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雅荏
」Uber青少年版台灣11日上線 家長可追蹤位置接送行程
為讓台灣家長接送孩子更輕鬆,Uber 今(11)日宣布「Uber 青少年版」在台灣正式上線,13至17歲的青少年在家長或監護人透過家庭帳號邀請青少年加入後,可以輕鬆叫車、乘車,同時「Uber 青少年版」融合PIN 碼驗證、 即時位置追蹤、行程錄音等多項安全功能,且將由合作車隊派遣高評分且經驗豐富的職業駕駛接單,提供讓家長安心的行程。根據Uber委託益普索市調公司進行的「2024 青少年通勤調查報告」顯示,目前約73%家長每天或至少每周3天親自接送子女上下學,有53%受訪家長曾因工作等因素,導致在安排其青少年兒女的通勤上遇到困難;有高達80%的家長表示,若能提供他們即時通知子女的乘車行程、即時位置追蹤及駕駛資訊等功能,將願意考慮使用為青少年通勤所設計的乘車選項。對此,Uber也正式在台推出「Uber 青少年版」,一次上線於所有Uber App及合作車隊營運城市,包括台北、新北、基隆、桃園、宜蘭、新竹、台中、彰化、南投、台南、高雄及屏東,並可適用於菁英優步、減碳優步、菁英Plus、尊榮優步,以及預約搭乘等行程。Uber 台灣總經理楊麗達(Margarita Peker)表示,「2023年與合作車隊於美加地區推出『青少年版』後迅速成為繁忙家庭的首選,更為全球許多家庭提供通勤上的靈活性和便利性。此次『青少年版』在台灣上線,不僅希望能攜手合作車隊為台灣家長帶來接送的彈性,也為青少年們提供通勤的新選擇。」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也指出,「根據基金會針對2024年交通安全調查顯示,學生上下學的方式仍多以家長接送為主,佔75.3%。現代的家長仍不放心讓孩子自行上下學,而Uber這次推出的青少年版不僅化解家長的煩惱,也讓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有獨立學習處理自己行程的機會,同時透過安全機制提升家長的安心感,也為不便接送的家長們帶來許多彈性與便利,加上Uber高標準的安全措施,讓青少年的孩子自行搭乘能夠安心。」即日起,家長或監護人透過3步驟即可邀請 13至17歲的青少年使用「 Uber 青少年版」,設定專屬帳戶。首先,點選「帳戶」中的「家人和孩子」選項即可建立家庭帳號;接著點選「邀請家庭成員」中的「青少年」選項,並「選擇聯絡人」 ,然後從聯絡人中選擇兒女的姓名並確定其年齡(青少年必須年滿 13 歲);完成設定後,青少年會收到邀請簡訊,在安全宣導流程後即能開始自行預約行程,並透過家長或監護人的信用卡支付乘車費用。除此之外,Uber 青少年版也將自動啟動 Uber App用戶已熟悉且喜愛的多項安全功能,讓家長或監護人輕鬆且即時的掌握青少年的行程動態,包含「分享我的行程」當青少年乘客預約行程時,家長或監護人便會收到通知,可即時查看行程及職業駕駛資訊,並在 App 上即時追蹤行程動態;「行程中聯繫」家長或監護人能透過 App 致電職業駕駛;「PIN碼驗證」:青少年在上車前,需要提供職業駕駛一組專屬PIN碼。接著,職業駕駛必須在駕駛端 App 中輸入正確的 PIN 碼,才能開始行程。不僅如此 ,還有「RideCheck™」功能,如果行程異常偏離路線、意外停車或提前結束,RideCheck™ 將會在Uber App內傳送訊息提醒青少年乘客,詢問青少年乘客是否安然無恙或需要協助,以及「錄音」功能,若青少年乘客在帳戶中設定了錄音功能,在每趟行程中系統也會自動開啟。台灣是亞洲首個上線「Uber 青少年版」的市場,其已在美國、澳洲、紐西蘭、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多個地區推出,解決當地青少年上下學、課後活動等通勤需求,並贏得家長的高度信任。Uber強調,「為了進一步提升青少年乘客的乘車體驗,合作車隊只會派遣經驗豐富且高評分的職業駕駛接受青少年乘客的預約行程。」即日起至11月10日期間,為青少年申辦專屬帳戶並輸入【UBERTEENS】,即有機會獲得兩趟 50 元乘車優惠。
無照駕駛死傷年成長22% 立委籲參考國外管理辦法
立法委員林月琴2日針對無照駕駛違規事故頻繁問題舉行記者會,要求交通部應積極檢討改善,除了持續優化偏鄉交通運輸系統、普及教育宣導外,並應參考國外駕駛人管理作法與國內酒駕防制經驗,強化無照駕駛者違規成本,明確化移置保管車輛的扣車規定與連帶處罰,落實高風險駕駛人汰換機制,為國人營造安全安心的交通用路環境。 「回看過去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國內無照駕駛違規事故情形相當嚴重,近五年無照駕駛涉入交通事故案件每年平均四萬起以上,並造成約7萬人死傷,且案件量呈現逐年持續增加的趨勢,成長幅度甚至高達約22%。」林月琴說,若參考運研所的數據,換算成社會成本,更已突破千億,這樣的統計數據不僅明白顯示無照駕駛違規事故的嚴重性,年年惡化的違規與肇事案件數,更形同宣告我國駕駛人管理制度的徹底失靈,違規者一再違規,現行罰則怎麼罰也不怕,肇事的成本卻由其他一般民眾共同承擔。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表示,分析6-17歲未成年人無照駕駛成因顯示,目前國內涉及未成年兒少無照駕駛機車的交通事故傷亡中,以15-17歲的高中生涉入之事故案件死傷人數為最多,比例高達92%;觀察未成年無照年齡區間之肇事類型,無論年齡,都以「自撞」受傷居多且死亡比例高,且事故肇因多為「未注意車前狀況」與「未依規定讓車」,其他肇因包含超速失控、酒駕失控等違規行為,可以顯見未成年本身身心能力發展尚未成熟,從而對於機車控制程度較低,也因缺乏騎乘機車方面的經驗與觀念,而導致事故持續發生。林月琴說,交通部近年對於國內駕駛人的管理,隨著新法上路,刪除逕行舉發記點規定後,已難以真正落實高風險違規駕駛者的淘汰機制,即使駕駛人嚴重重複違規後遭吊銷吊扣駕照處罰,以目前無照違規罰則輕微且取締難度高的實務現況下,仍難以有效遏止違規者繼續使用車輛,因此,才會在數據上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林月琴指出,數據分析顯示,台灣無照的問題相當嚴重,無照事故的標準化傷亡率、造成的傷亡人數與社會成本,不亞於酒駕。若與國際比較,更凸顯國內法令規範的不足,以日本、美國與新加坡為例,無照駕駛違規除了行政罰外,也都明定有刑事處罰的規定,最高可處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並設計有扣車、取消駕駛資格以及同乘者處罰等連帶罰則。林月琴與許雅荏呼籲,無照駕駛事故風險高,違規後卻僅需繳錢與上課,法規設計明顯輕重失衡,交通部須加緊腳步,除了持續優化偏鄉交通運輸系統、普及教育宣導外,更應積極修法改善,參考國內外防制經驗,通過扣車、同乘者處罰等完整配套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落實國內駕駛人管理制度,並有助於保護弱勢用路人的權益,給予民眾安心且安全的道路交通環境。
兒少事件噤聲恐釀未來被害者 立委討論修法適度揭露
立法委員林月琴、李坤城、林楚茵與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及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27日召開公聽會,討論現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導致媒體因擔心揭露加害人身分,可讓外界反推受害兒少身分而不敢報導;這次公聽會希望檢討現行法令,除兼顧社會大眾及潛在受害者知情權,避免無辜兒少再度受害,也能防止法令保護「加害人」的反效果。林月琴指出,她的團隊接獲陳情,2022年6月台北市某幼兒園負責人兒子,以老師身份照顧多名幼兒時,疑似對幼兒猥褻性侵,至2023年加害老師收押前,受害幼兒已超過13人;但2022年媒體雖得知此案,卻因為《兒少權法》69條規定不敢報導,因而未能讓其他家長及社會大眾得知此案件。她說,《兒少權法》當初立法是為了保障兒少身心健康及隱私,立意良善,但前述案件的結果令人痛心,她認為應該修法露出部分訊息,避免因維護單一個案權益而損害更多兒童權益。李坤城表示,為了平衡兒童隱私與公共利益,必須確保兒童在面對不當對待時能夠得到足夠的保護,同時也需要讓公眾獲得必要的訊息,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他認為,應該討論如何在保護隱私的同時,也能讓揭弊型報導得以進行,以保護公共利益和社會正義,在保護兒童身份的前提下,提供足夠的資訊讓公眾了解事件的嚴重性和後果。除媒體的高度自律,政府需要進一步制定明確的報導標準和裁量規範,讓合理的資訊能夠傳遞給公眾,同時保障兒童的隱私和安全。林楚茵說,電視台在報導兒少事件時,尺度必須慎重自律以符合法規,然而法規界線往往不明確,為了避免違法和罰款,電視台有時候選擇不報導兒少事件。她以恩恩案、剴剴案為例,一開始都是先在網路平台討論,電視台還會被民眾罵說「都不報」,到了討論一定程度,社會發現事態不妙才願意報導。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程林沛君副教授建議,露出報導可以透過個案討論,將目前足以辨識的重點劃定清楚,讓媒體知道在實務上應該要如何適度揭露,也建議可以制定行政條例讓兒少事件的資訊可以達到適度的示警功能。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韓義興助理教授表示,兒少保護規範需要見樹又見林,目前第69條立意良善,可以見樹;但過度限制了媒體報導,影響媒體守望、議題設定及倡議的功能,無法充分保護未站出來及潛在的受害者,難以見林。建議在配合高度自律機制的情形下,符合大眾知的權利,給予媒體揭露涉弊機構更多適當資訊的例外規定。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許雅荏執行長建議,媒體在69條的規範下,可以透過公協會發動自律審議後才報導,並且制定標準與準則,遇到情節嚴重則需要制定例外的條例,避免媒體無法做到示警的功能,讓更多的受害者出現。
剴剴之死/保母不一定要有證照? 專家曝4大觀察重點:家長偶爾可「突襲」
1歲男童剴剴疑遭劉姓保母虐死案,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負責此案的兒福聯盟陳姓社工被質疑包庇,昨(12日)依過失致死等罪嫌上銬移送,複訊後30萬元交保。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提醒,家長偶爾可以突襲拜訪,了解實際相處情形。回顧案情,剴剴的身體體無完膚,牙齒被打到剩下8顆不齊全,連生殖器都被燒到整個都黑掉,10根指甲也都被劉姓保母拔光光,腿被打到嚴重變形骨折,整個顱部也是淤血。消息曝光後,外界相當震驚,也讓許多家長人心惶惶。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提醒,家長在選擇保母時,可以注意4大要點,包括「保母有合格登記」、「了解家庭成員狀態」、「確認教育理念相同」、「硬體環境安全性充足」等。許雅荏提到,偶爾也可以突襲拜訪,了解孩子與保母實際相處狀況。檢視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網站,關於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應具備資格,必須成年並具備下列資格之一,一取得保母或托育人員技術士證,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幼兒保育、家政、護理相關學程、科、系、所畢業,三修畢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並領有結業證書。也就是說,只要有保姆登記證,再加上上述的3個資格中的其中一個,就可以行保母工作。另外,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托育員薪水平均落在3萬元上下,再依年資、日夜托或24小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