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守護神
」 思安台塑當思安後盾 偕手「街頭家醫」共同守護無家者再造福上千人
思安慈善服務協會帶領醫護走上街頭,每月提供義診讓他們得到必要的醫療照護,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近日則決定擔任思安後盾,協助思安擴大辦理家醫服務計畫,為更多無家者提供免費義診,確保他們獲得必要的醫療照護,陪伴無家者更好的愛自己。據了解,思安協會從2022年開始帶領醫護走上街頭,為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無家者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每月2次提供義診和分配資源,被譽為「街頭守護神」。思安表示,2023年街頭家醫服務計畫共服務447人次,包含內科、外科、精神科,協助轉診87人次,,而近日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宣布,將協助思安慈善服務協會擴大辦理街頭家醫服務計畫,預計一年可提供達1,200人次診察關懷、健康追蹤、緊急處理或及時轉介醫療機構。 思安表示,街頭家醫服務計畫是由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發起,旨在改善無家者的生活品質並減輕他們在健康方面的負擔,並且希望可以重回愛自己的選項。協會社工表示社工擔任的角色更像是無家者與醫師之間的橋樑,讓醫病關係可以更加融洽,也透過醫師的判斷,更可以精確的對每一位無家者設定合理的服務方針。如60歲的朱大哥過去被認為是很難溝通的無家者,在協會社工密集接觸後,才了解朱大哥其實是失聰的狀態,後來藉由紙筆交談,也讓街頭家醫的醫師理解朱大哥的狀況,醫師有協助清創並判斷朱大哥的腳趾有可能是骨折,建議轉診做更詳盡的檢查。朱大哥表示,為了生活需要工作賺錢,白天都有舉廣告牌,但在協會社工跟街頭家醫的醫師輔導下,協助朱大哥後續的醫療,如今的朱大哥已經可以健步如飛,工作上也較以往輕鬆許多。思安提到,協會2024年透過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的合作,擴大本計畫的服務量能,不僅提供基本的醫療檢查和處置,還包括專業的醫生診斷、處方藥物、基本的醫療建議和後追服務,這將有助於無家者及時發現和處理健康問題,並提供必要的治療,以減輕在街頭生活中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
千瓶木耳露送台北車站 「街頭守護神」贈無家者盼「攏好還要攏健康」
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照顧無家者不遺餘力,除每月2次提供義診外,還結合各方資源在台北車站發放餐食和物資,台灣木耳露知名品牌O卡桑更捐贈上千瓶木耳露,交由思安協會發送給無家者,期望他們「攏好」還要「攏健康」,在農曆新年能感受到各方的溫暖。思安慈善服務協會表示,許多善心人士會捐贈餐點、暖暖包和乾糧等物資,協會目前則在台北車站配合社會局協助處理無家者發餐,每日的服務幾乎風雨無歇,更要避免資源重疊,十分感謝各路朋友的愛心,也對O卡桑致上謝意。O卡桑的創辦人黃立丞表示,他接受思安協會邀請加入「攏好」活動,更發現許多無家者的飲食、牙口跟消化道都不甚健康,他也因此心生不忍,捐出上千瓶木耳露送到台北車站,希望能幫助到這塊土地上的每一位需要的人。思安慈善服務協會表示,無家者的服務甚至指所謂「人」的服務不會是只有在冬天,更應該要邁向立體化的型態,畢竟每個人的需求都有不同,此次除預計幫助到台北車站近250位無家者,僅希望藉由發餐服務來引起更多的社會認同以及溫情,讓支持無家者服務可以更圓滿。
作家吃剩火鍋送遊民惹議 「街頭守護神」說話了
知名作家黃大米近日將沒吃完的火鍋打包給遊民,並將此事放上網路,認為無家者「會覺得是上帝給他的食物,這樣的感覺一定挺好的」,此舉招來兩極評價,而照顧街友的思安協會則認為,食物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能一天有20多組人來發餐,吃不完的食物反害無家者背黑鍋,希望有意捐贈的善心人士能先預約,讓資源有效利用。據了解,思安協會從去年開始帶領醫護走上街頭,為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無家者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被譽為「街頭守護神」,而在照顧街友的過程中,思安發現無家者的食物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寒流來襲或年節期間時常民眾同情心爆發,導致非常多餐食捐贈給街友,非旺季的時候可能一天一餐都沒有。思安協會關訪員張大哥表示,過年期間甚至一天有超過20組人來發餐,吃不完的食物常被囤放到壞掉,甚至造成老鼠孳生,也有民眾在深夜將食物放在熟睡的街友旁邊,無家者隔天早上反要負責把隔餐的食物清理掉,不然可能會被誤認在睡覺的地方留下垃圾沒帶走,反而背了黑鍋。「民眾常會問,街友應該很缺發食物,為何不接受我的食物?是不是接受他人施捨感到沒有尊嚴?」思安表示,大眾對於街友常有這樣的疑問,但答案可能非常簡單,往往是當事人已經吃飽了,並不需要再有人提供食物。也因此,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及思安協會、社團法人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等單位,近年不斷與善心人士溝通,協調將大量的捐贈物資及餐食平均分散,讓街友盡量每天都有餐食可以享用,避免一次性大量的發放,吃不完造成浪費也影響環境。思安協會呼籲,愛心捐贈是好事,立意良善的民眾仍需考慮街友生活圈的實際狀況,並理性評估街友需求。以台北車站為例,露宿街友大約200人,目前思安協會協助善心人士捐贈分配餐食,每餐就以不超過200份為原則,捐贈者事先預約,避免重複,讓資源有效運用,大家的善心都不會被辜負。思安協會提到,除了飲食跟禦寒,無家者的居住、就業與輔導問題更是需要被關注,提醒大眾可以選擇不同的善行,把善款挹注於協助醫療、清潔盥洗、安置庇護等等,讓善款更充分利用到需要的地方。
街頭守護神1/無家者口罩掛到掉耳朵 愛心醫護走出診間護弱勢
致命寒流在入冬後襲捲全台,年節時低溫更造成146人猝死悲劇,被視為「弱勢中弱勢」的台北車站街友卻創下0死亡紀錄,這有賴於「台灣思安慈善服務協會」在背後守護。該協會從去年開始帶領醫師走出白色巨塔,在街頭為無家者義診,為這些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艱苦人」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期望「醫病也醫心」,讓他們用健康的身體重回生活正軌。上月18日晚間7時許,台北車站附近滿是趕著返鄉、行色匆匆的旅客,車站內燈火通明、人聲嘈雜,在濃厚年節氛圍下更顯璀璨溫暖,但站外卻有一群遺失家鄉方向的無家者,站內外僅一道玻璃門相隔,其距離卻彷彿咫尺千里、天各一方,而這看似難以突破的距離則被思安協會的生鏽小推車徹底打破。伴隨著鐵板推車獨有的輪軸聲,社工馬春蘭、亞東醫院急診科醫師傅奕愷與其護理師妹妹傅巧亨,從車站的南二門開始一一關心在街邊或坐或臥的無家者,耐心詢問他們是否有身體不適,邊看診同時還殷殷囑咐各種保健知識,和煦的善意讓冷風中都帶著溫暖。「醫生,我腳這邊不知道踩到什麼,痛好久了該怎麼辦?」看到醫生「蒞臨」,平時不敢進醫院的無家者立刻上前諮詢,有人看到醫生「病就好一半」,也有人看著醫護即泛淚合掌,傅奕愷和傅巧亨則視病如親,為他們檢查傷口、消毒清潔,並視狀況協調社工購藥配送或陪同就醫,倘若遇上不方便露出的隱私部位,便將患者帶往思安辦公室觀察問診,看病用的頭燈在街邊發出熒熒之光,對患者而言卻是最珍貴的救命星火。 據了解,台北車站周邊列冊的無家者超過200位,他們以街頭為家的原因各有所異,多數人卻不約而同地拒絕進醫院接受治療,他們多半是不懂得照顧自己,導致病識感極低,也有人是遺失健保卡或付不出掛號費,往往導致一個小傷口在惡劣環境下越演越烈,甚至衍生成需截肢的慘況。「他們不願進醫院,我們就把醫生帶過去。」馬春蘭提到,台灣人愛心充沛,車站附近的衣食不虞匱乏,他們的疾病和苦痛卻時常被大眾忽略,思安因而積極媒合醫療資源,在多次碰壁後終於找到醫護願意幫忙,目前固定與2名醫生與4名護理師合作,從去年10月開始走上街頭,每月2次替他們提供診療,因為這些「艱苦人」的傷勢和病況讓他們無比心疼。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為守護無家者健康,每月2次固定推著裝滿醫療器材的小推車上街,並請來醫生義診。(圖/趙世勳攝)「有個阿北戴口罩戴到耳朵掉了,組織液與頭髮糾纏成一體,即使這樣他還是不想去醫院。」馬春蘭表示,在疫情最嚴峻之際,無家者得整天掛著口罩,棉繩在日以繼夜的摩擦下成為鈍刃,一點一滴割進老先生的耳朵,最終僅剩耳垂相連、搖搖欲墜,畫面怵目驚心,醫師發現後立刻為其處理傷口,並請來理髮師義剪修整,在積極照顧下老先生的耳朵才慢慢復原。為了照顧這些無家者,傅奕愷也煞費苦心,他提到,一般醫生面對傷口,當然是清創、換藥使其復原,但他發現無家者往往難以照顧患處,導致感染機會擴大,貼上紗布仍容易弄髒,他與其他醫師討論後決定採取「清潔不清創」策略,針對發炎感染的傷口消毒並看狀況給予抗生素,並鼓勵病患多洗澡以保持患處整潔,但比起肉眼可見的傷口,鮮有症狀的慢性病更是他心中一大隱憂。見到醫生走上街頭,平時不敢進醫院的無家者連忙反應自己的身體狀況,傅奕愷看病用的頭燈在街邊發出熒熒之光,對患者而言像是珍貴的救命星火。(圖/趙世勳攝)「你上街去看,血壓一量180、200的很多,這個數字真的讓人捏把冷汗。」傅奕愷表示,許多無家者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些症狀在氣溫極端的街頭更為危險,但思安囿於設備限制無法對他們進行深度健檢,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中讓他們相信醫生,期望無家者能放下芥蒂、接受治療。「我們醫病也醫心,期望他們用健康身體迎向新的人生。」馬春蘭提到,除了急診科醫師,目前正在積極徵求精神科、牙科和骨科等各科別醫師加入,希冀全方面捍衛無家者的健康,更盼大眾能共同守護這些「弱勢中的弱勢」,用行動與支持成為他們重生之路的助力。台北市社會局表示,政府針對無家者一直都有長期照顧政策,包括盥洗、安置和就業輔導,寒流時期還啟動街友低溫關懷服務,開設沒有入住條件的街友避寒所,春節期間也規劃「短工時」臨時工,幫助老弱街友重回職場,為了更全面照顧關心無家者,目前的確有在討論新的政策,將待適當時機向大眾報告。有名街友因長期戴口罩,耳朵在棉線日以繼夜的摩擦下遭嚴重傷害,只剩耳垂相連而搖搖欲墜,讓思安協會社工心疼不已。(圖/讀者提供)
街頭守護神2/會計喪女崩潰、留德碩士發病遭棄 北車街友故事大公開
台北車站交通方便、資源集中,逐漸成為無家者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列冊在案的無家者超過200人,「台灣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為他們提供每月2次義診,也因此發現街友們各有故事,許多人過去都有體面的工作,可能因精神疾病、痛失家人或債台高築而選擇離家,思安則盼能守護並協助無家者脫離街頭,讓他們能用健康的身體迎向新生。「這邊有台大的,還有位留德碩士,都是因精神或生理疾病不被家人接受才會來這裡。」思安工作人員「張哥」對車站無家者的故事瞭如指掌,他說,每個人來台北車站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喜歡以天為被、地為席的自由生活,大多數人則是因為沒得選擇才會走上街頭,更有人過去是大眾眼中的「菁英階級」,但因不敵命運捉弄而在車站落腳。亞東醫院急診科醫師傅奕愷與護理師妹妹傅巧亨,下班後仍自願走上街頭,為不願去醫院的無家者提供專業治療。(圖/趙世勳攝)「他們大多數都有工作,而且工作的內容還比許多人更累更辛苦。」思安協會社工馬春蘭提到,台北車站的無家者許多來自中南部,抱持著對大都市的憧憬北上,卻可能因疾病意外而失去工作能力,或者只能靠著臨時工餬口,卻因工作時有時無而收入不穩,在長期的入不敷出後,他們無法承擔租房費用,又不敢落魄回鄉,最終則成為街友名冊中的一人。馬春蘭說,除了身體的疾病或殘缺,心理因素也是讓他們脫離家庭的重要原因,有人曾自己開公司當董事長,但被下游廠商惡意倒債,向親人求助後終於還清千萬款項,但他也被愧疚感日夜折磨,在無法面對家人下選擇離家;還有名「大姐」過去從事體面的會計工作,但女兒意外離世後大受打擊,選擇到街頭生活以逃避「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 而無所遁形的路邊開放式環境也讓無家者的生活處處充滿危機。馬春蘭提到,許多不肖人士會偽裝成社工或銀行人員靠近他們,以關心之名騙取個人資料,無家者在第一時間往往難以辨別對方是好意或別有用心,一時輕信就可能導致他們成為犯罪用的人頭,因此讓他們脫離街頭成了思安的重要目標。馬春蘭說,目前思安每月固定2次義診,請來醫生為無家診處理傷口、問診諮詢,讓無家者重拾健康,同時鼓勵他們租屋賃居、重新生活,期盼大眾能扭轉過去對他們的刻板印象,用行動和支持給予這些「艱苦人」重生的動力。台北市社會局表示,政府針對無家者一直都有長期照顧政策,包括盥洗、安置和就業輔導,寒流時期還啟動街友低溫關懷服務,開設沒有入住條件的街友避寒所,春節期間也規劃「短工時」臨時工,幫助老弱街友重回職場,為了更全面照顧關心無家者,目前的確有在討論新的政策,將待適當時機向大眾報告。思安協會除醫療協助、配送藥品外,還會視情況提供義剪,在各方面守護無家者。(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