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恒
」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 肥胖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發起「健康鐵人5遠3」籲民眾遠離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9歲以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34.6%,且7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達58.8%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代謝症候群有如萬病淵藪,不只三高慢性病更會提高罹癌及失智症風險!為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邀集中央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一起宣導代謝症候群並發起「健康鐵人 5 遠 3」網路活動(https://89day.1000-love.org.tw/healthy80-90/),並邀請到透明系女孩韓菲與星爸王中平共同擔任健康大使,力邀全民一起定期測量代謝症候群關鍵5指標,做個健康鐵人。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許惠恒表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高且逐年上升;根據研究,代謝症候群者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為無代謝症候群者的6、4、3、2倍 ,董事杜思德醫師也根據國內外文獻強調代謝症候群還會提高罹癌及失智風險。因此王中平與韓菲擔任健康大使提醒民眾務必實踐「健康鐵人 5 遠 3」,除了熟記腰圍、血壓、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此5項代謝症候群風險指標,還要自我測量腰圍、血壓,例如男性腰圍標準為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如果超標,每週至少量測1次,並控制飲食,配合運動,以求腰圍符合標準值。至於血壓,則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測量1次(共2次),每次量血壓,均測量2次取平均。如果家中無血壓機,醫療院所、7-ELEVEN千禧血壓站門市均設有血壓計可免費測量。此外,建議40歲以上成人每年至少進行1次抽血檢測血糖與血脂, 國民健康署提供滿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則每年1次,符合資格者可多加利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8月9日至22日推出「健康鐵人5遠3」網路活動,民眾至https://89day.1000-love.org.tw/healthy80-90/參加活動,即可抽10元7-ELEVEN購物金及100~2000元禮券、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濃韻日式綠茶及烏龍茶、千禧20週年與日本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捲尺、證件帶及健保署登山杖等超過63,000份豐富贈品。此外,統一集團各大通路也齊聚響應活動,自8月9日至8月13日止,全台7- ELEVEN、康是美、博客來、速邁樂加油站、家樂福、悠旅生活(星巴克)、聖娜、BEING sport、BEING fit、夢時代、統一時代百貨高雄店、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綺麗健康油、聖德科斯、21風味館、統一生機、黑貓宅急便、DUSKIN皆可領取SOU‧SOU聯名量尺與健康小卡。而喜愛SOU‧SOU的民眾更不要錯過8月26日上午10~12時於全台7-ELEVEN千禧血壓站門市舉辦的量血壓及腰圍的活動,量完只要到ibon登錄數值,前三十名就可免費獲得千禧20週年與日本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捲尺(可做吊飾)或證件帶,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健康鐵人5遠3」網路活動:【活動一】:至「健康鐵人5遠3」活動網站,參加「健康鐵人教室」問答遊戲(共3題),共有3次作答機會,3題皆正確回答獲得一次抽獎機會獎項為:濃韻日式綠茶及烏龍茶、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10元7-ELEVEN購物金。【活動二】:健康鐵人存摺:先量好腰圍及準備111年或112年健檢報告,使用健保署「健保快易通| 健康存摺」APP,至代謝症候群專區填寫指標數值,填腰圍即可抽獎,獎項為:統一超商禮券1000元、500元、200元、100元、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10元7-ELEVEN購物金;挑戰5項代謝症候群指標全填可再加碼抽,獎項為:統一超商禮券2,000元、健保署登山杖、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捲尺。【活動三】:健康鐵人占卜:先量好腰圍及準備111年或112年健檢報告,至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填寫腰圍、血壓等檢測數值,計算慢性病風險,截圖完成畫面上傳至「健康鐵人5遠3」網路平台,即可抽獎。獎項為: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證件帶。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響應「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國民老婆泱泱化身推廣大使 號召全民一起吃蔬減碳!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15日)聯合國民健康署、農糧署,對國人發起「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的健康低碳飲食法,同時也號召7-ELEVEN、聖德科斯、21風味館等成為公益夥伴共同響應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期望國人可改善蔬果吃不足的煩惱,同時還幫地球減碳降溫。為加強民眾認知與實踐,主辦單位特別設計網路活動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7-ELEVEN、聖德科斯、農糧署、國健署也提供豐富贈品,有水果、沙拉、蔬果箱、環保餐具包等,活動期間還有21風味館推出的烤雞腿蔬菜優惠套餐。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基金會倡議這簡易健康低碳飲食法是根據以地球健康為旨的全球性營養組織EAT Lancet委員會所提出的「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主要著眼於106 -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註1)國人在攝取蔬菜水果都嚴重不足,蔬菜類-19歲以上79.9%未達3份;水果類-19歲以上87.6%未達2份,幾乎是人人蔬果都吃不夠,會間接影響台灣癌症或慢性病的預防。另一方面,地球暖化嚴重,在各單位與企業投入減碳大作戰的同時,其實最簡單就是每個人一周一次改吃植物蔬食,即可幫助降低碳排放為地球降溫,同時穩定地球糧食供應。怎麼做呢?許董事長表示很簡單,就根據口號把自己的餐盤(盒)畫一半,用蔬、果3:2比例填滿就是了,另一半再裝主食及蛋白質,但最好也是選擇植物來源。EAT Lancet委員會的台灣代表,同時也是國內營養流病專家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潘文涵教授說明,EAT-Lancet委員會曾以多項疾病風險評估「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發現此種飲食型態每年可降低整體成人死亡率近25%;也相對降低高居全球近七成死因的慢性病風險--例如糖尿病風險下降34%,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9%,大腸直腸癌風險降低10%,肥胖風險降低7%(註2),因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註3),對治療與預防癌症與慢性疾病皆有助益。潘教授以她的研究論文“Healthy Taiwanese Eating Approach(TEA) toward Total Wellbeing and Healthy Longevity”健康飲食排序,指出不同食物在對身體的保護與傷害風險不同,在研究中發現保護性食物第一名及第二名就是蔬菜和水果 (註4)。此外,她更強調“Plant-Based Diet”的精神是鼓勵大家多吃蔬食但不是吃素,吃素還是建議多攝取天然蔬菜和水果,所以「吃素不等於吃蔬、吃素也要吃蔬」。而吃蔬食容易缺乏的鋅和維生素B12,則可透過多吃牡蠣和蛤補充鋅、台灣本土特產虱目魚補充B12,且這兩種同時還是低碳排食物,與“Plant-Based Diet”希望增加植物性食物來幫助環境永續意義也相符。無論餐盤大小,都「一周一次」蔬果佔一半要一夕改變飲食習慣並不容易,潘文涵教授鼓勵大家先從「一周一次」的頻率開始,逐步落實「蔬果佔一半」的飲食結構,特別是想進行熱量控制、有三高慢性病、想預防直腸癌的民眾。因當蔬果佔去一半,也就相對排擠另一半餐盒可裝的食物,肉類等自然會相對減少。根據EAT Lancet報告,若將飲食改為“Plant-Based Diet”,每年可防治1,100萬成人死亡,並且可以達成2050年供給全球100億人口糧食系統的目標。為讓民眾體驗蔬果佔一半很簡單,此次潘教授也指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出「餐盤健檢」、「餐盤加菜」兩種網路遊戲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前者民眾可選擇到超商、有機商店、小吃店三種情境體驗如何選購商品讓餐盤蔬果比例達到一半,或自己直接組合好拍照上傳,兩者驗算過關後便可參加抽7-ELEVEN、聖德科斯、農糧署、國健署贈品,有水果、沙拉、蔬果箱、環保餐具包,活動期間還有21風味館推出的烤雞腿蔬菜優惠套餐。國健署、農糧署、泱泱共同響應呼籲國人增加植物飲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國健署除了持續推動「我的餐盤」,鼓勵國人在生活中落實均衡飲食,今年也跟上全球蔬食風潮推出升級版「植物為主飲食手冊及懶人包」教民眾吃得健康又減碳,因此非常認同千禧之愛此次推動的「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運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也表示台灣四季都有時令的優質蔬果,必能配合「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吃出豐富、美味、當令在地的植物食材,不但能幫助國人健康遠離疾病,同時縮短運送里程還能降低運輸碳排放及食物儲藏的能源。而為號召更多注重健康、地球永續、體內環保的年輕族群加入,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特別邀請素有國民老婆之稱的泱泱擔任活動推廣大使。泱泱一上台便首度公開「專屬餐盤-蔬果纖美餐」,內有活力彩蔬沙拉、雞肉紅藜麥飯糰及香蕉,大方分享如何輕鬆簡單達到蔬果佔一半的目標。泱泱說因為工作忙碌,無法自己準備餐點,工作需求又得保持纖瘦健康,所以知道這飲食法可符合需求後,撇步就是每餐最少吃兩種以上的蔬菜,出外景時就直接去超商買沙拉跟水果來吃。購買時會特別閱讀後面的營養標示,確認熱量及各項營養素含量。最後泱泱也呼籲大家快來參加基金會「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網路活動,加入植物蔬食愛地球行列,還可以得到優惠券,一舉數得!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廣EAT-Lancet_植物為主飲食。(圖片提供/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
護爸安康3/高達8成男性都有脂肪肝 無藥可醫「悄悄奪走性命」
根據永越健康管理中心2020年健檢分析報告,脂肪肝首次登上健檢紅字冠軍,取代過去長年居冠的維生素D不足,報告顯示,77.8%健檢民眾都有脂肪肝的問題,其中高達81.9%的男性都有脂肪肝問題。若進一步分析高膽固醇比例,發現2018年僅45%,但到了2021年已攀升至59.1%,上升幅度驚人。根據衛福部2020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有12,035人,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肝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肝癌的致病因子除了B、C型肝炎之外,另有2成是由脂肪肝所引起,且罹患人數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尤其脂肪性肝炎目前仍然無藥可醫,一旦病況嚴重就只能仰賴換肝。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難以察覺對身體的影響,伴隨著肝癌致病機轉,即從脂肪肝轉變成肝炎,再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肥胖是所有疾病的源頭!」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醫師說,除了脂肪肝之外,心血管疾病過去多半好發45歲以上的男性,但現在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推測原因就是肥胖。「只要你的體重超標,血壓、血脂、糖尿病都會陸續發生,心血管疾病就會跟著一起來!」根據國健署資料,40歲以上民眾高達3成7有代謝症候群;而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衍生之三高疾病加總為31.9%,超越癌症28.0%。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許惠恒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三高慢性病源頭,由腹部的內臟脂肪造成身體慢性發炎、三高異常,只要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就屬於代謝症候群。其中,衡量內臟脂肪的腰圍是最重要關鍵。無論脂肪肝多輕微,依舊可能導致肝臟發炎,建議定期健檢、抽血追蹤,才能確保健康狀況。(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詹鼎正醫師表示,根據歐洲心臟期刊研究,腰圍每增加1公分,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增加2%;另一篇歐洲研究也發現,每當腰圍增加5公分,男女死亡風險就分別增加17%及13%。無論是脂肪肝或代謝症候群,都是可以逆轉的,若體重過重,減少5%體重就能改善脂肪肝,減少7~10%體重就能改善肝臟發炎狀況;另外,建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取過多糖分、澱粉,同時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就能除去多餘脂肪,找回健康。
肺癌為何會轉移?原來是免疫細胞「叛逃」了 台美跨國研究首度公開成果
由台灣及美國共同成立的索拉茲跨國實驗室(Stephen J. Solarz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今日於臺北榮總召開第一次研究成果發表。雙方科學家以視訊方式,互相分享肺癌及上呼吸消化道癌症的研究心得。實驗室成立兩年,今天第一次由雙邊科學家交換研究心得。陽明交大校務長、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針對台灣人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的腫瘤微環境進行解析。他表示,當人體腫瘤細胞周圍環境,不利於免疫細胞正常運作的時候,癌細胞就能規避人體的免疫系統,最終導致癌細胞轉移。在最新的研究中,楊慕華研究團隊比較了原發肺癌與轉移肺癌,發現轉移肺癌的癌細胞會重新「訓練」巨噬細胞,也就是讓免疫細胞「倒戈」變成協助癌細胞轉移的角色。這項前導性研究,有助於解釋肺癌轉移的過程。臺北榮總醫研部主任、同時也是陽明交大藥理所教授邱士華,則發現幹細胞中Oct4及Circular RNA 190基因,在肺癌、腦瘤、直腸癌或黑色素瘤等其他惡性腫瘤治療中,扮演重要關鍵的角色,如能有效抑制,則能減少惡性腫瘤的生長及轉移,大幅提升癌症治療成效。此外,臺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也發表非小細胞肺癌之個人化精準治療,希藉由蒐集數位病理、基因定序、醫學影像等資料,建立生物醫學大數據資料庫,提供客製化精準治療,作為病人重要參考,帶來更好的治療結果。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及臺北榮總院長許惠恒皆表示,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台美研究人員暫時無法互訪,但仍維持每兩星期視訊討論,原有的榮陽團隊在合校後加入交大,可望讓這間座落於臺北榮總的實驗室,在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開創更多可能。
媽媽吃中藥再哺乳 1歲確診寶寶歡喜解隔出院
因保母確診不幸染疫的寶寶睿睿,5/26凌晨收治於臺北榮總專責病房,經醫療團隊的努力,6/9與母親歡喜解隔出院。許惠恒院長與醫療團隊特別準備蛋糕、卡片與繪本提前為睿睿慶祝周歲生日,祝福這位北榮之子,如同他的小名「大福」一樣有大大的福氣,健健康康長大。睿睿的爸爸與媽媽十分感謝醫療團隊給予睿睿一個永生難忘的慶生會,並鼓勵確診的病友,不要慌、不要怕,只要配合並相信醫療團隊,一定能抗疫成功!許惠恒院長表示,目前收治於專責病房的病人,經治療後解隔出院已超過50人,睿睿健康的出院,與居家解隔爸爸全家團圓,深深鼓舞第一線同仁;兒童醫學部洪妙秋醫師也說明,以中西醫整合治療方式,使用中藥處方,由睿睿媽媽服用,再透過哺乳讓睿睿一起接受治療,在醫療團隊共同努力下,終於讓睿睿在滿周歲前一天歡喜解隔出院。透過中西醫整合治療,1歲的睿睿與爸媽終於健康團聚。(圖/臺北榮總提供)睿睿因保母確診導致染疫,睿睿的媽媽第一次採檢為陰性,但為照顧睿睿一同住進臺北榮總專責病房,於5/28也不幸發燒確診。睿睿的媽媽表示,當時在不知道會被送到那個醫院安置時,內心十分害怕不知所措,後獲知是熟悉的臺北榮總便感到十分安心,因為她跟睿睿都是在臺北榮總出生的孩子,對於臺北榮總有一份特殊情感,很放心的將睿睿與自己交給北榮,對於醫療團隊深具信心。她特別感謝兒童醫學部洪妙秋醫師、傳統醫學部張凱惟醫師、內科部李颺醫師,還有最辛苦的護理師們,對於全體醫療圑隊的努力感恩在心!將滿1歲的睿睿正處於好奇、好動的階段,常看到媽媽陪著玩球,睿睿總是將球丟到地上,媽媽撿起球、用水洗過再繼續陪他玩,過程中媽媽上上下下撿著球、洗著球,看起來辛苦,但兩人玩得十分開心,母愛光輝及堅毅精神也令護理師們十分動容。
中年走鐘1/女性45歲後更「肥滿」 代謝症候群暴增3.6倍
隨著飲食西化,肥胖已成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台中榮總許惠恒院長表示,步入中年之後,代謝力會隨著荷爾蒙變化而逐漸降低,使內臟脂肪堆積並增加胰島素阻抗性。男性大多因應酬聚餐而較早開始腰粗,女性則是中年之後逐漸明顯,不但臀部的皮下脂肪仍在,腰部的內臟脂肪也開始快速堆積,有強烈「脂肪大遷徙」之感。此現象從「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也可發現,45歲後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從21.8%增長至39.7%,漲幅為1.8倍;女性的盛行率則從9%飆升至32.7%,漲幅為3.6倍,增長率足足是男性的2倍。但無論男、女性,中年後都猶如面臨「代謝懸崖」,因為在代謝症候群背後的潛在威脅是環環相扣的三高慢性病,若不及時回頭,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便高出正常人2倍、高血壓4倍、糖尿病6倍。許惠恒院長進一步指出,根據不久前發表的健保支出統計,代謝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慢性腎病加總後逾千億,不僅造成國家財政負擔,若不幸惡化,演變至失能需要長照,更會增加個人及家庭支出。以長照每月需額外花費2萬元到4萬元,國人一生中平均長照需求時間約7.3年來算,就高達175萬元至350萬元,可說傷身又耗財。
中年走鐘2/肥胖易成新冠肺炎重症 3重點遠離「代謝懸崖」
英美官方皆已將「肥胖」列入新冠肺炎重症的危險因子,以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引用的ICNARC統計來說,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中,輕度到重度肥胖者占整體的38.5%,而美國紐約市區醫院也分析出37%的確診者為肥胖者,顯示肥胖者在傳染病流行期間,確實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族群,而在台灣,45歲以上有高達一半人口有過重及肥胖問題,對此不可不慎。若是已確認為慢性病的患者也需要更加注意,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中,1/3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人若罹患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會增加2倍。隨著新陳代謝減慢、賀爾蒙變化,男女步入中年後都將邁向「代謝懸崖」,到底該如何勒馬?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台中榮總許惠恒院長建議「固定量腰、健康飲食、轉肌運動」3重點。1.固定量腰:建議中年後每個月都量一次,且謹記國健署的標準: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2. 選擇健康的飲食:我國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杯者高達99.8%,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為86%、堅果種子不足1份為91%,建議民眾應特別加強攝取。主食類中全穀雜糧也建議至少達三分之一(代謝症候群患者更建議提高到二分之一以上),以使營養均衡。3. 維持動態生活習慣:除了有氧運動外,更不能忽略以阻抗型運動搭配優質蛋白質來進行「轉肌」,因提升肌肉量也可提升身體代謝率,是瘦腰與管理身材的不二良方。
來不及抱抱女兒! 他突「腦血管破裂」昏迷...器捐遺愛8人
家住苗栗的林暄昂在共組家庭前夕,突然腦部血管破裂,經搶救後昏迷不醒;他的爺爺強忍悲痛,選擇捐贈器官,讓孫子遺愛人間。台中榮民總醫院昨(24日)舉行追思音樂會,林暄昂的未婚妻帶著剛出生的孩子,見證孩子爸的生命以另種方式延續。台中榮民總醫院昨(24日)舉辦「器官捐贈感恩追思音樂會」10周年活動,院方邀請了歷年來的捐贈者家屬、受贈者們以及器官捐贈移植醫療團隊共同出席。由許惠恒院長帶領醫療團隊成員用水澆灌,以「植愛」的方式,共同種下6棵桂花樹,象徵捐贈者的大愛,更祈望器官捐贈讓生命生生不息,如桂花飄香人間。家在苗栗頭份的林暄昂,當兵後擔任多部台劇幕後工作人員,後來回到家鄉從事廚師工作,並且打算與懷孕中的未婚妻共組家庭。沒想到在此前夕,林暄昂突發腦部血管破裂,經搶救仍昏迷不醒,腦幹嚴重受損瀕臨腦死。林暄昂的爺爺強忍心中悲傷,主動提出捐贈器官的想法,將孫子轉院到台中榮總;林暄昂捐出了心、肺、肝、2個腎、小腸以及2枚眼角膜,遺愛在全台8個送贈者身上。音樂會上,林暄昂的未婚妻帶著兩人愛的結晶,讓女兒見證她的爸爸之生命以另種方式延續,場面悲喜交加。
併發率20% 糖友不乖難敵心衰竭
根據研究,糖尿病患者中每5人中就有1人心衰竭,比癌症還可怕,但在國內22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中,只有86萬人的血糖控制良好,其他百萬病患正深陷心血管疾病、失明、中風等併發症的高風險中!「如何加強糖尿病患照護,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第12屆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區糖尿病會議」暨「第10屆亞洲糖尿病協會會議」的討論焦點,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糖尿病治療應該從「心」開始,而糖尿病治療愈來愈多元,目前傾向「量身訂制」的治療方式,讓病患可以在不被「限制」的情況下控糖。高危險群 易有併發症依據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準則,「糖化血色素」控制標準得小於7%,然而,國內逾200萬名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8%「糖化血色素」小於7%(糖化血色素每下降1%,併發症發生風險可降低12%~43%,其中心肌梗塞降低14%、中風降低12%),也就是說,有百萬病患以為自己有在治療,事實上正面臨糖尿病併發症的高風險。醫學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中每5人中就有1人心衰竭,比癌症還可怕,「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尤其是心臟血管方面的併發症。」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心臟衰竭科主任沈慶龍進一步指出,心衰竭致死率高達50%,而且不易診斷,不少延誤就醫的患者,診斷結果都是「心臟已失去功能」,「心臟科醫師應該跟新陳代謝科醫師共同合作,找出更多心衰竭的患者。」配合治療 不擅自停藥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有很多藥物都有降糖、減重的效果,如腸泌素類似物(GLP-1)及鈉糖受器阻斷劑(SGLT2)。糖尿病權威、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表示,糖尿病是一門大學問,因此醫師在用藥治療上,需要更花心思,根據病患的特性給予不同的藥物,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不過,許惠恒也提醒,「糖尿病的治療很複雜,無法單靠藥物控糖。」他強調藥物新發展只是給予糖尿病患更多治療選擇,並非所有新藥都適合自己,也並不是舊藥就不好。如果糖尿病患發現自己的血糖控制不佳、易發生低血糖或其他用藥不適,趕緊和自己的醫師討論或前往新陳代謝科門診,詳細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醫學小嘗試 糖友夢魘 低血糖 低血糖是所有糖尿病患的夢魘,當血糖值低於70mg/dl時,就會出現頭暈、手抖、冒冷汗等症狀,嚴重時會導致昏迷,對器官造成傷害。國外研究指出,低血糖會造成心悸、增加心臟收縮頻率,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以下3種病人應格外注意低血糖。 1.年過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 2.有心血管疾病患者。 3.積極控制血糖,但血糖依然文風不動的病人。 備註:符合以上任何一個條件,病人最好跟醫師討論個人化血糖控制計畫。(邱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