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賀博
」 羽毛公會羽毛公會推「T-TAS」追溯制度 MIT羽絨拿身分證進軍國際
目前波蘭、法國和匈牙利是國際公認的高級羽絨產地,但台灣製造的品質也很不賴。台灣區羽毛公會2日發表T-TAS國產羽絨追溯制度,為羽絨產品打造全面追溯與認證系統,從原料養殖、加工到成品的全流程監管,讓MIT羽絨擁有「身分證」,台灣區羽毛公會理事長詹賀博表示,希望效法美國棉模式,以環保、高品質的形象打進國際市場,提升附加價值。詹賀博表示,台灣土番鴨的育種技術不斷創新,已可生產出飽滿的絨朵、蓬鬆度極高的羽絨,但過去從家禽屠宰廠將羽毛交給水洗毛廠這一段沒有認證,因此沒辦法向國際推廣這是100%的MIT羽絨,這次上游的羽毛廠陽達已完成認證,其他廠商也陸續到位,上下游串接起來,可開始向國際推廣。羽毛公會也領導6大會員廠商,包括光隆實業(8916)、合隆毛廠、大漢羽毛、興隆羽毛及帥宇實業,在ESG方面,包括導入污水處理系統、水資源回收技術,並聚焦循環經濟,運用創新生產設備造就低碳生產模式,大幅降低環境影響,確保原料來源合法合規,同時減少生態足跡,支持全球綠色供應鏈的發展,讓羽絨加工效率提升至國際水準。詹賀博表示,台灣羽絨產品目前不僅通過ISO品質管理體系認證,優秀會員還取得B Corp,藍標環保標章(bluesign)、全球責任羽絨標準(RDS)、全球回收標準(GRS)等多項國際認證農業部畜牧司家禽產業科科長陳志維表示,目前台灣的鴨、鵝1年生產量分別約3000多萬隻和400多萬隻,而T-TAS國產羽絨追溯系統可將台灣畜牧業連結到羽絨,讓他們除了賣鴨肉和鵝肉,還可以賣羽毛,增加額外收入,可望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大老帶頭驗真假「熱銷羽絨被僅1/5合格」 羽毛公會:挑認證標籤可避「這2坑」
台灣羽毛打遍全世界,但台灣消費者卻苦於常買到假貨,去年成立70周年的台灣區羽毛輸出業同業公會,推出「品質標籤暨抽檢系統」,由產業大老帶頭幫民眾「驗真假」,第一波抽檢結果17日公布,在台灣最大的兩個電商平台買的五樣熱銷羽絨被商品,居然只有一件合格,公會表示,常見的兩大問題就是用量不足與名不符實,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羽絨相關產品時,可以看是否有公會推出的品質標籤吊牌。台灣羽毛公會表示,這次取得5件樣品送第三方化驗機構IDFL Taipei(台灣愛達福樂檢驗技術有限公司),是全台唯一通過ISO17025實驗室認證的化驗機構,在這次抽檢中,5件中僅1件符合「產品名稱與規格相符、絨份差異允差在5%以內」,此為台灣羽毛公會自2023年起推廣的抽檢標準,其餘4件抽檢樣品則各有操弄,企圖魚目混珠。公會表示,目前市面上關於選購羽絨產品的「坑」,主要有兩大類,第一坑是「產品名稱為羽絨被、內容物明示為羽絨絲 (或羽絲絨)」,這兩者雖然都是來自水禽身上的羽毛,但羽絨是立體纖維,而羽絲絨是羽絨與羽毛自然掉落的絲狀纖維、或人工刻意切斷之絲狀纖維,由於絲狀物是接近平面的,沒有空間能包含空氣、發生阻絕熱量散失的保暖作用,市售的許多產品的名稱中含「羽絨被」的字眼,在內容物中的主要成分卻是羽絨絲,羽絨絲雖然也來自水禽,但在保暖度與成本上卻與羽絨有著極大的落差。羽絨羽毛主要結構不同,能保暖的程度也大不同。(圖/羽毛公會提供)選購羽絨產品的第二個「坑」,就是成分落差較大、廣告不實,以這次抽檢的其中一件樣品為例,產品名稱上註明羽絨成分為95%的羽絨被,第三方檢測機構化驗後發現只有65.2%為羽絨。台灣羽毛公會理事長詹賀博表示,很多消費者買羽絨被或羽絨外套時,看到很多商品標示成分一樣,但價格落差很大,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公會做抽檢系統和品質標籤吊牌,除了讓消費者安心,也是希望產業能資訊透明、廠商間誠實地良性競爭。
羽毛公會70週年推品質抽檢系統 光隆:成衣業谷底已過
據消基會調查顯示,台灣市售羽絨產品約有65%偷工減料,今年成立70周年的台灣區羽毛輸出業同業公會,22日宣布推出「品質標籤暨抽檢系統」,由產業大老帶頭幫民眾「驗真假」,預計下個月就會推出第一波合格清單。民眾購買羽絨產品時可尋找是否有羽毛公會的品質標籤吊牌。(圖/陳曼儂攝)台灣在全球紡織業扮演極重要角色,全球前5大成衣品牌,超過8成的產品與台灣有關係,機能性布料在全球市佔率高達七成,頂級國際精品羽絨服內的羽絨,大多出自台灣,光是一家合隆毛廠,就占了全球六分之一的羽絨市場。台灣羽毛打遍全世界,但台灣自己的消費者卻苦於常買到假貨,所以台灣羽毛公會榮譽理事長、合隆集團總裁陳焜耀表示,在行政院農委會2019年建置「T-TAS國產羽絨追溯制度」後,年輕一代的理事長希望能讓台灣的好產品被大家看見、讓台灣消費者更確信自家品牌的品質,所以推出自己的認證系統。羽毛公會理事長、光隆實業(8916)董事長詹賀博表示,公會的抽檢系統將從業者最初的品質標籤申請展開審核,符合資格後送交第三方檢驗機構,合格的會給予品質標籤吊牌,並在羽毛公會網站中列表,讓消費者更容易得知那些羽絨產品是合格的。光隆約97%營收來自外銷,在全球羽絨原料市占率約12%,這次做起國內市場的檢驗,詹賀博表示,是想幫台灣其他中小型的企業,「讓誠實的廠商被看見。」對於成衣業的產業景氣,詹賀博表示,北半球其他國家步入冬季後,目前還沒有暖冬的跡象,所以消費者對保暖服飾需求逐漸強勁,在終端市場上,明年訂單能見度已能看到第3季,不過最後下單的數量還要看廠商需求,預估明年第2、3季營運會較今年同期回溫,營收可望達二位數成長,「成衣業的下游谷底已過。」光隆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為63.99億元、年減21.5%;稅後淨利5.63億元,年減30.5%,每股盈餘3.86元。光隆22日股價收在52.1元,漲幅約0.39%。
實價登錄藏祕密1/富豪資產配置大搬風 大直隱藏版特殊交易有這2筆
2021年全台房屋移轉棟數34.8萬棟爆8年新高,再加上政府祭出多項打炒房措施,使得企業資產配置重新布局,自然人財富管理也出現新的變化,房市交易中親友與員工間的「特殊交易」筆數也出現增加趨勢。CTWANT記者調查,北市大直地區不動產買賣備註「特殊交易」,從房地合一稅新制2016年上路前的20筆,去年暴增為33筆,占大直地區房屋交易數量的1成。其中,去年金額最高的一筆為印尼紡織大王宋家兩名孫子,以近1.3億元轉手交易大直伊都汽車旅館1/10產權,另外去年還有「西華富邦」富邦蔡家成員40樓保留戶及「景泰園」光隆實業詹家兄弟檔的轉手交易,雖未備註特殊交易,但也被外界認為是左手換右手的關係戶。東龍不動產專任約經理陳泰源解釋,實價登錄特殊交易主要可分13種類別,其中又以含增建或未登記建物與親友交易為最大宗,若是備註欄出現「親友、員工、共有人或其他特殊關係間之交易」,通常有兩種情況:公司換自然人、自然人換公司,為了節稅或事業布局考量的轉手交易;再來是二等親間的買賣,提前規劃遺產。印尼紡織大王宋良浩孫子、家族第三代接班人宋大江、宋大華兄弟,分別率領「虹光大江」、「虹光大華」雙品牌打造全新的虹光國際集團。近幾年,外界對於哥哥宋大江較為熟悉,十年來至少砸下200億元全台獵樓、搶地;而與兄差10歲的弟弟宋大華原本待在國外負責宋家全球事業,在疫情影響下,宋大華也跟著哥哥腳步,把事業重心移回台灣。今年正逢虹光國際集團成立10周年,印尼紡織大王宋良浩孫子宋大江(右)、宋大華(左)兄弟宣布採「虹光大江」、「虹光大華」雙品牌經營,加碼投資台灣,而「虹光大華」的第一筆投資就是買下哥哥所持有的大直伊都汽車旅館10%產權。(圖/報系資料庫、翻攝自伊都汽車旅館臉書)去年6月,宋大華正式成立「虹光大華」,第一筆投資就是去年9月以近1.3億元買下「虹光大江」位於大直的伊都汽車旅館10%的產權,據了解,兄弟二人計劃合作開發資產。而大直知名豪宅「西華富邦」去年全年熱銷15戶,也有多筆特殊交易戶,但最為爭議的則是去年11月以總價6.83億元、單價233萬元,一口氣成交40樓2戶,且均無貸款,買家都是蔡姓自然人,買方戶籍地登記在仁愛路三段的富邦家族豪宅中,因此推測買家應為富邦集團蔡家成員。依「西華富邦」實價揭露行情,至今單價最高是2015年39樓的291萬元,同年38樓也是以288萬元成交,2020年42樓頂樓戶同樣是賣到264萬元,2021年40樓戶蔡家以每坪233萬元買下,因此被外界視為是建商保留戶。根據CTWANT調查,至今實價未揭露的41樓戶,地籍謄本已有資料登記,所有權人為蔡小姐,戶籍地址就設在「西華富邦」42樓,推測「西華富邦」40樓以上多戶都早已被富邦蔡家打包。「富邦蔡家自購的這2筆,實價登錄雖然沒有註明特殊交易,但也算是特殊交易的一種,因為單價買得太低、太便宜了!」陳泰源分析可能原因,建商本來就預定了保留戶,由於便宜過戶不利餘屋市場銷售,因此等到銷售剩沒幾戶、接近完銷時,再用超優惠價格自己人購買取得。而大直豪宅「景泰園」去年12月則是以總價1.76億元成交7樓戶,因賣方為凱盛投資,負責人詹其哲,為光隆實業董事長詹賀博的兄弟,而買方也為詹姓自然人無貸款購入,也被外界推測是一筆企業資產配置操作的特殊交易。這個「景泰園」社區可說是大有來頭,20多年前,由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前環保署長蔡勳雄、光隆實業前董事長詹正華等人因興起退休後住在一起的想法,於是號召了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近30位政商好友集資共同打造,稀有36戶,戶戶都是精挑細選的名流大咖。「景泰園」過去實價登錄上僅有2筆交易紀錄,2012年10月前總統李登輝孫女李坤儀以1.86億元買下5樓戶,另一筆則是2020年8月,「台軒投資」搬1.26億元現金購入,負責人及董事就是王道商銀創辦人駱錦明的家族。陳泰源表示,「景泰園」過去少有交易紀錄,而這次光隆詹家法人換自然人的物件,根本沒有拿出來市場賣過,就默默成交了,雖然實價登錄沒有標註特殊交易,但他認為,應該跟「西華富邦」40樓蔡家自購一樣,也算是一種特殊交易。大直豪宅「景泰園」住有不少政商名流,去年12月光隆實業董事長詹賀博的兄弟詹其哲以凱盛投資將7樓戶賣給詹姓自然人,外界推測是一筆企業資產配置操作的特殊交易。(圖/報系資料庫、截取自google map)
【揭神秘社團5】入股投資超過30個項目 總資產逾50億元
儘管識富天使會的天使人培訓課程不便宜,3天課程要價6萬元(今年上調為8萬元),但透過遊戲化課程所提供的投資評估方法,可提高投資成功率,避開「九死一生」(投資獲利10倍出場的機率只有1成)的命運,因此吸引許多人參加。迄今年底,識富天使會將誕生200多名天使投資人,身分共有「第二代接班人、轉型企業家、創業家」、「豐富管理經驗的竹科高階管理人員」、「財務自主的專業人士(醫師、律師和會計師)」及「天使投資專業顧問」等4類型。成員包括全台最大羽絨製造商的光隆實業董事長詹賀博、富邦育樂公司總經理蔡承儒、人稱「台灣觀光工廠教父」的肯默整合設計黃信彰。此外,還有來自大陸、馬來西亞的企業家,大家一起協助新創團隊走出海外。不過,對創業者而言,政府拿補助、向銀行申請貸款,究竟哪一種好?「每一種錢都有成本,坦白說,新成立公司不容易貸款,寫計畫拿補助耗時又費力。」麻布記帳App執行長陳振榮分析,「天使投資人參與創業執行中『人』的資源,意義遠大於金錢。」「我們識富天使會已經扶持上百新創團隊,入股投資超過30個項目,總資產逾50億元,有團隊的業績呈二位數成長中。」黃冠華說。最後本刊記者詢問:哪一種人創業會成功?只見他語帶玄機地先說:「佛度有緣人。」黃冠華接著表示,會不斷想盡辦法解決問題、持續找路活下去,就是「對的人」;他並透露自己看好「手搖飲料、文創、學齡前教育、精緻農業」等等「輕服務業」的未來發展。(5-5)認識富天使會創始人1、黃冠華 Sunny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2、陳碧勳 Vince 易普網路ezprice共同創辦人3、侯鈞耀 Howard 程析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4、郭美璘 May 無醛屋的創立者5、劉文帥 Vincent 四零四科技前全球營運委員、艾易科技共同創辦人6、謝育仁 Eugene 友友建設董事、鋐昇實業董事(資料來源:黃冠華、劉文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