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痙攣
」 小寒 禁忌 開運 心肌梗塞今迎小寒!節氣禁忌、開運法一次看 「4生肖」注意健康
2025年1月5日10點35分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氣嚴酷的時節,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地步。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段時間,《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2025年「小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羊,腸胃方面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而且不可暴飲暴食。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1.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注意室內通風及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2.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裡,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3.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4.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2.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3.很多人都有早鍛鍊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4.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網傳心梗可用咳嗽自救?醫師警告「越咳越錯」 想自救請「這樣做」
時間進入11月,天氣也逐漸轉涼。每到氣溫驟降的時候,心肌梗塞猝死的憾事便時有所聞。坊間流傳自救方法,稱「大力咳嗽」可以讓心梗狀況得到緩解。不過心臟外科醫師袁明崎警告,這是「錯誤的傳聞」,事實上「越咳嗽心臟耗氧量越多」,反而使病情惡化。正確的自救做法,是盡量讓自己維持放鬆狀態,慢慢的深呼吸、吐氣,並趕快求救。心臟外科醫師袁明崎在YouTube頻道《祝你健康》影片中表示,心肌梗塞發作時,之所以會想要咳嗽,是因為當下很不舒服,感覺胸口有東西壓住所產生的反應。但要說靠咳嗽來自救「是不對的」,事實上這時候越咳嗽,心臟耗氧量越大,血管會繃得更緊,反而使病情加重。袁明崎指出,若遭遇心肌梗塞,最正確的自救方式應是「盡量維持放鬆狀態」,緩慢且持續的深呼吸、吐氣,並趕快求救。他還提到,若醫師曾開立舌下含片(硝化甘油),可趕快於舌下含服;或家中如備有阿斯匹靈,也可以趕快吞個2、3顆,以防止血管痙攣後,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栓、加重病況。所謂的「心肌梗塞」,意思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使得心臟失去血液供氧,人也就隨之昏倒、猝死。心臟血管之所以會造成堵塞有幾種原因:一個是因為血栓,另一個則是動脈的粥狀硬化,也就是血管內皮發炎、壞死後,纖維化的組織堵住血管。《Heho健康》曾指出,一般來說,在完全堵塞之前,血流一定已經有一段時間「不是很通暢」,所以會出現種種症狀,尤其是在真正堵塞的前5到10分鐘,會有很明顯身體不對勁的感覺。可能包含以下警訊:一、胸口正中心疼痛,或是不舒服;也有人會是上腹痛,像是胃痛的感覺。二、手臂、左肩膀、左手肘、下巴、背部任何一個地方疼痛,或是不舒服(輻射性疼痛)。三、呼吸變得短促四、噁心想吐五、覺得頭昏腦脹,或是暈暈的、意識不清六、冒冷汗七、臉色變得蒼白當出現上述的症狀持續超過5分鐘,或是休息20分鐘後仍有上述症狀,甚至狀況更加嚴重,就要懷疑自己有可能心肌梗塞,或是任何心臟的疾病正在發作,應該盡快送醫,同時注意自己一個月內的心臟狀況。
「小寒」養生6大方法與禁忌曝 命理師點名4生肖注意健康
2024年1月6日04點50分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氣嚴酷的時節,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地步。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段時間,《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2024年「小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雞,腸胃方面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而且不可暴飲暴食。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 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1.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注意室內通風及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2.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裡,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3.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4.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2.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3.很多人都有早鍛鍊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4.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 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常頭暈要注意!恐是「鏡像動脈瘤」惹禍 隨時可能奪命
61歲的陳女士因長達兩年的頭暈不適前往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中大腦動脈出現鏡像動脈瘤,後來透過血管攝影檢查,確認為中大腦鏡像動脈瘤,經醫師建議,執行兩次「開顱夾閉手術」夾閉動脈瘤,術後陳女士暈眩狀況恢復良好,觀察後順利出院。鏡像動脈瘤恐隨時破裂 女性罹患率高於男性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說明,鏡像動脈瘤意指對稱性分布於顱內中線兩側對應血管的動脈瘤,腦動脈瘤成因是由於腦內動脈管壁變薄且經血流衝擊而膨大形成圓球,結構十分脆弱,隨時可能破裂。根據神經外科雜誌《Journal of neurosurgery》研究指出,女性相較於男性更容易患有鏡像動脈瘤,且集中於40歲至70歲年齡層。另有研究顯示高血壓、抽菸、飲酒、吸食毒品都是造成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危險因子。死亡率高 治療後仍可能神經缺損徐賢達指出,腦動脈瘤破裂的死亡率非常高,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出血後到院前已死亡,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療後仍不治死亡,剩餘三分之一的患者中有一半經治療後可能會造成神經缺損。因此術後第四天到第十天是重要的過渡期,首先是出血的血水可能造成血管痙攣,產生中風的風險;其次是出血後腦循環的脊隨液阻塞,容易出現水腦症;最後是出血會造成神經不正常放電,誘發癲癇發作,以上三點都是病患需要面對的嚴峻關卡。「開顱夾閉術」阻斷血液 復發率幾近於零中大腦動脈瘤屬於寬頸瘤,其開口較大,因此開顱夾閉手術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徐賢達醫師表示,開顱夾閉手術須移除頭蓋骨,以鈦合金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根部,阻斷血液滋養它長大,手術成功後復發率幾近於零。順利夾閉後再透過術中血管攝影與血管超音波即時檢查,避免夾閉不全或是壓迫到周圍血管。徐賢達提醒,大腦動脈瘤容易產生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脖子僵硬、畏光等症狀,若民眾出現上述情形務必及時就醫檢查。
經痛免吞藥!營養師推薦「1菜單」 輕鬆養成不痛體質
經痛是不少女生每個月的例行公式,而且一痛就是半輩子!熱水袋敷肚子、吃巧克力沒路用嗎?痛到想吃止痛藥或直接送急診?其實都不用,營養師李婉萍推薦一套「鈣鎂攝入比例2:1」的菜單,例如「芝麻牛奶、芝麻包+豆漿、70%以上的堅果巧克力、波菜豆腐湯或亞麻仁籽優格」,從天然食材中攝取足夠的鎂和鈣,就能輕鬆養成不經痛體質。營養師李婉萍在個人網站「李婉萍的營養天地」上發文指出,經痛就是女性月經期間,可能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導致子宮平滑肌收縮強度過大,血管痙攣而引起的疼痛。就像平時不運動,突然猛烈運動2天,就會全身酸痛渾身無力。關於緩解經痛,關於緩減經痛,民間也有些方法比如用熱水袋敷肚子,喝熱水。這其實就是給子宮內肌肉做熱敷,讓肌肉得到放鬆,舒緩下來,疼痛可以得到一定的減輕。在經期適當曬曬太陽,輕微運動,給身體補充一定量的鈣等微量元素,也是能緩減疼痛的。但是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每個月,該痛它還是痛。至於網路上流傳「生理期吃甜食,尤其是巧克力」真的沒那麼痛了!許多人都會說這是心理作用,因為甜食可緩解情緒壓力。但李婉萍指出,巧克力其實早在16世紀就被當「藥物」引入法國了,而它之所以能減緩經痛,是因為它含有豐富鎂元素,能放鬆子宮平滑肌、抑制疼痛,降低人體對痛感的敏感度,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而過去的研究也表明,經痛的女性體內鎂濃度較低,而可可的鎂含量非常高,所以食用可可含量較高的巧克力,確實能減緩經痛。因此,李婉萍拿出國民營養調查的數據,結果顯示國人普遍「鎂」中不足,平均缺鎂3到4成。人們只知道要補鈣,卻忽略了鎂,鈣與鎂相結合的吸收,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尤其人在壓力大、情緒緊繃時,鎂也容易被消耗,當你感覺某段時間比平時易怒、焦躁,可能是食物中攝取的鎂不足。所以李婉萍指出,想要預防與改善經痛,除了補鈣還要補鎂,但該如何衡量?「是不是越多越好?當然不是。」她建議鈣鎂攝入比例為2:1,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樣的占比符合我們人體血液的實際含量。而除了可可,鎂的食物來源還有很多,例如南瓜子、杏仁、腰果、花生等堅果種子類;菠菜、花椰菜、香蕉等蔬果類,以及全穀類的糙米與燕麥。而含鈣豐富的食物則有芥藍、紅莧菜、牛奶、優格、豆腐、芝麻等等。最後李婉萍也不私藏的分享範例食譜:「芝麻牛奶、芝麻包+豆漿、70%以上的堅果巧克力、波菜豆腐湯、亞麻仁籽優格」,上述食譜的含鈣、鎂的比例基本上就保持在前面提到的完美比例2:1,而且從天然食材中就能獲得營養素,輕鬆養成不經痛體質。
愛注意!小寒時節4生肖恐「摔破頭」 不論男女都要顧腎
2023年1月5日23點05分節氣來到「小寒」,有諺語道「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不寒寒大寒」,都指出小寒當天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而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理事長楊登嵙整理《黃帝內經》中養生的撇步,特別為《CTWANT》的讀者提供「小寒」養生開運養生與禁忌,並指出4個生肖恐有血光之災。楊登嵙提醒生肖是屬牛、龍、羊、狗的人,「小寒」這半個月千萬不要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因為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並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而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黃帝內經》中則指出,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禦寒保暖,首當養腎。以下為楊登嵙教授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早睡晚起」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3.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2.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3.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天氣轉涼心血管疾病好發期 醫示警:心血管痙攣易發生在睡眠時
天氣轉涼,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醫師提醒,心血管痙攣好發於40到70歲,且容易發生在休息或睡眠時,嚴重恐造成心肌梗塞或猝死;正確診斷並對症下藥是搶救關鍵,提醒民眾須提高警覺,如果休息或睡眠時有胸悶、胸痛或心悸症狀,務必盡速就醫。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明佑表示,天冷容易誘發心肌缺氧,常見機轉有兩種,一種是運動時因血液供給不及造成的「供給缺氧」,另一種則是非運動時由心血管痙攣等原因引起的「需求缺氧」。洪明佑說明,心血管痙攣俗稱心血管抽筋,好發於40到70歲族群,年齡層偏低,且有別於其他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痙攣容易發生在休息及夜間睡眠時,且患者通常血壓偏低、心跳偏慢;如果沒有事先預防或及時投藥,可能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昏厥、心衰竭或猝死。國際醫療科學期刊(IJMS)研究顯示,台灣急性冠心症患者中,高達57%有心血管痙攣,顯示心血管痙攣與心肌缺氧具高度相關性。2005年哈佛研究指出,日本的心血管痙攣盛行率高於美國10倍;另一研究顯示,台灣、日本和德國的心血管痙攣佔心絞痛患者4到5成,盛行率高。洪明佑指出,吸菸、喝酒、服用興奮劑藥物、甲狀腺亢進等因素,都會增加心血管痙攣風險。他也提醒,心血管痙攣的成因非常多,避免吸菸、熬夜、焦慮、憂鬱、多注意保暖,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遠離心血管痙攣的最佳方法。目前證據顯示,心血管痙攣是心血管阻塞和糖尿病的前兆,早期發現可避免心血管阻塞。洪明佑說,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是唯一診斷方式,概念類似心律不整電生理誘發檢查及暈厥傾斜床誘發檢查,根據1999年美國心臟學會臨床指引,這是敏感度高、特異性佳且安全的檢查。但坊間有些人誤解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屬於危險的檢查方式,認為可能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洪明佑強調,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是以心導管直接投藥於冠狀動脈,大幅縮短藥劑抵達心臟的路徑,劑量只需要過去靜脈投藥檢查的10分之1,目前全球無任何中風、心肌梗塞或死亡等嚴重副作用案例。
睡一半痛醒!「心血管痙攣」嚴重恐猝死 好發40歲後「菸酒族風險高」
近日天氣轉涼,進入心血管疾病好發期,一位27歲患有甲狀腺亢進的游小姐,就常在睡覺時感覺胸悶、心悸、甚至被痛醒,導致夜不成眠,經核子醫學掃瞄發現有心肌缺氧狀況後,以「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診斷出是心血管痙攣,服藥後夜間不適的症狀才終於緩解。台北醫學大學教授暨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明佑表示,心血管痙攣常在休息或睡眠時發作,除了影響睡眠品質外,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需要被正確診斷並對症下藥,呼籲民眾需提高警覺,如在休息或睡眠時有胸悶、胸痛或心悸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近日全台溫度驟降,尤其夜間和清晨特別有感,天冷更容易誘發心肌缺氧。洪明佑表示,心肌缺氧常見的機轉有兩種,一種是運動時因血液供給不及造成的供給缺氧,另一種則是非運動時由心血管痙攣等原因引起的需求缺氧,據國際醫療科學期刊(IJMS)研究顯示,台灣急性冠心症患者中,就有高達57%的患者患有心血管痙攣,顯示心血管痙攣與心肌缺氧具高度相關性。心血管痙攣(俗稱心血管抽筋),是指心血管平滑肌不正常收縮使血管的全部或部分狹窄,導致患者突發性心肌缺氧,若不事前預防或及時投藥,更將引發心絞痛(INOCA)或心肌梗塞(MINOCA),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昏厥、心衰竭及猝死,不可不慎!洪明佑表示,欲辨別心血管痙攣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首先是時間點,心血管痙攣好發時間點為休息及夜間睡眠時,這是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最明顯的差異之一;再者血壓與心跳也是重要關鍵,不同於心血管阻塞造成的血壓升高與心跳加快,心血管痙攣發作時,患者的血壓通常偏低且心跳偏慢,因此民眾如有在休息或睡眠時感到以上症狀,都應盡速就醫檢查。另外,除了不會引起陣發性上心室頻脈(PSVT)以外,心血管痙攣會引起其他任何慢(較常見)或快(較少見)的心律不整,最常見的是心室早期收縮,因此國際學者建議將心血管痙攣列入心律不整或暈厥的鑑別診斷。2005年哈佛研究日本的心血管痙攣盛行率高於美國10倍,另一份研究更顯示台灣、日本和德國的心血管痙攣佔心絞痛患者40-50%,盛行率高,民眾務必多加注意。心血管痙攣好發族群介於40至70歲、年齡層偏低,其中吸菸、喝酒、服用興奮劑藥物或甲狀腺亢進等都會增加心血管痙攣風險。研究更顯示,吸菸、年紀和C型反應蛋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目前證據顯示心血管痙攣是心血管阻塞和糖尿病的前兆,早期發現可避免心血管阻塞。臨床治療上,常以口服鈣離子拮抗劑或口含硝化甘油做及時治療,透過抑制心血管平滑肌的收縮,達到緩解心血管痙攣的作用。洪明佑也提醒,心血管痙攣的成因非常多,避免吸菸、熬夜、焦慮、憂鬱、多注意保暖,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仍是遠離心血管痙攣的最佳方法。心血管痙攣成因多變,且症狀不同於心血管阻塞。洪明佑表示,不論是心電圖、超音波還是電腦斷層都只能作為輔助,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是心血管痙攣的唯一診斷方式,其概念類似心律不整電生理誘發檢查及暈厥傾斜床誘發檢查,根據1999年美國心臟學會臨床指引,這是敏感度高、特異性佳且安全的檢查。但坊間時有誤解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屬於危險的檢查方式,甚至可能造成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對此,洪明佑指出,國際研究與臨床紀錄文獻皆顯示「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是非常準確且安全的檢查方式,檢查時以心導管直接投藥於冠狀動脈,大幅縮短藥劑抵達心臟的路徑,劑量僅需過去靜脈投藥檢查的10分之1,安全性高且全球無任何中風、心肌梗塞或死亡等嚴重副作用案例,唯一的副作用是心律不整,但都可自行或用藥治療恢復,鼓勵民眾應積極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危害健康。許多人誤解心血管痙攣會發生有意義臨床事件的僅占極少數,故重要性不顯著,甚至認為臨床上的重要性較低。洪明佑呼籲,心血管痙攣已成為近年國際間心臟疾病研究的重點之一,如日本已在2006年集合全國75個醫療及學術機構,針對心血管痙攣做全國性的研究,更在2012年,與韓國、英國、德國、義大利和澳洲聯合成立了國際心血管痙攣學會(COVADIS)。2021年,美國、澳洲及英國的心血管痙攣病人也自主成立了國際心血管痙攣聯盟(IHSA),結合病人及醫師的努力,在證據基礎上達成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而台灣作為心血管痙孿的高盛行率國家,更應摒棄迴避和阻礙,學習並鼓勵心血管痙攣的臨床照顧及研究,減少醫療支出和社會成本,致力於病人的健康與福祉。
花蓮男胸痛狂喘冒冷汗 以為心肌梗塞「竟是血管痙攣」
近來天氣漸漸轉涼,日夜溫差大,花蓮一名40多歲男子突然呼吸喘、胸痛、冒冷汗,被家人緊急送醫,本來以為是心肌梗塞,結果診斷為「冠狀動脈血管痙攣」。醫師也提醒,氣溫驟降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變窄、血液流量減少造成缺血症狀,如果沒及時治療,可能會有致命危險,不只老人家要注意,年輕人也不能輕忽。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指出,造成血管痙攣的原因很多,像是工作壓力大、氣溫驟降、血壓波動大、抽菸、喝酒、生活作息不規律等,臨床症狀如胸口劇痛、喘不過氣,和典型心肌梗塞症狀相似,又好發夜間或清晨,通常給予藥物治療就能緩解症狀和不適。要避免血管受到刺激而痙攣,應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戒菸、保持規律運動、避免生活壓力過大以及注意保暖等。此外,冬季也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肌梗塞等)好發期,尤其早晚溫差大,疏於防護容易讓血管受刺激,產生劇烈收縮或破裂,引發心血管疾病。醫師表示,血管痙攣容易被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陳翰興透露,民眾可以自我檢測,像是突然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如果發現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順利平舉,以及口齒不清,很有可能是中風徵兆。另外,平躺睡覺時會喘或是腳背明顯水腫等狀況,可能是其他心臟疾病的症狀,建議到院檢查以便提釐清問題及早治療。陳翰興強調,雖然心導管手術可救急心肌梗塞,但預防還是要從根本做起,尤其有三高的患者要按時服藥與定期檢查,加上冬季是流感高峰期,建議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是流感高危險群,都應該施打流感疫苗增強抗體,以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
視力突模糊不清? 醫示警:恐是眼中風
炎熱的夏天來臨,許多民眾在家紛紛開啟空調享受涼爽的室溫,但有醫師提醒,若突然自高熱環境進入低溫環境,極有可能引發眼中風,民眾須多加注意。醫師指出眼中風就是視網膜動脈阻塞所造成。(圖/翻攝自央視網)根據《央視網》報導,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周強表示,所謂眼中風就是指視網膜動脈阻塞,其中又分為中央動脈阻塞,或者是分支動脈阻塞。主要原因為某些因素刺激之下,會使血管中出現一些異常栓子,栓子隨著血液流動進入眼動脈,就阻塞眼動脈的某部位,讓眼動脈供應區域的視網膜發生血液中斷,從而引起了缺血缺氧性的眼睛疾病。醫師警告,視網膜動脈阻塞屬急症,原則上超過一小時以上未獲得治療,恐將讓視力永久受損;至於眼中風有哪些症狀可判別,醫師則說明,主要症狀為突發無痛性的視力下降或者喪失,發病時往往為單眼發病,患者容易突然間感到視力下降與模糊,且時間愈長狀況愈嚴重,其中又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為高風險族群。另外,醫師表示,長期吸菸者也容易罹患眼中風,因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管痙攣,嚴重者就會讓血管發生阻塞。另外,若民眾長期待在冷氣房內,也容易造成血管痙攣,若室溫突然發生寒冷或高熱等變化,也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引起視網膜動脈栓塞風險。醫師提到,若民眾真的發生眼中風的情況,切勿突然站起,避免造成眼部壓力突然發生改變,另外也可持續壓迫眼球約4至5秒鐘,減少眼部損傷,也可以使用密閉的紙袋包覆口鼻呼氣,讓局部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吸入後可讓二氧化碳刺激血管擴張,讓栓子盡可能往遠端走,降低視力損害。
男子罹罕病「吃東西就流淚」 忍一年就醫…原因找到了
流淚是人體的生理現象,通常是情緒激動導致,不過中國武漢卻有一名張先生,只要吃東西就會流眼淚,原因卻不是東西好不好吃,這到底是什麼神奇的狀況?根據《看看新聞》報導,張男只要吃東西,左眼就會流淚,這個毛病從去年就出現,每次只要他吃飯時間稍微長一點,他的臉上就都會是淚水,因此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讓他決定到醫院就診。在病房內,醫師給了一包牛肉乾,只見張男咀嚼了一會,變化就出現了。武漢一間眼科醫院淚道眼眶腫瘤科主任程勉徵在觀察後指出,男子只要出現咀嚼運動的時候,淚液分泌馬上就會變多,左眼淚液分泌量比對側要高3倍。醫師解釋原因。(圖/翻攝自看看新聞)程醫師解釋,張男的毛病叫「鱷魚淚綜合症」(crocodile tearsyndrome),和他先前發生過的面癱有密切關係,「主要是面神經的纖維,支配咀嚼肌和唾液腺分泌的纖維,在面神經麻痹恢復的過程中,走到淚腺去了,沒有走到它原來的位置」,最後醫師進行手術,將長在張男淚腺上的神經切斷,症狀就有了明顯改善。專家介紹,出現面癱症狀,如果拖延治療或病情較重,就可能出現「鱷魚淚綜合症」這種後遺症。對此,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宋愛群表示,面癱和中風一樣,是講究治療時機的疾病,「面神經周圍血管痙攣導致面神經局部充血、水腫,只有越早使神經變性得到控制,後期治療效果就越好」。
納豆驚傳腦出血…「8大危險因子」曝光 醫示警:有這症狀快就醫
剛過41歲生日的男星「納豆」林郁智今(24日)驚傳腦出血,儘管經紀人出面否認,他的身體狀況仍引發外界關注。據悉,腦出血又稱腦溢血,依出血原因可分成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以及動靜脈畸型,初期症狀為頭痛、嘔吐等,原因和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老化、吸煙等8個危險因子有關。據了解,腦出血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其平均死亡率高達30%以上,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病變、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老化、吸煙等因素密切相關,治療時機的延誤很可能使病患喪失生存機會,甚至變為長期臥病之植物人,因此腦出血之外科手術治療是一個分秒必爭、爭取時效的工作。台中榮總官網指出,腦出血的危險因子又分為可改變及不可改變2種,其中可改變的8個危險因子如下:高血壓:易導致血管壁受損,併發血栓症,引起缺血性腦中風。糖尿病:血糖過高會造成血管的變性、血液黏度的增加及血管本身的硬化。這些血管病變發生在腦部,當然會造成腦中風。心臟病:有些心臟病會在心臟產生血栓,由血栓脫落的栓子隨著血流游走到身體其他各部位,當跑到腦部血管塞住時,腦中風就發生了 。高血脂症: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均會沈積在管壁,發生血栓、粥狀硬化而破壞血管。抽菸:菸草中尼古丁可使血管痙攣、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加速動脈硬化,使血液凝固性與粘稠度增加。抽菸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腦血栓、心肌梗塞等血管性疾病。喝酒:過量飲酒可能導致中樞神經興奮,造成精神亢進,情緒高昂,造成血壓上升而心跳加快,此時就容易誘發腦出血肥胖:肥胖的人容易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等疾病,所以當然也是可能導致腦中風的因素之一。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患者易在狹窄處產生血栓,由血栓脫落的栓子,隨著血流到腦部,就造成中風,嚴重的頸動脈狹窄也會影響腦部的血流供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子:年齡:年齡是腦中風重要的決定因子。55歲以後每增加10歲,其發生率倍增,而中風的死亡率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增。性別:女性的第一次腦中風年齡較男性高,腦中風的死亡率亦較高。在65歲以前男性較女性多20﹪的腦中風。種族:東亞民族的腦出血發生的比例,明顯的高於西方白種人。而腦梗塞方面,白種人顱外頸動脈狹窄比例較高,我們則是以顱內動脈狹窄較高。家族史:直系親屬或母系親屬中有腦中風病史時,其得到腦中風的機會較高。以前患過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10﹪的腦中風倖存者在緊接著的一年內會再發生腦中風,六分之一的腦中風倖存者在隨後兩年內會發生下一次的腦中風。 有心肌梗塞或嚴重週邊血管疾病的患者,未來中風的危險性為無相同疾病者的2~4倍。醫師指出,腦中風一直是台灣地區重要的死因之一,即使存活後還是會遺留下不等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因此,要防治腦中風,必須正確認知危險因子,掌握送醫時機及治療黃金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能將傷害減至最低。
冬天好發!別以為胸悶才需警覺 70歲婦「出現這症狀」竟患心絞痛
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她常常在活動時覺得很喘,爬個一兩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更嚴重了。本來以為是肺部的問題,門診安排X光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呼吸功能也正常。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她被轉診來到心臟內科,安排了心肌灌流檢查之後,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在醫師與家人共同討論之後,江太太住院接受心導管的檢查,證實在心臟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有嚴重的狹窄,經過氣球擴張以及藥物支架的置放,她的症狀在隔天就已經感覺有大幅改善,出院之後繼續維持藥物治療。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表示,心臟的運作依賴分布於表面的冠狀動脈供應氧氣和養分,隨著年齡增加,或者是本身有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等等心血管風險,血管內會呈現慢性發炎的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氧。這時除了會並引發胸悶、痛的症狀之外。也會有活動就喘的症狀。這一類的病人目前被歸類於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心絞痛。蘇彥伯醫師說,這類病患因心臟持續的缺氧,不只造成不適的症狀,讓生活品質下降,也有可能讓心臟的功能逐漸變差。倘若血管內的斑塊不幸發生破裂,會誘發血栓的生成而造成急性的血流阻斷,也就是俗稱的心肌梗塞。這時心肌完全沒有氧氣的供應,會造成急性的損傷並且引發嚴重的胸痛、心律不整甚至是昏厥、猝死的現象,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典型的慢性冠狀症候群,症狀包括胸部悶痛、疼痛時會伴隨頭冒冷汗並可能會牽連到下巴、肩膀或是手臂等處。蘇彥伯醫師說,胸悶痛的感覺通常時間不會持續超過十五分鐘,在活動的時候症狀會被誘發,休息可以緩解。有很大一部分的老人家、女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症狀的表現並不典型,常常像江老太太一樣用喘的症狀來表現。秋冬季節由於溫度的急遽變化或降低,有可能會造成血管痙攣收縮,造成症狀的惡化。蘇彥伯醫師表示,病患因為上述症狀來門診就醫時,醫師會先評估病患症狀是由於心血管病變的機會有多高,通常年齡越大或是同時有心血管風險所預估的機率就越大。同時醫師會安排胸部X光、心電圖以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若懷疑心臟有可能缺氧,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安排合適的檢查來判定病人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例如運動心電圖:讓病人在跑步機上快走同時監控心電圖是否有缺氧或心律不整的變化;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經由血液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觀察同位素在心臟肌肉受壓力以及休息時分布的情況來判定心肌缺氧的區域。蘇彥伯醫師說,近年來經由電腦斷層的冠狀動脈造影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個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血管的構造以及病變的型態,相當有利於心導管術前的評估,不過目前國內健保尚未給付,需要自行負擔費用。每種檢查都有優缺點,可以和心臟專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自己適合哪一種檢查方式。若病人證實有心肌缺氧,如果狀況穩定或影響的範圍不大,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利用藥物降低心臟的氧需求、擴張心臟血管、或是預防心肌梗塞。蘇彥伯醫師表示,假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檢查發現有多條血管狹窄,心臟收縮功能受損,就可以進一步考慮心導管介入術治療。醫師會經由手的橈動脈或是鼠蹊部的股動脈建立管路將導管送至心臟冠狀動脈開口注射顯影劑照相,若有明顯狹窄的狀況,可以使用氣球撐開並且置放支架使血流回復暢通的狀態。蘇彥伯醫師表示,目前的研究顯示,置放支架確實能夠有效改善缺氧所造成的心絞痛症狀,現在主流使用藥物塗佈支架,更可以進一步減少未來再度阻塞的風險。隨著科技進步,除了巨觀的血管攝影之外,目前還有更精密的血管內影像檢查,利用超音波或是雷射光源直接探查血管的構造,協助支架精確地置放。血管介入手術之後會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血管突然發生血栓而造成心肌梗塞。如果檢查當中發現有多條血管病變或是左主幹發生病變,有時候亦需評估是否使用外科方式做血管繞道,可以達到比較持久的效果。總而言之,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風險,積極控制,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處理,以提升生活品質並且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
最嚴重恐截肢! 中醫師提醒吸菸族有這「4症狀」要注意
許多人都知道抽菸傷肺,還會誘發癌症與慢性疾病,但當吸菸者感受相對應的病徵時,可能已錯失戒菸時間。中醫師李俊儀更指出,若身體出現「4症狀」就要小心罹患「血栓閉塞性血管炎」,如果未及時治療與改善,最嚴重將要面臨截肢的命運。李俊儀在臉書粉專「不老中醫李胖醫師」指出,吸菸會造成動脈狹窄,進而增加血栓封閉的可能,而栓塞後的血管器質性病變,又好發於手指與腳趾這類身體末端,嚴重時還會出現組織壞死,最後只能截肢處理。李俊儀也透露血栓閉塞性血管炎的4個症狀,分別是:一、手指和腳趾出現血流減少症狀,導致手或腳發涼,嚴重缺血時皮膚會較蒼白或發青。二、手指和腳趾會出現麻木、刺痛或燒灼感,可能發生神經受傷情形。三、小腿和手臂開始經常性痙攣。病情嚴重時痙攣會加重且時間延長。四、嚴重時外表會有皮膚潰瘍、壞疽,最嚴重時需要截肢。李俊儀解釋,中醫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歸類於「脫疽」,若脈絡閉塞、氣血運行不通,嚴重時「手指腳趾會潰爛壞死」。對此病症,中醫常以活血化瘀配合清熱解毒的中藥來治療,再搭配針灸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進而減少血管痙攣及預防血栓的形成。不過,李俊儀強調面對疾病,「預防始終重於治療」,他也分享另外4個預防血栓閉塞性血管炎的妙招:一、戒菸。尼古丁會使皮膚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導致手指或腳趾溫度降低,使血栓容易阻塞。二、身體保暖。注意保暖,尤其冬季要避免受寒,「常泡澡,必要時開暖氣」,促進血液循環。 三、良好生活習慣。運動可強身、提升抵抗力與改善血液循環,持續運動有助防止感染,避免下肢壞死。四、受傷要小心。若四肢末端血液循環差,受傷後傷口不易好轉,容易發生潰瘍和潰爛,進而導致截肢的可能。《CTWANT》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新儀器!0.28秒完成心臟斷層掃描 可見末梢血管更精確
跨年夜寒流來襲,引發許多猝死案例,其中大多數是心臟疾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引進8K-HD全景寶石電腦斷層(GE Revolution CT),院長陳自諒表示,電腦斷層心臟檢查是目前非侵襲性檢查心臟血管的最佳利器,有五大特色。第一為快速,0.28秒的時間可完成全部心臟血管掃描、降低82%的輻射劑量,第二提供精準的鈣化分數與心臟血管阻塞狀況,第三無痛,第四智慧診斷,第五超高空間解析度0.23mm,甚至末梢血管仍能清晰可見,進而評估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副院長阮春榮指出,8K-HD全景寶石電腦斷層一次心跳內0.28秒的時間可完成全部心臟血管掃描;相比於傳統電腦斷層,最高可降低82%的輻射劑量,另外,檢查結果相當準確,超高空間解析度0.23mm,即使末梢血管仍清晰可見,而且能精確分辨血管斑塊、結石、以及腫瘤的成分。醫學影像科主任劉昌憲表示,電腦斷層心臟檢查能有效診斷因斑塊造成冠狀動脈的狹窄,而斑塊可能是由脂肪、膽固醇及鈣化形成,沉積在血管壁內,造成血流量變少,嚴重時將可能會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在執行電腦斷層心臟檢查時,需要注射對比劑,對比劑能幫助血管顯影,清楚看見血管壁上的斑塊及狹窄程度,提供醫師最佳的診斷及治療。檢查結果相當準確,超高空間解析度0.23mm,即使末梢血管仍清晰可見(圖左,圖右為一般斷層掃描)。(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醫學影像科主任劉昌憲建議以下情形者可透過健檢或是心臟血管科做電腦斷層心臟檢查1. 懷疑血管構造先天異常者。2. 疑似有冠狀動脈狹窄且有胸悶或胸痛者。3. 運動心電圖及抽血報告(如CK-MB、troponin)異常者。4. 接受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患者或心臟支架者。5. 心臟衰竭患者。胸悶或胸痛這些症狀也有可能發生在主動脈病變或肺病變的患者,所以是否接受電腦斷層心臟檢查是需經過醫生審慎判斷後才能決定。最近天氣溫差變化大,容易造成血管痙攣、斑塊剝落進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提醒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保暖,以防憾事發生。心肌梗塞一瞬間就可能毀了一個美滿的家庭,每一個人都不可輕忽。
床上激戰一半大吼!25歲男突癱倒嚇壞女友 「腦血管變香腸」醫生傻眼
隨著性觀念開放,各式性愛玩法及體位也越來越多元,然而在享受的同時,還是要量力而為,一旦太激烈或興奮,很可能導致昏厥或猝死。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近日在節目中透露,1名25歲的男子和女友激戰到一半,突然大吼一聲,隨即倒在對方身上昏迷不醒,送醫後發現有中風症狀,腦血管甚至變得像「香腸」。林志豪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收治個案,該名年輕患者被送進急診時,意識已經模糊不清,且一側手腳無力、嘴角歪斜,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於是立即替對方安排腦部檢查,果然發現腦部有輕微中風,然而男子才25歲,平時沒有不良嗜好,過去也沒有心血管病史,好端端地卻突然中風,原因讓他深感不解。醫師林志豪在節目分享個案。(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頻道)醫生詢問患者女友後,得知2人當時正在床上大戰,男方進行到一半時突然大叫一聲,原以為他只是過度興奮,不料對方下秒便陷入昏迷,不管怎麼叫都叫不醒,嚇得趕緊將他送醫;另一方面,醫療團隊透過腦血管攝影發現,男子的血管呈現一節一節的形狀,看上去就像香腸,正處於「血管痙攣」狀態。林志豪進一步指出,患者近1個月嘿咻時都會劇烈頭痛,原以為是酒喝太多,不料竟是中風前兆,所幸病情還算輕微,經治療後恢復迅速;醫師提醒,進行劇烈運動時頭部出現劇痛,很可能是血管性問題,包括血管痙攣、血管剝離或是動脈瘤等,如果有類似症狀,務必要立即停止並就醫,否則可能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