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
」 裁員 美國 員工 中國 蘋果日本車界破天荒! 傳本田、日產談合併成「全球第3大汽車巨頭」
日產(Nissan)汽車深陷財務危機,前陣子宣布裁員9,000人、降低全球產能20%、出售持有的Mitsubishi股份以及延遲新車型的推出,不過近期卻有不同發展。根據日經新聞17日的報導顯示,本田(Honda)將和日產展開合併協商,預計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甚至也將納入三菱汽車(Mitsubishi)。由於比亞迪等中國車廠的入侵以及特斯拉的猛烈出擊,眾多車廠的銷量也受到影響,因此本田、日產為了降低開發成本、加速車款生產,考慮朝向「合併」的方向前進。本田和日產在17日發出聲明,並未證實日經的報導,僅提到「報導內容並非是各自公司所宣布的」,同時也在各自聲明中表示,「如同今年3月宣布的,本田和日產會充分利用彼此的優勢,研究未來合作的各種可能。」本田社長三部敏宏18日也表示,「尚未敲定任何事項」,但是並未否認這種可能性。與法國雷諾有交叉持股結構的日產汽車今年股價崩跌40%,市值為82億美元。本田的市值為440億美元。兩家公司若結合,會是飛雅特克萊斯勒與PSA在2021年締造520億美元合併案、創造Stellantis以來汽車產業最大規模合併案。本田和日產分別為日本第二和第三大車廠,僅次於豐田。現階段本田市值6.64兆日圓(約新台幣1.4兆元),日產市值1.53兆日圓(3,237億元),若兩大集團成功合併,將是繼2021年飛雅特克萊斯勒(FCA)和PSA集團以520億美元合併成立Stellantis以來,汽車產業最大的一筆交易。不僅如此,若本田、日產合併,汽車2023年銷量將超過800萬輛,會躋身全球第3大汽車製造商,但仍低於豐田1,120萬輛和德國福斯920萬輛。
簽約後發現買貴!台中預售屋爆77件解約 3種買家寧賠違約金也要退
央行打炒房後市場急凍,還讓已購買預售屋的買方陷入疑慮,心生後悔,寧願賠償15%違約金也要解約。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實價登錄資訊,發現台中今年簽約後又解約的預售屋交易達77件,其中24件更是在央行Q3理監事會議後解約,且解約的案件平均單價、總價皆較整體預售屋均價貴2、3成,凸顯解約買家多因買貴而後悔。根據實價登錄資訊統計,2024年截至目前為止,台中在本年度內簽約又解約的預售屋交易達77件,其中24件於央行Q3理監事會議後解約。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目前預售屋實價資訊僅揭露至10月,也就是說,今年預售屋解約案件逾3成發生在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1個月內,說明政策對市場氣氛的干擾顯著。而隨著資料陸續公開,解約案件數還將續增,解約潮持續醞釀中。進一步觀察9月20日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台中預售屋解約案件,平均單價59萬元,較今年預售屋均價48.6萬元高出21.4%,平均總價2616.3萬元更比今年的預售屋整體平均多了632萬元,價差幅度達31.9%。台中今年截至10月出現77件簽約又解約的交易。(圖/台灣房屋集團)以今年解約的預售物件來看,從簽約到解約平均約77天,大約為兩個半月,張旭嵐指出,不排除是看到實價揭露後,和同社區其他買家比起來買價偏高,加上央行祭出限貸令,擔心後市不樂觀,因此反悔解約。張旭嵐說明,預售屋契約的違約條款,多半會約定除非發生無法歸責於買賣雙方的特殊情況,否則任何一方主動要求解約,需賠付最高15%的違約金,所以對買方而言,若取得價格與市場行情差距不大,通常不會貿然解約。然而台中在限貸令後的解約案件,不論單價還是總價,均價都超過預售屋平均價格15%以上,甚至高達3成,張旭嵐判斷,在買貴的損失高於違約的情況下,消費者更堅定想解約的念頭。「中高總價貸款成數縮減,買家收手不玩了」,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認為,從解約案件的狀況來看,顯示打炒房後,中高總價物件的解約量大增,又以3類型的交易為主。首先是「中坪數換屋宅」,因換屋族爭取高成數貸款附有但書,不利換屋規劃,使換屋族暫時退場;其次是「大坪數豪宅」,由於貸款上限下修到僅剩3成,壓縮資金彈性,使買家打退堂鼓;第三為「蛋白高價宅」,部分外圍蛋白區機能仍待發展,但房價已提前反應,後續漲幅相對有限,也讓蛋白區高價宅的買家選擇解約淡出。更多東森地產王報導 工作12小時薪4萬 他沮喪「房也買不起」 過來人安慰:10萬都很難 不買房老了沒得住? 他不解「可回老家啊」 網:不是每個人都有 傳高雄房仲直營店全面裁員? 理事長曝「明年將爆收店潮」:好轉的夢碎了
知名車廠無預警大裁員! 員工淚訴:努力一個月沒薪水
成立僅3年的大陸智能車品牌極越汽車近日爆出經營危機,傳出股東停止投資、公司大規模裁員,甚至有直播中的銷售員在知道公司無法支付薪水後當場傻眼,崩潰落淚,引起外界熱議。綜合陸媒報導,上海一名極越汽車女主播在銷售直播時,突獲公司裁員消息,在得知11月績效獎金與12月底薪均無法支付且公司要在16日停止營運時,女主播當場情緒崩潰,哽咽表示「我上個月那麼努力,他跟我說不發工資了,我有點想流眼淚」,而當晚也有數位極越主播在官方直播間求職。據了解,極越汽車由百度與吉利控股集團於2021年共同創立,以高階智能汽車技術為核心賣點。不過今年公司月均銷量不到1300輛,業績不振,近日宣布裁員,僅保留少數員工處理後續事宜。其他員工則面臨2種選擇,一是離職並於明年2月底領取補償金,二是選擇留下,但12月開始公司將停止發放薪水,員工被迫「自費上班」。根據內部員工透露,裁員風波導致極越多地點銷售業務停擺,試駕車輛被鎖住,門市不再接待客戶,研發部門也已被全數裁撤,售後部門僅4分之一員工被保留。有部分員工前往公司總部圍堵執行長夏一平,要求合理補償方案。對此,極越汽車於11日晚間的說明會中,表示「公司正在積極進行財務調整,有序安排款項支付,也請相關方給予理解和支持」。執行長夏一平也稱極越將進入「創業2.0階段」,但未給出具體解決方案。
邁向新型態經濟模式:EBC金融集團解析碳定價為何成新石油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和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EBC金融集團(英國)CEO David Barrett 接受專訪深入探討了碳定價的深遠影響。在減少排放與維持經濟成長的雙重挑戰下,David分析了創新、政策與經濟韌性在綠色經濟轉型中的協同作用,為市場指明方向。理解碳定價:全球演變碳定價常被誤解為一種稅收,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化機制,透過賦予溫室氣體排放一定的貨幣價值,來應對氣候變遷。 David解釋道,碳定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美國在修訂《清潔空氣法案》後,開始推行排放抵銷政策。這些初步的措施,鼓勵工業透過在監管框架內交易排放許可證來減排。到了1990年代,國際碳信用市場在《京都議定書》下逐步發展,儘管進展因美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未參與,受到一定限制。直到2015年《巴黎協定》的達成,全球在碳定價方面同步,碳市場才得以快速成長。 David補充說:「一個碳信用額度代表從大氣中移除約一噸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產生溫室氣體的企業可以購買這些碳信用額度,以抵消它們的排放,從而有效地平衡其碳足跡。「碳信用是基石,企業透過購買這些信用,支持碳減排項目,從而抵消自身的排放,推動全球轉型為永續發展。經濟的連鎖反應:成本、去工業化還是永續成長?碳定價的經濟影響複雜且深遠。儘管有些人擔心,生產成本的上升可能導致已開發經濟體的去工業化,David強調,碳定價的目標是推動永續發展,而非抑制經濟成長。談到台灣的做法,David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TCX)透過購買國際碳信用,並將其出售給從事高排放項目的本地企業。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行業的綠色轉型,同時減輕了企業的即時財政負擔,鼓勵了永續發展。綠色科技:成長的催化劑碳定價有望推動創新,尤其是在依賴高排放產業的經濟體。 David表示:「鑑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可能促使本地創新,推動行業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經濟理論表明,監管變革能激發創新,進而推動增長。」儘管對於碳定價直接推動創新仍存疑慮,但David認為其中邏輯很清晰:合規需求可以刺激創新和技術進步。長遠來看,這些創新將推動產業轉型,在確保永續性的同時提升競爭力。ESG與綠色科技投資:謹慎的樂觀態度David對碳定價與綠色科技投資間的關係持審慎態度。他表示:「人們應從長遠角度權衡成本與收益。這並非一個立竿見影的成長或獲利的靈丹妙藥,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ESG市場可以作為一個警示案例,展示金融市場如何將一個好的理念,轉變為一個創造費用的產業,最終讓它們受益多於市場本身。保護中小企業在碳經濟中的地位碳定價的一個潛在擔憂是其可能對中小企業(SMEs)造成的影響,因為這些企業往往缺乏資源來採用綠色技術。 David表示,大多數碳定價機制都是為了避免對中小企業造成過重負擔。他指出:「為了確保重點關注大型項目,台灣的框架最初將排放量超過25,000噸的項目作為目標。這讓中小企業免受即期壓力,有時間和空間去適應綠色實踐。」這種方法確保了財政責任由那些最有能力應對的企業承擔,同時讓中小企業更好地應對綠色經濟。邁向綠色未來:政治與經濟的共識與分歧儘管碳定價已成必然趨勢,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仍沒有同步。 David指出:「最近歐洲和美國的選舉反映了選民對雄心勃勃的綠色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多數人原則上支持環境變化,但實現這些目標的經濟成本和可行性使其更難以推行。」以歐洲汽車產業為例,David闡述了平衡環保目標與經濟現實的挑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和綠色政策對製造商及其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導致裁員和經濟成長放緩。這些挑戰突顯了務實政策的重要性,在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平穩永續轉型的同時,協調環保目標與經濟韌性。
被面板廠裁員!他應徵「保全」都在滑手機 同事全是躺平年輕人
考慮工作是否要「轉職」通常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可能與個人的職業發展、生活需求、工作滿意度等因素相關,像是現有工作無法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例如學習新技能、升職或參與更有挑戰性的項目等。日前一名網友就表示,自己在被裁員後,應徵了社區的夜班保全,這讓他猶豫是否要一直做下去。該名網友在Dcard以「保全該一直做下去嗎?」為題發文表示,自己之前在台南某面板廠工作,由於前陣子被裁員,這幾天因朋友介紹而應徵了社區的夜班保全,意外發現社區的保全都還滿年輕的,有3個年齡在約25至28歲、1個50歲,「現在已經做第三天了,除了每日一巡邏跟給住戶包裹信件外,其餘時間都在櫃檯滑手機或看看社區電腦,因為是夜班,10點後就不太會有人了」。原PO提到,自己跟其他年輕保全聊了一下,發現大家都是覺得保全工作比較輕鬆才會選擇這份工作,「因為在外面被操太累,或是已經是躺平的了,回想起以前被操的要死要活的日子,現在真的很安逸」,但這也讓原PO相當擔憂,「又擔心自己會一直頹廢下去,不想太累又不想太安逸,好矛盾…」,因此希望可以尋求大家的建議。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問問你自己喔,覺得輕鬆就可以讀書充實自己阿,考考國考或公職都可以,時間過很快阿,把握時間」、「三百六十行保安才是王,二十歲當保全,少走四十年彎路」、「其實就薪資少了點時間長了點,但如果不求高物質生活,保全可以直接做到退休」。但也有網友認為,「這跟保全無關,是看你自己的上進心,保全有人利用上班時間準備國考或證照、有人學影片剪輯、動畫製作、程式設計這些副業技能來讓自己達到雙倍薪資,還有人是鑽研股票提高自己在股市賺錢的機會,所以一切取決於你自己有沒有野心跟目標」、「社區保全只要公司有守法,CP值比一般基層工作好很多,但按照台灣漲基本工資的速度,再過10年絕大多數社區都會請不起保全,至少去考個總幹事吧」。
食品價格下降入不敷出 全美最大私人公司裁員8千名員工
美國最大私人公司嘉吉(Cargill)傳出裁員全球5%員工的消息,換算下來幾乎有8千人之多。這次裁員的原因主要是食品商品價格下降,以及公司實行的長期策略所致。根據《CNN》報導指出,嘉吉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商品交易商之一。根據富比士(Forbes)的資料顯示,嘉吉是美國最大私人公司,長期以來在穀物、肉類及其他農產品的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疫情期間,由於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的影響,食品價格大幅波動,使嘉吉公司獲得了巨大利潤。但隨著疫情的結束,食品價格逐漸下降穩定,嘉吉面臨利潤壓力。根據《彭博社》報導指出,截至2024年5月的財年中,嘉吉的利潤降至24.8億美元,較2021至2022年創紀錄的67億美元少了超過一半,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低利潤。此外,根據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資料顯示,美國的牛隻數量也明顯減少,這對作為北美最大牛肉加工商之一的嘉吉來說,旗下肉品業務也因此面臨挑戰。嘉吉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次裁員是為了應對全球食品商品價格波動,並配合其長期策略。嘉吉強調,他們有一個清晰的計劃,希望藉此發展和強化自身的投資組合,以掌握未來的趨勢,提升競爭力,並繼續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據了解,嘉吉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但由於其為私人公司,該公司的財務報告屬於不定期公開,根據2024年的報告顯示,這次裁員預計將影響大約8000名員工。
福斯汽車關廠「減薪大裁員」!上千人發動罷工圍堵廠房
德國汽車巨擘福斯(Volkswagen)計畫關閉工廠,減薪並裁員,引起員工不滿展開大罷工,上千人昨(2日)走上街頭高舉標語抗議。對此,福斯汽車勞資委員會主席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表示,下周一(9日)將舉行第4次的勞資談判,若是協商不幸再度破局,恐讓罷工局勢更加惡化。綜合《路透社》、汽車網站《Autoblog》等美媒報導,福斯汽車陷入經營危機,為了減輕成本壓力,福斯汽車計劃將關閉至少3家工廠、大規模裁員,並全面減薪10%,而這也是該汽車公司自1937年成立以來,首度關閉國內工廠。德國汽車巨擘福斯計畫關閉工廠、減薪裁員,引起員工不滿展開大罷工,上千人昨(2日)走上街頭高舉標語、手持煙霧彈抗議。(圖/達志/路透社)德國汽車巨擘福斯計畫關閉工廠、減薪裁員,引起員工不滿展開大罷工,上千人昨(2日)走上街頭高舉標語、手持煙霧彈抗議。(圖/達志/路透社)據了解,福斯汽車目前在德國擁有10間工廠、約30萬名員工,其中多達萬人將飯碗不保,勞資雙方針對薪資及關廠爭議進行了3次談判,最終均未能達成共識,員工紛紛於12月首個上班日發起罷工行動,多地車廠外聚集數以千計的勞工,高舉「你要開戰,我們奉陪!」的抗議牌子,向資方爭取勞動權益。罷工聲勢急遽擴大,福斯汽車昨(2日)也發布聲明,表示尊重員工擁有參加罷工的權利,並已採取措施盡量減少罷工對於供應鏈的影響,同時向員工喊話,公司將努力尋求「持久且雙方共同支持」的解決方案。
日產陷財務危機「剩14個月挽救」 外媒:傳Honda有望出手止血
日產(Nissan)汽車近期面臨嚴峻挑戰,除了裁員9,000人、降低全球產能20%、出售持有的Mitsubishi股份以及延遲新車型的推出以外,Nissan內部高層表示,「目前只剩12到14個月的時間扭轉局面」,必須尋找長期投資人挽救公司狀況。據了解,Nissan的主要合作夥伴雷諾,將對Nissan的持股比例從最多46%降至40%,因此正積極尋找長期穩定的投資者,像是銀行、保險集團等;不僅如此,Nissan也可能與Honda共同開發電動車。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至少2名Nissan內部高級官員證實,「可能僅剩12或14個月的生存時間」「最後,我們會需要從日本和美國尋求資金。」也就是說,Honda可能介入成為主要投資者,甚至Renault也可能將Nissan股票直接出售給競爭對手品牌。這也想起Nissan前執行長Carlos Ghosn在8月時曾表示,「我暫時無法想像Honda和Nissan之間將如何運作,除非Honda變相收購Nissan和Mitsubishi,由Honda占據主導地位。」不過依照目前狀況,有分析師認為,Honda購入股權的意願並不高。至於Nissan近年來為何陷入財務困境?Nissan首席執行官Makoto Uchida坦承,誤判美國市場對混合動力油電車款的需求量增長,不過並沒有及時推出更多混合動力油電車選擇,使Nissan這2年在美國銷量嚴重衰退。此外,Nissan高估中國市場對三缸引擎的接受程度,淘汰可靠又備受信任的四缸引擎,改以三缸引擎作為銷售主力,但是並未擁有廣大的接受度,加上中國近年來大量的自有品牌車廠崛起,都讓Nissan在中國市場銷售疲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汽車市場,接下來Nissan能否度過這次金融危機?還有待觀察。
泰電視台大裁員300人 主播新聞報一半見「通知信」傻眼
泰國第3電視台昨(26日)宣布將進行重大組織重組,裁減約30%的運營開支,將裁員300人,這一消息震驚泰國媒體業界。而該電視台的知名新聞節目《本日焦點》當時正在直播中,男主播凱帕薩(Kai Phasit)意外讀出裁員通知,令現場氣氛一度尷尬。根據當地媒體的報導,第3頻道管理層召開了一次緊急員工會議,宣布了這項決策。會後公司內部發布公告,表示將於當日下午5點通過電子郵件向被裁員的員工進行通知,此舉對全體員工帶來巨大震撼。受影響的範圍涵蓋新聞編輯、製作團隊以及後勤人員等各層級。此裁員計劃將於2025年全面生效,首批受影響人員名單將在11月底通知。隨後該電視台的知名新聞節目《本日焦點》男主播凱帕薩(Kai Phasit)在節目中收到手機訊息通知裁員,內容提及人力資源部將於當日下午5點後通知被裁員者。凱帕薩在節目中讀完訊息後,深感無奈地表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讓人無法正常工作。」凱帕薩也在直播中直言,第3頻道作為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媒體機構,過去已多次面臨重組壓力,「為什麼必須這樣?我們的團隊已經做得非常努力,但這樣的消息還是讓人無奈。」凱帕薩的搭檔女主播圖恩普琳達(Toon Parinda)則在直播中坦言感到不安,「我不知道是否該檢查郵件。如果真的檢查了,發現我的名字在名單上,那我是不是得現在就離開?」她提到過去的重組經歷讓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次的消息更加令人沮喪。但兩位主持人也呼籲觀眾給予支持與理解,圖恩提到,儘管媒體行業目前面臨諸多挑戰,但仍希望節目能繼續帶給大家價值,「觀眾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請大家按讚並分享,這對我們意義重大」。凱帕薩則對傳媒界的同事表達了感慨,「今天我們可能無法繼續並肩工作,但明天或許還能在某個地方再見。」報導中指出,泰國第3電視台由泰國傳媒(MCOT)和曼谷娛樂公司(BEC World)共同擁有,作為泰國最後一個停播模擬電視訊號的無線電視台,其地位舉足輕重。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濟壓力,該台仍不得不採取裁員措施,這次裁員計劃被描述為「結構調整」的一部分,旨在應對日益嚴峻的媒體市場環境。但消息公佈的方式與時機,讓許多員工與外界感到措手不及。不過節目結束後,凱帕薩在個人IG限時動態中表示,自己尚未收到任何裁員通知,並確認他仍將繼續主持節目。他的發言引發廣大網友討論,有人為其慶幸,也有人對其他受影響的員工深表同情。
三星提前進行「年終人事變動」應對危機! 將裁掉「半導體業務部門」高管
三星電子上個月公布的2024年第3季收益指引顯示,利潤和營收均未達到市場預期,引發了外界對其關鍵晶片部門前景的擔憂。如今《韓聯社》報導指出,三星電子最快將於27日進行年終人事變動,並證實三星電子近日已向部分高階主管發出退休通知,尤其是負責半導體業務的設備解決方案(DS)部門。三星電子計畫大幅削減晶片高階主管職位,並重組半導體相關業務。報導稱,在AI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三星電子在先進記憶體領域難以與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等公司競爭。報告稱,三星正在對其DS部門下的記憶體部門進行審計,該部門負責監管其半導體業務。知情人士透露,由三星副董事長兼DS部門負責人全永鉉(Jun Young-hyun)指導的此次審查,將導致總裁級別的大幅裁員。三星電子通常在12月初依序進行CEO人事、高階主管人事和組織重組,但去年的人事變動是在11月底進行的,比平時的慣例提前了大約1周。據悉,今年人事任命期也稍微提前,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一系列危機。報導補充,高階主管人事和組織重組最早將於27日向總統致意後,依次進行的可能性很高。與往年相比,高階主管晉升規模預計也會減少。此前,三星電子董事長李在鎔在二審的最後陳述中表示,「我很清楚,最近外界對三星的未來存在非常大的擔憂。公司現在面臨的嚴峻現實,確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挑戰性,但我們一定會克服困難,向前邁出一步。」據悉,南韓首爾高等法院刑事13庭25日,才針對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不當合併與會計造假案,進行二審最後一場庭審。檢方提請法院判處李在鎔有期徒刑5年、罰金5億韓元。預計今年年終人事調整將涉及以「新刑罰」、恢復根本競爭力為核心的大規模人事改革和組織重組。尤其是DS部門,由於業績不佳,預計將進行大規模人事和組織重組,而且部分業務負責人更換的可能性很高。但有專家表示,李在鎔的「司法風險」依然存在,大規模的人事改革並不容易。三星電子計畫在近期完成人事和組織重組,並於12月中旬召開全球策略會議,討論明年的業務計畫。
電鋸外交?義大利美女總理訪阿根廷 總統米雷伊送「怪禮」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20日訪問阿根廷,與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會面。有趣的是,外媒21日注意到,米雷伊在會見梅洛尼時,贈送了一件「奇怪」的禮物,一款以「米雷伊本人揮舞電鋸」為造型的人形模型。阿根廷《側影報》(Perfil)在社群媒體平台X上,曬出米雷伊把一款以他為形象的人形模型送給梅洛尼時兩人合影的照片。根據該人形模型,米雷伊身穿紫衣一臉笑容,手上舉著巨大的電鋸。美聯社早前指出,阿根廷總統米雷伊以「古怪」個性聞名,他最初在電視螢光幕高喊反對阿根廷的「政治階級」而闖出名號。這位右翼民粹主義者還突發奇想,以電鋸作為其2023年的競選道具,象徵他削減公共支出和廢除政府部門的計畫。今年4月,有媒體報導,阿根廷總統府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米雷伊政府已在國家公職人員中裁去1.5萬人,並對米雷伊此前宣布將裁員7萬人的消息作出澄清。該發言人當時還警告,其餘5.5萬份合約的續約時間,將從一年縮短為3個月。對此,阿根廷媒體稱,截至4月,加上政府先前已裁減的9000個公職崗位,米雷伊的「電鋸」已向2.4萬人揮去。
大罷工才剛結束 波音宣布解雇2500名員工
才剛結束機械師工會發起長達8周的大罷工的波音,如今傳出準備在美國當地進行大裁員,人數甚至超過2500人。其中影響最鉅的,就是發動罷工的華盛頓以及南卡羅來納州,這兩處是波音旗下商用飛機的主要生產地區。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目前傳出在華盛頓當地有近2200人收到裁員通知,而在南卡羅來納州也有220人接獲通知。而目前波音拒絕為此發表評論。諷刺的是,新任首席執行官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10月時曾表示,公司無意撤掉生產線或工程實驗室的人員。但是在這波裁員名單中,當中就包含數百名工程師與前線的生產工人。報導中提到,波音曾於13日告知「即將受影響」的員工,表示他們還能留任到2025年1月17日,其目的是為了符合聯邦法規所要求的「60天前通知員工」。目前已知,這次大裁員的通知已經通知得差不多了,預估下一波的裁員可能會在12月進行。報導中也提到,波音公司還可能利用員工自然流動、選擇性招聘及出售子公司等方式來減少員工整體數量。航空航天專業工程員工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Employees in Aerospace)表示,目前已有438名波音公司的會員收到裁員通知,其中包含218名工程師、220名技術人員。國際機械師與航空航天工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s and Aerospace Workers,IAM)第837區分會也表示,波音已向111名會員發出裁員通知,其中大部分負責製造777X機翼部件。一些非工會員工在受訪時也表示,在波音內部的不同部門間,裁員情況存在巨大差異。像是一位在波音防務、空間與安全部門工作的工程師透露,他的小組有12人,其中僅留下2至3人,其他都被解雇。而另一位工程師則表示,他所身處的團隊有20人之多,但其中只有他自己收到解雇通知。
馬斯克「政府效率部」下手超狠 428聯邦機構砍到99個「削減率77%」
在川普勝選後,就傳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將與企業家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共同領導川普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而馬斯克日前在接受節目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訪問時,馬斯克表示,目前計畫將美國現有的428個聯邦機構大幅精簡至99個,準備實施高達77%的大規模裁員。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馬斯克這項改革的計畫包含三大核心戰略。首先是徹底消除政府的官僚主義,透過裁撤無效部門和人員,提高現有員工的工作效率。其次是大幅削減過度監管與浪費性支出,包括檢討如農業部成立的猴子變性研究等項目。第三則是對聯邦機構進行重組,合併功能重疊的部門,以減輕納稅人負擔。報導中也提到,其實在2022年接手推特(後改名X)後,就可以明顯看到馬斯克的管理風格。根據《商業內幕》報導指出,馬斯克在入主推特後就進行了裁員90%的計畫,將推特員工人數從原本的萬人縮減至僅剩1000人,甚至低於他曾公開宣稱的1500人目標。雖然很多人質疑,大刀闊斧的改革用在民營企業上沒有問題,但是否適用於政府部門上。可馬斯克在訪談結束後,自己在社群網站X上分享了訪談片段,更留言表示「99個聯邦機構綽綽有餘」,以此顯示出他強烈的決心。
裕日車啟動優退方案 總座:導入新能源車拼重回10%市占
日產汽車(Nissan Motor)進行全球結構改革,除了裁員9,000人,也將進行減產20%。據了解,Nissan與裕隆合資的裕隆日產(2227)汽車也將進行人事「瘦身」,針對符合退休資格的員工祭出優退方案,員工規模將從現有約400人簡化為350人,減幅約1成。Nissan日前公布2024年4月至9月的表現,在美國、中國等主要市場中銷售不如預期,因此影響獲利表現。同時,Nissan也宣布全球撙節計畫,而國內裕日車也配合將進行員工精簡,預計將從400人簡化成350人。裕日車總經理鐘文川也在上周發信給員工表示,身處在日產大家庭,面臨同樣的財務壓力與營運挑戰,作為全球日產的一員,也被迫面臨不得不調整的現實,「希望這是一個短暫過渡期,讓我們在變局中共同尋求安穩。」裕日車表示,市場的快速變動和經營環境的壓力使裕日車必須思考更有效的組織優化,包括調整員工數量、精簡組織架構,以確保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長遠的發展潛力。鐘文川強調,「了解這個消息會帶來很多不確定的感受和擔憂。」裕日車深知每一位同仁的貢獻,HR已在10月初推出優惠退休方案,讓符合退休條件的同仁思考新的選擇,開始另一段人生旅程,同時會提供退休金諮詢、盡可能協助尋找新職涯發展的機會。對於未來3年裕日車的發展,鐘文川表示,在產品策略一樣會持續導入新能源車,包含2台e-POWER、2台以上的電動車;在服務策略上也提供全價值鏈的智能數位開發,包含線上智能座艙、線上車主服務、線上下訂,並保有顧客UIO(Units in Operation,車輛行駛台數)的深入經營,在供應商成本低減及經銷商通路數位轉型也會進行優化。鐘文川強調,不變的是到2030年重回10%市占率為目標。
AMD全球裁員1000人 Q3財報一出股價暴跌
近日有數位匿名網友爆料,AMD要裁4%員工,約有1000人。對此,該公司也證實此消息,裁員是要讓資源跟成長機會得到結合。而AMD第3季財報一出,股價也跌超過13%。據Wccftech報導,匿名網友爆料,此次裁員佔AMD員工總數4%,此消息一出,讓不少人驚訝,也有人說他也聽到類似消息,有網友稱要裁1000人,還有人說與他們共事的人已經被炒了。也有人說,他對此消息很震驚,據說這是高層做出的決定。AMD發言人回應,此次裁員是要將資源與最大的成長機會結合,是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不幸的是會讓全球員工少4%,公司致力於尊重受影響的員工,並幫助他們度過過渡期。據了解,AMD裁員的傳言,在第3季財報公布後傳出,該報告也引發看跌浪潮,AMD已下跌13.6%,儘管第3季營收和利潤分別成長了17%和34%,不過本季75億美元的營收還是低於分析師預期。AMD的收益報告也顯示,該公司的遊戲部門大幅下滑,本季遊戲營收年減69%,至4.62億美元,這讓該部門的營業收入幾乎虧損,從去年同期2.08億美元下降96%至1200萬美元,AMD將遊戲收入下降,歸咎於「半客製化收入下降」。
進行組織變革 Booking.com母公司擬裁員
知名旅遊預訂平台Booking.com母公司Booking Holdings於8日宣布為保持競爭力,要進行各種組織變革,其中擬包括裁員。據skift報導,Booking Holdings表示,公司打算實施某些組織變革,包括系統現代化、裁員、優化採購等,相信這些努力將提高營運,也能釋放資源,讓這些資源再進行投資,改善他們為旅客和合作夥伴的服務。據悉,Booking Holdings目前沒有宣布要裁多少人,以及財務相關資訊。報導稱,營運支出超過收入,這是問題之一,而Booking要重新調整投資優先順序,以保持競爭力。Booking財務長斯滕貝根(Ewout Steenbergen)上月在會議說,他們注重管理固定費用的成長,提高營運槓桿很重要,所以要有戰略計劃,才能在未來推動來更強勁的營收。報導也指出,截至9月30日,Booking的員工以增加到2.4萬人,比2021年底多了19.2%。截至2023年底,Booking的47%員工住歐洲,而在具體裁員行動實施前,Booking要先問過勞資委員會。Booking發言人說,Booking.com現在還在審查組織結構,雖然目前還在初步階段,沒做任何決定,不過他們預計會做組織變革,確保Booking.com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保持機動性,不斷推動以客戶為主的創新想法。據了解,Booking Holdings旗下有booking.com、Priceline.com、Agoda等6品牌,為旅客和當地業者提供相關服務,Booking Holdings在200個以上的國家營運,支援美洲、歐洲、亞洲地區等40種語言。
匯豐銀行啟動全球大裁員計畫 數周內進行第一輪行動
匯豐北美控股公司(HSBC North America Holdings)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伯茨(Michael Roberts)表示,為了幫助匯豐銀行進行改革,銀行將在未來幾周內啟動全球裁員計畫,裁員的主要目標將會以「高級職位層級」為主。根據《republic world》報導指出,匯豐銀行總裁羅伯茨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這項裁員計劃會對公司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公司會盡可能地快速完成這項工作。羅伯茨也提到,首批裁員的宣布將在數周內進行,後續還會有進一步裁員行動。報導中提到,匯豐銀行是歐洲最大的銀行,而為了改善營運情況,先前就啟動全面的改革計劃,將全球商業和機構銀行業務整合到羅伯茨的管理下,同時創建一個新的國際財富和高端銀行業務,由奧拜恩(Barry O’Byrne)負責監督。這次重組被認為是為了回應投資者長期存在的擔憂,特別是在全球利率下滑、大型區域競爭對手不斷壯大,以及金融科技公司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匯豐如何能夠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據了解,羅伯茨此前曾在花旗集團(Citigroup)工作超過三十年,並在最後階段擔任該公司的首席貸款官。羅伯茨於5年前加入匯豐,目前負責匯豐在美國及美洲的業務。此次裁員計畫是匯豐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重組的內容還包括地理區域的重新劃分。匯豐將創建兩個主要的區域單位,一個是涵蓋亞太地區和中東的東部單位,另一個是包括英國、歐洲和美洲的西部單位。同時,香港和英國將作為獨立的單位運營。
Nissan全球裁員9千人!大砍全球產能2成 還調降銷售預估
日本第三大車商日產7日在日股盤後,公布第二季度財報令人失望,為因應中美銷售下滑窘境,本年度要大砍成本,包括全球裁員和縮減全球產能2成,還調降全年度銷售預估。股價上漲2%收410日圓,尚未反映相關利空。日產7月到9月第二季度營收年跌5%至2.99兆日圓。淨虧損逾93億日圓,市場原估獲利逾490億日圓。營業利益年跌85%至319億日圓,遠低預估652億日圓。4月到9月上半年度淨利,較去年度同期大減93%至僅192億日圓。全球銷售量年跌3.8%至159萬輛,主要受中國和美國各下跌14%和3%拖累。中美占其全球銷售量比率將近一半。日產跟許多外國車商一樣,難以在中國市場跟比亞迪等本土電動車商競爭。另外,執行長內田誠坦承公司誤判油電車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因此錯過油電車銷售快速成長的商機。面對困境,日產正採取緊急措施去扭轉業績,著手整頓業務來因應市場變化。其將削減全球產能20%,把汽車研發時間縮減至30個月,深化跟雷諾與三菱汽車等夥伴的合作關係。全球將裁員9,000人,占全球員工總數逾13.3萬人的6.7%。但內田誠未透露何時裁員和裁員地區。他與多位高層從11月開始自願把月薪減半。由於日產進行重整,讓本年度削減4,000億日圓成本,因此未對全年度淨利做預測。但全年度淨銷售額預測,從原先預估14兆日圓調降至12.7兆日圓。為籌措資金,其將賣出三菱汽車持股,把股權從34%降低至24%。
台灣科技大廠「品安」宣布裁員250人!連金主都撤資退出
台灣電子製造大廠、記憶體模組廠商品安(8088)9月才發出重訊,宣布資遣約250名代工業務相關員工。豈料,今又爆出大股東暨董事「金士頓科技」全面退出品安董事會,持股大量賣掉,消息一出,震撼科技業。品安9月時曾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執行副總經理吳惠珠表示,某客戶自民國112年起已逐漸減少委託品安代工業務,品安日前接獲客戶正式通知,預計將於2024年11月30日結束所有委託代工業務。吳惠珠指出,品安代工業務部門的員工聘任,主要是基於與客戶合作;考量之後資源配置跟維持競爭力,品安因今年第2季每股虧損0.55元,不得已採取緊縮業務因應。吳惠珠進一步說明,品安將依法於11月資遣約250名代工業務相關員工,今日已通報主管機關基隆市社會處勞工關係科,將依據勞基法及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相關法令規定及程序辦理,盡力協助同仁轉業至相關產業,善盡社會責任。據《經濟日報》報導,品安10月公告,大股東暨董事金士頓因轉讓持股超過當選時持股數二分之一,董事身分遭自然解任。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今年9月底金士頓持有品安股票1969張,持股比率3.23%。事實上,金士頓是全球記憶體模組的龍頭,2012年入股品安,之後品安逐步轉型為金士頓的代工廠,靠著金士頓的訂單助攻業績猛飆,2019年每股純益達2.37元,2022年更飆到3.48元。
福斯斷臂求生!計畫關閉3座德國工廠 加碼裁員數萬人、全體員工減薪10%
風雨飄搖的德國福斯汽車正在斷臂求生!當地時間28日,福斯集團(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總工會和地方工會主席卡瓦洛(Daniela Cavallo)在德國狼堡(Wolfsburg)演講時表示,福斯計畫關閉至少3家德國工廠,並裁掉數萬名員工、縮減歐洲剩餘工廠的規模。若卡瓦洛的發言屬實,這將標誌著這家擁有87年歷史的歐洲汽車龍頭,首次關閉其在德國的本土工廠,而福斯在德國擁有10家核心工廠,然而卡瓦洛並沒有具體說明哪些工廠將受到影響。她還補充,福斯在裁員的同時,還將對全體員工減薪10%,而且未來將有2輪的薪資「凍結」,因此2025年和2026年不會上調薪資。據悉,福斯在德國擁有30萬名員工。卡瓦洛還聲稱,福斯汽車希望剝離本土的裝配部門,並將產線移轉到國外,或外包給外部服務供應商。作為歐洲最大車企,福斯近幾個月來,與其他歐洲車企一樣陷入了困境。福斯此前示警稱,由於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其他主要市場銷售放緩,以及電動汽車轉型成本高昂,因此集團需要採取激進的自救行動。近3個月,福斯2次發佈利潤預警,並將其歸咎於「深具挑戰性的市場環境」。福斯集團預計將在30日公佈最新一季的業績,當前預計2024年的營業利潤率為5.6%,遠低於此前6.5%至7%的預測。卡瓦洛28日在德國狼堡對數百名員工喊話,現在將留給高管們2天的時間來回心轉意,否則工會將組織工人進行罷工。她直言,福斯集團及保時捷執行長布魯姆(Oliver Blume)正在「冒著巨大風險」,「我們將中斷勞資談判,並做出員工面臨生存危機時必備的手段。」數周以來,福斯一直和工會就改革和降低成本計畫進行談判,並在9月份首度表態正在考慮關閉德國的工廠,但由於來自政界和工作委員會的強烈反對,分析師們一直抱持懷疑態度。此外,工會還進一步向德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其採取行動解決持續疲軟的經濟問題。卡瓦洛還表示,德國需要緊急制定工業總體規劃,以確保其不會「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