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
」 俄烏戰爭 俄羅斯 烏克蘭 普丁 西方媒體CNN、BBC記者揭露新聞編輯室「偏袒以色列」 男子白宮外自焚抗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這兩家全球知名的新聞媒體,報道加薩戰爭的10名記者自10月7日起,揭露了這些媒體新聞編輯室的內部運作,指控報導偏袒以色列、雙重標準和經常違反新聞原則。5日一名《CBS》記者用汽油點火自焚手臂,大聲高喊:「我們散播假新聞!」送醫後已無大礙。5日在華盛頓特區白宮附近拉法葉公園舉行聲援巴勒斯坦集會上,一名《CBS》攝影記者梅納點火自焚,大聲高喊:「我們散播假新聞!」以抗議美國媒體對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戰爭的偏見報導。梅納手臂燒傷,送醫後無大礙,他在集會自焚後已被《CBS》解僱。一名記者在集會上點火自焚。(圖/達志/路透社)《半島電視台》節目《情報站》(The Listening Post)專訪這些記者,他們指責新聞編輯室的高級主管,未能追究以色列官員的責任,並干涉報導淡化以色列的暴行。在《CNN》的一次事件中,儘管工作人員事先發出警告以色列的宣傳內容不實,但還是照常播出。《CNN》的記者亞當(化名)表示,在10月7日之前,他真心地信任媒體的新聞實踐,「但10月7日之後,我頻繁看到支持以色列敘述的新聞報道,讓我感到震驚。」他感嘆記者們的處境非常清楚,這些報導並不完全符合事實。去年11月一次報導中,《CNN》國際外交編輯羅伯遜(Nic Robertson)隨以色列軍隊參觀了加薩被炸毀的蘭提西兒科醫院(Al-Rantisi Pediatric Hospital), 進入醫院後,以軍發言人哈加里聲稱找到了哈瑪斯利用醫院藏匿以色列俘虜的證據。哈加里向羅伯遜展示了牆上用阿拉伯語寫的一份文件,他說這是一份看守俘虜的哈瑪斯成員名單:「這是一份守衛名單。每個恐怖分子都有自己的輪班。」亞當說:「這根本不是哈瑪斯的名單,這是一本日曆,用阿拉伯語寫著一週中的日子。」《CNN》的阿拉伯語製作人早就已經提出這一點,但報導仍未被修正。沒有證據顯示俘虜被關在蘭提西醫院。《BBC》前記者薩拉(化名)指責該機構在審查採訪對象時,對巴勒斯坦支持者進行了過度審查,而對以色列發言人則給予了自由發揮空間,幾乎沒受到任何阻力。過去的一年裡,專家和資深記者指責西方媒體長期以來對以色列偏袒,弱淡化了巴勒斯坦的苦難,《紐約時報》和《BBC》等媒體有不少記者公開辭職,其他留下來的記者,則試圖透過活動和內部會議從內部改變現狀。這些記者的揭露讓外界質疑,西方媒體在報導以色列與加薩衝突時,是否真正維持了新聞應有的中立性和公正性。對於上述指控,《CNN》和《BBC》全盤否認。
安室奈美惠歌曲全下架!粉絲嚇壞「買爆二手CD」 知情人士曝消失原因
串流越普及,實體就越珍貴。日本殿堂級歌姬安室奈美惠日前無預警下架各大網路及串流平台歌曲、影片,突如其來的消息不只讓歌迷們哀號、二手CD市場銷量暴增,就連歐美媒體也報導這個特殊事件。安室奈美惠在2018年無預警引退後,今年11月16日起被歌迷發現無預警下架Apple Music、Spotify等平台上個人歌曲,同時YouTube頻道也設為私人並顯示「該頻道目前不可用」,甚至臉書粉專、官網與線上商店也全數消失。想在網路上聆聽或觀看正版作品,只能透過與她合作過歌手或團體的頻道重溫。「日本瑪丹娜」幾乎消失在網路的消息也引起《每日郵報》等西方媒體注意,外媒均表示演藝生涯超過30年、唱片銷量逾4000萬張、擁有10首冠軍歌曲的安室奈美惠突然消失,極大震撼了日本民眾。這也讓本就穩健的日本實體音樂市場,炸出更高銷量。安室奈美惠的二手專輯除了占據排行榜首位,東京大部分唱片行裡專輯更被買到缺貨。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安室奈美惠的音樂下架其實不涉及版權,只是重新審查串流音樂合約細節與整理重複歌曲,完成後就會恢復正常。
飄洋渡海運回台…蔣中正日記今發表 國史館長認其功過尚未蓋棺論定
歷經10年跨海爭訟,今年9月由美國運抵回台,國史館今(31)日將舉行首批出版的《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會,館長陳儀深認為,二二八事件,蔣應負最大的責任,但八二三砲戰,蔣預判準確且有所準備。而各界對蔣中正功過得失,存在相當對立與矛盾的詮釋,離所謂「蓋棺論定」,可能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出版《蔣中正日記》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呂芳上指出,蔣中正應該是同一時代世界重量級人物中,唯一真正留有55年個人日記的領導人,其重要性不可忽視。蔣中正使用的「日記本」有固定格式,以毛筆書寫,除每日記事外,還會檢討上周、上月的施政或個人行事,並思考未來預定的工作,年終也會對全年的治安、外交、黨務、軍事等工作進行分項檢討。1925年6月沙基慘案後,蔣痛恨英帝國主義者慘殺無辜中國軍民,日記稱英國為「陰番」以洩憤,並每日立下格言、標語誓滅「英夷」,時間長達1年又2個半月。1928年「五三慘案」發生後,有感於國難深重,自身責任重大,蔣在5月10日記道:「以後每日看書十頁,每日六時起床,紀念國恥。」此後,每天日記前必記「雪恥」一項,以誌不忘國恥。1949年來到台灣,日記中雪恥一欄仍不間斷,因為「新恥」未止。呂芳上說,從蔣的日記可看出作為一個從「平凡人」到「領導者」的心路歷程,無需刻意神聖化,也不必妖魔化。許多人都知道蔣是用度非常節儉的人,他補破衣、不挑食,一口假牙,吃東西十分簡單,生活也很是平淡。蔣也自承脾氣暴躁,日記中常為自己的錯誤「記大過」,也常懺悔,雖然一直想克制自己,但個性不易改變。1960年11月,蔣對第九十九師師長鄧親民所製小冊內容不當,大動肝火,聲嘶力竭叱責,以致喉裂聲啞,半年之久,元氣才告恢復。呂芳上指出,日記中顯示蔣知道自己學養不足,常師法先賢、勤讀宋明理學。1930年代當了領袖,還禮邀學者「講課」,甚至不斷向「敵人」學習,有他堅持與成功的一面。但長時期以來,部分西方媒體和他的政敵一直視他為「失敗者」,多從負面來理解。陳儀深則表示,蔣中正在台灣,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可說是毀譽參半,但相信藉由日記的出版,必定有助於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在感情上常常天人交戰、在理性上屢屢自我挑戰、在政治上功過參半的政治人物,也就是更真實的蔣中正。
澤倫斯基帶亞速營戰俘回國 克宮痛批土耳其:違反換俘協議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當地時間8日,指控烏克蘭和土耳其違反了去年9月的「換俘協議」,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出訪土耳其歸國後,竟順便帶上之前堅守在馬里烏波爾(Mariupol)亞速鋼鐵廠(Azovstal)的5名指揮官,且並未通知莫斯科。根據協議,這些人當初被俄軍釋放的條件,便是留在土耳其直到俄烏戰爭結束。據烏克蘭媒體《基輔獨立報》的報導,澤倫斯基8日在伊斯坦堡與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會談時表示,「我們將從土耳其凱旋歸國,並把我們的英雄帶回家。」烏克蘭國防情報局發言人尤索夫(Andrii Yusov)則表示,基輔當局根據國際法將普洛柯潘柯(Denis Prokopenko)、帕拉瑪(Sviatoslav Palamar)、沃林斯基(Serhiy Volynsky)、何曼柯(Oleh Khomenko)、施萊加(Denys Shleha)5名亞速營高級指揮官帶回祖國。對此,佩斯科夫則批評安卡拉和基輔違反了去年9月達成的戰俘交換協議,且事前並未通知莫斯科,「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件事。根據協議,這些指揮官應該留在土耳其領土,直到俄烏衝突結束。」他還聲稱,這應該是安卡拉遭到其他北約(NATO)成員國施壓的結果。報導指出,過去曾配戴標誌性納粹符號、且在頓巴斯戰爭中涉嫌屠殺平民及孩童的烏克蘭極右翼民兵團亞速營(Azov Battalion),在戰前一度因種族主義等言論被Facebook等美國主導的社群媒體封殺。但俄烏戰爭爆發後,亞速營開始被西方媒體塑造成抵抗普丁的英雄,而他們也在去年因死守馬里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整整3個月而聲名大噪,直到5月才被基輔下令投降,被視為烏克蘭頑強抵抗俄羅斯侵略的象徵。去年9月,莫斯科在安卡拉斡旋下的換俘行動中同意讓烏克蘭獲得200名戰俘,以換取普丁的盟友、烏克蘭親俄政治家梅德韋丘克(Viktor Medvedchuk)獲釋。據悉,他在2022年4月因叛國罪遭到基輔當局逮捕。與此同時,亞速營的5名高級指揮官則與55名俄軍戰俘交換,而澤倫斯基也曾在當下表示,換俘的條件是上述5人必須留在土耳其,直到戰爭結束。
烏克蘭「俄佔區水壩」遭炸毀! 工程師揭:由內部引爆
位於俄軍佔領區、烏克蘭赫爾松南部的新卡科夫卡水壩(NovaKakhovkadam)在當地時間6日遭到炸毀,7日已至少有24個定居點被洪水淹沒,80個城鎮和村莊面臨威脅,還有150公噸的機油被洩漏到第聶伯河(Dnipro)中,勢將造成一場生態浩劫,而俄烏雙方事後都互相指控是對方所為。對此,烏克蘭水利管理工程公司Ukrhydroproject的工程師卡里寧(Mykola Kalinin)則認為,水壩最有可能是由內部引爆而潰堤的。綜合BBC、CNN、《路透社》的報導,烏克蘭南方司令部(Ukraine's Operational Command South)6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新卡科夫卡水壩遭到俄軍炸毀。對此,俄羅斯任命的新卡科夫卡市市長列昂季耶夫(Vladimir Leontiev)則將之稱為「烏軍的恐怖攻擊行動」,並表示這會影響到克里米亞半島的供水,但CNN及BBC表示,他們皆無法核實雙方的指控。此前,俄烏兩國已多次指控對方將對烏克蘭本土或俄羅斯佔領區的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打擊,假旗行動(False flag)和各種誤導性的政治宣傳屢見不鮮。報導指出,橫跨第聶伯河的新卡科夫卡水壩是一條貫穿烏克蘭東南部的主要大壩,於1956年竣工,高約30公尺、長度為3.2公里,蓄水量相當美國猶他州(Utah)的大鹽湖(Great Salt Lake),也是新卡科夫卡(Novaya Kakhovka)水力發電廠的一部分。對此,工程師卡里寧也向烏克蘭數據新聞網站Texty表示,他認為水壩最有可能是由內部引爆而潰堤的,因為大壩本身就具備承受外部強大衝擊的能力。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自然地理學教授穆里根(Mark Mulligan)則向BBC表示,「與俄烏戰爭相關的破壞可能導致水壩出現結構性故障。」除此之外,穆里根還提出第2個假設,那就是控制大壩的俄羅斯故意提升了水壩的水位,使坍塌的可能性更大,也加強了潰堤的破壞力。不過以上推論皆是西方媒體採訪後提供,並未參考俄羅斯專家的說法。
名教授不倫女學生!她狠斬戀情「反被正宮提告」慘賠60萬
是師生戀還是權勢性侵?日本上智大學名教授結束與小25歲女學生婚外情後,正宮就提告女學生侵害配偶權,女學生雖辯稱遭教授強迫建立她從未同意的關係,最後仍遭判賠約新台幣60萬元。綜合《紐約時報》、《福斯新聞》報導,上智大學女學生佐野在23歲時與48歲藝術史教授林道雄(音譯),從普通師生逐漸變成師生戀關係。佐野聲稱教授藉由邀請她參加私人會議與私下會面,讓兩人關係變得模糊,並在一場京都座談會期間被迫發生性行為。儘管兩人在之後10多年持續見面、傳遞情話訊息甚至海外旅行,但佐野強調,這段關係自始至終,都是教授利用權勢不對等,並違背她本人意願前提下發生,即使到了最後,她仍深怕拒絕教授會很失禮,與對教授有種義務和感念情感,但如今看來,「我太天真了,我仍為此討厭自己」。佐野對教授提出分手同時,向校方舉報教授違背她意願發生性行為,但她很快發現自己遭教授的妻子提告,最終被判敗訴,須賠償2萬美元(60萬新台幣)。佐野表示,她明白勝訴機率很小,但希望能喚醒日本對這類「煤氣燈效應」心理虐待的注意,可惜的是,相對西方媒體,日本對這起圍繞在現年38歲佐野、63歲教授與74歲教授妻子的性侵疑雲不感興趣,外媒認為,這與日本男女不平等與和諧文化有關。
普丁將在2030年「整併白俄羅斯」? 西方媒體聲稱獲得內部文件
雅虎新聞和德國《南德意志報》等新聞機構在21日取得了俄羅斯總統普丁辦公室外洩的一份內部戰略文件,指出俄羅斯計畫在2030年併吞鄰國白俄羅斯,並建立一個由俄羅斯領導的聯盟國家。據《德國之音》的報導,該份長達17頁的戰略文件名為「俄羅斯聯邦在白俄羅斯的戰略目標」,發布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秋季,內容制定了一項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逐步控制白俄羅斯的計畫。且該方案還將分階段實施,從短期的2022年,中期的2025年,到2030年完全整合白俄羅斯。報導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於1997年4月2日簽訂《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聯盟條約》,正式建立俄白聯盟國(Union State of Russia and Belarus),該條約為兩國一體化奠定了法律基礎。依據文件列出的時間表,俄羅斯主張於2022年在政治、軍事菁英與群眾間塑造親俄情緒,限制親西方勢力在白俄羅斯的輿論滲透,並修改白俄羅斯憲法把立場傾向俄羅斯,同年,白俄羅斯舉行全民公投取消無核地位,西方認定這是對普丁的讓步,同時俄羅斯也擴大在烏克蘭的軍事存在。接著文件指出,到了2025年,俄羅斯將在白俄羅斯部署更大規模的軍事力量,讓白俄羅斯人民更容易取得俄羅斯護照,親俄團體要在白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商業領域持續擁有影響力,接著在2030年,俄羅斯要取得白俄羅斯資訊空間掌控權。該份文件除了提到抵制西方影響力的計畫,還指出俄國和白俄需加強面對北約的防禦能力。如果這樣的計劃成為現實,俄羅斯將成為拉脫維亞、立陶宛及波蘭這3個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近鄰。雅虎新聞和南德意志報皆表示,他們已透過分析師和專家證實了該份文件的真實性。一位不願具名的西方官員則透露,這份戰略文件是由「總統跨境合作局」(Presidential Directorate for Cross-Border Cooperation)所擬定,此機構為莫斯科行政當局在2018年10月成立的單位,該部門主要負責擬定計畫,以實現俄羅斯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及摩爾多瓦等鄰國的戰略目標。
基輔多位高層官員下台 烏克蘭「貪腐醜聞頻傳」恐動搖西方支持
隨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24日證實多位高層政府官員因涉嫌貪腐而遭撤換,基輔政權自俄軍入侵以來的一連串內部醜聞又再度引起關注,相關事件可能導致西方對援烏舉措的熱情消退。綜合NPR、Fox News的報導,澤倫斯基24日夜間在影片中表示:「我們已就部會和中央政府其他機構、地方和執法單位各層級官員的人事安排作出決定,有些在今天宣布,有些明天宣布。」雖然他並未指名道姓地透露將被撤換的官員,但報導稱,有6名副部長和5名地區行政長官遭到革職,包括澤倫斯基辦公室的一名副檢察長、一名國防部副部長和一名副參謀長已於24日上午下台。其中,副檢察長席孟能柯(Oleksiy Symonenko)被媒體踢爆在長達10天的新年假期中帶著家人前往西班牙馬貝雅(Marbella)度假,遭到外界嚴厲抨擊。另烏克蘭媒體還指控國防部,在採購軍糧時對供應商超額付款,導致國防部副部長沙波瓦洛夫(Vyacheslav Shapovalov)請辭下台。國防部則聲稱指控不實,但沙波瓦洛夫的去職有助挽救各界對國防部的信任。烏克蘭政治貪腐頻傳早已不是新聞。就在2天前,一名基礎設施副部長才因腐敗指控遭捕,據稱他透過發電機採購合同竊取了40萬美元(約1210萬新台幣)。此前烏克蘭人民正因俄軍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面臨在寒冬中停電的困境,基輔政權也對此宣稱他們正在艱辛的維持全國能源供應。此次醜聞是基輔自11個月前開戰以來的重大腐敗案件之一。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提摩申科(Kyrylo Tymoshenko)也在澤倫斯基發表談話後表示,已請求澤倫斯基將他解除職務。媒體稍早披露,他可能是這批人事改組的對象之一。總統府辦公室表示,已接受提摩申科請辭。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則在24日表示,美國歡迎澤倫斯基迅速而果斷的行動,且烏克蘭人民希望該國有良好的治理。普萊斯還聲稱,美國並不清楚其任何援烏計畫涉及貪腐事件,但會繼續進行「嚴格監督」。此時歐洲各國正就是否提供烏克蘭豹2(Leopard 2)坦克發生爭執,如今西方媒體擔憂,貪腐事件連環爆可能將削弱北約各國對援烏計畫的熱情。
大摩:明年酒旅業將回溫 看好9家美股航空公司及酒店
疫情爆發以來,酒店旅行行業一直是在坐過山車的狀態。但大摩分析師日前表示,到2023年情況將恢復正常,航空和酒店細分行業的股票被低估了。2023年可能是美國航空公司的金髮女孩年,屆時的市場狀況「剛剛好」。在西方媒體中,人們喜歡把增長進入佳境而通脹威脅尚未來臨的經濟狀況稱為金髮女孩經濟。金髮女孩效應即是童話故事《金髮姑娘和三隻熊》中所描述的,凡事都應有度,而不能超越極限,按照這一原則行事產生的效應,人們稱之為「金髮女孩效應」。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於12月12日給客戶的一份報告提及,過去三年出現了極端情況,由於疫情的持續,旅行的需求被壓抑,疊加2022的高通脹,2020年和2021年的旅行需求太冷,而2022年又太熱。大摩近日做了關於商務旅行的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商務旅行需求將持續增長,甚至會出現比2019年更高的差旅預算,這將提振酒旅行業。他們也提到,雖然休閒娛樂的旅行需求目前是火熱的,但商業目的的出行仍在降溫,不過大摩認為這樣的情況將在2023年得到改善。報告也提到,美股的航空公司也將受益於能夠收取比疫情前更高的價格。以下是近年來航空業每可用座位英里的總收入。大摩更是看好9家美股航空公司及酒店。航空公司:阿拉斯加航空、美國航空、波音、達美航空、西南航空以及聯合大陸航空;酒店:希爾頓酒店、凱悅酒店、萬豪酒店。
衛報:世足賽只是跳板 卡達下一步瞄準「2036年奧運主辦國」
曾經3度申辦奧運失敗的卡達雖然自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以來不斷被西方媒體貼上各種爭議標籤,但該國仍順利讓賽事如期舉行,並被視為卡達舉辦國際性盛大體育賽事的新里程碑,如今更傳出該國有意將本屆世足賽當成申請2036年奧運的跳板,再次挑戰奧運主辦國資格。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卡達過去3度申辦奧運失敗,部分原因是國際奧委會質疑卡達身為一個腹地如此狹小的國家,是否具備可容納來自32個運動項目的上萬名選手與數百萬名觀眾的基礎設施。如今多哈當局有越來越多人樂觀認為,本屆世界杯足球賽已向國際奧委會證明,卡達可在一個主要大城中興建多個場館,以舉辦奧運級別的賽事。雖然卡達本屆世界盃的空調球場相當成功,但考量到卡達夏季室外場地的高溫,賽事若真的在卡達舉辦,可能會延後至秋季舉行。但賽事在秋季登場的狀況並非首例,早在1964年東京奧運就於10月開幕,1988年漢城(現稱首爾)奧運,以及2000年雪梨奧運也皆在9月中旬才舉行。據了解,卡達現階段希望可以單獨舉辦2036年奧運,但國際奧委會內部人士卻向卡達奧委會施壓,要求其與沙烏地阿拉伯聯合申辦。此外,其他有望申辦2036年奧運會的國家,還包括印度、印尼及土耳其等國。報導稱,儘管卡達對主辦國申請抱持樂觀態度,但申辦過程仍將面臨許多考驗,包括奧運界的LGBTQ+運動員遠多於足球界,屆時可能會引發更多爭議,國際奧委會也不會希望看到奧運會在開幕前幾天就必須撤下相關贊助商產品。
世足/卡達屢創紀錄成史上最慘東道主!花2200億美元只為在世界盃進一顆球
由卡達主辦的2022年國際足總世界盃(FIFA World Cup Qatar 2022)在西方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下,被貼上各種爭議性標籤,連國家代表隊在世界盃的戰績都寫下難堪的東道主紀錄,卡達王室更被狠酸,花2200億美元只為在賽場上踢進一顆球!卡達從開幕戰以來就開始改寫主辦國的難堪紀錄,不僅賽前就傳出他們打算賄絡厄瓜多,求對方「放水」,開幕戰更以0比2吞敗,成為首支在世界盃開幕戰就輸球的主辦國代表隊。在此之前,東道主在開幕戰的戰績是16勝6和。此外,卡達還寫下自1994年美國16強遭巴西擊敗後首支沒有射正的地主隊。第2場小組賽,卡達又以1比3輸給塞內加爾,吞下2連敗。(圖/翻攝自微博)第2場小組賽,卡達又以1比3輸給塞內加爾,吞下2連敗,創世界盃92年以來最差的東道主開局紀錄,更成為本屆世界盃最先遭到淘汰的球隊。回顧世界盃歷史,跟卡達一樣無緣淘汰賽的主辦國只有2010年的南非,但南非當時至少還拿下1勝1和1敗的戰績。卡達最後1場小組賽又以0比2遭荷蘭踢翻。(圖/翻攝自微博)如今,卡達最後1場小組賽又以0比2遭荷蘭踢翻,確定成為史上首支小組賽3戰全敗的東道主,且3場比賽下來,卡達總共被對手射進7球,創下主辦國在小組賽的最慘紀錄,幸好蒙塔里(Mohammed Muntari)在出戰塞內加爾的比賽中還有替卡達破網得分,否則卡達本屆創下的世界盃紀錄恐怕將更難被往後的東道主球隊超越。
日本前首相批澤倫斯基「讓烏克蘭人受苦」:國內輿論受西方媒體左右
曾受安倍晉三委託赴台弔唁李登輝的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於18日晚間出席一場活動致詞時表示,怎麼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受到批評,卻沒有人責備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正在讓許多烏克蘭人受苦。」據日本《共同通訊社》的報導,森喜朗於18日表示,「怎麼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丁受到批評,澤倫斯基先生卻沒被責備,這是怎麼回事?澤倫斯基正在讓許多烏克蘭人受苦。」談到俄烏戰爭的報導,森喜朗則指出,「日本媒體是片面的,他們被西方報導所左右,我不禁覺得他們只會使用歐美報導的觀點。」有關對俄國採取嚴厲制裁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森喜朗也說,「日本已經向美國一面倒了。」森喜朗還補充,戰爭有勝有敗,照這種情況下去的話,「或許(俄羅斯)會動用核武,普丁也是要面子的」。森喜朗曾在2000年接任因腦溢血而不能履行首相職務的小淵惠三,任內言行被部分人士視為失言,加上政策受到部分民眾反對,最後提前下台,之後由小泉純一郎接任。2014年1月起擔任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東京奧組委)會長。森喜朗在任內閣總理大臣期間,曾於2001年發放簽證予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訪問日本。2020年8月9日,受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委託與日本國會跨黨派議員組團赴台弔唁李登輝前總統。
美中俄G20同框破局!普丁拒絕出席 前顧問:「這3國」策畫暗殺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於當地時間11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確定不會出席下週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20國集團(G20)峰會。在此之前,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已證實將參與G20峰會。對此,俄羅斯政治學家、普丁的前顧問馬爾科夫(Sergey Markov)表示,英國、美國或烏克蘭的情報機構可能策畫暗殺普丁,因此他選擇留在國內。據《每日郵報》的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於當地時間11日表示,考慮到日程安排和留在俄羅斯聯邦的必要性,普丁拒絕出席15至16日於印尼峇里島舉辦的20國集團(G20)元首峰會,意味著美中俄3國領導人的同框正式破局。對此馬爾科夫便發文指出,普丁拒絕參加G20峰會,可能是出於3大理由。首先美國、英國和烏克蘭的特務機構很有可能趁機對普丁執行暗殺行動。第2個原因則是普丁擔心遭人羞辱,例如社運人士「不小心」地撞倒普丁,並讓西方媒體以他的糗照,搭配「俄羅斯總統摔個狗吃屎」的標題在全世界羞辱普丁,「我敢肯定這種情況一定會是那些完全瘋狂的西方人所策畫的。」最後,俄軍近期撤出赫爾松州西部,讓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受到質疑,外界恐將施加壓力,逼迫普丁把態度放軟,選擇投降。馬爾科夫則補充,「如果俄羅斯想贏,我們必須將承平時期的經濟體制轉變為戰時的軍事體制。這個決定已經晚了6個月,我們必須更強硬。無人機、通信設備、飛彈和砲彈都必須由我們的工廠全天候生產。」不過普丁仍派出了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參與G20峰會。《每日郵報》預測,西方各國元首將在會場中譴責俄羅斯的野蠻行為,並輪番羞辱拉夫羅夫,使其難堪。
俄國反對派小報:普丁又躲過暗殺!坐駕「左前輪爆炸」 3隨扈事發後離奇失蹤
有普丁「國師、智囊」之稱的俄羅斯國際關係、歷史哲學家杜金(Alexander Dugin)的愛女記者達雅(Darya Dugin),先前才於8月20日晚間遭汽車炸彈攻擊致死。近期再度傳出69歲的普丁(Vladimir Putin)也遭到類似的手段暗殺,不過他順利躲過攻擊。案發後,普丁的3名隨扈離奇失蹤,總統維安部門的負責人及相關人員也遭到停職拘留。俄國反對派自媒體General SVR近期在Telegram的頻道上發布貼文表示,普丁當時坐在5輛武裝豪車中的中間第3輛,總統車隊距離官邸還剩下幾公里時,第一輛車被救護車擋住,第二輛則繞行過去,沒想到炸彈就在普丁坐駕的左前輪被引爆,但儘管車子失控,司機卻仍及時駛離現場,並在稍後安全抵達官邸。事發後,救護車駕駛座上發現一具屍體,總統車隊中第一輛車的3名隨扈也都憑空消失。目前外界沒有任何報導或評論來佐證這家媒體的說法,他們在貼文中也並未明確標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據悉,普丁「國師」杜金的愛女達雅,上個月20日晚間才遭汽車炸彈攻擊致死,多項消息指出,恐怖攻擊者的實際目標是杜金而非他的女兒。更早之前,還有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局長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所宣稱的,普丁在3月時曾逃過一場暗殺。今年開始,西方媒體不斷報導俄羅斯有多名寡頭富商接連離奇死亡,其中都與能源企業有關,目前不只有莫斯科菁英成為烏克蘭人暗殺的目標,烏國俄軍占領區的親俄分子和領袖也傳出遭到烏軍暗殺的例子。
中國採購俄天然氣 俄:將改用人民幣和盧布支付
據財聯社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當地時間周二表示,該公司將把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從歐元和美元改為盧布和人民幣。俄氣沒有提供付款機制的進一步細節,也沒有說明何時將付款方式轉為盧布和人民幣。歐洲國家準備聯合起來給俄羅斯能源價格設置上限,以壓制俄羅斯,因為在這場制裁中,俄羅斯通過高價售賣能源,經濟不垮反升。但俄羅斯直接釜底抽薪,宣佈關閉「北溪一號」輸氣管線,對歐盟徹底斷供俄羅斯天然氣。中國為何轉賣與此同時,土耳其媒體爆料——「中國高價向歐洲國家出售俄羅斯的天然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土耳其媒體爆料的依據,是中國海關的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俄羅斯出口了235萬噸價值21.6億美元的燃料,通過西伯利亞管道向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則是增加了63%,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235萬噸液化天然氣。實際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速,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相應地快速增加,但中國的天然氣儲備能力有限,而中俄兩家公司簽了一份長期合同,到2025年輸氣量將達到480億,再算上未來還將啟用的兩條管道,每年天然氣供應還能再多500億立方米。儲備能力達到了上限,當然就要轉賣,歐洲急缺,正好往歐洲賣。所以土耳其媒體及一些西方媒體就聲稱,中國向歐洲出口高價俄氣,當「白手套」間接違反歐洲的禁運。「但他們忘了,中國的天然氣來源可不只俄羅斯。」報導稱,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時期,為了減少中美貿易順差,逼中國買天然氣,逼中國向美國企業簽了8000萬噸為期20年的天然氣長期協議,為了防止中國反悔,甚至還加了許多違約條款,一旦不買,中國就要付美國高額違約金。不過好在長期協議通常有個固定價,不是隨行就市價,於是以接近頁岩油氣開採成本的價格與美國簽署了這個協議。報導稱,現在中國自己的儲備裝滿了,和美國協議定下的天然氣,從美國港口裝船出來,直接運到歐洲以現價賣給歐盟,甚至還能打個折,解歐洲燃眉之急。不是背刺是合作歐盟想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中國幫助了歐洲,有人認為這是「背刺俄羅斯」,到時候俄羅斯一怒之下把中國也停氣了怎麼辦?報導稱,首先要知道,俄羅斯經濟基本上靠的就是能源,包括這次俄烏戰爭也是,以前的天然氣出口主要是面向歐洲,現在「北溪一號」已經無限期徹底關閉了,缺了中國這個巨大市場豈不可惜?但中國天然氣儲能達到了極限停買,俄羅斯的收入命脈不就又被掐住了?而且西方國家試圖給俄羅斯能源價格設上限,石油、天然氣一個都不放過,如果壓價到歐洲接受的程度,俄羅斯肯定不滿意了,所以俄羅斯選擇讓利給友好國家,白宮發言人尚皮耶稱,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向一些國家提供高達30%的大幅折扣和長期合同」以繼續向世界市場供應石油。所以中石化向歐洲的轉售,不僅不是背刺俄羅斯,反而是中俄歐的三贏。報導稱,歐洲國家制裁俄羅斯是政府行為,但中企向歐洲售賣美國天然氣是市場行為,如果中國不轉售,最高興的是高價售賣的美國。中國的轉售,分薄了美國的市場,讓歐洲得以購買到較低價的能源,讓俄羅斯的能源能夠繞過制裁繼續出口,自己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目前美國對這種供貨的反應暫時沒有更進一步的表態,尤其是在由於台海危機使得美國和中國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世界多國爭搶液化天然氣船,對中國影響有多大?液化天然氣(LNG)船火了。截至9月2日,Flex LNG和Golar LNG今年迄今的漲幅分別為48.2%和98.1%,在世界經濟多個行業低迷背景下,這樣的數字格外醒目。LNG船成為香餑餑,背後是國際能源市場的巨大震蕩,俄烏衝突下,經濟制裁、油氣禁運都已成為武器。與美國站在一起制裁俄羅斯的歐洲,如今面臨嚴重的油氣危機,借助LNG船儲氣成為歐洲多國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世界的LNG船本來就運力有限,且製造週期相對較長,構成了歐洲解決能源危機的「瓶頸」。世界多國爭搶LNG船,中國會受影響嗎?液化天然氣船供不應求《環球時報》引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觀察,「在歐洲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後,『北溪一號』、『北溪二號』管道輸送的天然氣也在減量,因此很多歐洲國家都選擇轉向進口液化天然氣。」但值得注意的是,液化天然氣需要通過在零下161.5攝氏度的低溫條件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進出口,其運輸方式極度依賴海運。董秀成表示,「全球LNG船的數量有限,歐洲的能源擔憂蔓延至日韓,運輸船供不應求,這才導致了LNG船的費用大幅上漲。」據瞭解,目前全球700餘艘LNG船掌握在貨運公司以及天然氣貿易商手中,液化天然氣運輸與天然氣交易方式類似,採取市場化的訂單制,遵從「先到先得」或「價高者得」的原則。液化天然氣運費價格評估機構Spark Commodities的報告顯示,在多方競價之下,9月中旬至11月中旬LNG船的日租費已超過10萬美元。在利益面前,液化天然氣貿易商們正在瘋狂預定船隻。8月17日,韓國大宇造船因旗下玉浦造船廠為新加坡天然氣運輸巨頭BW Group按時交付2艘LNG船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特別獎金。據韓聯社報導。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210萬修正總噸(CGT),其中韓國承接116萬修正總噸(19艘),佔比55%,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承接62萬修正總噸(35艘),以30%的佔比排名第二。國際船舶界權威認證機構英國勞氏船級社預計,韓國和中國的6家專業LNG船製造商年產量為70-80艘。而據能源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預測,由於訂單激增,作為LNG船最大建造國的韓國造船業產能全滿,最快要到2027年才能承接新訂單。但董秀成提出,在短期內歐洲「虧氣」的情況還將持續,原因是LNG船製造難度高,生產周期需要以年計算,遠水不解近渴。另外他強調:「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能力。這要求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國必須有能夠建設大型的天然氣液化設施的港口,而進口國也必須在港口修建天然氣再汽化設施。「這次德國深陷天然氣危機就是因為沒有滿足條件,無法直接從港口接收液化天然氣。」最新消息顯示,德國首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已於今年7月開啓動工,但最早投入運營的時間也需等到明年年初。對中國影響有多大?在動蕩的國際天然氣市場以及LNG船極度短缺的背景下,中國是否會受到影響同樣引發關注。報導稱,在中國的能源供給中,天然氣的佔比不到30%。中國一年大概消耗3000多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其中,僅有三分之一依靠進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說道:「中國進口天然氣的來源國不僅有俄羅斯、澳洲、馬來西亞、卡達,還有美國和土庫曼,結構相對穩定。」而針對液化天然氣運輸價格推高的情況,林伯強稱,「相較於其他國家,目前中國的情況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雖然中國同樣面臨油輪價格和LNG船租金上漲的問題,但中國對其依賴性並沒有那麼強。中國進口的天然氣大多數是通過管道,海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只佔很小的比重,而且中國有自己的LNG船,因此運輸導致的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對中國來說相對可控。」據瞭解,中國LNG船數量即將突破百艘。此外,中國本土造船廠還接到了大量國外訂單。中國船舶集團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該廠累計手持訂單243艘,2088.7萬載重噸。同時,中國可運輸17.4萬立方公尺液化天然氣的大型LNG船也已研發成功,這一船舶的出現將為中國的天然氣發展帶來更好的保障。林伯強補充,另一方面,雖然國際天然氣價格上漲,但是中國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壓力被分散到幾個主體,地方政府會提供一些支持,中央政府也在持續推動西氣東輸的工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三大企業也會幫助穩定天然氣價格。「因此,短期來看,未來1年到2年,天然氣市場的波動可能不會對我國能源產生大的衝擊。」歐洲備戰「凜冬」歐洲是當今世界這場能源危機的「震中」。凜冬將至,歐洲各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愈發迫切,大到發電取暖,小到生火做飯,民生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天然氣。歐洲天然氣總庫存網站數據顯示,截止8月31日,德國儲氣罐填充水平為84%。德國柏林能源問題經濟學者維海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各國的儲存設施彌補了用氣量的波動,從而形成了一種天然氣市場的緩衝系統。「歐洲正在為冬天做準備」,歐洲新聞電視台報導稱,在西班牙,議會已經批准了政府的節能計劃。葡萄牙也在為冬季做準備。政府將在8月底前提出一項節能計劃,比如減少商店營業時間等措施。克羅地亞政府希望將木屑顆粒和木柴的增值稅降至5%,太陽能電池的增值稅將完全下降。家住德國漢堡的馬庫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一家三口所居住的100平方公尺左右的公寓,去年使用天然氣燒水和供暖,一年花費了900多歐元,而今年預計將達到2500歐元。對中等收入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一家人現在每周只洗兩三次澡。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季,家裡也準備用木柴取暖。雖然歐洲已在為過冬「儲氣」,但現實情況是各國民眾和當地公共設施的能源使用均處於非正常狀態。若在秋季結束前,歐洲還未停止對俄羅斯的制裁,天然氣危機將繼續影響這些國家,全球LNG船短缺的局面也將持續。對這些國家而言,即將到來的冬天不僅會格外寒冷,社會動蕩和政治動蕩的風險也會增加。據報道,英國政府已經開始制定計劃應對可能因能源危機引發的社會動蕩。
烏克蘭承認「3度襲擊」克里米亞!傷亡數字卻是國家機密 基輔能在冬季前反攻?
近期克里米亞的俄軍彈藥庫爆炸頻傳,外傳黑海艦隊指揮官還因此被撤換。烏克蘭官員透露,這幾起爆炸是基輔在幕後策劃的,顯示出烏國有能力進行反擊。不過收復失土需要戰鬥人員的實質佔領,而烏克蘭軍人的傷亡數字卻一直是國家機密。隨著冬季即將在1個多月後降臨歐陸,若烏國的反攻遲遲沒有進展,美國和北約歐洲成員國可能會逼迫烏克蘭與俄國進行和平談判。據俄羅斯新聞社(RIA)和CNN的報導,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基地過去9天以來接連爆炸,而黑海艦隊指揮官也傳出從原任的奧西波夫(Igor Osipov)被撤換成索科洛夫(Viktor Sokolov),消息一出讓烏克蘭官方士氣大振。不過收復失土需要戰鬥人員的實質佔領,因此俄烏雙方的兵力差距將是觀察重點。事實上,西方媒體和政治人物從開戰以來就不斷猜測俄羅斯的死傷人數,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於7月20日就評估俄軍死傷約6萬人,不過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烈爾(Anna Maliar)同月14日卻表示,烏克蘭軍人的傷亡數字是國家機密,試圖蓋牌避免被莫斯科得知烏軍的損失。俄羅斯總統普丁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大規模動員後備軍人,克里姆林宮仍倚賴傭兵、國內的少數民族、親俄的烏東民兵和俄羅斯國家近衛軍(National Guard)作戰,這意味著俄羅斯打算保留實力將戰爭「長期化」。俄烏戰爭發展至今已接近半年,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羅斯似乎並不急著速戰速決,若美國、北約不願讓烏克蘭割地求和,還企圖透過基輔削弱莫斯科,那俄軍還會繼續打下去,甚至到了冬季,普丁還可以威脅歐洲完全斷供天然氣來與北約談判,因此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也於7月19日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勝利。」為此西方盟國應該提供更多武器,才有機會讓烏軍在冬季來臨前奪回失土,否則俄羅斯若將戰爭長期化,將會有更多時間鯨吞蠶食烏克蘭國土,且戰況恐變得更加艱辛。
斯里蘭卡為何經濟崩潰? 西方媒體不敢公開承認的數據
斯里蘭卡在5日正式宣布國家破產,該國不但外匯存底全數耗盡,而且還拖欠鉅額的美元計價外債,但如BBC等許多西方媒體卻不敢拿出真實數據,故意誤導和誇大中國一帶一路的「債務陷阱」。其實,疫情衝擊、政治腐敗及政策錯誤,以及2月底爆發的俄烏戰爭才是斯里蘭卡經濟崩潰的主因。據斯里蘭卡外部資源部截至2021年4月的數據顯示,斯里蘭卡欠中國的債務佔所有外債中其實只占了10%,而日本的佔比也同樣是10%,亞洲成員國持有7成股份的亞投行則佔了13%的斯里蘭卡外債,印度則是2%,其餘國家和機構的債務則佔了9%,然而以歐美國家為主的國際市場借貸和世界銀行貸款卻佔比56%,但為何西方大外宣媒體卻不敢承認斯里蘭卡的危機是肇因於歐美國家的「債務陷阱」?難道斯里蘭卡會因為一個漢班托塔港租借給中國99年就陷入國家破產的窘境?別忘了中國還為了這個租借協議抵銷了9.74億斯里蘭卡欠下的美元債務,並承諾投資1.46億美元擴建港口。所以斯里蘭卡陷入經濟崩潰的主因為何?首先,斯里蘭卡境內信奉印度教的坦米爾人與信仰佛教的僧伽羅人的內戰持續了數十年之久,導致該國境內恐攻不斷,甚至2019年還有伊斯蘭國發動的恐怖襲擊導致253人喪生,上述原因再加上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斯里蘭卡的主要外匯收入之一觀光業受到重創。此外斯里蘭卡政治腐敗,該國的總統、總理、內政、財政、國防等政府要職,全數由拉賈帕克薩家族(Rajapaksa family)壟斷,任人唯親和貪汙案件頻傳。再加上該國政府借入龐大外債卻浪費在沒有生產力的大型基建上,使減少的外匯收入無法抵銷其拖欠的鉅額外債,債務違約的風險就會提高,導致債權人下調斯里蘭卡的信用評級,使其在外匯儲備即將見底時又更難借入資金,陷入惡性循環。更糟的是2021年4月,斯國政府為了節省外匯,還突然禁止進口化肥,導致該國的另一項主要外匯收入來源農業產量大減,也使本該不缺糧的斯里蘭卡竟陷入糧食危機。2月底爆發的俄烏戰爭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戰爭推升了全球能源價格,導致本就依賴石油進口的斯里蘭卡必須消耗更多的外匯儲備,再加上美元進入升息階段吸引全球資金,新興國家的弱勢貨幣就會更加疲軟促進貶勢,斯里蘭卡的5月通膨率也飆升至40%左右,糧食價格更上漲近60%。目前該國也正在尋求印度、中國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此外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似乎也正步入斯里蘭卡的後塵,分別為寮國、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及孟加拉,而他們都遇到了類似的窘境,包括美元進入升息階段使弱勢貨幣紛紛競貶、全球能源價格飆漲導致上述4個能源進口國的通膨飆升,並加劇外匯存底耗盡的危機,再加上這些國家都積欠大量美元計價債務,無法增發本國貨幣來償還,因此外債違約導致國家破產的風險就會遽增。
接棒主持《前進戰略高地》 陳諺瑩祝福許甫
中天主播陳諺瑩近日接下節目《前進戰略高地》主持棒,她同時身兼主持《瑩家觀點》,2檔節目都跟國際議題有關,光是資料蒐集,就是幾乎24小時得一直關注BBC、CNN、華盛頓郵報、路透社等外媒訊息。陳諺瑩坦言接棒節目壓力頗大,「每次做節目都覺得像在準備週考。」加上節目之前是許甫主持,一直受到觀眾喜愛,提到老戰友許甫將轉戰新職,她表示:「我覺得不只是觀眾捨不得,我們組上所有同事也都很捨不得,因為他是一位很優秀的新聞從業人,但他現在想嘗試新的挑戰,我們當然祝福他。」陳諺瑩曾是駐華盛頓特派記者,她憶起當年跑新聞的光景,因為是在美國政治最核心的場域,有著非常多的論壇、座談會,與會者都以西方媒體為多,在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媒體中,要如何脫穎而出,更是要做足功課,「大家其實都是來為自己的角色、觀點出發及提問,所以有些問題你沒問,你可能就聽不到你想要的資訊。」就連約訪也是一大挑戰,「在台灣跑新聞可以直接跟受訪者約好,因為講求即時性,所以當天訪完就出稿,但在華盛頓凡事都要透過email,必須要事先約,所以有的時候要突破重圍其實蠻難的,特別是要約國會議員,根本是難上加難。」中天新聞轉型數位至今,陳諺瑩透露,「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及時性』。」她還補充,「有些網友真的很可愛,真的會在聊天室跟我們聊起來,讓播報的時候很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樣。」前陣子她因抵抗力下降長了針眼,吃藥無效後,不得不求助醫生開刀,許多觀眾得知消息,紛紛留言關心,讓她很感動,「我免疫力本來就差,結果這次針眼太頑固,只好開刀了,現在已經康復的差不多了,希望可以早日恢復明眸大眼。」
烏俄另類觀點1/西方觀點外的烏俄戰爭 留學生指台灣訊息太片面
烏俄戰爭持續延燒,國人雖然關心戰況的發展,卻未必能掌握不同的衝突面相,特別是台灣長期收播歐美主流媒體訊息,又處在中國的壓力情境下,一群來自白俄羅斯的在台留學生就提醒,台灣人因為生存壓力而支持烏克蘭,這種情感的投射可以理解,但國際訊息的接收如果太過侷限,並不利於台灣人研判現勢發展。台灣媒體日前報導,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7名烏克蘭平民,在當地時間10日試圖自基輔撤離時遭俄羅斯人攻擊喪生,這則殘害平民的新聞令人神共憤,但這則新聞並未說明是否查證、或確認攻擊的一方,就斷言俄方就是行凶的劊子手。從白俄羅斯來台就讀博士班的F同學說,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等斯拉夫國家的留學生大多使用Telegram交流資訊,他在上面看到不同於台灣的新聞採訪角度,有倖存逃出的難民告訴記者說,他們撤離時是遭到後面的武力攻擊,因為是從後面,合理猜測是來自城裡的烏克蘭人,很可能是極右派的武裝民兵。F同學說,對入侵的俄軍來說,攻擊平民會受到國際的責難,最好是讓平民全數撤出,才能讓雙方軍隊正面對決,俄軍可以利用空優大規模掃蕩,沒有理由要留下老百姓,徒增自己的困擾,況且俄軍尚未佔領當地,居民撤離時受到背後射擊,很可能是來自城裡武裝民兵,但是在台灣看到的消息,卻都沒有做合理的懷疑與查證,就一口咬定是俄軍攻擊平民。外交部長吳釗燮10日在立院外委會面對立委羅致政質詢時,遭外界批評對烏克蘭相關業務歸屬與烏國退出獨立國協時間都不清楚。(合成圖/報系資料照/侯世駿攝)「從台灣新聞上可以感受到,台灣人把烏俄情勢投射到自己身上,好像看到很可憐很小的台灣,對上很大很可怕的中國。」F同學說,他可以理解台灣人的這種情感投射,但事實上烏克蘭並不是一個「可憐的小國家」,它的面積跟德國、法國差不多,人口大概是俄羅斯的三分之一(俄羅斯2021年人口約1億4千萬、烏克蘭約4千3百萬),而且烏克蘭國家內部種族、宗教複雜,台灣的情況不能拿來與烏克蘭相對照,台灣政府與人民應該多從不同面向了解當地的情況,民主社會是建立在充足的訊息下,才能做出更完整而健康的判斷。F同學說,他在台灣看到引用烏克蘭與西方媒體報導,把烏俄的戰爭描述成「屬於歐洲的先進、乾淨的烏克蘭」對抗「老舊、腐敗的俄羅斯」,甚至還有擄獲俄軍二戰時期的大砲,顯示「俄羅斯很破爛」。但他憂心地指出,他從親俄國的新聞上所看到的,卻是先進的戰車、飛機與無人機,「我覺得心裡很難過,我很擔心,要是烏克蘭人民覺得俄國很容易打,(作戰的時候)是不是會太隨便」,擔心外界片面接收俄羅斯很弱的消息,造成誤判形勢,反而不利烏克蘭。國人對烏克蘭的遭遇有情感投射,外交部也發起募集物資活動,協助烏國民眾度過難關。(圖/報系資料照)來自白俄學生的另類觀察觀點,恐怕並非無的放矢,而且就活生生反映在台灣官員備詢的場景上。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立委質詢時,搞不清楚外交部是由哪個單位負責烏克蘭業務,官員明知烏克蘭會是質詢焦點,卻也未掌握烏、俄在台留學與居留人數,看來雖然政府大力相挺烏克蘭,民間也迅速募集超過新台幣5.7億元的捐款,但官員對烏克蘭情況似乎未能完全掌握。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痛批,吳釗燮做為堂堂外交部長,面對立委質詢時,卻不懂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協與東協的差別,負責業務的司長也搞不清楚烏克蘭是否為業務所轄的國際組織成員,連國關學者出身的立委羅致政也不知道烏克蘭根本沒有簽署正式加入獨立國協,「大家都在混」。他指出,雖然台灣決定跟隨美國的外交政策,但外交不是當人家的「石頭狗」、呼來喚去,在資訊上「偏食」,也會營養不良,不利於台灣發展國際空間。
俄烏開戰柱姐痛陳 台灣將未來全然託付「盟友」真萬無一失?
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戰局發展引發全球矚目,由於美國與北約盟國迄今堅持不出兵,俄軍已快速推進至烏國首都基輔,外媒研判基輔陷落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戰火的慘烈,也讓也是「大國角力博奕棋子」的台灣民眾,感同身受,格外有感。對此,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表示,當台灣的政治人物任意撻伐「入侵者」、與同情「受害者」同時,也該負責任的進一步理解俄烏歷史,以及北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她說,俄烏之戰這一課,深刻而沉痛,但願台灣能從烏克蘭戰火當中,學習寶貴的教訓。洪秀柱指出,國際地緣政治學者曾提出「地緣政治三鐵律」,首先,沒有一個大國容許它週邊有敵對勢力的存在。第二,當大國必須在「本國重大利益」和「國際價值觀」之間做選擇時,他們必會選擇前者。第三,小國必須對週邊大國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利益時時保持敏感。洪秀柱表示,俄烏衝突以及北約態度,就是上述三鐵律血淋淋見證,這兩天她看完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1日的公開談話頗有感。當台灣政治人物任意撻伐「入侵者」、與同情「受害者」的同時,她呼籲,也應先負責任的進一步理解俄烏的歷史,以及北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洪秀柱指出,蘇聯解體以來,俄國受到的國際制裁屢見不鮮,但俄國與北約間的地緣政治衝突、烏克蘭問題卻是至今難解,世界秩序也沒有得到重整,「制裁」只是造成更多的貧窮、不安、饑饉,而不是溝通、磋商或者平等對話的機會。洪秀柱說,他注意到普丁談話當中提及,1990年,美國曾向蘇聯領導層承諾,不會將北約的管轄範圍或軍事存在向東延伸一寸。但如今,只要看一眼地圖,就足以看出西方國家是如何「遵守」美國昔日阻止北約東進的承諾的。普丁因此直言,俄羅斯簡直就是被騙了,因為俄羅斯以經面對五波北約擴張潮。她說,國際政治不該是非黑即白的零和賽局,與烏克蘭有正式邦交關係的美國,迄今仍明白對國際社會表示「不會派一兵一卒」,烏克蘭心心念念想獲取入場券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目前的動作也僅止於制裁和譴責。洪秀柱認為,俄羅斯、烏克蘭與北約間,究竟誰是「入侵者」和「受害者」,絕不是台灣說了算,政治人物也不必迫不及待地衝上前線,扮演「抗俄制裁」的急先鋒。他還說,無論台灣在國際地位到底有多少份量、與美國利益又有多大幅度的重疊,將台灣的未來和生路全然託付予給「盟友」,真是萬無一失的選擇嗎?台灣若無視地緣政治的現實面,一意孤行「親美」到底,難道就真能體現正義和良善嗎?這段時間,觀察台灣及西方媒體報導,大多都是由同一個視角出發,也就是「譴責俄羅斯、同情烏克蘭」,但台灣在這場本可避免的衝突當中,究竟學到了什麼教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