀態,包含協助後續監測的錦屏部落族人在內,所有參與里高萬救援照養及野放的成員,都陷入極度不安與焦慮。頸圈脫落。(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台東分署立即於隔日會同野灣獸醫師、野聲研究人員共同組隊,前往頸圈最後回傳的定位點搜尋,歷經兩天路程,終於在海拔約2300公尺左右的原始森林中尋獲脫落的頸圈,經由現場跡象研判,里高萬應該安然無恙,現場人員及錦屏族人皆鬆了一口氣,祈願提前脫離頸圈束縛的里高萬,能在山林間繼續悠遊自在生活。台東分署表示,頸圈是在一棵青剛櫟樹下尋獲,該區域是位於中央山脈的殼斗科天然林,生態多樣性極高,人跡罕至且食源豐富,特遣人員也在周邊發現許多黑熊抓痕與排遺,甚至還在一株鐵杉的樹洞內發現熊窩,由於尋獲的頸圈上有一小撮疑似台灣黑熊的毛髮,初步研判應是里高萬在攀爬移動時,頸圈受到拉扯而脫落,相關跡證已妥善搜集後攜回,提供後續研究分析。里高萬野放後,原先預計執行至少一年的監測計畫也因此提前結束。台東分署說,從野放後累積近75天的活動軌跡資料可發現,里高萬多半在花蓮卓溪與台東海端兩鄉接壤處,與鄰近錦屏、長良林道等區域活動,但並未接近周邊部落。里高萬的日常作息多以白天活動、晚上休息為主,活動範圍位於中海拔山區天然林,移動面積大約8.74平方公里(約1200多個足球場大),核心活動範圍1.83平方公里(近256個足球場大)。活動範圍海拔大約在1400至2400公尺之間,移動總距離約90.9公里,最陡坡度曾達67.5度,顯見里高萬野放後維持正常的活動模式。台東分署分署長吳昌祐表示,本次尋獲頸圈的地點,應該就是里高萬極為重要的棲息地,台東分署已在該區域適當地點設置多台紅外線相機,期望未來能拍攝到里高萬的身影。台東分署也強調,台灣黑熊保育是林業保育署重點業務﹐未來將持續透過社區林業及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加強與黑熊出沒熱點部落社區協力執行棲地巡護及救援通報;同時透過推廣改良式獵具,降低誤捕或誤傷黑熊情事發生,與山村居民共同攜手維護棲地及營造友善黑熊環境。
闖桂竹林誤入陷阱 小黑熊遭吹箭麻醉脫困前掌受傷緊急送醫
苗栗縣泰安鄉昨日發生台灣黑熊誤入陷阱案件,一隻年紀不到1歲的小黑熊闖入原保地桂竹林內,又受困瑜陷阱之中,果農張瑞慶聽聞聲響前往查看,立即通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分署出動11名人員和獸醫師協助救援,最終吹箭讓小黑熊麻醉並協助脫困,後將送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多所)烏石坑研究中心進行醫療照養。據了解,張瑞慶是大安部落人,除是義警外,還曾參加過台中分署舉辦的「友善黑熊部落社區說明會」,他昨日中午巡視果園時聽聞異響,原以為是動物打架,上前查看才發現黑熊受困。張瑞慶當下立刻通報台中分署,並邀請3名熱心的部落族人到場協助救援,分署則立刻出動11名人員和獸醫師協助救援,最終吹箭讓小黑熊麻醉並協助脫困。台中分署檢視後確認小黑熊年齡不滿1歲,體重29公斤、身長105公分,左前掌受困套索而呈現腫脹,後續將視情形進行必要之醫療處置,並於評估無虞後儘速野放。台中分署也對張瑞慶和熱心族人表示感激,將從優頒發獎勵金,以鼓勵民眾參與黑熊保育,也再次呼籲民眾,如發現黑熊受困,立即通報臺中分署:04-25150855,或林業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將可獲得獎勵;即使是誤捕或誤傷,也切勿私自處理,只要立即通報、協助救援就不會被究責。
高雄六龜驚見台灣黑熊!「扯爛蜂箱狂嗑」犯案過程全曝光
台灣黑熊現蹤高雄六龜!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周三(20日)接獲通報,指蜂農在六龜新開山區放置的蜂箱遭到黑熊破壞,並搜刮走蜂巢片大快朵頤。對此,屏東分署呼籲,民眾若發現黑熊身影應儘快遠離、切勿驚擾,即時通報還能獲得獎勵金,相關損失也可申請賠償。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表示,有蜂農通報,放置在新開溫泉附近山林地的蜂箱遭到黑熊掠食,隨即派員前往勘查並架設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果然拍攝到成年公熊的覓食畫面。高雄六龜新開山區驚見台灣黑熊破壞蜂箱,偷走蜂巢片大快朵頤。(圖/翻攝畫面)屏東分署指出,據「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方案,蜂農可獲得通報獎勵金3000元,不過由於未經申請私自將蜂箱放置於國有林班地內,不符合生態服務給付條件,因此無法獲得相關財損的補償金,事發後也請蜂農儘快移走蜂箱,避免黑熊再度光臨。事實上,林務局去年10月推出「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如若黑熊入侵農舍、畜(禽)舍,農友於第一時間通報,可頒發3000元獎勵金,通報後配合架設自動相機,再加發5000元獎勵金,另提醒民眾若誤捕黑熊,只要立即通報、協助救援,就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屏東成立首支「黑熊巡守隊」 6人身分特殊遭議論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近3年間獵殺4隻台灣黑熊、水鹿等保育類動物,檢方今年4月偵結起訴顏姓父子等9名被告,部落形象嚴重受損;為展現護熊決心挽回局面,大武社區發展協會響應「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輔導下,成立第一個「台灣黑熊巡守隊」。不過「台灣黑熊巡守隊」中有6人「身分特殊」,涉及顏姓父子等人的獵熊案,在網上掀熱議,網友質疑:他們不知是否真心護熊,還是方便獵熊,這樣的身分會不會有所矛盾?台灣黑熊屢遭獵殺,據調查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霧台鄉有4隻台灣黑熊遭獵殺,顏姓父子等9名嫌疑人因個人私慾重創部落形象,大武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台灣黑熊活動範圍,多位於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以及屏東縣霧台鄉、來義鄉一帶,為展現護熊決心,霧台鄉大武部落領頭推動「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不僅成為屏東分署轄區內的首例,還極具指標意義。林業署屏東分署表示,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包含自主通報給付及巡護監測給付;社區部落成立巡護監測巡守隊,每月進行巡守及填寫紀錄表,每年最高核發6萬元獎勵金,若於巡守範圍拍到黑熊影像,每次最高核發5萬元獎勵金,限每年2次、2次間隔3個月。自主通報給付部分,民眾若發現黑熊入侵農地或工寮,立即通報可領取獎勵金3000元,通報後配合架設自動相機,再加發5000元,激勵全民護熊。屏東分署呼籲,民眾若發現台灣黑熊等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受困陷阱,請即撥打0800-000-930(您您您-救山林)或1999地方政府專線,讓專業團隊前往協助救援,即使誤捕只要立即通報就不會被究責,屏東分署長楊瑞芬強調,黑熊保育工作不只重視黑熊族群存續,也要同時照顧比鄰而居的部落族人,給付措施不但可降低居民對黑熊的恐懼,更鼓勵山村部落一同守護台灣黑熊。
台灣黑熊誤中陷阱躲上樹 民眾急通報救援
1隻台灣黑熊23日在台東縣海端鄉紅石部落誤中套索陷阱後,便攀爬至樹上,被部落1對夫妻發現通報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台東分署到場協助脫困,隨後將牠送至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接受治療,日後將評估野放。部落1對夫妻正要上山工作,途中眼尖發現路旁樹林裡有隻台灣黑熊在樹上,剛開始兩人不以為意,認為黑熊只是暫時躲在樹上,但愈看愈覺得不太對勁,發現牠可能是誤中套索陷阱才攀爬至樹上,因而急電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狩獵自主管理計畫的崁頂村長邱志強,進而通報台東分署。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副分署長董世良說,這隻3到4歲成年公熊體重約63公斤,疑誤中套索後攀爬至樹叉處暫棲或躲避,因樹木距離地面約4至5公尺,經獸醫師吹箭麻醉並由救援團隊以破壞剪剪斷鋼索,讓黑熊滑落至充氣墊上。現場完成初步檢傷及清創,送至池上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接受醫療照養,後續將視傷口情況評估必要醫療處置,待傷勢復原評估後將野放。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說明,農民或部落獵人不慎誤捕或誤傷保育類野生動物,只要立即通報、協助救援,就不會被究責。若發現野生動物受困,請撥打林業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縣民服務專線1999,或者就近通報轄區工作站。此外,林業保育署去年起針對山村部落推動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個人或社區協助黑熊通報、協助巡護監測、參與救傷等,依程度可獲2000元至5萬元不等獎勵金。
台灣黑熊下山 阿里山特富野尋獲蹤跡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使用改良式獵具、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阿里山特富野拍攝到台灣黑熊,並研判黑熊開始涉足淺山區。今年阿里山鄉有6個社區部落申請成立自主巡守隊,巡守監測獎勵最多6萬元,民眾若成功守護台灣黑熊,獎勵金3000元起跳。嘉義林管處處長張岱表示,今年6月獵人協會在阿里山區中低海拔的特富野山域,架設紅外線相機,拍攝到台灣黑熊踩到改良式獵具,但沒有被套住、沒有受困,證明改良式獵具可避免誤捕黑熊,也顯示黑熊開始出現在淺山區。嘉義林管處表示,目前已在阿里山鄉換發145組改良式獵具,有需求的農友、獵人都可到該處或工作站申請換發。改良式獵具的套索踏板直徑小於12公分,踏板可設定壓力值,不但防止黑熊踏入,也可避免誤捕腳掌較小、體重較輕的幼獸或小型食肉目動物。嘉義林管處還說,為結合民間一起守護台灣黑熊,以阿里山鄉作為示範區域,推動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提供自主通報及巡護監測等2種給付項目。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已參與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獵人須回報狩獵物種與數量,也協助架設紅外線相機監測、豬瘟檢體採樣監測,這次獵人協會監測到黑熊並通報,將發放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另外,阿里山鄉還有6個社區部落申請成立自主巡守隊,於黑熊潛在棲地進行棲地維護、非法獵具巡查通報、協助黑熊保育宣導等,每年最高可領6萬元巡護監測給付。至於山村居民如在個人農事場域內發現黑熊入侵,完成通報,經查證為黑熊,可領取自主通報獎勵金3000元;如配合於通報場域架設自動相機監測,再加發5000元獎勵金。
龜龜加油!超珍稀革龜擱淺墾丁斷肢命危 海生館全力搶救中
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萬里桐潮間帶,昨日下午發現一隻瀕危保育類革龜擱淺,其右臂斷肢、生命跡象不穩定,民眾立即通報海巡人員,並與海生館水生生物收容中心合力將超過100公斤的革龜帶回館內救援治療。據了解,昨日擱淺的海龜體長約115公分,重約130公斤,革龜是體型最大的海龜,受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列入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在台灣海域相當罕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將其瀕危等級列為「易危」。據了解,革龜遷移範圍廣泛分布於全球,因此各大洋的漁業活動都可能影響革龜族群數量,加上許多革龜產卵沙灘的開發、龜卵盜採等人為因素,都是相當大的威脅。革龜的主食為水母,與海中的塑膠袋外型相似,也讓其成為人造廢棄物汙染的受害者。民眾與海生館人員合力將超過100公斤的革龜帶回海生館治療。(圖/翻攝畫面)除了成熟母龜會上岸產卵外,革龜一生都在海中洄游,幾乎不會靠岸覓食,台灣並非革龜產卵地,只有少數幾筆漁民誤捕或是傷病死亡擱淺紀錄,去年也有革龜被發現遭漁網纏繞,擱淺於福隆沙灘上,送往海洋大學救治,卻未能救回,民眾希望本次擱淺的革龜能挺過去,重回海洋。
不超過30尾!誤捕鬼蝠魟 漁民通報免罰
中部地區漁民意外捕獲鬼蝠魟,海洋保育署16日接獲通報,經記錄、採取肌肉樣本後,請船長將魚體釋回海中,這是鬼蝠魟2020年列入保育名錄後首次誤捕通報,海保署提醒民眾,若意外捕獲,只要通報混獲生物資訊並盡速釋回海中,就不會觸法。海保署昨清晨6時許接獲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梧棲安檢所通報,1艘拖網漁船疑似捕獲鬼蝠魟,經確認是尾雌性雙吻前口蝠魟,體長230公分、寬520公分;船長表示,主要撈捕鰆、白腹仔、鯧魚及竹筴魚,這次捕獲鬼蝠魟,十分意外。海保署表示,鬼蝠魟類有「雙吻前口蝠鱝」、「阿氏前口蝠鱝」2種,雙吻前口蝠鱝體盤寬可達910公分,是體型最大的魟魚,能長距離季節性洄游,分布於三大洋熱帶、亞熱帶海域,即使是攝食、交配群聚的個體數,通常也不會超過30尾。鬼蝠魟體型大且成長緩慢,8到12歲才成熟,每4到5年才生1胎,1胎只生1尾,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瀕危等級,華盛頓公約2014年9月列為貿易管制物種,我國農委會2018年公告禁捕,海洋委員會2020年6月列入海洋野生保育類物種。海保署針對鯨豚、海龜、鯨鯊、鬼蝠魟類等易誤捕保育物種,訂有意外捕獲通報機制,漁民及相關業者在海上作業時,倘若意外捕獲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只要依「意外捕獲通報表」記錄混獲的物種、體長、捕獲時間、經緯度等必要資訊後通報,並盡速將生物釋放回海中,就沒有觸法的疑慮。
稀有30KG蘭嶼龍王鯛遭獵捕疑過年欲「加菜」 2男遭海巡逮瞎辯:誤捕
本月8日,台東蘭嶼有李姓、謝姓男子非法獵捕保育魚類「龍王鯛」,還在LINE群組裡貼出比讚合照,民眾見狀立即報警舉發,警方會同海巡署東部分署第13岸巡隊,循線找到捕獲龍王鯛的2名男子,他們辯稱是誤捕,但並未交代魚體下落,目前全案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函送台東地檢署偵辦。此張照片中的龍王鯛體型巨大,估計至少超過30公斤,此為保育類魚種,照片一在網路曝光,蘭嶼當地民眾議論紛紛,大嗆獵捕者「真丟臉」,甚至還有民眾懷疑2名男子捕捉龍王鯛是為了過年加菜,讓人傻眼。對此,海巡署東部分署第13岸巡隊與警方立刻展開調查,並循線逮到李姓及謝姓男子,翻開冰箱並無查獲龍王鯛魚體及殘骸,李男供稱他與謝姓友人3天前潛水捕魚時,不小心用網子獵捕到,拍照留念後,即放回大海,並無食用或做其他用途,但針對細節2男未交代清楚,海巡人員對於李男供詞有所保留,仍將持續調查蒐集更多證據來釐清,全案目前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函送台東地檢署偵辦。
蘭嶼「龍王鯛」真的死了!2男被抓到 辯稱:拍照後就放回海裡
台東蘭嶼鄉珍稀龍王鯛真的死了!海巡台東查緝隊查獲龍王鯛遭蘭嶼鄉李姓及謝姓兩居民捕獲,兩男辯稱放長線釣魚時誤捕,聲稱上岸時龍王鯛已死亡,拍照後就放回海裡。不過海巡人員對其供詞存疑,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函送台東地方檢察署偵辦。海巡署第十巡防區指揮部昨日接獲海洋保育署第十工作站通報,蘭嶼地區疑有違規採捕保育魚類案件,並提供1名男性民眾及龍王鯛合影照片;該隊接獲通報後會同台東查緝隊實施查察,確為蘭嶼在地居民所為。經開元安檢所人員依照片查訪,該捕獲人為蘭嶼鄉李姓及謝姓居民,經詢問當事人表示為其釣魚時誤捕,海巡人員對其說法持保留,有待進一步釐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函送台東地方檢察署偵辦。第一三岸巡隊呼籲,如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規定,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提醒民眾勿以身試法;針對海洋保育,本隊將持續堅守崗位,為生態保育努力。
黑熊誤入山豬陷阱 林務局邀6縣市研議獵具規範
台灣黑熊日前遭「山豬吊」陷阱受傷,引發關注。農委會林務局表示,6日將邀集6縣市政府、農民與原住民代表商議精準式陷阱、獵具材質限制與實名制等,希望黑熊誤傷事件不再重演。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今年已開始研發並推動精準式陷阱,讓足底面積較小的偶蹄類如山豬踩入陷阱,腳掌大的非目標動物如黑熊則不會誤捕。目前已在花蓮卓溪南安周邊部落、台東延平鄉紅葉部落、海端鄉紅石部落、崁頂部落及嘉義鄒族特富野部落等3處轄區試辦。林華慶指出,有民眾希望立法禁用套索,但山區農民常常遭到山豬危害農作物,簡便的套索還是有許多農民使用,因此才會跟專家合作研發精準式陷阱。林務局保育組組長黃群策說,原住民族基本上不獵熊,黑熊造成農損情況也少之又少,大部分陷阱並非針對黑熊而設,傾向以鼓勵通報代替處罰,但該罰還是會罰。有些農民還是會私下使用套索等,這方面取締困難,且農民害怕被罰,不但不通報,還會私下處理,這與保育理念背道而馳。至於日前誤入「山豬吊」受傷的台灣黑熊,經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照養第4天,牠左前肢傷勢穩定,獸醫師發現牠特別愛吃木瓜及熟雞蛋,將口服藥藏於雞蛋中讓牠一口吞下,目前已觀察其排便情形,牠精神、食慾均有顯著恢復。
珍稀欖蠵龜遭漁網纏繞險喪命 海巡署救援奇蹟生還
21日上午9時許,綠島石朗岸際發現一隻海龜遭漁網纏繞情形相當嚴重。海巡署東部分署第一三岸巡隊獲報趕往現場救援,經確認為台灣海域較少見,被列為瀕臨絕種之第一級保育野生動物欖蠵龜,隨即安排救治,後續交由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收容。第一三岸巡隊表示,這隻欖蠵龜背甲曲線長48、寬48公分,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從體型研判仍屬幼龜,除了外殼稍有缺損外,無明顯外傷,但因是遭漁網纏繞許久,容易有溺水狀況,保險起見,立即安排送回台灣本島進行救治,將這隻珍貴稀有欖蠵龜轉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收容照養,癒後再擇日野放。第一三岸巡隊呼籲,東部海域常有保育類海洋生物迷航擱淺與作業誤捕,民眾或漁民如有發現,可撥打海巡署服務專線,人員將立即前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