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鼎正
」 肌少症司馬中原病逝/司馬中原跌倒肺炎離世 醫曝多「這動作」成保命關鍵
「國寶鬼王」司馬中原(本名吳延玫)4日驚傳離世,享壽90歲。據了解,他日前曾摔倒,送醫後發現有急性肺炎,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提醒,長者一年約有5%的人跌倒後,出現較為嚴重的狀況,若不太能動,一直躺在床上容易因此肺發炎,建議狀況較佳時要盡量活動。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詹鼎正說法,長者平均一年有約5分之1到3分之1會跌倒,這之中又有一半人會受傷,而嚴重受傷的,可能約有10分之1或20分之1的人會非常嚴重。他繼續說明,當長者跌倒需要住院,又不太能動作時,躺在床上就容易有肺發炎的情況,治療過程若運氣好就沒事,但若細菌太毒或免疫力、肺功能不佳,就會有一定的困難,嚴重骨折和腦袋出血都是嚴重跌倒結果,因此會強烈建議長者盡量不要跌倒。詹鼎正表示,跌倒住院後,若情況已經較佳,要盡量活動,因為不動容易導致口水沉積等,進而嗆到或發炎,另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0年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6775人,居國人死因第7位,其中跌倒(落)致死人數占21.9%(1,482人)。另外,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也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位長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醫。跌倒是造成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其發生率亦隨年齡增加而隨之提高。國健署表示,長者跌墜受傷地點有52%發生在室內、48%發生在室外,其中室內跌傷地點排行依序為客廳、臥室、浴室、廚房或餐廳、陽臺、樓梯等。除了環境之外,通常造成長者跌倒之相關危險因子,包括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不足、認知障礙、視力異常、足部問題與不合腳的鞋子、增加跌倒風險藥物的使用等。
護爸安康3/高達8成男性都有脂肪肝 無藥可醫「悄悄奪走性命」
根據永越健康管理中心2020年健檢分析報告,脂肪肝首次登上健檢紅字冠軍,取代過去長年居冠的維生素D不足,報告顯示,77.8%健檢民眾都有脂肪肝的問題,其中高達81.9%的男性都有脂肪肝問題。若進一步分析高膽固醇比例,發現2018年僅45%,但到了2021年已攀升至59.1%,上升幅度驚人。根據衛福部2020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有12,035人,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肝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肝癌的致病因子除了B、C型肝炎之外,另有2成是由脂肪肝所引起,且罹患人數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尤其脂肪性肝炎目前仍然無藥可醫,一旦病況嚴重就只能仰賴換肝。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難以察覺對身體的影響,伴隨著肝癌致病機轉,即從脂肪肝轉變成肝炎,再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肥胖是所有疾病的源頭!」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醫師說,除了脂肪肝之外,心血管疾病過去多半好發45歲以上的男性,但現在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推測原因就是肥胖。「只要你的體重超標,血壓、血脂、糖尿病都會陸續發生,心血管疾病就會跟著一起來!」根據國健署資料,40歲以上民眾高達3成7有代謝症候群;而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衍生之三高疾病加總為31.9%,超越癌症28.0%。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許惠恒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三高慢性病源頭,由腹部的內臟脂肪造成身體慢性發炎、三高異常,只要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就屬於代謝症候群。其中,衡量內臟脂肪的腰圍是最重要關鍵。無論脂肪肝多輕微,依舊可能導致肝臟發炎,建議定期健檢、抽血追蹤,才能確保健康狀況。(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詹鼎正醫師表示,根據歐洲心臟期刊研究,腰圍每增加1公分,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增加2%;另一篇歐洲研究也發現,每當腰圍增加5公分,男女死亡風險就分別增加17%及13%。無論是脂肪肝或代謝症候群,都是可以逆轉的,若體重過重,減少5%體重就能改善脂肪肝,減少7~10%體重就能改善肝臟發炎狀況;另外,建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取過多糖分、澱粉,同時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就能除去多餘脂肪,找回健康。
【老了要肌肌1】蘿蔔腿才健康 準確度達七成
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肌少症認知的調查結果,有高達八成的民眾沒聽過「肌少症」,不僅對肌少症的認知度低,也不知道肌少症對自己的健康會造成威脅。臺大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醫師指出,自50歲開始,人體肌肉會逐年流失,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導致肌肉量過低,便是所謂的「肌少症」。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表示,近年亞洲高齡醫學界在肌少症的篩檢、診斷與臨床的研究上,都積極提出更簡易、更可信的指標,希望可以幫助民眾在家就能先評估自己有沒有肌少症風險,以在更嚴重之前可進一步防治肌少症。陳亮恭主任帶領的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sia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簡稱AWGS)今年便整合了亞洲台灣、日本、南韓三地的研究數據及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提出了亞洲最新的小腿圍量測指標,藉此判斷肌肉量。結果發現,50歲以上的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準確率可達七成,換言之蘿蔔腿就顯示肌肉較為充足。此外,由歐盟肌少症小組設計的SARC-F五題問卷,也已經國內醫師驗證,民眾以日常狀況勾選,亦可反映部分肌少症風險,醫師也表示上述兩者並行更可增加評估準確率。
【老了要肌肌2】高達8成做錯運動 粗茶淡飯好辛酸
根據調查顯示,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達10%,相當於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80歲以上男性更可能高達三成以上。臺大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醫師指出,自50歲開始,人體肌肉會逐年流失,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對健康會造成連鎖影響。詹鼎正醫師表示,肌肉不足會造成四肢無力,進一步可能演變為衰弱症、提升跌倒機率,進而造成骨折、失能及長期臥床,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此外,肌肉和基礎代謝率相關,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率也將跟著降低,進一步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相互影響,降低生活品質也降低壽命。另有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熟齡退休族是為了健康而運動,詹鼎正醫師表示,熟齡族的運動近八成是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雖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但若缺乏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對肌肉量提升無太大幫助。此外,熟齡退休族偏好以「粗茶淡飯」控制飲食,但其實如果沒有三高病史或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醫師表示熟齡在蛋白質的攝取上多有不足,更不易增加肌肉量。
【老了要肌肌3】檢測闖關活動 6醫師現場諮詢
為翻轉熟齡退休族對運動與飲食的偏差觀念,同時喚起肌少症的防治意識,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年首度邀請陳亮恭醫師、詹鼎正醫師擔任活動指導,於11/30上午舉辦全台首創的肌力檢測暨趣味闖關活動。現場除了協助民眾量測小腿圍、SARC-F問卷勾選外,更進一步提供醫療機構才有的握力、連續起坐及行走速度檢測;綜合評估後,若有風險者,現場有6位醫師可立即給予諮詢或提供就醫資訊,以及營養師、健身教練等專業團隊提供增肌飲食與阻抗型運動諮詢及指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飲食是增肌的原料,特別是豆魚蛋肉類代表的蛋白質,所以鼓勵長者應吃得更均衡、足夠,蔬果植物飲也應多補充。阻抗型運動則是增肌最有效的方法,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幾歲開始練都對健康有幫助,建議長者也找專業的健身教練學習或諮詢,散步健走之餘再搭配幾項自己適合的阻抗型,讓運動習慣更完整。活動地點:台北商業大學活動日期:11/30 上午7:00-12:00活動內容:(1)好肌運健身課室:專業健身教練編排肌力訓練課程(2)肌少症評量檢測區:報到後進行肌力評測,由醫師進行諮詢(3)肌鬥挑戰區:專業健身器材關卡挑戰,測驗肌力,了解阻抗型運動方法(4)好肌力美食攻略:現場有超商與賣場情境區,由營養師分享如何挑選優質蛋白質食品(5)肌少症自練教學體驗區:分區教學如何於日常中自主練習遠離肌少症網路報名:11/10前 https://bao-ming.com/MOVEMUSCLE)報名專線:(02)8772-1035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