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卓
」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總統痛批「種族滅絕」:將與以色列斷交!
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於美東時間1日,在首都波哥大(Bogotá)發表全國演說時指出,該國「將於2日斷絕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並稱以色列極右翼政府在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軍事行動已構成「種族滅絕」。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報導,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自去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已屠戮超過3.4萬名巴勒斯坦人,其中有將近7成是老弱婦孺,且特拉維夫還多次威脅將進攻上百萬加薩平民的最後一座避難城市拉法(Rafah),若成真恐引發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對此,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總統裴卓也在1日揚言要與以色列斷交:「若巴勒斯坦滅國,人性光輝將死,我們不會讓它滅亡的。」不過以色列外長卡茨(Israel Katz)卻在X平台上發文反嗆: 「歷史將永遠記住古斯塔沃·裴卓,決定與人類中已知最卑劣的怪物站在同一陣線。」報導補充,另一個南美洲國家玻利維亞已於去年10月31日與以色列斷交。此外,海牙國際法院(ICJ)本週也駁回了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要求德國停止向以色列出口武器的請求。
飛機墜亞馬遜雨林…4童挺40天獲救 靠吃「這些食物」過活
一架小飛機在5月初在亞馬遜雨林墜毀,4名1歲至13歲的孩童失蹤,40天後他們被哥倫比亞搜救隊找到,4人竟奇蹟生還,而他們靠吃木薯粉、種子、水果過活。據《CNN》報導,4名小孩都是維托托族(Huitoto)的原住民,5月1日他們的飛機墜毀在亞馬遜河中,母親和另外2人不幸罹難,留下13歲、9歲、4歲和1歲的孩子,受困於一個充滿蛇、美洲豹和蚊子的地區。40天過去,4人於9日奇蹟獲救,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說,這是舉國歡騰的事,他們也會在歷史上留名。祖父瓦倫(Fidencio Valen)說,家族的人從小就學習狩獵、捕魚和採集,所以他們對叢林很熟。阿姨穆庫圖伊(Damarys Mucutuy)表示,一家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定期玩求生遊戲,「我們會建立小營地,而13歲的萊斯利知道什麼水果不能吃,因為森林裡有很多有毒水果,她也知道如何照顧嬰兒。」參與搜索工作的原住民帕基(Edwin Paki)指出,孩子們靠吃木薯粉活了下來,直到粉耗盡,然後他們才吃種子,他們也會吃一種類似百香果的水果。據《路透社》報導,爸爸拉諾(Manuel Ranoque)說,小孩現在能講述他們的故事,但因為他們40天沒好好吃飯,他不能從大姐那得到訊息。拉諾表示,妻子其實在墜機後有存活4天。不過,無法確定此消息是否為真。據《CNN》報導,醫療報告稱,孩子現在嚴重脫水仍無法進食,但身體狀況良好,已脫離危險,現在需要的是穩定健康。據悉,此次救援行動,出動100多名哥倫比亞特種部隊士兵和70多名原住民偵察員在森林中搜尋。
奇蹟發生!飛機墜毀亞馬遜雨林「4童下落不明」 40天後獲救全員平安
一架飛機此前行經亞馬遜叢林期間不幸墜毀,造成4名年紀分別為13歲、9歲、4歲、1歲的孩童下落不明。幸運的是,他們10日被哥倫比亞國防部下轄的搜救隊尋獲,全員歷經40天的磨難奇蹟生還。對此,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更在推特就此事發文,直呼「舉國歡騰」。綜合《CNN》、《太陽報》、《華盛頓郵報》報導,哥倫比亞國防部部長葛梅茲(Ivan Velasquez Gomez)表示,為了找到可能倖存的生還者,一共投入了112名特戰人員、92名原住民,執行該項名為「奇蹟行動(Operation Miracle)」的搜救任務,如今路線已達714公里,而他們歷經40天的救援行動,終於尋獲下落不明的4名孩童。其實,搜救隊5月17日就曾找到一個像是臨時立起的遮雨棚,裡頭發現有剪刀、髮帶等物,另於腳印的痕跡斷定,帳篷明顯是被倖存的孩童所搭建。此外,當地社福單位以聲明表示,目前已得知獲救的4名孩童「健康情況不錯」,但暫時無法和他們取得聯繫。軍方則透露,主要是地形惡劣與天氣條件不佳,因此還無法對外告知確切情形。哥倫比亞搜救隊在亞馬遜雨林,尋獲40天前因為墜機下落不明的4名孩童。(圖/達志/美聯社)對此,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就此事於推特貼出4名孩童,在叢林裡接受急救的照片,表示「舉國歡騰」。報導指出,該架飛機5月1日墜毀之前,曾有機師透過無線電呼救,但沒等到塔台人員回覆,就從雷達消失。當時,搜救隊獲報趕往現場,在墜機地點找到飛行員、孩童母親及親屬的遺體。
哥倫比亞驚傳軍機失事!4飛官殉職、2人失聯 墜地起火畫面曝
哥倫比亞發生一起嚴重空難,一架軍用直升機於周日(19日)失控墜毀於西北部的城市基布多(Quibdó),導致機上4名飛官全數罹難。對此,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也在推特上發文哀悼,並下令徹查事故發生原因。綜合外媒報導,事發於19日下午4時許,當時一架軍用直升機正在喬科省首府基布多執行補給任務,怎料途中直升機不明原因突失控,在空中失速盤旋後墜毀,機身墜地後燃起大火,現場竄出大量濃煙,造成機上4人均不幸殉職,另2人疑似順利跳機逃離,目前仍在搜尋當中。對此,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在推特上發文表哀悼,「我很遺憾向大家宣布,在基布多的飛機失事中沒有倖存者」,並下令當局立即前往事故現場進行後續處置,以及調查該起空難的發生原因。據悉,這場事故的罹難者中,包含飛行女軍官茱麗葉塔加西亞(Julieth García),年僅31歲的她已晉升為中尉,且擅長格鬥、跳傘及軍事通信,甚至成為哥倫比亞首位成功駕駛UH-1N直升機的女飛官。
哥倫比亞示威抗議釀2死 79名警察遭扣為人質
哥倫比亞卡克塔省(Caqueta)鄉村地區2號發生針對石油公司的抗議活動,示威民眾襲擊和縱火一處屬於艾默儒德能源公司(Emerald Energy)的油田。示威者主要來自當地鄉村和原住民社區,訴求石油公司為當地修復道路。而此次的示威逐漸演變成暴力衝突,造成1名警察1名平民身亡,另有79名警察和9名油田工人被扣為人質,目前人權組織正積極為雙方進行調解。據了解當地經常發生油田或礦場附近的抗議活動,大多要求能源公司協助當地加強基礎建設。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表示,已下令國防部、內政部和軍方組成聯合委員會,前往當地終結暴力事件。
哥倫比亞驚傳暴力示威 79名員警淪「人質」!「反政府武裝」疑涉案
哥倫比亞政府於當地時間2日表示,亞馬遜大區(Región Amazonas)卡克塔省(Caquetá)的一座城鎮發生暴力抗議事件,導致1名警察和1位平民在衝突中喪生,另有79名員警和9位工人被示威者當成人質扣押。據《路透社》的報導,哥倫比亞警方聲稱,卡克塔省城鎮聖維森特德爾卡古安(San Vicente del Caguán)的部分地區發生暴力事件,示威者開槍縱火,並封鎖了通往油田的路徑。此外,示威者還要求中國國企中化集團的能源勘探子公司Emerald Energy修復當地道路。哥倫比亞首位左翼總統裴卓(Gustavo Francisco Petro Urrego)下令國防和內政官員前往該地區進行視察,並在推特上譴責了該起暴力事件,「最近發生了一起群眾運動,相關團體試圖推翻政府,並透過這些運動將哥倫比亞牽扯進不必要的戰爭,該衝突最後導致1名年輕員警死亡。」裴卓還補充,總檢察長辦公室需進一步調查涉案人士,而紅十字會則應關注那些遭到暴民扣押的人質,「我希望罪犯能夠在暴力活動升級之前,單方面釋放人質。」對此,人權監察員卡馬戈(Carlos Camargo)的辦公室也在一份聲明中證實,1名員警和1位平民遭到殺害,據警方透露,2人皆死於槍傷。警方消息人士還補充,左翼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人民軍」(FARC-EP)內部,拒絕2016年和平協議的分支團體曾出沒在該地區,他們可能參與並鼓吹了這場暴力事件。《路透社》指出,他們無法立即聯繫到Emerald Energy公司對該事件進行評論。
哥倫比亞裴卓當選總統 第一位非裔女副總統出現
哥倫比亞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現年62歲的前游擊隊成員裴卓(Gustavo Petro)成功翻轉長期執政的保守勢力陣營,當選哥國史上首位左翼總統,其副手馬奎斯(Francia Marquez)則成為該國第一位非裔女副總統。繼近年的秘魯、智利之後,再有拉美國家「向左轉」。裴卓於第二輪決選中獲得50.4%選票,以僅3%、約70萬張票的些微差距,擊敗承諾對抗貪腐的77歲地產大亨耶南德茲(Rodolfo Hernandez);選前兩人民調支持度緊咬、平分秋色。裴卓勝選後在推特發文說,真正的改變即將到來,「今天是人們歡慶的日子。讓我們慶祝人民首度取得的勝利。」拉美多位左翼領袖紛紛表達祝賀及合作意願。裴卓年輕時曾是哥倫比亞游擊隊團體M-19的成員,並因此短暫入獄1年半且受到酷刑。出獄後,他意識到武裝革命並非贏得民眾支持的最佳策略,後來決定從政,其現職為參議員,曾於2012年選上波哥大(Bogota)市長。這次是裴卓第3度角逐總統大位,終於得償所願。裴卓的競選搭檔馬奎斯(Francia Marquez)是一名曾任女管家的單身媽媽,她將成為哥國第一位非裔女副總統。裴卓承諾解決哥國嚴重的社會與經濟不平等,政見包括免費大學教育、退休金改革和對沒有生產力的土地課徵重稅,以及讓哥國開始擺脫倚賴石油和煤炭的收入。他還承諾將徹底執行2016年與前游擊組織「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達成的和平協議,並尋求與活躍中的左派叛軍「全國解放軍」(ELN)談判。拉丁美洲近年左派勢力越趨旺盛,智利、秘魯與宏都拉斯紛紛在去年選出左翼總統。巴西今年10月舉行總統大選,目前左派的前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在民調中領先。此外,阿根廷、墨西哥、玻利維亞在最近一次選舉也都向左派光譜移動。然而,一些觀察家認為,這種轉變多來自於民粹主義,而非意識形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