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先越
」 華碩 施崇棠 許先越 胡書賓富比世全球最佳雇主榜出爐 台灣第一名是「這家公司」
富比世雜誌(Forbes)公布「2024最佳雇主排行榜」,連續四年蟬聯榜首的韓國三星電子退到第三名,第一名由微軟拿下,第二名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而台灣有14家企業上榜,國泰金控是唯一登上排行前百大的台灣企業,台灣第二強是華碩,為183名,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非常榮幸能連續五年獲得《Forbes》全球最佳雇主殊榮,將持續優化工作環境,鼓勵創新與多元。這份排行榜是富比世與德國研調機構Statista合作進行的調查,對50多個國家、逾30萬名員工進行評估,評選的企業員工數要超過1000人、且是業務至少遍布兩大洲的跨國公司,依據薪資、人力發展、遠距工作選項,以及員工是否會向家人或朋友推薦等標準進行。台灣有上榜的,第一個是國泰金控、排名第75名,華碩排名第183名,微星第197名,台積電第218名,其他上榜的還包括宏碁、台達電、聯發科、中信金、光寶科技、智邦科技、研華、聯電、藍天電腦與日月光。全球前十名,由微軟奪得榜首,Google母公司Alphabet拿下第二名,三星電子第三,接下來依序是軟體業者Adobe、德國車廠BMW、達美航空、空中巴士、IKEA、樂高集團、IBM等。Intel第12名,蘋果公司第15名,輝達是第22名。日本第一名是索尼、為13名。
台股8日開盤再跌400點 AI強勢貢獻營收華碩逆勢飆漲衝500元大關
美股開高走低再度下挫,也讓台股8日以跌逾400點開場,權值股台積電(2330)開盤下跌2%左右,成900關卡保衛戰,聯發科(2454)跌約3.5%,電子五哥一改前日強勁走勢,分別有1到4%左右的跌幅,金融股大多以小跌開出,比較特別的是華碩(2357)在一片淡綠時逆勢大漲6%,衝上500元大關。華碩7日舉行法說會,第二季獲利超乎預期,單季EPS15.9元、為近九個季度高峰,上半年EPS賺逾兩個股本。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公司先前訂下2027年整體伺服器營收拚五年增長5倍的目標,可望提前於今年度就達陣。華碩表示,目前已能提供從板卡、整機系組到大型機櫃,甚至是多重晶片平台的多元解決方案產品;AI伺服器業務於上半年高速成長後,下半年仍以輝達H100/H200為出貨主力,華碩身為輝達第一波合作廠商,AI伺服器單季營收續創高,整體伺服器業務單季營收占達品牌合併營收的10%到15%。華碩也持續看好AI PC市場,並認為PC產業將迎來新的成長週期,而華碩在上半年微軟定義之Copilot+ PC的AI PC領域中,已拿下25%的市占,下半年AI PC將是產業出貨重點,華碩針對包括高通及超微、英特爾等新平台,都有AI PC產品應戰。英業達(2356)繼第二季筆電及伺服器出貨動能為業績大進補後,7月營單月營收555.33億元,刷新單月歷史新高紀錄,月增9%、年增32.75%。前七個月合併營收也以年增16.24%、達3,401.98億元。聯強(2347)公布7月營收,在四大業務全面走升帶動下,也再度改寫同期歷史新高,達到358億元,年增12%。累計今年前七個月營收2,397億元,亦創歷史新高紀錄,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1%。台北股市7日終場上漲794.26點或3.87%,收在21295.28點,漲點再創歷史新高,日K連2紅、並且站上5日線,成交量為4433.25億元。但美股7日收盤時,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34.21點或0.60%,收38763.45點;標普500指數下滑40.53點或0.77%,收5199.50點;那斯達克指數下挫171.05點或1.05%,收16195.8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挫跌141.30點或3.09%,收4426.27點。雖然AI概念產業持續加持台廠營收,但對於美股來說,被認為大型科技股已過度上漲,近期財報削減人們對AI的熱情,輝達股價重摔5.08%至98.95美元,失守100美元大關,美超微營收低於分析師預期,暴跌20.14%,至每股492.7美元。
高通總裁艾蒙腳穿Copilot+PC設計鞋款 首度來台演講:「電腦產業即將重生」
「電腦產業將要重生 (Reborn)! 」IC 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總裁暨執行長艾蒙(Cristiano Amon)3日首度現身台北國際電腦展演講,展現進軍AI PC的決心,他表示,新世代電腦將由高通驅動。今年是COMPUTEX歷屆以來集結最多國際大咖CEO的一屆,艾蒙穿著高通和Copilot+PC合作設計鞋款上台演講,讓後續上台的合作夥伴們都大呼羨慕;而在台下聽艾蒙演講的業者,包括廣達(2382)副董事長梁次震、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許先越、惠普執行長Enrique Lores等電腦大廠都親臨力挺,連宏達電(2498)董事長王雪紅也現身會場。微軟日前端出Copilot+,主打史上速度最快、最能支援AI PC發展,艾蒙表示,AI在PC上扮演巨大變革,在面對不同等級、價位的筆記型電腦時,高通決不妥協,要和微軟積極打造生態系,對高通、微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轉型時刻,他也提到「自家平台AI運算效能勝出蘋果M3平台2.5倍數的數據,更優於英特爾平台電池效能。」演講最後更以一段影片,嘲諷蘋果Macbook的時代已經改變。艾蒙表示,透過Snapdragon X平台,可提供個人化、可靠性以及兼具隱私性的先進AI功能運行,且優化工作型態電源,最長工作待機可達26小時。由於高通的艾蒙、以及早上演講的超微執行長蘇姿丰都拿自家的優秀產品跟英特爾比較,讓網友熱議「COMPUTEX變成聲討英特爾大會 」,這也讓4日將登場的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主題演講更讓人期待,傳出基辛格將3日將宴請11家供應鏈廠商,包括廣達、仁寶、英業達、和碩、緯創、緯穎、宏碁、華碩、鴻海、技嘉及微星等出席。
AI PC來了1/COMPUTEX大廠對決!華碩攜手高通 估滲透率3年內翻倍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6月4日開展,今年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MD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都將來台,鎖定的目標市場沒有其他,就是「AI PC」,也正式宣告,「AI PC」元年將正式啟動。AI話題從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在2022年11月問世後,就持續引爆AI旋風,到了2023年12月中,隨著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推出NPU(神經網網路處處理器),台系電腦品牌廠也立馬推出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不過硬體到位了,軟體仍在等待微軟。「蘋果在台北時間5月8日推出新款iPad,儘管價格依然貴得令人咋舌,但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希望用新款iPad來跟AI PC對決。這個狀況就有一點像之前的MAC,蘋果透過自行設計的處理器、系統軟體等所推出的MAC,從原本專供設計人員使用的電腦,硬是從微軟手中拿下了10%的個人電腦市占率。」一位電腦品牌廠高層告訴CTWANT記者。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發表旗下首款AI筆電ASUS Vivobook S 15 (S5507),右為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左為華碩全球區產品行銷經理Kevin Wang。(圖/華碩提供)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之前指出,「AI PC的定義不一,但宏碁認為,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現在硬體方面,廠商各有規劃,接下來就是等軟體跟上。」華碩對於AI PC看法相當樂觀,13日的法說會上,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以網際網路(Internet)出現掀起PC產業一波龐大銷售潮來形容,AI PC將是PC發明以來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另一位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也認為,AI PC將會成為個人的隨身助理一樣,因為能夠在PC端執行一定程度的AI工作,幫助PC使用者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體驗,會成為非常優秀的個人助手。微軟在5月20日發布AI PC「Copilot+PC」,並採用高通(Qualcomm)的晶片。法人指出,微軟的目標很明顯,就是要展現生成式AI將對一般個人電腦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尤其跟高通的軟硬組合,也改變了以往的「WinTel」,儘管包括英特爾及超微也會推出符合算力要求的中央處理器,但也代表在AI時代,是一個人人有機會的新局面。一天後,也就是5月21日,華碩舉行「Next Level AI Incredible」線上發表會,推出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筆電vivoBook S15,包括高通跟微軟都會參加。「華碩這次推出的AI PC應該就是接下來AI PC的產業規格,一場改變電腦發展史的變化即將發生。」該電腦廠高層說。蘋果(Apple)在5月中發表新款iPad,號稱將取代筆電。(圖/翻攝自apple YT)這一波AI PC新浪潮,風風火火打開來,AI霸主輝達(Nvidia)能否分到一杯羹?「耗能將是關鍵,高通用在AI PC的處理器,宣稱其電池續航力可以讓使用者從台北飛到洛杉磯的航程中正常使用,換言之,可以使用AI運算10多個小時。而輝達的GPU處理器耗能是一個關鍵,加上GPU還需要CPU來協同處理,光靠輝達本身應該很難競爭,如果跟其他IC設計廠合作推出更節能的處理器,才有機會一搏。」該電腦廠主管分析。
搶攻電子零組件商機 國巨斥逾53億認購力智20.23%私募股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宣布參與電源IC廠力智(6719)私募普通股認購,將斥資53.13億元,以每股253元全數認購普通股2.1萬張。待私募普通股程序完成後,國巨將持有力智新發行普通股後的20.23%股權,成為力智最大單一持股的策略股東,進一步擴大雙方在未來電子零組件高成長市場的市占。力智是少數可同時提供電源管理晶片(PMIC)與半導體功率元件(Power Discrete)產品服務的電源晶片設計領導廠商。主要產品包含電源管理晶片、單晶片電源轉換器(Converter)、電池保護晶片、分離式功率元件與氮化鎵(GaN)電源解決方案等。相關產品並已跨足運算、網通、電池保護管理、工業與消費等五大平台,深耕於高密度電源解決方案及高效能功率元件技術的設計與開發。國巨指出,力智在許多重要的半導體產品中擁有強大的設計能力,期盼此次對力智的策略投資,彼此能共同開發及全球銷售通路的整合,進一步擴大雙方在未來電子零組件高成長市場的份額。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銘表示,經此策略合作,除強化集團半導體產業布局、提供如功率模組等差異化產品外,也可藉由強化與全球領導性晶片設計公司的合作關係。相信特別是在其多相位核心電源控制器與高整合功率級產品,與國巨現有產品擁有最佳互補性。力智董事長許先越表示,力智將積極擴大業務及營運範圍,致力成為功率元件產業中的領導廠商,提供更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並指出,這次私募引進國巨成為策略夥伴,將結合國巨在元件品牌及全球銷售通路的優勢,加速擴展過往需要長時間經營的高效能運算、汽車、工業與醫療應用市場,以及北美、歐洲及日韓等高階市場,未來與國巨並肩成為合作夥伴,雙方合作將共同創造更多商機。
轉虧為盈看好AI PC! 華碩罕見飆漲停股價站上512元創歷史高點
輪到AI PC漲了!電腦品牌大廠華碩(2357)13日舉行法說會,預估今年第2季PC出貨季增10至15%,AI伺服器延續第1季達倍數年成長,14日股價狂飆至漲停,一度觸及512元,創下1998年6月以來、近26年新高,盤中漲停打開,但也漲逾9.6%,引領相關筆電供應鏈股價表現不俗,已經連三漲的藍天(2362)也持續強勢,一開盤就亮燈漲停在52.8元。華碩首季財報擺脫庫存陰霾,第一季營收1141.06億元,季增2%,年增11%,單季稅後純益54.47億元,季增39%,較去年同期由虧轉盈,每股稅後純益7.33元。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在法說會上表示,21日將會發表搭載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的Vivobook,支援微軟AI功能,將大幅提升生產力,預估AI PC的價格漲幅可能增加100至150美元,對獲利結構有正面影響,AI PC將會是PC產業的重大產品循環,也會在6月的COMPUTEX推出新款AI PC產品。以各主力產品線營運表現來看,華碩首季以PC為主的系統事業群營收比重達55%,包括板卡、伺服器等開放平台事業群的部分占42%,AIoT事業占約3%;AI伺服器業務已占華碩整體伺服器營收之7到8成,因此推升其伺服器事業占營收約7到9%,預期第一季AI伺服器業務來到高峰,直至今年底都將有翻倍的年增表現。藍天首季合併營收為55.28億元,年增0.4%,毛利率21.24%,季、年雙增,營業利益4.38億元,年增率11%,亦優於上季與同期;稅後淨利為8.3億元,年增1.3倍,每股盈餘1.42元,也改寫近6年新高紀錄,筆電首季出貨39.6萬台,年增2%,受惠AI PC推出,筆電換機潮來臨,今年將繼續挑戰季增與年增的佳績。
華碩Q2虧轉盈每股賺3.5元 估第三季PC出貨季增20%
NB品牌大廠華碩(2357)周五(11日)舉行法說會,公佈第二季財報。第二季在PC出貨回溫下,順利轉虧為盈,每股稅後盈餘(EPS)達3.5元,營益率轉正為1.1%。對於第三季出貨展望,華碩樂觀看待PC出貨可望季增20%、零組件出貨季增10%,並定調明年大步成長。華碩今年第二季營收新台幣1074.8億元,季增5%、年減7%,營業利益12.2億元,稅後淨利25.86億元、季增254%、年增36%,單季每股盈餘3.5元,高於第一季每股虧損2.3元及去同期的2.6元。毛利率則回升至12.5%,優於首季的8.1%與去年同期的12.2%。華碩表示,今年第一季完成庫存調整,第二季營運轉虧為盈,恢復正常獲利狀態,下半年迎來第一階段的成長,加上新產品帶動,明年營運可望大幅成長。未來除在消費PC和商用PC穩步成長,更將拓展伺服器業務。展望第三季出貨方面,華碩估PC部分出貨季增20%,零組件部分出貨季增10%。針對熱門的AI話題,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AI帶來產業新革命,將為華碩帶來良好契機,雖市場快速變化仍有不確定性,但華碩會積極把握機會,布局AI產業新賽道,加速產品、客戶通路、生產能量布建,以加速實現成長目標。面對高階AI晶片缺貨,認為華碩與輝達、AMD、Intel等上游廠商有長久策略合作關係,在晶片資源方面有信心拿到。從實現成長型企業目標來看,華碩目前消費性PC約占45%、電競45%、商用10%,將從三大面向與多重引擎推動長期成長目標。其中商用部分,年複合成長率15%,到2027年成長2倍,伺服器業務年複合成長超過4成。華碩第二季伺服器出貨季增40%,將朝目標伺服器業務5年成長5倍邁進。
按兵等5G殺手1/華碩大改組不動手機部門+宏達電為VIVE忍虧4年 專家:靜待AI元宇宙關鍵時刻
「華碩(2357)系統事業群組織重整,但保留手機部門」,「宏達電(2498)為VIVE已寫下連20季虧損」,6月中旬發生的這兩件產業大事看似獨立,專家直指共同點,在於「保留與使用者連接的介面,等5G殺手級應用出現,目前看來是『生成式AI、元宇宙』」,這是台廠參與5G時代重新定義「空間運算」技術時刻所做的堅持。在市場需求不振及庫存壓力下,3C品牌大廠華碩連續兩季繳出虧損成績,去年第4季每股稅後虧損5.1元、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虧損2.3元,一度傳出要「大裁員」,6月15日傍晚答案揭曉,正式公告7月1日對系統事業群進行組織大改造,原本電競電腦事業部、電腦事業部、手機事業部、商用電腦事業部4大事業群,將以「消費、商用、手機」3大事業單位重整軍旗。對此,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17日受訪點出關鍵,「PC市場空間已經飽和」,「企業一定要改變才能成長」。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陳子昂指出,以筆電、桌電、伺服器所屬的「資訊產品」領域看來,世界前三大品牌DELL、LENOVO、HP今年共裁員3萬人、人力縮減5~10%,第五名華碩傳出重整,亦符合業內預期與做法。事實上,台灣三大手機品牌「2A1H」,宏碁(acer)2015年收手,宏達電(HTC)手機部門Pixel在2017年賣給Google,唯獨華碩仍在戰場上,這次大改組,更堅持保留手機部門,關鍵是資通訊老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心中對手機仍有一套規畫。華碩高層指出,「衡量產品、同仁表現指標,並非只看獲利,我們也重視組織運作情況、競爭力等,手機BU在內部運作與設計思維方面表現都很優異,也受到董事長(施崇棠)的肯定」。今年4月13日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中)領銜發表新一代電競手機ROG Phone 7/ROG Phone 7 Ultimate。(圖/華碩提供)施崇棠領軍的華碩,以品牌筆電、伺服器、顯卡為主,2012年推出第一支品牌手機,在手機紅海中不斷嘗試找尋新定位,例如出現平板與電話結合的PadFone、跟Garmin合作導航手機,2014年正式推出ZenFone,一開始用99美元的低價從東南亞紅回台灣,陸續強調電池續航力、多工處理等高性能、CP值特色鎖定中高齡族群,更請來蕭敬騰、孔劉、寶可夢阿伯等當代言人,2021年一度傳出單季獲利。尤其近10年,華碩搶攻利基型市場推出電競手機「ROG Phone」,被譽為「國產電競手機的巔峰」,供應鏈認為華碩手機事業開案精準,也是兩大行動通訊晶片供應商高通、聯發科所競爭的貴客,ROG Phone 6D系列電競手機各採用兩家公司的旗艦晶片天璣9000+、驍龍8+ Gen 1。 華碩手機在台灣通訊行最新統計的4月熱銷榜排名第8,研調機構IDC預測今年手機出貨量持續年減1.1%,要到2024才回到成長軌道,加上手機創新發展到似乎到頂。儘管如此,6月29日華碩仍將舉辦Zenfone 10線上發表會,邀請函中透露,這款 2023年旗艦機將「注入更多AI運算」,「智慧攝影」,「滿足用戶各式需求與偏好,一手掌握強大效能」。陳子昂觀察,「(華碩)保留手機是要保留與使用者的連接,尤其接下來面臨4G轉5G技術轉換以及『空間運算』變革,手機還是連接的主要載具。」他分析,市場期待去年才商轉的5G逐漸帶起換機潮,前提是有符合情境的殺手級應用誕生,「當年4G也是商轉5年後,才有殺手級應用LINE出現,這帶來每個人都要換智慧型手機的需求」。工研院半導體資深研究員王智宣指出,「接下來手機是生成式AI的主流使用裝置,各品牌更要保留介面,爭取彈性。」陳子昂也表示,儘管手機與穿戴裝置的專利不互通,但手機是目前與人黏著度最高的電子產品,華碩手機部門未來也有變身成「穿戴裝置部門」的潛力,最成功範例是宏碁,自有品牌手機停產後,手機部門2018年轉而推出智慧佛珠、健身腳踏車發電工作桌等生活產品,不僅成功分割出子公司倚天酷碁(2432)在今年6月登創新版,如今「生活風格」成為宏碁集團新世代營運主軸。宏碁今年初發表結合健身車及辦公桌的eKinekt酷騎桌,能將使用者運動時所產生的動能轉換成電力,為筆電和其他裝置充電,進而提升運動意願和生產力。(圖/宏碁提供)
華碩傍晚證實「七月組織調整 」 胡書賓:公司持續擴張逾600職缺可轉調媒合
電腦品牌大廠華碩(2357)傳出將進行組織調整,甚至傳出可能會有裁員。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及許先越15日晚間透過線上說明會說明狀況,並強調公司仍在成長擴張,還有超過600個職缺可以媒合,至於無法找到可以跟現職匹配的同仁,相信會是非常少。胡書賓指出,組織改組七月一號正式生效,公司近兩週已經完成四場說明會,後續還會在舉辦數場。原本說希望先內部溝通完成,再對外說明,沒想到外界這麼關心。至於何時會見到組織調整的成效,胡書賓表示,調整就像行進中的汽車,換更好的裝備,能夠跑更遠,車子不能停下來,但也不能躁進,新組織上線後,新主管還是要對組織的規劃做研討,而原本的組織部門都有原來年度目標,至少要守住。許先越補充說,每個單位都會有年度目標,現在執行到一半有主管異動,在訂新目標之前,要照原本目標去執行,新的主管會花一到兩個月了解,做出最適合的組織規模及內涵,大概要到九月底才會有新的目標制定。胡書賓說,商用產品部門以全球市場來看,營收規模不到10%,產品市占率則不到5%,所以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從市占率角度來看,至少能成為somebody,也就是至少10%。遊戲部門,華碩ROG品牌定位明確,市占率是全球第二,偶爾會上到第一 ,市占率能穩定第一,而個人電腦市占率第三 ,希望能站上第二甚至第一。
驚!華碩去年Q4盈轉虧每股虧掉5.1元 今股價大跳水逼近跌停砍至266元
品牌大廠華碩(2357)去年第4季受到終端需求不振、庫存去化緩慢等影響,營收由盈轉虧震驚市場。稅後淨損達38.23億元,每股虧損5.1元,為2018年第4季以來首度虧損,今天(13日)股價下殺至266元逼近跌停價位,跌幅9.2%。展望今年,由於整體個人電腦(PC)需求低迷且總經不確定性大,華碩估計全產品線出貨與營收將持續下滑,首季營收將季減15%~20%,包括板卡等零組件營收也會再下滑5~10%。不過將是全年谷底,第二季起上半年營益率依舊有壓,但營收看增10%有望逐季好轉。受營收規模縮小,加上銷貨折讓、存貨跌價損失等負面因素影響下,華碩去年第四季品牌營收1173.5億元,季減11.7%、年減17.2%,毛利率至個位數,僅達8.1%,季減3.4個百分點、年減11.4個百分點,營益率轉負為-4.24%,稅後虧損38.23億元。此為華碩自2008年第四季、2009年第二季,以及2018年第四季提列鉅額手機虧損後,第四次單季虧損。雖去年第四季本業陷入虧損,但華碩持續對庫存管理採取積極作為,去年底庫存金額再降至1327.7億元、天數為130天,較第三季1745億元縮減23.9%、天數148天進一步減少。預期今年上半年將再降100~200億元庫存金額,認為今年第二季底將恢復到健康水位。對於2022年獲利崩跌,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與胡書賓也向投資人致歉,明確說明衰減原因。華碩表示,去年第二季PC需求反轉,第四季更是急跌,造成營運發生短期異常。2021年供不應求市況,讓華碩也對2022年設下相當積極的成長目標,當時並未全面考慮到市場風險,大幅提升採購備料。面對去年初突如其來的中國擴大封控與俄烏大戰爆發,全球通膨壓力急速拉升,整體市場大環境變化超乎預期等危機下,來不及因應而導致庫存上升與財務負擔;華碩已記取此次經驗教訓,積極改善業務訂單預估、供應鏈生產安排、年度目標設定等,今年營收與獲利成長目標會將會更為務實。
雙A囚徒困境1/疫情紅利反成庫存包袱 「消費者出遊不買3C」電腦大廠等嘸8月返校買氣潮
「雖然預期2022年市場需求會逐漸減緩,但沒想到速度那麼快,才過個年,終端市況就整個急轉直下,一切來的又快又急,現在的重點是要想辦法促銷把庫存降低,但能降多少?誰也沒有把握。」一位筆電廠高階主管對CTWANT記者說。在疫情、通膨、戰爭及升息等因素攪擾下,上市櫃公司Q2仍繳出漂亮成績單,整體獲利1.07兆元,創同期新高,然而超過42萬的筆電雙A投資人卻開心不起來,華碩(2357)第二季財報庫存,從第一季的1933億元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來到2061億元,宏碁(2353)狀況稍佳,第二季庫存634億元,較第一季的638億元微減。一位筆電廠高層坦言,「去(2021)年的狀況真的太好了,根本不用擔心會有庫存,只怕產品不夠賣,真的是搶手到不行。產業界也都知道,今年目標只能比去年好,不能差,所以大家就會拉高庫存,只是沒想到通膨、戰爭等狀況接踵而來。」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也在11日的法說會上說,第二季變化非常大,外界之前的預估,都還是認為會成長,但是俄烏戰爭加上中國封控,讓很多公司對於今年個人電腦(PC)市況的預測,變成從年減10%,甚至到10多%都有。面對高庫存,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喊出,「第三季要降低200-300億元,第四季也還要再降低200-300億元,下半年合計要去化約500億元的庫存。」但也坦言,「第二季到下半年,市場需求還是有相當大的壓力,庫存需要幾個季度的調整,最快明年上半年,或者明年下半年。」華碩已跟上游供應鏈及下游通路夥伴建立調整庫存的共識。對於庫存狀況,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左)及胡書賓日前在法說會上已設定了半年內要去化500億元的目標。(圖/CTWANT資料)IDC 台灣資深市場分析師劉伊菡表示,「目前終端市場最大的問題,沒有別的,就是需求不好。」據IDC統計,今年台灣筆電市場,預計全年出貨量將較去年下降1.9%,桌上型電腦則會年減5%。廠商要去化庫存,就只能努力促銷,不然電腦產品是有週期性的,過期產品就需要更大的促銷手段。劉伊菡說,「從目前市況,廠商促銷動作確實很積極,只不過疫情趨緩後,民眾消費支出不再只有購買電子產品,像是旅遊支出就排擠掉可支配所得,原本8月的返校潮買氣,今年並沒有出現,以前7月銷售狀況來看,廠商去庫存力道不如往年。」「從終端需求來看,消費性筆電需求今年上半年就已轉弱,現在連商務機種也不好。我們預估,今年筆電出貨量已面臨2億台保衛戰,但這還不是低點,在淒慘需求狀況下,不排除再下修,可能會掉到1.9-1.95億台。」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黃淑芳告訴CTWANT記者說。黃淑芳指出,原本筆電上下半年的銷售比重大約是48比52,也就是下半年略高,今年則是倒過來,大約是52比48,「目前初估,明(2023)年的出貨量還可能會續降,但比較好的一點是,上下半年的比重應該會恢復往年的狀況。」宏碁雖然庫存狀況不若華碩嚴重,但也積極啟動各種促銷策略。圖為日前宏碁邀請《原子少年》「地球」擔任宏碁Acer Day台灣區活動代言人。(圖/宏碁提供)
大陸封控衝擊 華碩示警:機構件供應狀況比IC產品吃緊
電腦大廠華碩今(11日)召開法說會,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跟之前狀況相比,IC類零組件產品都已經收斂到可控的範圍,比較缺的是電源IC,但是基本上還好,不會因為大陸封控影響,近期比較缺的是機構件、PCB等等。華碩公布第1季財報,受惠於業外收入挹注,單季稅後純益達104.3億元,年增7%,每股稅後純益14元,改寫歷年同期新高。展望第2季,華碩也表示,由於還有大陸封控、物流、通膨、歐洲狀況等變數影響,預估個人電腦(PC)產品營收將季減10%,零組件產品營收將季減10-15%。華碩第1季品牌營收達1279.62億元,季減率10%、年增率18%;營業利益100.72億元,季減率18%、年減率13%;業外收入29.27億元,季增率72%,年增3.28倍,其中匯兌收益達10.91億元;稅後純益104.3億元,季減率14%、年增率7%。另外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也透露,因應留才需求,今年公司將會有結構性的薪資調整,而年度調薪時間也會從往年的下半年,提早到上半年進行。
掛牌發紅包1/每張賺逾30萬元 搶抽力智近2500億元資金凍結
2021年台股大好,大盤指數在疫情中逆勢創新高,總市值增加11兆元,每位股民帳上可賺96萬元,但這只是紙上富貴,小股民最夯的則是去年9月登場的IPO(首次公開發行)抽抽樂,一連10家公司掛牌上市,最大獎就是甫於上周五(7日)抽籤開獎的力智(6719)IPO,抽中一張現賺近30萬。從去年9月開始,短短4個月,從水餃股八方雲集(2753),到滿血復活的力積電(6770)等,每次公開申購(抽籤),都讓參加抽籤的股民擁有抽紅包的發財夢。同在上周五(7日)掛牌上市的驅動IC大廠瑞鼎科技(3592),掛牌首日最高漲至542元,終場則以526元作收,上漲70.78%;若是掛牌首日隨即賣出,對照其承銷價每股308元,等於一抽中等於現賺22.2至23.4.萬元。為了公開申購瑞鼎而凍結的市場資金更是超過2千億元,刷新台股紀錄。小股民為了搶抽瑞鼎1517張股票,在12月27至29日、短短3天內就湧入69.7萬筆申購,中籤機率僅約千分之2.1,凍結資金逾2146.8億元。但這紀錄隨即被有興櫃股后之稱的力智打破。力智承銷價高達589元,是目前台股史上最高承銷價,但是其興櫃價格近900元,價差近300元,也就是說抽中每張現賺近30萬元,也難怪小股民搶翻。另,力智的承銷價、凍結資金數量以及競拍均價高達803.69元,均刷新台股多項紀錄。力智原是由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右)所創立,2012年時華碩前執行長沈振來(左)決定接手,如今成為華碩的小金雞。(圖/報系資料庫、馬景平攝)備受小股民青睞的力智是何方神聖?它是台灣唯一同時具備電源管理IC(Power IC)與功率元件(MOSFET)兩項關鍵技術的IC設計公司,外界多以「華碩小金雞」形容的力智,其實與去年12月初從興櫃轉上市的力積電(6770)是無緣的同門師兄。雖然力智目前最大股東是華碩集團,知情人士表示,「其實,力智2005年成立時,是由力晶(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所投資成立。當時黃崇仁為了布局半導體產業,陸續成立了包括力旺、力相、力積電、力智等近20家公司,涵蓋PC、通訊、光電等次產業。」與一般IC設計公司不同,力智擁有自己的FAB(Maxchip),主要產品為電源IC、LED驅動IC等,早在2006年就拿下英特爾、AMD、NVIDIA等平台設計及供應商資格。而為了區分產品線,所以將PC相關產品線分割出來,成立了力祥半導體。而華碩也在2006年時入股力智。不過,好景不常,2008年至2012年DRAM價格一路崩盤,力晶陷入巨大虧損,最後黯然下市,已背負千億元債務的黃崇仁,2012年無力解決力智的虧損問題,因此找上華碩,當時華碩執行長沈振來看好行動裝置帶動電源管理IC的成長,決定加碼增資力智,也因此取得力智逾半股權,沈振來也因此當上力智董事長。華碩入主力智那年,力智大虧2.22億元,雖然2013年虧損減少,但還在營運谷底,2014年雖然小幅獲利,但2015年又再度虧損逾4000萬元,甚至還裁員2成人力。2016年起,先是電競與挖礦帶動顯卡需求,市場對於電源管理及功率元件IC需求增加,力智才轉虧為盈,從此營運蒸蒸日上。2018年,為推動力智IPO掛牌,也為強化策略聯盟關係,沈振來決定出售力智持股給電池廠新普(6121)以及具有聯電(2303)背景的士鼎創投,持股也降至36.75%。到了2019年時,為強化技術及產品投資,提供全球客戶更完整、具競爭力的產品及服務,力智合併了100%持有的子公司力祥半導體,整合公司資源、提升經營效益。力智產品可用在元宇宙、車用電子等相關產品上。(圖/中時資料、翻攝自Meta臉書)力智目前深耕於高效能功率元件技術及高密度電源解決方案,近年隨元宇宙、車用電子興起,力智因在產品整合上較同業更具有優勢,順勢推出特有整合型產品SPS(Smart Power Stage),主要應用在網通、伺服器、5G基站、HPC等領域,業績可望逐步升溫。力智(6719)小檔案資本額:新台幣7.07億元董事長:許先越總經理:黃學偉承銷商:福邦證券主要業務:電源管理IC及功率元件(MOSFET)之設計銷售市場結構:內銷:21.98%、外銷:78.02%全體董事持股比率:董事9席,占39.24%每股稅後盈餘(EPS):2018年7.19元,2019年1.03元,2020年6.27元,2021年上半年6.24元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華碩砸億元布局產研能量 攜手台大成立「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
華碩電腦(4128)布局產學研發能量與前瞻技術,規劃投入逾億元研發經費,宣布與台灣大學聯手成立「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該中心未來聚焦在先進電磁、下世代電腦、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領域。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與台大校長管中閔共同主持「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後表示,「華碩積極拓展人工智慧(AI)、AIoT等創新業務。憑藉華碩對於科技創新的成功經驗,結合台大深厚學術研發基礎,將樹立台灣產學合作新典範,將台灣研發實力推向國際舞台的新里程。」施崇棠認為,華碩在主機板、電腦領域穩居全球領導品牌,面對加速數位化轉型的產業趨勢,華碩必需積極拓展人工智慧、AIoT等新業務,藉由串聯產學資源,共創研發新局,以結合硬體實力與大數據分析核心優勢,偕同策略夥伴落地技術應用。此次與台大的產學合作,華碩整合跨部門研發資源、集結台大7個系所與台大醫院的研究和實務量能,在研發高階技術以外,華碩更設定肩負傳承企業經驗,回饋學界並培育新世代研發人才的使命任務,要讓「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穩步邁向亞洲第一與世界頂尖的位置。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透露,此次是透過公司內部創新發展室與台大電資學院的共同努力,一起設立這座研發中心,目標要將學術資源與商業應用做更緊密結合,驅動產業發展。這項計畫,華碩除了投入資金支持中心發展,也申請導入「科技部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補助,預計總研發經費逾億元。優先布局在三大先進領域,涵蓋終端與邊緣裝置技術,網路及多媒體,資料科學及智慧醫療,並研擬多項短中長期研發專案。
華碩大驚喜 Q3海賺百億
華碩受惠PC產品(含NB)及主板、顯卡產品出貨、營收全面揚升,第三季品牌營運交出亮眼成績單,不僅單季毛利率、營益率、雙雙刷新歷年新高,稅後淨利更破百億達105.08億元的創高紀錄,EPS並衝上14.1元,拉升前三季累計賺逾兩個股本、EPS達22.5元,寫下歷史同期新高。華碩2020營運表現■單季EPS衝上14.1元第三季PC產業深受供應鏈缺料影響,在市場需求大幅超過可供貨的情況下, 華碩在PC類產品及板卡產品單季出貨仍分別有20%及50%左右的年成長。其中,增幅最大的電競NB年增達85%、一般消費型NB增長25%,過往基期偏低的商用NB更有123%的年成長,拉抬華碩單季在PC業務的營收年增達36%。此外,包括板卡、顯示器及電競周邊產品等業務的華碩開放事業群,營收則有42%的年增幅。雖然手機事業單季稅後仍虧損達7.32億元,不過整體來說,華碩第三季仍有三率三升表現,毛利率達17.7%、營益率7.9%,淨利率則為8.8%,皆站高水位,稅後淨利更在業外匯兌收益高達13.55億元,及利息收入28.47億元等挹注下,單季獲利達105.08億元的創高紀錄。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達167.11億元,EPS22.5元。展望第四季,華碩保守預估在供應鏈缺貨情況更加緊俏之際,PC事業及含括主板、顯卡的零組件事業皆將呈現10%的季減走勢,不過相對去年同期,則可望分別有年增20%及40%的成長。惟若缺料情況有所改善下,PC業務則可望能有20%的季增幅,挹注更大的營運動能。■看好PC明年上半年仍旺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直言,疫情帶動的在家上班需求能否在明年持續推助PC市場需求還說不準,但預期下半年供需缺口仍大、明年上半年來自通路庫存回補的需求,都將是華碩有信心到明年上半年PC持續增長的動能。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並指出,華碩雖較晚進入Chromebook市場,但在與Google合作、自去年起擴大新機款開案後,今年在疫情下的教育需求帶動上衝,預估今年出貨量將在華碩整體PC占達10~15%,明年看好歐美、亞太地區政府仍編有相關預算,加上ASP較高的企業型機款也逐步導入商用市場,華碩訂下2021要翻倍年增的成長目標。此外,在基期已高的電競NB部分,胡書賓表示,華碩今年已有優於業界平均四成多的增長、年增幅超過八成,整體電競產品線營收貢獻度更已達到近40%,預期明年還要再增長20~30%、續優於業界。
9/1開賣華碩ZenFone 7雙機 施崇棠劍指高階安卓5G智慧機龍頭
華碩新一代ZenFone 7系列雙新機26日在台灣全球首發,延續上一代設計概念的翻轉式三鏡頭組,鎖定愛好攝影及偏好科技的消費族群,喊出在台銷量要比ZenFone 6增長50%,同時搶登台灣高階安卓5G智慧手機市場銷量龍頭。在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領軍下,ASUS ZenFone 7及ZenFone 7 Pro在台搶先全球登場,26日發表會後部分指定通路隨即開放預購,預計9月1日全通路及電信商就全面開賣。ZenFone 7及ZenFone 7 Pro分別採用高通驍龍Snapdragon 865及865+的5G晶片組,並配置全面升級的翻轉式鏡頭,結合了廣角、超廣角及望遠等「大三元」鏡頭,同時支援8K(30fps)及4K(60fps)錄影格式,加上背蓋增設的指向性麥克風,進一步強調較上一代ZF 6優化的使用者拍攝及影音體驗,及與競品的差異化。華碩全球副總裁林宗樑對於新一代的ZenFone 7/7 Pro雙新機的競爭力有信心,喊出訂下在台銷量要比上一代的ZenFone 6成長至少50%,意即從10萬支增長至15萬支,並可望拿下台灣安卓5G手機市場、搭上高通驍龍Snapdragon 865/865+行動處理器之高階機款的銷量之冠。針對海外市場,華碩手機營運部門業務暨行銷處長張舜翔表示,ZenFone 7系列首波供貨及銷售重點將以台灣市場為主,預計第二站將前進歐洲市場,後續包括日本與其它亞洲地區之上市開賣時程,則需視台灣銷售訂單市況再進一步規劃。華碩接連發布兩系列手機新品後,預計第四季起銷售亦將逐步放量。不過外界仍關注兩款新機會否出現相互排擠效應,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先前受訪時則指出,ROG Phone及ZenFone系列聚焦不同使用族群,在產品行銷也將強化兩者間的差異化需求、搶進市場。林宗樑則直言,ROG Phone 3的目標對手就是設定Android和iOS的兩大龍頭品牌,要以全面提升的最佳效能與高強度影音享受體驗,爭取含括不僅是電競玩家的高階用戶族群,更喊出銷售要較前一代增長30~50%、在非電競用戶銷量並要翻倍增長的積極目標。
【玩出電競一哥1】疫情推動宅經濟 華碩靠「ROG」豪發14元股利
在疫情這隻黑天鵝攪亂下,全球科技大廠供應鏈都中槍,華碩(ASUS)卻底氣十足,上周三(3月18日)在線上法說會,繳出今年將配發14元現金股利的好成績,以當天收盤價186元計算,股息殖利率逾7.5%,預估未來3年都要發放10元以上的現金股利。華碩老神在在,是因為68歲的董事長施崇棠化身電競小子,大刀闊斧將「電競魂」灌入賠錢的手機事業,還替大陸網路一哥「騰訊」打造電競手機「ROG Phone II特製版」,如今握有200多萬支電競手機大單,今年的獲利表現精采可期。華碩是主機、板卡、手機及筆電大廠,儘管去年品牌營收為3,325.3億元,年減6%,但重點是稅後淨利較前一年翻了近3倍。這塊能為股東賺到錢的品牌營收動能,除了來自主機板及筆電,另一大山頭就是打著「ROG」(Republic of Gamers,玩家共和國)旗幟的「電競商機」,而當中的「爆款」正是「ROG Phone」。面對新冠肺炎,華碩緊抓因疫情燒出的電競宅經濟及遠端作業需求商機。「在這波因疫情大舉封城、停班停課下,原先在大陸地區尚有部分庫存的ROG Phone系列電競手機已售罄。」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在線上法說會表示。華碩2019年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占率約5%~6%,排名位列前十大。(圖/報系資料庫)本刊記者查詢大陸大型電商平台「京東商城」,第二代ROGPhone「至尊版」售價為人民幣7,999元(約新台幣3萬5千元),五星好感度高達94%;另一款「菁英版」售價人民幣3,499元(約新台幣1萬5千元),已通通賣光。此外,主打視訊會議、線上教學「不龜速」的「華碩路由器」,可分12期免息分期,還送課程,也引爆疫情期間購買熱潮。「人民幣3,499元的ROG Phone菁英版,限量一萬台,其實是做口碑行銷搶話題。」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華碩手中已握有234萬支第二代ROG Phone的預購大單,這份爆量成績歸功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去年華碩以40萬支的銷售量拿下全球電競手機市占50%,這位IT界霸主的表現,一位宏碁退休的主管說:「施崇棠正在兌現3年前所開的支票。」
【玩出電競一哥2】「平價奢華」大虧數百億 改拚「體驗」搏翻身
幾年前,華碩拿下全球銷售電競主機板及電競顯示器的第一名,接著電競筆電也坐上龍頭。然而,2018年的股東會上卻坦言面臨大逆流,營收、獲利大幅下滑,股價由最高的316元一路下滑,每股稅後盈餘(EPS)創下23季以來的新低,除了個人電腦(PC)毛利率下滑,華碩手機一直虧損更是主因。原來,2014年時,華碩推出Zenfone手機,雖以「平價奢華」策略,年銷售超過二千萬支,但好景不常,在小米低價手機追擊下,華碩逐漸流失市場。在無法放棄手機業務的前題下,施崇棠不得不大刀闊斧啟動改革,一舉讓施崇棠口中「最佳CEO」、連續擔任十年華碩執行長的沈振來交出指揮棒,由許先越及胡書賓雙雙上位,改為共同執行長,執掌技術與產品。背殼上冷光的鳳凰圖騰,突顯第二代ROG Phone潮流、酷炫特色。(圖/華碩提供)施崇棠當年在股東會上說:「個人電腦會持續拓展電競產品,以雙位數年成長率為目標,手機則專注專家與電競用戶。」這番話成了華碩手機事業的分水嶺,「專家指的就是中高階這一個區塊,華碩不再是『平價奢華』的代名詞。」一名業界人士解讀。然而,施崇棠喊話容易,要讓華碩人換腦袋並不容易,前年華碩手機部門仍大虧120億元,去年再虧60億元。為滿足玩家與遊戲多樣化的需求,多樣的周邊擴充配件也成為最大特色。(圖/華碩提供)隨著組織轉型,積效看的不再是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而是效法Google(谷歌)的OKR(目標關鍵成果),讓員工想做的事。施崇棠在最近一次公開尾牙的場合說:「要跟人家去拚量的東西,我(施崇棠)覺得不是華碩的特長,也不是華碩的本,要做的是更重視體驗,最後可以跟品牌結合在一起。舉例,射月亮的計畫跟射屋頂的計畫,兩種可以分開,這樣就不會擔心做不到怎麼辦。」第二代ROG Phone裝上雙螢幕基座後,可以延伸遊戲螢幕內容,讓遊戲操控更完整,內建高容量電池組不怕電力不足。(圖/華碩提供)裝上遊戲控制器,ROG Phone變身成為大型掌上型遊戲主機。(圖/華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