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
」 失智症 認知障礙 失智 新冠肺炎 老年人瓊瑤去世/曾因已故丈夫插管與子女鬧翻 瓊瑤才發文思念亡夫讓人揪心
知名作家瓊瑤於4日中午13點22分驚傳在淡水家中房內輕生,醫護人員抵達現場後,已無明顯呼吸心跳,宣告不治,享壽86歲。而在11月28日當天,瓊瑤才發文悼念亡夫平鑫濤,如今卻傳來輕生的消息,讓人不勝唏噓。綜合媒體報導指出,瓊瑤的丈夫是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兩人於1979年結婚,共同度過了40年的婚姻生活。但後來平鑫濤因血管性認知障礙症中風,臥病3年後於2019年5月23日離世,享耆壽92歲。報導中提到,瓊瑤在丈夫病逝前曾與平鑫濤的子女們因「是否插入鼻胃管」的問題發生爭執,一度躍上新聞版面。後續瓊瑤也解釋,平鑫濤在失去意識前曾希望「不急救、不插管、不進加護病房」,但因與平鑫濤與前妻所生的子女在此問題上存在分歧,最終選擇了妥協。但在平鑫濤過世後,瓊瑤遵循平鑫濤生前的指示,在他過世後不舉行任何追悼儀式,而是在陽明山為他舉行了一場簡單的花葬,讓他在花朵的簇擁中安息。在平鑫濤過世後,瓊瑤搬離了他們曾共同居住40年的「可園」,遷至淡水的「雙映樓」尋求心靈上的安寧。近年來,瓊瑤鮮少更新臉書,2024年4月20日,瓊瑤曾在86歲生日前發文提到,因為身體有諸多「小毛病」,經營社群已經對她的視力、體力和精力造成負擔,打算淡出社群平台。在11月27日的發文中,瓊瑤上傳了一段用照片製成的影片表示「這些照片,終於拿出來了!每張照片後面都有故事,說不清,寫不盡,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瓊瑤也提到,這些照片大部分都是平鑫濤拍攝的,是他們愛情故事的紀錄。瓊瑤坦言,自己曾對人性和愛情感到懷疑,但當重新翻出這些照片時,才發現平鑫濤對她的愛深沉而真切。瓊瑤透過這段影片來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但當中「你,已然歸去,我,不如歸去!」反讓不少粉絲揪心不已。◎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運動痠痛不是乳酸惹的禍 乳酸不是廢物!專家曝它對大腦有「這些」幫助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運動後覺得肌肉痠痛,許多人認為這是「乳酸」堆積造成的,並將乳酸視為運動代謝後產生的廢物,對身體沒有幫助,需要讓它排出體外才不會感到疲勞、痠痛。但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研究指出乳酸並不是一種廢物,也不是造成痠痛的原因,而且乳酸很有用,它其實是運動促進大腦健康的重要媒介。乳酸是代謝過程的過渡產物 可增加大腦重要蛋白產生對身體來說,乳酸其實不是一種廢物。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提到,1985年學者提出的「細胞間乳酸穿梭理論」及1998年的「細胞內乳酸穿梭假說」,改寫了乳酸的認識,它其實不是疲勞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也不是代謝最終廢物,而是代謝過程中的過渡產物。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近期有研究指出,乳酸可以增加腦神經元、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產生,其中BDNF可以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成形,對大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蛋白質。乳酸可作為重要能量燃料 幫助神經元維持運作另外,乳酸其實也是維持神經元運作的重要能量燃料之一。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指出,當神經元能量需求增加或能量燃料不足時(如:身體有低血糖、腦缺血、睡眠不足等狀況),星狀膠細胞儲存的肝醣可以提供補充能量儲備,並迅速代謝為乳酸,送到神經元作為能量使用。乳酸提供大腦能量 對認知、記憶也有所影響而且乳酸對於人的記憶、認知也有所影響,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中樞神經系統在記憶形成的過程中需要高能量水平來維持,如果腦能量代謝紊亂可能會影響突觸訊息的傳遞,造成神經元喪失、變性,損害認知功能,假如抑制星狀膠細胞肝醣分解產生乳酸、抑制乳酸從星狀膠細胞送往神經元,則會損害記憶形成。若透過運動增加乳酸量,則能改善認知功能。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等至中高強度的體能活動,與認知障礙、失智症風險之降低呈正相關,運動時增加的乳酸量可以提供大腦能量,改善認知功能。乳酸也可作為訊號分子 可能藉特定受體調控認知除了作為能量提供外,乳酸可能也可作為一個訊號分子,透過特定受體來調控認知。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目前已鑑定出體內有一種特定的乳酸接受器,名為羥基羧酸受體1(HCAR1),廣泛分布於大腦、骨骼肌、骨骼、心臟等處,就連血腦屏障的內皮細胞、星狀膠細胞也有,這也暗示著可能藉此調控乳酸對突觸的功能、能量代謝和腦血流的調節,最終影響學習記憶能力。不過,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提到,乳酸作為訊號分子影響運動引起的認知改善,其潛在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這有可能會是後續研究的未來方向。資料來源:運動營養師楊承樺-重要科學新知:乳酸其實很有用!
首款失智症藥物審查通過 醫:可真正減緩或停止退化
全台失智症人口逐漸上升,衛福部及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19)辦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的阿茲海默藥物,是20年來首款,且不同於過往的症狀治療,是真的可以減緩甚至停止病理變化,改善病程進行治療的藥物,為重大突破。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未來將和健保署討論,盼推動相關藥物給付。根據衛福部今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失智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占56.88%。徐文俊說,此款單株抗體藥物已經於去年7月在美國通過上市,適用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並於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徐文俊表示,上次出現阿茲海默症藥物是在2013年,只能針對症狀治療,而此款新藥將能實際改善病程,透過靜脈注射打到體內後,可移除大腦中的類澱粉沉澱,達到停止或延緩病理變化效果;臨床試驗發現,每兩周施打一次,用藥18個月,可延緩5到7個月的退化,部分個案甚至可完全移除類澱粉沉澱,雖無法挽回已經凋零、死亡的細胞,但可以延緩其他神經元死亡。徐文俊解釋,此類藥物適用患者,必須先確診阿茲海默症,且其嚴重程度範圍在輕度認知障礙到輕度失智,失智症太嚴重或沒有症狀者不建議使用。不過他提醒,藥物還是有副作用可能,基本上包括水腫,嚴重可能出血,使用上仍要小心。此藥使用條件,徐文俊說明,須先經過腦脊髓液檢查或類澱粉正子攝影,檢查類澱粉沉積、確診阿茲海默症,再進行測驗評估症狀嚴重度;並還需要做基因檢測驗APOE4基因。目前檢測與藥物都要自費,以美國價格預估人年藥費約新台幣70萬元,類澱粉攝影則約7萬元。徐文俊指出,新藥出現後,整個社會對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看法將大幅改變,人們可以不用再害怕檢查,因為「阿茲海默不是絕症」。
75歲婦美容店4年花431萬 家屬一看明細質疑:誘導消費
有些店家為了賺錢會強迫推銷,因此客人的體驗感受多數很差。中國杭州有一名75歲老婦,在一間美容店消費約96萬(人民幣,下同),約431萬新台幣,讓家屬難以置信,氣得向相關單位投訴。對此,涉事店家也做出回應了。據《1818黃金眼》報導,馬女士的婆婆的妹妹今年75歲,無兒無女,還有點老年癡呆,光是這幾年就在一間「蕾蕾美顏」的美容店花了96萬元,其中一項方案8次要價15萬多。馬女士抱怨,老婦總是講不聽,攔也攔不住,前幾天又跑去美容店做護理。帳單明細顯示,老婦自2020年11月就開始消費,總金額96萬元左右,同一天的消費高達3、4萬,其中收款方叫「雯」的一共收了33萬元多,叫「蕾蕾健康管理」收款27萬元左右,「杭州科伊醫療美容」等公司也有。老婦經常在一天內,甚至是幾分鐘,多次付款給美容店,「比如剛刷5萬元給蕾蕾,2分鐘後又刷5萬元給科伊,同一天之內下午4點掃碼付款4萬元和3.4萬元給雯」。家屬懷疑美容店做強迫推銷和誘導消費。(圖/翻攝自1818黃金眼)馬女士今年7月3日陪伴老婦到醫院檢查,老婦主訴「記憶力減退5年多」,醫生判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當被問到做什麼項目時,老婦可以清楚表達,回應:「做做臉,做做背,均為按摩護理」。對此,「蕾蕾美顏」店長表示,已經反映給總部,坦承確實有96萬左右的消費金額。至於為何「收款方很多」?店長解釋,那些機構都是公司總部的,後續稱目前已經退了36萬,其中26萬是老婦付完錢還沒消費的金額。杭州上城區市場監管執法人員趕到店內時,店長表示所有檔案已經不存在,也是老婦自願服務的。當執法人員想走訪調查,店長則表示涉事的3名店員都在休息,也不准進入檢查,理由是有客人在做護理不方便,可以進沒有顧客的門。杭州上城區商務局工作人員表示,店家證照齊全,現場未發現虛假宣傳,且有價目表,已經約談相關人士,對方表態願意和老婦積極溝通。一有結果一定會和市場監督進行調查,會給出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
追蹤13萬人43年!新研究曝「1食物」恐害失智 醫示警:風險增14%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失智症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生率正在快速攀升,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議題。腎臟科醫師透露,根據美國研究,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者,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建議吃紅肉還是以原型為主。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粉專表示,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追蹤了超過13萬人長達43年,發現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者,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若將每日的一份加工紅肉替換為堅果、豆類或豆腐,可以將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20%。王介立指出,每日食用的加工紅肉每增加1份,與全球認知功能老化(包括語言和執行功能)額外增長1.6年相關。醫師補充,常見的加工紅肉包括香腸、火腿、培根、煙燻牛肉等,「我偶爾還是會吃紅肉,但僅限於原型紅肉,而且不是美食等級的不吃。」另外,營養師顏瑜萱也曾透露,多項研究發現,「麥得飲食」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具體作法是多吃10種大腦健康食物,如綠葉蔬菜、其他蔬菜、堅果、莓果、豆類、全穀物、海鮮、禽肉、橄欖油和葡萄酒,同時少吃5種傷腦食物如紅肉、人造奶油、起司、糕點糖果以及油炸食物。
多睡一下有好處!台大醫學院研究:可降低74%失智風險
不少民眾在周末多睡一點時都擔心睡到太累,其實剛好相反,台灣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周末賴床多睡幾個小時,不僅使身體恢復活力,還可大幅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經研究賴床的人比不補眠的人,於認知功能退化風險低74%。台灣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近日受到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引起熱烈討論。台大醫學院在國際期刊《睡覺與呼吸》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周末多睡幾個小時,對於大腦是十分有效的保護措施。研究團隊針對215名65歲以上男女,進行為期2年的追蹤,參與者除了要書寫睡眠日記,還得配戴類似手錶的活動監測儀,記錄睡眠時間。研究團隊將參與人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有約一半的參與者利用周末補眠,多睡幾個小時彌補平日缺少的睡眠,而這群人中的認知功能退化風險竟比沒有補眠的人低了74%。不過研究人員也尚未找到周末補眠能保護大腦免受失智症侵害的原因,但依據一項理論,就是讓大腦有更多時間休息和恢復,進而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結;此外充足睡眠可減少體內發炎,發炎就與失智症發展有關聯。事實上過去早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而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這項研究是首個針對老年人補眠對認知障礙影響,結果顯示周末補眠確實和認知功能障礙風險降低有正相關性。
長者健忘不一定是失智! 醫示警「6原因」恐釀認知障礙
失智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失智症的特點是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功能逐漸的退化,然而認知障礙並不等於失智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指出,認知障礙症涵蓋範圍廣泛,除了失智症外,還可能來自於憂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等因素,並非只有老年人會面臨這樣的挑戰。台北市政府於官網分享一起案例,78歲的王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師,過去生活規律且充實,然而近兩年來,他發現自己的記憶力逐漸下降,對日常活動也越來越提不起興趣,甚至過去熱愛的散步與聚會活動也漸漸停止。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醫院檢查,儘管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但醫生診斷他患有輕微的憂鬱症,並說明這是導致他認知功能退化的原因。所幸在家人的細心關懷下,王先生的生活逐漸有了轉機。尤其是當家中迎來一位新成員小孫女的誕生,這讓他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每天與孫女的相處,讓他充滿了活力,記憶問題也隨之改善。幾個月後,醫生檢查發現王先生的認知功能已恢復正常,他的生活不再空虛,而是充滿了與孫女相伴的美好時光。劉建良醫師也呼籲,認知障礙並非無可挽回,早期診斷和適當的治療至關重要劉建良醫師指出,患者如果能在初期發現認知功能減退的跡象,通過適當的醫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將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甚至逆轉某些症狀的進展。及早診斷的好處包括了,及早診斷認知障礙,尤其是在疾病初期,能夠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接受適當的治療。某些可逆性認知障礙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B12缺乏、憂鬱症、水腦症、藥物副作用等,通過適當的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此外,及早診斷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即使透過完整評估工具,在早期就確診退化型的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也能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好地應對生活變化,及早規劃財務與醫療照護選項,強化支持系統,維持生活功能,延緩症狀惡化;而在確定病因後,可提供妥善診斷後支持,讓失智症家庭能夠逐漸理解疾病,減少焦慮與不確定感。家屬也能在早期建立應對機制,減輕日後的照護壓力。劉建良醫師表示,提高認知障礙認知的社會責任,除了醫療機構的支持外,社會大眾對認知障礙的認識和接納也至關重要。家庭、工作場所及社區應共同合作,創造一個失智友善環境,幫助認知障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尊嚴與獨立,早期支持和介入更顯得至關重要。
高血壓不治療恐「增加這風險」 研究證實:失智症緊接而來
高血壓不治療恐引發失智症!醫師指出,許多高血壓的研究顯示,如果好好控制血壓,上了年紀之後發生失智症情況會明顯減少,據研究顯示,40歲以前就有高血壓,50歲之後有可能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根據《福斯新聞網》等外媒引述一項研究顯示,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除了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外,還會有失智症及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會顯著增加。這項發表在《神經學期刊》的研究,透過研究人員對3萬1千名年齡平均為72歲的人進行了4年追蹤研究後發現,未經治療的高血壓者,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血壓正常的人高36%,這數據包括服用藥物的患者。根據這項研究作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倫農醫生(Matthew J.Lennon, M.D., PhD)指出,高血壓是「中風和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可以透過藥物控制,從而降低個人罹患這些疾病的風險」,倫農醫生更補充,「我們的綜合分析研究了年長者,發現未治療高血壓確實可能增加的風險」。透過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年齡增長,治療高血壓仍然是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重要因素,另外,美國稍早也有一項追蹤 30 年的研究顯示,若在 40 歲前就有高血壓的患者,來到50歲後,就有可能發生認知功能障礙,而且可以從醫學影像上面看到腦部的退化。據了解,失智症主要分為血管性的腦部退化、阿茲海默症,而高血壓確實會引發血管硬化、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缺氧和認知障礙的情況,另據美國心臟協會表示,50%的高血壓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而降低血壓的兩種自然方法是定期運動,不食用含過多鈉的食物。放任高血壓不治療?最新研究指出,高血壓導致老人失智症風險。(圖/翻攝自X)
獸父性侵高中女兒!19年後還敢聲請扶養 法官判女兒免除義務
一名男子20年前與太太離婚後,取得女兒監護權,卻趁女兒熟睡時,性侵了當時仍是高中生的親生女兒。女兒提告後離家,男子後來也沒有扶養女兒,如今男子年逾70歲,生活無著,向屏東地方法聲請女兒扶養;法院經過調查,認定該男子的獸行19年來讓女兒飽受折磨,判決女兒免除扶養義務。可上訴。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犯案男子於民國93年3月間與太太離婚,並取得當時就讀高中的女兒監護權。然而,該名男子竟於於94年2月,趁女兒熟睡時對她伸出狼爪,性侵得逞。女兒事後報案,離家住進宿舍。法院審理時,男子否認性侵女兒,稱前妻因為想復合所以時常到他住處睡覺,一天他喝醉酒被長官罵,回家後藉酒消愁,當時前妻房間沒有鎖,半夜一起來發現身邊有人,以為是太太,並穿著內褲對其摟抱,壓在對方身上感覺不對,開燈發現是女兒,他也大受打擊。女兒當下十分驚恐,之後就回到前妻住處,期間,他也有不定時支付供養費用,打電話關心,但女兒未接。法院調查,該男子犯行已經檢方依刑法第225條第1項家庭暴力之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為乘機性交罪嫌之公訴;被害人受創後,直到目前仍在就醫治療,顯見男子行為對女兒造成身心靈莫大的傷害,縱然經過19年內心仍無法平復。判決書指出,法院認定男子在女兒於成年前,依法應善盡扶養照顧義務,並應適當關心其成長狀況,不料與太太離婚後卻違反倫常,對於未滿16歲之聲請人施行性侵行為,讓女兒身心重創,伺機逃離住處;且男子雖知道女兒就讀高中,卻從未透過其他方式對其善盡扶養義務,足認相對人係無正當理由,未善盡應扶養照顧其責任。又因男子對女兒為身體上之不法侵害,造成其身心受到巨大打擊、尚未成年即離家無法受家庭守護,離家後在外徬徨無助,出現自暴自棄、放棄自我的念頭及行為,引發創傷後情緒調解及認知障礙等精神問題,19年來仍飽受心靈折磨,已屬情節重大。參諸上揭民法第1118之1第1項第1、2款及第2項等規定,其女請求免除其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忘記工作大小事、不認得親人!上班族「中年失智」 醫曝5常見症狀
一位55歲上班族原本事業穩定、擁有美滿家庭,某天突然想不起工作上的大小事,也不記得如何返回公司,最後甚至連親人也認不得,就醫後被診斷為失智症。失智非老年人專利 常見認知功能障礙有這些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王文隆表示,一般人或許很難相信,居然這麼年輕就罹患失智症;但在真實世界中,這可能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失智症並不是普通老化或單純記性變差,而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且此症候群類型相當多,常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根據衛福部失智症診療手冊定義,失智症為一種由腦部神經疾病、身體系統性疾病、藥物或成癮物質使用等因素,所引起的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之疾病。而患者出現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與學習功能、注意力、語言功能、知覺-空間-動作整合功能、推理-計算-組織-規劃等執行功能、社交認知功能等。5大常見症狀 嚴重恐致失能「簡單來說,失智症就是大腦認知功能衰退的疾病總稱。」王文隆解釋,失智症會導致患者的記憶、性格及日常生活出現障礙,且不同的失智症,也會對應不同的早期症狀及認知障礙。他進一步針對各種不同的失智症,梳理出5種常見的障礙面向:記憶障礙:失智症會導致短期記憶受損,無法記得剛發生的事,因而會說重複的話,也無法學習新事物。這是失智症早期症狀之一,患者雖會遺忘重大或近期的事件,尚能透過提示回想起來,但若持續惡化便可能永久遺忘。語言障礙:部分失智症患者在早期會出現語言/溝通能力減弱的情形,且無法說出物品的名稱(或是以代名詞稱呼)、漸減少語言表達,甚至因理解力下降而被家人誤以為重聽。這同樣屬於早期症狀,但不見得會發生在每個失智症患者身上。視空間障礙:患者可能出現視覺、幻覺及空間障礙等相關症狀,像是無法辨識熟悉的人,或認不得常用物品,甚至可能產生對生活環境感到陌生、無法獨自回家、時常迷路等問題。推理與判斷障礙:患者無法解決生活中的突發狀況、無法理解潛在危險、無法自行規劃或做決策,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顯得猶豫不決。性格改變與精神症狀、行為障礙:患者出現很大的性格改變,變得被動、個性退縮、出現自語/幻覺妄想或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在公共場合脫衣服、觸摸他人等。及早察覺早期治療 避免進一步惡化王文隆指出,由於失智症在臨床上的起因很多,務必及早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才能避免誤診或惡化,進而導致不可逆的失能。尤其患者此時身體及大腦機能退化,用藥風險極高,稍有不慎易釀成嚴重後果。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失智的情形,都應前往精神醫學相關科室進行評估,及早了解年老者的身心治療需求、完整安全照顧與積極保養等資訊,避免進一步退化,迎向健康快樂的每一天。
超高齡化社會「肌肉健康成關鍵」 肌少者恐長期臥床7.4年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台約有三分之一縣市進入超高齡門檻。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肌肉流失風險。隨著肌肉流失加劇,不僅體力與肌力急速下滑,更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失能或長期臥床7.4年。台灣整合照護學會今日(30)呼籲,肌肉流失是民眾邁向健康老過程的障礙,尤其肌肉流失與長者失能以及三高問題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暨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彭莉甯主任表示,為了幫助國人了解延緩肌肉流失的新解方,全台11位來自醫學中心的肌少權威醫師,首次集結統整國內外指引與研究,共同發布針對台灣民眾的《HMB肌少治療白皮書》,提出HMB(全名β-羥基-β-甲基丁酸)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彭莉甯主任分析,肌肉是健康的根基,40歲至80歲之間,可能流失約40%的肌肉量,而國人關注的長者三高、失能等問題,都可能隨著肌肉流失增加風險,除了糖尿病風險增加近49%、失能風險提升36%、高血壓風險提高19%外,認知障礙、行動能力變差等風險也將持續攀升。彭莉甯進一步解釋,過去改善肌肉健康的解方有限,面對肌肉流失,只能鼓勵民眾多補充蛋白質與多運動,儘管為了增肌費盡心力,卻難抑制肌肉流失。幸而研究發現,HMB有雙重效果,可以刺激肌肉合成、促進肌肉生長,還能穩定肌肉結構、保護肌肉組織從根源抑制流失。HMB該如何補充?攝取量要達到多少才足夠?彭莉甯主任以《HMB肌少治療白皮書》為指引,說明肌肉健康者可每日補充至少約0.75克HMB來維持肌肉狀態;肌力、體力不足有早期肌少風險者,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1.5克HMB;肌少症患者,則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3克HMB。她表示,HMB屬珍稀營養成分,難從自然飲食中攝取充足,以有肌肉流失困擾的民眾為例,需要吃下約50雞蛋或約8公斤嫩豆腐才能達到1.5克的HMB每日建議攝取量,若是肌少症患者則需要雙倍,正常飲食幾乎無法達到。因而,她建議民眾透過具醫學實證的HMB營養品效率補充,搭配多重蛋白質來提供肌肉生長短中長期所需的原料。亞培台灣醫藥學術部處長王耀賢醫師分享收案人數逾千位的亞洲大型臨床研究,說明雖然國人對HMB較陌生,但國際上早已廣泛運用於促進肌肉健康。研究發現,對比僅接受營養教育的長輩,穩定攝取HMB營養補充品者,在六個月後,近四成體態和營養狀況變得更健康、是無補充者的四倍之多,且上臂肌肉量與下肢肌力也顯著提升,生病時間更是明顯降低約四倍。
工作重複性太高易失智? 挪威新研究:患認知障礙風險恐增逾6成
工作多動腦可以預防失智?挪威奧斯陸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若長期從事缺乏挑戰性、重複性高的工作,到了70歲過後,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將增加66%,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將增加37%,也就是說,如果在工作時努力用腦,不僅能促進人的職業發展,也能保護其認知能力,助於預防失智症。根據《CNN》的報導,這項報告發表於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雜誌《神經病學》(Neurology)上,挪威奧斯陸大學醫院研究員艾德溫(Trine Edwin)帶領研究團隊,分析了7000名挪威民眾,紀錄其30多歲至60多歲退休時的職業、健康與認知狀況,並對305種職業的認知需求進行了分類。研究團隊將教師、律師、醫生、會計師、技術工程師、公共服務人員等等歸類在認知需求較高的範圍中,由於他們的日常職責包括創造性思維、分析資訊、解決問題以及向他人解釋想法和資訊,亦需要人際交往能力。而未歸類在「認知保護」的日常工作,則通常涉及重複的體力和腦力任務,如工廠工人、帳務員,以及管家、管理員、建築工人、郵差、清潔人員等。艾德溫指出,研究結果表明,從事更需要複雜思維的職業,可助於在老年時期保持記憶和思維,受教育的年數也能夠抵消重複性工作所帶來的影響,像是上大學就可將重複性工作所致的影響降低約60%,但並不能完全消除。對此,美國佛羅里達州神經衰退性疾病研究所研究主任艾薩克森(Richard Isaacson)就表示,積極參與生活、保持目標感、學習新事物和保持社交活躍,是防止認知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有力工具,而在工作中進行認知投入,就可以幫助人類對抗失智症。報導也指出,諸如地中海式飲食(著重攝取大量蔬果、好油等,適量魚類、禽肉)、控制飲酒和戒菸、注意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等數值,並且定期評估治療聽力和視力問題,再加上充足睡眠和壓力管理,都可以幫助人們克服認知能力下降的問題。
山豬罹「紅斑性狼瘡」14年 11大症狀一次看!符合4項快就醫
藝人山豬(陳俊甫)今(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稍早家屬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病逝。事實上,山豬過去曾自爆罹患多種疾病,包括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悸、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且20多歲時就發現自己得了「紅斑性狼瘡」,多年來都靠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控制病情。根據奇美醫院衛教資訊網文章,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或稱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英文名稱為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或稱思樂醫,是取其音近似。Systemic的意思是全身或系統,Lupus的意思是狼,Erythematosus的意思是紅斑。這個病名是在1851有醫師認為病人臉部的紅斑是被狼咬到造成。在正常情形下,身體會製造抗體抵抗外來入侵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物質。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因免疫系統無法區分自己的跟外來的,而把自己的細胞當成外來的攻擊,造成全身器官組織,包括皮膚、關節、血液、腎臟及神經系統的發炎。狼瘡便是一種可侵犯全身之自體免疫性疾病;它非傳染性疾病,非惡性腫瘤。病程常具不可預期性,個體差別大。疾病之嚴重性變化極大,疾病嚴重程度(活性高低)起起伏伏,症狀嚴重時稱活性發作,症狀輕微時稱活性緩解。狼瘡好發於育齡期女性(14歲至44歲),男女比約1比10,但是男性比女性嚴重,年紀輕的病人症狀較嚴重。盛行率方面,每185個美國人,有一個狼瘡病人,黃種人多於白人。狼瘡病人子女得病機率約5%,同卵雙胞胎得病機率約30%,近親(含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狼瘡病人,則罹病率約10%。發病的原因,據研究與基因及環境均有關係。狼瘡的表現具多樣性,幾乎每一個器官系統皆有被侵犯的可能,比較重要的有下列幾項:1、全身性體質表現(95%):疲倦、發燒、體重減輕。2、肌肉骨骼系統(95%):關節酸痛、關節炎、肌炎、缺血性骨壞死。3、皮膚(80%):臉部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掉髮、血管炎。4、血液系統(85%):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脾腫大、淋巴節腫大。5、神經系統(60%):認知障礙、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6、心血管系統(60%):心包膜炎、心內膜炎、肺出血、肺炎、肺動脈高壓。7、呼吸系統(60%):肋膜炎、肋膜積液、肺出血、間質性肺炎、肺出血。8、腎臟(50%):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9、腸胃系統(45%):腸出血、穿孔、噁心、腹瀉、腹水。10、血栓(15%)。11、眼睛(15%):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至於如何診斷紅斑性狼瘡?一般依據美國風濕病醫學會診斷標準11項中符合4項:1、蝴蝶斑。2、圓盤性紅斑。3、光敏感。4、口腔潰瘍。5、關節炎。6、漿膜炎、肋膜、心包膜。7、腎臟病變:蛋白尿或細胞柱體。8、神經病變:癲癇、精神異常。9、血液學病變:溶血性貧血、白色球血小板減少。10、免疫學檢查異常:指抗史密斯抗體(Anti-Sm),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Anti-dsDNA),以及抗磷脂抗體三種。11、抗核抗體:ANA。
妄想、幻覺、攻擊行為 專家教你應對失智症常見行為!
一、妄想: 妄想是失智症者常見的症狀,他們可能有虛構的信念或想法,與現實不符。這可能包括對周圍人的猜疑、誤解情況,或擔心被害等等。處理方法: 不要直接反駁或否認其妄想,而是以同理心先聆聽他們的感受。提供確實、冷靜的事實,但不要強迫他們接受。創造穩定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變動,以減少焦慮。真實個案82 歲的陳奶奶在年初跌倒,經由醫師診療後,建議她可以恢復正常行走,但奶奶從此變得小心翼翼,深怕再次跌倒而減少出門交際。初期,一同活動、話家常的朋友們還會來家裡邀請奶奶外出,但被陳奶奶拒絕幾次後,大家也就不再勉強。爾後奶奶深居在家,家人聘請了照服員於平日白天陪伴照顧她。直至入秋、奶奶常告訴媳婦, 猜忌照服員趁她睡覺時偷捏她,因為時不時在腿上發現瘀青,為此, 奶奶的兒子在她房裡裝設隱藏式攝影機,觀察了一週也未看出什麼端倪,直至有次陪奶奶到至醫院就診時,與醫師談及近期奶奶的狀況,醫師依據奶奶的互動反應,建議進行失智症評估,這才發現她已邁入了輕度失智症期。教授專業解讀!這個案例屬於比較輕微、半典型的妄想表現,因為尚處於輕度失智症期。失智症者中更常見的妄想多半是「偷竊」,先開始懷疑自己身邊的錢、印章存摺等有價東西不見了,接下來可能懷疑不見的東西被照顧者或家人偷了。最嚴重的妄想甚至是懷疑自己的食物遭人下毒,進而出現拒絕進食的行為,而拒食後還會引發身體機能下降、營養不良等一連串問題。當家中的失智症者出現妄想行為時,先別急著和他爭辯或糾正他說的話,建議先順勢安撫。例如,失智症長輩說發現錢不見了,就由家族中他最信任的人陪他一起找,例如兒女或其他主要照顧者,當下先讓當事人感到安心是最重要的。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通常這種「東西不見了」、「被偷了」的狀況只要出現過一次之後,之後就會三不五時上演,不少家屬都深感困擾。除了選一位最信任的人陪失智症者找,有時需要小道具來配合,例如他說存摺不見了,就預先放一本存摺放在某處,陪他一起找出來,讓他實際看到;如果他說有小偷來偷東西,可以先問問他:「你覺得小偷是怎麼進來的?」跟他一起把窗戶關上,把門鎖緊,然後對他說:「門窗都鎖好囉,這樣之後小偷就不會進來了。」需要跟他站在同樣的角度來處理,好讓他獲得安心感,然後再透過其他話題來轉移他的注意力。二、幻覺: 幻覺是錯誤的感知,可能是視覺、聽覺或其他感官的錯誤訊息, 也就是說,失智症者可能看到、聽到或感覺到不存在的事物。處理方法:不要嘲笑或試圖導正他們的幻覺,而是與他們討論當下感受。創造建立寧靜的居住環境,減少可能引發幻覺的刺激。需諮詢醫師,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真實個案在一次志工療護時遇到69 歲的張大哥,他對著無人的角落頻頻微笑,還跟我一同前去服務的學生說:「剛剛跟我說話的小姐好漂亮 !」讓學生們十分驚恐,不斷四處探看,在一旁的社工趕緊過來解釋張大哥的狀況,才平息了學生們的擔心。由於失智症者腦部的神經系統形成錯誤的傳遞或判斷,故有時會自覺聽到、聞到或者看到非現實層面的事物,就像課堂上曾有女性長輩在團體用餐時大喊:「廚房失火了 !」她緊張地說聞到濃烈的燒焦味, 儘管大家好言相勸,仍無法安撫她的躁動心情,直到攙扶她走到廚房親自確認沒開爐火,這才了解真實現況並安心歇下。教授專業解讀!失智症者很容易把舊時回憶和當下時空重疊,形成錯誤的感知,這位個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忘記親人已經過世,把以前的互動回憶錯置到現在的認知時空裡,彷彿是在時光旅程中迷失的旅人。有時候失智症者也會因為看到家中的某項物品,觸動腦部某處神經皺摺,使得過往與生命中重要親人的互動浮現眼前, 甚至能展開對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他忘記了這位親人早已離世,但記憶還停留在過去相處的時間裡。這時候照顧者可以平靜地問:「你現在看到誰,你們說了什麼話?」引導他主動敘述情境,等紓解完這段記憶就好了。若家人罹患的是路易氏體失智症,據統計,當中有八成的人也容易出現幻覺,家屬與照顧者宜多加注意。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失智症的幻覺多結合虛幻的感知,包括不存在的幻聽、幻視或氣味與碰觸等等。我在臨床照護上就聽過患者女兒抱怨,罹患失智症的媽媽總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驚聲喊叫,直說廁所裡有大蜘蛛。前幾次全家人都認真地一起幫她找,但就是不見媽媽說的大蜘蛛蹤跡,直到把她帶到廁所,她指著空無一物的桌面喊說: 「蜘蛛佇遐,恁攏看嘸嗎?」家人這才發現狀況嚴重,隔天一早趕緊帶媽媽帶到醫院。其實這時最好的方式是陪她演戲,拿個罐子或紙盒做出蓋住蜘蛛的動作,再跟長輩說蜘蛛已經抓走了,會比強行與她爭論沒有蜘蛛來得有安撫效果喔!三、激動/攻擊: 失智症者可能因為認知障礙和情緒不穩定而出現激動、煩躁和攻擊性行為。處理方法: 照顧者和家人需保持冷靜,避免激怒或加劇情緒振盪。分散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到其他活動或事物。創造安全的環境,避免可能引起情緒激動或刺激的物品。真實個案中度失智的黃奶奶剛被家人安排住進養護中心,因為她已數次攻擊同住且大她10 歲的爺爺,每當事件發生時,奶奶總顯現得情緒高張,說著婆婆刁難虐待她的陳年往事,說起爺爺總沒能在第一時間保護她,到現在仍一直嫌棄她。雖然這樣的情緒暴衝有歇息和緩的時候,但反覆發作的狀況在換季之際更為彰顯。直至最後一回,黃奶奶在氣憤之餘拿起廚房的擀麵棍往爺爺的頭上敲下去,好險老人家力氣小,爺爺當下沒有受到多大傷害,但這樣的重大事件已經嚇壞了兒孫們,在家庭會議後決定把黃奶奶送到養護機構,由專業人士來照顧。教授專業解讀!失智症者會產生攻擊行為,很多時候是因為「不認得家人」, 他們覺得「有陌生人入侵了生活領域」而感到緊張,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域才有攻擊行為。如果當下與患者爭執,從失智症者的角度來看,當下感覺是「眼前的陌生人正在對我咆哮」,也因此被激怒,而出現攻擊行為自我防衛。為避免這種狀況,要儘快「阻斷」讓他生氣的原因,當他不記得親人而焦躁時,立即請該位親人暫時離開現場;當他對某個環境喪失安全感時,改由他信任的人在旁陪伴,或直接帶離原本引起不安的場所。若失智症者以往就出現過攻擊行為,要特別注意減少生活空間裡的物品,例如把易碎品改為不易破損的材質,避免放置能當成攻擊物的東西,減少雙方受傷的可能。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當失智症者開始認不得親人的時候,很多親友都會用「猜猜看」的遊戲,一直問患者說:「你知道這是誰嗎?」有的人還會一直重複問,這其實是惹惱失智症者,他會覺得對方不停地詢問相同問題是在捉弄自己,感覺到被挑釁,以致於不耐煩而開始生氣,有些人更因此產生攻擊行為,所以一定要避免問失智症者這樣的問題。當失智症者的認知已經退化到無法辨識親人的程度時,並不會因為你多問幾次這種問題,就能喚醒他的記憶,不妨改為順著他的話發展,甚至在必要時扮演成他認為的那個角色, 是比較理想的方法。本文摘選自《當家人失智時》,幸福出版。【關於作者】郭鐘隆/臺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特聘教授教學專長為智慧健康、成癮物質防制、長者健康、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多年來致力於藥物濫用防制,保護學生遠離毒品危害不遺餘力。近年來亦著重於長者智慧健康,結合芳香治療及園藝治療應用於3D虛擬實境(VR)以及擴增實境(AR)及AI運用,促進長者之身心療癒,改善或預防失智,提升其樂齡生活品質等。鄭雅文Vivian/PureAroma黛田國際芳療學苑校長擁有30多年教學經歷及數千場臨床芳療照護實踐,擅長將香氣幻化多變且凝聚大自然植物花草力量,賦予各族群善用馨香並得以融入日常。近年來更結合五感撫慰與音樂、園藝及藝術療方,帶領團隊走遍偏鄉、外島,積極推動各地長者身心和諧與健康。
衛福部:國內65歲以上長者近8%失智 國外專家曝「喉嚨危險訊號」
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99%,人數飆破35萬人,然而英國專家提醒,吞嚥困難也是失智症的徵狀,建議均衡飲食、定期運動、避免吸煙、限制飲酒,定期體檢及認知障礙篩檢對於預防相當重要。根據英國《快報》(Express)及《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吞嚥困難是失智症不尋常的徵狀之一,英格蘭東北部提賽德大學(Teesside University)生物醫學資深講師昆達卡(Ahmad Khundakar)博士說,原因是負責運動與協調的大腦區域受損,然而控制吞嚥反射也包括其中。英國阿茲海默症學會(Alzheimer's Society)指出,隨著失智症病情變化,吞嚥困難問題會更嚴重,不過情況仍因人而異,症狀包括不斷咀嚼或者把食物含在嘴裡。吞嚥困難會導致體重減輕、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報告,超過 600 萬美國人(各個年齡層)患有阿茲海默症,其中 65 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到 2023 年將有 670 萬人患有此病。生物醫學資深講師昆達卡解釋,失智者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協調問題、喉嚨知覺減弱,因而導致吞嚥困難,處理不當將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營養不良甚至會窒息。他也提醒,降低失智症的風險不僅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定期運動、避免吸煙、限制飲酒,還需要保持精神刺激和社會聯繫,定期體檢與認知障礙篩檢對失智症的早期發現與預防至關重要。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 (NHS)表示,失智症症狀可能包括以下問題,包括:記憶喪失、思維速度、用詞不當或說話困難、理解、判斷、情緒、移動、進行日常活動有困難。
司馬中原病逝/司馬中原跌倒肺炎離世 醫曝多「這動作」成保命關鍵
「國寶鬼王」司馬中原(本名吳延玫)4日驚傳離世,享壽90歲。據了解,他日前曾摔倒,送醫後發現有急性肺炎,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提醒,長者一年約有5%的人跌倒後,出現較為嚴重的狀況,若不太能動,一直躺在床上容易因此肺發炎,建議狀況較佳時要盡量活動。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詹鼎正說法,長者平均一年有約5分之1到3分之1會跌倒,這之中又有一半人會受傷,而嚴重受傷的,可能約有10分之1或20分之1的人會非常嚴重。他繼續說明,當長者跌倒需要住院,又不太能動作時,躺在床上就容易有肺發炎的情況,治療過程若運氣好就沒事,但若細菌太毒或免疫力、肺功能不佳,就會有一定的困難,嚴重骨折和腦袋出血都是嚴重跌倒結果,因此會強烈建議長者盡量不要跌倒。詹鼎正表示,跌倒住院後,若情況已經較佳,要盡量活動,因為不動容易導致口水沉積等,進而嗆到或發炎,另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0年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6775人,居國人死因第7位,其中跌倒(落)致死人數占21.9%(1,482人)。另外,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也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位長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醫。跌倒是造成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其發生率亦隨年齡增加而隨之提高。國健署表示,長者跌墜受傷地點有52%發生在室內、48%發生在室外,其中室內跌傷地點排行依序為客廳、臥室、浴室、廚房或餐廳、陽臺、樓梯等。除了環境之外,通常造成長者跌倒之相關危險因子,包括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不足、認知障礙、視力異常、足部問題與不合腳的鞋子、增加跌倒風險藥物的使用等。
瞬息決勝1/收押屏縣議長堵郭台銘? 國民黨研判對方司法抹黑離間招數盡出
屏東縣議長周典論因涉犯「總統選罷法」,遭屏東地院裁定收押,國民黨痛批時機太巧合,直指政治力介入司法,意在嚇阻郭台銘為侯康站台。藍營要角研判,選舉步入肉搏階段,對手陣營必然狂推奧步,司法介選、抹紅抹黑與分化離間等招數盡出,務必求得勝選。屏東縣議長周典論遭到羈押獲准,全國議長副議長聯誼會會長北市議長蔣根煌斷言「絕對是選戰奧步」,因為23日原本挺郭的周典論上凱道改挺侯康配,當天就曾預告,若站台恐將遭檢調搜索約談,結果一語成讖。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更解讀,檢調此舉除了壓制周在屏東輔選外,也有意警告已棄選的郭台銘不准站台侯康配,阻止藍營大整合。一名藍營輔選要角說,黨中央與侯營日前沙盤推演,選戰進入短兵交接階段後,對手不計代價就是要贏,一定奧步盡出,包括司法介選、抹紅抹黑以及分化離間三招;另投票前夕可能還有令人措手不及的「割喉招」,沒想到言猶在耳,28日就傳出國安系統主動放消息給外媒,指陸方施壓天團「五月天」欲介選,讓幕僚嚇出一身冷汗。屏東縣議長周典論遭到檢方羈押,外界解讀其意在嚇阻郭台銘出面挺侯友宜,屏東縣議會多數議員也聯袂抗議政治力介入司法,至於後續效應仍待觀察。(圖/報系資料照)周典論被押的後續效應有待觀察,然而這項動作卻可能引發「寒蟬效應」,一位瞭解屏東政治生態的人士透露,周近年與屏東綠營關係不錯,曾私下幫過不少綠營要角上位,檢方現在卻不顧情面、說押就押,讓原本還舉棋不定的議長聯誼會系統皆感「唇亡齒寒」,與其等著秋後算帳,不如押寶「侯康配」換平安,抬面下鴨子划水挺藍。「賴清德在政見會打經國牌,點名馬英九、趙少康、韓國瑜、朱立倫為首的國民黨,罵他們對不起蔣經國,其實另有玄機。」藍營高層人士指出,藍綠支持度太接近,讓綠營改打「尊蔣」戰術,卻矢口不提兩蔣堅持奉行「一中」就是中華民國,賴柯競相蹭蔣經國,說穿了就是賭年輕人早已不知兩蔣是誰,信口開河搶選票,反正多搶一票是一票。該高層人士分析,「尊蔣戰術」除欲偷天換日外,更深層用意,是將國民黨一刀切兩塊,一塊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另一塊則是「馬、趙、韓、朱」,但賴刻意不提對手侯友宜卻「單挑」趙,而趙少康明明是侯三顧茅廬下才點頭任副手,兩人原無心結,侯趙不同的只有「省籍」,只是省籍問題早已在台灣社會淡化,難道是又想重施故技?頗令人不齒。賴清德昔日曾痛批兩蔣獨裁,但他卻在第二場電視政見會中突然打出「尊蔣」牌,還直指馬、趙、韓、朱違背蔣經國路線,被藍營痛批「蹭經國路線」。(圖/黃威彬攝)輔選人士透露,趙少康其實很清楚綠營要打「離間侯康」奧步,才會在第二次政見發表會時急著澄清,卻口誤將「我的老大侯友宜」說成是賴清德,雖有綠媒見縫插針,舉美國拜登總統常口誤為例,暗示趙可能體力衰退甚至出現認知障礙,但該人士聞言笑稱,賴清德2019年曾高喊「下架吳思瑤(指藍委吳斯懷)」,蔡總統也曾稱讚前綠營桃園市長候選人沈慧虹是五星旗副市長(應為五星市長)」,是否也都須注意健康。
周海媚病逝/「千面女郎」狼瘡症狀多變…血液系統問題佔逾8成 不易早期發現
57歲港星周海媚病逝,消息震驚演藝圈,而據說她生前受「千面女郎」紅斑性狼瘡困擾。對此,林口長庚說,血液系統出問題的患者佔85%,「狼瘡症狀多變化,要早期發現相當不容易」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在臉書發文說,周海媚曾透漏有血小板低下問題,但否認有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的表現非常多樣性,每個人的症狀、表現、病程進展都不一樣,又被醫界稱為『千面女郎』。其中發生血液系統方面的問題占了85%。」林口長庚強調,「狼瘡症狀多變化,要早期發現相當不容易。輕則影響皮膚、身體發炎,重則侵犯內臟各器官。若有疑似症狀長期未改善,務必盡早安排檢查」全身性表現(95%):疲倦、發燒、體重減輕肌肉骨骼系統(95%):關節酸痛、關節炎、肌炎皮膚(80%):臉部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落髮、血管炎血液系統(85%):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脾腫大、淋巴節腫大神經系統(60%):認知障礙、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系統(60%):心包膜炎、肺出血、肺炎、肺動脈高壓、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呼吸系統(60%):肋膜炎、肋膜積液、間質性肺炎、肺出血腎臟(50%):蛋白尿、血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狼瘡腎炎腸胃系統(45%):腸出血、穿孔、噁心、嘔吐、腹瀉、腹水、腸壁增厚血栓(15%)眼睛(15%):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黃斑部病變、青光眼、飛蚊症林口長庚曝狼瘡多種症狀。(圖/翻攝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臉書)
長新冠免驚! 台灣研究:Omega-3有效改善症狀
新冠肺炎發生至今近4年,全球已步入後疫情時代。新型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與重症案例雖然下降,但疲憊、腦霧、頭痛、失眠、憂鬱、焦慮,這些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不僅困擾著康復者,更對心理健康構成嚴重影響,成為全球醫界的一大挑戰。長新冠症候群 慢性低階發炎是危險因子安南醫院研究副院長蘇冠賓說明,憂鬱、焦慮、睡眠障礙不只是大腦的疾病,更是影響全身系統的慢性發炎,且「發炎理論」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致病假說,慢性低階發炎也被證實是許多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高達七成人口曾感染COVID-19,其中五分之一曾出現長新冠症候群。Omega-3脂肪酸降低炎症反應 有效改善情緒與神經認知蘇冠賓所帶領的安南醫院憂鬱症中心研究團隊,針對Omega-3脂肪酸進行研究,發現除了對抗心血管疾病,它同時能調節免疫系統,並降低炎症反應。他接著分享,新冠疫情期間,團隊在精神醫學及神經免疫領域的頂尖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BI)中,發表一系列研究,指出Omega-3在新冠肺炎的各個階段,都能展現對免疫、炎症、氧化壓力和神經免疫的影響。此外,研究還發現Omega-3不僅能降低促炎細胞激素,還能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有效改善情緒和神經認知障礙。運用TriNetX全球健康數據庫 Omega-3論文刊登國際期刊但是,研究者要如何安南醫院研究團隊及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謝光煬和劉亭慧,善用「TriNetX全球健康數據庫」支持,發現並驗證omega-3對新冠後遺症治療的理論。蘇冠賓副院長解釋,TriNetX提供了完整的臨床、實驗室、診斷和治療數據,研究團隊藉此比較了感染COVID-19前6個月內,有服用Omega-3(共16,954位患者)和沒有服用者(以嚴格條件從總數2,248,803人中,配對抽出同樣16,954位對照者),發現Omega-3顯著降低了一年內COVID-19長期精神症狀的風險,包括憂鬱、焦慮和失眠的風險皆有顯著的降低,相關論文近期也已刊登於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後續團隊也已開始規劃一個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Omega-3對Long COVID的效用。
吃沙拉竟吃到「人類斷指」! 女子心靈受創決定提告
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一名女子到當地大型連鎖餐廳食用芝麻菜沙拉時,突然吃到異物。沒想到當她仔細一看才發現,竟是一隻「人類斷指」,讓她心靈受到極大創傷,決定向餐廳提告。綜合《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美國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鎮(Greenwich)一名女子艾莉森(Allison Cozzi)今年4月7日在紐約州Mount Kisco當地連鎖餐廳Chopt Creative Salad Co.品嘗芝麻菜沙拉時,突然吃到異物。沒想到當她仔細查看才發現,該異物竟是一隻「人類斷指」,讓她心靈受到極大創傷,決定向餐廳提告。根據起訴文件指出,該隻人類斷指,是當天上午店經理在操作機器時,手指不小心被切斷,因此才會意外混入沙拉蔬菜內。而事發後,餐廳也因為違規行為,被威徹斯特縣衛生部門罰款美元900元(約台幣2.8萬元)。不過,艾莉森因為這起事件,造成她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狀,出現包括休克、恐慌發作、偏頭痛、認知障礙、噁心、頭暈以及頸肩痛等症狀。因此,她便決定向連鎖餐廳Chopt Creative Salad Co.總公司提告並要求賠償,目前並未對外公布賠償金額。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起顧客在大型連鎖餐廳食物中發現斷指的案件。2021年,一名墨爾本婦女聲稱,她到該市皇家兒童醫院探望生病的女兒時,在麥當勞的薯條中發現了指甲。2016年,加州一名孕婦在帕索羅布爾斯的Applebee's餐廳用餐時,發現沙拉裡有血跡。2012年,密西根州一名十幾歲的男孩在Arby's餐廳購買了初級烤牛肉三明治,並在裡面發現一段一英寸(約3公分)長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