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
」 語言發展 語言治療 語言能力嗓音會跟隨年紀老化! 專家授「6護嗓妙招」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開始注意到自己出現皮膚鬆弛、關節不再靈活等身體各部位的變化,但有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部分,那就是「嗓音」。嗓音隨老化改變原本音色 常見這些音質變化亞東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指出,嗓音也會隨著老化逐漸變得沙啞、微弱,甚至失去原本的音色。老化的聲帶可能會出現變薄、失去彈性等狀況,導致聲音沙啞單調,還容易因長時間說話而感到疲勞,進而出現嗓音顫抖、音高或音量難以控制的問題。保持健康嗓音 六招有效保養嗓音是溝通的重要工具,對銀髮族來說,保持良好的嗓音狀態尤為關鍵。透過適當的保養,不僅能延緩嗓音老化,還能維護聲帶的健康。林峯全語言治療師鼓勵銀髮族以正向心態看待嗓音變化,理解這是自然老化的過程。只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嗓音變化,並結合適當的保健與運動,就能持續享受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維持身心健康。1、保持聲帶濕潤:聲帶濕潤對嗓音健康至關重要。聲帶過於乾燥會使黏膜的震動不穩,影響聲音的清晰度,很難發出好聽的聲音。銀髮族應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尤其在說話或唱歌前。此外,應避免攝取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這些飲品會導致脫水,進一步加重聲帶乾燥。2、適度使用嗓音:適度說話或唱歌有助於維持聲帶健康,避免因缺乏用而萎縮。不過,用聲過度也會導致聲帶疲勞。因此,在無其他喉部感染或異常症狀下,每天適度用聲最為理想。3、接受嗓音訓練:就如同鍛鍊身體可以保持肌肉健康,適當的嗓音練習有助於保持聲帶的彈性和力量。銀髮族可以在語言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發聲練習,不僅能維護聲帶健康,還能改善共鳴,使嗓音更有穿透力。4、注意呼吸運動:呼吸是發聲的動力來源。當呼吸淺而急促時,會影響嗓音的穩定度。建議每天練習深呼吸,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提升肺活量與呼吸控制能力,促進整體嗓音健康。5、避免刺激物質:避免吸菸和暴露在二手菸中,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嚴重損傷聲帶。此外,減少食用辛辣食物及飲用過熱飲品,以免刺激喉嚨,影響發聲功能。6、定期接受檢查:嗓音保健與其他健康問題一樣,需要定期檢查。建議銀髮族定期至耳鼻喉科檢查嗓音狀況,若發現異常變化應及早就醫。早期發現問題有助於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病情惡化。
颱風災後逢醫事人員國考 今1700前可更改考區
凱米颱風重創全台,中南部出現嚴重災情。考選部今天表示如有因凱米颱風造成應試考區交通中斷情況,致無法於原定考區應試者,於26日下午5時前向考選部申請更改考區應試,或於考試後15日內申請退還報名費。今日考選部透過新聞稿表示,「113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營養師、護理師、社會工作師考試、113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法醫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牙體技術師、公共衛生師考試、高等暨普通考試驗光人員考試」將自本周六起(7月27日至29日)如期舉行。考選部表示,如有因凱米颱風造成應試考區交通中斷情況,致無法於原定考區應試者,請應考人依據「考選部因應重大天然災害臨時更改應考人考區或試區處理要點規定」,於7月26日下午5時前向考選部申請更改考區應試,或於考試後15日內申請退還報名費,考選部將評估交通狀況、此次考試所設置考區量能、對應考人最有利等原則盡速處理。
剴剴之死/家長太擔心「孩子過得好嗎」 專家曝5重點:避免拷問、誘導問答
北市1歲男童剴剴(化名)遭劉姓保母凌虐致死,期間不僅受到暴力毆打,還被拔光指甲、餵食廚餘,消息一經曝光便迅速引起大眾憤怒。對此,部分家長也開始擔心孩子在外的狀況,卻又煩惱「不知從何問起」,而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就曾指出5個問話重點,建議可先從閒聊、自然情境開始,並要避免誘導式問答,再藉由觀察他們的情緒、肢體動作等,好好瞭解自己的孩子。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先前在臉書粉專「BaeGo培果教育」談論過類似議題,若家長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尤其牽涉較為敏感的話題,如霸凌、排擠、不當懲罰時,需要特別注意5個較為重要的問話重點:1.從自然情境開始:可以挑選氛圍輕鬆、不逼迫的場合,例如邊吃飯邊聊、睡前自由談心,允許孩子有「現在不想講」的權利,避免進行拷問式問答。2.先從其他話題閒聊:從相關或時間點相近的事情開啟話題,慢慢繞往核心問題,在過程中引導孩子思考,像是當老師寫聯絡簿表示孩子午休時間都不睡覺時,就可以先從「午餐吃了什麼」、「吃完會想睡覺嗎」、「老師為什麼會希望大家睡覺呢」來切入。3.問題盡量聚焦且開放:如果問題太大會很難回答,也要避免提出只有二選一答案的問題,如好吃、不好吃。4.避免誘導式問答:這種問法會讓孩子以為問題有「標準答案」,進而去依據大人的問答方式,湊出可能不合乎實際內容的回答,諸如「我再問一次,這很嚴肅」、「你確定嗎」。5.沒說出口的,有時候比說出來的更重要:可以試著觀察孩子的情緒、語調、眼神、坐姿、肢體動作等細節,這就是所謂的「相信直覺」,畢竟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新娘說「我願意」下秒突暈倒 300名賓客嚇壞畫面瘋傳:以為不想婚了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女子凱薩琳(Catherine Franks)在婚禮上說出「我願意」後,突然在300多名賓客前昏倒,嚇壞所有賓客,慌亂現場情況也在網路上瘋傳,獲得50多萬人次點閱,還有網友以為新娘是太過開心要婚了,或者是多不願意嫁給新郎才暈倒。從畫面可見,凱薩琳講完「我願意」後,瞬間就倒在地上,嚇得觀禮賓客立刻從座位上跳起來,據《紐約郵報》報導,來自路易斯安那州布羅布里奇市(Breaux Bridge)的凱薩琳,是名語言治療師,她在婚禮上昏倒的影片在TikTok上爆紅,而她事後也還原發生經過。據凱薩琳表示,當時婚禮在2023年7月7日舉行,由於她穿著厚重服裝,在高達37度高溫下站了長達40分鐘,在交換誓言的那一刻,她突然感覺一陣頭暈,當場昏了過去。凱薩琳表示,「我醒來時,只看到一堆人的鞋子,發現大家都在看著我,我當時只想著,『我一定要起來完成婚禮』,聖壇上的燈光實在是太熱了」,婚禮隔天她便因為脫水,被送進急診室治療。凱薩琳指出,「當時因為婚禮被毀掉覺得很傷心,但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好笑,是相當難忘的婚禮」,而她也將在4月產下女兒,對於這段特殊經歷,她透露不排斥把這個有趣故事在未來分享給兒女。新娘婚禮上說出「我願意」後,突然在300多名賓客前昏倒。(圖/翻攝自X)
南投醫院設立「兒童早療中心」! 幫助孩童及早評估就醫
2022年全國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數超過3萬名,為了協助家長發現兒童發展遲緩狀況,以利把握機會,盡早進入早期療育,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於今年起設立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以優質的專業能力,讓家長能夠掌握孩子發展情形,後續的療育安排則有機會強化孩子與同齡族群相同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期療育介入 減輕發展遲緩現象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引起發展遲緩兒童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成因仍是不明的,其中包括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腦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若能透過早期療育的介入,可能使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減輕,甚至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經過早期療育而趕上,減少對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 提供個別評估、療育建議南投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王瓊敏表示,兒童發展評估除了評估孩子目前的能力是否落後於同齡孩童,也能分析能力落後原因是否因教養方式或因某疾病所影響,解決家長心中的疑問,朝正確的方向帶領孩童成長。0-6歲是孩子發展重要階段,洪弘昌院長為了提升兒童發展健康識能,為6歲以下孩童成立了「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該院整合了小兒科、小兒神經科、兒童身心科、復健科等專業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評估人員,提供粗大精細動作、認知、語言、心理、家庭功能等各方面發展評估,確切地了解孩子的發展現況,安排個別化評估服務及提供後續療育建議,透過單一服務窗口、跨專業醫療團隊,建立完整專業的兒童發展評估系統服務,以利提供家長全方位的掌握兒童發展情形。孩童發展較慢或有社交問題 可就醫接受聯合評估王瓊敏表示,只要孩子與同齡孩童能力較慢或有社交上的問題,例如粗大動作(還不會跳或走路方式不正常)、精細動作(不會握筆),還不會說話或說話發音不正確,其他如情緒、行為失控等,擔心有自閉症或是過動傾向,皆可接受聯合評估。
患高血壓還時常熬夜 他腦中風靠復健恢復自理生活能力
42歲徐先生是高血壓患者,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且常常熬夜打電動,在半年前某天早晨,被家人發現失去意識緊急送往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丘腦出血,為腦部出血型中風,徐先生昏迷不醒且有感染情形。丘腦出血型中風 加馬刀手術處理中榮嘉義分院復健科主任楊立群表示,該患者為丘腦出血型中風,進行第一次復健評估時,當時意識狀況仍不佳,指令遵從也有問題,右側肢體完全癱軟且連坐著都會搖來晃去,後續因血壓較高問題,只能先建議於病房休息暫停復健,在生命徵象較穩定後,由中榮嘉義分院神經外科主任蔡孟洋建議,以加馬刀手術處理腦內動脈畸形,其肢體功能與意識狀態才慢慢開始改善且慢慢能夠配合指令,正式開始其中風後的復健之旅。每日高強度復健 以盡早日恢復自理生活能力在加馬刀術後一週,開始每日高強度復健,物理治療運動訓練、平衡訓練,職能治療手功能訓練、日常生活功能訓練,以及語言治療吞嚥訓練及語言功能重建,由物理治療師指導家屬協助患者輪椅轉位、再到坐及站的訓練,職能治療師衛教並指導個案如何用省力及殘存的動作功能完成日常生活功能以及手部精細動作訓練,例如:穿衣技巧、省力取物、手功能提升等,語言治療師則利用冰塊或電療機去刺激吞嚥反應,以利徐先生儘早脫離鼻胃管能自行吞嚥。把握治療黃金期 配合治療改善動作障礙楊立群主任說明,因為徐先生自己及家屬積極的態度,於3週的急性後期照護住院復健下,在返家前便已由原本臥床到能夠坐得穩妥,甚至在旁人扶持下都能夠站立。因為中風為不可逆的腦部細胞受損,徐先生目前右側肢體仍有很大的動作障礙,行走時右腳會受張力及部分肌肉控制能力缺失影響,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快速穩定地向前跨步。但他仍然樂觀向前,總說:「遇到了就是要面對啊!就配合治療慢慢改善就好」,也因為他常保持快樂正向的態度並持續積極治療,目前自行如廁、家中行走、上下樓梯除動作較慢外,完成度都沒太大問題。
孩子不說話3/語言能力行不行?5指標判斷 專家透露「這能力」是關鍵
究竟孩子的語言能力行不行?專家建議,孩子1歲後就可觀察5個指標,若對聲音無反應、不看人、流口水、無說話動機、落後同儕語言能力很多等,就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另外,專家認為,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多花時間與孩子互動,引導孩子模仿練習,就能進一步增強語言能力。奇美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組陳璟綺組長表示,1~2歲左右時就可以初步觀察孩子的各項發展,例如若擔心孩子的語言能力有發展上的疑慮,可先測試孩子對聲音是否有反應、或是否能跟人有眼神接觸,藉此來判斷是否有聽力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孩子2歲還伴隨有明顯的流口水的症狀,也可能有口腔動作發展的問題,都建議趕緊就醫諮詢,進一步接受專業的兒童語言發展評估。自行開業語言治療師林育榮、陳佳儀則表示,大多數的孩子在1歲左右會說出第一個字,接著就會逐漸進入詞彙爆發的階段,開始說出大量的單詞,然後當單字量足夠時,就會逐漸組合成一小句話,例如媽媽抱抱,所以如果一開始的單字量太少,就會難以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林育榮說,如果發現孩子對說話完全沒有動機、或是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落後很多,都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土城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立竺則透露,許多孩子都是上學後才暴露出語言發展的問題。「許多人家中可能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一直都覺得孩子很正常,直到上幼兒園之後,經過老師提醒,才知道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同學相差很多,因此才來就診。」部分孩子甚至到4歲上幼兒園時才發現異常,雖然仍能透過早療改善,但過程相較之下就會比較辛苦。若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疑慮,可多觀察是否對聲音有反應,藉此釐清是否為聽力問題。(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其實家長平時跟孩子的互動更重要!」林育榮說,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每周12小時的語言練習會有較好的進步效果,但這無法單單靠安排治療課程達成,所以如果家長能在家用對練習方法,更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陳佳儀也分享培養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尤為重要,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互動中示範玩具或活動操作給孩子看之後,引導孩子「主動」想一想怎麼做並跟著做。陳佳儀說,培養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誘發孩子主動嘗試的動機,進而引導孩子主動模仿大人說話!照顧者減少過多的協助,並在給予動作或口語示範的同時多一點等待,讓孩子自己學習思考並自發跟著模仿,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引爆孩子的學習動機。除此之外,也建議可以多帶孩子探索環境,例如公園、菜市場,過程中盡量使用語言描述周遭的環境、感受,例如「你看這裡是市場的水果攤,有紅紅圓圓的蘋果」,讓孩子可以將語言與環境做結合。林立竺建議家中若有1~2歲幼童,父母可在陪伴玩耍時當「旁白」,用語言訴說情境、事物,用詞要簡單,但聲調要誇張,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3~4歲的孩子則建議一起共讀故事書,不必拘泥於文字,可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增加趣味性,能夠親子互動才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不說話1/「疫情關在家」兒童語言遲緩增1倍 醫師震撼!2歲童竟不會講話
疫情高峰已過,但疫情間誕生的幼童已出現「後遺症」。多位醫師向CTWANT透露,近來幼童語言遲緩門診量暴增1倍,甚至發現一位2歲孩子一個字都不會說,「連貓狗的模樣都不知道,實在令我非常震撼!」專家提醒,語言遲緩應是疫情間沒機會外界接觸所致,恐拖累學習與社交,容易情緒異常,有可能影響孩子心理健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林秀縵說,近來的早療評估初診發現一半的孩子都有語言遲緩,門診量大約增加1倍。土城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立竺表示,近2~3年明顯感覺1~2歲的孩子「不太發出聲音」,求診人數也增加,以今年8~10月為例,相較於去年同期就增加5~6成。林秀嫚說,日前一位2歲的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建議下就診,一般2歲孩童至少有50個字的詞彙量,但這個孩子完全不會講話,因此進入幼兒園後,不只無法與其他人溝通,就連一般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問題,老師認為需要尋求專業協助。「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孩子只會看圖片,尤其熟悉手機,卻對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完全不了解。」林秀縵說,原來這個小朋友出生在疫情期間,長時間都待在家中,養成看3C的習慣,常常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減少與別人溝通的機會,也無法正常發展語言能力。孩童若有語言遲緩的情形,不只影響溝通能力,也可能會造成情緒問題,長期下來恐影響心理健康。(示意圖/123RF)自行開業的語言治療師林育榮、陳佳儀,經常到各學校、幼兒園服務有語言需求的孩子,也深有同感。「疫情期間出生的孩子目前大約2~3歲,正是語言快速發展的階段,但近一年許多幼兒園老師都反應有語言發展疑慮的孩子,比過去增加了約2~3成。」林育榮說,可能是這些孩子因疫情較少外出、與人交流,或是見到人的時候都戴著口罩,所以造成語言能力稍微落後。林立竺也發現,由於疫情期間長期戴口罩,少了觀察嘴型的機會,許多幼童更難以學會說話,不只如此,由於經常聽到隔著口罩說話的聲音,甚至也會造成孩子們說話時帶著一種「悶悶」的音調。「早療評估中語言遲緩的孩子通常都伴隨情緒障礙。」林秀縵觀察到,語言遲緩直接影響溝通能力,當孩子無法與別人互動,就會進一步影響人際關係,若年紀再大一點,也會影響學業,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心裡想說的話,無法順利表達出來,或是說得不夠好,這中間的落差就會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反應,甚至衍生出心理問題。林育榮建議,當孩子因為說不出來而哭鬧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嘗試說話,只要孩子說出話後,就立即滿足需求,循序漸進讓孩子了解「原來說話可以更快得到東西」,多給予孩子正向的經驗,建立好的循環,就能減少負面情緒反應。
孩子不說話2/語言治療擠破頭!大醫院至少排半年 專家揪「真正禍首是它」
兒童語言治療的需求大幅增加,也讓醫院門診出現爆量情形,醫師透露「大醫院至少需排隊半年」,而且這種情況早在疫情之前就已出現,關鍵就在於太多父母習慣3C育兒,專家提醒,孩子需要與活生生的人互動,才能從活潑的語調、有趣的表情中學習說話,而這些都是冷冰冰的3C無法做到的。「疫情前,語言治療至少就需要等半年左右,才能安排上課。」奇美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組陳璟綺組長表示,政府大力推動兒童早療,加上父母注重孩子發展,所以疫情前兒童語言治療需求就已供不應求,疫情間醫院降載,上課人數大幅減少,疫情解封後人潮再度出現。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張綺芬主任表示,不像生病就吃藥,語言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若單純是發音問題或語言發展較慢,大約需要3~6個月左右治療時間,若合併有智力、自閉症或染色體異常問題,則需要半年到一年。「每個語言治療師都有固定的上課時間,也排滿了患者,一定要有人畢業,才有新名額可補進來,目前最快3個月、最慢一年才能上到課。」針對初診的病患,台大醫院會盡量在就診一個月內先做第一次的語言評估。張綺芬說,「主要是先讓家長明白孩子目前的狀況,再一起討論後續安排,例如幫孩子進行早療轉介,可以就近到住家附近的語言治療所或復健診所,如果一定要在台大就診,可能就要等待一陣子。」專家認為「3C育兒」是阻礙孩童語言發展的最大原因,缺少真實互動與表情音調的刺激,會減少孩子說話的動機。(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張綺芬說,在這些第一次進行語言評估的孩子中,大約有3成其實不需要上課,只要家長稍微調整教養,就能有很好的改善。「最大的問題就是3C,有太多孩子整天都在看iPad或手機,雖然這些影片的聲光效果都很棒,但它們不會對孩子說話,也沒辦法互動,長期下來,孩子的語言發展就會受影響。」張綺芬明白家長下班後的疲憊,但若能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就能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例如固定在睡前跟孩子一起看故事書,或是坐下來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而非買一堆玩具給孩子。陳璟綺認為,疫情期間無法頻繁接觸外界、或需要配戴口罩,並不是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主因。「兒童的語言發展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可在家裡提供或創造更多與孩子遊戲、陪伴、互動、溝通的機會,盡量減少過度使用3C育兒,因為如果父母只丟3C給孩子,而不多多與孩子相處互動,那無論是不是處在疫情,孩子的語言發展、人際互動,可能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醫護今號召上街爭勞權 衛福部回應了
行政院上月拍板護理師夜班費補助政策,引發醫界及護理界反彈,反映出國內醫療投資不足、醫事人員執業環境欠佳等困境,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天將號召千名醫療人員走上街頭。據了解,衛福部趕在遊行前,於昨(21)日下午召開意見交流會,針對薪資和健保給付問題,衛福部長薛瑞元坦言,「未來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資」,已和各公會團體表明了政府努力的方向。衛福部21日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下午會議情形,共有21個醫事公會全聯會、29位代表出席,歷經2.5小時。薛瑞元指出,大家發言踴躍,列出來的問題非常多,一大部分是薪資和健保給付問題,其次是人力問題,另外則是業務面,例如法規進一步鬆綁。醫事團體同時也提出薪資及健保給付不足問題,薛瑞元說,未來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資,已和各公會團體表明了政府努力的方向。至於人力問題,有些新的職類人數不夠多,或是設立或評鑑標準需要合理調整,例如牙體技術師、驗光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諮商及臨床心理師等,衛福部將進一步盤點,並通盤檢討。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所有與會團體提出的問題都會入案辦理,部分問題已當場約時間細談;預計每年召開2到3次會議,針對各團體提出相同性質的問題,展開分組討論。對於工會團體今天將走上街頭遊行,王必勝表示,工會的訴求主要和勞動權益相關,衛福部也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本次會議亦有邀請工會團體出席,但他們希望遊行過後再討論,目前預計本周邀集14個工會團體來談一談。
彰化女車禍腦重創 昏迷1個月甦醒吐心願「想煮飯」…原因藏洋蔥
25歲的洪小姐8月6日從工作的台北回到彰化溪湖老家,想要煮菜替爸爸過父親節,媽媽騎機車載她到超市買菜途中卻被小客車追撞,媽媽骨盆及腿部多處粉碎性骨折,她腦部重創,經手術取出血塊仍生命垂危,在加護病房昏迷1個月才醒過來,展開復健。她樂觀地說,要趕快出院,完成遲到的父親節大餐。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昕煥表示,洪小姐雖然有戴安全帽,但腦部受到猛烈撞擊,嚴重大片硬腦膜下腔出血,經緊急手術取出血塊及放置監測器,在加護病房輔以低溫療法,減少自由基二度傷害腦細胞,兩週後在顱內壓監測器下由骨科醫師完成大腿骨骨折固定手術,術後配合中醫師針灸及復健治療,1個月後終於睜眼逐漸有意識,在完成顱骨成型手術後脫離維生管路後轉至普通病房。張昕煥說,洪小姐傷到左腦語言區,腦幹也受到壓迫,造成語言功能受損及四肢無力,神經外科、中醫科、復健科及高壓氧中心全力整合治療,洪小姐從甦醒之初要搭配紙筆溝通,現在已能完整言語表達語意,肢體部分也逐漸恢復,展現醫療整合的成果。在病房裡,中醫科主任馮天祥在洪小姐頭頂及臉部針灸14針。他說,從加護病房就開始針灸,主要是開竅醒腦,進行穴位和反射區的刺激,幫助腦部功能恢復。語言治療師也是每天到病房進行語言復健,從說故事當中刺激說話及邏輯。洪女車禍腦重創昏迷1個月,想完成遲到的父親節大餐。(圖/衛福部彰化醫院提供)在復健治療室,職能治療師指導她一再反覆做出夾東西及綁蝴蝶結等動作,曾是輕而易舉的動作,現在卻顯得困難,但日漸進步,原本夾東西放不進目標的左手已經大大提高完成率。多處骨折手術、也還在復健中的媽媽坐著輪椅到場鼓勵洪小姐復健,爸爸和哥哥、姊姊也為她加油。為了早日康復出院,她十分努力復健,全家人的情感因車禍更加凝聚。洪小姐家人指出,小妹原本在台北工作,父親節前夕回到老家,8月6日星期天下午和媽媽決定到超市買菜,想煮頓大餐替爸爸過父親節,都還沒到超市,就在途中遭車子撞飛。小妹在1個月昏迷期間,他們飽受煎熬,媽媽更是身體痛,心也痛。洪爸爸表示,希望妻女早點出院,他可以再重新過一次父親節。洪媽媽說,看著女兒一天天變好,期待可以早日恢復過往的日子,快快樂樂。洪小姐用微弱的聲音說,她要加緊復健,早日出院,真正煮頓飯菜幫爸爸過父親節,雖然遲到了,但她衷心期待。
講話很虛?恐是單側聲帶麻痹 「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2小時獲新「聲」
42歲的小華,非先天性言語功能障礙患者,但在說話這件事日漸感到困擾,經常有氣無力,就醫檢查發現左側聲帶麻痺且以注射玻尿酸仍無法改善,後來改採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及語言治療輔助,恢復情況良好,已可重返職場並到教會唱詩歌。69歲的市場攤販王先生,食道癌手術後也出現說話氣息音與喝水易嗆咳等問題,無法叫賣對生活影響極大,曾接受過一次玻尿酸治療注射但效果不符期待,改接受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治療,目前術後2年追蹤良好,不僅聲音宏亮,還可以每天唱卡拉OK,大幅改善生活品質。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系喉科主任謝麗君醫師表示,嗓音障礙的個案中除了聲帶水腫或聲帶長繭外,單側聲帶麻痺也十分常見,有高達2~3成的病人發生原因不明,常見的症狀有聲音沙啞、因聲帶無法完全閉合而出現講話氣息音、發聲費力、音量減小,嚴重時還會伴隨吞嚥困難及嗆食。謝麗君醫師表示,在採取保守的「嗓音及行為治療」下,一般而言,可能在3至12個月內自然恢復,解決「失聲」的問題,但若受到腦、肺、食道或甲狀腺腫瘤等壓迫聲帶致使神經受損,或接受甲狀腺、心臟、頸椎等手術後造成的單側迷走神經或喉返神經受損時,則會使肌肉喪失收縮能力,造成聲帶無法運動,導致聲門閉鎖不全的問題。針對這些患者長久性發聲功能受到影響或因工作無法配合長達1年的等待期,可進一步選擇「聲帶注射手術」,採取注射玻尿酸或自體脂肪等物質填補聲帶麻痺造成的空隙,患者可不需住院,但因注射物質會被人體逐漸吸收,持久度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可以維持半年至1年左右。另外,無法接受效果短暫且需反覆注射手術的永久性單側聲帶麻痺者,可以選擇持久度與穩定度較佳的「甲狀軟骨成形術」,由於此術式複雜度高,需仰賴醫師高端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目前馬偕紀念醫院率先亞洲與全球同步參加「可調式新式咽喉植入物」臨床試驗,目前此新式可調整植入物已通過食藥署審查取得醫材證。謝麗君醫師表示,最新的「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有別於過往需在植入前由醫師仔細雕琢適合大小,且植入後無法調整,可能發生「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遺憾;而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的特點在於,手術時間約2小時,只在頸部留有4至5公分傷口,醫師於手術中即可讓病人嘗試說話,並對發出的聲音立即進行反饋調整,手術當天聲音就能有明顯的改善,在術後聲帶消腫後,若對聲音不滿意,還可以於門診進行微調到最佳「美聲」,且不需特別復健、練習及保養,恢復正常生活。謝麗君提醒,若出現氣音、聲音沙啞、失聲或喝水容易嗆到的情形時要盡早就醫,若診斷為單側聲帶麻痺,應積極尋找原因,配合醫師、語言治療師的治療,患者應避免聲帶乾燥,多喝水,減少長時間說話,減少胃食道逆流或是刺激性飲食;此外,18歲以下孩童聲帶因會隨著生長而發育,有聲帶麻痺困擾時,不建議採用植入物的方式,而改以神經接合術治療為主。
親子共讀好難? 語言治療師:注重「共」而非「讀」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當家中寶貝出生之後,許多父母都會費盡心思為孩子準備教具或安排活動,希望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表示,其實最簡單方便的方式便是陪伴孩子親子共讀,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和認知發展,而且爸爸陪伴共讀的成效比媽媽單獨陪伴共讀的效果還要好。親子共讀有利無弊 培養閱讀興趣、促近親子關係南投醫院復健科林宛臻語言治療師指出,親子共讀的好處很多,能夠大量擴充詞彙量,提升語言的豐富度和精細程度;透過共讀過程指認文字,能促進孩子的識字能力;促進孩子的整體的認知發展;提升語言溝通能力及社交互動能力;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培養對閱讀的興趣和專注力以及促進親子關係等。睡前共讀繪本 增加孩子的認知能力那該如何安排親子共讀的時間?以及該怎麼進行?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可以安排在孩子就寢前由爸爸或是媽媽陪伴共讀,選擇一本適合年齡及程度的繪本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對於不擅長說故事的爸媽而言,共讀的過程可採用直接念讀繪本的文字再搭配指認繪本圖畫來幫助孩子聆聽故事,閱讀的過程中爸媽可從逐一指讀故事名稱開始,一字一個音來建立孩子對於文字符號的認識,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名詞、動詞、量詞、形容詞,爸媽也可以提供相對應的內容來增加孩子的認知能力。關鍵在於「共」而非「讀」 爸媽別感到壓力林宛臻語言治療師強調,最重要的是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建立了與孩子之間美好的感受,並促進孩子未來良好的閱讀習慣。不過爸媽也別因此感到壓力,親子共讀的關鍵在於「共」而非「讀」,父母和孩子都能擁有「快樂的親子共讀」,而不是「強迫的親子共讀」經驗。共讀雖然有些注意的小技巧,但基本精神是:幫父母找話題,闔上書本後能和孩子敞開心談天說地。只要父母不厭其煩,不感到挫折沮喪,對親子共讀「輕鬆以對」卻「持之以恆」,這樣就會成功,也能漸進式的看到孩子的成長。
31歲台灣女律師遊大馬遭撞!保住一命「智商剩7歲」 老父接機噴淚
台灣1名31歲蕭姓女律師,今年2月間到馬來西亞沙巴旅遊時,遭車子撞飛重傷命危,經搶救後智商只剩7歲,在外交部協助下,4月8日終於返台,而高齡75歲的蕭父在機場見到愛女差點認不出來,當場噴淚,更憂心無力面對後續龐大醫療費用。據外媒報導,蕭女今年2月22日到沙巴亞庇旅遊,在過馬路時遭車輛撞飛,昏迷約2周,一度沒有生命跡象,經過1個月轉診復健及治療,直到4月初病情好轉,可以自行日常生活。在外交部協助下,蕭女在4月8日返台,老父親哭著到機場接機,甚至一度認不出愛女。經查,蕭女原本是名律師,如今遭遇車禍,導致只剩7歲智商,返台後需要接受包括以鈦合金做頭蓋骨重建手術,且需做神經復健、物理治療,同時需要語言治療師等;由於蕭家並不富裕,未來將面臨漫長復健之路,以及高額醫藥費,讓已經高齡7旬的蕭父相當憂心。當地警方針對蕭女在大馬過馬路遭撞一案,事後不斷尋找目擊證人,還原車禍過程,家屬代表透露,警方已掌握肇事者,是1名40多歲的華裔女性,不過她並未肇事逃逸,正在釐清肇責中。
發現孩子語言發展遲緩! 盡早諮詢專業語言治療協助
當孩子的語言表現和他生理年齡應出現的語言能力產生較大程度落差時,專業上就會定義有語言發展的遲緩,當家長發覺孩子語言發展較為遲緩或無法判斷孩子是哪一種狀況時,建議儘早尋求相關資源,讓語言治療師評估孩子的狀況。語言發展遲緩除了影響語言溝通的部分,同時還會擴及孩子的情緒發展、社交互動的經驗,如孩子沒有辦法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以致他人無法理解,或無法順利與對方建立互動關係,挫折感就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自信。家長日常觀察 孩子語言能力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復健科陳星潤語言治療師表示,觀察可以分為幾個面向。第一個是「語言理解」,也就是和孩子說話時他聽不聽得懂、知道多少詞彙、可以聽懂多長、多複雜的句子等,如果覺得孩子對於他人說話反應不穩定時,建議可先至耳鼻喉科進行聽力檢查,確認是否有聽力方面的狀況。第二個觀察的面向是「表達」,也就是孩子目前說話的狀況,家長可以依孩子的年齡觀察其目前能夠發出的語音、可以說出來的詞彙有哪些、有沒有語句出現、能不能模仿別人說話等能力,同時觀察孩子是否有發音不清楚或口吃、嗓音等問題。另外,孩子是不是有與他人互動的興趣、有沒有能力去提出要求或是拒絕、是不是能夠使用手勢、肢體動作、眼神來進行互動,眼神接觸是否和一般孩子頻率相近等,家長也可留意孩子是否有一些特殊的表現,例如固著的興趣、鼻音過重、情緒穩定度較低、衝動、注意力不足等狀況。孩子語言遲緩 求診專業治療陳星潤語言治療師指出,若家長觀察到孩子在語言發展方面有較為緩慢的情形,或是有溝通互動上的問題時,可以至醫療院所的復健科就診,復健科醫師會先為孩子的狀況進行初步評估,必要時會轉介給語言治療師執行進一步專業評估。語言治療師通常會依照孩子的年紀、能力和實際的配合度來調整評估模式;一般來說三歲以下的孩子通常會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語言評估,治療師會在情境中去觀察孩子的語言能力,三歲以上的孩子則會視情況使用正式測驗。除了現場觀察孩子,評估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與家長進行的晤談,治療師於此過程中可了解孩子在家裡或是學校等不同情境中的語言溝通表現,並綜合以上資訊來評估孩子整體的能力。家長在評估前可先幫孩子做一些準備和預告,例如和孩子說明在什麼時候要去醫院玩遊戲,也可以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或是安撫物,或預錄平日孩子的語言表現,讓治療師能夠看到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能力。
家長感動落淚只因「星兒開口說話」 萬海航運助自閉症孩童發展語言能力
新北市自閉症服務協進會近期和專業語言治療團隊合作,開設學齡前自閉症兒童語言治療課程,希望能把握自閉症兒童早療階段的黃金時期,幫助他們發展口語能力。該課程並獲得財團法人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費用,作為此案相關語言治療經費,有助語言障礙的自閉症孩子。五歲的小筑(化名)是名自閉症孩子,口語發展遲緩,平時不太會說話,有需求時會用哭鬧、尖叫方式,或是用手勢去比,告知家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自從上了語言治療課程一段時間後,已會用簡單的詞彙表達意思,例如:爸爸、媽媽、老師、請幫忙、謝謝、我要玩玩具、我要吃餅乾……,讓家長因此感動到落淚。新北市自閉症協會表示,自閉症兒童的語言學習比一般兒童緩慢,像是簡單的語句如:請幫忙、謝謝、我要玩玩具、我要吃餅乾……等,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反覆的練習。有鑑於語言治療對自閉症兒童的幫助甚大,這幾年來和專業語言治療團隊合作開設語言治療課程,此療育課程推出後,已經幫助了很多自閉症孩子發展出基本的口說能力,因而非常受到家長的肯定。小筑媽媽就對小筑語言能力的進步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小筑在平時對於一些生活需求常以手指頭或拉著大人來表達,就是不太願意開口說話,希望透過語言治療課程的協助,在專家及老師的指導下,自己也會全力配合,能讓小筑的語言能力有更大的進步。自閉症兒童大多有口語表達上的困難,因此,希望能把握自閉症兒童早療階段的黃金時期,幫助他們發展口語能力,否則終其一生,這些孩子可能無法開口說話,真的是非常可惜。因此,愈早提供語言治療服務,愈早可以幫助孩子的社會學習與適應更好。但自閉症兒童的語言學習與發展並非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除了語言治療師外,家長和老師的相互配合更是重要,可以幫助自閉症孩子的語言發展更加順利。
1到3歲孩童戴口罩戴習慣 疫後「不肯說話」增3成
近年受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出門頻率,有語言治療師發現1到3歲幼童在家沒有玩伴和學習對象、出門也只見人人把口罩戴牢,學習互動驟減,導致不願開口的孩子人數,較疫情前大增約3成,建議家長注意孩子溝通及表達能力,若有語言發展遲緩跡象,可至復健科接受語言評估,把握黃金治療時機。新竹國泰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洪薏婷指出,0到3歲是孩子大腦發展及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但2019年底出生的孩子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活丕變,戴上口罩後因看不見對方表情、嘴型,影響對情緒的判讀,也減少理解溝通的線索,且戴口罩時的不適感,降低孩子開口的意願。2歲3個月的幼童樂樂,家中無兄弟姊妹,平時只跟阿嬤相處,沒有其他玩伴,加上近年疫情減少出門,樂樂大多在家看電視、玩玩具,媽媽觀察到樂樂雖能聽懂指令但不願開口。經評估後樂樂接受治療,治療師先示範促進語言技巧,媽媽也在家中保持同樣方式互動,幾周後樂樂便能發出不同聲音,最終也成功開口說出爸爸。洪薏婷說,當孩子戴上口罩時,家長較難觀察到孩子的嘴型及表情變化,無法及時給予回饋。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及關注,在家中可透過一起玩裝扮性遊戲、親子共讀等方式,提升孩子的溝通及表達能力。同樣受疫情影響的還有基層公衛醫師出走潮,南投市衛生所主任洪佳賓、名間鄉衛生所主任黃乙絜先後於上月及本月初在服務契約屆滿後離職,繼中寮鄉後,南投縣內已有3家無醫師兼主任的衛生所。洪佳賓指出,在南投市衛生所服務5年期間,碰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不僅平日一直幫民眾打疫苗,假日更得配合前往各疫苗注射站設站服務鄉親,大半時間都在配合中央執行防疫政策,實在是太累了,因此選擇聘期結束後回基層診所服務。南投縣衛生局除緊急透過醫師公會媒合派遣診所醫師駐診,也向衛福部提報公費醫師缺額,懇請中央統一調派,同時對外招聘醫師,盼有熱忱的醫師加入偏鄉醫療行列。
改善語言發展遲緩 治療師建議從「1物5步驟」開始
「在早療中心語言治療室內,2歲半的寶弟不斷的尖叫、哭泣、用力敲打著門,寶媽流著淚說這就是寶弟唯一能表達情緒與需求的方式,他會說的詞彙只有『媽媽』,其他話都不會說。」臺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婕瑜表示,越早進行早期療育介入,越有機會讓孩子跟上正常發展的腳步,除了透過專業的語言治療訓練,家長若能透過繪本共讀,和孩子一起在快樂學習的生活環境下訓練成長,對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學習更能事半功倍。可從繪本開始 營造語言互動李婕瑜語言治療師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透過繪本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力、溝通意願、語言能力,並表示繪本共讀的方式有許多種,進行繪本共讀的親子活動時,建議家長將可能干擾活動進行的物品收起來,例如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選擇安靜的環境,營造能讓孩子放鬆保持專注力,且適合進行繪本共讀的環境。此外,有時候也可以讓孩子隨心所欲地摸一摸、翻一翻繪本,讓孩子先對繪本充滿興趣與好奇,接著享受繪本共讀的過程,在進行繪本共讀時,要針對孩子對繪本感興趣的地方進行講述,不要逐字照著文字唸,而是要透過「吸引、詢問、讚美、示範」的方式共讀,讓孩子主導繪本共讀的過程,在孩子學習成長的不同階段,使繪本共讀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唷!五個共讀步驟 促進語言發展李婕瑜語言治療師提醒家長,透過「吸引、詢問、讚美、示範」的共讀關鍵步驟:一、吸引幼兒注意力:家長可用較誇張的感嘆詞並搭配誇張生動的表情、語調、手勢,誘發孩子對繪本的好奇心,例如:翻頁時發出「哇~」的聲音,製造期待感、驚喜感,讓共讀繪本的過程更加地生動、有趣。二、詢問:透過繪本中的插圖、故事內容,詢問孩子「這是什麼?」、「這是誰?」、「在哪裡?」、「猜猜他們在做什麼呢?」等問題,透過豐富的插畫內容,增加與孩子對話的互動、剌激孩子的想像力,透過故事內容,鼓勵孩子試著描述、理解故事,或甚至是孩子發揮創意創造故事,孩子有興趣才會主動學習。三、讚美:無論孩子所說的內容或所發出的聲音是否正確,家長都可以給予誇張的口頭讚美,藉此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以及參與繪本共讀的動機。四、示範、擴展:將孩子所說的內容或聲音,加以擴展成更豐富的語句,並示範一次給孩子聽,例如:孩子看著書發出「ㄅㄚ˙」的聲音,家長可以向孩子「對,是尾巴喔,是兔子的尾巴」。五、重述:訓練多次之後,在共讀時可以鼓勵孩子嘗試重述家長說過的內容,重述訓練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都非常重要。
年菜搭配吃出保護力 營養師分享3撇步瘦身過新年
近三年來,國人籠罩在COVID-19疫情下,造成不少民眾人心惶惶。2023新年在即,隨著防疫政策、入境免隔離等措施的鬆綁,在外的遊子們也規劃返家齊聚一堂,與家人團聚吃飯同樂,褪去一整年的辛勞。受吞嚥障礙所苦 飲食這樣調理安心過年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許多器官會逐漸退化,就如同皮膚、骨骼、肌肉及神經系統一般,上述高齡相關的諸多因素皆可能導致吞嚥障礙,但高齡吞嚥功能退化的問題卻較少被國人所關注。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團隊建議,倘若家中長輩受吞嚥障礙所苦,可將餐食調理為好咀嚼、易入口的成型介護食,民眾可依語言治療師建議之質地對餐食進行調理,避免吞嚥嗆咳的發生,也讓患有吞嚥障礙的長輩能安全共食,一同享有濃厚年節氣氛。年菜3大搭配技巧 提升免疫力、瘦身過新年今年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團隊與奇美食品合作,在年菜的搭配上運用些許撇步,讓您吃出保護力,熱量不超標:撇步一、多纖飽足助防疫增加新鮮蔬菜攝取量,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及植化素,加上低熱量又具飽足感的特性,除了可以使營養素攝取更為均衡,也能避免過多熱量攝取,減少體脂肪的囤積。撇步二、海鮮低卡抗發炎建議可多攝取海鮮、海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及石斑魚等)食材,其含有不少如鋅、魚油等免疫營養素,相較於紅肉類食材,不僅低脂低熱量,又助於降低發炎及促進免疫調節,可謂疫情下的防疫好食材。撇步三、調理介護食輕鬆做對於有吞嚥障礙的長者來說,常常會有攝取量不足、體重減輕及營養不良的情況,因此料理的質地、熱量多寡及營養密度就顯得更加重要。其中,料理質地往往是最難克服的一點,建議在料理攪打後,加入市售商業產品將其塑形,較穩定的性質可維持食物原味及風貌,避免出水離散而影響質地;或加入少量白木耳泥攪打,以天然水溶性纖維協助成形,並儘早食用完畢。
表態了!張麗善專業能力獲肯定 雲林醫事界團體全員力挺連任
雲林選情逐漸加溫,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長期較支持綠營的醫事界,今年選戰不再鐵板一塊,有相當高比例醫事界人士肯定雲林縣長張麗善防疫表現,醫事團體與醫療院所日前更主動串聯,組成「張麗善醫事團體後援會」,正式表態支持張麗善連任。據了解,後援會成立當天,雲林縣所有醫事團體及許多醫療院所皆到齊,超過200多位各類醫事人員出席,並由「雲林縣醫師公會」代表致贈意味好彩頭的菜頭、包子與粽子等,全力支持護理師出身的張麗善連任。雲林地方人士表示,張麗善醫事團體後援會由雲林縣醫師公會、牙醫師公會、中醫師公會、藥師公會、藥劑生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醫事檢驗師公會、助產師助產士公會、物理治療師公會、職能治療師公會、醫事放射師公會、營養師公會、臨床心理師公會、牙體技術師公會、語言治療師公會、驗光師公會、驗光生公會、齒模製造技術員公會、診所協會、醫療服務人員職業工會、中藥商業同業公會、西藥商業同業公會等醫事團體,以及轄內許多醫療院所組成。雲林縣所有醫事單位都出席力挺張麗善,這是過去藍營在雲林選舉時不曾有的現象。這位人士指出,過去2年多面臨疫情挑戰,張麗善充分發揮護理師的專業背景,與醫護界溝通相當順暢,繳出相當亮眼的防疫成績單,讓雲林醫護人員都相當肯定。他也說,有重量級醫界大老曾公開對外表示,雲林在防疫期間的區域聯防機制與遠距醫療模式,已不僅是全台數一數二,而是值得其他城市參考的示範城市。此外,有地方人士也提到,張麗善除了在防疫期間明快的作為,深受醫護界肯定之外,曾經擔任20多年基層護理師的張麗善,非常了解醫療界困境及鄉親對於醫療照護的需求,不會只講空話與官話,與衛生局密切配合,讓公單位不再單打獨鬥,積極媒合各方資源,以務實可行的方式推動各種醫療衛生政策。他舉例,張麗善團隊與台塑集團的「王詹樣基金會」合作,獨步全台免費為國一女學生施打9價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媒合扶輪社資源提供精準篩檢服務及轉介治療服務補助檢驗費(後轉為交通補助費),並宣誓將於2025年根除C肝等,都讓醫護界看到張麗善有能力將想法落實。這位人士觀察,醫界動向一樣是選舉風向球,此次張麗善受到雲林醫事界各單位公開支持,確實是藍營人選過去不曾發生的情況,相較於受困防疫爭議的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張麗善這次獲得醫事界支持,更是顯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