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委託
」 美股 駭客 元大證券 證交所 港股最快今年底可看到商品上架!主動式ETF、比特幣ETF上路進度曝光
主動式ETF今年6月底可望公布方向、最快今年底可看到商品上架,而比特幣ETF複委託會開放先行。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7日指出,主動式ETF已在研究,也在蒐集各國資料,證期局局長張振山表示,現已加緊「趕工中」最快今年年底、明年初可看到此商品上架。主動式ETF即部分追蹤指數或完全不追蹤,讓基金經理人有更大主動性去選股、創造更高收益,等於是現行台股主動式基金掛牌。張振山指出,去年有到歐洲考查了許多國家的做法,有全開放、也有半透明的,現已在趕工中,但方案還未正式公布,還要等公聽會,周邊法規修正,從交易所到業者、系統調整還需要一段時間。張振山指出,美國目前有1,250多檔主動式ETF,AUM占所有ETF的6.4%,韓國比重較高,雖只有166檔,但AUM占整體ETF 達30%,台灣過往被動式ETF比重蠻高的,有主動式ETF是多元化,有助市場發展。張振山表示,金管會對主動式ETF的市場、量也做了調查,68投信中有15家有意願要發主動式ETF,有一、二家外商投信過往不做ETF市場,但若有主動式ETF會有動力願意嚐試,估計會有2,000多億以上的市場。張振山表示,主動式ETF不追蹤指數、也不用績效指標,但有些國家會要求要有績效指標,才能判斷這檔基金好不好,但多數國家沒有,目前要看業者需求,證期局內部會加速確定方向,還要修很多規範,像目前的ETF管理規則只有被動式ETF,就要修改,交易所、櫃買中心、投信投顧公會的規範審查也都要配合修改,業者的系統也要調整。至於比特幣現貨ETF開放也在研議中,張振山指出,方向上是朝開放前進。不過,開放「複委託」可買比特幣ETF會先行,因為這不用修法,只需要函令即可。但投信發行比特幣現貨ETF部分,還在研議中,因為比特幣不是有價證券,因此據投信投顧法規定,投信基金不可發行比特幣ETF,而且不只修法的問題,還要有配套,像香港對業者有管理機制,想發比特幣ETF需為合法業者且要先登記,目前都在研議中。
新光金董座為股價不到10元道歉 與台新金併購「像談戀愛有意願優先」
新光金控(2888)今(14)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承認112年度財務決算表冊及虧損撥補案,並決議通過章程修正案、董事選舉程序修正案及長期資金募集案;新光金控113年1至5月已轉虧為盈,累計合併稅後淨利為102.09億元,EPS為0.66元,合併總資產達5.1兆。新光金控14日召開股東常會,左起為新光金控總經理陳恩光、新光金控董事長陳淮舟、新光銀行董事長賴進淵、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圖/新光金提供)對於小股東提問新光金股價不到10元,形容自己像「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對新經營團隊感到失望,新光金董事長陳淮舟為此當場向股東鞠躬致歉,允諾會更努力經營好公司經,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陳淮舟表示,新經營團隊接手時,新光金虧損90多億元,歷經一年來努力,今年前5月自結稅後賺102億餘元,讓他對如此成績感到非常滿意,但股價表現也令人感到委屈。陳淮舟並說,經營團隊力拼獲利表現,接下來努力的目標是要讓新光金股價要高於10元,而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即是子公司新光人壽2026年接軌接軌IFRS 17及ICS新制的增資案,在強化資本結構部分,需要儘快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至於是否與台新金控併購?或是與其他金控併購?新光金總經理陳恩光表示,由於新光金普通股現金增資案須儘快於八月前完成,且面臨接軌IFRS 17的挑戰考慮合併之案就如談戀愛,需找到對方有表達意願者為優先。112年進入後疫情時代,因各國央行以升息抑制通膨,使金融市場波動遽大。新光金控合併稅後淨損73.24億元,每股虧損0.48元。主要因人壽子公司受台美利差擴大、外匯避險成本增加影響,112年合併稅後淨損171.08億元,其他子公司則表現穩健,其中銀行及證券子公司獲利分別為67.91億元及24.99億元,均創歷年次高。新光金控合併股東權益達2,460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16%,每股淨值為15.56元;合併總資產為4.95兆元,較前一年度成長逾2%,依資產排名為國內第五大金控公司。新光人壽為降低避險成本並累積合約服務利益(CSM) ,商品銷售策略著重在外幣及分期繳、價值型保單,112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及總保費收入分別為388.59億元及1,675.13億元;外幣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215.25億元,占整體初年度保費收入比率55.4%;CSM自2020年起每年皆達成累積300億元之目標。新光銀行112年放款業務穩健增長較前一年度成長7.0%,淨手續費收入成長10.1%,在經營規模日益擴大下,合併總資產已突破1.2兆元,且資產品質維持良好,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分別為0.12%及1,107.13%。元富證券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經紀業務,而自營與債券業務亦表現不俗。112年經紀業務現貨及複委託業務市占率皆為3.43%,市場排名第六;融資業務市占率為5.11%,市場排名第七;財富管理業務的平均信託資產規模則是達141.28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14.5%,各項業務均顯著成長。
永豐金通過股利1元 小股東盯併購京城銀案總座「這樣回答」
永豐金(2890)今天(7日)召開股東會,會中通過112年度盈餘分配案每股現金股利0.75元、股票股利每股0.25元、增資30.94億元;對於永豐銀行工會股東等關切的「打擊詐騙、防護員工避免受到霸凌等」,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強調「每位同仁都是我們的家人」「公司也相當積極做風險控管」等措施。針對股東提問關於「併購京城銀行等案的進度」,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表示很多市場消息,「兩家都是上市公司,持續關注,無法評論個案,無法在股東會說」,但金控在這方面對於有利於公司規模拓展、持續擴充資產、提高股東回報是我們在努力做的,開法說會與股東會都有所宣示公司立場,並強調「今年獲利應該會比去年好」,謝謝股東們的支持,市場也對我們支持,永豐金的股價也創新高,評價對永豐金控都持「肯定」,淨值比均值也到1.47倍相當亮麗。永豐銀行總經理莊銘福則提到「防詐」是整體金融機構共同面臨的挑戰,確實在警示帳戶新增情況上未如同業很多,但在2023年民法調降18歲為成年年齡後,可觀察到年輕用戶在數位帳戶被冒用或賣人頭帳戶的案件增多的跡象,2023下半年起積極採取防範措施,2024年第一季警示帳戶也有所降低。莊銘福指出,其實「數位帳戶」並無重大風險存在,但在金融業警示帳戶案件持續出現,可以觀察到許多本來是停滯戶、長期無往來的帳戶,可能會受到為個人經濟問題出現賣帳戶等情況,永豐銀行會盡力持續採取措施在最後一線防堵。永豐金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達197.64億元,創新金控獲利紀錄,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62元,權益報酬率為11.55%,成績亮麗,永豐金控於2022年開始至2024年期間展開三年中長期策略,聚焦在「數位、跨境、整合、永續」四大主軸,2023年已經展現具體成效。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表示,展望2024年,今年將延續推動中長期策略加速推動數位變革,以「數位獲客、經營雙主軸」並進,深化數據分析應用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聚焦導入AI與雲端應用,科技提升營運效率;衝刺海外收益,拓展海外布局等;維持永豐銀行太陽能光電融資龍頭及永豐金證券綠色產業承銷領導地位。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則表示,三年的中長期策略已經在2024年可以看到收割,加速推動,永豐金控資本結構強度穩健,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134.41%;永豐銀行合併資本適足率為15.61%,逾放比僅0.09%;整體而言永豐金控信用評等展望穩定。永豐銀行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連續二年寫下歷史新高,達160.6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68元,權益報酬率10.34%;永豐金證券則為38.3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37元,權益報酬率12.02%,且在耕耘財富管理年增率達29.42%相當豐碩,泛財富管理收入達28.77億元,並在複委託業務市佔率第二名,財管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達333.10億元為市場第三名。其中,永豐金證券2023年推出財富管理大戶豐App,一站式管理證券下七大資產,並推出小額海外債投資,業界首創理財知識服務平台「豐雲學堂」,年流量突破千萬次。
幣圈利多?美以太幣現貨ETF通過機率提高 比特幣重新站上7.1萬美元
近期幣圈受到諸多利好消息帶動幣價強勢回升,21日比特幣價格重新站上7.1萬美元,比特幣現貨ETF也已連續兩周資金淨流入達13億美元,淨流入水位推升至123億美元,為ETF推出以來的高位,幣圈業者指出,另有三大近期的利好消息振奮人心,包括美國以太幣現貨ETF通過機率提高至75%、澳洲也即將批准比特幣ETF,以及歐盟UCITS可能納入虛擬貨幣等。根據國外分析師指出,目前美國證交會核准以太幣現貨ETF上市的機率已經從25%上升至75%。以太幣價格也在此消息一出後,一日內上漲20%,突破3,700美元,而比特幣也在21日重回7.1萬美元高位,Rybit加密貨幣交易所認為,幣價的回升顯示市場對比特幣和以太幣長期潛力的信心,也符合比特幣減半後可能引發的牛市高點預期。此外,Rybit交易所提到,國際間對比特幣的重視持續增加,也是幣圈市場熱絡的因素之一,近兩個月,香港開始交易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現貨ETF,而澳洲證券交易所也計劃在年底前批准首批現貨比特幣ETF,歐盟亦開始探詢將虛擬貨幣納入歐盟可轉讓證券集體投資計劃(UCITS)的可能性。HOYA BIT加密貨幣交易所認為,歐洲的市場規模12兆元,比美國ETF的影響力更大。由於 UCITS基金受到許多零售投資者的青睞,這種方式應可為虛擬資產帶來更廣泛的接受度和投資。在台灣,幣圈也有重大進展,自2024年3月份台灣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籌備會核准設立後,5月20日過後新內閣上任,對於台灣一般投資人能不能夠跨海買比特幣現貨ETF?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22日表示,券商公會已經在4月下旬提出建議方案,期望在二個前提下進行開放,一是先從專業投資人,包括機構法人或是資產超過新台幣3,000萬元的自然人,另一則是投資人在進行複委託購買比特幣現貨ETF前,必須先簽署風險預告書。5月22日正值每年全球比特幣愛好者都會共同慶祝的「比特幣披薩日」(Bitcoin Pizza Day)。此節日源自於2010年5月22日,美國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電腦程式設計師,以1萬枚比特幣換取兩張披薩,完成首筆比特幣的實物交易。目前的幣價就如同市場投資人在慶祝比特幣披薩日。
逢總統大選年「抱緊美股」? 法人:可布局這兩類基金
華爾街過往每年的5月至10月常會被認為是股市表現最差的六個月,依統計看這30年與近10年的股價起伏與報酬率數據,卻有可能顛覆了「5月賣股走人」的魔咒,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表示認為,今年正逢美國總統大選年,宜緊抱美股,布局側重於引領AI發展的美國大型成長股基金等。永豐投信也看好全球科技業帶動的創新醫療商機,包括「醫療平台、設備、通路」的投資趨勢,將在5月27日開始募集「永豐創新醫療多重資產基金」,在配置上以美國企業為主,並輔以歐洲、亞洲等國家企業進行投資。國泰證券更是觀察到國人投資前進美股的熱潮,首推複委託「美股免低消大優惠」,手續費率大調降,美股金額單門檻自1000美元降至100美元,新制上路後,每次下單的手續費大幅下降,並且不論是電子交易或人工交易都沒有低消門檻。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表示,《霸榮周刊》曾統計過去三十年標普500指數平均單月報酬率顯示,5~10月份上漲機率確實較其他月份低,可見「5月賣股」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但值得留意的是,若將時間區間拉近至近十年,觀察每年5月進場投資美股至10月份的報酬表現,除了2022股債齊跌年之外,其餘年份皆為正報酬,最高漲幅甚至達12%,可見近年5月賣股魔咒已明顯淡化,甚至是逢震盪進場的良機。蘇皓毅認為,今年適逢美國總統選舉年,根據Schaeffer’s Research統計1948年至今,總統大選年度5~10月期間的美股績效表現,平均報酬率為4.67%,正報酬機率高達89%,明顯優於期中選舉年及非選舉年的63%,在降息預期與總統選舉端牛肉等利多加持下,美股中長線看俏。永豐創新醫療多重資產基金擬任經理人陳世杰則指出,瞄準創新醫療產業帶來的投資機會,是觀察到醫療照護產業較不受到經濟逆風影響,產業相對穩定,而目前已來到升息尾聲,正是布局好時機;醫療產業商機也由傳統的製藥,轉往如遠距醫療、智慧監測、機器人手臂、照護中心等創新的應用商機。陳世杰表示,可透過多重資產投資策略,投資全球具有創新醫療主題概念的有價證券,包含:股票、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受益憑證、債券及ETF等,廣泛參與醫療產業的數位轉型及創新發展機會。申購該檔基金還提供美元、台幣、南非幣與人民幣四種幣別。此外,依國泰證券統計2023全年複委託業務交易金額,高達8,894億元,占全台複委託業務20%,連續八年穩居複委託市場龍頭,且自2019年起陸續推出美股定期投資、美股ETF交易手續費均一價及美股金額單等業界首創服務,至今,國泰證券美股定期定額市占率亦近40%,顯示國人投資美股比率逐漸增加。
國泰金2023獲利515億 每股稅後盈餘3.24元
國泰金(2882)最新公布2023年12月稅後淨損48.2億元,全年稅後淨利515.0億元,年成長36%,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24元;單月獲利主要反映台幣升值影響,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投信獲利皆續創歷史新高。國泰金指出,國泰人壽在資本方面,股、債市反彈使金融資產未實現餘額較上月回升逾600億元,淨值增加逾500億元,帶動淨值比升至逾8%,RBC亦遠高於300%。受台幣升值影響獲利,2023年12月稅後淨損68.3億元,全年稅後淨利167.0億元。單月獲利下滑,主要反映台幣短線明顯升值致匯兌損益波動較大;12月初年度保費(First Year Premium)及初年度等價保費(First Year Premium Equivalent)分別為74億元及45億元。保險業務方面,2023年全年初年度保費收入穩居業界第一,12月初年度保費收入受惠於理財型商品銷售動能提升,較上月成長33%,其中美元傳統理財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較上月成長85%,台幣計價的利率變動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較上月成長44%,投資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亦較上月成長17%。近期聯準會最新點陣圖暗示2024年降息空間提高,激勵全球資本市場持續反彈,然隨美元走貶及外資大舉匯入買超台股,台幣兌美元單月升值1.7%,對本月匯兌損益及獲利表現構成較大負面影響;惟在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下,有助緩和匯率波動對損益之影響。國泰世華全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12月稅後淨利4.2億元,全年稅後淨利289.7億元,年成長13%。升息循環帶動利率走升,持續佈建外幣有價證券,全年淨利息收入穩定成長;受惠信用卡簽帳金額及財富管理收益增加,全年淨手續費收入達雙位數成長。主力信用卡產品CUBE卡新戶增加,推升累計流通卡數近600萬張;截至12月底逾放比率為0.11%,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453%。國泰投信全年獲利及資產規模皆創歷史新高,受惠股債雙漲,12月稅後淨利1.6億元,全年稅後淨利17.7億元,續創歷史新高,年成長14%,總管理資產規模穩居市場第一達新台幣1.62兆元,創歷史新高,年增超過三成。12月FOMC會議FED下修通膨預期,並進入2年以上的降息循環,貨幣政策焦點將由物價轉向經濟。在此趨勢下,債券投資仍是現階段重點,亦為賺取優息與降息資本利得投資人之投資標的。國泰產險簽單保費維持雙位數成長,12月稅後淨利0.12億元,全年稅後淨利13.3億元。12月單月簽單保費28.8億元,全年簽單保費323.8億元,維持雙位數成長,帶動整體承保獲利穩健提升。佔比最大之車險業務,全年簽單保費年成長11%;火險全年簽單保費年成長18%,工程險積極參與綠能保險業務,全年簽單保費成長52%。國泰證券12月稅後淨利2.2億元,全年稅後淨利21.1億元,為歷史次高紀錄,年成長50%,全年台股經紀市佔率創歷史新高達3.95%;深受投資人好評的台股定期定額業務大幅成長,全年投資金額年成長近7成;複委託業務亦穩居市場龍頭,全年債券投資金額年成長近6成。
元大搶美日股2/高資產客戶才買得到「麥當勞、賓士」債券? 元大這一招厲害
去年下半年台股逆風,元大金在基金及債券二大戰場動作頻頻,力推App「元大投資先生」鎖定小資投資人,力抗國內新崛起最大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還瞄準高端資產族,趁美國將停止升息之際搶賣「海外績優企業債券」,更找來電視新聞台總監擔任元大投顧董事長,直接上火線聊財經,跌破同業眼鏡。元大金去年迎戰美國強勢升息及全球股市逆風,進行人事小改組調,整出新的作戰部隊。「元大敢用新人,去年5月延攬非凡電視新聞部總監胡睿涵到元大投顧,一給就是副董事長職務,她並在Youtube開節目聊總經、投資趨勢等,金控高階主管也幫忙分享網址給親友與媒體,不到半年再升任董事長,頗受重用。」同業分析說,看出元大卯足勁在社群、影音平台建立明星班底的「分頭合擊」策略。此外,在ETF市場裡,元大投信靠著「0050」穩坐龍頭,「但『基金』這塊市場大餅,正面臨國內最大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裏頭逾36家投信業者的瓜分!」一名同業主管說。2022年美國聯準會升息速度激進,多數投資級企業債價格跌破百元價,部分債券殖利率也位於10年來相對高點。(示意圖/黃鵬杰攝)為守穩基金市場,今年五月,元大金(2885)主要「金雞母」元大證券也加碼在自家App「元大投資先生」開闢「基金」專區,和最大基金平台基富通抗衡。若非元大指揮作戰,豈可輕易「打通」交易平台。金融業者主管進一步說,民眾到「基富通」可看到各家商品報酬率比較,熱搜商品等,「大數據分析帶來便利,也刺激下單選擇誘因,是很現實的。」目前基富通上線六年,基金存量已破千億元大關,「包括元大得力推自己新商品,開拓自己通路進來的手續費,同時也要把其他商品上架到基富通搶單。」CTWANT也取得獨家消息,「這陣子高資產端客戶就收到理專介紹,可買七年期的麥當勞債、賓士債等。」CTWANT記者循線在「元大投資先生」App的「熱門海外債」查詢到相關資料,即是今年1月開設的新功能,民眾只要有在證券申請複委託,即可直接在App下單。此外,在債券ETF,像是元大美債20年ETF(00679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0B)等,股價於去年10月出現波段底部後,市場交易熱度增溫,成交量倍數增加,日均成交量皆超過3,000張。由於元大證券、銀行去年8月推「強Bond出擊」專案,推廣投資高評等短年期直投債策略,進入升息循環後,利率水準提高,加上利率曲線倒掛,短天期殖利率高過長天期殖利率,明顯拉升短年期美元海外債券收益水準。可預見FED六月會議後,無論停止升息或降息,元大戰鬥力都不可小覷。
碳權交易投資術3/台股碳權碳滙行情「這3類股」漲一波 專家:未獲認證都不算
台股近期大掀「碳權題材」行情,坐擁土地及綠樹的華紙(1905)、永豐餘(1907)、農林(2913),沾上「碳匯資產」概念而股價飆漲,汽機車大廠三陽(2206)、裕隆(2201)也因銷售電動車擁「碳權」齊漲,就連永光(1711)、中華化(1727)、三福化(4755)也因「碳捕存」技術漲一輪。投資人可否加碼這三類碳權概念股?「這些碳權要獲得認證的過程相當繁複,目前僅限題材行情,這也是股票漲幅有限的原因。」法人提醒,由於國內碳交易所今年七月才設立、預計明年交易,若投資人想參與碳權行情,可參考追蹤國際碳權交易指數的ETF商品。 永豐餘永續長、華紙董事長黃鯤雄告訴本刊記者,不是所有樹都能成為碳匯:「2000年以後種的樹才能算,因為10~25歲的樹吸碳能力較強;華紙則是砍一棵、種兩三棵。」華紙在兩岸有5座林場、植林面積超過3萬公頃、約1個台北市大小,合計固碳量約290萬97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若計算碳權或進行碳交易,對華紙及永豐餘有優勢。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指出,自己植樹造林能不能賣出獲利,首先要看那家企業是不是碳排大戶,若是屬於強制減碳者,則種樹減碳是降低營運成本的一個方法、不能夠包裝成碳權外賣;若是自願性減碳、以後要賣出獲利,那些樹的碳權要獲國際認證可不容易,先要寫計畫報告,計畫通過才能執行,但樹的生長快慢不一定、在長的過程也可能發生天災如森林大火,因此,沒有獲認證前都不能算是真的碳權。電動車則因替代燃油車,坐擁碳權題材。圖為陽工業兼南陽實業董事長吳清源(右)與南陽實業總經理徐伯達(左)發表HYUNDAI純電動車IONIQ5。(圖/報系資料照)電動車則因替代燃油車,坐擁碳權題材。歐盟在2021年對汽車標準是「每公里排碳95克」,超過的車款則要繳罰款1萬歐元才能賣車,但2019年全歐盟車輛的平均碳排放量是每公里122.4克,而電動車排碳量僅需1半;因此無法降低排碳量的汽車品牌,會去交易所購買電動車品牌的碳權。如此出售多出來碳權認列獲利,這就是2020年起特斯拉股價飆漲的原因,在台灣有相同概念的則有三陽、裕隆。碳捕存(carbon capture & storage,CCS)技術,則是將溫室氣體壓縮成液態後,輸送至海洋、地質等處封存,使二氧化碳與大氣隔絕,減少排放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永光、中華化、三福化等因此起漲。但專家指出,碳捕捉技術更為耗能,且成功率極低,綠色和平指出,過去50年成功捕獲的碳排放僅0.1%。台電啟動碳捕捉計畫,2025年前要在台中火力電廠蓋好「減碳技術園區」,拚成為全球第三座碳捕捉再利用燃煤電廠,圖為電廠內第一階段的「微型測試區」。(圖/台電提供)儘管台灣碳交易所今年七月將設立,但僅限企業申請交易,投資人要如何參與投資?石化產業資深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表示,可考慮碳權ETF,「概念就像石油ETF或0050,期待未來碳交所成立後,台灣也有金融機構會發行與之連動的ETF商品。」目前規模最大、追蹤碳權指數的ETF有兩個,都在美國掛牌,分別是全世界低碳目標ETF「CRBN」在2014年12月成立,追蹤MSCI ACWI Low Carbon Target Index,發行迄今上漲84.31%,至截稿報價150.59美元美元,市值規模超過8億美元。全球碳策略 ETF「KRBN」在美國掛牌,追蹤iShares MSCI,這等於一次追蹤EUA、CCA、RGGI,2020年成立迄今上漲136.23%,至截稿報價38.95美元,市值規模超過6億美元;它們都在國外交易所掛牌,投資人需要有複委託帳戶才能參與,或是在國內一些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此外,還有「KCCA」、「GRN」、「KEUA」則分別追蹤加州、在美國掛牌的碳排放減量額度期貨合約、歐盟碳合約,不過這些ETF或ETN規模都在2億美元左右,法人指出,若是金融商品規模比較小,流動性相對較差、價格波動也會較大,ETN因有10~20年的期限,有時間價值的情況下,越近到期日價格或會較低。
國泰金2022年賺380.1億年減七成 每股盈餘2.58元
國泰金(2882)今天公布2022年12月稅後淨損112.2億元,全年稅後淨利380.1億元。12月損益主要反應人壽汰弱留強調整投資部位及產險防疫險保單賠款及提存準備;排除防疫保單影響,2022年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及整體獲利維持穩健,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全年獲利創歷史新高。相較2021年12月獲利52.5億元,全年賺了1,405.7億元,2022年全年的獲利減少了1025.6億元;至於2021年每股稅後盈餘10.32元,2022年的累計稅後EPS為2.58元,EPS則是減少了7.74元。國泰金指出,國泰世華銀行12月稅後淨利2.5億元,全年稅後淨利257.1億元,年成長8%,全年獲利再創歷史新高水準。受惠於央行升息、放款穩健成長及外幣有價證券價量均增,全年淨利息收入年成長達26%;全年淨手收維持穩定。2022年底信用卡有效卡數年成長6%達578萬張,維持市場第一,動能來自主力信用卡CUBE卡新戶持續增加,2022年底流通卡數已達280萬張,且動卡率同步提高;展望今年首季,CUBE卡將持續推出刷卡優惠活動,預期可刺激卡友消費,維持良好動卡率,同時挹注整體手續費收入。國泰投信12月稅後淨利1.3億元,全年稅後淨利1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12月全球股市拉回修正,主要受聯準會升息態度及中國疫情爆發,但美國通膨高峰已過,FED貨幣緊縮政策也將進入尾聲,投資人把握市場震盪時機,逢低進場佈局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2022年規模增加1千多億,受益人數約達80萬人,是國內最大規模ESG主題ETF。國泰產險12月稅後淨損57.0億元、全年稅後淨損195.8億元,單月及累計虧損仍受防疫保險賠款與提存準備所影響。12月單月已賠付簽單賠款金額21.0億元、全年已賠付簽單賠款金額216.8億元(考量再保分出後自留賠款金額為185.8億元)。考量疫情發展,全國確診人數持續提高,以及保戶確診率高於全國確診率的情形,預估販售量最大之防疫險保單最終確診率將達60%,故提存相關準備金餘額93.8億元。為強化自有資本,母公司挹注之第二次增資款100億元於12月到位,增資後RBC回升至360%,後續仍將快速處理賠案並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國泰人壽12月稅後虧損57.0億,全年稅後淨利達341.7億。12月單月獲利下滑,主要因年底調整投資部位及匯兌損益波動所致。全年初年度保費(FYP)及初年度等價保費(FYPE)分別為1,293億元及424億元,穩占業界第一。2022年金融市場波動甚劇,然國泰人壽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整體財務表現仍交出良好成績。國泰證券12月稅後淨利1.03億元,全年稅後淨利14.1億元,為歷史高檔紀錄。回顧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詭譎多變,國泰證券透過獨步業界的創新數位經營模式,仍締造優於業界穩健的經營績效,全年台股經紀市佔率達3.79%,創歷年新高,挺進台股市占前五大。複委託亦呈現突飛猛進之姿,不僅市佔率連續七年業界第一,全年複委託客戶數年增率也達近一倍,雙雙寫下新紀錄;台股定期定額市佔率近4成,開辦至今扣款人數逾28萬人,金額與人數皆創下新高。
首椿金金併!日盛金年底前下櫃 富邦金:證券銀行明年中整併
富邦金控今天(20日)宣布,獲金管會銀行局核准富邦金控吸收合併日盛金控,合併基準日將由富邦金控、日盛金控董事長共同協議訂定並對外公告之。富邦金控規劃於今年底前完成富邦金控及日盛金控合併,並期於2023年上半年完成富邦證券及日盛證券、台北富邦銀行及日盛銀行等子孫公司之整併,達成國內首樁「金金併」的里程碑。金管會今日宣布,同意富邦金控(2881)以現金為對價合併日盛金(5820),將是首樁金金併完成一大里程碑,而日盛金將依法終止上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在對價部分,因為日盛金盈餘分配調整後,合併對價從12.41元調整為11.71元。根據富邦金控統計,截至8月31日已取得日盛金控73.95%股權,而富邦金控於前8月認列日盛金投資收益16.6億元。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富邦金控響應政府政策,前瞻企業未來發展,創造首宗「金金併」成功典範。富邦金控合併日盛金控後,可望強化銀行及證券業務,擴大整體規模經濟與效益,同時均衡金控多元業務發展與收益來源,深化全方位金融服務平台。未來富邦金控將致力提供客戶、員工、股東等多贏的發展新局,朝向實現「富盛共好」新境界。富邦金控視員工為公司最珍貴的資產,合併過程中即致力員工安置計畫的溝通協商,並期充分兼顧留任同仁與優離退同仁之各方權益。在勞動部、台北市勞動局與全金聯的見證下,富邦金控與日盛金控工會、日盛銀行工會順利達成共識,日盛金控員工安置計畫並已於7月18日獲得日盛金控董事會通過,寫下勞資和諧的新頁。富邦金控併購日盛金控後,富邦金控之證券、銀行業務的經濟規模與市場地位都將有顯著提升。在證券業務方面,日盛證券為歷史悠久之券商,客戶基礎穩固,整併後將可提升各項業務市場地位,經紀、融資及複委託業務可望穩居市場前三大,並將持續深化經營財富管理業務,進而提升對雙邊客戶服務之深度及廣度。在銀行業務方面,台北富邦銀行、日盛銀行整併後分行數將成為民營銀行之冠,且有助於均衡區域發展,可進一步提供客戶一步到位之金融服務,並強化中小企業客群業務。富邦金控預計於今年底前完成日盛金控下櫃及金控合併,並期於2023年上半年完成富邦證券及日盛證券、台北富邦銀行及日盛銀行等子孫公司之整併。未來富邦金控將持續發揮金金併之價值與綜效,朝向「成為亞洲一流金融機構」之企業願景邁進。
永豐金證券總座張李章隆接任 江偉源改派亞洲董事長
永豐金證券今天(7日)舉行總經理交接,新任總經理由投資銀行處處長張李章隆升任接掌,原任總經理江偉源改派為永豐金證券(亞洲)董事長。永豐金證券董事長朱士廷表示,現在的永豐金證券很不一樣,收入不只單靠台股,從財富管理、複委託、數位金融,積極轉型獲利結構調整更趨穩健,近二年獲利持續成長,2021年合併稅後淨利達48.15億元,創歷史新高,從完善制度到深化公司治理,對於江偉源任內貢獻,表達感謝與肯定。江偉源接下來將協助證券做營運轉型及拓展海外事業業務,同時擔任永豐金證券董事、永豐金證券(亞洲)董事長職務,在永豐金證券服務逾20年。新任總經理張李章隆於民國83年進入永豐金證券,一路由公司承銷部基層專員做起,歷經企劃處、承銷部及投資銀行事業處部門主管,公司資歷逾27年,是永豐金證券培育的優秀專業經理人才。張李章隆表示,接下來將持續鏈結金控中長期策略發展,從提升市佔、持續數位化轉型、長尾客戶經營、財富管理、投資交易策略多元化等方向努力,與同仁團隊合作繳出好數字。
複委託開戶數Q1逆勢大增 永豐金證:市場震盪回跌,投資人找買點
券商公會統計,第一季複委託新增開戶數達24.7萬戶,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4%,美股投資佔比從74%升至76%,儘管市場震盪拉回,第一季整體成交金額1.02兆較去年同期減少21%,開戶數反而大幅增加,永豐金證券分析投資人注意到這個時機點與善用數位工具。根據券商公會統計,新增開戶數從去年第一季19.9萬戶,成長至24.7萬戶,增幅達24%,在零售市場中,又以非專業投資人的增幅佔最大宗。在投資市場的佔比方面,隨著美股本益比回到近年低檔,吸引投資人進入,第一季美股交易比重上升,由去年第一季的74%升至今年第一季的76%;另外,固定收益佔比10%。永豐金證券表示,2021年在美股表現火熱激勵下,市場全年複委託成交金額4.32兆台幣,創下歷史新高。近期市場下跌主要受到戰爭因素、通膨高漲及市場預估FED將快速升息影響,俄烏開戰部份原物料狂飆,衝擊市場表現複委託交易量減少。永豐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泓睿指出,開戶數卻逆勢衝出佳績,應該是市場震盪回跌,吸引等機會找買點的投資人佈局中長期投資策略。先前漲幅較大的二手車價格已見回弱跡象,預期通膨近期有機會見高點,加上升息步伐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到2.5%以上時,可能放緩或暫停,最近受殖利率快速拉高而大跌的股市及債市投資價值浮現。
富邦證券拚了! 今年美股等七大海外市場「免收」最低手續費
國人投資美股已成趨勢之一,許多民眾會因海外網路券商提供免手續費服務做交易,降低投資成本,但相關電匯費用也是不容小覷。今天(11日)富邦證券則是率先宣布,即日起至2022年底,包括美、中、港、日、新、英及德國股市等共七國海外市場,全面取消最低手續費,且交易股票、ETF都適用。近年來國內券商複委託投資連年快速成長,近三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24.5%,顯示複委託已成為台灣投資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國內各大券商公告的牌告最低收費為25~50美元,動輒需要交易1~2萬美元才可達到最低收費限制,讓許多想進入美股市場的小資族,增加一些操作難度。美國券商的交易手續費,Firstrade第一證券和eToro e投睿為免費;TD Ameritrade德美利證券則提供美股和ETF免費。美股理財達人黃佳文Owen對此就表示,最多人問的美股問題就是「遊戲規則」,「在國內,複委託又是累積多少才會選擇買入?」會這樣問,主要是因為電匯費用和手續費不便宜,複委託的買賣手續費是有低消的,手續費0.15%,低消要付15 ~20美金,有些券商更貴。美國網路券商最大優勢為手續費低廉,有的券商還標榜零元手續費,但投資人需自行匯款到國外與匯款回來,有的券商要求匯款單據要傳眞或掃描後email到國外進行作業,此項操作並不是那麼的友善。黃佳文指出,跨國匯款的費用,單筆約700~2000元台幣;相較之下,國內複委託出金很便利,且跨國匯款費用由複委託券商負擔。如果是複委託手續費 = 投資本金 *0.15%(如不足20美金,則要直接付 20 美金)。在此手續費的規則下,可以算出20美金 / 0.15 % = 13333美金,以美金匯率28來看,投入新台幣 38萬內,買賣手續費,都是20美金。
最多人問的美股問題「遊戲規則」 這二家券商「免收」交易手續費
有很多人會說,擔心投資美股很複雜,說美股漲跌沒有限制,很害怕,還說要匯款好麻煩。我會跟你說,不要被舒適圈限制了你的行為,只要跨出這一步,外面的世界還很大。能賺全世界的錢,為什麼要執著於台股呢?投資美國股市並沒有那麼困難,只要了解遊戲規則,降低心理恐懼,就能在股市中獲利。TD Ameritrade德美利證券、Firstrade第一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IB盈透證券、eToro e投睿等,皆有提供中文語音或是文字的客服。現在國內大多數券商都可以透過開立複委託帳戶,直接投資美股,相當方便,複委託就是透過國內的券商去海外幫你下單買進股票或 ETF,在台灣買台灣股票時,股票券商會透過台灣的證交所去下單買股票。同樣的,如果需要買海外股票,就是委託券商去國外的交易所(例如:紐約證 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也就是你透過你下單的券商幫你 買賣國外的股票,其正式名稱為「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也有投資人,選擇在網路上向美國的網路券商開戶,大部分網路券商都有提供中文介面以及中文客服的服務,只須上網塡寫資料,就能夠完成開戶,可以說是相當方便。目前美國網路券商最大優勢,不外乎為手續費低廉,越來越多券商開始標榜零元手續費,但投資人需自行匯款到國外與匯款回來,有的券商要求匯款單據要傳眞或掃描後email到國外進行作業,此項操作並不是那麼的友善。跨國匯款的費用,單筆約700~2000元台幣;相較之下,國內複委託出金很便利,且跨國匯款費用由複委託券商負擔。目前美國遺產稅免稅額僅有6萬美元,也就是180萬元新台幣,非常容易被課稅,超過180萬部分需繳交40%的遺產稅,這是非常可觀的數字,對於繼承者可說是相當的傷財。我的朋友這樣問我:「如果是海外券商,通常都會存到多少錢才電匯到海外券商呢?如果是國內,複委託又是累積多少才會選擇買入呢?」 會這樣問的原因,是因為電匯費用和手續費不便宜。然後複委託的買賣手續費也是有低消的,手續費0.15%,低消要付15 ~ 20美金,有些券商更貴。所以該一次買或匯多少比較划算?這裡算給你看:如果是複委託手續費 = 投資本金 *0.15%(如不足20美金,則要直接付 20 美金)。在此手續費的規則下,可以算出20美金 / 0.15 % = 13333美金,以美金匯率28來看,投入新台幣 38萬內,買賣手續費,都是20美金。至於美國券商的交易手續費,Firstrade第一證券和eToro e投睿為免費;TD Ameritrade德美利證券則提供美股和ETF免費,選擇權 $0.65 / 合約;Interactive Brokers IB盈透證券的美股最低為 $0.35,美股交易額 1%(最低 $1)。(以上出自一品文化出版、黃佳文Owen著作《抓住美股小金雞》內容摘要)
首次「逾千萬證券戶」一起改密碼 限期1/21只剩三天「沒改就延遲下單」
距離1月21日證交所要求券商全面提醒客戶更改電子下單交易戶密碼一案,只剩3天,千萬證券戶若未在期限內更改密碼的話,證交所已祭出「將延誤下單」的最後通牒手段,即是藉此提高避免遭駭客入侵的資安等級。去年(2021年)「1125密碼撞庫攻擊」資安事件中,至少有凱基證券等逾7家券商、1家期貨商陸續遭到駭客入侵網路,冒名登入客戶的帳戶做複委託電子下單,有的券商因此損失2千多萬元,有的則是發現登入異常案件後緊急防堵成功。豈料,駭客仍是持續發動攻勢,12月下旬開始至今年1月以來,攻擊券商頻率增高,證交所先前已於7日邀集國內所有提供網路下單服務之證券商十多家,在登錄系統、申請或更新憑證須採雙因子驗證機制,並須在21日以前請客戶更改密碼並採用優質密碼,且須妥善保管帳號及密碼,不要用在其他網站,以維護自身權益。目前總共超過1,200萬人有證券戶,其中超過1,000萬人以上有電子下單,在證交所號令券商全體總動員之下,將有超過千萬戶的投資人必須改密碼,免得遭駭。
駭客頻攻擊券商 證交所下令:千萬證券戶限期改密碼
駭客近一個月不斷放大攻擊券商頻率,證交所已下令,全體券商必須限期完成旗下全體電子下單客戶的密碼重新設定修改,並以1月21日為最後期限。對此,所有國內券商已自上周起陸續以App公告或發送電子郵件、簡訊等方式通知客戶修改密碼。目前台灣總共超過1,200萬人有證券戶,其中超過1,000萬人以上有電子下單,在證交所號令券商全體總動員之下,將有超過千萬戶的投資人必須改密碼,以免遭駭。券商指出,若未在期限內完成修改密碼的投資人,下單的電子金鑰或憑證將遭凍結,後續需要人工驗證才能重開。據悉,證交所1月7日召集所有提供電子下單的數十家券商開會,除了要求全體券商加強資安,證交所也在該場會中下達上述指令。券商指出,這十分非常罕見,是證交所頭一次要求全體券商包括自然人或法人在內的所有客戶修改密碼。之所以如此,主要在於2021年12月下旬之後,券商遭駭客攻擊的頻率轉趨嚴重,不僅大型券商,攻擊對象更已從大型券商向外擴散,至少超過十家券商遭到攻擊,有的有守住,有的則被撞破,現在券商也是人人自危,證交所因此不僅在7日召集全體券商開會,更罕見的下達上述指令。業者指出,過去修改密碼,通常只是建議,客戶即使未照作,在服務方面也不會受到影響,但這次由於台灣近期券商系統遭駭的情況實在太嚴重,因此在證交所要求下,倘若不在1月21日最後期限之前完成密碼重新設定,客戶包括電子下單的金鑰或是憑證就會先被凍結停用,直到改完密碼為止。但也有民眾抱怨,券商本次通知修改密碼的信件僅要求重設密碼,未提及會凍結金鑰和憑證。據了解,近來除了美股及港股等複委託交易的投資詐騙,駭客甚至直接駭進客戶帳戶下單投資海外股票,倘若擋不下來,券商將為客戶賠付損失,因此券商也嚴陣以待,並且已全面通知客戶必須在1月21日之前修改其電子下單的密碼。除此之外,以前倘若憑證到期再展延一年,直接由客戶在網路或手機上操作即可,但業者指出,現在還得多加一道「人工複核」程序,也就是券商必須致電給客戶是否確實為本人延長,最近許多營業員已為這類資安防護要客戶配合之處而疲於奔命。
網路下單「強制」改登入密碼 股民做這一動作遇駭客恐自行負責
國內至少8家證券期貨商遭到駭客入侵,引爆網路複委託下單的「1125密碼撞庫攻擊」重大資安事件,受到股民投資人關切,證交所在今年台股開市第一周即邀集券商確實執行加強資安防護措施,且須「強制」所有客戶更改登入系統密碼及更新憑證,並以人工審核方式核發電子交易憑證,確保交易安全。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則提醒,進一步了解遭駭客入侵的客戶,部分是有使用一些提供記帳、理財帳戶管理服務的App,但證券商依法其實未與這些App有合作串聯網路平台,卻因App供應商逕行請民眾將登入券商的帳號、密碼,交由他們一併整合服務,不僅讓民眾誤解以為可直接連結券商網路,也因此造成資安漏洞。邵之雋表示,這些App供應商也已緊急關閉該功能,此次券商雖都自行吸收被下單的金額損失,但若依法律層面來看,若是因為民眾同意將自己的帳號密碼提供他人代為登入券商網路系統,而非券商的網路系統有資安漏洞的話,所產生的損失可能就是要由民眾自行負責,因此提醒民眾莫私將金融帳號密碼提供給他人使用。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強調,若由民眾自行同意提供自己的金融帳號密碼給他人代登入網路使用,所產生的資安損失恐得由自行負責吸收。(圖/馬景平攝)國內有凱基證券等至少7家券商、1家期貨商,在2021年「1125密碼撞庫攻擊」資安事件中,陸續遭到駭客入侵網路複委託下單,有的券商因此損失2千多萬元,有的則是發現登入異常案件後緊急防堵成功。臺灣證券交易所與金管會等單位相當重視此資安事件,於今年1月7日邀集國內所有提供網路下單服務之證券商,研商及重申應落實資安相關規範,並呼籲投資人本身亦應加強注意交易安全。證交所表示,所有提供網路下單服務之證券商,已採行或進行客戶登入系統、申請或更新憑證採雙因子驗證機制的系統修改,證交所並呼籲投資人,應及時更改密碼並採用優質密碼,妥善保管帳號及密碼,不要在其他網站,提供或共用相同的帳號密碼,以維護自身權益。證券商在完成雙因子系統修改前,應在短期內採行相關防範措施,以降低資安的風險,例如:強制所有客戶更改登入系統之密碼,更新憑證,以人工審核方式核發電子交易憑證,以確保交易安全。另為發揮資安聯防效益,與會人士建議,證券商應加強通報,強化資安事件資訊分享,例如將被登入之帳戶、駭客使用之IP及手機UID等資訊,提供給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彙整及分享,藉以協助業者強化資安防護能力。
買美股不用在證券開複委託帳戶 這一家銀行App可以直接下單
金控數位銀行搶攻「美股」投資人青睞再出新招,直接免開證券複委託帳戶,就可以直接在App下單,成為蘋果、特斯拉、微軟和Facebook等超過80檔知名美股、30檔美國ETF的股東。台新金(2887)旗下台新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總處副執行長包國儀表示,從客戶端體驗來提升民眾網路下單買股的一站式金融服務親近便利性,以Richart App舉例來說,民眾只要有外幣帳戶和信託帳戶,無需再開證券複委託帳戶,就可直接申購美股和ETF,用戶透過App完成預約申購,網頁不必跳轉,操作介面清楚簡單。包國儀還說,許多民眾也提到投資美股時,無法熬夜看盤或抓準適合進出場的時機點,民眾可以透過「定期預約申購」存美股的方式,選擇每月、每三個月或每半年的週期性預約申購,或是設定到價通知,當股價到了可接受的價格再進場。在App上,民眾還可以「1股」申購,無最低申購的金額限制,希望藉此可以幫助投資人解決時差困擾等投資痛點。此外,透過預約申購方式投資美股外,民眾在使用外幣換匯服務時,可以多留意不定期搶匯、讓分或是2.5%等的高利活定存等行銷活動,期滿後自動匯入個人外幣帳戶,便於建立投資美股成本部位。
台股2022年看好「5類股、10項產業」 陸股港股跌幅重「低基期」優勢
各家投信投顧紛紛發表2022年台股展望,仍持續鎖焦在通膨、各國貨幣政策等對股市的影響,電子股為選股主軸,電動車、元宇宙、第三代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產業為核心,並可留意漲價股,海外標的則可多留意搭配陸港港股低基期優勢。統一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黎方國指出,影響2022年台股的變數,除了上市櫃公司獲利的成長趨勢外,疫情的發展、通膨的控制、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中美關係的變數,以及美國期中大選及台灣九合一大選結果,都會對股市造成影響。由於2022年指數高低點相差達3000點以上,上下波動劇烈,因此需要聚焦產業趨勢以及市場題材,慎選個股,其中電子股仍是選股的主軸,包括科技權值股、元宇宙、第三代半導體、漲價概念股及受惠QE退場的金融股,都是投資人可以留意的標的。至於陸股、港股部分,2021年跌幅很重,表現居於全球股市末段班。隨著2022年中國大陸「二十大」的召開,整體領導階層的穩固,新的振興經濟方案可望出台,搭配陸股港股的低基期優勢,2022年陸股港股的走勢也值得期待,投資人可以透過複委託及ETF參與投資。統一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黎方國,分析台股2022年展望可關注5項選股類別。(圖/統一投顧提供)中信投顧則盤點十大熱門趨勢產業,包含電動車、第三代半導體及投資循環分析、矽智財與智慧物聯網、金融股、元宇宙、雲端伺服器、新零售、金融科技與航空業。中信投顧總經理陳豊丰表示,電池、電機及電控相關系統衍生出的商機相當可觀,包括電池材料、電池管理系統(BMS)、馬達、充電槍(樁)、中控系統,以及各式電子零組件及第三代半導體元件,如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等。車用電子及資料中心為未來半導體應用趨勢,元宇宙、金融科技等新應用也將帶動矽智財與智慧物聯網的發展,新增晶圓代工產能主要集中於2023至2024年開出,晶圓代工供需吃緊將延續至明(2022)年。前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於今年7月1日接任中國信託投顧總經理。(圖/中信投顧提供)國泰基金經理人游日傑表示,今年尤其下半年以來,元宇宙商機及產業雛型浮現,包括輝達Nvidia、超微AMD等晶片廠、伺服器廠,全球行動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及製作先進製程晶片的台積電等,都是元宇宙商機即將掀起的「元」經濟之最大受惠贏家。
元大落難記1/殭屍網路攻破「證券一哥」被下單 竟是駭客拿到客戶「生日」密碼
國內券商首樁駭客入侵「1125密碼撞庫攻擊」資安事件,爆發至今已近三周,災情最大的元大證券當日即暫停「行動精靈」App的海外複委託電子下單,迄今尚未恢復。據了解,此次通報券商達6家、期貨商1家,「被下單」買港股100多件,災情損失約2千萬元,其中以元大證券的災情最大。根據趨勢科技綜合國際研究分析,金融業正面臨越來越多所謂的「密碼撞庫」的憑證填充 (Credential Stuffing)攻擊,是一項利用殭屍網路(botnet)以自動化方式,不斷使用偷來的登錄憑證試圖登錄網路服務的一種攻擊技巧。這項手法使用大量外流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再搭配自動化腳本,以疲勞轟炸的方式不斷試圖登錄網路服務,直到某一組帳號密碼成功為止。CTWANT調查,11月25日下午3時許,元大證券、統一證券察覺到客戶的海外複委託下單,出現購買港股「深藍科技控股」的異常案件,即開始主動全面清查帳戶。元大證券當天發出公告,緊急暫停受到駭客攻擊的「行動精靈」App的複委託電子下單,改為人工電話下單;統一證券則僅是鎖住並暫停交易「深藍科技控股」單一個股的電子下單功能,改為人工下單。金管會、證交所、期交所等要求業者全面清查下單憑證的安全度,並請民眾勿用「身分證、生日」當帳號、密碼。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黃鵬杰攝)隔天上午,KGI凱基證券也和元大證、統一證通報有出現類似的複委託電子下單在同一個港股「深藍科技控股」異常案件,第一時間先鎖住不正常登入以保護客人帳號,阻擋攻擊來源,並通知客戶變更密碼,同時在交易憑證申請上,採取人工加強驗證等措施。同一時間,國泰證券、富邦證券、台新證券也察覺內部異常,但未出現冒名客戶複委託帳戶的成功下單案;元大證、統一證及KGI凱基證券則清查出下單案件,為此次資安事件中的受災券商。CTWANT記者進一步了解,其實國內證券期貨商遭駭客「密碼撞庫攻擊」手法,在去年初即有一波,但未被攻擊成功;三周前,即有證券商陸續向主管機關通報,出現「密碼撞庫攻擊」的駭客資安示警狀況。金管會、證交所官員表示,所謂的「密碼撞庫攻擊」是駭客利用網路、App上民眾外漏的帳號、密碼,以此登錄到券商網路下單系統,冒用客戶身分做金融交易,其他常見駭客攻擊手法還有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電子郵件社交工程、加密勒索軟體。國內3家券商遭駭客入侵「被下單」的100多件,全都是買港股「深藍科技控股」。(圖/翻攝自東網官網)據金管會、證交所的清查,國內69家券商中共有49家有提供網路、App下單服務。而這次7家券商及期貨商遭密碼撞庫攻擊,相關主管提出質疑,「只針對單一的港股個股『深藍科技控股』(01950, HKG)下單,駭客動機匪夷所思,似乎非單純資安攻擊,全案正由警方調查中。」參與許多企業資訊安全控管的專家則分析,「被駭客攻破的是海外複委託買港股的那一端系統,台股下單功能都正常,高度懷疑是台灣連結港股交易的那一段資訊系統有漏洞,這擴及到兩個國家的資訊安全。」市場即傳出這段期間,疑有「深藍科技控股」大股東賣股,加上正好國內證券商客戶「被駭客下單」承接股票,時間敏感,引起港台媒體大肆報導,港股「深藍科技控股」也在官網聲明,股價買賣波動異常,請投資人注意。券商趕緊以報錯帳反向沖銷,加上「被下單」後的隔天,港股「深藍科技控股」的股價開盤有在平盤以上,損失差額皆由券商自行吸收,未影響到投資人的權益及財產。對此一事件,金管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和資本市場藍圖規劃,證券暨期貨市場電腦緊急應變支援小組(SF-CERT)11月底正式成立,將24小時全天候協助證券期貨業者應變資安事件,已將「1125密碼撞庫攻擊」列為研究指標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