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路線
」民團籲新政府正視困境 提低薪高房價等四大民怨
經濟民主連合等民間團體今(18)日指出,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勝出,代表人民選擇延續總統蔡英文的外交、國防等政策,但新政府應積極面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等4大民怨。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則表示,民進黨政府面對總統票與立法院「雙少數」的困境,如何找回與民間社會的連結,以及重新取得社會大眾信任,是新任總統的當務之急,呼籲賴清德開啟與公民團體的全面對話,並參考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的「2024公民政綱」,化解4大民怨。2024總統、立委選舉結果13日出爐,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新任正副總統,國民黨雖然輸掉總統大選,但成為國會最大黨,加上以無黨籍參選立委的陳超明和高金素梅,掌握54席,民進黨則拿下51席、台灣民眾黨8席,呈現三黨不過半局面。對此,經濟民主連合理事陳方隅、賴中強及台灣公民陣線執委陳俊宏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解讀大選結果。陳方隅指出,台灣人民清楚選擇延續蔡政府的外交、國防、兩岸政策,拒絕親中路線,讓台灣繼續維持經濟與政治自主,繼續邁向世界的台灣。這也是民主化以來,第一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3次贏得總統大選,顯然選民明確拒絕「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這類將台灣與中共連結的概念。陳方隅認為,人民在賦予民進黨第3個任期執政的同時,選擇讓民進黨成為國會少數,期待國會制衡行政權,民進黨政府應該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積極面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等4大民怨。陳俊宏說,有主權國家地位才有完整的民主,為延續台灣自由民主憲政體制,呼籲朝野各黨共同體認「全民自主國防政策」須延續、「民主防衛機制」須強化,切莫杯葛政府相關預算及法案。
主席難為1/未過半弱勢主席? 黨內直言:做好這些就有聲望
上周末的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朱立倫以45.78%得票率當選,創下國民黨黨員直選主席以來的最低紀錄,而選戰中被朱立倫指為「紅統」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這次獲得32.59%的黨員票支持,更有許多支持者選後揚言,「要退出國民黨,改支持民眾黨。」黨內人士指出,朱立倫上任後,就必須面對整合深藍的「張粉」與以堅持支持江啟臣的「年輕選票」,而且要在罷免立委陳柏惟的「刪Q」行動及四大公投立下戰功,才能建立起主席威望,擺脫不過半「弱勢主席」的陰影。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說,從這次黨主席的投票結果可看出來,朱立倫與江啟臣的票數加起來正好是張亞中的二倍,而朱、江的屬性比較接近,屬於理性的溫和派,朱勝選有點拜棄保效應之賜,否則若溫和派的票源平均分配給朱、江兩人,張亞中的確有可能突圍獲勝。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獲得第二高票,圖為他9月6日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門口舉行「送瘟神、保平安」活動。(圖/報系資料照)林為洲分析,張亞中主張比較激進,他的支持者大約佔國民黨員人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可能有韓(國瑜)粉、(洪秀)柱粉、或是走親中路線的黨員,這些人未投票給朱,但都是國民黨的資產,朱立倫接下來的第一要務就是須整合這些不同的支持者,多與各方溝通,不要讓黨員對黨的凝聚力渙散了,否則或許真如外界所說,選後直接換LINE的群組名稱,集體跳槽到其他政黨,屆時國民黨就會元氣大傷。除了張亞中的鐵粉之外,林為洲指出,江啟臣獲得3萬多黨員票,也佔了6分之1,這些黨員都是國民黨內的相對年輕選票,因為期望江啟臣繼續改革,所以堅持支持他。林為洲說,國民黨最大的問題就是年輕票偏低,建議朱立倫一定要面對這些期待改革與年輕化的聲音,在黨主席有權指派的中央或地方黨部黨職,多任命年輕人擔任有實權的職務,而不要只是邊緣化的花瓶角色,甚至可以用行銷方式吸引年輕人入黨,或是減免29歲以下黨員的黨費。「朱立倫的資歷來說,他在議題操作上與提名上,會是有力的黨中央,沒有弱勢主席的問題。」國民黨台北市青工會總會長滿志剛說,朱立倫上任後面對的第一項考試,就是距今不到一個月的陳柏惟罷免案,再來是十二月的四大公投案,如果他能帶領國民黨打贏這兩戰,就能建立戰功,也消除部分黨內人士對「不過半主席」的疑慮,自然建立起他的威望,再來才能面對2022的選戰。 罷免陳柏惟團體「刪Q總部」動員近百位志工徒步台中6大市場舉牌懇託,推動罷免投票。(圖/報系資料照)滿志剛說,縱然外界有分析認為,朱立倫為整合支持張亞中的6萬名黨員,可能會被「深藍」綁架,但他不以然地指出,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例,她不但沒被深綠綁架,反而一直「國民黨化」,向中間靠攏,最後還是拿得到深綠選票。滿志剛說,朱立倫作為走中間路線的正藍營,是國民黨的最大公約數,相信能用他的方式聯合各方勢力。
王之道:綠營中生代髮夾彎 開創兩岸新局
兩岸交流擴大後,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資料,台灣民眾的「台灣人認同」反而開始大幅提升,「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同步下降。許多唯恐兩岸關係不亂的人說,是馬政府「親中路線」的錯誤所導致,執政末期的太陽花學運,是社會對馬政府兩岸路線累積不滿的爆發。過度操作 引起反感由於諸多綠營人士在太陽花運動後過度的政治操作,引起社會反感,2014年的太陽花反而成為台灣認同問題的轉折點,尤其蔡英文執政後,前述所提的「台灣人認同」開始下滑,「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根據政大選研中心調查,支持民進黨的人由2015年的31.2%高峰,一路下滑到2018年6月的21.7%,甚至從2014年首次領先國民黨以來,再次被國民黨超越,落後幅度近3.6%。前述社會、經濟到政治的民心趨勢轉變,無疑是對民進黨意識形態操作和蔡英文搞壞兩岸關係的反彈。遺憾的是,蔡政府卻始終高調,不僅老調重彈模仿陳水扁「一邊一國」的話語,甚至還在2018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打意識形態的「反併吞、顧台灣」牌,最終遭致民意海嘯,蔡英文被迫辭去黨主席,根據TVBS選後的調查,成為聲望僅15%的跛腳總統。由此來看,此次選舉無疑是對蔡政府投下的不信任票,以及對深化兩岸關係投下的信任票,打臉蔡英文當初信誓旦旦說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承諾。2018年的選舉結果也就毋須意外,不僅是高呼「九二共識」的韓國瑜,可以在深綠的高雄中出線,支持「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亦可得到與姚文智約略相等的泛綠票。甚至連僅存的綠營六都勝選人鄭文燦和黃偉哲,意識形態包袱也大抵較輕,選後更熱烈歡迎兩岸交流。避免崩盤 調整政策蔡英文路線已經失敗,2020總統大選只剩下1年多,民進黨如要避免崩盤,就不可避免要調整政策,兩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角逐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和游盈隆,不約而同表示要進行兩岸路線辯論。民心趨向已經改變,模糊的「維持現狀」不可行、決斷的台獨路不通,拖延對台灣經濟不利,綠營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必須替民進黨找出路、謀生機。在「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兩岸是不是國與國關係?」等兩岸關係核心概念上,建立新論述與大陸謀合。民進黨青壯世代若不能完成這項工程,那對綠營來說,可能就注定重蹈陳水扁、蔡英文路線的覆轍,在歷史的洪流中消逝。兩岸關係自蔣經國大破大立之後,已30個年頭過去,和平發展常遇波折,不過在同文同種密不可分的硬基礎上,最終仍會擺盪回到正道。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46期《周刊王》& 2132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 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4大超商和全聯均售。《周刊王》最新246期隨刊附贈「雞排妹 鄭家純」跨頁 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886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