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診
」 誤診 英國 斜頸症 李康生加拿大十多年受「神秘腦部疾病」所苦40人死亡 女現只能吃「冷凍食品」度日
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阿卡迪亞半島的居民一直在與一種導致癡呆症狀和部分癱瘓的疾病作鬥爭,其中1個小社區十多年來一直受到一種「神秘腦部疾病」的困擾,症狀包括出現幻覺、腦霧,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無法行走,還因此導致40人死亡,如今還存活的病人,健康狀況也大不如前,有名女性得病後不能隨意移動雙手,只能吃冷凍食品度日。對此,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管轄下的加拿大公共衛生局也已向該省提供280萬英鎊(約新台幣)幫助調查病例,而該省的新任省長蘇珊霍爾特(Susan Holt)也於最近重新啟動了對該疾病的調查。據《每日星報》報導,新不倫瑞克省衛生部門經過自己的調查後得出的結論為,該地區不存在腦部疾病群,該部門表示,相信患者實際上被誤診為癡呆症和癌症患者,導致官員停止調查這場流行病。不幸的是,疾病和症狀仍在繼續,當局稱目前病例總數為48人,這種疾病被稱為病因不明的神經綜合症,會導致人們出現幻覺、腦霧,且睡眠、注意力、記憶力會出現障礙,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患者無法行走。加拿大政府於2020年底首次透過克雅氏症監測系統(CJDSS)通報了該症候群,當時有40名患者出現了與克雅氏症(CJD)類似的症狀,克雅氏症是種類似瘋牛症的致命性疾病,會導致肌肉問題和嚴重且快速的大腦退化。一年後,48名患者被確定為聚集性感染群的一部分,大多數病例集中在新不倫瑞克省蒙克頓地區,其中一些被確定為該病患者的人年齡在40歲以下,包括39歲的勒布朗(Luc LeBlanc),以前很健康的他,其大腦現在「就像一個80歲的老人」,而波雷爾(Porelle)也曾經是個活躍的人,但她現在也不能隨意移動雙手,只能吃冷凍食品。2022年12月,當局對具有類似神經系統症狀的人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超過90%的人的血液中含有1種名為草甘膦的農業化學物質,儘管官員很快就表示這還沒有定論,但除草劑草甘膦幾十年來一直受到政府科學家的仔細審查。
席琳狄翁對抗罕病「僵硬人症候群」 自拍紀錄片痛苦抽搐片段曝光
55歲西洋傳奇歌后席琳狄翁(Céline Dion),2022年宣布罹患罕病「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後,便消失在螢光幕前。近日她罕見出席全國廣播公司(NBC)黃金時段播出的特別節目中,談論疾病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更將自己對抗疾病的過程拍成紀錄片,完整呈現發病時痙攣的痛苦情況,讓諸多粉絲看了相當不捨。這部名為《我是:席琳狄翁》(I Am: Celine Dion)的紀錄片,於6月25日正式在網上公開,片中記錄下席琳狄翁發病時身體不受控制,肌肉嚴重痙攣的畫面。可以見到席琳狄翁因為痛楚不斷啜泣,同時臉部肌肉也難以控制,不時露出猙獰表情,手指也因為肌肉緊縮而蜷曲,直到醫護人員朝她鼻子內注射藥物,症狀才稍微得以舒緩。在名為《我是:席琳狄翁》的紀錄片中,記錄下她發病時身體不受控制,肌肉嚴重痙攣的畫面。(圖/翻攝FB/I Am: Céline Dion)席琳狄翁表示,每次發生類似事情時,自己都會為此感到相當尷尬。即便如此,席琳狄翁依舊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對抗病痛的希望。如果未來不能跑步,那麼就用走的向前,就算最後只能用爬的,自己也會不斷往前爬,絕對不會輕言放棄。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曾在台大醫院神經部網站刊文表示,「僵硬人症候群」此疾病多在成年後發病,會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不足,造成肌肉僵硬,倘若肢體開始出現僵硬徵兆,活動會因此受到限制,不過由於此疾病有嚴重的肌肉僵硬現象,很容易被誤診為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席琳狄翁2022年12月在個人IG宣布罹患「僵硬人症候群」後,就此消失在公眾目光前,還為此取消了原定2023年至2024的全球巡迴演唱會場次。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曾於台大醫院神經部網站刊文表示,僵硬人症候群多在成年後發病,6至8成的病人,血中及腦脊髓液中會出現抗麩胺酸脫羧基的抗體,這種酵素是合成中樞神經一種抑制性傳導物質GABA所需的,若遭受到抗體的破壞,會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的不足,使得肌肉產生過強的活性,繼而變得僵硬,觸感硬如鐵皮,若肢體也出現僵硬時,行走、活動都會受限。對於僵硬人症候群的治療,楊智超表示,有些藥物可以改善患者軀幹及肢體僵硬的情形,但基於其自體免疫失調的機制,施以免疫治療藥物或使用血漿置換術、注射免疫球蛋白製劑,也能改善病情。
手指腫脹被誤診骨折 她2個月後被告知「是腫瘤」慘截肢
別輕忽任何可能的生病徵兆!外國女子嘉希亞(Natalie Garcia),最近在社群分享以為只是手指骨折,檢查到最後竟是腫瘤,還不得不截肢的罹病經歷,影片上傳後已獲得超過3千萬名網友點閱關注。嘉希亞透過帳號「@Princessnatixo_」在TikTok分享右手中指腫脹、被誤診,到最後截肢的過程,表示中指在某天突然莫名腫脹,就醫被告知「只是骨折」,豈料治療1個月後腫脹不減反增,還出現腫塊並有疼痛感。嘉希亞再次就診後,被告知腫塊其實是腫瘤,加上之前被誤診2個月,後續化療沒有產生多大效果。她也在影片中展示腫脹發黑的手指,透露中指必須被切除。嘉希亞被迫截肢。(圖/翻攝自TikTok)她指控最初的醫療團隊誤診長達2個月,直到發現手指持續惡化,才轉診給另名手部專家,但已經為時已晚;手指經過一次次腫瘤切除手術,狀況卻持續惡化,腫瘤甚至大到「吃到骨頭」,最後由另名外科醫師進行截肢手術。據悉,嘉希亞可能罹患生長在骨關節末端的巨大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該疾病好發於20歲到40歲族群,腫瘤會緩慢侵蝕骨骼,進而導致骨折。嘉希亞也說,中指曾在化療期間出現脫臼,整個腫脹到截肢的過程,更宛如「坐雲宵飛車」,心情直到現在仍難以平復。
女大生懷孕7月發胖!就醫被誤診腎病 住院5天治療不幸身亡
大陸河南省一名大二女學生,今年2月寒假返鄉時,因為懷孕身體發胖,但當時她並不知道自己懷孕,於是爸媽就帶她到鄭州市人民醫院檢查。沒想到經過檢查後,被院方誤診為腎病綜合症,住院5天進行各項治療後不幸身亡,令家屬相當不滿,事後提出申請鑑定醫療事故,但院方至今仍拒絕提供相關資料。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河南省鄭州市一名大二女學生麗麗(化名),在今年2月放暑假返鄉時,身體不斷發胖,且做家事很容易就變喘、肚子也時不時會疼痛。而父母得知後,就將麗麗帶往鄭州市人民醫院進行檢查。經過醫生一系列的檢查後,麗麗被診斷患有腎病綜合症,立刻安排住院接受治療。後續醫生對她使用大量激素治療,並進行腎穿刺手術,結果麗麗才住院接受5天的治療後,2月11晚間,她的病情就突然變得相當危急,轉院進行搶救。沒想到,麗麗轉到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後,醫生發現麗麗懷孕31週並胎死腹中,馬上替她安排剖腹取胎手術。不過手術後麗麗一直是昏迷的狀態,最終在2月20日,因消化道出血、休克,心臟驟停不幸身亡。事後,麗麗的家人對此事相當不滿,她的父親悲痛表示「女兒隱瞞了懷孕的實情,難道醫院檢查不出來嗎?」於是到當地機關申請鑑定醫療事故,希望院方能負上法律責任。結果,申請之後才發現,院方一直都沒有提交相關鑑定資料,導致醫療事故鑑定無法進行。這也讓麗麗父親相當無奈「我們想走法律程序,但醫院不配合我們也走不了。」並表示,他們和院方溝通後,醫生也承認自己有責任,但就是不解決問題「如今事發快四個月了,女兒還在殯儀館。」
「蛋蛋」的哀傷…15歲少年5天2度被誤診 醫師把睪丸扭轉當腹瀉他痛失1顆
男性青春期睪丸急速變大,是睪丸扭轉好發時期,先前在高雄就有一名15歲少年左側睪丸扭轉,忍了兩天後才就醫,檢查後發現,懸吊左側睪丸的精索已纏繞了好幾圈,導致左側睪丸發黑壞死,只好切除。未料在新加坡也發生類似狀況,同樣是一名年齡為15歲少年,他因為左睪丸疼痛就診,但醫師5天內兩度誤診,當發現是睪丸扭轉時,已經離首次會診約10天,由於醫師的疏失、加上延誤治療,少年只能切除睪丸,對此,當地的醫藥理事會紀律法庭吊銷該名醫師執照1年。根據新加坡的《8視界新聞網》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019年,來自武吉巴督的這名少年因為左睪丸疼痛並移轉到下腹部,還出現輕微腹瀉,因此赴醫師楊奇洪的診所檢查,醫師當時認為少年純粹是腹部絞痛,開了止痛藥和沚瀉藥給他。不過少年的狀況仍未改善,5天後再次就診,表示左睪丸疼痛,尤其坐下或行走時疼痛感倍增,醫師檢查後發現,少年左睪丸腫大,而且一碰就痛,認為是左睪丸發炎,於是開立抗生素給,醫師同時幫少年驗血、驗尿,隔天通知少年家長說結果就是發炎。不過少年症狀依舊未解,醫師最後才叫家長將少年送醫,結果發現,患者是睪丸扭轉,雖然立即動了手術,但已經保不住少年的左睪丸,氣憤的家長在2020年7月向醫藥理事會投訴,醫師則在同年12月向少年及其家屬致歉。根據醫藥理事會紀律委員表示,醫師在檢查時發現少年睪丸腫大,就該懷疑睪丸扭轉的可能,由於這名醫師執業已經超過40年,應該有足夠經驗和知識做出正確判斷,而非直接排除這樣的可能性,造成少年延誤就醫,最終認定醫師專業行為失當,吊銷醫師執照12個月。根據國內醫師表示,睪丸扭轉有兩個好發期,一是新生兒期,由於先天結構異常而發生;另一則是青少年期,原因可能和這階段為睪丸快速成長,易造成懸吊的精索與睪丸位置改變而發生睪丸扭轉,若睪丸一旦壞死,可能經由免疫作用,產生抗體去攻擊對側健康的睪丸,同時要盡快動切除手術,否則兩側睪丸恐會不保。
日小6女童須裸上身讓男醫師檢查!多人抗拒落淚 老師駁:這是規定
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一名小學6年級的女童日前返家後,向家長抱怨他們在學校進行健檢時,被要求裸上身讓男醫師進行檢查。儘管當時有許多學生哭著向老師抗議,但老師卻表示這是規定,消息一出引起許多家長不滿。對此,橫濱市教育委員會表示,裸上身檢查是為了保證檢查的準確性,且都有事前通知學生及家長。根據《週刊女性PRIME》報導,近日有家長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表示自己就讀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當地小學的小6女兒向她抱怨,指出他們在學校進行健檢時,被要求裸上身讓男醫師進行檢查。當時其實有許多女學生哭著向老師抗議,但卻被對方反駁說「這就是規定」。貼文一出引起許多家長討論,有些人認為學校這樣的行為,讓他們不能接受「我也有一個女兒,我不能容忍6年級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現在還有校醫做這樣的事?而且在橫濱?不可能吧」。不過,也有一些家長認為,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查出身體的問題「如果疾病被誤診或忽視,問題不是更大嗎?」、「如果我身體的病因此被發現,我會很感激」。對此,橫濱市教育委員會回應「我知道健檢是裸上身進行的,但我從沒有聽說有任何孩子因此而哭泣或抗議。」並表示,為了檢查的準確性,裸上身是必要的,之後也會加派一名女性護士陪同檢查。橫濱市教育委員會也透露,進行裸上半身的健檢時,都會提前通知家長和學生「我們了解各校要求進行準確的檢查的重要性,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和隱私、家長的理解。重要的是要考慮兒童的感受,並能夠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發現疾病和異常。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以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保護孩子的健康。」
懷孕被誤診胃病 準媽媽吃大量藥物…憂影響胎兒:每晚睡不著
太離譜了!中國廣東省梅州市有一名人妻,之前感覺不舒服就診,醫生診斷為胃病,但她卻覺得是懷孕,但醫生仍開立同藥的藥物,直到最近才證實,她是真的懷孕而非胃病,氣得在網路爆料。根據《星視頻》報導,葉女士覺得身體不適,於是去診所看病,醫生診斷是胃病,就這樣醫治了幾個月,直到最近才驚覺,自己其實是懷孕,但是她已經吃了大量藥物,導致胎兒和自身都有危險。葉女士解釋,因為醫生說是胃病,她一直沒有做過產檢,發現誤診後,夫妻倆沒有一天睡過好覺,對於腹中孩子,天天在留與不留之間徘徊,無論如何風險都很大。葉女士擔心吃的藥影響到腹中胎兒。(圖/翻攝自星視頻)從來沒想過會被信任的醫生誤診,雖然葉女士和丈夫都很想留下孩子,也非常捨不得,但她吃了大量的藥,害怕會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而且手術的風險也很大。葉女士痛批,明明是懷孕,但4次檢查醫師沒有一次看出來,甚至她多次表明感覺像懷孕,而且月經也沒來,但醫生仍當胃病醫治,「當胃病當月經不調醫,這是嚴重誤診」、「沒告知是想我生出娃有問題,還是想我出意外,那就得問那無良醫生」,並呼籲大家不要去找該名醫生看病,以免哪天又誤診害到別人。現在她只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處理,給她和孩子一個說法。
金馬影帝被判殘廢險輕生! 頸部歪痛、顫抖恐是「斜頸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脖子一轉就痛、只能歪頭駝背,小心斜頸症纏身!金馬影帝李康生20歲時發現罹患斜頸症,後來雖症狀好轉,卻在45歲時中風後舊疾復發,10年來飽受疾病之苦,不僅工作深受影響,更患有憂鬱症,前後看了至少50位國內外醫師、遠赴國外求醫未果,還被醫師宣判「終生殘廢」,一度想放棄生命。幸好近年經過積極復健及肉毒桿菌素治療,症狀好轉、頸部疼痛也獲得緩解。脖子歪歪的不正常? 40歲後女性當心斜頸風險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說明,斜頸症好發於40歲後,除了脖子「歪歪的」,還會伴隨痙攣、顫抖、及中重度疼痛,日常行動因而受阻,對於情緒、社交能力亦有嚴重影響。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一種肌張力不全症,肌張力不全症僅次於原發性顫抖症、巴金森氏症,是第3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斜頸症是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的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大多數個案屬於特發性、找不到病因,研究顯示患者通常多於40歲後發病,且女性發生斜頸症的機率是男性的2倍之高。疼痛→焦慮→症狀惡化 患者深陷惡性循環然而,許多患者一開始常以為只是落枕或姿勢不對而忽視,反而延誤就醫或被誤診。據統計,斜頸症患者從發作到確診平均竟需花上4至6年,這段期間內症狀恐愈發嚴重、影響生活!陳智光進一步說明,脖子歪歪的、不能任意轉動,可能影響視線跟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部分患者更因擔心旁人眼光,不願出門與人社交。呼籲民眾一旦發現脖子歪斜、疼痛或顫抖應及早就醫,若確認為斜頸症後盡早接受正確治療。▲斜頸症是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的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陳智光醫師提供)藥物+復健更有效 減緩疼痛重拾治療希望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教授指出,斜頸症通常多伴隨痙攣、顫抖、抽動,且嚴重時可導致中重度疼痛與不適感,患者飽受病痛之下易衍生心理疾病,國外研究顯示,近6成斜頸症患者有焦慮症,逾4成有憂鬱症,然而焦慮、疲憊、壓力過大,又會使斜頸症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將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會進展為節段性肌張力不全症, 影響到頸部的相鄰部位。由於斜頸症為終生疾病,目前治療多以緩解症狀為主。吳逸如說明,斜頸症治療藥物選擇多元,肉毒桿菌素可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交接處,精準放鬆受到影響的頸部肌肉。臨床研究顯示,通常注射肉毒桿菌素後6週即可看到明顯改善,能矯正頭部歪斜位置、大幅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現在健保已有條件給付,鼓勵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口服藥物多為肌肉鬆弛劑,作用於全身,劑量調整不易,也無法精準放鬆受影響肌肉,易造成全身無力等副作用。手術侵入性治療,破壞性較高,多應用於其他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 且效果不長。肉毒桿菌素肉毒桿菌素為神經肌肉阻斷劑,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交接處,抑制肌肉收縮。腦深層刺激術藉電流來調節腦內不正常活動,而達到症狀的控制,通常建議作為肉毒桿菌素治療無效的替代療法影帝李康生分享抗病經歷 鼓勵病友穩定治療深受斜頸症所苦的李康生分享,自己曾求助過至少50名醫師,試過各式中、西醫療法、甚至偏方,卻還是無法緩解頸部的緊繃疼痛感,有次治療時痛到崩潰痛哭,一度想放棄生命。直到求診於復健診所的王薏茜院長,嘗試注射肉毒桿菌素後,總算感受到症狀明顯改善。王薏茜醫師分享,許多斜頸症患者一開始找不到病因時,會自行嘗試針灸、拔罐、推拿或民俗療法,但效果都不彰,鼓勵患者有疑似症狀,要至復健科、或神經內科求診進行鑑別診斷,確認為斜頸症後,則建議應同時採用藥物及復健方式,才能讓治療效果最大化。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生命線專線:1995
金馬影帝罹怪病…被宣判「終身殘廢」 醫示警3症狀當心:常被誤診
「金馬影帝」李康生20歲罹患怪病「斜頸症」,當時奇蹟般治癒,直到45歲發生小中風後,毛病再度找上門來,為了養病只好推掉所有戲劇,求醫多年被多名醫生宣判終身殘廢,讓他崩潰大喊:「我不想活了!」對此,醫師就示警3症狀,可能是斜頸症,應該及早就醫檢查。李康生第1次發病時,以為是駝背嚴重,就去買矯正帶,後來變成脖子歪,看了中西醫都沒用,在一次意外脫臼,反而讓斜頸症好了。不過,蔡明亮導演在與李康生合作時,發現他脖子看起來「快要歪」,於是告訴他:「你的病沒有好,只是藏起來了」,果然20年後又復發,最嚴重時脖子歪了90度,吃飯和走路都要把臉扳正,才能正常生活。李康生四處尋醫,被多名醫生宣判「終身殘廢」。(圖/翻攝自李康生臉書)為此,李康生也把工作辭掉,蔡明亮帶他搬到山上,擔起照顧、陪伴的責任,並把過程拍成紀錄片《日子》。回憶起這段期間,有次李康生突然情緒崩潰,哭喊:「我不想活了!你放手吧,這樣下去沒意思,治不好了!」印象特別深刻。李康生透露,他苦尋名醫和民俗療法,但被不只一人判定「終身殘廢」,讓他失去生存的動力。好在後來找到合適的醫生,透過施打肉毒治療,加上勤奮復健,已經好了8成,但仍要隨時注意脖子的狀況,不能太過疲憊。對此,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一種肌張力不全症,多數個案屬於特發性、找不到病因,不過研究發現患者通常在40歲後發病,且女性發生的機率高於男性的2倍。陳智光提醒,斜頸症除了脖子「歪歪的」,還會伴隨痙攣、顫抖,也會感覺疼痛,但很多人會以為只是落枕或姿勢不對忽視,反而延誤就醫或被誤診,反而嚴重影響生活。◎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脖子一轉就痛」恐罹斜頸症 看遍50位醫師無果!金馬影帝深陷憂鬱症
脖子一轉就痛、只能歪頭,小心是斜頸症惹禍!金馬影帝李康生在20歲時即發現自己罹患斜頸症,後來雖症狀好轉,卻在45歲時中風後舊疾復發,十年來飽受斜頸症之苦,不僅吃飯、騎車不便,甚至連走路還一度習慣手扶著頭部,希望矯正頸部歪斜,拍戲也深受斜頸影響,更因此而患有憂鬱症,前後看了至少50位醫師、甚至遠赴國外求醫卻未果,幸好近年在經過積極復健及肉毒桿菌素治療後,症狀好轉、脖子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緊繃疼痛。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醫師說明,斜頸症多好發於40歲後,除了脖子「歪歪的」,還會伴隨痙攣、顫抖、及中重度疼痛,日常行動因而受阻,對於情緒、社交能力亦有嚴重影響。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教授指出,及早治療可避免症狀惡化至失能,其中注射肉毒桿菌素可矯正頸部歪斜、大幅降低疼痛感。陳智光醫師指出,斜頸症是一種肌張力不全症,肌張力不全症僅次於原發性顫抖症、巴金森氏症,是第三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斜頸症是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的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大多數個案屬於特發性、找不到病因,不過研究顯示,患者通常多於40歲後發病,且女性發生斜頸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之高!然而,許多患者一開始常以為只是落枕或姿勢不對而忽視,反而延誤就醫或被誤診,據統計,斜頸症患者從發作到確診平均竟需花上4至6年,這段期間內症狀可能愈發嚴重、影響生活!陳智光醫師進一步說明,脖子歪歪的、不能任意轉動,可能影響到視線跟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部分患者會因擔心旁人眼光,而不願出門與人社交,日常的一舉一動都受到阻礙。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教授指出,斜頸症通常多伴隨痙攣、顫抖、抽動,且嚴重時可導致中重度疼痛與不適感,患者飽受病痛之下易衍生心理疾病,國外研究即顯示,高達半數的斜頸症患者因而患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然而,焦慮、疲憊、壓力過大,反而又會使斜頸症加劇,形成惡性循環。由於斜頸症尚未能治癒,現在治療多以緩解症狀為主,吳逸如教授說明,目前斜頸症的藥物選擇多元,口服肌肉鬆弛劑雖有舒緩效果,因作用於全身,調整劑量困難,易造成全身無力等副作用,肉毒桿菌素則可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交接處,精準放鬆受到影響的頸部肌肉,臨床研究顯示,通常注射肉毒桿菌素後六週即可看到明顯改善,能矯正頭部歪斜位置、大幅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現在健保已有條件給付,鼓勵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曾經深受斜頸症所苦的金馬影帝李康生分享,自己曾求助過至少50名醫師,試過各式中、西醫療法、甚至偏方,卻還是無法緩解頸部的緊繃疼痛感,直到求診於超越復健診所的王薏茜院長、嘗試注射肉毒桿菌素後,才總算感受到症狀明顯改善。王薏茜院長分享,許多斜頸症患者在一開始找不到病因時,會自行嘗試針灸、拔罐、推拿或民俗療法,但效果都不彰,鼓勵患者有疑似症狀,要至復健科、或神經內科求診進行鑑別診斷,確認為斜頸症後,則建議應同時採用藥物及復健方式,才能讓治療效果最大化。
10歲女童被誤診 罹「罕見腦癌」無法治癒…只剩幾個月生命
比悲傷更悲傷的真相!澳洲一名10歲女童今年初因為眼睛問題就醫檢查,但醫生診斷認為是常見的兒童視力障礙,怎料病情急轉直下,才發現罹患的是具侵襲性的腦腫瘤,被宣告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女童伊薇(Evie Whipps)在家人眼中非常善良,富有愛心和同情心,今年2月因為眼睛從左向右快速移動,到醫院檢查,診斷為眼球震顫,是兒童視力障礙常見的類型,隨後便回家休養。萬萬沒想到醫師誤診,1周後對大腦做了磁振造影,驚覺是「瀰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瘤」(DIPG)。醫師遺憾表示,位於伊薇大腦底部的腫瘤無法動手術,存活機率接近0%,即使不能治癒,仍進行為期6周的放射治療,試圖縮小腫瘤並緩解症狀。不幸的是,腫瘤會導致健康狀況和恢復功能衰退,8月份時侵襲小腦,使得她失去說話的能力。媽媽皮雅(Pia Whipps)向《每日郵報》透露,家人試圖在伊薇情緒低落、努力面對日益衰退的能力時,和她一起活在當下,享受珍貴的快樂童年,雖然接下來的幾個月,可能是伊薇生命的最後時刻,但友人幫忙建立募款活動,希望能籌到資金,讓一家人待在一起,度過每一刻,不錯過任何事情。
頭痛被誤診闌尾炎!25歲嫩爸「腦瘤蔓延到背」 轉院12天猝逝
英國倫敦發生嚴重醫療疏失,25歲男子華納(Joshua Warner)今年6月因頭痛、噁心超過2週,前去醫院就診並被診斷闌尾炎,但華納術後不僅沒好轉,進一步檢查雖發現腦部異常,醫師卻以「機器有問題」否定檢查結果。華納直到昏迷後轉院才確認罹患腦瘤,12天後不幸死亡。據《每日郵報》報導,來自克雷福德(Crayford)的華納,當時前往達倫特峽谷醫院(Darent ValleyHospital)就醫,經電腦斷層診斷闌尾炎並切除,但他「術後幾小時」便因為不適再回去醫院。家屬悲傷透露,華納直到事後轉院,才檢查出大腦右側有顆巨大腫瘤,且已延伸到背部和腦幹。更令家屬氣憤的是,該院醫師只用設備出問題就打發華納回家,華納母親佩特曼(Eve Pateman)怒斥醫院不只誤診,還曾指控服用含可待因(Codeine)藥物的兒子使用鴉片類毒品,院方甚至多次拒絕兒子的急診要求,導致華納延誤治療,幾週後在祖父母家浴室昏倒,轉送他院治療檢查。華納9月確診中線神經膠細胞瘤(midline glioma)時,已因病程進入第4期,無法透過手術切除,且被判斷只剩3個月生命,比同病患者平均剩餘8至11個月生命短上許多,未料確診僅12天後就過世。華納家屬已對誤診的達倫特峽谷醫院提出投訴,斥責院方誤診,誤認頭痛是闌尾的「牽涉痛」,又不認真看待患者表達「腸胃沒不適」,以及拒絕相信儀器數據。另當地國民保健署(NHS)機構傳出已介入調查。
31歲男吃完「生螃蟹沙拉」竟咳血 就醫才知被1物感染:嚴重可致死
越南一名31歲男子日前吃完朋友製作的生螃蟹沙拉,幾週後竟咳血,就醫查出肺吸蟲感染症。當地醫師指出,肺吸蟲可能存於一些未被煮熟的海鮮,像是蝦子與螃蟹,人類吃下就會出現胸痛、咳血、體重減輕、疲勞等症狀,甚至死亡。根據《Sanook》報導,31歲男子約在1個月前到朋友家中作客,吃了生螃蟹沙拉,幾週後開始疲勞、噁心、呼吸困難、體重減輕,甚至還會咳血,為此跑遍多家醫院看診,才被查出罹患肺吸蟲感染症,此病已致他染上肺炎。醫師表示,肺吸蟲感染症在各年齡的族群皆能見到,由於越南北部一些省份、山區有吃生蝦子和生螃蟹的習慣,而當食材未被事先處理妥當,此時肺吸蟲幼蟲便會藉由人類小腸壁進入腹腔,接著穿過橫膈膜到達肺部,從而寄生於此,長期下來造成患者胸痛、咳血、疲勞、體重減輕,甚至可能死亡。醫師強調,患者的肺吸蟲感染症出現的咳血、胸悶,起初易被誤診肺結核、肺炎、肺部腫瘤等其他疾病,因此建議生活在山區、愛吃生食的民眾,應改吃熟食、多喝開水,一旦發現長期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就要立刻就醫檢查,千萬別有僥倖心理。
40多歲媽「泛視神經脊髓炎」一夜全癱 當心5大症狀警訊
4旬的怡芬數年前感到腰痠背痛、下腹部疼痛,某日更一夜全癱!做一連串檢查後,她確診為罕病「泛視神經脊髓炎」,不僅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每日劇痛難耐,一度想放棄生命。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表示,中樞神經疾病為終身疾病,需要長時間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避免病情反覆發生,患者面對每年上百萬龐大醫藥費壓力沉重,呼籲健保給付新藥,讓更多病友持續接受有效的治療。泛視神經脊髓炎5大症狀視力惡化或視野缺陷肢體感覺刺痛肢體無力或癱瘓持續打嗝、莫名嘔吐感或嗜睡排尿不順或困難、失禁全台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約8百多人,女性占了93.9%。主因為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攻擊自身體內之中樞神經細胞,主要侵犯視神經、脊髓與大腦組織。若侵犯視神經,病人常於短時間內發生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眼睛疼痛;如侵犯脊隨,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肢體無力或癱瘓,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若未妥善治療就會反覆發生永久性傷害,更可能導致生命中止。早期易被誤診為多發性硬化症羅榮昇說明,由於同屬中樞神經疾病,泛視神經脊髓炎早期容易誤診為多發性硬化症,錯失黃金治療時期。兩疾患差別在於泛視神經脊髓炎經由藥物控制,可降低發作程度與頻率,可用藥物雖然少,但致死率低;而多發性硬化症發作進展恐會慢慢退化。針對治療泛視神經脊髓炎,可先使用類固醇藥物加免疫抑制劑,但若反覆發作恐為惡性,需進一步靠生物製劑加免疫抑制劑才能控制。新型生物製劑療效比起口服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有助於減少泛視神經脊髓炎復發,也較無白血球數下降或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8成患者接受新型生物製劑後,明顯改善整體生活、降低復發。怡芬在醫師協助治療下,接受新型生物製劑治療,病情得到緩解,加上老公與女兒每天鼓勵復健,讓她從全身癱瘓到現在可自行走動,甚至打工、開車接送小孩,逐漸回歸原本的生活軌道。病友2大困境:經濟無法負擔治療、病情反覆發作然而,多數患者仍無接受新型生物製劑治療,怡芬老公無奈坦言:「住院及復健的醫療費將近百萬,只能四處去借貸。」羅榮昇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並非一次就能控制病情,而是需要長時間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避免病情反覆發生。每月注射一次新型生物製劑耗費數十萬,須持續治療約半年才能看到顯著作用。根據時勢調查統計,病友家庭平均一年支付新型生物製劑費用,高達家庭總收入的3倍,價差破百萬!超過6成病友表示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境為「新型生物製劑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經濟無法負擔」,以及「病情反覆發作」。尤其40歲以上、已婚或有小孩的女性病友比例高,一旦發病高達83.3%病友無法繼續就業,得中斷工作專心治療,造成家中經濟壓力,甚至有病友因而離婚。面對疾病反覆不定無法掌控、爭取新藥納入健保不易,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副理事長姚秀康喊話,疾病影響的不只是病友一個人,而是連動整個家庭,也會增加長期照護工作,期盼政府將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減輕病友經濟負擔,永續用藥不間斷,找回自己的人生正軌。
手指超腫痛10天竟是被誤診 賈靜雯返台「急尋醫師表弟」直呼:醫生好重要
藝人賈靜雯和修杰楷於2015年結婚,育有2個女兒咘咘、Bo妞,加上老婆和前夫所生的大女兒梧桐妹(Angel),一家人甜蜜幸福。近日賈靜雯和大女兒Angel出國玩,期間卻覺得手指有點痛,聽從醫生指示熱敷,卻越敷越腫,返台後趕緊看醫生,才找到真正病因。賈靜雯在IG限時動態曬出自己腫腫的手指,透露10天前這根指頭沒有外力受傷,忽然感覺有點痛,起初以為是LA太乾燥所致,便不以為意,沒想到手指卻越來越腫,在上飛機前去看了醫生,醫生告訴她要熱敷,她也照做,結果卻越敷越腫。賈靜雯透露,自己返台後立刻去找醫生表弟求救,「他一聽到我天天熱敷差點暈倒,說這是甲溝炎怎麼可以熱敷,立刻把膿幫我挑開,讓我緩減了疼痛」,此次經驗也讓她直呼「醫生好重要!誤判真的會讓人擔心,希望快快消腫。」賈靜雯在IG限時動態曬出自己腫腫的手指。(圖/翻攝IG@ alyssachia)
男大生嚴重偏頭痛、疲憊 就醫被誤診為焦慮症!1個月後身亡
母親茱莉(Julie Alfrey)表示起初因為強尼有焦慮、恐慌症的病史,原以為是一樣的症狀再次發作,沒想到兒子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差,便在5月23日前往醫院檢查,但當時強尼在候診時竟突然昏倒,並呈現嘴唇發青、滿身是汗的情況。醫生診斷後認為是酗酒造成,並有心律不整的情況,但當時醫生認為可能是良性,便未多作其他檢查。後來強尼被轉移到費爾菲爾德醫院進行檢查,在等救護車時嘴唇及手指竟都開始變藍,臉色也越來越不好,不舒服的程度讓強尼直呼「讓我解脫,我快死了」,但當他再次進入急診室時,仍被診斷為心理問題。未料3天後醫院報告竟顯示強尼肝功能異常,住院治療後病情稍有改善,但後來情況竟急轉直下,病情再度惡化,強尼在6月8日再次住院,當時醫生表示強尼現在連腎臟都受到影響,便在6月24日不治身亡。母親茱莉在事後悲痛表示,「我想當時他知道自己快死了,一直說讓我從痛苦中解脫吧。」父親香理(Chris Charnley)也表示強尼當時一直抓著他的手,問他「我是不是要死了」。而目前院方表示,強尼的心律不整與病情無關,當時的治療重點是肝功能問題,目前驗屍庭仍持續進行,預計1月9日結束。
席琳狄翁罹「僵硬人症候群」 醫揭2常見病徵:容易被誤診
54歲西洋流行音樂天后席琳狄翁(CelineDion),過去以一首《鐵達尼號》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紅遍全球,日前卻驚傳罹患「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只好忍痛取消明年的巡迴演唱會。由於該疾病相當罕見,且症狀很容易被誤診,因此要特別注意。楊智超醫師在曾在台大醫院神經部網站刊文,有關僵硬人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軀幹及近端肢體僵硬、緊縮,尤其好發於腹部與下背部的肌肉。6至8成的病人,血中及腦脊髓液中會出現抗麩胺酸脫羧基(酉每)的抗體(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這種酵素是合成中樞神經一種抑制性傳導物質GABA所需的,若遭受破壞可能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的不足,使得肌肉產生過強的活性,以致於變得僵硬。由於病人身體肌肉變得僵硬,行走、活動都會受限,很容易被當作太緊張或一般下背痛處理。至於治療方法,有些藥物可以改善僵硬情形,但基於自體免疫失調的機制,施以免疫治療藥物或使用血漿置換術、注射免疫球蛋白製劑,也能改善病情。僵硬人症候群容易被誤診。(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也提醒,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僵硬人症候群和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孩童的好發年齡多小於3歲,成人好發的年齡介於30~60歲之間,不過目前患者多為成人,且女性患者約為男性2倍。典型症狀有肢體僵硬和肌肉痙攣,因而常被誤診為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症候群、破傷風、肌肉強直症、心身症(psychosomatic illness)和焦慮恐懼(慌)症等,因此在診斷時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至今尚未有完全治癒的藥物,但可以讓症狀獲得良好的控制。
67歲熟男餐餐大魚大肉 頸動脈竟卡了塊4cm油脂
大陸廣東一名67歲的大叔平日不煙不酒,但飲食比較重油,愛吃肉、喝濃湯以及吃甜食,他幾乎每頓「無肉不歡」,有一天竟發生雙腿無力、頭暈,於是到醫院就醫,查出症狀為腦梗死,意即腦梗塞,最終醫生從他的右側頸動脈裡剝出一塊長約4公分長的「油脂」,這塊油脂還是他「吃進去的」。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大約從2016年開始,這名大叔就經常出現頭暈、眼花、腳軟、嘔吐等症狀。據他的女兒回憶,「有時候就算躺在床上也會天旋地轉地暈」。後來患者被誤診為鼻竇炎,並治療了一段時間。去年10月,這名大叔到醫院檢查發現頸內動脈有斑塊形成,接受保守治療後,症狀改善不明顯。近幾個月以來,他經常說雙腿沒力,有時蹲下後想要起身都困難,於10月中旬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五科尋求進一步治療。該院副院長魯明接診後,仔細對比了患者過往的影像檢查資料,發現其右側頸內動脈狹窄程度較前明顯加重,狹窄率約70%,且缺血性症狀較明顯,「大腦動脈過度狹窄導致血流障礙,容易使腦部持續缺血缺氧,出現腦梗死。需要手術疏通血管」,魯明這樣表示。10月17日,魯明帶領神經外5科團隊為患者實施右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魯明說,切開患者的頸內動脈,有泥沙樣斑塊溢出。最終順利剝出一塊約4公分長的黃色油脂,並徹底清除了殘留的斑塊和碎屑,患者女兒事後表示,「他現在沒有再頭暈、嘔吐,走路也正常了」。根據醫師表示,患者的頸動脈狹窄主要是由動脈硬化斑塊引起,「這與他愛吃肉、飲食不健康有很大關係」。魯明提醒,平日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尤其是中高齡者,更要少吃重油重鹽的食物。
27歲男禁慾10年不敢壞壞 全因「對自己精液過敏」
俗話說君子色而不淫,但美國一名27歲男子只要有性高潮,就會出現咳嗽、流鼻涕以及蕁麻疹等症狀,造成他不只壞壞,就連「自愛」也會飽受煎熬,導致男子因此禁慾長達10年之久。所幸最後在醫師治療下已能放心享受性生活。據《每日星報》報導,該名男子從10年前開始出現對自己精液過敏的奇特症狀,他射精後必定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類似流感症狀,以及產生蕁麻疹,多次就醫後才確認罹患「性高潮後病情症候群」(POIS),而該病的其中一項評斷指標,便是射精後出現流感或過敏症狀。專家指出,該病的文獻「年齡」非常輕,2002年才有首起案例被記載,因此別說大眾,就連絕大多數醫療人員都未聽過性高潮後病情症候群,近幾年也頻傳患者被誤診、接受大量不必要檢查和治療,但病情從未獲得改善。而該名男子經過每日服用180毫克的抗組織胺治療後,症狀已減輕達到9成,目前已能放心「射擊」,詳細病情及治療已刊載在《泌尿學病例報告》。此外,該病除有咳嗽、流鼻涕症狀外,還會有極為疲勞或疲憊感、肌肉無力、發燒、流汗、易怒、記憶困難、注意力不集中、鼻塞與眼睛發癢等情況。另有研究嘗試以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苯二氮平類及免疫療法來治療該病。
正妹「月經失控」狂噴不敢出門 浴血11年驚知「之前被誤診了」
對許多女性來說,「那個來」的那幾天是每個月最難受日子。而英國一名27歲女子卻因為誤診,被迫經歷長達11年「每月月經持續數十天」的噩夢,期間她要忍受身體不適,學業、工作因此中斷的困擾,出門逛街更是遙不可及,因為經血隨時可能「大量流出」染透褲子。據《鏡報》報導,莫菈格(MoragSmith)在16歲的某幾個月察覺月經異常,相較一般人每月3到7天的經期,她的經期天數高達10到14天,且經血量相當大,迫使她出門時得額外攜帶褲子和20英鎊(約新台幣720元)的牛仔褲購買費,以備不時之需。但當時的家醫師告訴莫菈格「這只是正常狀況」,懷疑原因可能是莫菈格太瘦導致,最後僅開立緩解噁心用的藥物和避孕藥,讓血液流動減緩以降低經血量,和能更舒適的上課、考試,並向莫菈格保證「等妳長大情況就會變好」。然而,莫菈格經血、經期異常並沒有隨年齡轉好,21歲時還被其他醫師建議「停用避孕藥」保護身體。相較越來越嚴重的經血、經期異常,不同醫師不同診斷的疑惑對莫菈格來說幾乎不值一提,因為月經的病假已讓她每月損失400英鎊(約新台幣14,300元),造成她不得不從格拉斯哥搬到給有薪假更寬鬆的倫敦工作。而莫菈格在這期間,則依婦科醫師建議裝激素避孕器治療,與被告知「絕對不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安裝避孕器後症狀卻沒有減緩跡象。莫菈格直到2019年認識另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子,才發現類似症狀被誤診的情形很常見,於是回到同家醫院但找不同醫師看診,之後果真確認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並在治療後回復正常生活。這結果讓莫菈格感歎「如果我11年前沒有被誤診,就不用過上這些煎熬的日子」,她也呼籲女性遭遇類似症狀時要傾聽身體的聲音,以及不要怕挑戰醫師,以免像她一樣遭受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