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栓塞
」 腦出血 劉真 靜脈曲張連3天通宵打牌!37歲男頭劇痛昏迷「嚴重腦出血」 醫嘆:只能長期臥床
衛福部統計,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裡,就有3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急診醫師林忠慶就提到,一名37歲男子連續3天通宵打牌,到最後一晚時,因頭部劇烈疼痛失去意識,送醫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腦出血。後來,經過手術治療,該男子雖然成功救回一命,卻也被迫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林忠慶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個腦血管破裂的案例,曾遇到個案與朋友連續打了3天牌,到第3天晚上時,他突然向朋友抱怨「頭超級痛」,痛到想標眼淚,朋友起初以為他是輸錢想落跑,繼續調侃男子。怎料,不到30秒時間,男子就趴在桌上,完全昏迷。林忠慶表示,男子的友人將他送至急診後,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嚴重的腦出血,已經壓迫到腦波,影響到他的意識,甚至是呼吸心跳。醫護人員緊急安排腦神經外科進行開刀手術,進行顱內減壓,並由影像科醫師做血管栓塞,才將男子的命搶救回來。林忠慶說到,男子住院1、2個月後,意識還未完全恢復,也留下很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後期只能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對此,林忠慶提醒,如果有腦動脈瘤的情形,務必要定期回診追蹤,同時也要注意生活、飲食、壓力、作息等問題。另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衛教指出,腦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而是一種腦血管的退化性疾病,在腦血管分支處血管壁,因為承受強大的血流直接衝擊逐漸變薄脆弱,時間久了形成不正常的凸起,雖然該病變在平常很少產生症狀,但只要破裂,往往造成嚴重腦出血,也是一種最嚴重的腦出血性中風,有將近5分之1的患者在到院前就死亡,到院者也有3分之1因為其他合併症死亡。
結婚4年連生2胎!毛加恩結紮了 愛妻甜喊:對我做過最貼心的事
台灣職業籃球大聯盟新北國王總經理毛加恩與小7歲的造型師熱戀2年半,2人於2019年結婚,隔年10月4日生下長子Noah,今年3月8日再迎來長女Kyla。毛加恩愛妻近日透露,老公看她孕期經歷子癲前症、安胎、胎盤剝離、產後大出血 、血管栓塞、胎兒窘迫等,決定結紮,「我想這是你對我做過最貼心的事吧」。毛加恩妻子羅雯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這位爸爸今天結紮了。他看我孕期經歷了子癲前症、安胎、胎盤剝離、產後大出血 、血管栓塞、胎兒窘迫、寶寶早產、每天自己打抗凝血針,經歷了這一切我們很感恩,有了兩個美麗的寶貝。他說為了我的安全,看得出來他術前緊張害怕,但還是要謝謝你為了我鼓起勇氣,我想這是你對我做過最貼心的事吧!」據了解,毛加恩出生於美國德州,2007年1月以洋將身分登錄第四季超級籃球聯賽,下個賽季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變成本土球員,曾於2010年、2012分別代表中華男籃參加第32屆、34屆瓊斯盃,並於2011年在已故好友高以翔牽線下加入傑星娛樂,規劃在球員退役後朝演藝圈發展。在引退的第十二季超級籃球聯賽開打前,毛加恩已轉任璞園建設團隊董事長特助秘書。2015年2月28日,臺中璞園建築為毛加恩舉行引退賽。2017年1月,毛加恩出任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ABL)高雄聖徒領隊。2020–21年賽季,毛加恩受邀擔任P.LEAGUE+英文轉播球評。2021年5月,毛加恩出任P.LEAGUE+新北國王總經理。
心衰竭比癌症更致命!醫示警「1國民美食」超雷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對此,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也指出,心衰竭要注意水分和鹽分的控制,尤其台灣人的國民美食火鍋竟然也是大地雷,包括火鍋的高湯,以及沙茶醬,都會導致心臟負荷過大。心衰竭比癌症更致命!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在節目「健康晚點名」中示警,心衰竭要注意水分和鹽分的控制,因為心臟已經沒有力氣去負荷這些水分跟鹽分,一下子進去太多的時候,就會導致肺積水,就沒辦法呼吸,連吃太鹹都會把水分帶進身體裡。尤其台灣人每到冬天很喜歡吃火鍋,更愛火鍋的「高湯」及台灣之光「沙茶醬」,但陳冠任醫師提醒,沙茶醬口味真的太重了,因此每當寒流來襲後,心衰竭患者就會爆增。至於哪些食物可以預防心衰竭,陳冠任醫師推薦十字花科,例如油菜、薺菜、蘿蔔、西洋菜、花椰菜、高麗菜等,不但可以預防發炎指數的增加,還能預防血管栓塞。再來就是洋蔥、茄子、藍莓等含有紫植素的食物,以及木耳等,也有助於預防心血關疾病。又或者是膳食纖維及高纖食物,例如燕麥片、糙米飯等澱粉類。陳冠任醫師還提醒,雖然肉類也是必須攝取的食物,因為蛋白質是人每天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不過他還是建議最好食用白肉類,也就是雞肉、魚肉這些,因為白肉比較沒有不好的脂肪酸,所以白肉還是比較優先。以上綜合來看,就是蔬果類、蛋白質類,還有澱粉類均衡攝取,「對心臟來講,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保護。」
女星改名拚復出…驚傳腎長腫瘤開刀 醫籲這些女性要注意
41歲女星王嫚萱(舊名王湘瑩)2022年改名後積極復出,最近卻傳出健康亮紅燈,被診斷罹患腎血管脂肪瘤開刀,所幸手術一切順利並康復中。就有醫師提醒,腎血管脂肪瘤雖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但好發於「這類」中年女性。王嫚萱日前透露自己完成手術,但還在發燒且「雖然是小手術,但真的痛爆了」,並感謝外界對她的關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曾指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是腎臟水泡以外最常見的良性腎臟腫瘤。林崇智表示,這類腫瘤主要依血管上皮組織、肌肉組織、脂肪組織組成命名;一般人發生率約在0.5%至2%,多數患者無臨床症狀,罹病年齡約在40歲至50歲,其中有7成是中年女性。儘管腎血管肌肉脂肪瘤相對常見,但小於4公分的該脂肪瘤大多不需處理,只要定期影像追蹤即可;4公分以上要做較密集追蹤,若腫瘤直徑每年變大超過0.5公分,就要評估手術切除脂肪瘤或透過腎動脈血管栓塞術治療,預防腫瘤破裂出血引發腹腔感染。此外,少部分、尤其腫瘤大於4公分者可能合併後腹腔出血造成反覆後腰疼痛、血尿,以及腫瘤或血腫壓迫腎臟,造成腎功能異常等嚴重併發症。有使用女性荷爾蒙補充的婦女,則要注意腎血管脂肪瘤可能變大,以及增加腹內出血併發症風險。
久坐少動造成腿部深層靜脈栓塞! 「經濟艙症候群」沒搭飛機也會得
一位大學教師肥胖卻不以為意,每天通勤要坐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又黏在沙發上不太運動,沒想到某天整條右腿腫起來,緊繃疼痛!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腿部深層靜脈栓塞」不僅造成腫脹不適,血栓一但脫落可能會沿著血流進入心臟,堵塞肺動脈,引發嚴重缺氧甚至休克,致死率相當高,也就是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陳先生是一位60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的健康檢查發現有血壓和血脂肪偏高的問題,但因平常沒有特別不舒服,就沒有特別在意。他平日通勤要坐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陳先生起床時發現自己的右腿整個腫起來、顏色泛紅,感覺緊繃疼痛。他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了血流,經過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很快獲得緩解。蘇彥伯表示,正常狀態之下,血液靠心臟的收縮經過動脈輸送至末端器官及肢體供應營養,經過微血管重新在靜脈匯集,透過肌肉的活動以及體內壓力的變化重新流回心臟。這一整個過程應該是持續暢通無阻的,但是當血液的黏滯性增加,流動受到阻礙,加上血管的內皮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引發血栓的形成。以陳先生為例,長年肥胖及高血脂會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並且引發氧化壓力,而造成血管發炎產生內皮的傷害,再加上長時間的乘車、久坐讓血管的流動受阻,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發血栓。腿部的深層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局部的腫脹不適,血液的不流通會容易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感染以及潰瘍,假若血栓不幸脫落,有可能會沿著血流進入心臟,最終堵塞肺動脈,這時會引發嚴重的缺氧甚至休克,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疾病,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指的就是這樣的情形。久坐少動、肥胖、服用避孕藥者要當心蘇彥伯提醒,近年來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西化,肥胖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生活型態也越來越偏向久坐少動,造成臨床上看到深部靜脈栓塞患者越來越常見,年齡層也越來越低,不可不慎。另外要注意的是,女性長時間使用避孕藥、荷爾蒙,或者是體內潛藏有惡性腫瘤,也是造成靜脈栓塞的高危險因子,臨床上也不時會看到本來是因為深部靜脈栓塞來醫院診治,後來在後續檢查中意外發現有惡性腫瘤的情況。蘇彥伯說明,當病人因為上述的症狀來到醫院,通常會安排抽血檢驗是否有與血管栓塞相關的血液異常,同時安排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偵測血栓的位置以及嚴重程度,如果病人同時有胸燜、胸痛、缺氧的症狀,會安排胸部的電腦斷層確定是否同時有肺部的血栓。當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時,會依病人情況予以治療。3大類治療方式 避免4種危險因子1. 抗凝血藥物當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時,通常會先讓病人住院,並給予強效的抗凝血藥物阻止血栓繼續形成,並且慢慢的讓血栓溶解。2. 藥物合併導管或超音波溶栓倘若血栓很多,延伸到鼠蹊部或是大腿深層的大靜脈,或是藥物的溶栓效果不佳,有時會合併使用導管的方式,直接吸除血栓或者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方式溶栓。3. 血栓過濾裝置有時候考量血栓有掉落到肺部的危險,會考慮在腹部的下腔靜脈放置血栓過濾裝置,避免發生致命的肺栓塞。通常病人在住院治療穩定之後,都會持續以口服的抗凝血藥物治療至少3到6個月,血栓可慢慢消除。醫師提醒,一般民眾要避免深部靜脈的栓塞,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產生下列危險因子,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檢視是否有危險因子,有疑問隨時找醫師詢問,都可有效避免危險的身體病症發生。1. 積極控制體重並且維持健康的飲食型態,可以避免血脂肪上升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以及減少血管內皮的發炎與受傷。2. 避免久坐的型態以及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靜脈的回流。3. 女性在長時間使用避孕藥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靜脈栓塞的徵兆。4. 定期的健康檢查,早期察覺可能的誘發引子。
健保署放寬腦中風藥給付條件 發病4.5小時內都可免費用
腦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的第四大死因,為掌握搶救黃金期,健保署今宣布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的給付條件,原僅給付發病3小時內,10月起擴大為4.5小時內。以50毫克的藥品為例,每支1萬7815元,成年男性每次使用2支,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預計1年將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腦中風主要可分為3種,包含缺血性中風(腦梗塞、腦缺血)、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缺血性中風為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心臟或其他部位血管內的血栓,進而形成腦血管栓塞,導致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根據健保統計,2020年至2022年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住院人數每年約4萬人,中風後的部分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則可能終生臥床,仰賴他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照護負擔。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失能造成的家庭壓力,提高回歸社會的機會。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現行用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的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如Actilyse),限病人發作後3小時內使用,台灣腦中風學會經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為了把握腦部再灌流的黃金時間,改善病人的預後,向健保署提出放寬給付規定的建議。劉林義表示,經過今年8、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健保署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注射」延長至「4.5小時內注射」,今年10月1日起生效,預計1年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rt-PA藥品」共有2種劑型,20毫克的劑型每支8041元,50毫克則是1萬7815元。劉林義表示,以成年男性為例,每次需使用2支50毫克的劑型,而成年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健保給付後,每名成年患者可省下1萬7815元~3萬5630元藥費。石崇良表示,感謝台灣腦中風學會及其相關學會提供專業的意見及協助,健保署基於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的宗旨,期透過不同政策導入,提升慢病的醫療照護,降低腦中風及失能之發生,減少病家照護負荷與成本,以增進社會健康福祉。
腹痛腹瀉一周吃藥還沒用 醫曝「腸中風」容易忽視…這4種人要特別留意
一般提到中風,相信不少人腦袋都會浮現「口吐白沫、手腳抽搐」的畫面,但其實,除了人的大腦會中風外,其實腸子也會中風,現在就有醫師發文提醒,腸中風容易被忽視,而且有4種人必須要特別留意。曾任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總醫師的傅裕翔醫師日前就在粉絲專頁上發文,內容中指出,先前他曾接到一個病例,患者的主訴是長達一周的腹瀉,雖然有自行到藥局購買藥物服用,但疼痛感卻一直沒有降低。而傅裕翔醫師檢視後,發現患者上下腹部都有明顯的壓痛,甚至還有反彈痛,由於腹部肌肉尚未出現僵硬的反應,因此推斷是初期的腹膜炎,或是腸中風。也由於有腸中風的可能,所以傅裕翔醫師隨即安排患者轉診,讓他到醫院做更深入的檢查。結果當天就診斷出患者因腹部血管栓塞引起腸中風。好在經過兩周的住院治療後,患者平安返家休養。傅裕翔醫師解釋,腸中風在醫學名稱為急性腸繫膜缺血,就像「腦中風」一樣,起因也是是血流不足、缺血。腸中風的症狀包括強烈腹痛、嘔吐、腹脹、腸道運動異常。傅裕翔醫師也解釋,腸中風好發於年紀超過60歲的長者,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或是吸煙的人,風險更高。而由於年長者的初期症狀可能不太明顯,也不一定會合併發燒或明顯腹痛,必須特別提高警覺。如果能及時治療的話,可以避免腸組織壞死和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41歲健身男運動到一半突猝死 醫嘆:最重要血管100%堵塞
近日有一名41歲的健身男子,在公司健身房運動時突然「心因性猝死」無呼吸心跳,所幸當下旁人趕緊CPR與協助他送醫,因此幸運撿回一命,醫師檢查後發現他的主要三條血管,竟然都堵塞了,最重要的一條更是100%堵塞,這讓人驚訝愛運動的壯年男子,竟然會血管堵塞。醫師發現雖然男子平常有運動習慣,但膽固醇問題卻嚴重侵擾冠狀動脈。(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台北市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日前在粉專《冠任醫師的異想世界》分享一個病例,一名41歲的男子在公司健身房突然暈倒「心因性猝死」,無呼吸心跳讓一旁的人趕緊幫忙送醫。隨後發現他心臟血管(冠狀動脈)有非常嚴重的問題,三條血管最好的一條堵塞了80%、次好的一條堵塞了90%、最重要的一條完全堵塞了100%,患者清醒後訝異的詢問,為什麼不菸不酒、沒有不良嗜好、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定期有運動的他,年紀輕輕就如此嚴重的血管栓塞。醫師看了檢查與報告後表示,問題就出在「膽固醇」,醫師表示他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但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異常的高,兩者差距甚遠,導致血管經年累月慢慢退化狹窄,最後三條血管都坑坑疤疤,發生那樣嚴重的事件,因此提醒要注意膽固醇帶來的危害。而降低膽固醇的方法,除了要有好的生活習慣與運動習慣外,還可以攝取健康的脂肪、多攝取Omega-3脂肪酸、多攝取水溶性纖維、攝取乳清蛋白、戒菸、減重、降低酒精攝取量等方法。
男子摔車竟釀「20倍中風危機」 AI導航一站式精準治療
70歲的陳伯伯喜好戶外運動及騎自行車,6年前感到心臟忽然會大力撲通撲通跳,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門診,經內科部心臟血管系陳科維醫師診斷陳伯伯罹患心房顫動,經中風風險指數評估,陳伯伯開始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然而,去年一次摔車意外造成骨盆腔骨折發生出血,經陳科維醫師評估陳伯伯出血風險、若需手術時需停用抗凝血藥物後,都將提高5-20倍的中風機率,陳伯伯接受陳科維醫師建議,決定接受心房顫動的全方位精準治療:也就是在同一次手術中同時完成「心房顫動電燒」及「左心耳封堵手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術前電腦斷層影像3D重組技術,結合人工智慧手術導航系統,輔助判斷出手術路線及左心耳封堵器裝置的最適當大小,讓陳伯伯的手術更加精準完善,術後陳伯伯的抗凝血用藥更加單純、心臟功能恢復節律,陳伯伯已不再需要服用高劑量抗凝血劑,心臟功能改善後騎自行車的耐力也更好,也不擔心意外受傷會造成嚴重出血。根據國內研究顯示,台灣心房顫動已超過 25 萬人,盛行率約百分之一,心房顫動在長者族群相當普遍,70%以上的心房顫動病人年齡大於65歲,男性多於女性,近年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壯年患者罹患心房顫動,此外,有腦中風病史、心衰竭、高血壓或左心房肥大的人,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陳科維醫師指出,台灣栓塞性腦中風最常見的是稱為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心房內異常放電氣活動,心跳發生又快又亂的不穩定速度,讓病人出現心悸、頭昏暈眩、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些病人甚至根本感覺不到任何症狀。陳科維醫師說明,一旦發生心房顫動,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漸漸形成凝結的血塊(血栓);當血塊隨著血流離開心臟到腦部或其他器官,就會堵塞住血管,造成該區域的缺血性梗塞,相當危險。一般在中風風險評估後,大多數患者會需要終身服用足夠劑量的抗凝血劑以消除潛在血塊、預防栓塞性腦中風。陳科維醫師指出,高劑量抗凝血劑可能對心房顫動病人升高程度不一的出血風險,有些病人因為高出血風險而無法繼續服用抗凝血藥,在短暫停藥的期間產生了嚴重的腦血管栓塞,也有病人即使服用抗凝血藥物,卻仍然發生中風。陳科維醫師強調,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往往影響大腦的主要運動區及語言區,嚴重損害病人的生活能力。陳科維醫師進一步分析,心房顫動產生的血塊,約90%的血塊都形成於左心耳,因此心房顫動的病人,同時進行「左心耳封堵手術」作為防止中風的方法之一。陳科維醫師說,「左心耳封堵術」是新型心導管手術方式,可以在短時間,透過大腿靜脈的微創傷口將特殊設計的堵塞器,送進左心房,把心房顫動中90%血塊來源的左心耳完全封閉起來,大幅降低患者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率。在執行左心耳封堵術時,因為手術路徑與心房顫動電燒相同,在適當的病人中,我們可以同時進行兩種術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執行「左心耳封堵手術」已有180例,均成功完成,進行全方位治療時尚須考慮到電燒術後組織水腫對左心耳大小評估的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目前以術前電腦斷層影像3D重組技術結合人工智慧手術導航系統判斷出手術路線及左心耳封堵器裝置的最適當大小,不受術中電燒操作等因素影響,並且也比傳統的食道超音波甚至顯影劑左心耳造影更準確,這項研究結果也將在今年的國際心律學會年會上發表。對於經常發作心房顫動的病人,或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副作用的病人,心房導管電氣燒灼術可以作為根本治療的參考選項,「心房顫動電燒」主要是使用電燒導管區隔或消除心房內部電氣活性異常的組織。負責「心房顫動電燒」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院心臟血管系林晏年醫師表示,「心房顫動電燒」已在國際臨床研究證實,可以有效減少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改善心房顫動的症狀,並幫助心衰竭病人提升心臟功能(病人使用藥物控制心房顫動,一年後復發率為7成;病人使用心房顫動電燒,一年後復發率為3成),相較心律不整藥物治療,電燒對心房顫動控制成效,可達2倍以上。「心房顫動電燒」治療的途徑與「左心耳封堵手術」相同,而電燒的部分僅需額外約20~30分鐘的時間,讓病人可以獲得心房顫動中風防治、節律控制全面性的治療,不會對病人造成額外的負擔。陳科維醫師建議,如果常有心悸症狀,使用血壓計時無法正確測量出心跳,或已知有心律不整的患者,首先應儘早到心臟科門診檢查。如果發現有心房顫動可能,應依醫師建議接受心率監測、食道超音波等進一步檢查。並與醫師討論如長期抗凝血藥物使用,與「左心耳封堵手術」加上心房顫動電燒等選項,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治療方式。
選對治療方法 助延長肝癌存活期
83歲林先生因腹痛送至醫院急診,發現末期肝腫瘤及血管侵犯,由於年紀及多重內科疾病關係,採取標靶藥物治療,經過18個月後,胎兒蛋白腫瘤指數便恢復正常,且腫瘤明顯縮小,顯見肝癌已達到良好控制。依照肝癌患者疾病狀態 給予不同治療選擇安南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郭立夫說明,根據研究統計數據,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在現今醫療技術下,已獲良好控制及治療,但肝癌和肝內膽管癌仍為現行癌症發生率前五名,其中又以俗稱肝癌的肝細胞癌為大宗。醫療團隊會依照患者的體力、腫瘤大小、位置、腫瘤數目、擴散範圍等,提供不同的治療選擇,即便嚴重到晚期肝癌了,仍有多元化療法可考慮。早期肝癌以根除性治療為主 六大手術依患者病況而定郭立夫說明,早期肝癌仍以根除性治療為原則,並進一步舉例六大類型手術:一、肝葉切除手術及肝臟移植手術:早期肝癌且肝功能良好的病人,治療存活率高且復發率低,肝葉切除手術是主要的治療選擇。若肝功能不佳,則可考慮肝臟移植手術。二、射頻燒灼治療(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俗稱電燒):如果評估身體不宜接受切除手術,且腫瘤數目為3顆以內、每顆小於5公分,便建議採取射頻燒灼治療,經由超音波導引,透過細針穿刺將電流轉化成熱能,把腫瘤細胞組織凝固壞死,達到腫瘤死亡之目的。三、5治療:若腫瘤過於龐大而不適用前兩項手術,則可使用肝臟動脈血管栓塞治療。由於肝癌為透過肝臟動脈供應腫瘤營養,栓塞肝臟動脈的血管可阻止供應養分,使腫瘤自然凋亡。四、標靶藥物治療:通常適用於晚期肝癌、肝功能正常但腫瘤已侵犯到門靜脈,或是已有肝外轉移的患者。但需注意是否有高血壓、腹瀉及手足症候群(手腳皮膚易脫皮)等副作用。五、免疫藥物治療:透過活化及增強患者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進而提升存活率,但可能造成肝炎、肺炎等其他器官功能異常的副作用。雖然副作用發生比率不高,仍須注意治療後的身體變化。六、放射治療:包括光子刀、電腦刀、質子刀、釔90放射線治療,透過高單位能量輻射線照射腫瘤部位,以達到治療效果。平均存活期拉長逾兩年 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佳郭立夫強調,肝癌仍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他以過去晚期肝癌患者為例,因治療選擇不多,平均存活時間通常不到半年;但隨著近年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晚期肝癌已無須恐懼,患者平均存活時間亦漸漸拉長至超過兩年。
男子開車突發心肌梗塞!失控撞女騎士 2人送醫後皆無生命危險
台中市44歲蘇姓男子昨日深夜開車行經台灣大道時,因心肌梗塞、心血管栓塞所導致身體不適,將整輛車撞進路旁鐵絲網圍籬中,遭緊急送醫,進行心導管手術,而被撞的33歲張姓女騎士,僅輕傷無大礙,而警方到場後研判,為蘇男因身體不適失控,張女並無違規情形。據了解,蘇男深夜11點開車行經台灣大道和安和路口的慢車道時,車輛突然失控朝一旁鐵絲網撞去,因此波及騎機車路過的張女,而整輛車則撞進鐵絲網,跌進空地中。目擊民眾趕緊報警,警方到場後,發現坐在駕駛座的蘇男疑似因心血管疾病猝發,因此先將其緊急送醫,確認為心肌梗塞,更有2處心血管栓塞,因此立刻實行心導管手術,已暫無生命危險,而張女則因被車撞倒,頭部有些微撕裂傷,四肢也有擦挫傷,好在送醫後無大礙,已出院返家休養。
余祥銓揭余天病榻模樣 醫稱幸運兒…到院時已自癒90%
在演藝圈又「歌壇長青樹」稱號的資深藝人余天,昨天(26日)驚傳小中風緊急住院,他雖自稱只是天氣太熱,但太太李亞萍卻心疼的表示,余天被查出脖子後方血管栓塞,腦部也有血塊;今天一早兒子余祥銓也在個人粉絲專頁,對外說明父親最新病況,並分享余天最新的病榻照。他表示爸爸余天很幸運,醫生說他確實頸部塞住,但「來醫院時已經90%自癒」。余祥銓今天(27日)發文分享爸爸余天最新病況,並跟外界報平安。他提到:「醫生說爸爸實在是太幸運,好人有好報,檢查結果:頸部血管堵住,主幹線不通,直接繞小路通過去!」,他也提到,雖然爸爸到醫院時,其實已經90%自癒,但只要中風一次,復發機率就會非常高,所以還是要住院一星期,吊點滴治療並觀察。余祥銓說,爸爸平時很大男人主義,「一定是自己感覺不對勁很嚴重才打給我」,他趕回家時,余天右邊手腳已經無法受控,當時吞了舌下錠,休息幾小時後自稱不要去醫院,「不去醫院就算了,還給我去跑2場活動…直到禮拜一拖他去醫院,爸爸才去」。余祥銓也藉由爸爸的病例提醒大家,只要身體有一點不舒服的症狀就要看醫生檢查,「不可以拖!醫生說不可能每次都會這麼幸運」,而網友也紛紛湧入留言,祝余天早日康復。
30公分鋼筋穿腦險死 男子奇蹟似撿回1命
高雄一名建築工人,在工地工作時不慎滑倒,臉部朝下被地上一支長30公分的鋼筋硬生生從右眼眶插入,穿越整個大腦,直到後腦勺顱骨才停住,送往高雄長庚醫院急救,執刀醫師前後動了3次手術,取腦內血塊、補顱底骨與做血管栓塞,硬是將男子救回,也讓一個家庭免於破碎。醫師表示,男子目前雖然右側癱瘓,但憑藉毅力進行復健,現在已經可以認得妻子及2個孩子。高雄一名建築工人,在工地工作時不慎滑倒,臉部朝下被地上一支長30公分的鋼筋硬生生從右眼眶插入。(圖/黃裕樺醫師提供)執刀的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裕樺說,當初收治這名鋼筋穿腦的病患,直覺生機渺茫,但仍秉持不放棄的精神努力搶救;另名參與搶救的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丁俊瑋表示,國內、外相關文獻記載都沒有鋼筋完全貫穿腦部,還救回的案例,大部分案例在意外發生當下就會死亡。從電腦斷層掃描看出,鋼筋從工人右眼眶斜插進腦內,擊碎顱底骨後再穿越腦內的額葉、顳葉與頂葉,直達後腦勺才停住。(圖/黃裕樺醫師提供)黃裕樺醫師說,這位30多歲的男工人急診入院時,右眼眶插著鋼筋,經過電腦斷層掃描驚覺鋼筋是從工人右眼眶斜插進腦內,擊碎顱底骨後再穿越腦內的額葉、顳葉與頂葉,直達後腦勺才停住,送入開刀房後,醫療團隊花了5個多小時才清完血塊,並在開刀房內拔掉這根長達30公分的鋼筋。黃裕樺表示,儘管鋼筋已拔除,但工人仍處於危險階段,相隔一周後,醫療團隊再進行補顱骨手術,一個月後,再做腦內血管栓塞術,栓塞掉可能爆破的假性動脈瘤。在歷經3次重大手術,加上長庚醫療團隊悉心照護下,男子住院三個月後返家。黃裕樺醫師說,這名工人因腦部嚴重受損,現在仍右側肢體癱瘓、無法言語,但回診時發現他已能坐在輪椅上,並與妻兒溝通示意。接下來也會精心安排復健療程;丁俊瑋醫師則提醒,民眾頭部若遇穿刺傷意外,千萬不要心急將穿刺物拔出,也不要加壓傷口,以免引起大出血或傷及腦組織。
當心腳中風2/心肌梗塞竟會牙痛? 脊椎問題也可能引發致命血栓
「研究顯示,溫度若是突然下降攝氏3度以上,爆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增加3倍!」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張嘉修醫師表示,氣象局預告今年冬天將會很冷,因此更要多多注意頸部、軀幹部位的保暖。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千變萬化,但大多數人總認為胸悶、胸痛才是警訊,事實上,有些乍看之下不相干的症狀如腳扭傷,最後竟然確診是腳中風。「很多人牙齒痛、肩膀痛、胃痛,因此去看牙科或腸胃科,結果沒想到竟然是心臟出了問題!」張嘉修說,心臟右側的血管若是阻塞,會出現一種反射性的疼痛,常常會讓患者感到牙齒、下巴、肩膀、胃痛,殊不知已經發生心肌梗塞!其實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大約有10~15%的心肌梗塞患者出現這樣的情形。該如何分辨是心肌梗塞?張嘉修說,如果疼痛到冒冷汗、噁心嘔吐,甚至出現氣喘吁吁的狀況,就要小心是心臟問題,要立刻到急診就醫,以免發生憾事。張嘉修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0~15%會出現反射性疼痛,患者可能會感到牙痛、肩膀痛。(圖/翻攝自張嘉修臉書)另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心血管疾病症狀,則是腳腫。張嘉修說,如果是兩隻腳腫,通常會初步判斷是由於心臟、肝臟、腎臟引起的水腫,若是單隻腳腫,則可能懷疑是血管栓塞,但其實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髂靜脈位於骨盆腔內部,上方有一條動脈,髂靜脈與動脈併行,當腹腔空間被擠壓時,就可能壓迫到動脈再壓迫到髂靜脈。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張嘉修說,有些患者甚至會誤以為是靜脈曲張,直到手術無效之後,最後才發現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如果脊椎有問題,例如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骨盆腔前傾,由於容易造成血管壓迫,所以特別容易罹患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尤其好發於65歲後停經的女性,主要是因為老化,再加上懷孕後易造成骨盆前傾所致,而男性則大多是由於體重過重造成血管壓迫。輕微的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可穿著彈性襪改善病況,嚴重則要放置支架,才能讓血流暢通。(示意圖/報系資料庫)雖然病因與一般心血管疾病不同,但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同樣也會發生血栓等致命危機,建議可查看雙腿的水腫是否不對稱,通常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會發生在單側腳,若有所懷疑,可到心臟內科照超音波確認。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會建議患者穿著彈性襪,藉此對抗血管壓力,病況較嚴重者,則可在靜脈內放支架,讓血流保持暢通,另外,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經常合併靜脈血栓,冬天時要多補充水分,促進血液循環,才能避免發生。
下班搶救3出血產婦「忙忙到深更」 台大仁醫最受不了婆媽問這問題
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因為醫術精湛,多次搶救狀況危急的孕產婦,透過臉書分享工作或生活以傳遞正能量,在社群平台上擁有不少粉絲支持。他近日在臉書透露,前天下班後,緊急接生了3名外院轉來,全是產後出血過多的孕婦,他一路忙到昨晚凌晨才回家,有感而發表示:「生小孩從來都不是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同時坦言平常看診時,最受不了陪診婆媽問他:「(自然生、或剖腹)會不會有風險?」。施景中昨深夜發文提到,他前天下班後,搶救3名來自院外轉來的孕婦,這3名全都是產後出血過多,「,一個還做了血管栓塞、送入加護病房」,其中一人連2胎都用了Bakri 水球來止血,而他一路忙到凌晨,「幸好都平安渡過了」。而昨天早上,施景中搶救完3名產婦後,緊接著又看診,雖只掛43名孕婦,但因為轉診的病人不少,他一路也是看到下午,才把所有的病人看完。而在結束忙碌的工作後,昨天深夜他有感而發表示,身為第一線迎接、搶救生命的婦產科醫師,他總是認為,「生小孩從來都不是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請陪同看診的婆婆媽媽,不要再問我「(自然生、或剖腹)會不會有風險?」這個問題了。施景中強調,即使醫學再怎麼進步,生產過程變化莫測,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風險,他表示,「如果有哪一種完全沒風險的生產方式,我一定來推廣。」
1天「喝10杯奶茶」不喝水 他顱內血管栓塞…住院19天
大陸深圳一名王姓男子喜歡喝奶茶,曾最多一天喝10杯,結果近日突然頭痛昏倒,被診斷出顱內靜脈血管出現栓塞。醫生直言,這與他平時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根據陸媒《看看新聞》報導,廣東省深圳市一名王姓男子是奶茶愛好者,每天至少都要喝一杯,一天最多曾喝到10杯奶茶,不料近日突然頻繁頭痛,還出現視力模糊、精神不佳等狀況。起初他不以為意,結果居然昏倒了。醫生檢查發現,王男顱內靜脈血管出現栓塞,顱內壓最高壓一度到300多,比正常最高值超標50%。王男家屬表示,王男水喝不多,渴了就喝奶茶、可樂,幾乎隨手拿著。王男顱內靜脈血管栓塞。(圖/翻攝自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都市頻道《第一現場》)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腦科副主任醫師葉華衛則說明,王男工作壓力大,經常要加班,加上他的運動量少、身材較胖,以及自律性不夠,一天最多喝到10杯奶茶,因為長期大量飲用奶茶、可樂不喝水,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逐漸形成顱內靜脈竇血栓。所幸手術後,王男於第2天甦醒,雖症狀減緩,但仍在醫院住了19天才出院,後續還要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新聞曝光後,許多人紛紛留言「10杯無論是任何東西都會出問題」、「有這麼好喝嗎」、「還是多喝水好」。
罹患糖尿病11年!龍劭華昏倒猝逝 醫警告糖友:恐與「傷心」有關
金鐘視帝龍劭華,昨天晚間驚傳在高雄昏倒,送醫搶救無效,享壽68歲。龍劭華離開的突然,死訊震驚各界。但攤開龍劭華的健康狀態歷程,他曾對外分享過,自己於2009年確診糖尿病,過去這幾年來,雖然有服藥,但卻很少定期回診檢測血糖。醫師指出,6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風險會更高,很容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若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心肌梗塞機率比正常人高3到5倍,必須非常小心。龍邵華是在昨晚7點25分被劇組的友人發現昏倒在房間,送到阮綜合醫院急救,但他到院時,早已無呼吸心跳,呈到院前死亡狀態,但醫師仍全力急救,不過還是在晚間8時許,宣告不治死亡,令演藝圈與粉絲非常震驚不捨。據《蘋果新聞網》報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受訪時表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還得注意血壓、膽固醇等問題。血糖若控制不好,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當動脈出現硬化,就容易導致血管栓塞。臨床發現,與糖尿病相關最大的死亡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尤其65歲以上糖尿病人,像是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等大血管病變風險會更高,一旦冠狀動脈疾病發作時,死亡率高達3成以上,有約半數病人還來不及送醫,就不幸死亡。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沈峰志也表示,糖尿病患發生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三至五倍,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是死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併發症,比例並不低。
兒子上小一了!蘇慧倫開學日提早1小時備戰 崩潰吐「厚操煩」
台灣本土疫情趨緩,各級中小學1日開學,不少家長開心孩子們終於「可以交給老師了」,但對「不老女神」、「玉女掌門人」的蘇慧倫來說卻宛如噩夢,原來她的兒子剛上小1,寶貝兒子開學她反而擔心不少兒子在學校的狀況,短短3天蘇慧倫表示「已崩潰」,而她的貼文曝光後也立刻引發熱議。蘇慧倫開學日提早1小時備戰 。(圖/報系資料照)蘇慧倫在臉書表示,7歲兒子上小學了,她稍早為兒子準備好小一新生入學用品,「添購的過程除了書包,其他的媽媽自己也想都來一份」,為了讓兒子上課,她還提早一小時起床備戰,送兒子去上學後最開心的是,她終於可以去運動了。蘇慧倫用注音跟小孩溝通。(圖/翻攝自蘇慧倫臉書)不過蘇慧倫也在臉書上透露,開學後就要開始擔心很多事情,「除了想著這個那個如果不見了要有備用的,發現書包裡的手帕不在書包,他說老師說要放在學校用,但是老師說的應該是抹布吧?那個已經在小工具箱裡了。緊接著手帕擦桌子抹布擦臉的畫面」,想到這些媽媽已經頭痛。她還幽默表示,「鉛筆盒出去玩了兩天但也不是下落不明,他說應該知道它在哪,還好水壺願意回家」,為了提醒兒子,蘇慧倫會用注音符號,透過提醒字卡和兒子溝通,「希望不用一直做提醒手卡」,另外,蘇慧倫還上網查了「厚操煩」的台語怎麼寫,「看到如果經常性的焦慮、容易失眠憂鬱血管栓塞,但也說有研究發現這樣的人,高智商有創意口才好」。 蘇慧倫替兒子準備開學包。(圖/翻攝蘇慧倫臉書)蘇慧倫2014年結婚後淡出樂壇在家相夫教子,其實這位「不老女神」從小就很獨立,小一第二天就學會搭公車上學,她在臉書分享,「自己要進入小一的時候,應該也是有點茫然,但又因為即將開始探索一個新的世界而感到興奮刺激又期待,新的階段,希望一切順順利利,遇到好的老師、交到好朋友」。她的貼文也釣出許多「小一生爸媽」網友,互相討論要準備給孩子的上學用品,蘇慧倫還笑說,有很多人來詢問幫兒子買的書包是什麼牌子?也有人跟兒子用一樣的書包,笑說自己是不是可以當書包品牌代言人了。
無症狀猝死2/走7步直接倒地!新冠肺炎引發動脈栓塞死亡風險增50%
本土確診數雖然下降,但台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卻一路從2%、3%逐漸上升,截至6/28為止,死亡率已經升至4.6%,比起全球平均值2%多出一倍,新冠疫情的陰影仍然壟罩著台灣。根據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死亡患者中有將近1成是到院前死亡,許多確診者在家突然暴斃,從發病到死亡速度之快,令人心驚。其實國外早有前例,2020年4月全紐約市猝死的發生率是2018年4月的250%,台灣此刻彷彿重演悲劇。醫師指出,慢性病患由於免疫力差,就算染疫也幾乎沒有症狀,卻可能瞬間倒地身亡,是新冠肺炎猝死的高危險族群。醫師莊子儀表示,新冠肺炎患者猝死,與隱形缺氧、肺栓塞有很大的關係,若沒及時處置恐送命。(圖/莊子儀提供)除了隱形缺氧之外,肺栓塞也是慢性病患預防猝死的重點之一。德國曾針對12名新冠猝死病患進行解剖,發現其中4人是因為肺栓塞而死,機率為1/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證實,台灣確實也有這樣的死亡案例。莊子儀醫師表示,感染新冠病毒會造成全身的發炎反應,導致免疫失調,進而導致血管栓塞,尤其是肺動脈栓塞(簡稱肺栓塞),會更加重患者缺氧的現象,形成惡性循環。醫師李建璋指出,確診者若發生肺栓塞(右圖紅圈處)會使得病情急轉直下,猝死機率高達5成。(圖/報系資料庫、豐原醫院提供)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日前表示,新冠肺炎會引起高凝血狀態,若發生在肺主動脈,就會引起肺栓塞,症狀為胸痛、咳血、咳嗽,病情很可能在幾分鐘內急轉直下,甚至有些人走了7步就直接倒地,猝死風險增加5成。「為預防血管栓塞,國外的做法是針對住院新冠患者都會施打抗凝血劑,一直使用到出院為主。」莊子儀說,由於亞洲人的血栓機率較歐美人低,目前台灣醫界的共識是,若確診個案已經需要使用氧氣時,就應該考慮使用抗凝血劑,以降低後續肺動脈栓塞,甚至腦血管栓塞併發症的機率。儘管有方法預防慢性病患或高齡者罹患新冠肺炎轉重症的機率,但醫師表示,接種疫苗才是終結疫情的最大關鍵。(圖/宋岱融攝)別亂買!伊維菌素是處方用藥新冠肺炎目前沒有專門的治療藥物,近來一款驅蟲藥伊維菌素(Ivermectin)引發討論,由於印度、巴西用此藥治療患者獲得不錯的效果,因此讓很多人寄予厚望。不過,由於沒有嚴謹的科學證據顯示伊維菌素有效,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食藥局(FDA)、歐盟等組織都不建議使用伊維菌素來治療或預防新冠肺炎。
3月後才剛開始盛產! 台南議長立委領軍做「鳳梨料理」挺農民
中國大陸自3月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台南市議長郭信良、立委陳亭妃和7位台南市議員等,今(3)日穿起圍裙、拿鍋鏟,並邀請當地知名的東香台菜海味料理總鋪師「大頭師蔡瑞成」,共料理出10道「旺來佳餚」;陳亭妃表示,鳳梨盛產季3月才會慢慢開始,所以可以當水果吃外,也可以作為料理食材,鼓勵民眾「吃爆鳳梨」。陳亭妃表示,對岸禁止台灣鳳梨進口之後,各界都響應推銷鳳梨的活動,要讓農民的傷害降到最低。她說,由於鳳梨盛產季3月才會慢慢開始,鳳梨除了是水果以外,也是很好的料理食材,可以用各種方式「吃爆鳳梨」,真正落實「吃鳳梨、挺農民」的行動。郭信良說,10道鳳梨料理大開眼界,「原來鳳梨搭配在地食材都有畫龍點睛之妙!」他說,尤其鳳梨富含維生素C,對健康的好處非常多,鳳梨酵素可幫助蛋白質食物分解,促進消化,也有抗凝血、減少血管栓塞的效用,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鳳梨也是入菜後較不影響營養價值的水果,而且在加熱之後,它的膳食纖維軟化更好入口。這10道鳳梨佳餚的料理方式,從3月3日週三開始,將連續10天在郭信良、陳亭妃,以及議員吳通龍、周麗津、林志聰、陳怡珍、陳秋萍、陳碧玉和蔡旺詮等7人的臉書聯播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