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辦
」 勞動部 衛福部 補助 考試院 試辦沒人領就充公! 北捷1年拾得現金、遺失物拍賣價值高達740萬
台北捷運114年透過遺失物獲取的收入,包含現金、物品等拍賣,預估能達740萬元。對此,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洪健益就質疑,北捷站內拾獲現金若無人領回,最終會歸北捷所有,遺失物未認領後投標的收入也是給北捷,這樣的作法恐有爭議,應檢討處理方式。台北大眾捷運公司受台北市府委託經營,為服務旅客而設立「遺失物處理要點」,但洪健益認為,針對遺失物的收入,北捷並非司法單位,不應由警察局依行政程序法委託北捷處理,且行政程序法位階沒有大於民法,北捷撿到錢應該交給警察,卻是北捷代為保管並通知失主,若沒人認領還會變成捷運公司的收入,恐有爭議問題。洪健益說,北捷編列了新台幣760萬元預算處理遺失物,但先前有民眾搭捷運時,不慎遺落了裝有150萬元現金的背包掉落,所幸最終有物歸原主。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弘庭也提出,北捷處理遺失物方式,如經失物招領程序仍無人領取,就會找廠商估價、投標,依據政府採購法價高者得,收入歸北捷,但高雄捷運、台鐵都是透過拍賣會方式,為何北捷不比照辦理?對此,北捷說明,民法修正後,大眾捷運法將捷運系統內遺失物回歸民法處理,依據民法804條,公共場所管理機關招領後,應將無人認領拾得物交存於警察機關或市府,因捷運系統內遺失物數量龐大,北市府2014年6月就依據行政程序法,將此業務委託北捷代為處理。北捷表示,關於逾期未認領遺失物的處理,按照民法807條規定,由拾得人取得所有權;拾得人經通知公告後未領取,變賣收入歸屬於保管地的地方自治團體。若北捷服務人員勤務中拾獲的遺失物,將由北捷取得所有權;民眾拾得屆期則由市府取得所有權。北捷統計,2023年共拾獲現金、遺失物共2.8萬餘筆,扣除失主已領回件數,北捷以簡訊通知拾得人約1600餘筆,實際認領約1000餘筆,而近3年拾獲現金最高為194萬元,已由失主認領取回。另針對遺失物拍賣的問題,北捷回應,2014年曾透過市府「惜物網」,試辦較貴重遺失物網路拍賣,但發現增加人事成本、鑑價費用及受理民眾提問、諮詢業務,影響日常例行業務推動,經評估後參考政府採購法,以公開招標方式辦理。至於是否會舉辦拍賣會,未來將參考國內同業做法,再進行相關評估。最後,北捷提醒,站內遺失物、現金都是以簡訊等方式通知失主認領,因全部共117站,加上每天捷運的日運量約200萬人次,呼籲旅客應注意隨身物品。
台中元旦「電車停車、充電」新制上路 車主「收繳費單」震驚:還以為貼錯了
過去,為鼓勵民眾改換電動車,各縣市都祭出相關優惠。其中台中市2010年電動車數量僅1534輛,2024年已達1.36萬輛,成長約8.5倍,卻也衍伸出各種亂象。為此,台中市政府日前宣布將於2025年1月1日開始試辦電動車充電、停車收費,除了第1小時能免費,第2小時開始就依各停車場費率計費。有Gogoro車主1日在網上發文,表示下班後首次見到車子被貼停車繳費單,還以為「貼錯了」,一查才知道是新制上路。有網友昨(1)日在Threads上發文,表示騎乘Gogoro第5年,第一次收到停車單,還剛好是2025年第一天,讓她好奇發問:「是2025年新法規嗎?之前從來沒有收過說。」而另一名Gogoro車主也在同一天收到停車單,傻眼直呼:「下班看到還以為貼錯了。」透過其他網友分享,才知道這是台中市2025年1月1日開始上路的新制。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指出,2025年1月1日開始,試辦實施電動車停車收費、充電以度計費,電動車在公有停車場或路邊車格,停車費以第1小時免費,第2小時起依各停車場費率計費。電動車使用充電槍充電,則需依實際充電度數收費,相關收費方式,停管處已要求各停車場業者在出入口處及充電車格處告示清楚周知,讓停車與充電收費更加透明也更公平中市交通局去年12月底曾在官方臉書粉絲頁透露,會做出如此改變,是因為過去14年來台中市的電車數量成長了8.5倍,為了使公共停車資源使用更公平合理,故開始實施電車停車付費制。此外,也一併開始試辦充電以度計費制。交通局指出,將會持續觀察相關制度試辦狀況,並適時滾動檢討。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長葉昭甫也表示,交通局未來會持續推動各項低碳綠能措施,提供電動車主月票半價優惠,減輕電動車主停車費負擔。
元旦新制來了!最低工資調漲至28590元 2025年「17項新制」一次看
2024年已經走到盡頭,行政院綜合業務處今(26)日於院會報告「2025年元月起實施之重大政策及惠民措施」,內容包含「照顧」、「發展」兩大方面,內容包含勞工最低工資上路並調漲、軍公教調薪3%、調高2024年度免稅額等稅制優化措施、擴大發放文化禮金(文化幣)、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續辦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等總共17項政策。行政院也強調,惟因立法院預算審議尚未通過,且「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後,部分政策可能受影響。「照顧」方面:第一、勞工最低工資上路,同時為連續第9年調漲,明年月薪將由27470元,調整至28590元;時薪由183元調整為190元,約257萬名勞工受惠。第二、軍公教人員調薪3%,係自2018年來第4度調薪,實質薪資提升14.7%;另中央機關約僱人員、工友及約用人員之月薪調整至不低於最低工資1.1倍(約31449元)。第三、調高2024年基本生活費用及2024年度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身心障礙、幼兒學前、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等減稅優惠,約687萬戶受惠,明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調高2025年遺產稅、贈與稅之課稅級距金額;調增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銷售貨物」業別由8萬元調高至10萬元,「銷售勞務」業別由4萬元調高至5萬元,約12萬家受惠;延長購買復康巴士及載運輪椅使用者車輛免徵貨物稅至2029年。第四、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透過「築夢工場組」、「海外翱翔組」、及「年度旗艦計畫」3大實踐途徑,提供大專校院學生及青年海外學習機會,鼓勵青年開拓國際視野。第五、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擴大肺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大腸癌等之公費篩檢對象及年齡範圍,並新增婦女人類乳突病毒篩檢項目。第六、延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至2026年,補貼戶數並由50萬戶提升至75萬戶。第七、提高托育人員薪資、準公共托嬰中心及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獎助金額。第八、放寬自動查驗通關系統申請及使用資格,有戶籍國民申請使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年齡自12歲以上調降至10歲以上,身高限制自140公分以上調降至120公分以上,並開放無戶籍國民得以「免許可」申請及使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在臺設有戶籍且已成年人,護照已逾期且資料頁記載事項不需變更之民眾,可全面使用自然人憑證(或行動自然人憑證)上網申請換發護照。「發展」方面:第九、延長實施現股當沖證券交易稅稅率減半(1.5‰)3年至2027年,並自2025年1月6日起,取消創新板投資門檻,可交易人數由30萬戶增加至1,300萬戶。第十、續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至2027年,並擴大適用全球臺商及外人投資企業,聚焦五大信賴產業、服務業及大健康產業,以及要求具備AI運用元素,預計3年可創造投資金額6,000億元及4萬個就業機會。第十一、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以「3策略、3配套、1窗口」,協助中小微企業落實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及發展通路,同時提供普惠貸款、租稅優惠及信保機制等配套措施,並建立單一服務窗口。第十二、推動「1集、2轉、3加3」稻米產業精進措施,鼓勵農民加入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加碼獎勵雜糧旱作,目標於3年內,提高產地乾穀價格每公斤3元。第十三、持續發放16至22歲青年1,200點文化幣,並推動13至15歲試辦發放600點文化幣。第十四、為振興花蓮觀光,自2025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持電子票證搭「台灣好行」(含行動支付),可繼續免費搭乘花蓮路線,其他路線則享半價優惠;「台灣觀巴」花蓮地區套裝行程推出1折優惠,其他地區則享2人同行1人免費優惠。第十五、實施碳費徵收制度,2025年排放量正式納入碳費徵收計算,2025年試申報不繳費,2026年起,收費對象約281家公司(計500廠),將依據2025年排放量及適用之費率進行繳費,預估至2030年可減量3,800萬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第十六、觀光旅館業、旅館業、民宿及其他住宿業不得提供容量180毫升以上之洗髮乳、潤髮乳、沐浴乳及乳液,亦不得於營業場所陳列梳子、牙刷、牙膏、刮鬍刀、刮鬍泡及浴帽等個人衛生用品供消費者自由取用,鼓勵消費者自備。第十七、改裝排氣管(替換用消音系統)認證管理規範上路,民眾安裝非原廠(改裝)排氣管,可購買噪音合格認證排氣管,或自費委託環境部許可噪音實驗室進行噪音檢測;如未辦理排氣管變更登記,將處900元至1800元罰鍰。
1年半僅99人領到 技術士證就業獎勵年底喊卡
為鼓勵青年取得技術士證,投入國家重點產業工作以取得較高薪資,勞動力發展署2023年7月起透過就業安定基金補助青年,只要取得重點產業技術士證就可以領取5000元至2萬元獎勵,若後續再就業可以再領取最高2萬元獎勵,至今已核發3.8億餘元獎勵,但促進就業成效頗差,只有不到100人領到就業獎勵,該計畫將於今年年底喊卡。「青年取得重點產業職類技術士證及穩定就業獎勵試辦計畫」為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新增計畫,獎勵15至29歲青年考取電腦軟體應用等22職類,並且投入相關產業。該計畫讓外界詬病就是有如電腦軟體應用等未具法規效用的證照也能領取獎勵金,明明已有逾百萬人取得相關證照,卻未思考如何促使這些人投入相關行業以解決重點產業缺工問題。高職退休教師林金財說,若勞動部要鼓勵取得相關技術士證青年投入重點行業,應在各該法令中明定應取得該證照才能從事該行業,並引導雇主應提供「證照加給」,才能增加取得技術士證意願。彰化高商教師巫彰玫說,在沒有該計畫前高職原本就會鼓勵學生考證照,而技高生多數皆會優先選擇升學,相對前往就業比例就少很多;她認為,技術士證照必須要被業界認可,甚至有加薪可能,否則技術士證照並無太大的效果。據統計,試辦計畫預算達8000萬元、實際卻發出近3.8億餘元,且集中於證照獎勵金、共有6萬4000餘人領到,光電腦軟體應用職類就有逾2萬人領取,就業獎勵金卻僅有99人領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職能標準組組長黃俐文表示,原本推動獎勵希望鼓勵青年學士考取技術士證外,也希望可以至重點產業就業,整體來看以學生領取證照獎勵為多,多數未能就業領取就業獎勵金,未取得原先預期成效,考量試辦期間屆滿,明年不再續辦。發展署提醒,試辦計畫 將於今年年底屆滿,若民眾在試辦期間符合申請要件仍可以申請獎勵。
台北小巨蛋「售票採實名抽籤制」? 文化局回應了
台北小巨蛋將於明年試辦實名制售票,市府希望藉此杜絕黃牛炒票風氣,保障歌迷購票權益。而天后江蕙日前宣布明年將在小巨蛋舉行演唱會,採實名抽籤制售票,引發外界對小巨蛋未來是否全面推行實名制的高度關注,對此,台北市文化局也回應了。今年12月天王周杰倫於台北大巨蛋連開四場演唱會,吸引近15萬名歌迷參與,卻也引來大量黃牛炒票。多位台北市議員呼籲市府改善,文化局因此宣布將以小巨蛋為試辦地點,提供場地費減免等優惠措施,帶頭推行實名制,希望吸引更多演出主辦單位採用。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小巨蛋將率先研議實名制推行方案,並鼓勵票務公司參考實名抽籤制。但她指出,抽籤制的推行涉及票務公司與主辦單位的決定,市府目前僅要求採實名制,並計畫將其納入場館檔期評選條件,優先提供場地優惠予採用實名制的主辦方。蔡詩萍舉例,天王劉德華過去在小巨蛋的實名制演唱會,僅有少數黃牛被抓到,證明實名制能有效增加黃牛炒票難度。她表示,小巨蛋的實名制試辦計畫已於上週展開初步會議,細節如相關場館配套措施及捷運優惠仍在討論中。至於其他場館如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是否跟進試辦,蔡詩萍說,其他場地的黃牛問題相較小巨蛋和大巨蛋並不嚴重,因此目前以小巨蛋為首要試點,期待透過這次試辦,不僅保障歌迷的購票權益,還能有效減少市府因黃牛問題投入的行政成本與資源,將省下的預算用於更多有價值的市政建設。
尖峰時間一車難求! 桃園「好孕專車」挨批看得到叫不到
桃園市今年3月開辦「好孕專車」,金額、趟次都冠全台,至今已發出破萬張「一生好運卡」,但孕產婦卻常常「看得到叫不到」,且有嬰幼兒安全座椅的車子僅40輛,民代促當標配,並比照復興增加偏鄉補助,婦幼局允諾研議取消每趟上限並增誘因鼓勵裝安全座椅。國民黨議員錢龍說,桃園市3月起提供孕產婦搭乘計程車到醫療院所產檢或新生兒回診打疫苗的車資補助,36趟次、每趟次最高250元,總計補助9000元,但目前僅有1家合作計程車業者有配備嬰幼兒安全座椅,呼籲將安全座椅列為好孕專車標配。「好孕專車真的便利嗎?」民進黨議員許家睿則說,雖然7月起納入北北基竹竹5縣市的車隊,服務車輛從3500輛擴大到1.6萬輛,但仍然是「看得到叫不到」,尖峰時間一車難求,直言鼓勵裝設機台不是唯一解方,應該考慮納入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提升使用率。民進黨議員王珮毓則提到,考量復興路途遠,市府11月起額外補助復興區婦女14次產檢當日來回趟次車資,並依居住地遠近,加碼1600到2600元,她樂見政策更貼近孕產婦,但也認為應該擴及大園、觀音等沿海偏鄉地區,否則車資遠遠不夠,市民還是寧可自行開車。婦幼局長杜慈容表示,桃園市好孕專車截至11月底已有1萬1987人申請,並核發1萬1230人,截至10月底共服務14萬5603趟次,補助4392萬6254元,每月平均動卡率約7成多,每趟次平均交易金額為186元,市府將視整體搭乘情形,評估調整或取消每趟250元的補助上限。杜慈容也提到,目前有配置兒童安全座椅的好孕專車約40輛,可透過App於叫車時點選多元寶寶就能使用,未來將結合車隊及婦幼醫院合作試辦兒童安全座椅乘車服務,並持續與交通局及合作車隊研議,提高誘因或措施,增加司機裝設意願,讓更多好孕專車配備兒童安全座椅。
文化幣擴大發放對象 13至15歲國中生每人也能領600點
文化部自112年起發放文化禮金,於113年常態化發放,並擴大對象為16至22歲,每人領取文化幣1200點。為讓文化向下扎根,明(114)年除了維持原發放,文化部加碼推出13至15歲試辦計畫,每人發給600點,也就是從國中起就能透過文化幣進行藝文體驗。文化部說明,114年的文化禮金領取資格分為兩階段,原來適用範圍的16至22歲,出生日期在92年1月1日至98年12月31日者,可領取1200點文化幣;這次加碼的13至15歲,則針對出生日期於99年1月1日至101年12月31日者,可領取600點文化幣,只要是具中華民國國籍或符合相關規定的外國人士皆可領取。文化部表示,114年文化禮金可使用於看國片、看表演、買書、逛博物館、手作DIY或文化體驗旅程等藝文體驗及消費,使用期限至114年12月31日止。文化部指出,114年文化禮金將於114年1月1日上午8點開放領取,符合資格的青年朋友可透過手機下載「文化幣APP」完成註冊,再點選「領取文化禮金」,輸入個人資料通過驗證後,即可立刻領取、使用專屬文化幣,使用期限至114年12月31日止。沒有手機的青年朋友,也可洽詢客服申請紙本QR-code。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他上任首推的任務之一,就是文化幣領取資格下修至13歲,期盼透過政策引導,讓國中生即早親近文化,引發對文化的嚮往。曾經出過10多本繪本的李遠常說自己是陪著孫子讀繪本、發揮想像力長大的,但往往發現孫子在10歲以後,就開始被3C產品吸引,逐漸遠離書本,相當可惜。文化幣試辦向下延伸至13歲,便是希望培養下一代更具有創造力、人文關懷、文化素養及自我認同,文化部後續也將陸續推出親子共遊、青少年結伴參與的鼓勵方案,捲動更多人親近藝文。文化部提醒,113年文化禮金即將於113年12月31日使用截止,目前尚有24.8萬名符合資格的青年朋友尚未領取,請把握時間領取使用。同時文化部也號召青年朋友動起來,找找身邊還有哪些家人、同學尚未領取,只要使用自己的邀請碼成功邀請2名新朋友領取,就可以獲贈30點,之後每成功邀約1名朋友,再贈10點,回饋無上限,讓文化幣越來越多。歲末佳節時光,鼓勵青年朋友與家人朋友共享多元豐富的藝文體驗。
好操!台灣去年總工時達2020小時 亞洲第二
主要國家2023年年總工時國際勞工組織(ILO)曾指出,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據勞動部公布的國際勞動統計,我國2023年年總工時達2020小時,僅次於新加坡,為居亞洲第二,全國更有25萬人的周工時大於60小時,整個台灣已陷入「極度過勞」。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表示,我國全時工作者基本年總工時就約達2000小時,且勞工時常因為低薪才會選擇加班,除了工時政策以外,工資也要一併納入討論。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認為,我國普遍低薪,導致勞工要加班以獲得更高薪資,更因低薪導致缺工雇主找不到人力致使惡性循環,若要處理工時過長問題,需要一併檢視其薪資結構是否合理。戴國榮指出,勞動部應有更積極政策減少工時,包括鼓勵企業試辦周休三日,增加國定假日,適用勞基法84-1(責任制)行業別更應檢討。據統計,「極度過勞」勞工中以批發及零售業6萬人、住宿及餐飲業4萬人、其他服務業3萬1000人、支援服務業2萬9000人為多。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說,若以每周60小時工時來看,等於每天工時12小時、甚至假日還要工作,已嚴重超出工作負荷,企業不應犧牲勞工健康以滿足服務。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我國年總工時偏高的原因,為部分工時比率相較於他國偏少,其他主要國家部分工時者如日本達25%、甚至更高,才會導致我國相較他國年總工時偏高。黃維琛說,若皆以全時勞工周工時來觀察,我國全時勞工周工時在去年為41.5小時,新加坡達44.5小時、韓國達43.8小時、日本也有42.9小時。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美好生活指數中將受僱者工時過長(每周經常工時50小時以上)指標觀察,2023年我國該項指標為3.5%,遠遠低於南韓17.3%及日本的15.7%,也較美國及英國9.5%低。
家庭科護理師20位公費生將赴偏鄉 明年擴大招生
為補足原鄉、離島及偏鄉醫療照護需求,衛福部今年首次正式辦理「家庭科專科護理師甄試」,共20名公費生取得證書,將陸續分發到社區執行照護工作,明年將擴大招生35人。護理師團體認為,培育計畫,或許能增加護理師執業意願、緩解人力不足問題,但也應討論護理師遇到緊急時能有部分處方權,無須遵循醫囑。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說明,今年首次辦理「家庭科專科護理師甄試」,共有20名公費生通過並取得證書,報考資格需具備護理學士學位、護理師證書、護理師執業年資至少2年,修業年限約2到4年,畢業後至偏鄉履約服務年限為3到6年,若無法履約,須歸還在學期間補助款,執照不受影響,但不可領回公費專科護理師資格證書。全國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認為,公費生培育計畫能提升護理師專業能力,讓他們具備充足經驗,到社區進行照護服務,使護理專業延展到社區,也讓護理師的職涯發展有更多可能性,或許能讓護理系學生「看到希望、而非只看到錢」,間接補足護理人力不足問題。不過,紀淑靜指出,在社區服務的家庭專科護理師,需要更多相關基礎、經驗及臨場判斷能力,卻和在醫院中的專科護理師一樣,只能輔助醫師,醫療業務仍須遵循醫囑才能執行,也許能討論是否先開放社區護理師處方權更好,這需要推動修法。《專科護理師分科及甄審辦法》去年6月修正通過、今年1月實施,在原有的六大科外,增設家庭科,以因應社區醫療照護需求。照護司表示,衛福部110年起,試辦家庭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培育計畫,每年招生約25到30名家庭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至今共培育106名公費生;114學年度將擴大招生至35名,培育學校也從5所增加至7所,包括慈濟大學、台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台中科技大學、成功大學、中興大學。
搶資安人才…公部門受限規範與待遇低 留才不易
不僅公私部門互搶資安人才,還要面對外國拉力,全世界資安人力缺口約為476萬人,較2023年增加19.1%,政府要如何留住人才,成為一大考驗。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說,自己認識很多資安專才願意幫忙,還是咬牙留在台灣,但政府如果無法好好照顧產業,確實外移風險會逐步增加。依據國際資訊系統安全認證協會(ISC2)最新資安人力研究報告,全世界資安人力缺口約為476萬人,較2023年增加19.1%。此外,依據iThome於2024年調查,台灣整體資安人力不足比率為24.1%,顯見公、私部門都有資安人力不足情況。為攬才、留才,資安署已簽奉行政院核定資安增支專業加給,自去年起試辦,並持續規畫績效獎金等。葛如鈞提及,AI人才在美國剛畢業起薪就是一年450萬台幣,政府部會找數位方面專才,受限於公務人員相關人事規範,顯得有點綁手綁腳、跟不上時代,過去數發部向所有部會吸IT人才,導致數發部數位能力與市場有落差,政府聲稱要AI內閣、資安即國安,應帶頭做資安人員從優待遇。在育才方面,綠委林楚茵說,每年僅有11%的學生進入資安相關產業,教育與實際操作面有斷點,呼籲教育與產業面應銜接。不過,近來多所國立頂大電資科系招生名額下降,在於教育部調整行政院在109學年推出的「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接下來國立大學以培育高階碩博士為主,學士交由辦學績優的私立大學負責,並將國立大學學士班資通訊擴充名額從113學年度的5%,到114學年度減至3%,導致明年不少國立頂大電機、資工系招生名額少於今年,供需影響尚待觀察。
不再強制規定!1縣市「全面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 省道5路口跟進
為提升道路使用效率與機車騎士行車便利性,彰化縣自去年底起逐步取消轄管道路上機車的強制兩段式左轉規定,改採彈性待轉區模式。第一階段已針對員林大道、萬年路、柳橋路、彰美路、彰鹿路,以及台1線中山路(彰化市區)、台19線彰水路(彰化市及秀水鄉)、台17線芳苑路段等8條道路,取消禁行機車並拆除強制兩段式左轉的標誌。縣府表示,這些路口仍保留兩段式待轉區標線,提供機車騎士自行選擇直接左轉或進入待轉格再行通過。考量此政策調整後有助於改善路口機車通行流動性,縣府於今年下半年度進一步推動相關措施,包括二林鎮斗苑路及萬原路、福興鄉南環路、埔心鄉埔新路,以及和美鎮嘉卿路等路段,陸續取消機車的強制兩段式左轉規定。縣府工務處表示,雖已拆除機車強制兩段式左轉標誌,但原有的待轉區標線將予以保留,用路人可依個人駕駛習慣及需求,自行選擇是否採用兩段式左轉,以確保行車安全與彈性。縣府將持續檢視道路使用狀況,適時調整相關規定,提供更友善的行車環境。另一方面,交通部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彰化工務段也宣布,明年1月1日起將取消省道中山路等5路口的強制兩段左轉,改採彈性待轉模式。彰化工務段表示,該5處路口將作為試辦區域,試辦期為半年,若成效良好,會根據地方民意反映,再召集相關單位現場勘查,以因地制宜的方式逐步推動。據了解,試辦範圍北起彰化縣立圖書館前,南至彰化秀傳醫院眼科前,全長約2公里,涵蓋5個路口,中山路二段與陳稜路口(北向)、中山路二段與孔門路口(雙向)、中山路二段與公園路一段(南向)、中山路二段與南郭路一段(南向)、中山路一段與中山路一段515巷(雙向)。
基隆2088客運早上擠爆 業者擬增10班次疏運
往來基隆、台北的國道客運2088路是熱門通勤路線,民眾抱怨早上通勤尖峰時段幾乎班班客滿,根本無法1班車就上車,常要等超過半小時,經立委林沛祥協調,業者表示已另租4輛車,預計早晚各增4至6班次,最多可增200個座位,以滿足民眾搭乘需求。2088路行經基隆人潮眾多區域,尖峰時段常客滿,在基隆地方法院等車的民眾表示,上午6時就到站等車,上車後常只剩1至2個座位,幾乎每天都要等至少半小時才上得了車,被迫上班遲到;還有乘客說,在市立醫院站等車,每天都目送至少3班以上客滿的車離去,每次看動態在新豐街就客滿了,必須提早出門,天冷令人很痛苦。林沛祥表示,為解決2088路班次不足狀況,經拜會大都會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討論,李承諾近日會將早上尖峰時段班次間隔縮短,盡全力確保在10到15分鐘內讓民眾一定能上車。李建文強調,為解決尖峰時段搭不上車的問題,公司已額外租用4輛車,預計早上可增加4至5班次、晚上多6班次,共可增加160到200個座位。此外,民眾也反映2088A路線客運經常在微笑台北站即客滿,林沛祥建議業者,客滿後應可直接改走62甲線接國道1號,不必再繞行市區,可節省10到15分鐘時間。李建文認為可行並承諾向公路局及台北市區監理所申請路權核准將會試辦。基市議員許睿慈說,中正區民眾常抱怨上不了2088路客運,她也認同尖峰時段客滿就不要再繞市區或加開直達車因應。
基隆斑馬線不足民代籲增設行穿線 謝國樑:研議可行後試辦
基隆市長謝國樑19日表示,目前基隆市每10萬人交通意外死傷在台灣本島19縣市是第2低,代表「行人友善」政策有成,近日民代希望廣設「行人穿越道」意見不錯,將在參考評估後,只要可行就會試辦。基隆市議員陳冠羽19日上午在市議會質詢時表示,基隆彎道、巷窄路口多,部分路段受限中央母法限制,路幅不夠寬,因此無法畫設斑馬線,建議退一步畫設「行人穿越道」,讓行人更安全。陳冠羽指出,謝國樑市府實施「行人友善」政策之後,「行人死傷數」整體趨勢確實有減少,執法雖有初步成效,但釜底抽薪之道,仍須雙管齊下推動交通工程改善與強化交通教育。陳冠羽直言,基隆是海港城市,發展歷史在全台數一數二早,而彎道多、巷道窄的路口更是基隆市的日常。他舉例,就以暖暖街及暖暖街281巷口、源遠路325巷慈安宮前及水源路公車站牌等處來說,實際都有老人與孩童穿越需求,卻都因中央法規明示斑馬線需「計算現場車速後直線視距至少55公尺以上」規定而無法畫設,導致險象環生成為基隆行人的日常,居民穿越簡直玩命。 基隆政府發言人呂謦煒回應,根據交通部「道安總動員」網站數據,2024年1到8月全台各縣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每十萬人死傷數基隆市為每十萬人896人」,在台灣本島各縣市中,僅次於台北市的776人,死傷數字是全台第二低,代表基隆「行人友善」政策有成,成效全台第二好,基隆市也將持續邁向台北的水準方向努力。謝國樑強調,自己在市長上任後,2023年1月起便持續推動「行人友善」政策,在道安會報中的工程、執法、教育、宣導、監理各小組分工努力下,力拼打造友善行人的交通安全環境。他預告,2025年1月起,將推動第二階段「行人有序」政策,盼能進一步提升行人的安全意識,精進行人的交通安全。
新聞幕後/無視市民卑微溝通訴求 蔣萬安強拆橋恐生後患
北市府文化局、新工處今天閃電、聯袂發新聞稿宣布,大安區「和平新生天橋」不符合文資法及相關法規所列之指定登錄基準,宣布天橋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今天立即恢復拆橋作業。隨後大批警力就迅速保護廠商進場,開始拆除該天橋鋼樑結構,引發護橋團體更強烈的反彈。前北市府高層人士認為,天橋要不要拆其實仁智互見,尊重蔣萬安的市長決定權。只是,北市府文化局今天才剛上網公布會勘結果,護橋團體還沒有收到文化局的判決公文,文化局長也沒有出面說明認定原因,甚或安撫護橋反彈最強烈的文化藝文界人士,新工處就火速動工拆橋,連最起碼的「程序正義」都來不及顧,似操之過急,擔心此舉恐將更印證「護橋派」迄今質疑,市府「先射箭再畫靶、都是黑箱作業」非空穴來風,畢竟外界目前仍難得知,蔣萬安堅持非拆天橋的理由,難道是市長想拆就非拆不可?護橋團體及大安區居民今天臨時開記者會,再次呼籲蔣萬安市長要兌現承諾,強拆天橋前先與當地居民與護橋團體溝通。(圖/翻攝中天新聞)事實上,今天下午緊急出席護橋記者會的人士,除了藝文界人士外,也不乏自稱是曾投票給蔣萬安的媽媽,表示是在買菜過程中,看到市府強拆天橋,因此緊急挺身而出。該位媽媽質問蔣萬安「真在乎家長長期呼籲市府溝通的訴求嗎」、「難道這就是蔣萬安宣稱的溫暖市長作風嗎」?也再次讓全體市民親歷,這些提出質疑的小市民,或許名不見經傳,不是什麼顯赫政界財經界人士,但他們要的其實也不多,就是與官員直面溝通、表達意見,難道一直自詡「市民為先」的蔣萬安,連個當面溝通機會都不給?難怪今天仍有附近居民,看見要拆橋了,仍堅持「我不信這是蔣萬安的決定」。「護橋派」曾指出,和平新生天橋,早在前市長柯文哲任內,存廢就一直引發「挺拆」「反拆」方的論戰。據了解,當年柯P聽取當地挺拆里長建議,亦曾大舉封橋20天,並且展開在新生、和平四個路口人行穿越道(斑馬線)增設行人庇護島、試辦全時相紅綠燈等施工,以解決該路口距離太長、綠燈秒數太短的問題。沒想到,天橋周邊路口,實際試辦後,周邊路口反而大塞車,附近學校家長也抱怨子弟少了一個過馬路的安全選擇,紛紛抗議,柯文哲最後從善如流,暫停封橋作業,僅拆除天橋八座樓梯中的三座,以回應挺拆里長「橋墩可能妨礙右轉車駕駛視線、影響行人安全」的說法。該前北市府高層人士因此認為,拆橋決策可說是蔣市府的「一次豪賭」,賭贏了,若橋拆了,爭議平息,「當地景觀」可能會變得比較清爽,也有利當地都更、房價,確實可能替蔣萬安博得「魄力」形象。問題是,若結果不幸「賭輸了」,當地路口交通事故不減反增,市府勢必將遭批評罔顧居民建議,而後果卻要由市民承擔。尤其當地路口距離長,蔣萬安未回應「護橋派」多次建議比照承德民權大路口、保留天橋加裝行人電梯,方便人車分流,讓視障者、輪椅族、長者學童過馬路風險,卻堅持非讓所有行人得都要上平面道路,這不是與市府一貫強調的「重視幼童安全」「保障行人路權」訴求背道而馳?也難怪該位前市府高層人士直言,因強拆天橋而起的各項嚴苛檢驗,此後將與蔣萬安如影隨形,直到他卸任市長為止,禍福難料。
天橋存廢激化 里長憶11年前塵封憾事推他護橋迄今
台北和平新生天橋拆除案爭議逐漸激化,反拆團體昨日依「文化資產保護法」向北市府提報將天橋納為文化資產保留,文資委員進行初勘,現場卻有10位龍安里民現身,痛批天橋擋住駕駛視線發生許多交通事件,直言天橋根本沒古蹟價值,就是障礙物應速拆。和平新生天橋可能遮蔽車輛駕駛天橋的A柱目前僅剩下一座,護橋團體認為沒必要因為一座A柱就拆掉整座天橋,圖為天橋下的新生南路右轉和平東路方向,因為柯文哲市長任內已經拆除樓梯及橋墩,已經沒有A柱可遮蔽駕駛視線。(圖/薛孟杰攝)但護橋民團指出,主拆派一直用來作為拆橋理由、11年前發生在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的母女不幸遭水泥車碾弊事故,警方當時懷疑水泥車駕駛是因未留意「後輪差」才肇禍,與天橋橋墩(A柱)遮蔽駕駛視線應該無關。本刊調查,11年前砂石車碾斃母女事故,其實還有一段漏網新聞,當時該起事故中,除不幸死傷的母女外,該位母親還有一位年齡較小次女,被媽媽叮囑「走天橋卡安全」,幸運逃過一劫。這段漏網新聞,凸顯天橋是拆是留的重點,仍應以保護行人安全為先。護橋團體因此盼官員別誤信A柱礙眼的「人云亦云」,應實際到場與居民溝通拆橋後的交通替代方案,是否真能保護行人,實踐人本交通主義,不然就應考量保留天橋,加裝電梯、方便上下,提高天橋使用率,人車分流。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日前公開指出,和平新生天橋在四個路口有墩柱,「A柱」影響行車安全,曾有水泥車未注意,碾過正過馬路的母女,市府才決定拆除。對此,「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發言人」蕭凡奕回應,被交通局及部份力挺拆橋居民,直指天橋會擋住駕駛視線、非拆不可的「罪魁禍首」A柱(天橋樓梯橋墩),其實在郝龍斌市府、柯文哲市府已陸續拆除,目前四個路口僅剩1座,而非市府所指的4座。參與護橋行動的台師大地理系張國楨受訪時說,他住在龍坡里,常走天橋過馬路,前陣子腿受傷走得更慢,但仍寧可慢慢爬天橋樓梯,因他自認若走斑馬線,絕對無法趕在綠燈變紅燈前走過馬路,他因此非常關心交通局的「拆橋後配套」,但市府各局處,迄今卻仍未與居民溝通,他非常憂心市府會強拆天橋「感覺蔣市長不是這樣的人」,才出面參與護橋。一位附近居民告訴本刊,天橋前的和平東路兩邊住宅區,分屬龍安里及龍坡里,外傳龍安里內不少居民期盼都更,長期主張拆天橋,但龍坡里居民則多盼保里內老建物修整,對天橋也愛屋及烏,反對拆橋。據瞭解,龍安里長洪秋甲從民國104年起,就多次質疑和平新生使用率低,建議市府拆除天橋迄今。期間,柯文哲曾點頭,並先封橋20天,試辦路口全時相號誌,增設庇護島,綠燈一亮僅行人能過斑馬線,車輛禁行,確保人車分流。沒想到,試辦期間,不僅周邊學校家童家長大反彈、連行經路口車輛駕駛都因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大塞車罵翻天,最後柯P拍板保留天橋,只象徵性的拆除天橋位於人行道上的三座樓梯,算給主張「A柱礙眼」居民的交代。「天橋其它三個路口其實都已沒有A柱,但仍曾發生車輛撞行人的意外」,龍坡里里長黃世銓低調的說,因曾力挺蔣萬安當選市長,黃世詮一度婉謝受訪,以免蔣萬安為難。他表示,自己在柯市府任內,就反對拆天橋,當年主張拆除者,就曾以2013年水泥車不幸碾斃母女事故,指A柱遮蔽右轉車駕駛視線。但黃世詮回憶,事故發生當晚,他曾與另一位里長緊急善後,猶記當時肇事水泥車駕駛痛哭失聲,宣稱明明已經先禮讓行人才右轉,看到斑馬線沒人才開車,無法理解為何還會撞到人,警方據此懷疑,肇禍原因可能與水泥車駕駛座高,駕駛可能未注意到水泥車有「後輪差」,沒看到綠燈搶過、走斑馬線走一半的行人。黃世詮說,他不知警方後來如何結案,但此事卻讓他更注意到和平新生路口距離長,綠燈秒數短,不利走路慢的長者、小孩以及殘障人士,印象中,當年新聞從未提過水泥車駕駛是因「A柱礙眼」才肇禍。黃世銓說,當年意外發生後,另位里長趕到醫院探視母女,並告訴他,重傷的媽媽,其實帶著兩個小孩,走龍坡里人行道要過馬路,趕往和平東路靈糧堂(教會)參加活動,因小女兒年紀小,走得慢,媽媽叮囑她走天橋比較安全,自己帶著大女兒過馬路,到對面路口等小女兒下橋,沒想到卻因此讓小女兒逃過車禍事故。黃世詮表示,龍坡里內有退休台大教授宿舍、龍安國小學童,附近還有新生國小、龍門國中、金華國中,以及多間托兒所,學童經常會到大安森林公園辦校外教學,有的老師帶學童走天橋,有的走斑馬線,但和平新生路口距離長,是大路口,他常看到學童、師在斑馬線上奔跑,沒邊看路況,其實很危險。他並呼籲交通者,必須思考長者、輪椅組、視障者走得更慢,就算按照交通局規劃,拆天橋後、路中增設庇護島,其實都未必能保護弱勢行人安全,他才會建議北市府,研擬在天橋裝設行人專用電梯,如此能讓輪椅族、視障者使用天橋,也更能確保人車分流,保障行人安全。守護和平新生天橋民團依「文化資產保護法」向北市府提報文化資產,6位評議委員昨日前往初勘,現場引發反拆、主拆居民對槓,北市文化局表示,會勘結果預計一周後出爐。
手搖飲標示使用國產乳有補助 最高10萬元
為讓民眾更清楚喝下肚的鮮奶種類為何。農業部、衛福部食藥署合作推動,明年1月起,鼓勵揭露並使用國產乳品的手搖飲業者、便利商店及速食業者最高10萬元的補助,盼提高國人對飲料添加國產乳品的認同度與消費信心。依照現行法規,僅連鎖便利商店、速食業現場調製的茶、咖啡飲料,須揭露茶葉、咖啡的原料原產地,農業部、衛福部食藥署聯手推動連鎖飲料業者自願性標示乳品產地與種類的試辦計畫。食藥署說明,試辦計畫非強制性,鼓勵店家標示乳製品產地、種類為何,如牛乳來自紐西蘭、美國或國產,以及乳製品種類為鮮乳、保久乳、調味乳或乳飲品等,也可以自主揭露使用的乳製品品牌,並標示於菜單、標籤、卡片、標示版等形式。農業部說明,連鎖業者參與標示的店家5家以上,並且使用國產鮮乳或保久乳調飲的比例達10%以上,同時店內飲料使用國產乳品作為原料,用量占所有乳品的70%以上,將提供業者最高10萬元的補助,項目是印製卡片、菜單、標示牌、杯蓋、杯身系統等修改費用。食藥署表示,待明年彙整試辦結果,將研擬強制標示規定,召開業者溝通會議、廣納各界意見後,依程序辦理後續公告及施行作業。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部分餐飲業者使用國外進口冰磚奶製作拿鐵或鮮奶茶,但由於冰磚奶本身是被去除水分的牛奶,國內進口後會加入水、人造脂肪、蛋白質等添加物,風味沒有使用國產鮮乳好,但國人根本不知道業者用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鮮奶。農業部補助將可鼓勵業者多使用國產乳,消費者更正確選購、使用國產乳的飲品。
健保署擬明年擴大在宅急症照護 「安寧共照」也能回家走完最後一哩路
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今年7月上路,截至9月已收案近500人,高達9成6無再轉急診或住院。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研擬2025年擴大對象,讓住在一般病房中使用「安寧共照」的個案,初估約6萬人適用,目標至少8成可以在家走完最後一哩路,同時減少醫院病床負擔。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是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讓因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可以選擇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不必長期住院。石崇良指出,台灣2050年將超越日本,和韓國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以65歲以上失能者占15%到16%推算,2021年高齡失能人數89萬,到2031年將增至120萬人,屆時少子化之下,可提供照顧的人力更少,在宅醫療需求將愈來愈高。健保署統計,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截至9月底共收案498人,以尿路感染件數最多,其次為肺炎,平均照護天數5.6天,結案後14天內轉急診住院共12件,占整體4%。這些個案過去在醫院接受同樣治療,至少需住院10天以上。石崇良說,明年將擴大適用對象,讓住在一般病房、「住不進」安寧病房或因其他原因住院的安寧病患,每年約有6萬人,其中8成留在家中,在家執行疼痛控制等急症照護。在宅醫療有助於紓解醫療壓力。石崇良以現行長照、護理機構住民及居家醫療者約20萬人計算,每年約2、3成有住院需求,平均住院天數10天,每年約70萬人次住院,相當於3000個病床,若能轉為在宅照護,就可釋出病房。
燒錢徒勞2/管控超級細菌事倍功半 政府橫向整合應提升指揮位階
號稱是國家級的抗生素抗藥性管理5年計畫明年即將上路,但除立委葉元之踢爆衛福部未強制要求醫療機構通報院內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統計結果恐嚴重失真外,專家也提醒國內感染科人力不足、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等棘手難題,必須由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通力合作才能控制,建議該國家計畫的主管層級應提高到政院,各部會齊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指出,感染科醫師主責病患生死的緊急狀況,例如高燒不退、術後感染陷入昏迷,不像慢性病可以長期找醫師拿藥看病,在「業績」掛帥在現實環境中,感染科醫師的健保點值難與其他科醫生相提並論,薪資也受到衝擊,感染科醫學生人數少,醫師人力自然吃緊。王任賢表示,台灣濫用抗生素問題嚴重原因複雜,包括病患迷信抗生素效果、醫生怕病患病情惡化超前給藥,以及環境性的抗藥性因素(例如動物飼料摻雜抗生素或醫院含排放抗生素廢水,進入人體食物鏈)等。但對照目前法定傳染病都要通報衛福部,感染超級細菌卻不用,對病患威脅就可能被低估,更可能對醫院制訂政策、分配預算有不利影響,衛福部應要求醫院,將超級細菌視同法定傳染病強制通報,不僅能提醒醫院重視防範控制,亦可提升感染科醫師在醫療機構中必要性。感染科醫生特別提醒民眾,有病要看醫生,不要自行到藥局買抗生素,以免體內累積過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危害健康。(圖/趙世勳攝)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政太醫師則表示,該學會已向健保署爭取試辦感染科醫師「審核」醫院內部抗生素使用狀況時,也能比照醫師開藥獲得健保點數給付,但更期待未來「試辦」可以長期實施,讓感染科醫師付出與回報成正比,鼓勵更多醫學生投入感染科領域。王政太指出,免疫不全性病患,包括癌症病人因接受治療而免疫不全,及侵入性治療(例如開心手術)術後病患,都是感染超級細菌的可能高風險族群,感染科醫生責任就是全力降低術後感染機率。高風險(染病)族群除應按醫囑做好健康管理(飲食睡眠等)、接種疫苗強化免疫力,也要避免自己與親人濫用抗生素。至於民眾抱怨親人住院感染後,抗藥性檢驗太慢錯失換後線抗生素時機,王政太也說,最新尖端快速檢驗感染設備(例如使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偵測),就算醫院願意添購採用,檢驗費也不斐,常需患者自費(千元到五萬元不等),即使家屬接受,要全面落實到地方型醫院或診所也仍有困難,現階段降低醫療機構內部感染比例,仍是防治超級細菌的關鍵。「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之前食藥署原本計畫針對優酪乳、乳酸菌飲料調查菌種抗藥性,也與此有關。」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說,雖然後來衛福部對該研究態度保留,但其實隨著醫藥、食品科技進步,連胃酸抑制藥都有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病人發生院內感染肺炎的風險,優酪乳菌種既可能與抗藥性有關,自然也應研究釐清。她表示,要預防抗藥性出現,除了病患要有不直接買藥、或逕行要求醫師開藥的衛教警覺,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累積抗藥性風險外,由於目前抗生素使用紀錄,並未強制登載健保卡的就醫紀錄中,若民眾仍自行買抗生素使用,一旦緊急就醫,醫生未必能精確掌握抗生素使用史,就可能錯失及時投入後線抗生素控制病情,衛福部除應強制要求醫院通報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應要求診所、藥局若開抗生素藥品,應登載在病人健保卡上,才能完整紀錄病患使用抗生素史,作為就醫參考。不少學術研究都指向業者在家禽飼料中未依規定添加抗生素,可能導致食用者體內抗生素超高,成為產生抗藥性的高風險群,對健康恐造成危害。圖為業者養殖家禽畫面,非新聞當事人。(圖/黃耀徵攝)「若真要控制抗藥性,應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統籌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等相關單位通力合作」沈采穎認為,嚴格管制食用家禽濫用抗生素(農業部主管)、嚴格控制醫療機構排放含過量抗生素廢水(環境部主管),都屬於抑制抗藥性工作的一環,若僅由衛福部逕行要求其他部會配合,欠缺橫向合作,將如同植物生病不找出病源,卻只是修剪染病樹葉,最終恐淪於紙上談兵。
前進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 國泰金控養成未來金融家
國泰金控攜手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今(1日)參與由金管會指導,金融總會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共同主辦的「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今年強調以「未來金融家」為題,由各子公司推出具前瞻性數位金融、創新理財、多元保險等產品服務,結合金融科技有效率、有規律,管理投資、退休、人生風險,只要展開行動人人皆可成為「金融家」為「未來」做好最佳準備。同時,國泰於第二屆FinTechSpace「2024台北金融科技獎」也大放異彩,四大獎項中國泰團隊一舉斬獲三大項優勝,分別以「產險聯盟區塊鏈」獲得「共創典範獎」、「綠色金融科技GaaS」獲得「綠色金融科技獎」、「數位房屋貸款戰情室」獲得「金融創新獎-金融機構組」,相關得獎專案將於「金融科技獎專區」呈現。而國泰展區中以有趣遊戲互動,體驗「以客戶為核心」解決金融痛點後的創新服務,並傳遞金融反詐、識詐能力,多角化提供管理身、心、財工具,達到財務、健康雙軌永續目的。國泰人壽將百萬級用戶(突破120萬)「FitBack健康吧」實現在展區,透過「動不動就健康 FitBack 健康吧」計步、練練腦小遊戲,邀請逛展民眾體驗完成健康任務獲得積點,若集滿國泰展區所有關卡積點可兌換保溫杯。「FitBack健康吧」於2022年全新升級,將健康任務遊戲化,透過解任務、獲積分及享回饋,讓健康管理變得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為鼓勵用戶持續健康行為,「FitBack健康吧」結合國泰小樹點生活圈激勵機制,用戶完成任務可換取小樹點兌換商品;投保指定外溢保單並持續完成健康任務,最高可享有10%的保費折減;更攜手各健康產業領導品牌推出六大類健康服務,包括好好吃、好好動、好好睡、好心情、好檢測及好照顧,滿足用戶從健康促進到預防照護的健康需求,邁向健康生活。國泰金控攜手旗下子公司團隊參加「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展現「以客戶為核心」金融科技成果(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世華銀行以「反詐」為主題,展現「國泰盾」四大聯防機制,盼藉由科技輔助及反詐觀念分享,降低大眾受騙風險。為提升民眾識詐力,於「國泰主題館」設置互動體驗區,邀請民眾透過耳機聆聽一段語音情境判斷是否為「詐騙」,幫助了解分行臨櫃常見詐騙關鍵字。國泰世華亦持續與刑事局合作反詐宣導,只要參與展區舞台的有獎徵答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刑事局可愛吉祥物「刑事Bear」周邊,「刑事Bear」也將到現場與民眾互動。除了提升反詐意識,國泰世華鼓勵民眾正視自身財務狀況,建立良好理財觀念,只要參加「財務健康檢測」並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抽iPhone 16 Pro等大獎。國泰產險則推出業界首創「點數或電子票券抵換保費」新繳保費方式,於展區以問答方式與民眾互動,答對問題並綁定國泰產險LINE會員即可獲得保溫袋。國泰產險攜手神坊資訊(小樹生活)、康迅數位(PayEasy),提供客戶更多元且便利的繳費服務,首度跨業結合金融生活服務與點數生態圈應用場景,獲金管會核准已於今年10月4日上線開始試辦。「小樹點」為國泰集團共同使用的數位點數,使用國泰信用卡/簽帳金融卡刷卡消費,或完成國泰優惠指定任務,皆可獲得「小樹點」回饋,可於多元場景如電商平台或國泰優惠CUBE Rewards App使用。本次專案只要客戶於國泰產險官網投保汽車險或旅遊險,即可用「小樹點」(首次需先綁定)抵換保費,一點等於一元,全額抵換無上限,流程方便又直覺。國泰證券展區現場以「台美股定期定額」投資為主題,透過新穎的遊戲互動體驗,帶領參與者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探索投資世界。除了翻動式互動裝置,搭配淺顯易懂的專人解說,讓民眾快速了解智慧加減碼、股息再投資、日日扣等定期定額功能,更以童年常見的套圈圈遊戲,讓參與者清楚掌握投資每一步,將定期定額作為投資首選,降低平均成本、分散風險,進而打造理想退休生活。國泰證券長期深耕金融市場,以「讓投資變得輕鬆簡單」為核心精神,主動挖掘投資痛點,不僅提供客戶一站式數位投資平台,亦推出多項創新功能,協助小資族透過穩健的投資理財方式,實現長期財富增值。集保數據統計,截止至10月25日,全台ETF受益人數已超過1,368萬人,利用打包一籃子股票或債券的ETF投資已成為大眾主要理財工具。國泰投信因應市場趨勢,今年度推出「國泰投信App」,主打「全新ETF服務」及「共同基金申購或買回」兩大專區,「全新ETF服務」中有創新開發的配息紀錄追蹤,專屬的理財行事曆,可查看個人投資組合中歷年或近月配息的ETF及詳細金額;也可變更國泰ETF配息帳戶,亦支援強化個人隱私的電子帳單加密、配息帳戶客製化等實用功能。App中同步導入全年不打烊的智能助理阿發,24小時線上待命即問即答,無論是想要進一步了解「國泰投信App」功能,或是對ETF基金投資有興趣的話,都歡迎參觀國泰投信攤位,由專人為您解說。除了國泰「未來金融家」展區外,國泰世華銀行亦攜手金融同業及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於政策主題館、金融科技創新園區館展出「跨金融業聯合學習科技防詐案」,展現運用金融業自主開發技術,以科技聯防效能,解決打詐痛點,朝構建全方位反詐生態圈的目標邁進。而國泰本次也應主辦單位邀請,參與多場趨勢論壇,主題涵蓋科技防詐、金融科技人才、金融服務創新、AI科技應用、全球金融科技新創等趨勢議題,充分展現國泰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能量與決心。
9成癌友生育計劃受影響 10大院所串連「助癌友凍卵」
根據衛福部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全台有近1.2萬名癌友適逢育齡階段,其中女性病友比例更高達6成。而台灣凍卵協會「2024年醫療性凍卵認知度調查」統計顯示,有生育規劃的癌友中,近9成的生育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癌症影響,儘管如此,仍有不少癌友透過醫療性凍卵成功實現生育夢想。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胡玉銘院長表示,患者林小姐在婚後隔年備孕時,意外確診乳癌第一期,因確認後才知道乳癌治療會影響卵巢功能,在自身存活及生育規劃中不斷掙扎。為保留生育能力,最終在討論下,緊急決定在癌症治療前進行醫療性凍卵,最後在經歷30次電療及5年抗賀爾蒙藥物治療後,開始嘗試植入胚胎,最終於婚後第8年順利誕下寶寶。近年來,隨著癌症治療技術的日新月異,癌症治療率和預後水平均大幅提升,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在110年台灣育齡女性罹癌佔比中,乳癌以36.94%位居首位,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06-110年新診斷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而第2期存活率也高達9成以上。意味將有更多癌友在克服疾病後,將有機會重拾生育的夢想。早期介入和適當的生育保存措施,不僅可讓癌友保有希望及未來可能性,更能讓癌友在面對疾病時,不須在生育及生命間做出困難抉擇。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60.3%的癌症高風險族群知道癌症治療可能影響生育,然而,當這些高風險族群進行預防準備時,卻只有不到1成曾考慮或準備進行醫療性凍卵。換言之,儘管了解癌症治療可能對生育能力產生影響,多數人仍未採取凍卵等相關預防措施。為了幫助更多癌友能夠保留生育的機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詹景全副院長特別率領醫院體系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計畫,協助癌友保留生育希望,更讓台北成為全台首個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的城市。詹景全副院長進一步指出,癌症治療不只會給患者帶來體力下降等「生理」影響,還會造成「心理」及「經濟」面上的衝擊。調查發現,近8成癌友在確診後三個月內接受癌症治療,其中甚至有2成癌友在確診後隔天就進入療程,導致患者往往需在短時間內消化大量資訊,並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做出影響一生的決策;此外,癌症治療的藥物負擔,也對癌友家庭造成龐大的經濟壓力。在「生理」、「心理」及「經濟」三大衝擊的夾擊之下,導致癌友往往需在生命及生育間進行二選一,無法真正擁有生育選擇權,為此,詹景全副院長呼籲癌症高風險族群,應提前了解罹癌後的三大衝擊,提早進行準備,才能避免在面對癌症時措手不及。為保障癌友生育權,近年來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動凍卵補助政策,然根據調查顯示,知道「社會性凍卵補助」的民眾僅19.9%;知道「醫療性凍卵補助」者也僅17.3%,均不到2成,顯示台灣在凍卵補助相關推動與宣傳上仍有成長空間。此外民眾除了期待補助政策外,也希望能獲得更多關於醫療性凍卵的資訊。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受訪者希望有一站式整合資源及醫療性凍卵知識懶人包,另有25%民眾希望能夠參與相關衛教講座,透過多元管道來增加對醫療性凍卵的了解,增加參與計畫之意願。面對上述需求,台灣凍卵協會在今年推出「公益希望計劃」,不僅額外針對婦科癌友提供醫療性凍卵補助,更串聯北中南共10家醫院、診所及2間病友支持團體組成聯盟,集結各大院所資源,幫助癌症患者保留生育的希望,提升民眾對於醫療性凍卵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