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
」 裁員 美國 科技業 Google 裁員潮美國通用德國福斯掀裁員潮 外媒:電動車轉型+產能過剩衝擊銷量
全球車廠面對電動車轉型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導致銷量下滑,因此陸續傳出裁員消息。外媒指出,福斯集團(Volkswagen)預計在歐洲展開大規模裁員行動,估計多達3萬名員工受影響,研發部門將受到衝擊;旗下豪華品牌奧迪(Audi)中國工廠也在裁減人力。此外,美國通用汽車繼今年8月裁減全球軟體和服務部門1,000名員工後,也宣布將解僱美國堪薩斯州工廠1,695人。外媒報導,福斯集團在歐洲預計裁掉多達3萬名員工,雖然集團否認裁員數字,不過根據福斯集團2023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在德國就雇用近30萬名員工,有消息人士指出,「福斯集團必須降低在德國工廠的成本。」估計會從1.3萬名研發人員中,裁掉約4,000至6,000人。不僅歐洲汽車產業處於低谷,福斯集團日前也傳出將關閉中國南京工廠,表示「調整生產基地是正常且必要的商業行為」,並且在中國將採取「階段式」裁員行動,可以看出福斯正努力面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除了福斯,美國通用汽車發言人也證實,在美國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將進行裁員,在今年11月18日起會暫時解聘686名全職員工與250名臨時員工;接著明年1月12日暫時解僱759名全職工人,約1,700人受影響。通用汽車發言人表示,「如同今年5月宣布的,通用將在Fairfax組裝廠投資約3.9億美元,以增加新款雪佛蘭Bolt電動車產量,為了便於安裝全新機器,員工將被暫時解僱,直到2025年中恢復生產為止。」
美國科技裁員潮轉向金融業 「這家」信用卡巨頭啟動全球裁員3%
雖然近期美國股市回穩,對經濟衰落的隱憂也減緩不少,但從今年起的科技業裁員潮還未結束,甚至蔓延到金融業上,國際信用卡機構萬事達卡(Mastercard)宣布,將裁減全球約3%的員工,作為公司重組計畫的一環,以精簡營運、聚焦核心業務,預計於9月30日前完成,將影響全球上千名員工。由於先前新冠疫情時,因為大量民眾被困在家而網路需求暴增,科技巨頭都在瘋狂搶人,拚命開發新事業,但解封之後,破壞式創新泡沫破滅,先前投資的難以回收,加上AI崛起,導致許多科技大廠只好把先前的多元化投資結束,將資源投向AI。由臉書、亞馬遜、谷歌、微軟帶頭的科技產業大裁員潮,根據人力資源網站Layoffs.fyi的統計,今年第一季,美國有219家科技公司宣布進一步的縮編計畫,累計裁員人數已超過5萬人,而該季美國企業總共裁員25.72萬人。矽谷大廠思科Cisco今年2月時也宣布將在全球範圍裁員5%人力,最近又傳出將二次裁員、再砍掉7%人力,削減成本將資金轉向發展AI、資安等成長更為快速的技術領域上。據彭博社報導,萬事達卡第2季獲利超標,不僅刷卡交易量年增10%,跨國交易量也成長17%,儘管第二季財報優於預期,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的萬事達卡,其發言人8月16日表示,「我們最近宣布了組織架構調整,重新調配各地區與業務部門,以加速成長並釋放資源,投資於長期發展機會。」大部分的裁員通知預計在9月30日前敲定,該公司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員工,67%位於美國境外,以去年底員工總數約3.34萬人來計算,此次裁員3%、估計會影響全球約1千人。其實在今年初,美國花旗集團也宣布,將在未來2年內,於全球23.9萬名員工中裁員2萬人,裁員幅度大約8%。執行長弗雷澤坦承在2023年的第4季虧損18億美元、約新台幣560億元,是個「令人失望」的季度,2024年將會是重要的關鍵年。
小紅書驚爆裁員潮!高層不滿一「關鍵指標」怒而下刀 3成員工恐失頭路
在年輕族群間相當流行的中國社交軟體《小紅書》,近日爆出即將啟動新一輪的裁員計畫,引起外界關注。對此,小紅書官方並未出面回應傳言的真實性,但不少內部員工先後透露此事正在進行中。根據中國媒體《鳳凰網科技》報導,小紅書在近期開啟了新一輪的裁員計劃。一位小紅書員工私下透露,裁員剛進行到鎖定招聘名額階段,正在進行人員盤點,但還沒有進行正式的官方通報,內部員工也都在等正式郵件通知。報導指出,這一波裁員的背後,是小紅書新高層對於人力資源效率的不滿,內部員工透露,新高層認為當前小紅書員工的「人效比」只能達到電商「拼多多」的一半,因此決定透過裁員來「優化」人力成本。報導還指出,小紅書這一輪的人力調整出現在618購物節之後,主要鎖定在績效在3.5以下的員工,預估約佔小紅書員工總數的3成左右。中國媒體對此向小紅書進行了求證,小紅書方面並未做出任何回應。不過,有多名小紅書的員工在各自的社交帳號上提到了被裁員的消息。中國科技媒體還注意到,小紅書的員工流動率高到異常,內部員工平均工齡只有半年,許多人都會在入職3到4個月後離職,工作2年以上的員工即可成為部門「活化石」。科技媒體認為,在這種高流動率的背後,意味著公司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與戰略方向的搖擺不定。招聘界人士人力也透露,小紅書在招聘員工時,有著極為嚴苛的年齡要求,原本設定的員工年齡上限是35歲,不過實務上可能連32歲的求職者都得不到入職機會。
Google雲端部門爆裁員「至少百人丟飯碗」 微軟才剛砍完一波又有1500人恐失業
科技業裁員潮持續延燒,全球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年初才裁掉「動視暴雪」和Xbox部門的1900名員工,未料時隔不到半年,又傳出要大砍Azure雲端服務部門逾1500個職位,而Alphabet旗下的Google將資遣雲端部門多個團隊的至少100名員工。Google Cloud將裁員百人。(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CNBC報導,Alphabet旗下的谷歌(Google)將資遣雲端部門多個團隊的至少100名員工。報導引述內部信件指出,銷售、營運暨工程、諮詢、「進入市場」策略等單位,都有一些職務遭裁撤。Google自2023年年初以來連連裁員,今年5月才裁撤「核心」(Core)部門至少200名員工,包括關鍵團隊和工程人才。據Google發言人表示,為更妥善調整組織,各個團隊都在逐步裁員,「正如先前所說,我們將持續發展業務,以滿足客戶的優先考量和未來的重大商機。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投資對業務至關重要的領域,確保能夠獲得長期成功」。Google Cloud將裁員百人。(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對於Google裁員,不少員工也抱怨,公司要求在更短時間內以更少的資源完成工作,晉升機會也被限縮,儘管公司利潤創下歷史新高。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承諾,2024年下半年將減少裁員。另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微軟準備針對Azure雲端以及Mission Engineering團隊進行縮編,裁員規模可能達到1500人。Azure雲端與Mission Engineering團隊成立於2021年,為「策略任務與科技團隊」(Strategic Missions and Technologies)旗下一部分,前負責人桑德(Jason Zander)被喻為「Azure之父」,致力於將量子計算與空間等尖端項目與政府業務結合。微軟再傳出大裁員,又有1500人沒工作。(示意圖/達志/美聯社)不過隨著AI浪潮,微軟與OpenAI進行戰略合作,公司重心轉向AI業務,靠著OpenAI的技術,也加速推動了微軟在雲端服務的相關發展,由於微軟將在6月30日後進入新財年,因此通常會在每年此時小規模裁員,但這在公司內部和整個科技業如今已經變得更加普遍。針對裁員,報導也引述微軟發言人說法,「組織和人力調整是管理我們業務必要且定期進行的措施,我們將繼續優先考慮並投資未來的策略成長領域,以支持我們的客戶與合作夥伴」。微軟再傳出大裁員,又有1500人沒工作。(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運動服飾市況差 NIKE宣布再裁員約740人
裁員潮未見平息,運動品牌NIKE在去年12月宣布了一項在未來三年節省20億美元成本的計劃,並在今年2月表示將裁員約2%,據上周五(19日)NIKE提交給美國俄勒岡州的文件顯示,將再裁740人,預計於6月28日開始實施。綜合外媒報導,NIKE於2月曾為節省20億美元(約新台幣650億)的成本,宣布裁員2%的員工;根據公司統計,截至去年5月底,NIKE員工總數約有8萬3700人,換算下來約1674人受到影響。然而,該次裁員似乎幫助不大,在警告2025財年上半年收入將下滑後,這家頂級運動服飾製造商希望控製成本,因此將再次精簡人事,裁撤奧勒岡州全球總部約740名員工。NIKE負責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的副總裁亞當斯(Michele Adams)已向相關單位發出法律強制通知,表示「第二階段」將於6月28日開始實施。除了NIKE外,Lululemon也在上周宣布將裁員128人、關閉較小的配送中心,預計於6月21日生效,其中部分員工將被轉調至他處。運動品牌相繼裁員,似乎顯現出運動服飾市況疲軟的問題。事實上,NIKE的股票於去年下跌7.2%後,投資者對NIKE持續表現出悲觀的態度;對此,分析師認為Nike式微的原因,主要是創新速度放慢、庫存混亂以及運動服飾領域競爭加劇。截至上周五收盤,NIKE跌1.26%,報94.53美元;今年以來該股跌近13%。
科技業吹寒風!Google裁員、重組 科技業7.4萬人頓失頭路
全球科技業裁員潮不斷,從去年到今年似乎未有休止跡象,網路搜尋巨頭Google在17日公告正在進行裁員,一些職位將轉移到海外,不過並未說明具體人數,僅強調解雇範圍並非全公司,受影響者將可申請內部職位,不過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已有257間科技公司縮編,約有7.4萬名員工沒頭路。根據《路透社》的報導,Google這項裁員聲明,主要是盼以此削減成本、進行重組,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AI)轉型,據Google表示,「從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我們的許多團隊進行變革,以提高效率、更好地工作、消除層級並將資源調整到最重要的產品優先事項」。據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財務長波蕾特(Ruth Porat)向員工發送一封電子郵件,稱重組包括將增長擴大到邦加羅爾、墨西哥城和都柏林。另據《商業內幕》指出,谷歌房地產和財務部門多個團隊的員工都受到影響,受影響的財務團隊包括Google的財務、商業服務和收入現金業務。儘管尚不清楚具體的裁員規模,但一名員工形容「規模相當大」。Google曾於2023年解僱1.2萬名員工,涉及工程、硬體和助理等多個團隊,該公司執行長皮查伊(SundarPichai)於今年初時亦曾警告員工,隨著公司繼續將投資轉向AI等領域,今年將有更多裁員。Google發言人表示,從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公司的一些團隊已做出調整,包含提高效率、改善工作、精簡層級,並將資源與最重要的產品優先事項保持一致。他補充表示,本次裁員並非全公司範圍,受影響的員工可以申請內部職位。根據人力資源網站Layoffs.fyi 數據的數據,不同於疫後裁員潮,2023年下半年以來的裁員,主要是因AI發展導致事業部門重整、資源重新配置。在生成式AI普及後,程式員的工作遭到大幅取代,因而引發了多家企業的裁員決定,Layoffs.fyi數據顯示,今年已有257間科技公司縮編,共約7.4萬名員工沒頭路。Google發力拚AI 宣布裁員、重組。(圖/翻攝自X)
竹科驚傳裁員潮?硬碟大廠陸續資遣500餘人 竹科管理局:園區從業人員仍增加
新竹科學園區硬碟大廠台灣力森諾科2023年10月決定關廠,有500餘名員工分3批陸續資遣,外傳竹科有裁員潮,但竹科管理局統計,園區從業人員仍比前1年同期增加,並無裁員潮。另,台灣力森諾科廠決定出售,據傳價值超過10億元,已吸引半導體等多家大廠洽詢。據了解,位於園區科技5路的台灣力森諾科廠房,已委託商仲標售,建物總面積約1.38萬坪,基地約6493坪,估計價值逾10億元。而根據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營運報告統計,2023年已入區登記廠商計568家,較2022年同期增加1家,成長0.18%;就業人數達17萬5696人,較前1年同期增加479人,成長0.27%。
利潤、股價創紀錄!矽谷科技巨頭卻仍在裁員 業內人士曝主因
經歷了1年的大規模裁員後,美國科技巨頭的裁員潮在2024年的第一個月悄然展開。儘管這些企業銷售額和利潤大幅增長,股價飆升,裁員卻仍在繼續。科技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落差反映了該行業面臨的2大挑戰:一方面要改變疫情期間瘋狂的勞動力擴張,另一方面又要積極進軍人工智慧(AI)領域,導致更多人力被AI取代。綜合《紐約時報》、《每日郵報》的報導,利潤創歷史新高的Google,在上個月裁員了銷售、硬體和工程部門中大約1000名員工。無獨有偶,亞馬遜年初也在Prime的影片部門裁減了數百個工作崗位;Facebook母公司Meta則悄悄地精簡了中層管理人員;微軟更是在影片遊戲部門裁員了1900人。據統計,亞馬遜、微軟、Discord和eBay等AI領域的主要投資者在過去1年內就解雇了數萬名員工。 不過根據Google報告稱,該公司2023年第4季獲利207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52%,但員工數卻減少了4%。儘管銷售額和利潤大幅增長、股價飆升,但裁員卻仍在繼續。對此,科技業內人士分析,這種落差反映了該行業面臨的2大挑戰:一方面要改變疫情期間瘋狂的勞動力擴張,另一方面又要積極進軍AI產業,培養相關人才及購買昂貴的圖形處理器(GPU)晶片。從2019年底到2023年,民眾因為疫情,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只能宅在家,這導致上網時間也大大增加。因此科技公司爭先恐後地跟上消費者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光蘋果、亞馬遜、Meta、微軟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總共就增加了90多萬個就業崗位。然而疫情結束後,他們被迫進行調整。Meta、亞馬遜、微軟、谷歌和蘋果分別在2021年和2022年削減了約11.2萬個工作崗位。但與疫情開始之前相比,它們的規模和利潤仍然大上許多,如今這5家公司僱傭了216萬人,比疫情前增加了71%。科技巨頭們不再每個季度都招聘數千名員工,而是投入數十億美元到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圖/達志/美聯社)這導致這些公司不再每個季度都招聘數千名員工,而是投入數十億美元到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例如蘋果正在招聘AI工程師,並正在開發自己的AI產品,預計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布。這些科技巨頭還斥資鉅額購買訓練和構建人工智慧系統所需的昂貴晶片和超級計算機。到今年年底,Meta預計將從晶片製造商NVIDIA購買35萬個專用晶片,每個晶片的成本估計為3萬美元。而這都是因為公司高層認為AI有朝一日可能價值數兆美元。但底下員工卻對此嗤之以鼻,Google軟體工程師Diane Hirsh Theriault在LinkedIn寫道:「目光呆滯的領導人試圖指引出人工智能這個模糊的方向,並同時殺死他們的金雞母。」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工會也在X平台上發文稱:「今晚,谷歌開始了另一輪不必要的裁員。」根據Layoffs.fyi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5月以來,AI已導致4600個工作崗位流失,今年迄今已有159家科技公司裁員近41800名員工。然而,最大的科技公司也都在爭相招聘工程師來構建AI系統。根據CompTIA的數據,去年美國有18萬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崗位,包括軟體開發、半導體工程和雲計算方面等職位。對此,擁有科技招募平台Dice的DHI集團執行長Art Zeile也表示,「總的來說,這些公司正在減少不成功的產品線或相關部門的員工數量,因為他們希望為人工智慧重新定位。」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也坦言「現實是,為了創造這項投資,我們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
科技業裁員潮還未停!eBay公告「裁減9%人力」 千名員工將被開除
科技業去年掀起了一波波裁員潮,包括亞馬遜(Amazon)、Google、Discord等大廠都有多名員工遭到解雇,而全球跨境電商eBay也在美國當地時間23日宣布裁減9%員工,相當於有1000人會失去工作。根據《CNN》、《衛報》(The Guardian)的報導,eBay執行長伊安諾(Jamie Iannone)在公司的部落格向員工公告,由於公司整體員工數量和開支已超過了業務成長速度,為解決這個問題,eBay將實施組織變革,調整和整合某些團隊,並解雇約9%員工,以改善端到端體驗,更好地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伊安諾進一步表示,除了裁員以外,公司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減少非全職員工的合同數量,「希望員工在24日在家工作,為這些需要協商的員工提供對話的空間和隱私,我們致力於尊重每個人,並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資源和支持」。事實上,在去年2月,eBay就曾在全球各廠解僱了約500名員工,佔其員工總數的4%,而伊安諾則認為,這項改變將促使eBay反應更敏捷、迅速,雖然改變相當困難,卻能夠更好地推進為所有人創造經濟機會的目標。報導指出,Google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本月早些時間就曾發出警告,表示隨著人工智慧領域的逐步發展,未來幾個月亦將持續進行裁員,而「多鄰國」(Doulingo)也因更加依賴AI,已經裁減了10%的約聘員工。另根據用以追蹤科技公司裁員人數的網站「Layoffs.fyi」的數據顯示,2024年迄今為止,已有63家公司解雇近1.1萬名員工。
美科技業裁員潮延燒!再生能源大廠「砍16%員工」 在台設有辦公室
美國科技業裁員潮持續延燒,專注於開發直流優化逆變器系統的美國智慧能源公司SolarEdge,於美東時間21日宣布裁員全球範圍內16%的員工,以降低營運成本,受影響人數高達900人。據悉,SolarEdge在全球都有辦公室,就連台灣也有據點。據《路透社》的報導,由於太陽能逆變器需求疲軟,再生能源公司SolarEdge在去年(2023年)11月下調了其第4季的營收預期。此前,該公司已停止墨西哥的生產線,並減少中國的產能,甚至還終止了輕型商用電動車的轉型計畫。SolarEdge執行長蘭多(Zvi Lando)在聲明中表示,此次裁員將影響約900名員工,「我們做出了一個非常困難但絕對必要的決定,包括裁員及其他削減成本的措施,這將使我們的成本結構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動態。」報導指出,由於去年遭遇庫存過剩和需求疲軟等問題,歐洲太陽能市場的增長顯著放緩。而在美國,聯準會升息後的高利率,以及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加州的計量改革,皆導致太陽能需求快速下降。
Google中國工程師夫妻伏屍矽谷寓所 疑因裁員潮夫殺妻再自盡
美國加州矽谷洛斯阿圖市(Los Altos)於近日發生一起公寓雙屍命案。警方於16日發現公寓內的死者是來自中國的工程師夫妻,2人生前都在Google公司工作,疑似因近期的裁員潮導致悲劇發生。據美國《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報導,2名死者來自中國,均是Google工程師,分別是34歲的陳利仁(音譯:Liren Chen)和32歲的余宣儀(音譯:Xuanyi Yu),夫妻倆都是清華大學學士、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畢業,也曾在矽谷的山景城Google總部工作。消息一出,Google內部員工表示,夫妻倆是受尊敬的員工和朋友,也有許多人在社群媒體上緬懷他們。由於洛斯阿圖市是南灣知名治安好,且學區佳的地區,因此這起命案也引發了華人圈的高度重視。經初步調查,聖克拉拉縣法醫驗屍官辦公室將他們的死亡判定為謀殺自殺,陳利仁在槍殺妻子後,將槍口對準了自己。但目前事件背後動機尚不清楚,仍在調查。Google在16日宣布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將針對全球廣告銷售部門裁員數百人,豈料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將在旗下影音平台YouTube削減約100名人力,其範圍涉及YouTube營運和創作者管理團隊。對此,美國職場論壇Blind上的網友就表示,無論2人的動機是什麼,近年來不斷發起裁員潮的Google都應該道歉。◎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第2波裁員剛過竟砍不停! Google在旗下YouTube再裁百人
搜尋引擎Google在16日才宣布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將針對全球廣告銷售部門裁員數百人,豈料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將在旗下影音平台YouTube削減約100名人力,其範圍涉及YouTube營運和創作者管理團隊。美國科技業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掀起大規模的裁員潮,Google也不例外,曾在2023年1月裁員1.2萬人,而後在不到1周前,才針對旗下語音助理軟體「Google助理」部門、「裝置與服務」部門團隊,裁員數百人,豈料Google再於16日宣布,即將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此波是針對全球廣告銷售部門裁員數百人。Google去年裁員,引發員工集體舉牌抗議。(圖/達志/路透社)而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也將在YouTube平台削減約100名人力。據《好萊塢報導》,YouTube商務長瑪麗·艾倫(Mary Ellen Coe)在17日透過內部電郵宣布裁員消息,稱此次裁員是作為團隊改革的一部分,公司的體育、媒體、電視、電影和音樂團隊將合併為1個團隊。該平台的創作者管理團隊則將向每個國家的領導階層報告。YouTube也證實了裁員消息,表示受到影響的員工將在近日內收到通知,與先前的裁員一樣,受影響員工將有60天的時間可在公司尋求調職機會,才決定是否接受離職補償方案。事實上,除了Google外,亞馬遜近期在旗下串流服務Prime影音和遊戲直播平台Twitch部門也裁員了數百人,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則在1個月前大幅裁員,此外迪士尼、娛樂與傳媒公司NBC環球、影業公司派拉蒙和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都在裁員。
不到1周前才狂砍千人!Google啟動今年第2波裁員 今開始一對一溝通
搜尋引擎Google在不到1周前,才針對旗下語音助理軟體「Google助理」部門、「裝置與服務」部門團隊,裁員數百人,豈料Google於16日宣布即將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此波是針對全球廣告銷售部門裁員數百人,17日則將開始與受影響員工溝通。美國科技業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掀起大規模的裁員潮,Google也不例外,曾在2023年1月裁員1.2萬人,而執行長Sundar Pichai面臨員工的批評聲浪,才在上月表示,裁員1.2萬人是Google成立25年最糟糕時刻。豈料,Google後於1月11日宣布,將解雇語音助理軟體「Google助理」部門當中高達數百人,此外公司旗下「裝置與服務」部門團隊也將裁減相當數量的職缺。想不到Google於16日宣布即將展開今年第2波裁員,據《THE HILL》報導,Google在16日上午寄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在公司的重組過程中,最新一輪裁員將再裁員「數百人」。Google商務長Philipp Schindler則在內部備忘錄中證實,由於公司銷售團隊運營的轉變,全球廣告銷售部門的數百個工作崗位將被取消或「面臨風險」,受裁員影響的員工可以申請公司各部門的其他職缺。Schindler表示,「遺憾的是,我們將不得不與許多才華橫溢、出色的銷售同事告別,做出這決定不容易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我已要求指定的領導者與受影響的人進行一對一的親自溝通。」他補充,「雖然我相信我們正在為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最終為我們的業務做正確的事,但這對許多人來說將非常困難,尤其是我們的大客戶銷售(Large Customer Sales,LCS)。」Google發言人也在16日指出,「每年我們都會透過嚴格的流程來組建我們的團隊,以便為我們的廣告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美科技業今年裁員逾10萬人 1圖看懂失業人才最新去處
全球經濟因聯準會升息陷入增長衰退,美國科技業為了撐過景氣寒冬,也在今年裁員了超過10萬名員工。美國財經媒體為此還在美東時間21日分析了這些失業員工的最新去處。據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報導,今年截至12月中旬,已有超過10萬名科技公司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雇,例如Google便在1月宣布將裁員1萬2000人,微軟(Microsoft)同月也宣布將解雇1萬名員工。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也透過2022年11月到2023年5月的4輪裁員,陸續削減了數千個工作職務。對此,美國人力資源公司羅致恆富(Robert Half)總裁史拉賓斯基(Megan Slabinski)也指出:「今年一整年就好像不間斷的水刑折磨,幾乎每個月都會有科技公司宣布大規模裁員。」關於矽谷裁員潮,網路上已有大量的經歷分享文章或影片,闡述各員工從X平台上得知裁員公告,到執行長撰寫長篇部落格文章解釋裁人的原因。然而,卻鮮少有人關注,這10萬名在大規模裁員中失業的科技人,之後都何去何從了。研究機構「365數據科學」(365 Data Science)也分析專為商業人士設立的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上,逾1100名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間,遭科技公司解雇的用戶資料。分析發現,29%被解僱的員工立刻就在規模較小的軟體或網路公司找到新工作,不過也有許多人轉換跑道,進入諮詢、醫療保健、金融和其他渴望招聘頂尖人才的行業。而其他人則靠著遣散費、儲蓄或其他收入來源維持無業,力圖從被解僱的壓力和衝擊中恢復過來。(圖/翻攝自CNBC)根據截至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這批被科技公司解雇的人才,最終有19%轉任職軟體開發工作,13%待在網路行業,另有10%轉換跑道至金融服務,8%轉行服務業,7%從事諮詢行業,6%轉投製造業,4%待在資訊科技,而有34%的人則選擇進入其他行業。
竹科驚爆大規模裁員潮 48廠商狠裁496員工「其中一家還倒閉」
目前有消息指出,新竹科學園區於9月有40多家公司裁員165人、10月時又有48家廠商進行大規模裁員496人之多。,其中一家廠商甚至宣布倒閉。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依照新竹科學於圈的統計資料來看,9月份時,竹科內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人數共計為165人,但其中多為表現不佳的員工遭到資遣。但是在10月份時,卻有48家廠商申報裁員,人數多達496人之多。其中甚至有一間電腦及周邊公司宣布倒閉。除此之外,先前網路也傳聞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在10月份要進行大規模裁員,但是在這波裁員公司中並沒有看到高通的名字,外界也因此傳聞高通可能與員工達成優離的協議。
公司裁員後為員工加薪有困難? 內行人曝年底恐會再裁1波
全球經濟不景氣,許多企業紛紛裁員,以降低公司的人事開銷,不過因為通膨問題,還是必須幫員工加薪,否則待遇喪失競爭力,恐會導致員工出走。對此就有網友提出疑問,今年遭遇裁員的公司,是否會依照往例為員工加薪?不過其他網友則認為,現在市況很差,年底還會迎來另1波裁員潮。全球面臨通膨問題,各國央行紛紛祭出升息政策,也連帶造成景氣大受影響,許多企業只得裁員,以降低公司的人事開銷。不過就有網友在《PTT》論壇發文指出,為了應對通膨問題,公司在裁員後,還是得幫剩下的員工加薪,否則待遇比別的公司差,員工恐會跳槽。原PO也提出疑問表示,今年經歷過裁員的公司,會採取哪種策略?會是「員工變少,分母變少了,所以剩下的員工能獲得5%以上的加薪」,還是「沒把你裁掉就不錯了,意思意思加薪2%」,抑或是「景氣不明,加薪先暫緩」?對此其他同樣在職場打滾的網友紛紛留言「都裁員了,公司哪怕你走?」、「誰說要加薪了?當然是繼續減薪繼續裁員」、「景氣不好,公司應該恨不得你趕快跳,當然一起不加薪」、「裁貴的請便宜的」。也有內行人透露,年底還會再裁1波,裁員潮才會結束。
Foodpanda「第三波裁員」擬出售部分亞洲業務 台灣10萬外送員皮皮剉
各產業似乎吹起裁員潮,繼晶片大廠「高通」驚爆裁員後,竹科管理局表示,竹科園區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沒想到這股風潮也吹向外送平台,總部位於新加坡的Foodpanda在22日證實,為了讓營運更精簡、更敏捷,公司正進行最新一輪裁員,Foodpanda的母公司Delivery Hero甚至透露,已經在尋求出售東南亞業務的可能性。Foodpanda台灣沒有正面回應裁員消息。(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根據《CNBC》報導,Foodpanda亞太區執行長安捷爾(Jakob Sebastian Angele)在給員工的信件中表示,公司目前首要任務是變得更精簡、提高效率,被裁員的人員,會依當地規定得到資遣費和離職前有薪假,但安捷爾並沒有提及此次裁員影響的員工人數以及部門。德國媒體《WirtschaftsWoche》在20日指出,Delivery Hero正在把Foodpanda位於新加坡、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和泰國的品牌業務出售。對此,DeliveryHero和《CNBC》證實了正在和多方討論,出售東南亞市場Foodpanda業務的可能性,不過該公司並沒有提及具體的市場。這也是Foodpanda繼去年2月及9月以來的第3波裁員。Foodpanda自2012年創立以來,Delivery Hero尚未盈利,2023年上半年淨虧損8.323億歐元(約289.14億元新台幣),2022年上半年淨虧損14.95億歐元(約519.36億元新台幣)。台灣是Foodpanda營運最成功的國家,擁有10萬個簽約商家,並有10萬名外送員,去年商品交易總額(GMV)達新台幣7百億元。另外,德國媒體聲稱,買家可能是新加坡叫車平台Grab。但當《CNBC》詢問時,Grab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針對外送平台吹起裁員風,據《數位時代》致電向Foodpanda台灣求證,對方僅表示會遵從亞太區的指令,目前並沒有多訊息分享。Foodpanda傳擬出售部分亞洲業務提升效率。(圖/翻攝自推特)
竹科爆「裁員潮」 9月逾40家公司裁員、165人失業
產業不景氣,智慧型手機需求持續疲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除了中國的裁員行動之外,傳出台灣也正進行約談員工,10月起將大規模裁員。對此,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表示,目前還未收到高通申報裁員,但本月以來,新竹科學園區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累計165人被裁撤。透過降低成本來增進效能已成為全球科技公司的主流措施,美國科技業今年上半年掀起一波裁員潮,而這股浪潮下半年似乎也將席捲台灣。高通傳出10月要在台灣裁員200人,甚至可能上看400人。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周四(21日)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高通申報要裁員。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指出,高通可能還沒申報,且依法只要員工離職的10日前通報即可,若合意離職或優退也無須申報。其中,有些公司是針對工作表現不力的員工零星裁員。管理局統計,9月以來,園區內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當中屬零星裁員居多,累計共為165人。近年來智慧手機市場需求趨弱,加上高通在疫情期間過度招聘,也是該公司今年接連裁員的原因之一。另有消息指出,高通在中國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分公司,將平均裁減2成人力,而台灣分部也可能在10月裁退將近200人,佔整體員工數約10%,另有竹科員工爆料,已收到公司寄發的「合意終止契約」。
今年第三度! 越南寶元鞋廠再裁員 傳1,221人失業
因製鞋訂單尚未恢復,加上合作夥伴訂單稀少,寶成國際集團旗下越南寶元鞋廠,傳出裁員無固定工作期限的合約人員1,221人,這是今年第三度裁員,共約9,323名。面對裁員風波,寶成(9904)23日回應,旗下員工的人事作業流程,均會遵循當地政府相關法令規範辦理。網路媒體越南快訊(VnExpress)報導,胡志明市勞動榮軍與社會局副局長黃黎如莊(Huynh Le Nhu Trang)23日通報,越南寶元鞋廠(Pouyuen Vietnam)表示,由於訂單尚未恢復,合作夥伴訂單稀少,因此,公司必須裁員。根據報導,寶元鞋廠將裁掉1,221名無固定工作期限的合約人員,26日將向工人展開通知,通報資遣費發放、薪資領取日期、社會保險、納稅手續等相關訊息。越南寶元鞋廠今年2月裁員2,358人,6月下旬又陸續裁員約5,744人,23日又傳出將裁員約1,221人,總計三波裁員人數共9,323人。歷經多次裁員且不再與到期員工續約後,目前員工數約為4萬人,較高峰期減少近半。胡志明市主管機構正在密切關注寶元鞋廠的情況,就業服務中心已展開協調聯繫,為失業工人媒介新工作。寶成強調,對於製鞋業務的長遠發展,依然保持信心,將會審慎應對短期營運挑戰,同時致力於推動中長期布局規劃,以支持製鞋業務的永續增長。寶成表示,鑑於當前宏觀經濟前景未明,且考量整體業務發展,繼續採取多元配置策略,動態調整生產排程,致力於整體產能利用率的穩定與平衡。越南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委員會在向越南總理提交的報告中表示,由於宏觀和企業內部困難,2023年最後幾個月裁員潮,將持續,約有3成企業表示,因營收銳減一半,只有約2.5%的企業呈上升趨勢。
影爆點/歐巴馬攜手Netflix推出《我工作故我在》 看見「金錢買不到幸福,但絕對能提供獲得幸福的手段」
身為前任首相,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卸任之後,並沒有停下腳步,始終積極推動各種關於社會福利、人權、環保、種族議題,以及弱勢團體工作權益等公益行動。他與Netflix推出的最新迷你紀錄影集《我工作故我在》(Working:What we do all day)便是歐巴馬與太太密雪兒一同擔任監製的作品,放下曾經身為美國總統的身段,卻沒有放下前任元首對人民的關注及話語權,歐巴馬本人也擔任引言人,以及主要與受訪者互動的採訪者。四集紀錄片中,將所謂的勞工階級分為初階服務業、中產階級、夢幻工作,以及所謂的大老闆們,以美國社會中,每個階層的勞工為切面,他親自造訪紀錄片中的每個主角,從社會底層到頂尖的1%,從勞動階級、知識階級到領導者們,以工作類別為起點,逐步進入每個人的生活及家庭,了解這些大部分隱形在社會群體中的個人對工作的看法,面對人生的方式,以及在老年化、M型社會、AI出現等等即將帶來劇烈時代變遷的世界潮流中,個體們該如何面對,以及體制及領導者能夠如何因應,進而對人民起到真正幫助的作用。《我工作故我在》歐巴馬帶著拍攝團隊親自造訪紀錄片中的每個主角。(圖/Netflix提供)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你的生活被工作吞噬了嗎?有的人是為了養家活口,有人為了爬得更高,而有人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工作平均佔了每個人人生超過1/3或更多的時間,而我們往往被困在自己的視角與同溫層裡,大部分人都看不見其他人生命真正的樣貌。在分析美國的社會及歷史脈絡之餘,《我工作故我在》也提供了一個特別且少見的閱讀方式,由歐巴馬帶著拍攝團隊,像爬樓梯一樣,從下開始往上,一層一層參觀社會金字塔中的每個樓層,與樓層中的人物相遇,跟著他們走過一小段。《我工作故我在》裡出現了許多人物,這些人包括了居家照護員、Uber食物外送員、旅館房務、總機、化妝師、新創工程師、中階管理者、旅館總經理、新創上市公司老闆,到跨國集團的大老闆。無論在社會的哪個位置,藉由歐巴馬誠懇且具有深度的提問,帶著我們看到每個人物在社會生活中面臨的責任、掙扎、困境、煩惱,工作對他們不同的意義,努力的意義,以及生活中都有的小小閃光點和幸福瞬間。《我工作故我在》訪問各行各業的工作者,每個主角都有其對工作的定義跟想法。(圖/Netflix提供)紀錄片中的角色有高有低,但大部分都是與你我相同,努力在社會中工作賺錢求生存的小人物,他們的教育程度不盡相同,但關於生活及工作的哲學,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句也讓人心有戚戚焉,包括:「金錢買不到幸福,但絕對能提供獲得幸福的手段。」、「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伊隆馬斯克,也不是每個人都想當,但制度應該要讓社會上任何階層的人,都能發揮最大的潛力。」以及這一句簡單卻深刻的:「過好生活,是能夠擁有一半你想要的事物,以及一切的所需,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生活。」生為社會人,我們或許窮盡此生,都在尋找工作與人生中的各種平衡。飛速進步的科技以及疫情,都讓時代氣氛變得更為詭譎,大型組織的裁員潮、高低震盪的全球經濟,加劇了已經十足迷惘的恐慌感。《我工作故我在》並沒有提供任何明確的解答,而更像是一個開放性的提問。歐巴馬帶領團隊們,拍下屬於這個時代的美國社會種種眾生相,試圖替看似悲觀的群體未來,找出一條或許可以前行的方向。紀錄片的尾聲,離開新創公司大好前途的年輕工程師對歐巴馬提出疑問:「對30歲的人們來說,什麼是你覺得最重要的建議?」歐巴馬如此回答:「我的建議會是,放輕鬆就好。從事對你有意義、你在乎,且認真看待的事。但別花太多心力,覺得自己必須向別人證明什麼。30多歲的時候,還是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別人對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去釐清自己想成為什麼。許多年輕人急著想證明自己很有影響力,而我認為影響力是隨時間累積的,必須一步一腳印。當你有一天回頭,才會心想:『我好像改變了什麼。』」《我工作故我在》Netflix播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