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風險
」 疾管署小心半熟蛋!醫生揭「食用生蛋」風險:嚴重會危及生命
許多人喜歡半熟蛋的口感,但其實背後其實隱藏著健康風險,近期前台大醫院兒科醫師兼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表示,除了衛生風險外,生蛋白還含有抑制人體吸收生物素的物質,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影響健康。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在其影片中指出,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不建議生食雞蛋。除了衛生風險外,生蛋白還含有抑制人體吸收生物素的物質,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影響健康。吳其穎解釋,生吃雞蛋最大的風險來自衛生問題,因為雞蛋在母雞體內形成時,可能沾上沙門氏菌。如果品質控管不當,食用受污染的生蛋可能會導致腸胃炎,症狀包括嘔吐、腹瀉,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菌血症,嚴重時危及生命。此外,吳其穎提醒,生蛋白中的某些物質會阻礙人體對生物素(維生素B7)的吸收,生物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長期缺乏可能導致掉髮、指甲脆弱等營養不良症狀,因此頻繁食用生蛋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他建議,為了兼顧美味與衛生,最好選擇全熟蛋。至於生食雞蛋,除非特殊情況下少量品嘗,否則基於健康與衛生考量,應盡量避免。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依據資料顯示,生食或攝食未加熱完全的蛋品會引起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沙門氏桿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此菌所引發的食品中毒,其症狀包括噁心、腹痛、嚴重腹瀉、脫水、偶發性頭痛,有時會有輕微發燒、腹瀉和食慾不振達數天之久。由於此菌不耐高溫,充分加熱煮熟,即可將此菌殺滅。因此購買生鮮雞蛋宜儘量選購洗選蛋,否則挑選雞蛋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交叉汙染。衛福部表示,生蛋白中含有白素(Avidin),會阻礙人體對生物素(Biotin)的利用與吸收。把雞蛋煮熟,不僅可破壞白素也可消滅病菌,免除致病的危險,且加熱後雞蛋中的蛋白質才容易被人體吸收。
美國9州爆「乳牛禽流感疫情」還傳人 疾管署:勿飲用未殺菌生乳
美國自3月底以來,已有9個州、34個乳牛群爆發禽流感疫情,在德州甚至有1名牧場業者確認感染H5N1病毒。對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等機構已開始對商店出售的牛奶和牛肉餡進行檢測。由於擔憂疫情向人類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TO)也示警,H5N1禽流感病毒有可能透過候鳥傳播到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乳牛。而衛福部疾管署今(16日)則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生乳(raw milk)。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乳牛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況已在德州、密西根州等9個州出現。據FDA的檢測,零售店出售的牛奶樣本中已有1/5含有病毒存在的痕跡。美國聯邦法律規定生產商必須對牛奶進行巴斯德殺菌法(Pasteurization,pasteurisation)。FDA則指出,由於經過巴氏殺菌法,即使牛奶中檢出病毒痕跡,飲用也不會造成危害。目前當局還在繼續針對38個州的市售牛奶樣本進行檢測。衛福部疾管署今(16日)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生乳(raw milk)。(圖/達志/美聯社)不過WHO對禽流感疫情蔓延至人類的擔憂仍然存在,儘管目前尚未確認H5N1病毒已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是此前被感染的動物致死率「極高」。報導補充,2024年3月,首個禽流感病毒感染乳牛的案例遭到證實。當時,德州1名飼養乳牛的農場員工也被發現感染。WTO流感計畫處負責人也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稱,由於候鳥將病毒帶到世界各地,其他國家的乳牛肯定有被感染的風險。雖然WTO認為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整體公共衛生風險很低,但仍呼籲各國保持警覺。雖然一般認為禽流感不會透過牛奶傳播,但她也重申了WTO長期以來的建議,那就是飲用經過巴氏殺菌法消毒的牛奶。對此,衛福部疾管署今(16日)表示,當局13日已召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會議,邀集農業部、食藥署及相關專家與會,針對國內新型A型流感防治工作進行盤點與討論。會中全面盤點並討論我國在動物禽流感疫情監測、乳製品食用安全及疫情接觸者健康監測部分的防治作為,最後也建議,國內目前雖然無出現此疫情,但仍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之生乳,食藥署也補充,國內市售鮮乳目前也皆有殺菌製程。此外,會議也建議農業部進行牛隻H5N1疫情監測,若發現牛隻H5N1疫情,即透過現行農衛雙方禽流感疫情交換機制,提供疫情資訊予衛生單位,對接觸者進行主動健康追蹤。另疾管署也已預先規劃萬一發生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疫情時的因應措施,包括啟動新型A型流感通報條件修訂,以及預擬疫情發生時畜牧場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建議等措施,降低相關疫情對產業與食安可能造成的衝擊。
新冠疫情XBB成主流病毒株 疫苗延至國慶連假後全民開打
疾病管制署3日公布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9月26日-10月2日)每日平均新增35例本土確定病例(含併發症),較前7日(9月19日-9月25日)之每日平均新增33例。9月26日-10月2日平均每日新增4例死亡,較9月19日-9月25日之每日死亡平均數5例略降。近期國內疫情處低點上下起伏,仍須持續關注後續疫情變化。由於XBB已經成為主流病毒株,莫德納XBB.1.5疫苗已經於9月26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病管制署原本規劃暫訂於10月9日開放全民接種,3日也進一步宣布接種日改至10月11日國慶連假後開打。疾管署指出,近4周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98%)為主流株,重點變異株以EG.5 (43%)為多,其次為XBB.1.16 (10%) 及XBB.2.3 (9%)ep 根據WHO指出,XBB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為目前主流變異株,截至2023年10月1日,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97%,其中以EG.5為多(47.3%),WHO於9/21更新該變異株風險評估,基於變異株疾病嚴重度未明顯增加,評估對全球造成公共衛生風險為低。另外,疾管署還說明,國內近期新冠疫情雖處低點,惟有略升趨勢,推估預測疫情於10月中旬後逐漸升溫,鑒於國內外新冠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提升國民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目前開放65歲以上民眾和醫護人員接種,預計將自10月11日起開放滿6個月以上全民接種,提醒民眾儘早獲得保護力,減少病毒變異株威脅。
台灣5月就有本土EG.5 國內流行趨勢如何?現行COVID-19疫苗是否有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國內COVID-19仍呈下降趨勢,不過近日變異株EG.5崛起,傳播相當快速,令許多民眾相當擔心。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國內5月開始就有檢出EG.5本土案例,6月開始逐漸有上升趨勢,WHO專家表示EG.5在今年冬季會有更廣泛地傳播,疾管署會持續監測,不過目前看來EG.5屬於高傳播低風險的變異株。EG.5本土佔比持續上升 但仍以XBB為多非主流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EG.5本土檢出病例,在18週時佔比為1.1%,25週為3.0%,30週為14.3%;EG.5境外移入檢出病例,在18週佔比為2.7%,25週為12.8%,30週為36.5%。EG.5佔比雖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不過目前仍不是國內的主流病毒株。疾管署統計,近4週檢出Omicron變異株本土病例中,仍以XBB為多,其中XBB.1.16佔23%、XBB.1.5佔20%,而EG.5佔比為12%。EG.5免疫逃脫、傳染性高 但疾病嚴重度低、不易發燒EG.5變異株是Omicron XBB.1.9.2子代變異株,於今年2月首度在國際間被偵測到,7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EG.5列為需要監測的變異株,更在8月9日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OI)。根據國際監測資料顯示,截至8月7日為止,全球已有51個國家檢出EG.5變異株,佔比以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為多。美國CDC數據顯示,EG.5變異株占比於8月5日已達17.3%,成為該國最主要的流行變異株。另外,英國EG.5衍生變異株截至7月底已占所有病例的14.6%,而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其EG.5變異株占比則介於5%至18%間。曾淑慧發言人提到,EG.5變異株本身有較好的免疫逃脫性,其傳染性相較於其他變異株要稍微高一些,但是它的疾病嚴重度和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相比並沒有增加,根據疾管署觀察結果以及相關文件發現,EG.5比較不容易發燒,這是與其它變異株不太一樣的一個地方,不過仍有相關的呼吸道症狀。現行COVID-19疫苗對EG.5有效? 未來疫苗接種如何進行?目前,WHO評估EG.5變異株對全球造成的公共衛生風險低,因此民眾似乎不需要太過擔心。針對專家示警EG.5將在今年冬季更廣泛地傳播,疾管署也表示會持續監測國際間病毒株演變與流行。至於,現行COVID-19是否能有效預防EG.5?未來疫苗將會如何施打?曾淑慧發言人表示,相關單位已對此進行討論,目前9月新一代新冠疫苗主要是針對XBB.1.5,而EG.5本身跟XBB.1.5都是屬於XBB的變異株,2變異株有些相似,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目前XBB.1.5的疫苗對EG.5也有效。曾淑慧發言人提到,之後若台灣引進XBB.1.5疫苗,將會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提供建議,高風險族群應該還是要優先來接種。
食安連環爆1/A肝莓果戳破進口迷思 食物生態鏈複雜「汙染機會大幅增加」
莓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一向是健康人士的最愛,因此當好市多冷凍莓果驗出A肝病毒時,震驚各界。事實上,歐美紐澳過去也發生多起A肝莓果事件,例如2023年4月美國才剛剛發生,專家認為未來類似事件會愈來愈多,原因是食物生態鏈變得複雜,從種植、加工、冷凍,可能會經過數個國家與工作人員,因此大大增加汙染機會,呼籲大眾認清「進口不一定最佳」。事實上,台灣國產的紫玉米、紫地瓜、葡萄、李子、紫色花椰菜皆含豐富花青素,只要多樣化攝取,營養價值一點都不輸給冷凍莓果,建議挑選當季國產蔬果更安心。根據食藥署資料,截至5月7日為止,好市多科克蘭3項冷凍莓果類產品各分店退貨累計3萬1253.37公斤。5月9日食藥署又在邊境檢驗攔下1萬7429公斤的「好市多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再度驗出A肝病毒。雙北也爆發2起疑似A肝病毒感染案例,新北市一名40歲女性曾食用好市多莓果,自費檢驗A肝抗體呈陽性。台北市衛生局也在5月5日接獲1例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通報,同樣曾食用好市多冷凍綜合莓果。雙北衛生局將檢體送至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結果於5月9日出爐,2名病患已排除急性A肝感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代表之前檢驗出來的弱陽性是「偽陽性」,羅一鈞說,目前國內還沒出現食用好市多莓果後A肝病毒反應的陽性案例,但會持續監測到6月底。近年來,歐美紐澳發生多起A型肝炎感染事件,而且肇因多是冷凍莓果,例如2023年4月美國就發生數起冷凍有機草莓的A肝病毒事件。林雅恩營養師表示,「早在2013年已有先例,美國好市多販售來自供應商Townsend Farms的冷凍莓果組合包,感染了至少162人的A型肝炎病毒。」當時調查發現,水果組合包中受污染的番石榴籽來自土耳其。同年,歐洲也至少有1,444人因食用冷凍莓果組合包而感染A型肝炎病毒。林雅恩說,這次的食品污染下架事件,起源於去年2022年9月間,在美國、紐西蘭因為有不少民眾同時回報感染A型肝炎,調查後才發現罪魁禍首原來是冷凍莓果包,而且大部分是來自於同一家上述的供應商。去年9月,A肝莓果事件就陸續發生在美國、紐西蘭,大部分都是供應商Townsend Farms所生產的冷凍莓果組合包,該公司早在2013年就使162人感染A型肝炎。(圖/CTWANT合成)「根據美國及紐西蘭調查過去包裝食品污染的歷史事件來看,帶有A型肝炎病毒的冷凍莓果,大多經由2種途徑進到包裝好的食品中。」林雅恩說,第一是食品加工廠人員衛生管理不佳;第二是灌溉或洗滌食材作物的水源問題。林雅恩說,近20年來產地到餐桌的食物生態鏈發展越來越複雜,一包交到消費者手上的冷凍莓果,可能在智利或加拿大的農園生長,在美國批發分裝後再運到墨西哥做冷凍包裝,然後再經過世界各地的轉運站,這樣經過好幾個國家、十幾個處理廠、加工廠、包裝廠、集中派遣廠的過程、以及無以計數工作人員的手,全球運輸便利的成果,也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的衛生風險。林雅恩認為,這次食安事件除了顯示「進口不一定就是最佳選擇」,也再次提醒我們勤洗手、了解食物溯源、知道怎麼看「食品從哪裡來」的重要性。程涵宇營養師表示,因為莓果類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每100公克的新鮮莓果中,大約含有100~700毫克的花青素,因此一向被視為健康食物,就算價格不斐依舊很受歡迎。「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效果,也可減脂、降血壓,同時維護神經健康、認知健康,但其實許多台灣蔬果同樣也含有豐富花青素。」程涵宇說,包括紫玉米、紫色花椰菜、李子、石榴、茄子、葡萄、紫地瓜等紫色或紅色蔬果,每100公克中也含有200~300 毫克的花青素,可以多樣化攝取,營養價值也不會輸給冷凍莓果。林雅恩則認為,莓果食物的確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未來進口冷凍水果能不能吃,其實要靠民眾是不是能更主動地要求廠商提供食物溯源的資訊、更能分辨食物廠商品牌的口碑和品管、以及更能選擇在乎安全與永續的餐飲業者及食品業者。這些可能都是身為消費者的你我需要關心的議題,才能漸漸以市場機制排除食品界的歪瓜劣棗。
香港1/30起確診免隔離 無症狀者可上班、自由外出
香港特首李家超昨早在立法會備詢時宣布,1月30日起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將新冠病毒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他解釋,主要考慮到香港的混合免疫屏障十分牢固,且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防治能力亦有提升;加上與大陸通關十多日,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社會對疫情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已大大提升,因此疫情管理須邁向新階段、新模式。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如無症狀患者建議可自由外出或上班,但學童檢測陽性建議不要上學,直至快測陰性為止。李家超指出,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香港第二及第三劑新冠疫苗接種率已達到93%及84%,大批市民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感染後產生免疫力,等同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有效接種比率已達95%,社會的混合免疫屏障已十分牢固,完成接種的市民感染Omicron病毒後亦多屬輕症。他又稱,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的防治能力提升,疫情對公共衛生風險已明顯減低。而香港與大陸通關後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確診數字也從高位3萬例回落至近日3000多例,下跌9成;市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及處理能力大大提升,因此需要邁向新階段、新模式,從政府強制染疫市民隔離,改為由市民自行決定、自行負責,逐步建立新的常態系統,將新冠病毒病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屆時患者無須在住所、醫院或隔離設施等接受隔離;檢測陽性的人士,亦不須再透過衛生署網路平台申報。但他強調取消隔離令不代表新冠病毒已消失,疫情仍會為社區,尤其是「一老一幼」及醫療系統,帶來風險,加上全球疫情仍有變數,因此港府會維持新冠疫情的緊急應變級別,直至另行通知。此外,保安局長鄧炳強稱,李家超已就《基本法》23條立法設定時間表和關注點。當局會繼續努力推展立法工作。他提及必須建立良好的防範管理體系,如網路安全,提升對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護,建議訂定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路安全責任。
婆婆搬來「共用她的浴巾」沒講 媳婦「長菜花」崩潰:她說私處有長東西
浴巾、牙刷等個人清潔用品千萬別和他人共用,就算是親密家人也不要。一名年輕人妻發現私密處長怪東西,經檢查後確認為菜花。醫師進一步問診後,發現女患者自述婆婆曾向她透露「會陰處有長東西」,且婆婆習慣亂用別人毛巾,研判可能是因為這樣感染。萬芳醫院婦產科在粉專指出,最近一名女患者因私密處長了東西不舒服,因此前來求診,內診後確認這就是菜花,不過奇怪的是,女患者陰道內很乾淨,發作的部位全集中在外陰部,若是因性行為傳染,應該陰道內也會長才對,後來一同詢問了女病患的丈夫,發現其並沒有亂來,因此便繼續再追問女病患的日常生活習慣等。女病患表示,最近婆婆生病,因此搬來一起住,「啊,婆婆說過自己會陰處有長東西,唉!她洗澡都習慣亂用別人的毛巾,她才搬來沒多久我就長菜花,是因為這樣被傳染的嗎?」醫師聽完後認為,很有可能是這個原因,「我先治療妳的狀況,但提醒妳老人家積習難改,建議還是先把自己的毛巾收好。」醫師直言,以前普遍認為菜花是性行為傳染,如果夫妻間互信薄弱,在醫師尚未確定染病原因之前,家庭風暴可能瞬間炸開,而從患者生活型態找出可能的原因,這點十分重要,若只單就症狀去治療,不去探究發病的原因,沒有根除源頭的話,病患還是可能會因為同一個問題反覆發作。醫師提醒,共用毛巾本身就有衛生風險,不管在哪都一樣,比如說外出旅遊時,旅館毛巾也建議不要深擦會陰處會比較保險,畢竟如果毛巾消毒不完全,或是不慎被多人摸過被汙染,是有可能因此染上疾病。最後醫師強調,個人清潔用品像牙刷、毛巾這些物品,就算是親密的家人也應各自一套,這絕對不是見外,這叫基本衛生觀念良好。
WHO專家憂猴痘恐成全球公衛威脅 醫師曝原因:傳播異常快且廣
猴痘疫情快速蔓延全球五大洲,令全球公衛專家擔憂,世界衛生組織(WHO)嚴正以待,今明兩天將討論是否要將該病列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台灣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解釋,猴痘原本都是限制在非州大陸內,因此被專家認為傳染性較低,不過如今卻出現異常快速傳播情況,「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團發文指出「猴痘病毒,來勢洶洶」,貼文首先指出由於猴痘疫情快速蔓延,光是昨日(23日)全球新增病例就增加282人,累積至今全球已有3752人感染猴痘;為此WHO近兩日將開會討論,是否要將其列為PHEIC,意為對人類健康威脅「異常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因為其跨國境間傳播對其他國家造成公共衛生風險。貼文接著指出本次猴痘疫情傳播速度實在太快,原來猴痘病毒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不過嚴重程度要低得多,且感染較為溫和,限制於非州大陸內,因此之前專家認為傳染性較低,「但至今快速蔓延擴散,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黃軒醫師表示,不只是猴痘異常的快速傳染令WHO擔心,這次的傳播情況,也是猴痘疫情首次在中、西非地區以外的地方出現快速傳染,目前的全球猴痘疫情有84%來自歐洲大陸,而來自原本的發源地非州的案例只占全部病例的3%,美洲大陸病例也佔有12%。「由於猴痘病毒首次蔓延到非州以外的地方,傳播太快,又太廣,全球五大洲已經淪陷,於是WHO專家們開始擔心了」,貼文最後表示,WHO今明兩天討論的結果,代表專家認定猴痘已經因為跨國傳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風險,且潛在地需要整合性的國際應對措施,「全球公共衛生,今天、明天都會關注WHO的決策方向,我們一起靜待消息」。重症醫師黃軒貼出猴痘疫情走勢圖,指出猴痘疫情來勢洶洶。(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臉書粉絲團)
確診不得應考恐隱匿疫情 立委籲儘速設立補考制度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將在4日舉行,多項國家考試也將緊接著登場,立委陳椒華接獲陳情表示,教育部與考選部防疫措施規定確診者不得應考,也不能補考,未有其他配套措施予以補救,導致確診者在配合國家政策共同防疫之下應考權利被犧牲,甚至可能有考生為能順利應試而隱匿病情,提高考場染疫風險,因此要求政府正視確診者應考權利,設立補考制度,為確診考生找出路。陳情人H小姐表示,5月29日確診之後,雖然擔心將影響五天後舉行的教師資格考試,但為了避免隱匿疫情造成公共衛生風險,謹守「為人師者」應有的道德標準,仍立即依照規定進行通報。不過,無論去電詢問大考中心,還是收到部長信件回覆,皆表示只要是新制師培生,皆無任何補救途徑,只能在守法通報後依規定,犧牲今年參加考試的權利,甚至也無法適用目前舊制師培生得以「先實習後考試」的彈性,連帶影響原先規劃好的半年實習。H小姐表示,這不僅是個人遇到的問題,在可見的未來,政府即將面對的是更多的考生確診後應考權益被剝奪,若仍然消極以對,將變相鼓勵各類考生以「不快篩、不PCR、不通報」的手段來避免權益受損,不但無法確保考生健康,更增加國家防疫破口,呼籲相關單位正視這個雙輸狀況,儘速針對確診者應考權益提出配套補救措施。陳椒華指出,目前我國疫情進入高原期,國家各種考試也不再以延期處理,現在的防疫政策下,勢必會遇到更多確診者無法應考的情形;她質疑,若一味以共體時艱或法規制度為由拒絕調整,形同懲罰配合政府防疫的確診考生,更可能讓考生無路可走之下,冒險以隱匿疫情換取順利應試,反而擴大考場染疫風險,難道這是教育部與考選部能承擔的嗎?為保障確診者應考權益,陳椒華建議教育部與考選部應儘速擬定配套補救措施,例如資格檢定類的考試便能以設立補考制度補救;針對後天就要舉辦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則得以舊制的「先實習後考試」彈性調整,積極研擬方案,以提供無法應考的確診者一條出路。
墨西哥超過190萬確診! 緊急批准使用兩款大陸新冠疫苗
據新華社報導,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長瑪爾塔·德爾加多·佩拉爾塔當地時間10日表示,墨西哥政府下屬聯邦預防衛生風險委員會已批准緊急使用兩款大陸研發的新冠疫苗。德爾加多當天對媒體說,這兩款疫苗分別是由大陸軍事醫學研究院和康希諾公司聯合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中國科興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去年12月24日,墨西哥啓動新冠疫苗接種,優先為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老年人等感染風險高的人群提供接種服務,預計2022年3月實現新冠疫苗接種全國覆蓋。據墨西哥衛生部9日公佈的新冠疫情數據,截至當日該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194萬6751例,累計死亡16萬8432例,已有64萬0129人參與政府疫苗接種計劃。
超猛老爸拚了!1歲女兒第一次感冒…紀言愷「用嘴吸鼻涕」 猙獰畫面暖哭網:好偉大
早年從偶像團體「KONE」出道的男星JR紀言愷,2019年正式升格人夫、人父,目前育有女兒「小麥芽」。而從女兒出生後,身為新手奶爸的紀言愷,對養育孩子戒慎恐懼。昨天(25日)傍晚,他在社群平台發文透露,提到最近1歲多的女兒,遭遇到人生第一次感冒,因為不會擤鼻涕,導致鼻子塞住不舒服,他只好使出大絕招,接受長輩建議的「用嘴巴吸鼻涕」一途,企圖拯救快無法呼吸的女兒,而他將替孩子吸鼻涕的過程放上網路,過程引發網友熱議。紀言愷1歲女兒最近第一次感冒,不會自己擤出鼻涕,最後逼得紀言愷,直接用嘴吸出女兒的鼻涕。(圖/翻攝自紀言愷IG) 紀言愷25日晚間在個人的Instagram上發文,透露目前才1歲多的小麥芽,遭逢人生第一次感冒,因為鼻涕塞住鼻子,自己又不會擤出鼻涕,呼吸不順只能一直哭,夫妻倆想使用市面上吸鼻涕的工具減緩女兒不適,無奈女兒一看到器具,就不停尖叫掙脫,還試圖逃走。紀言愷1歲女兒最近第一次感冒,不會自己擤出鼻涕,最後逼得紀言愷,直接用嘴吸出女兒的鼻涕。(圖/翻攝自紀言愷IG) 後來紀言愷實在走投無路,決定聽從長輩的建議「用嘴巴吸鼻涕」。他坦言,雖然這個方法有點爭議,但只要掌握快狠準,「真的是輕鬆把鼻涕抽得乾乾淨淨」。而他也曝光幫女兒「用嘴吸鼻涕」的經過,只見他先把女兒抱在懷中,多次彎腰低下頭試圖吸鼻涕,雖然女兒一直掙脫,但最後還是有成功吸出鼻涕。事後紀言愷坦言「嘴巴含著鼻涕時,我覺得人生進入全新境界了」,而他在吸出鼻涕後,表情相當痛苦,但他這股為了女兒拚搏一切,連鼻涕都吸的父愛光芒,還是引來不少粉絲大讚他「勇敢的爸爸」、「父愛太強大,無法想像可以做到」,但也有不少網友提供他不少好用的吸鼻器建議,希望他可以試試看,不一定要冒著個人衛生風險,用嘴巴吸鼻涕。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JR 紀言愷 (@jiyan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