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逆差
」 觀光 旅遊 陸客疫後出國熱...台觀光業高逆差 潘思亮:轉型出口是解方
疫後出國熱潮升溫,但今年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數僅達疫情前約6成,導致2024全年旅遊產值逆差預計高達7380億。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26日在工商協進會早餐會中,當面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建議,仿效日本「觀光立國」經驗,重新定義台灣觀光業為出口導向產業,趕快鬆綁所有外籍生限制,並搶修國內聞名景點。身為工商協進會常務理事的潘思亮,昨向政府喊話依日本觀光立國經驗,「重新定義」台灣的觀光業為出口導向產業。因為出口有助於將逆差轉為順差,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客進來,從而賺取外匯。日本在前首相安倍晉三推動「觀光立國」後,觀光業從數兆日圓的逆差,變成在2019年有4兆日圓的順差,有更多外國人進入日本。他指出,截至2023年,日本觀光業出口順差已達5兆日圓,今年肯定會加倍。政策也造就觀光業成為僅次汽車業的日本第二出口業,推動經濟復甦,反觀台灣觀光逆差,潘思亮語重心長表示,如果把觀光業定位成一個策略性的出口產業,轉逆差為順差,就是一種「重新定義」。但要重新定義,他提醒日本做了幾件事,一個是均衡地方發展,發展地方特色,第二是人力鬆綁的配套。日本同樣也有少子化缺工問題,所以開放5年外籍實習生入日簽證工作,造就現在大家到日本都看到很多外國人在飯店、餐廳工作,成為帶領經濟復甦最重要因素。潘思亮建議政府要做兩件事,首先是鬆綁目前在台灣外籍學生、外籍實習生的所有限制,其次趕快搶修台灣知名景點。像舉世聞名的觀光景點太魯閣,在403花蓮地震後受損封閉,應全力加速修復。
兩岸關係冰冷陸客不來 觀光業者怒吼向交通部遞陳情書
兩岸關係冰冷、陸客不來,加上大陸旅遊禁團令實施4年9個月仍盼不到曙光,觀光業苦哈哈,旅行社、遊覽車、飯店、商圈、精品公會等業者代表,25日下午前往交通部觀光署遞交陳情書,呼籲政府解除赴陸旅遊禁團令,並批評現階段的旅遊產業沒有未來,「觀光大國」是口號,更是個大騙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進行邊境管制,並禁止旅行團赴陸,但這一道禁令並未在2022年底跟著邊境解封而解除,反而繼續實施至今,已4年9個月。今年初,禁團令看似有解,結果又被政府踩了剎車,讓觀光業急得直跳腳。旅行業全國聯合會與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市旅行公會,以及商圈產業、旅館、遊覽車、精品、導遊、領隊等公協會代表,昨到觀光署遞交陳情書,呼籲政府解除大陸旅遊禁團令,恢復兩岸民間交流。高雄市旅行公會理事長蔡宗佑表示,疫情到現在4年多,以為可以因解封而大展拳腳,不料大陸旅遊禁團令遲遲未開。他分析,國內有4000多家旅行社,絕大多數業者有做大陸旅遊生意,約占4成市場。蔡宗佑說,至今很多旅行社無法重新開張或增聘員工,就是卡在禁團令不解除。政府以兩岸觀光逆差為由拒絕開放,但以日本為例,今年去日本有600多萬人次、來只有100多萬人次,逆差更大,卻從沒聽過要對日本做限制,可見大陸旅遊禁團令對旅行業非常不公平。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指出,大陸方面其實也想開放,但一直看不到官方的動作,那業者就自行從民間發起行動,讓陸方看到台灣觀光業確實有需求且歡迎陸客。他說,我政府認為台灣旅客一年去大陸200萬人次,對岸也該來200萬人次,但禁團令卡在那,讓陸方覺得沒有想互動的誠意。觀光署旅行業組組長湯文琦昨接下陳情書,她強調,業者表達的聲音,觀光署都聽到了,會跟相關單位反映與研議,若有進一步消息,會盡快向各界說明。
兩岸關係緊張嚇跑國際遊客 觀光逆差7300億創歷史新高
根據觀光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到8月的出入境逆差達到641萬人次,觀光產值逆差推估將達新台幣7300億元,創歷史新高。業者點出最大痛因,疫情前陸客是台灣最大市場,地震、颱風等天災都是短暫影響,但兩岸關係緊繃不僅陸客無法來旅遊,造成的不安全感,也降低國際旅客來台旅遊意願。根據觀光署報告,2023年外籍旅客在台人均消費4萬1590元,乘以750萬人次,產值約3120億元;而台灣人出國平均每趟花費6萬481元,乘以1750萬人次,總花費約1.05兆元。也就是說,民眾出國消費額,比外國旅客來台多花了7380億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4日召開國家觀光政策檢討座談會,會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表示,疫情解封已3年,但觀光產業仍看不到春天,今年來台旅客人次可能達不到750萬人次,且統計數字還包含來台工作者,根本不符合觀光客的定義,目前日本已經恢復到8成,台灣卻不到6成,觀光需要整合、行銷及創意,才能吸引有消費能力的國際旅客來台。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指出,即使兩岸關係不好,疫情前陸客仍然是台灣最大市場,且陸客來台時間大多在7天左右,待的時間是日本客跟南韓客的2倍,產值可以拉升為2倍。李奇嶽說,今年遇到地震、颱風等天災都是短暫因素,但兩岸關係緊繃,會讓國外旅客覺得不安全,以日本旅客因日圓貶值不出國為例,但日客赴南韓的衰退率就沒有台灣嚴重,顯示主因是旅客擔心不安全。陳宜民表示,觀光產業是無煙囪工業,型態也千變萬化,台灣的旅遊警示燈號在國際上是橙色的,會讓國際旅客認為台灣是比較危險的地區,應該要努力讓台灣警示燈不要是橙色。智庫也會繼續蒐集業者心聲,反映給立委參考。
桃市議會唯一代表!朱珍瑤出席亞洲地方議員論壇 分享國際觀光經驗
桃園市議員朱珍瑤近日受邀至馬爾地方,參加第8屆亞洲地方議員聯盟,台灣代表團由前台北市議員林晉章領隊,朱珍瑤則是桃市議會唯一代表,論壇則聚焦綠色旅遊、環保經濟及地方居民和旅遊利益衝突時的解決困境等問題,將國際觀光經驗帶回國內參考。朱珍瑤提到,亞洲地方議員論壇八屆以來成員國不斷增加,除了日本、菲律賓、馬爾地夫外還有蘇格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共襄盛舉,逐步朝全球性地方議員聯盟邁進,我國並非聯合國成員,有任何可以在世界上代表中華民國的機會,都非常難能可貴。而本屆論壇聚焦於綠色旅遊、環保經濟及地方居民和旅遊利益衝突時的解決困境等問題,日本議員分享如何在觀光效益與環境中取得平衡、台灣則由北北桃直轄市三縣市議員分享台灣獨特結合音樂的綠色旅遊、馬爾地夫議會分享地方治理與旅遊業的互動。朱珍瑤說,馬爾地夫是全球最知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對比台灣疫情前每年破千萬的國外旅客,去年卻慘跌至不到650萬,台灣觀旅產業近年不斷萎縮,而出入境觀光逆差更逐步擴大,國旅亂象也層出不窮,顯見我國交通部觀光署對於國內外觀光推動上的嚴重失能。朱珍瑤提到,論壇會後也透過小組討論彼此交換觀光政策,促進國際城市外交外,也將國際觀光成功經驗帶回給桃園市政府或者交通部觀光署參考。
1至8月觀光逆差641萬人次 台灣最強國家公園是「它」
觀光署日前統計1至8月觀光人潮,來台外國旅客僅497萬人次,遠低於出國旅客的1138萬人次,導致觀光逆差擴大至641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而在國內旅遊的部分,台灣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為最熱門景點,8個月吸引451萬人次遊客。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針對觀光逆差一事,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由於日幣貶值和台灣4月地震,是造成日本遊客減少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台灣民眾的出國熱情持續高漲,推估全年出國旅客數將達1750萬人次。而在旅遊消費方面,2023年外國旅客來台平均消費4.1萬元,2024年來台旅客產值約3120億元。相比之下,國人出國每趟平均花費6.4萬元,總支出預估高達1.05兆元,旅遊產值逆差擴大至7380億元,遠超往年水平。在國內旅遊方面,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為最熱門景點,今年前八個月吸引了451萬人次遊客,成為全台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陽明山周邊的「臺八線沿線景觀區」、「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和「陽明山擎天岡」均躋身人氣景點榜單前五。報導中也提到,陽明山四季景色各異,從春季的櫻花和海芋,到夏季避暑、秋季芒花與楓葉,再到冬季溫泉活動,全年都吸引著大量遊客,這也是這次奪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太魯閣國家公園因4月花蓮地震遭受重創。知名景點如「砂卡噹步道」和「燕子口」遭到嚴重破壞,修復時間預計長達7年。地震後,遊客數量驟降至原來的四分之一左右。
觀光逆差1.6倍!王國材曝國旅「房價有望降」:不降罵他們 業者喊委屈
國旅房價及品質近年頻受關注,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在Yahoo TV《齊有此理》節目中受訪時稱,若國際旅客恢復1200萬人次,填補旅宿業者平日住宿離峰價格,就有理由要求業者降價,更笑稱如果這樣還沒降「我罵他們」。但此說法不只業者喊委屈,2023年觀光逆差更高達1.6倍,顯示台灣缺乏吸引外國遊客的足夠誘因。王國材日前受訪表示,國內房價尖峰、離峰價差很大,高峰的週五至週日房價貴,但離峰的平日很便宜。過去曾跟業者討論此問題,而業者需靠尖峰時段收入填補離峰。王國材認為,國際旅客恢復疫情前水準的1200萬人次,填補離峰缺口,就有理由要求降價,並稱業者也同意這說法,現在要盡快拼國際旅客數量,樂觀預估今年能有1200萬人次、航線恢復9成以上,還笑稱如果業者離峰賺到錢,尖峰時段還賣貴,自己「就會罵他們了」。但攤開數據,國人去年出境旅遊人次約1054萬,入境的國外旅客僅648.7萬,觀光逆差達到1.6倍。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國旅價格及交通問題是降低國際旅客來台意願的原因,尤其中南部的交通,讓自由行旅客很難運行。再看去年前10名入境旅客國家,港澳、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東南亞就佔了一半,但品保協會發言人李奇嶽指出,台灣缺乏該區域語系導遊,造成東南亞旅客來台人數增幅有限。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洪崇元表示,並非所有旅館都是高價位,費用會受設施、服務、建築成本等因素影響,且每個縣市都有高低不同的房價,強調這是民眾可選擇價格的自由市場。洪崇元表示,目前存在許多「拉高整體房價」的非法特色旅宿,但「政府拿非法旅宿沒辦法」,又當前營運成本攀升、缺工,政府卻不開放移工投入旅宿業,各界要求降價對業者不太公平。且國際旅客自由行已非疫情前的1團住7天,觀光區域也多在北部,「今年畫個1200萬大餅,能不能受惠還不知道」呼籲政府要先讓業者有生意,才有調價空間。
赴陸團喊卡引旅行業者不滿 交通部長王國材:損及國家利益
疫情後台灣赴陸旅行團遭禁止,原先3月1日就要解禁,沒想到卻臨時喊卡讓旅遊業者相當火大,如今交通部長王國材(18日)就針對此事發言表示,會管制最重要就是損及國家利益,包括過去開放但對岸不過來,觀光逆差這就是損害,其次就是M503改變航路事件,也危害到我們的航安跟國安。原先府院已同意3月開放台灣團赴陸旅遊,沒想到卻在年前喊卡,藍白等在野黨也在近期更猛攻此觀光議題,認為禁止國人赴陸旅遊沒有法源依據,交通部觀光署引「發展觀光條例」、「旅行業管理規則」澄清,同樣讓藍白不服。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這樣的禁令是和行政院法規會、交通部法治處等法制單位討論過的,目前以「發展觀光條例53條」、「旅行業管理規則」對旅行業進行管制,而會管制最重要一點就是損及國家利益。王國材表示,若開放台灣團赴大陸旅遊,對岸不開放,就會造成觀光有逆差,這樣就不平衡、造成國家損失,其次就是大陸改變M503航線事件,也被認為危害到台灣的航安跟國安,都是損害到國家利益的行為。王國材認為,從去年開始,台灣就不斷釋出善意,希望大陸能夠有善意回應,所謂善意回應就是對岸也要把他們的觀光客送過來,但大陸不但沒開放,還發生M503航路和諾魯斷交事件等惡意行為,因此以損害國家利益為由,禁止國人組團赴陸旅遊。
日本客少5成!來台觀光改以「這國」為大宗 專家曝「3大致命傷」
自去年10月台灣國門開放後,外國旅客逐漸回流,國內觀光旅遊復甦,與台灣鄰近的韓國及日本一直是來台旅客大宗,但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疫情後日本客竟少了5成,反以韓國為大宗。對此,專家們點出,台灣觀光業有「3大致命傷」,確實正影響日本民眾來台旅遊的意願。據交通部觀光署觀光統計資料庫顯示,截至9月,今年來臺旅客國籍以韓國為最多;觀光署也統計,截至今年8月,我國出境人數共734.3萬人次,其中就有260多萬人到日本,但日本訪台,僅49.3萬人次,台日觀光逆差出現超過5倍的情形。除此之外,日本人去韓國的比率也大幅超越台灣,今年8月赴韓的日本遊客,達26.3萬人,選擇到台灣的只有9.7萬人,來台率明顯降低。截至8月,日本人赴韓旅遊人次為26.3萬,來台人次僅9.7萬,赴韓觀光比率大幅超越來台觀光的比率。(圖/翻攝自TVBS新聞網)從原先以日本觀光客為大宗的永康商圈,店家都很有感,表示至今有時甚至韓國遊客來觀光的人次遠超過日本人,針對此趨勢,永康商圈理事長李慶隆推斷,日本觀光客衰退5成的原因即「日幣貶值」,因此若日本人來台消費,對於他們而言就會成為較重的負擔。而且日人來台旅遊不僅消費成本提高,機票也相較疫情前貴了7成之多!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及日本研究學程教授李世輝更認為,雖然台灣景點多、美食多,但同質性高缺乏特色,近10年也沒有開發出新的觀光資源,會讓日本人產生「台灣只要去過一次就好」的想法。交通部觀光局原訂今年以「來台旅客600萬人次」為目標,眼見來台旅遊的日本旅客不如往年,台日觀光逆差持續擴大,這樣的趨勢看在服務業及旅遊業者的眼裡,更滿是無奈及徬徨。
兩岸觀光遲不開放是懲罰業者?專做陸團旅行社嘆: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睽違3年國門再度開放,但卻遲遲等不到最大宗的陸客來台旅遊,根據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出境人數較入境旅客多出近一倍,近期旅遊業者埋怨聲不斷,一來對外行銷不夠力,吸引不到外國觀光客,二來又不願意開放兩岸觀光,傳聞業者將計畫發起抗爭表達不滿。根據觀光局統計,疫情前2019年,總計1106.6萬人次觀光客來台,其中陸客約269.5萬人次為最大宗。今年上半年,入境旅客268.9萬人次,但我國出境人數則多上近一倍達492.5萬人次,觀光逆差持續擴大。再看看交通部觀光局訂出年底迎6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目標,其中100萬為陸客,但兩岸觀光遲未開放,讓旅遊業者不滿跳腳。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就分析,疫後旅運復甦,但4月後台灣入境人數就停止成長,5、6月甚至有衰退趨勢,即便今年來台觀光客600萬人次能達標,觀光逆差恐會持續擴大,建議政府除了把握既有市場,也要對日韓加重行銷。陸方已於今年5月宣布恢復旅行社經營台灣團客能赴中國大陸旅遊,但我方政府至今仍毫無音訊,甚至旅遊業者抱怨,上個月的夏季旅展,中國大陸官員及旅行業者原本要來交流,政府卻以「兩岸觀光未開放,大陸官員沒有來台必要性」,把70多名大陸省級地方官員的名單駁回。大陸文旅部昨宣布,恢復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第三批出境旅遊業務,台灣仍未包含在內,再度挑起業者敏感神經,認為我方不願釋出善意,雙方僵持不下,只是在懲罰業者。「業界普遍已經等到快翻臉,業者不是都沒聲音,是已經對政府失去信心。」不願具名旅行業者抱怨,政府只要一天不開放陸客,這些專做大陸旅遊團的業者就多一天沒收入,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然而國內又將進入年底總統大選,開放之路恐遙遙無期,倒楣的還是旅行業,更有不少業者等不下去,計畫發起抗爭。
【泰公開講】劉泰英:借鏡日本 拚觀光別靠撒錢
上周日本來台旅客首度突破二百萬人大關,顯示近年台灣從擬定政策到民間觀光從業人員品質,都有長足進步,但距離「觀光大國」仍有漫漫長路要走。近五年,日人來台人數約增加五成,反觀赴日台人卻大增五倍,雙方逆差二百八十六萬人,可見現階段台灣撒錢補助國際旅客的手法,終非長久之計。如何吸引更多觀光客來台消費,政府必須努力動腦筋。根據行政院交通部統計,二○一五年到二○一八年日人來台人數,分別是一百六十二萬人、一百八十九萬人、一百八十九萬人到一百九十六萬人;台人赴日則分別是三百七十九萬人、四百二十九萬人、四百六十一萬人到四百八十二萬人。兩國觀光逆差嚴重,而且台灣旅客到日本觀光的人數,每年還以三十萬到四十萬人穩定成長。日前我到日本北海道旅遊,造訪十幾年前去過的洞爺湖,赫然發現周邊景觀已完全改變。二○○八年,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G8)舉行地點的洞爺湖溫莎酒店,以及一座G8紀念館,更已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北海道雖已享有觀光盛名,但每年建設還是不斷推陳出新,不難看出當地政府拚觀光的企圖心。台灣阿里山及日月潭的天然美景,絕對不輸洞爺湖,但台、日投資觀光的預算也不成比例。此行我還參觀了札幌Outlet,除了占地廣闊、環境幽雅,甚至還有會講中文、韓文的店員,凸顯這些商場瞄準的就是國際旅客,「全室內」的設計保證旅客消費不受天氣影響,Outlet周邊有不少旅遊景觀,很值得台灣參考。放眼亞洲國家中,與日本有「觀光逆差」者不只台灣,大陸及韓國都有類似狀況,也都在努力扭轉鉅額觀光逆差。事實上,去年到日本旅遊的外國旅客人數有三千一百一十九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總消費額則約四兆五千二百億日元(約新台幣一兆二千八百一十八億元),相當於日本GDP近○.八%,雖已稱霸亞洲,但距離歐美「觀光大國」還有段距離。二○一二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時喊出「觀光立國」口號,放話在二○二○年以前,讓訪日旅客人數突破四千萬人,消費額達八兆日元(約新台幣二兆二千六百八十八億元)。安倍不僅喊口號,也有具體作為,包括陸續放寬對大陸及東南亞等各國旅客的核發簽證標準、開放部分國家免簽;各地的交通、公共設施、政府觀光宣傳網站和文宣品,也都有中文、英文及韓文指示,再加上日本寬鬆貨幣政策,讓日元長期貶值,許多外國旅客感受到日本旅遊比在本國消費還划算。 反觀台灣一直喊拚觀光,但是否也有相同企圖心與具體方針、行動,可能很多民眾心中都有問號。(劉泰英口述、薛孟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