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診療
」 確診 快篩 陽性 新冠肺炎 指揮中心感冒人變多診所排隊 生病一週未好…醫曝竟是這「2病」
秋冬氣溫變涼,許多病毒也開始傾巢而出。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解封後第一個冬天,除了很多人得黴漿菌,流感、新冠也有增加的趨勢,「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醫師張弘在臉書說,「去年這個時候,是新冠視訊診療的高峰,確診者隔離在家,患者還是很多,今年是解封後的第一個冬天,患者都到診所來了,提早看診、晚下診已成日常。」張弘表示,最近的病患除了得黴漿菌,還有流感和新冠,「克流感持續發放,開立口服新冠抗病毒藥,療效皆不錯,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強調,「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必要時用內視鏡檢查,更能精準診斷及治療」健保署指出,鼻竇內發炎稱為鼻竇炎,常因感染引起,可能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作怪。多數的急性鼻竇炎可以自癒,但若因個體免疫不佳、致病原毒性較強或鼻竇解剖結構不利復原,即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另外,煙、灰塵或一些非過敏原的刺激物,只要容易引起鼻黏膜的纖毛清潔功能受損,或鼻粘膜腫脹及鼻竇開口阻塞,造成鼻竇黏液的滯留,就會讓病原有機會在鼻竇中生長繁殖,症狀若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扁桃腺炎大多是因為感冒引起,而其他病毒也會導致扁桃腺炎,會有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如果幼童無法精準說明,可以從流口水、拒絕進食來判斷。
遠距醫療明年將擴大試辦! 視訊診療可開醫療處方
健保署12日舉辦「APEC數位醫療應用公私協力工作坊」,共10個國家與經濟體,包含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韓國、菲律賓、日本、印尼、紐西蘭等代表來臺交流,分享數位醫療經驗。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健保遠距醫療將擴大試辦,從偏鄉離島擴大到市區,最快於明年第一季試辦。遠距醫療擴大試辦 都會區、長照機構納入服務範圍國內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逐漸增加,出生率下降,預估2025年高齡人口會超過總人口的20%,國家急速老化。而高齡長者外出就醫多數需要他人協助,若是失能長者,在交通上困難度加倍,遠距醫療成為未來趨勢,然數位落差也成為一項難題。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要讓長者在家中獲得與醫院相當的醫療照護品質,需要居家訪視、遠距醫療、居家監測三項都能妥善運作,達到鐵三角,民眾才不需要全部都舟車勞頓到醫院去,服務範圍也不僅限於山地、離島地區,有些都會區民眾及長照機構住民也同樣有醫療需求。預算部分,石崇良回應已在規劃明年健保總額,預計增加2-3億元試辦,再視情況修正;同時召集醫療學會、護理專家等專家小組討論試辦模式。明年Q1上路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可開處方試辦計畫何時上路?石崇良表示最快會在明年第一季,受益者包含現在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病患,預估有7至8萬人可受惠,這些民眾可以在原本的居家環境接受急性照護,例如感染症的抗生素使用,其餘長照機構住民也能適用,最常見的包括感染症、肺炎、褥瘡病患,也能透過遠距居家照護,初估10萬人左右。過去遠距醫療不能開立處方,只能做處方調整,試辦計畫會搭配《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實施,鬆綁限制,醫師也可開立遠距醫療處方。會中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被詢問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的「廢除巴氏量表」,薛瑞元回應,將會進一步討論哪些身心障礙者可不一定要再次就診評估巴氏量表,可拿手冊直接申請看護。而數位醫療衍生出的資安問題、隱私問題,會中也由臺北醫學大學許明暉數據長、加拿大國家醫療健康資訊機構Michael Green總裁、韓國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Seol-hee Chung主任、資策會王德瀛專案經理共同探討資料使用的透明治理、隱私權、互通性與安全性之各項原則。英國國家健康與照護卓越研究院Thomas Strong技術顧問則以不同角度切入,分享數位資料應用的當前國際趨勢。
監察院認定「確診者不能投票」違反比例原則 疾管署:尊重並感謝
去年11月26日是九合一大選,新冠肺炎確診者無法出門投票,引發爭議。監委紀惠容今天表示,該決策方式未符合最小侵害手段及比例原則,影響約6萬人,促請中選會和衛生福利部檢討改進。對於監察院提出的調查建議,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尊重並感謝」,一切努力只求能夠讓台灣相比世界各國,在經濟影響更小、傷害程度更低的情況下度過這次疫情。監委指出,指揮中心與中選會當時稱囿於當時疫情變化甚劇,以及選務人力、量能不足,未能進行細緻地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操作,作成合乎國際人權規範之行政裁量,因此要求衛福部與中選會應鑒往知來,對未來類似案例應如何確保其投票權課題,同相關機關及早因應規劃。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目前相關防疫政策主要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相關指引,以非常嚴謹的科學及數據研究分析,滾動式調整防疫政策;疾管署非常尊重及感謝監察院的建議,將持續與中選會研討相關投票規定,若有需要修法也會積極進行。疾管署表示,新冠肺炎為極其罕見的全球流行性百年大疫,相關防治工作幾無前例可循,我國防疫指揮中心自2020年初成立以來,迅速邀集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參酌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等國際指引,持續改良防疫指引;一切努力只求能夠讓台灣相比世界各國經濟影響更小、傷害程度更低的情況下度過這次疫情。疾管署表示,依去年九合一選舉時之防疫規定,為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自行快篩陽性無須住院隔離個案,應在家隔離不可外出,經視訊診療由醫師通報確診後應在家進行居照護隔離,但並無進行電子圍籬管制。上述照護隔離政策係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第1項規定進行隔離,該通知書載明確診者隔離期間應遵守及注意事項,包含留在指定處所禁止外出。
輔大數位健康技術國際研討會登場 產官學專家齊聚探新趨勢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昨(16)日舉辦首屆數位健康技術國際研討會「運用數位弭平健保與臨床資訊落差,為民眾健康賦權」,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數位健康在診斷、預測、治療的最新趨勢和應用,以及健保給付的限制和挑戰。輔大醫學院葉炳強院長開幕致詞時指出,此次大力邀集海內外產官學專家齊聚一堂,企盼為我國數位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發揮影響力,攜手提高病患照護品質與醫療效能。主辦單位輔大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博士表示,期待透過國內外專家學者集思廣益,促進病患參與數位健康、加強臨床實踐和健康政策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以推動數位健康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數位健康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包含數據分析與運用、電子病歷、遠端診療、健康監測等。台北醫學大學數據處數據長許明暉教授發表專題演講時說明,運用數位健康技術將可突破過去的醫療限制,對於診斷、治療、疾病預測、促進研究發展等皆有幫助。而新冠疫情更成為加速器,健保署黃兆杰組長舉例,疫情之下政府對遠距醫療、視訊診療等都有相關推動與放寬。然數位健康技術的推動仍需法源、財政、科技以及真實數據等共同並進。遠從英國來台與會的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Olivia Wu教授與Neil Hawkins教授以慢性肺阻塞、心臟衰竭及醫療監測系統為例,展現數位科技對於獲取真實數據,用以判斷醫療品質的具體成果,說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數位健康科技能協助資源投入更精準的領域。當數位健康科技的重要性持續攀升,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正面迎接數位健康技術帶來的變化,調整政策制定、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也是研討會的另一大亮點。國衛院邱弘毅所長說明,數位健康科技將使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運作更加落實,搭配電子病例、穿戴式裝置等可更精準掌握身體數值、及生活型態改變對於健康的影響,提升病患對行為改變的意願、進而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而數位健康技術所帶來的改變,也該同步作為醫療決策、評估健保資源配置合理性的依據。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朱基銘教授則認為,委託專責單位建立醫療資訊共享與整合平台,將有助推動醫療數據的管理與運用。台灣資安產業發展協會毛敬豪副理事長則提醒,數位化發展的同時,也需重視資料隱私與保密性,避免敏感資訊外洩、被駭客入侵等安全風險。據統計顯示,醫學資訊大約每73天就會翻倍一次,且70%的醫療決策受實驗室檢測資料影響,想要有效管理與運用,除了學術界和公部門外,產業界的投入也是至關重要的。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吳慶城分享,提升預防、治療、照護到健保制度規劃相關層面,可運用優質的檢驗設備、整合性的技術與支援系統作為助力,確保數據應用的可靠準確和安全,改善各階段的照護方式,早期發現並診斷疾病、適時提供正確的藥物,即時監測疾病進展及治療結果。郭旭崧教授補充說明,我國健保大數據正像是一個寶庫,蘊含豐富的健康訊息值得更多產業學術界共同挖掘,提供民眾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在閉幕致詞中表示,數位健康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需要跨領域合作是產官學的共識,很高興輔大籌辦本次的國際研討會,共同推廣我國數位健康發展,期待各方攜手共同造福更多民眾。
宏達電遠傳領軍組「多元宇宙聯盟」 搶2035年逾5000億元商機
多元宇宙應用聯盟(Metaverse Application Alliance)於今(28)日成軍,為掌握元宇宙與Web3未來商機,聯盟會長、宏達電(HTC)全球業務總經理黃昭穎形容,此時成軍,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他認為多元宇宙應用聯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集結台灣元宇宙的相關產業,以凝聚眾人之力的平台,將服務應用的產業與場景需求拉在一起,透過旗艦隊主題輸出元宇宙解決方案,加速元宇宙應用服務的落地。多元宇宙聯盟由遠傳電信執行副總暨資訊長胡德民、宏達電全球業務總經理黃昭穎擔任首屆雙會長,並以製造工業、零售電商、綠色永續、醫療照護、文化娛樂、教育學習、及公益治理等主題組成七大主題服務旗艦,於2023智慧城市展中宣告成立。勤業眾信預期台灣元宇宙潛在經濟影響將在2035年達到每年170億至320億美元(約新台幣5,100億元至9,600億元),聯盟希望能搭起政府、技術方、應用方及新創合作平台,一起搶攻元宇宙巿場商機。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在致詞表示,元宇宙推出並沒有多久但技術成熟曲線已經是明顯上坡的階段,預計10年後元宇宙所創造的虛擬世界可能就是大家都要面對的,我們會有非常多數位身分,數位民主在那裏都可以實現。台灣經常使用網路的已經到2172萬人、達九成人口,在網路上經常互動的時間與工作一樣多達8小時。副院長提到,疫情期間政府花了269億、讓1000萬人使用視訊診療,弭平了數位的城鄉落差。每個人在元宙中可以形成更多互動,他將與經濟部、數位部、國發會共同檢討元宇宙應用領域,由政府帶頭來點火包含投入預算,尤其是5G、AI、影像處理等元宇宙相關的應用領域。多元宇宙應用聯盟今日於2023智慧城市展中宣告成立。(圖/台北市電腦公會提供)遠傳電信胡德民會長則期待政府從三大面向支持、加速形塑臺灣元宇宙產業鏈,讓各行業落地應用成為國際最佳元宇宙實踐場域;第一是跨部會溝通與政策工具投入、第二是人才培育與新創育成,最後是強化國際交流與巿場推廣;胡會長認為未來可透過產業的力量集結、政府協助完備元宇宙應用基礎環境、支持跨領域合作發展關鍵軟硬體及服務,加快腳步建立領域示範實證,搶先讓臺灣成為國際元宇宙產業的應用典範。NVIDIA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邱麗孟分享,NVIDIA專注於打造元宇宙運算基礎建設Omniverse平台,以及透過協助企業建立客製化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並創建可串連全球各產業的元宇宙生態鏈,進而加速推動元宇宙於各行各業的實現。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表示,未來台灣發展元宇宙可以從製造、建築工程、運輸、醫療、教育等面向推進,創造元宇宙應用內需、升級產業,進而趨動產業轉型。
防疫再鬆綁! 輕症3/20起免隔離 中重症仍需通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基於國內外疫情趨緩,宣布如疫情穩定,自今(2023)年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改為:符合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條件之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但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相關配套措施將配合修訂及實施。(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調整後,其他因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或因配合醫療院所相關感染管制等相關措施篩檢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之輕症民眾,不需通報也不需強制隔離,亦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此類對象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或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已達10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同時提醒,為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之風險,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具「COVID-19重症高風險因子」之民眾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另0+n自主健康管理屬於指引建議性質,由民眾自主進行,無相關罰則。(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配合本次防治政策調整,同步修訂相關配套措施於3月20日實施,包括取消健保卡資料上傳COVID-19檢驗結果自動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方式,請醫療院所改至傳染病通報系統網站或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EMR)等方式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併發症)」、取消確診者自主疫調回報機制、取消居家照護遠距諮詢服務、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措施、停止更新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DVC)及健康存摺中確診及檢驗資料、調整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措施、調整確診死亡個案遺體處理感染管制指引、調整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個人防護裝備建議等。指揮中心表示,為利政策調整推動順利,規劃3月20日至26日為7天緩衝期,供採檢日於本年3月19日(含)以前之民眾及相關單位在緩衝期時可進行通報等相關防治作為及行政作業。例如,民眾於3月20日持3月19日家用快篩陽性證明至醫療院所就診,如醫病雙方均同意3月19日快篩結果且醫師評估為確診個案,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及相關防治措施。此外,上述防疫鬆綁新制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輕症免隔離,邁向疫後新生活」 專區 (資料陸續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指揮中心特別感謝疫情期間民眾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治措施,同時呼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運動已開始;接種院所時間、地點等相關資訊,可透過疾管署官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專區查詢,也請民眾儘速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石崇良:在台設籍、人在國外 需續繳健保費
大法官去年底釋憲指出,《健保法》停復保施行細則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自判決公告後2年失效。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未來擬廢除停復保制度,凡具中華民國國籍且設籍者,無論在國內或是國外,都要持續繳健保費,如果人在國外,將可透過遠距醫療領取慢箋用藥,使用健保醫療服務。國人若旅外超過2年而遭除籍,回國後需再等待6個月才能加保,以示公平,相關修法預計明年送立法院審查,可望在2025年上路。現行健保停復保規定,國人若出國逾半年,得持續加保或辦理停、復保;若出國超過2年,遭除籍就會被退保,而除籍2年內返國者,可在恢復戶籍日起重新加保,但若除籍2年後才返台設籍,就得有半年的等待期。據統計,2021年有5萬人停保、10萬人復保,2022年則有10萬人停保、11萬人復保。至於退保後重新加保者,在疫情前每年約有2.5萬人,2020年~2021年因回國者變少,每年約1.7萬人。預估在邊境解封後,2022年重新加保者增至15.9萬人。石崇良表示,過去推動停復保機制,是基於民眾出國用不到健保資源的考量,不過在實務中觀察到,停復保的民眾約有6、7成仍會使用醫療服務,顯示不少國人是因醫療需求才回國,健保署因而擬廢除停復保制度,回歸母法,在台設籍的國人及持居留證者都要強制納保,但會修法配套,遭除戶籍者,回台需再等待六月個月才能加保。根據修法方向,未來所有在台設籍的國人無論在國內或國外,都得持續繳納保費,人在海外期間若有緊急醫療需求,除依現行可自墊醫療費用,回國申報退費外,石崇良透露,將討論開放旅外國人透過視訊診療取得慢性病處方,並由健保給付,家人再將藥品寄送至海外。健保署預計明年上半年將修法草案送入立院,若一切順利,最快可在2025年上路。另疫情期間,健保署有一特例,自2018年元旦起,戶籍遷出而退保者,返台加保免等待6個月,而2020年元旦仍在保者,因疫情關係無法回國辦理重新加保,可自退保當日起接續納保,這項措施原訂實施至今年6月底,將延長至今年底。
遠傳「5G遠距看診」連結15家醫院涵蓋261偏鄉村里 今啟動2.0 版完善慢性病與長照服務
疫情改變了生活和就醫模式,也推進遠距醫療的發展。遠傳(4904)今(21日)與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5G遠距診療2.0」,提高規律回診率,照護高齡長者及慢性病者醫療需求。遠傳迄今已在全國12縣市、35個鄉鎮、涵蓋261村里導入5G遠距診療服務,連結15家醫院,支持偏鄉專科醫療服務已超過8,000人次,在疫情期間更支援多家醫院、超過20個科別導入視訊診療門診服務,打造零接觸的診療環境,服務超過3.1萬人次。今年遠傳不僅持續照護偏鄉醫療需求,更把服務觸角延伸至龐大的慢性病患者及高齡人口,期望攜手協會和基層醫療機構,共同服務全台超過400萬慢性病友,以及80萬長照家庭,讓醫療照護沒有距離。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響應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積極佈署以5G通訊支援遠距診療,於2019年底啟動『遠傳5G遠距診療前瞻計劃』,透過遠傳5G優質網路的建置,將醫療資源帶進偏鄉,至今已在12個縣市的35個偏鄉衛生所推出,嘉惠261個偏鄉村里的民眾;在疫情期間亦累積數十個科別及三萬人次視訊門診的經驗。」井琪說,我們也看到偏鄉以外的居家醫療與長照需求,配合法案的修正,遠傳很高興能攜手基層醫療兩大協會,啟動『5G遠距診療2.0』,擴大照護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致力為醫病雙方打造高效率、便利而有溫度的診療環境,以完善基層醫療,共同守護國人健康。遠傳自主開發之「5G遠距診療平台」採用雲端訂閱、以量計費,平板在手即可開診,支持醫院診所輕鬆佈署。平台完整串聯看診前、中、後所有服務流程,從預約掛號、報到、叫號、線上看診到繳費,皆可透過APP直接完成,醫師可於系統上自行彈性排班,民眾亦可上傳資料自主預約,還可自動錄影存檔,並可彈性配合各院所掛號、電子處方簽、領藥、線上繳費、虛擬健保卡流程,降低基層醫護人員繁瑣的人工作業流程。
春節期間確診怎麼辦?指揮中心啟動春節專案 相關就醫資訊看這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19)日表示,因應春節假期將至,為確保COVID-19確診民眾於農曆春節連假期間可獲得適當醫療照護及就醫諮詢,及時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啟動「醫院春節期間開設COVID-19視訊門診及諮詢專案」(以下稱春節專案),由全國急救責任醫院於1月20日至1月29日春節期間開設COVID-19視訊門診及提供就醫諮詢,亦鼓勵其他醫院參與,共同維護確診民眾健康權益。至於各地方政府春節專案醫院及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機構提供服務情形,連結網址已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方便民眾上網查閱。目前已有至少192家醫院公布春節視訊開診資訊及24小時就醫諮詢專線電話,相關資訊由各縣市衛生局持續更新中,並公布於春節防疫專區。春節專案醫院於春節期間提供COVID-19相關醫療服務,內容如下:一、 每日開設上午、下午COVID-19視訊門診(含夜診),提供有COVID-19及類流感相關症狀、快篩陽性結果評估或確診民眾等醫療服務。二、 每日提供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及調劑服務。三、 設置24小時COVID-19疑似或確診民眾就醫諮詢專線,及協助收治院際間重症轉診服務。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有COVID-19及類流感相關症狀、快篩陽性結果評估或確診者,建議優先透過視訊診療由醫師評估及診療。有需求民眾於看診或領藥前,請務必先行至醫療院所或藥局官方網站或致電詢問及確認服務時段或是否儲放藥物等相關事宜。指揮中心表示,春節期間亦是流感高峰期,請民眾注意身體狀況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採行適當防疫措施,以降低可能傳播風險,保障自己、親友及周遭人員的健康。
連假確診不慌張!「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可查詢看診
今年春節共十天連假,民眾等不及出遊去玩,但COVID-19疫情還在持續中,萬一在連假期間確診,該如何查詢所在位置有哪些診所可以看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疾管署官網設置「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提供民眾查詢過年期間實體門診、視訊診療及藥物調劑服務情形。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 可查詢看診、領藥等近日國內COVID-19確診人數下降,但疫情還在持續當中。指揮中心為確保確診民眾於農曆春節期間可獲得適當醫療照護,並及時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於疾「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首頁設置「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民眾若有COVID-19及類流感相關症狀、快篩陽性結果評估或確診等民眾,可由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進入,在「健保全國特約醫療院春節期間看診資訊查詢」下方點選「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進入「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查詢」系統。民眾也可以經由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進入「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查詢」系統。在APP內點選下方「醫療查詢」,經由「就醫院所查詢」就可進入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查詢系統。民眾進入查詢系統後,就可選擇所在地的縣市、鄉鎮市,並選擇想要查詢的醫療院所(包含: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醫療單位、特約藥局等)以及需要的醫療服務。過年確診怎麼辦? 如何查詢視訊看診醫療院所?確診民眾若需視訊診療、想尋找附近有哪些診所開診,進入系統後選擇要查詢的地區,並選擇「基層醫療單位」、「視訊診療」,經由「進階查詢」中的「長假期時段」選擇欲看診的時間進行查詢,系統便會列出所有的開診診所。不過指揮中心提醒,有需求的民眾於看診或領藥前,務必要先行致電詢問醫療院所或藥局,或至其官方網站,確認服務時段、儲放藥物等相關事宜。另外,指揮中心也將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機構於112年1月20日至1月29日農曆春節連假期間提供服務情形,放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春節服務合約醫療機構,方便民眾上網查閱。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成立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蒐集、統整各縣市醫療院所春節開診資料,方便民眾查詢,相關資料還在持續統計中,會再陸續更新。而王必勝也特別呼籲,雖然各醫院急診都會安排充足人力,以因應民眾醫療需求,不過,過年期間確診民眾應盡量使用視訊診療的方式,到專區查詢所在地附近哪些診所有在做視訊看診或領藥,就近進行診療。
無法觸診恐產生糾紛 專家促擬法配套
衛福部擬將視訊診療適用對象擴大至慢性病患、災難受害者、安寧病人等,最快2月上路。專家對此表示肯定,不過目前的人工智慧(AI)仍有限制,無法遠距觸診,至少還需4、5年的發展。亦有專家提醒,視訊診療對象擴大後,恐會衍生醫療糾紛,需由法律專家擬定相關配套因應。「阿伯,今天傷口恢復得很好唷!」近90歲的朱伯伯,有糖尿病、腎臟病,疫情嚴峻時,糖尿病足傷口潰爛到無法走路,出門只能叫救護車,因傷口長期無法癒合,送醫後截指。原需住院1個月的他沒打疫苗,又怕院內感染,住院2周後傷口未痊癒就返家,所幸透過「傷口中心」遠端做傷口照護,由家人每天上傳傷口照片,醫療人員給予正確的傷口照護指導,3個月後再回到醫院,傷口已小了許多。新光整型外科主任林育賢直言,外科因要求身體觸診等條件,未符合視訊診療類別,但朱伯伯屬慢性傷口,透過遠端由醫療人員指導家屬,並搭配居家照護護理師協助,就能獲得最好的照顧,他建議應給予一定彈性,才能造福無法長期往返醫院的病患。人工智慧能讓醫護了解病人的情況,不過,台灣健康智能醫療科技發展學會理事長張文瀚表示,至少還要再發展4、5年才能達到要求。現行視訊診療無從了解病人疼痛程度、活動範圍等,急性疾病難以使用,不過卻能做到即時諮詢,如了解病人眼睛對不對稱、能不能做到醫師的指令等。若有需要,仍需到醫院,原因是無法完整做到望聞問切,光用看的,無法確實知道病人狀況,還需加上觸診和聽診。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祕書長陳泰呈說,如只是單純發燒、感冒,視訊診療有助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不過若為盲腸炎,單純畫面診斷,可能會出現誤診,嚴重一點恐致死,這樣誰要負責?陳泰呈強調,面對面的診療都會有糾紛,視訊診療也難保不會有這類情形,政府開放病情穩定者使用,可將糾紛風險壓到最低,但仍需產業界、醫療單位、法律相關專家討論出對應的配套。
「非本國籍人士」在台期間若確診 1/1起需自付隔離治療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在臺期間如確診COVID-19,其隔離治療費用須由確診者自付。指揮中心說明,因應入境旅客人數穩定成長,自2023年1月1日起(隔離起始日),調整COVID-19確診者隔離治療費用支付原則:1.具中華民國國籍者(不論是否具健保身分)、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以及在臺受聘僱之外籍人士(含藍領移工、白領應聘、失聯移工、境內僱用之外籍漁工等),其確診隔離治療期間相關費用由政府預算支應。2.前述對象以外之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如於在臺期間確診,其確診隔離治療期間相關費用由個案自行負擔。指揮中心指出,因應確診者隔離治療費用支付原則調整,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在臺期間如快篩陽性,不得使用視訊診療,需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非本國籍人士COVID-19自費看診醫療院所」(名單將陸續更新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 https://gov.tw/e2R )現場就醫,如經醫師評估確診,依現行「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收治住院隔離治療,或由衛生局安排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型防疫旅館或衛生局指定地點進行居家照護至符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隔離期間包括確診住院隔離治療費用、隔離治療當日與COVID-19相關之門急診費用、抗病毒藥物(含臺灣清冠一號)費用、居家照護醫療費用等與醫療或因療程所需之項目,需由確診者自行負擔。指揮中心表示,已請相關部會(外交部、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等)協助宣導不具健保身分之外籍人士(含旅客、短期來臺交換學生等)建議於入境前投保醫療險,在臺期間應遵守現行防疫規範,外出時可攜帶乾洗手用品隨時保持手部清潔,返回住所時,確實執行手部衛生。如果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時,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前往其他公共場所,確保防疫安全。
超方便虛擬健保卡上線! 這「4大情境」可用
你還記得六格紙卡的健保卡嗎?自民國84年發出第一張健保卡,民國93年全面換發為目前民眾手上的健保IC卡。然而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原本還在計畫中的虛擬健保卡,被加速提上檯面,試辦3年後也於今年正式上線,截至11月底,已有36萬人持有虛擬健保卡,967家特約醫療院所已完成虛擬健保卡系統介接測試。虛擬健保卡提升醫療可近性 四大情境可用「越是偏僻的地方,越需要高科技來協助,推動虛擬健保卡可以幫助就醫不便之處,提升民眾就醫的方便性,尤其偏鄉、離島地區是重中之重。」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表示,虛擬健保卡拉近醫院、病患和照護資訊的關鍵角色。疫情期間的非典型就醫需求,如視訊診療及遠距醫療,成為疫後就醫新常態之一。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分享,由於現代人手機不離身,虛擬健保卡可以帶來很多便利性,適用於很多情境:如出差、出遠門忘記攜帶健保卡,又有看診需求時視訊診療、遠距醫療時可以直接掃碼看診偏鄉、離島就醫/義診時,醫事人員不必攜帶讀卡機,民眾也可就診IC卡容易毀損、遺失,手機就可以應用相較於實體卡片,手機便利性更高,李伯璋署長表示,「健保署長期針對偏遠地區醫療挹注資源,除了將醫事人員送進去,現在,隨著網路與手機等數位工具普及化,透過遠距、視訊,成就無藩籬的醫療服務新模式。透過虛擬健保卡,將台灣每一個有醫療需要的角落串接起來」。虛擬健保卡應用展示分享 看診完直接支付更方便「虛擬健保卡應用展示分享會」邀請執行成效良好的醫療院所,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奇美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為恭紀念醫院、希望愛居家護理所、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等,分享虛擬健保卡在居家醫療、遠距醫療及視訊診療的運用,另打造「虛擬健保卡創新應用未來館」,邀請與會者體驗虛擬健保卡未來應用模擬情境,如:就醫一站式服務、整合電子處方箋至社區藥局領藥功能、行動支付等創新就醫服務模式。李伯璋署長表示,民眾只要出示健保快易通APP之虛擬健保卡上的QR code,就能進行掛號看診之身分識別,解決忘記帶卡或無法過卡之狀況,同時,亦可查詢健保雲端系統,清楚用藥及檢驗檢查資訊,維護就醫品質及安全,而看診完,點選「行動支付」,則可線上繳費,完善民眾就醫「零接觸」一條龍的服務。前進偏鄉、離島 舉辦16場在地分享活動健保署今年也為了讓民眾更方便使用虛擬健保卡,前進偏鄉、離島,共舉辦了16場「虛擬健保卡在地培力訓練」實體活動,同步線上串連了271個視訊點,總計參與人數近2,000人、申辦虛擬健保卡人數約900位、新聞露出超過百則,達到良好宣導效益。此外,讓當地民眾、醫事人員、意見領袖及社區照服人員等成為推廣虛擬健保卡的在地種子,期提升偏鄉民眾使用率,解決數位落差,展現健保署改善民眾就醫品質與可近性的決心。健保署針對使用者調查顯示:超過85%的民眾認同虛擬健保卡線上申請過程方便、授權機制放心,以及個資保護機制安全。另,超過8成的使用者同意虛擬健保卡應用於視訊診療、遠距醫療及居家醫療3大場域相當便利。有超過7成的醫事人員也認同虛擬卡讀卡時間較實體卡快,醫療服務更便利。在各界的期待下,展望未來,健保署將持續與醫療院所通力合作,為民眾打造更智慧、便捷、安全的就醫環境,實現全人照護與智慧醫療的目標。
邊境要開了!10月13日起入境免居隔 改採「0+7」
(圖/指揮中心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經持續監測國際及國內疫情,疫情正以穩定可控方向發展,在評估國內防疫與醫療量能後,為邁向防疫正常生活,自10月13日零時(航班表定抵臺時間)起,入境人員免除居家檢疫,改須進行「7天自主防疫」,並開放相關邊境管制措施,以兼顧防疫、經濟、維持社會運作及國際交流之需求,說明如下:一、每週入境總人數:試行每週15萬人次為原則。二、自主防疫天數: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7天自主防疫」。(一)取消居家檢疫。(二)旅客入境前免於「入境檢疫系統」線上申報及免持國內手機門號。(三)取消開立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四) 停止居家檢疫之關懷追蹤機制、電子監督措施、健保註記及地方政府居家檢疫關懷服務等措施。(五)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1. 自主防疫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2. 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3. 有症狀請在家休息,如無症狀且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上班、上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4. 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使用完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外出期間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用畢後立即佩戴。5. 禁止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6. 確診之輕症個案可於加強型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圖/指揮中心提供)三、檢測措施:(一)入境時,維持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二) 檢測時機:1. 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D0/D1)檢測1次。2. 自主防疫期間外出前,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3. 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4. 檢測結果不追蹤,如快篩陽性則依公布之自主防疫指引辦理。5. 考量家用快篩試劑之適用對象年齡限制,未滿2歲者,其自主防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四、交通方式:(一)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請主動於入境時通報疾病管制署之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依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唾液採檢及優先搭乘防疫車輛。(二)無症狀之旅客,開放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五、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非免簽國家開放「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且同步取消旅行團限團令。(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強調,配合邊境開放,請入境人員務必遵守各項防疫措施,並於自主防疫期間配合相關防疫指引所訂規範,如快篩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委由親友或由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快篩陽性結果。確診後,如有就醫需求,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或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邊境逐步開放!入境人員免居家檢疫 改採7天自主防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表示,因應邊境逐步開放,入境居家檢疫措施採兩階段方式調整,觀察1週後,第一階段為自今(2022)年9月29日零時起(航班表定抵臺時間)調整前3天居家檢疫處所為「1人1室」;第二階段將視疫情發展,適時放寬入境人員免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預計在10月13日實施。相關規劃調整如下:一、檢疫天數:免居家檢疫,須7天自主防疫。二、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一)發放對象及劑數:入境時由國際港埠人員提供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二)檢測時機:1. 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2. 自主防疫期間之外出時,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3. 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三)考量家用快篩試劑之適用對象年齡限制,未滿2歲者,其自主防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三、7天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一)自主防疫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二)自主防疫期間應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三)民眾於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請在家休息,如無症狀且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上班、上學。(四)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使用完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外出期間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用畢後立即佩戴。(五)禁止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六)確診之輕症個案可於防疫旅館或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指揮中心強調,為降低疾病傳播風險,請民眾於自主防疫期間配合相關防疫指引,如快篩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委由親友或由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快篩陽性結果。確診後如有就醫需求,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或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
驗出首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病例 30歲打滿3劑男子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我國境外移入檢驗出1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該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已接種3劑疫苗,今(2022)年7月10日自印度與1名家人及1名友人入境,持有搭機前2日內PCR陰性報告,並採居家檢疫。3人於機場採檢結果均為陽性(3人CT值均為20),後續於原住所進行居家照護,7月21日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2.75,同行家人及友人定序結果則為Omicron BA.4。其中個案於7月10日曾出現發燒、頭暈及咳嗽等症狀,經視訊診療確診,目前已無不適;其家人與友人亦於同日出現發燒等症狀。3人目前均已解除隔離,因隔離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匡列接觸者。
驗出首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病例 30歲打滿3劑男子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我國境外移入檢驗出1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該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已接種3劑疫苗,今(2022)年7月10日自印度與1名家人及1名友人入境,持有搭機前2日內PCR陰性報告,並採居家檢疫。3人於機場採檢結果均為陽性(3人CT值均為20),後續於原住所進行居家照護,7月21日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2.75,同行家人及友人定序結果則為Omicron BA.4。其中個案於7月10日曾出現發燒、頭暈及咳嗽等症狀,經視訊診療確診,目前已無不適;其家人與友人亦於同日出現發燒等症狀。3人目前均已解除隔離,因隔離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匡列接觸者。(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BA.2.75變異株最早於今年5月發現,已於印度快速傳播並成為該國主流株,目前全球已有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印尼、泰國等至少15國報告病例,惟因多國檢測量下降,實際傳播情形可能低估。WHO表示尚須研究證實 BA.2.75傳染力及致重症機率,因病毒突變處可能影響其抗原特性,須密切關注對疫情影響。指揮中心提醒,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圖/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再燒政界!宜蘭縣縣長林姿妙驚傳確診 症狀曝光
宜蘭縣政府今天(19日)晚間表示,林姿妙縣長傍晚略感身體不適,並出現輕微喉嚨痛症狀,經快篩檢測為陽性,後預約視訊診療,同時依規定進行居家隔離。縣府表示,林縣長目前整體健康狀況良好,但已取消所有行程,這段期間將採居家辦公方式指揮並做相關決策,縣政運作不會受到影響,請縣民朋友們放心。縣府指出,林縣長近日參與各項行程,都全程戴口罩並依相關防疫規定辦理,在此提醒曾參與相關活動的縣民朋友,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林縣長也再次呼籲大家,務必落實各項防疫作為,並提高警覺、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果有感染疑慮,一定要儘快篩檢,才能避免疫情擴散,共同戰勝病毒。
清冠自費幕後2/憂指揮中心解散清冠EUA失效 藥界籲及早因應
防疫指揮中心本週將與國內中醫、中藥界開會,討論是否限縮「公費」清冠一號給藥對象,新方案最快八月實施,引發議論。藥界人士則提醒,因目前國內中藥成藥只有「經典方」能在取得GMP認證後上市販售,但「清冠一號」是新方,目前雖暫時取得緊急授權(EUA),但想取得藥證上市販售,仍須完成一到四期完整實驗,而清冠一號目前僅做了第一期實驗。藥界因此擔憂若指揮中心未來解散,清冠一號EUA也可能也同步面臨失效,民眾短期內恐難再拿到新冠一號,建議指揮中心及早因應。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雖藥界擔心的問題應該不至於發生,但若藥界有此疑慮,指揮中心應在公布公費清冠一號使用對象檢討案時,一併說明,讓業者及民眾安心。他認為,因為清冠一號雖是取得指揮中心EUA才能上市,但EUA核發單位是衛生部食藥署,即使指揮中心未來不復存在,清冠一號EUA應還是有效。清冠一號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在2020年開發、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處方。該藥方是依據明代「攝生眾妙方」所輯的「荊防敗毒散」方子,再搭配清熱解毒藥材研究改良,並在2021 年 5 月獲得國內臨時藥品許可證(EUA)上市。清冠一號上市後,先在各大醫院經由中醫會診,針對住院中、重症患者投藥,當時第一批獲准生產有八家國內藥廠,稍後並提供外銷。今年 4 月16日,本土案例突然直線上升,為強化輕重症分流收治,確保醫療量能及病人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指揮中心在朝野立委要求下,宣布開放清冠一號給 PCR 陽性確診個案及需居家照護者,經視訊診療評估後開立公費使用,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當時還曾盛讚「新冠一號」是台灣之光,而國家中醫藥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則說明,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清冠一號除對抵抗新冠變異株有效外,在中重症的預防或改善也有效果。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清冠一號」不僅實際運用於臨床治療,經過研究,還可多靶點治療新冠肺炎,且有效預防輕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發生。(圖/翻攝自紀惠容臉書)「勝昌也被授權出品清冠一號,銷路原本普通,但在4月16日後,詢問者突然暴增,原本參與生產的八家藥廠存貨供不應求,甚至來不及生產,衛福部後來又緊急開放六家藥廠參與製作」,國內老牌GMP藥廠「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回憶。李威著解釋,清冠一號藥方有10味中藥材,只有桑葉、薄荷、魚腥草台灣能生產,其它七項藥材都需從大陸進口,因為台灣清冠一號熱銷,帶動全球銷量也提升。以其中台灣未生產的藥材「栝樓實」為例,四月下旬成本就從每公斤150元、漲價到800元,並帶動產地、大陸河南河北藥材同步上漲。李威著說明,中國大陸主要對治新冠肺炎中藥方以「清冠排毒湯」及「蓮花清瘟飲」為主,給藥思路與「清冠一號」不同,再加上大陸各省各有不同的中藥指引。相較下,「清冠一號」等於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這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但清冠一號熱銷,卻也凸顯國內中醫界與中藥界長期以來遭遇的瓶頸,包括國際學術論文報告篇數不如西藥多、遭到西醫藥界質疑,非傳統「經典方」新藥想上市,得比照西藥、進行嚴格四階段實驗,更別說現行健保給付中,中醫藥原本就僅佔5%,面對「西醫藥」主導的準制,中醫藥原本在台灣醫藥結構中就是少數,也很弱勢。也獲得授權生產清冠一號的「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表示,「清冠一號」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圖/翻攝自勝昌製藥臉書)反觀中國大陸,近年逐步摒棄過去用西醫藥模式發展中醫藥的作法,推出包括老中醫師徒制、中藥臨床試驗、論文投稿點數計算改採符合傳統中醫邏輯進行,雖然這些新制度能否成功還很難說,但卻讓兩岸中醫界看到另種新可能性。「清冠一號藥理機轉其實與西藥抗病毒藥物類似,且具有副作用相對輕微(安全性較高)、取得容易、費用比抗病毒西藥低等優點,適合大型疫病來襲時大量備藥」,率先呼籲政府將清冠一號納入公費給付的藥師沈采穎認為,清冠一號讓外界看見中醫與中藥價值,建議政府應在清冠一號的基礎上「趁勝追擊」,增加中醫預算,並針對包括清冠一號、清冠二號等中藥方進行臨床效能驗證,努力發展本地中藥材,讓中醫藥與西醫藥分進合擊,協助台灣通過後新冠時代的疫情考驗。
社區診所發公費快篩試劑時間再延長! 增37家偏鄉及離島地區診所加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考量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但全球COVID-19疫情依然嚴峻,且變異株影響疫情回升之風險威脅持續存在,為持續保持警戒及加強社區監測,指揮中心將自今(2022)年7月1日起再延長COVID-19社區加強監測方案至今年12月31日,且為提高偏鄉及離島地區民眾取用公費家用快篩試劑的可近性,並維持社區監測量能,擴增約37家偏鄉及離島地區診所或衛生所加入,截至目前全國共有737家定點診所參與,指揮中心呼籲有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民眾善加利用。指揮中心統計,自去(2021)年8月30日起推動社區定點診所配合辦理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計畫,迄今21個縣市已發放約25萬劑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於有效監測下至少發現981人快篩陽性及36,181人PCR陽性。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如有出現呼吸道症狀,可前往本計畫定點診所,由醫師評估發放試劑。民眾領取試劑後,請配合依注意事項說明內容儘速採檢,並至「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結果回報」網頁 (https://forms.gle/8gh7Kb3ZkYE5aArW7) 線上填寫試劑領取診所名稱及快篩結果等資料,如居家快篩檢驗為陽性時,請由醫師經視訊診療或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現場評估確認。外出時務必配戴口罩,並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指揮中心說明,有關公費家用快篩試劑發放診所已公告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防疫專區」/臺灣社交距離App及採檢地圖/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地圖(網址:https://reurl.cc/k765gr ),以利民眾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