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
」 青光眼 失明 視力 眼睛 眼壓大媽樓梯踩空墜3樓!眼球竟「掉進鼻腔」卡住 驚悚畫面曝光
大陸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創傷科近日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名50歲的黃女士(化名)因走樓梯時一腳踩空,不慎從3樓墜落,導致全身多處疼痛及左眼視力喪失,被緊急送往該院救治。經醫師檢查發現,黃女士的傷情極為嚴重,左眼球脫位並嵌在鼻腔內,情況十分危急。綜合陸媒報導,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楊夏表示,「傷者入院時,我們檢查發現其左眼眶和眼球在高墜傷中受到嚴重衝擊,導致左側眼眶內側壁及眼眶下內側壁爆裂性骨折,眼球脫位嵌頓入鼻腔內卡於左側篩竇內和上頜竇內上方,眼球周圍布滿骨折碎片,眼球變形並且視神經扭曲」。楊夏指出,經仔細查看影像學資料,考慮到傷者受傷時間不到48小時,越早將嵌頓的眼球復位到眼眶內,才有搶救左眼視功能的可能性,於是決定立即為其進行緊急手術搶救傷眼。經過制定充足的手術預案,楊夏帶領眼科手術團隊為黃女士實施了「左眼眶內側開眶手術並結合鼻內窺鏡技術眼球復位術」。醫生說明,「我們在眼眶內側手術入路和左側鼻腔副鼻竇手術入路下,仔細清理眼眶內側壁和下內側壁骨折碎片,將傷者鼻腔內積血清除,將鼻黏膜收縮擴大空間,同時在眼眶內側手術入路開放骨折骨窗。在精心仔細操作下,將脫位入鼻腔的眼球成功復位到左眼眶內,也避免了眼球壁被骨折碎片劃破等的二次損傷可能。」大媽樓梯踩空墜3樓,眼球竟掉進鼻腔。(圖/翻攝自微博)楊夏介紹,傷者左側眼眶內側壁及下內側壁骨折骨質破壞明顯,必須要做眼眶骨壁缺損的修復,否則眼球有可能再次脫位進入鼻腔。所以手術中,在傷者眼眶內植入了「夾鈦網的MEDPOR眼眶修復體材料」,將眼眶爆裂性骨折進行整覆並恢復眼眶眼窩形態。經過近4個小時的緊張手術,黃女士脫位入鼻腔的眼球成功復位到左眼眶內,並修復了眼眶爆裂性骨折。由於手術採取了微創手術切口,黃女士的外觀並未留下手術疤痕。術後第一天,黃女士的左眼便恢復了光感,意味左眼視功能得以保留,為今後的康復創造了條件。隨後經過4天的治療,黃女士的左眼光感進一步提高,視力逐漸恢復。
新婚妻拒給錢課金!遭狠夫打到「雙眼失明」 昏迷3個月慘況曝光
大陸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走廊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面,一位雙目失明的年輕女孩坐在輪椅上,在父母的陪同下無奈地出了診室。「女兒你別灰心,一定會有辦法的!」女孩母親與父親苦澀地對視一下,安慰女兒堅強地面對未來。《封面新聞》報導,小雪(化名)今年28歲,是內蒙古人,2022年在親戚介紹下認識了大她2歲的謝男。戀愛期間,謝男對小雪無微不至,小雪很滿意這個模範男友,唯一缺點就是酷愛打遊戲,但她覺得沒必要太嚴格。一段時間後,謝男向小雪求婚,最終2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小雪和謝男在表哥介紹下去河南打工,但2人都未能找到工作,男方也更加貪戀網路遊戲,一次次要錢充值。2023年3月19日,謝男再次討要1萬元遭拒,一氣之下竟揮拳施暴,打得小雪鼻血直流。更讓女方感到寒心的是,正在和謝男通電話的婆婆還火上澆油,「他媽媽也沒說好話,讓我給他錢,不給錢就往死里打我。」新婚妻拒給錢課金,遭狠夫打到雙眼失明。(圖/翻攝自微博)小雪的表哥趕到現場時,看到謝男正騎在表妹身上,用睡褲勒住她的脖子,於是立即上前制止,隨後撥打了急救電話,將小雪送往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搶救。經過3個多月的昏迷,小雪終於甦醒過來,但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她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片無盡的黑暗之中,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從出事到現在,我們為了給小雪治病,抵押了老家的房子帶她跑遍北京的各大醫院,花費數十萬元,但給出的答覆都是視神經萎縮不可逆,小雪只能回家休養,等待奇跡的發生。」小雪母親說,腦部的缺氧缺血導致小雪至今渾身無力,再加上雙目失明,生活根本無法自理,不僅走路需要攙扶,甚至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事後,謝男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另須賠償小雪人民幣65萬餘元。小雪父母已在法定期限內向檢察院提出抗訴申請。「出事以後謝某的家人不管不問,在派出所的強制要求下才拿出3.6萬醫療費。我們的訴求有兩個,一是讓謝某受到法律嚴懲,二是讓婆家出醫藥費為小雪治病。」小雪母親表示。◎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女子視力突變模糊!就醫檢查竟是「肺癌」 醫曝:是轉移性腫瘤惹禍
31歲的A小姐過去沒有什麼疾病,某天發現左眼視力模糊,因而至眼科門診就診,經過詳細的檢查,發現在左眼脈絡膜下有腫瘤轉移,造成黃斑部積水,產生視力模糊與視野暗點的現象,轉介至腫瘤科之後,確診為肺癌合併眼部脈絡膜轉移。患轉移性腫瘤 恐導致視力模糊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陳奕崙醫師說明,癌症可以轉移到眼睛或其周圍組織,常見的轉移包括來自乳癌、肺癌和黑色素瘤。這些轉移性腫瘤可能導致視力模糊、眼痛、視野缺損或眼球突出的症狀。建議病人如果出現視力模糊或喪失、眼球疼痛或不適、視野中出現暗點或閃光、甚至眼球突出的現象。另外,某些癌症會引發自體免疫反應,導致免疫系統攻擊眼睛的組織,特別是視網膜細胞,這種情況稱為癌症相關視網膜病變,自體免疫反應也可能誘發葡萄膜炎,可能的症狀包括視野缺損和視力逐漸減退。建議有這些情況應迅速就醫治療,以減少視力損失。癌症治療免疫力醬 恐增眼部感染風險陳奕崙醫師表示,化療或標靶藥物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治療過程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眼部感染的風險。此外,一些化療藥物會直接影響眼睛,造成視力模糊、乾眼症、黃斑部水腫、視神經病變等。因此,定期眼科檢查是早期發現和治療眼部問題的關鍵。同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生活型態,並在有任何眼部不適時,及時告知醫療團隊。預防和管理並重 定期眼科檢查不能輕忽 陳奕崙醫師提醒,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預防和管理策略相當重要,癌症病人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眼部問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當運動,以增強免疫力,並與醫生隨時討論所有藥物的副作用,詢問是否有替代方案,減少眼部風險,才能在戰勝癌症的路上前進,還能擁有清晰、健康的視力。
31歲輕熟女「視力突然模糊」 就醫才知「肺癌轉移」
注意身體給出的警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腫瘤醫學部陳奕崙醫師指出,先前有一名輕熟女因突然視力模糊,前往眼科就診,結果發現是肺癌轉移的徵兆,提醒民眾若出現這類症狀務必及早就醫診治。據了解,日前陳奕崙醫師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個案,一名31歲的女子過去健康良好,然而某天她發現自己的左眼視力模糊,於是前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門診,經檢查發現她因黃斑部積水導致視力模糊和視野暗點,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左眼脈絡膜下的腫瘤轉移引起壓迫所致。隨後該名女子也被轉介至腫瘤科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為肺癌轉移。所幸經過肺癌治療後,她的黃斑部積水得到改善,視力也有所恢復。陳奕崙解釋,癌症可能轉移至眼部或其周圍組織,乳癌、肺癌和黑色素瘤是常見的轉移來源,這些轉移性腫瘤可能導致視力模糊、眼球疼痛、視野中出現暗點或閃光,甚至眼球突出。陳奕崙也說明,某些癌症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可能攻擊視網膜細胞,導致「癌症相關視網膜病變」或葡萄膜炎,引發視野缺損和視力減退。陳奕崙表示,化療或標靶藥物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治療過程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眼部感染的風險。此外,一些化療藥物會直接影響眼睛,造成視力模糊、乾眼症、黃斑部水腫、視神經病變等。陳奕崙說明,定期眼科檢查是早期發現和治療眼部問題的關鍵,同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生活型態,並在有任何眼部不適時,及時告知醫療團隊。陳奕崙也提醒,另放射線治療可以有效地縮小腫瘤和殺死癌細胞,但也會對眼睛造成影響。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白內障和乾眼症。白內障是指晶狀體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當白內障程度影響視力與生活時進行手術介入,並建議病人在接受頭部與眼周放射線治療時,應與眼科醫生密切合作,以監控和管理眼部健康。
耳鳴前兆竟是「耳中風」 妹子親曝血淋淋例子:我拜託了
早點發現,早點治療!一名女網友自述,耳鳴的問題持續很久,但她都沒有警覺,直到演變成重度聽損,而且會頭暈、走路不穩,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就醫檢查診斷為「耳中風」。原PO在《Dcard》論壇透露,耳鳴的情況持續一陣子,變成單邊中度到極重度聽損,後來開始頭暈,檢查被診斷為「耳中風」。而三階段正是耳鳴→重聽→頭暈(平衡感不佳),若當時有高一點的危機意識,就可以及早發現治療。原PO描述,當時先是做視野檢查,發現有視神經水腫,告知醫生左耳聽力損壞情況,立刻轉診掛腦神經外科,核磁共振顯示「一個腫瘤壓迫左耳神經導致損壞」,腫瘤導致腦積水,讓眼睛視力減退,也讓腦幹移位,這也是為什麼從高中就開始走路會不穩,容易跌倒,必須緊急住院動手術。原PO指出,耳神經非常脆弱,除了老年人聽力退化,青年人耳神經損退也大有人在,假如耳鳴持續1天,必須馬上到大醫院做深入檢查,黃金治療期為3天,接著指出其他症狀,像是睡眠品質不佳、天氣變化大、三餐不定時、長期在高分貝噪音環境,五官有同時衰退的跡象,都不要輕忽,趕緊就醫。原PO以自身經驗告誡,若有時候好像聽不太到、聽不清楚、平衡感不佳、步伐不穩、視力有視差、貧血的感覺、視力減退、腦袋有脹痛感、手會抖、無力,必須馬上去醫院做檢查,「沒問題當然是好事,有異樣就解決治療,拜託了,我拜託了」。
用彩繪指甲揉眼睛刮傷角膜 28歲OL險失明
季節變換容易導致眼睛癢澀,高雄1名28歲余小姐在指甲上貼美甲片,因眼睛癢澀用手指抓揉,竟導致眼角膜遭劃破,還伴隨發炎狀況險釀失明,所幸經眼科醫師緊急處置恢復視力。醫師提醒,眼睛癢千萬不要用指甲抓,應先冰敷或使用乾淨棉籤擦拭。上班族余小姐日前為出遊,特地戴上美甲片盼拍出美照,卻在今年2月罹患季節性結膜炎,眼睛癢澀難耐,用手指抓揉過程卻疑用力過猛,致右眼角膜刮傷,經看診後讓原本1.0的視力僅剩0.5,主治醫師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緊急為其開立預防性的抗生素藥水與藥膏,同時請個案隔天務必回診。洪啟庭表示,余小姐右眼角膜的中下部出現數條長度約0.3公分的刮傷,其深度幾乎穿透全層角膜,左眼也出現嚴重的結膜下出血,沒想到隔日症狀愈發嚴重,不但右眼前方出現白黃色蓄膿的發炎現象,視力更僅剩0.3,所幸沒有傷及視網膜與視神經,經強效抗生素搭配高滲透壓食鹽水,成功控制感染範圍恢復原有視力,但已讓余小姐不敢再戴美甲片。對於余小姐狀況,洪啟庭指出,指甲前端堅硬,用來抓揉容易刮傷角膜與結膜,且指甲的角質層與皮膚間縫隙容易藏細菌、黴菌、微生物等且難以透過一般洗手清除,加上美甲片、指甲油成分,搓揉眼睛容易導致感染、發炎等反應,情況嚴重恐有失明、甚至摘除眼球風險。洪啟庭提醒,許多症狀都會導致眼睛癢澀,建議可先冰敷或點眼藥水來緩解,也可使用乾淨棉籤或面紙擦拭,症狀嚴重應盡速就診,千萬不要用指甲觸碰眼球避免感染
台灣成「眼鏡王國」?500度以上近視人口居全球之冠 專業醫示警「慎防4病變」
不知曾幾何時,在台灣,眼鏡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標配」,反而是沒有近視的人成為十分罕見的少數族群。而眼科醫師林宜鴻也表示,台灣近視人口為全球第一,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更佔據近視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也提醒,近視如果高達800度,有4種眼部疾病必須注意。眼科醫師林宜鴻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近視度數深,代表眼球老得快」,可能現在年紀30多歲,但眼睛就已經與80幾歲的長者相差無幾。而林宜鴻也提醒,如果近視度數超過800度,很有可能會導致下列的眼睛病變:早發性白內障不到50歲就出現白內障症狀,導致視線模糊和視力下降。視網膜剝離眼睛內的視網膜從其正常位置脫落或分離開來的疾病,發生時不會痛,但屬於急症,發生要盡早治療,否則可能會視野缺損。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或失去中央視力,對閱讀、開車或認人,都會造成影響。青光眼神經逐漸損壞、周邊視野受損,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導致失明。林宜鴻也提醒,眼睛是很寶貴的資產,近視代表眼睛處於不同程度的風險環境。林宜鴻也列舉數據,點出近視與沒近視正常人相比,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如下:低度近視 (50-300度),14倍風險中度近視 (301-600度),73倍風險高度近視 (600度以上),845倍風險林宜鴻也呼籲民眾,應當每年去眼科做檢查,包含散瞳檢查、眼軸測量、眼壓及視神經盤檢查等,畢竟有些眼睛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病根、及早治療。
6旬翁連打48小時麻將「2索看成3索」 視力剩0.1險失明
用眼過度會導致眼睛相關的疾病,因此要適時休息。一名60歲男子在過年時通宵打麻將,連續48小時都不下牌桌,沒想到第3天出現問題,右眼上方突然有一條紅色血水,隨後眼睛就看不清楚,診斷驚覺視網膜血管爆開,幾乎要失明。收治病例的洪啟庭醫師向《ETtoday新聞雲》透露,這名男子當時慌張前來就醫,自述右眼幾乎看不見東西,檢查發現雙眼近視150度,左眼數據正常,但右眼最佳視力只有0.1,眼壓高達35mmHg(正常為20mmHg以下)。另外,雙眼立體感僅有400秒弧,無法分辨2個很接近的東西,且容易有疊影。散瞳後右眼的視網膜中間有一條血絲,正好擋在黃斑部前,男子才會看不清楚物體,經詢問後得知其有高血壓病史,測量血壓高達160/105mmHg。男子的右眼逐漸看不清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男子坦承,過年期間和牌友打了2天麻將,第3天清晨就把「二索」看成「三索」,不斷打錯牌,朋友提醒後才發現眼睛出問題,但他不以為意,到了下午情況變嚴重,右眼逐漸看不清楚,且眼眶有脹痛感,這時才趕緊就醫。洪啟庭研判,男子罹患「急性玻璃體出血」,立刻給予口服藥以及降眼壓藥水,並要求2周回診1次。第1個月後,位於玻璃體中的長條血絲已經逐漸消失,慢慢可以看見視網膜,右眼視力也回到0.6,眼壓恢復到18mmHg的正常值,雙眼立體感回到30秒弧。到了第2個月,散瞳後可以清楚分辨黃斑部的位置,視神經盤也可明顯看見,右眼視力回到0.9,看東西也不再有疊影、顏色差異等問題。洪啟庭提醒,端午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會安排休閒活動,但不要過分熬夜,甚至長時間使用3C追劇、打牌、打麻將等,尤其超過60歲的民眾,本身有高血壓、青光眼更要注意。
10歲女童高燒、眼睛紅!檢查竟是「眼窩蜂窩組織炎」 微創手術成功治療
10歲的小學女學生,高燒40度兩天,有輕微咳嗽,曾經至中醫診所就診,但並沒有獲得很大改善,兩天後因持續高燒、左眼紅腫脹痛、左側頭痛至急診就診,理學檢查發現在轉動眼睛時有疼痛情形,懷疑眼窩蜂窩組織炎,因此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篩竇有明顯發炎積膿,診斷為「左側鼻竇炎併發左眼蜂窩性組織炎及左眼窩骨內側骨膜下膿瘍」。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好發4-7歲童 嚴重恐致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敏指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好發於4至7歲的兒童,若未適當治療,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包括: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眼眶眼內膿瘍、海綿竇血栓症、腦膜炎、腦膿瘍等,失明甚至致命。眼窩蜂窩組織炎 出現這些狀況需快治療李敏表示,眼窩蜂窩組織炎常見病因是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所引起,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多,其他如鏈球菌感染及嗜血桿菌也有可能。對於眼睛紅腫的病患如果同時合併凸眼、複視、視力突然變差、轉動眼睛時活動受限及疼痛,就要懷疑是眼窩蜂窩組織炎,必須趕快就醫給予抗生素及手術治療。治療常見2方式 搭配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更精準李敏說明,急性鼻竇炎治療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有合併過敏則會加上抗組織胺。手術是以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為主,但鼻竇構造複雜,鄰近腦部、頸動脈和視神經,如不小心容易傷到重要部位,目前手術如搭配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能更有效清除病灶及減少手術併發症。
多發性硬化症不易確診 「大腦被蠶食鯨吞」萎縮速度增5倍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偏偏疾病症狀表現差異性極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哪一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對應的症狀,造成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也因為容易被認定為其他疾病、不易確診,患者往往會歷經較長的診斷期,有時甚至可能因為症狀輕微或是沒有症狀未及時就診,而因反覆發作,「蠶食鯨吞」持續讓大腦內耗,一點一滴破壞神經讓腦部受損。每年5月30日是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指出:「今年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主軸為『診斷』,期盼提升社會大眾對多發性硬化症的認知,能夠及早診斷且穩定、持續地接受治療。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不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情況差異大,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造成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導致許多患者在確診前皆有在不同科別反覆求診的經驗,加上疾病會不定期反覆發作,病灶也不侷限於一處,面對疾病未知的發展,長期下來對病友產生極大身心壓力。病友卓小姐分享,自己在不到30歲就出現症狀,初期僅是在不同時間點會出現手腳、肚皮不同部位的麻木感,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後隨即展開治療,後來右眼出現模糊狀況,沒想到也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僅僅一週的延誤輾轉,就錯過治療黃金時機,使得右眼視神經遭破壞、視力僅剩0.1,幾乎看不見,也讓她深切認知到及早控制、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多發性硬化症使大腦加速萎縮影響認知功能 腦容積流失速度是一般成人的5倍,多發性硬化症因應疾病進程、症狀出現頻率、嚴重程度,分為四個分型,包含復發緩解型、首發漸進型、續發漸進型及漸進復發型。羅榮昇醫師指出:「多發性硬化症病友當中最常見型別為『復發緩解型』佔了85%,疾病表現輕重因人而異,疾病會反覆發作,然而發作後會復原好轉,甚至有症狀完全復原的感覺,因為看似恢復正常,因此病患很容易掉以輕心,甚至自行停藥,卻不知大腦可能仍在持續損傷、產生新病變中。」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神經內科科主任徐榮隆醫師坦言:「約有40%-70%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大腦會加速萎縮,研究指出,復發緩解型的患者大腦容積流失速度每年約為0.5%-1.35%,約是一般30歲左右正常人的5倍!甚至影響認知、心智功能,可能會出現閱讀時找不到字、無法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甚至記不得長相或名字,影響日常生活,因此持續用藥治療,才是穩定控制疾病、減緩腦損傷與復發率的關鍵。」徐榮隆醫師表示:「有調查指出進行的前兩年內,約有七成患者經歷復發,其中半數復發次數達2次,除了緩解症狀之外,最重要的治療目標是要降低復發次數,並延緩失能惡化,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早期治療常以干擾素為主,必須藉由注射的方式進行,但如今也有越來越多口服藥可以選擇,免除針劑的恐懼,且第一線口服藥僅需一天服用一次,對於患者降低年復發及大腦病灶數有成效,可幫助減少腦容積損失,改善認知功能評分分數(SDMT符號數字模態測試)。」羅榮昇醫師強調:「持續穩定用藥才能保護患者大腦,若能早期用藥不僅有效改善預後,降低神經細胞突觸損傷,避免免疫系統及中樞神經產生重大不良影響,此外病友日常除規律用藥,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運動均缺一不可。」
40歲男床上一動作 竟釀1眼青光、1眼白內障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有時連在床上也要用手機。一名40多歲男子就因時常邊躺在床上,邊使用手機處理公務,導致眼睛長期下來不堪負荷,雙眼分別罹患青光眼及白內障。中醫師余雅雯在臉書粉專「上璽中醫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示警,表示時常頭昏、反胃乾嘔就可能是眼疾的症狀,並分享這名40多歲男性病患案例。余雅雯表示,該名男子除了上班時用電腦,下班後也會躺在床上用手機辦公,直到某天感到頭昏、異常疲勞才覺得有異。男子起初以為這是高血壓症狀,怎料檢查後被告知一眼白內障、一眼青光眼,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併行治療後症狀已有改善。男子在中醫接受針灸改善眼壓問題,余雅雯也說,中醫搭配西醫治療有加乘作用,中醫除可輔助降壓,也可保護視神經,避免視神經持續萎縮,以及西醫已將眼壓控制為正常,再配合中醫加強活化視神經。余雅雯指出,中醫主要透過針灸刺激相關穴位,再配合調理多管齊下改善患者視力,她也分享4個能緩解眼睛不適的按摩穴位:攢竹(眉頭):該穴位於面部,在眉頭凹陷中(眼眶上切跡處)即是,這也是視神經進出眼睛的位置。太陽(眼尾,眉梢後凹陷中):穴位位於眉梢與眼外角連線中點,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是「三叉神經」和「睫狀神經節」的匯集之處。承泣(眼平視時,瞳孔往下七分處)晴明(左右眼骨附近的穴位)
她癌症免疫療法後產生1罕見眼睛副作用 4原因都可能致此眼疾嚴重恐失明
醫療持續進步,癌症有了許多新的治療方式,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都能為患者的治療帶來轉機,不過這些藥物也有可能帶來罕見副作用。像71歲朱女士,罹患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經過手術切除並在術後使用免疫療法,但在第2個循環(cycle)的免疫治療時,卻出現視力模糊、頭痛、皮膚出疹等症狀。經過檢查發現,這竟是免疫藥物所導致的罕見副作用「葡萄膜炎」,使朱女士右眼視力從1.0降到0.8、左眼視力0.6降至0.3,並合併有黃斑部病變、嚴重漿液性視網膜剝離。不過,暫緩免疫療程並經過局部類固醇注射及藥水治療後,1個月內症狀便逐漸獲得改善,追蹤3年目前都沒有癌症或葡萄膜炎復發跡象。什麼是葡萄膜炎? 有哪些症狀?有哪些病因?「葡萄膜炎」顧名思義就是眼睛內的葡萄膜出現發炎情況,不過所謂的葡萄膜並非單一組織,台北榮總眼科部葡萄膜炎及眼矯型科黃德光主任表示,它包含虹膜、睫狀體、脈絡膜等,不管是虹彩炎、睫狀體炎、脈絡膜炎都是葡萄膜炎,它是跟身體狀況最息息相關的疾病之一。葡萄膜炎的常見症狀包含持續性的視力模糊、不正常的飛蚊症增加、眼睛紅、痛、畏光而且初級眼藥水無法緩解等,黃德光主任提到,葡萄膜炎有可能會造成白內障、視網膜病變、視神經病變、黃斑部病變等,在已開發國家中,它是造成失明的前十大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葡萄膜炎的原因包含:惡性腫瘤感染藥物作用自體免疫治療需先釐清病因 免疫罕見副作用發生率不到1%其中,免疫藥物會誘發自體免疫反應,少數患者會出現葡萄膜炎的情況,是免疫療法的罕見副作用。黃德光主任指出,研究顯示,這樣罕見的副作用發生率約為1-2%,甚至有些研究指出發生率僅有不到1%。因此,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拒絕使用免疫療法,而且若是出現葡萄膜炎也能透過治療改善症狀,但治療方式會因為病因而有所不同。像有些病人並非藥物作用所致,而是腫瘤轉移或是腫瘤引發自體免疫反應攻擊所致,這時應先審視全身腫瘤控制的情況,是否有其他地方的轉移,並針對腫瘤本身加以治療。另外,除了免疫治療外,傳統的化療可能會造成免疫低下而伺機感染,導致葡萄膜炎,針對這種葡萄膜炎,需要先確立病原體,並加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控制眼睛或身體的感染,降低失明的危險。而葡萄膜炎,若確定是免疫治療所產生的罕見副作用,症狀輕微時會先使用眼藥水,嚴重時則會暫停使用免疫療法並加上身體消炎藥物或眼內注射,緩解發炎改善症狀。不過,黃德光主任坦言,診斷葡萄膜炎對一般眼科診所來說並不難,但若要找出導致葡萄膜炎的原因會是一個困難點,因為它需要高階檢查,而且除了眼科檢查外,還需要全身免疫、感染檢查等,全台約有2-3千位眼科醫生,這之中能診治葡萄膜炎的醫師可能不超過30個。所以,黃德光主任提醒,癌症患者若有葡萄膜炎疑似症狀,應盡快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葡萄膜炎需要醫院內腫瘤科、感染科、免疫科及眼科的醫療團隊共同照護,才能使患者達到完善的腫瘤治療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謝謝你們讓媽媽這麼幸福!36歲女力抗病魔2年 500字臨終信惹鼻酸
癌症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已久,因現在社會人口老化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導致癌症發生人數逐年增加,且有時候癌症患者的病程過快,甚至來不及好好跟親朋好友告別,先前一名葉姓年輕媽媽在34歲時被檢查出罹患了腦癌,雖然努力抵抗病魔,但身體仍每況愈下,她也在臨終前留下給孩子的信,希望他們能夠多陪陪爸爸,「協助他早日走出這段難熬的日子」。「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先前分享了這段過往,伍姓爸爸回憶兩人過往的幸福生活,感嘆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是他們最平凡的幸福,然而不幸的是老婆在2010年時,因視力突然模糊到醫院檢查,不幸發現腦部長腫瘤,隨即也住院接受腦部手術開刀,雖然術後每一天都相當不舒服,但她相當掛念兩個孩子,一直在小孩面前表現得相當堅強,直到小孩離開她的視線,她才能放心回到病床上休養,並坦露自己對於病情的擔憂,「我又沒做錯什麼事,為什麼會是我?」由於擔心孩子沒有媽媽,葉姓媽媽也努力對抗病魔,但隔年腦水腫再度威脅她的性命,只得再一次進行腦部手術,而在生死關頭她掛念的仍是她的兩個孩子,雖然這次的手術成功拯救葉姓媽媽的命,但因為腦水腫壓迫太久,造成視神經受損,且左側肢體偏癱,但葉姓媽媽仍相當感謝醫生,躺在加護病房沙啞地喊著:「感謝醫生救了我的命,孩子不可以沒有媽媽。」然而葉姓媽媽在2012年仍不幸因腦水腫的壓迫陷入昏迷,最終離開人世,而她也留下一封信給兩個孩子,開頭就訴說自己對於孩子們的愛,「媽媽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在我生命盡頭的時候,除了對你們的愛不變,我更相信你們會勇敢且認真的活在屬於你們的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媽媽會以你們為榮」。葉姓媽媽也提到自己唯一擔心的是伍姓爸爸,希望孩子們平日有空可以多回來陪陪他,協助他早日走出這段難熬的日子。「媽媽覺得我這一生中最美、最美的事,就是能夠遇到你們的爸爸,因為他,媽媽才能如此幸福,只是再多的捨不得,終究還是得放下,請幫媽媽多照顧爸爸。孩子,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們,謝謝你們讓媽媽這麼幸福,我愛你們~」。葉姓媽媽留信給孩子。(圖/翻攝臉書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睡不好也會罹患眼疾 醫師:「這病症」初期難發現
在現代社會中,睡眠品質不佳、失眠,似乎已經成為現代的文明疾病,但睡眠不好這件事情,除了會影響健康外,其實也會容易罹患青光眼、乾眼症等疾病。眼科醫師林宜鴻甚至發文提醒,表示青光眼初期極難以察覺,而且是有可能發生「眼睛突然就瞎了」等情況。眼科醫師林宜鴻在FB發文表示,台灣的失眠盛行率高達17%,每6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提到失眠和眼睛相關的關鍵字,大家多數會想到黑眼圈,因失眠產生的黑眼圈通常是眼睛過勞,眼周血液循環不良,讓眼周血管擴張與組織水腫,使黑眼圈變得明顯。但除此之外,林宜鴻也表示,長期失眠,眼睛除了會出現疲勞、浮腫、眼壓升高等情況外,也容易罹患青光眼、乾眼症等2個病症。林宜鴻解釋,根據最新的醫學研究指出,長期失眠可能會導致青光眼,嚴重惡化可是會造成失明。而且青光眼是台灣人失明的第二大主因,千萬別輕忽。除此之外,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會讓眼睛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濕,也有可能影響影響眼睛淚液分泌不足,進而導致乾眼症,甚至有些助眠藥物也可能出現乾眼症的副作用。根據林宜鴻先前的青光眼衛教文章中,也可以知道,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的病變,眼壓過高,壓迫到我們後面的視神經,造成視神經逐漸地萎縮壞死。目前推估每100人就有3.5人患有青光眼,在40~80歲族群中,比例相當高。林宜鴻把青光眼用「眼睛的心肌梗塞」來形容,就像心肌梗塞一樣,,急性瞬間、無聲無息地失去了生命,青光眼讓眼睛突然就瞎了,這是有可能會發生的。林宜鴻也提醒,青光眼會導致視神經受損,而目前的醫療技術是無法讓它復活再生,因此一但它萎縮壞死後,造成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狀況,是沒有辦法回復到正常。林宜鴻認為,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護眼睛很重要的一環。他建議民眾睡前一小時前就避免使用3C用品,例如手機、電腦及平板等,這些產品不只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使眼睛在昏暗燈光下、長時間盯著螢幕而感到疲勞,進而影響視力。
眼壓正常也有可能青光眼! 7危險族群應每年定期做「這些」眼睛檢查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盛行率約為3%,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目前已突破45萬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過去5年青光眼確診人數成長22%,3C產品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青光眼發展有如「雪球效應」,越晚期惡化越快,而且眼壓正常也有可能有青光眼,因此呂大文理事長提醒,7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青光眼7危險族群注意 眼壓高也可能青光眼青光眼分為急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呂大文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患者都屬於慢性青光眼,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忽略,但青光眼惡化速度如滾雪球般,一開始沒有感覺,中期周邊視野開始缺損,可能影響生活但還過得去,但中晚期惡化速度會加快,最後可能因此失明。由於青光眼主要是因為房水無法排出,使視神經受到壓迫漸漸萎縮所產生的疾病,因此許多人認為眼壓高才會青光眼,但呂大文醫師強調,亞洲85%的患者屬於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他們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所以即使眼壓正常也有可能會罹患青光眼,因此建議以下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直系血親罹患青光眼者,其罹病機率會多7-9倍)年長族群高度近視(近視度數≥500度)糖尿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受過傷特殊族群: 女性、55歲以上身高少於160公分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 女性、55歲以上身高少於160公分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呂大文醫師建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每年定期接受眼科檢查,包括眼壓檢查、眼底檢查、視神經及視野檢查等,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治療不只有眼藥水 應積極治療避免加速失明目前青光眼治療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有四分之三的青光眼患者並未持續用藥。張珮瑤醫師分析,未持續用藥的可能原因包含病識感不夠、對治療及疾病認知不足、覺得視力沒改善又有副作用就放棄治療,或是因為太忙碌、有時合併許多用藥而忘記點藥錯失治療。不過其實現在青光眼有許多治療方式,像雷射、傳統手術(如:小樑網切除術、濾過管植入術)、微創支架手術等,張珮瑤醫師表示,若控制不佳或無法忍受藥水副作用,應考慮下一步治療,雖然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是不可逆的,但可以減緩視神經惡化的速度,避免持續萎縮最後失明。
青光眼患者5年增22% 一旦輕忽「斷崖式惡化」恐失明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患者人數逐年上升,2022年更已突破45萬,5年成長22%!世界青光眼學會訂定每年3月第二週為「世界青光眼週」,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惡化速度如小雪球自山坡上滾下,初期緩慢但隨著越滾越大,惡化速度就會加速。因此青光眼早期患者常「無感」,且視野缺損通常從周邊開始難以察覺,等到影響中央視野時,多半已進展到中後期,此時視神經可能已死亡50%,且惡化速度已加快,患者會感受到視野有如斷崖式的大幅退步。若此時才積極治療,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青光眼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除了面臨失明恐懼,患者生活更是處處挑戰。走路、閱讀、開車等日常都可能因視野缺損發生意外。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提醒,視野缺損雖不可逆,但當今青光眼治療方式多元,目前除了眼藥水,還有雷射、傳統手術以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等方式,最重要的是積極穩定治療、維持良好作息。隨著青光眼病情惡化,若未積極治療,視野缺損擴大恐影響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研究指出,青光眼患者發生車禍風險高1.65倍,一年內跌倒的風險更高出常人2.3倍。呂大文醫師強調,許多患者以為「眼壓過高」才會青光眼,但亞洲85%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患者,意即患者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因此容易被忽略。建議高風險族群如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三高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等,皆應每年定期接受完整檢查,包括視神經眼底檢查、眼壓檢查、視野檢查,才能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青光眼治療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四分之三青光眼患者未持續使用藥物!青光眼病友張先生分享,他使用眼藥水治療長達17年,由於藥水種類多,且一天可能要點兩到三次,因本身是不孕症醫師,很容易因忙碌而忘記點藥,長時間下來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僅能勉強維持視野。另外,患者難以適應藥水副作用如乾眼症、眼睛紅癢等現象,也是擅自停藥常見原因。由於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視野大多正常,因此患者常自行中斷治療,突然從門診「消失」,等到三、五年後再回到門診,視野已經黑掉一塊。張珮瑤醫師表示,青光眼的視神經損傷不可逆,擅自停藥若眼壓起伏將加速視野缺損。假使患者無法耐受眼藥水副作用,或是眼藥水眼壓控制成效不佳,可考慮進一步採取雷射或手術治療。不過,多數患者對手術持有錯誤迷思,例如以為手術可恢復視野缺損或是誤會手術會導致失明而遲遲不敢治療。張珮瑤醫師強調,壞死的視神經無法再生,已喪失的視野也無法恢復,青光眼任何治療都只能延緩惡化速度。若患者確診時已是末期,本身的惡化速度就比較快,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僅能延緩,最終還是有可能失明;為避免視神經持續損傷,定期追蹤檢查,若控制不佳,及早接受進一步治療,才是正確面對疾病的態度。目前有傳統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傷口小且組織破壞較少,可為病人在往後預留更多的治療選項,但每位患者適合的手術不同,微創支架手術並不見得適合每位病友。青光眼患者面對視力一點一滴喪失不免感到恐懼,也容易對治療感到灰心。身為公司主管的病友魏先生分享13年治療經歷,表示他從以淚洗面到勇敢面對青光眼,是了解到青光眼無法治癒,所以更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不甘讓青光眼侷限人生的他更重拾運動興趣,不只完成數場馬拉松,去年更完成「一日北高」共360公里的騎乘挑戰,今年還要再挑戰單車環島,他也藉自身經驗鼓勵其他病友積極治療,別讓青光眼影響工作與生活興趣。
「致盲殺手」青光眼年輕化!醫曝7大危險族群:早期眼睛症狀不明顯
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睛疾病,更是世界第二大致盲原因,且近年來青光眼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一不小心無聲的視力殺手恐找上門,就有眼科醫師示警,年齡超過40歲、糖尿病患者、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等7類人,均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更可怕的是早期眼睛並無明顯症狀。根據醫院衛教資訊顯示,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可導致眼盲的眼部疾病,臨床特徵為眼壓升高、視神經盤凹陷萎縮、視野缺損及縮小,且由於多數青光眼病患通常難以自我覺察,直到視神經嚴重損傷時才會發現異樣,因此導致後天失明的風險相當高。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表示,除了眼壓過高容易造成青光眼外,包括眼睛受過外傷、高度近視及遠視者、年齡超過40歲、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等7類人,均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值得關注的是,高眼壓普遍被認為是引起青光眼的主因,醫師也會透過測量眼壓協助診斷是否患病,不過即使是眼壓正常的人,仍有可能罹患青光眼,而此類病患則是所謂的「低壓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壓並非是誘發病變的唯一條件。
青光眼不可逆! 七種人有失明危機應小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人數可謂相當可觀,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提高,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青光眼破壞視神經不可逆 眼壓過高是主因青光眼是一種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臨床上會呈現視神經盤凹陷擴大、視神經退化及視覺功能受損,視神經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因青光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等到察覺異狀時,視神經通常已遭相當程度破壞,因此若太晚發現,才接受治療,視神經難以恢復,會增加失明的風險。然而大眾普遍對青光眼認知意識不足,仍有許多民眾認為青光眼疾病是可以恢復治癒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眼盲的疾病,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也逐漸年輕化,將對個人、家人與社會造成嚴重衝擊。」造成青光眼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球內部壓力過高。眼球內部充滿了房水,負責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而當眼球內作為排水管的「隅角」塞住,房水排不出去,就會引起眼壓升高,因而造成青光眼的風險。但高眼壓並不是青光眼的必要條件,即使眼壓正常,仍然可能患有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分享,青光眼除了眼壓影響之外,還有下列危險因子。1. 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2. 年齡超過40歲3. 糖尿病患者4. 患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5. 高度近視者與高度遠視者6. 長期使用類固醇7. 眼睛受過外傷者青光眼規律點藥水未改善 應考慮手術介入青光眼雖是不可逆眼睛疾病,但仍然可以透過治療延緩疾病的惡化。現在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以及雷射或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上,治療青光眼可以使用眼藥水或服用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蕭雅娟醫師說:「藥物治療通常是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點眼藥水的確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若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可以透過雷射或青光眼手術達成眼壓控制。」青光眼治療手段其中之一為手術治療,但仍有許多患者第一反應會感到擔心害怕,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美如分享:「當藥物及雷射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便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現階段廣被採用的手術叫小樑網切除術,是在眼睛黑白交界的輪部開一洞口,將房水引流到結膜下。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達到更低與更平穩的眼壓,減緩疾病惡化,掌握治療黃金期守護靈魂之窗。」對於青光眼的治療頻率計畫,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帆醫師說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就診時,需觀察用藥反應,約1~3個月需回診,兩年內約4~6月安排一次相關檢查評估,兩年後若病況穩定,檢查的頻率就可延長,但最終仍須依據主治醫師的評估診斷為主。」民眾熱烈響應世界青光眼週 拯救視界刻不容緩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醫師說到:「世界青光眼週就是要讓大家多認識青光眼,青光眼會導致失明,但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失明,與青光眼共存,定期追蹤,才是最好的方式。」青光眼雖然是一個可能導致失明的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與醫師同心協力運用可行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穩定控制眼壓,並不必然會導致失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掌握疾病的進程以調整治療策略,是青光眼治療必經之路,期望青光眼病友能以正向的心態與醫師共同努力守護靈魂之窗。
睡覺前玩8分鐘手機 身體竟會興奮1小時
不少人睡前總喜歡滑個手機,近日有研究指出,睡覺前玩8分鐘手機,身體會興奮超過1小時,可能會更難入睡。據快科技報導,一名眼科醫師在央視節目中表示,關燈滑手機很傷眼,因為會讓分泌淚液的細胞受損,導致乾眼和疲勞等症狀,臨床很多急性青光眼患者,都是因為關燈看手機誘發的。而睡前玩手機除了會危害眼睛,也會讓人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美國一家睡眠評估平台近日調查2000人的睡眠數據,發現78%的人有「報復性睡前拖延症」(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使用手機後要入睡,平均要1小時。據悉,報復性睡前拖延症,意指耽誤睡覺時間,去做不重要的事,讓工作和生活無法取得平衡。研究還發現,只要感光視神經細胞倍藍光刺激8分鐘,身體會興奮超過1小時,讓生理時鐘失調,所以,睡前用手機才會讓人出現睡眠障礙,或是讓睡眠品質下降。此文曝光後,不少人紛紛留言「胡扯,我有嚴重的失眠,我都是每晚看著手機不到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就會睡著,治癒失眠,我是躺著看的」、「智慧型手機危害太大了,快凌晨四點了,還睡不著」。
近視千度!視力僅剩0.1 新型飛秒雷射手術助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白內障不只是老年人視力不良的最大殺手,年輕人高度近視也容易中標。一位女性患者近視高達2,000度!年紀輕輕就產生早發性白內障,視力僅剩0.1。知名眼科診所院長謝旻蒼親自進行新型白內障微創手術,使用高科技飛秒雷射儀器精準定位,不僅取代傳統手術器械,更安全、傷口小,患者恢復迅速,找回「睛」彩人生。白內障主要成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由於水晶體的功能是將光線聚集在視網膜上,得到清楚的成像,類似照相機鏡頭。當水晶體產生混濁的時候,聚焦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效果就會變差,導致視力模糊。眼藥水有用嗎?手術很痛? 破解白內障3大迷思Q:眼藥水可不可以治療白內障?A:藥水沒有辦法直接治療白內障,頂多只能延緩惡化,要改善視力仍需進行手術。Q:白內障手術很痛?A:傳統手術傷口較大,術前須先施打麻醉針,過程會有點不舒服。現今已進展到微創的超音波乳化術,只需要在眼球表面以點眼藥水的方式進行麻醉,手術過程也僅有一些痠脹感,因傷口如筆尖大小約0.2公分,痛感也不大明顯。Q:白內障等熟了再開刀就好?A:白內障放到熟,水晶體會過硬,可能引起青光眼等併發症,導致手術需要花更多時間、更多超音波能量才能震碎水晶體,會影響術後效果跟恢復時間。建議患者若感到視力模糊影響生活,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高科技儀器輔助新型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手術前醫師會先進行眼角膜、水晶體、視網膜、視神經檢查,並藉由高科技儀器,如OCT電腦斷層掃描、角膜地形圖、光學式水晶體測量儀器、角膜內皮細胞儀等,提供治療建議。謝旻蒼院長說明,目前白內障手術的主流是「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先於角膜製作一個0.2左右的小截品,接著利用超音波探頭將水晶體震碎再吸出來,再置放人工水晶體,約20分鐘就完成,當天即可回家休息、不需住院。有別於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需以手術器械製作截口,新型「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以電腦自動化程式操作,利用雷射於角膜表面製作截口及於水晶體前囊製作正圓形的囊袋,並利用飛秒雷射預先分解晶核,這些動作不只更加精準安全,還可降低術中所使用的超音波能量,減低角膜水腫機率、加速傷口復原。另外還有影像導航系統協助精準定位,縮短手術時間。擁有醫術更重視醫德!謝旻蒼醫師每年都會深入偏鄉進行義診。由於診所位處嘉義,考量阿里山山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匱乏,患者罹病經常延誤就醫,為了照顧當地居民健康,他特別率領團隊為民眾檢查視力,確認是否有白內障、青光眼或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問題,及早發現有助及早治療。醫師最後也提醒國人,長時間使用3C會導致近視度數急遽上升,建議看近距離保持40公分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且定期做視力檢查,才能保護靈魂之窗,遠離白內障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