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
」 糖尿病 大陸 寶林茶室 血液 食物中毒每年近萬人死於糖尿病 專家示警注意2指標:及早發現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ㄧ,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萬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由於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南投縣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定期量測血糖,特別是要注意空腹血糖與醣化血色素兩個指標,才能及早發現糖尿病。根據2023年國內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高居第五位,並且依據2019至2023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達12.8%。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為了預防糖尿病及延緩其嚴重併發症,民眾應掌握以下自我照顧五要訣,包括利用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定期監測血糖,保持空腹血糖在正常控制範圍內(70-99 mg/dL)。衛福部表示,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其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一為糖化血色素(HbA1c)≧6.5%;二為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三為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四為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衛福部提醒,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並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南投縣衛生局說明,若是民眾發現血糖異常,符合糖尿病前期(醣化血色素介於5.7%至6.4%)或有三項以上危險因子(如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及低高密度膽固醇),應與醫療人員討論個人化的危險因子管理,及早介入;保持均衡飲食,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並在醫事人員指導下進行體重管理;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何走路、慢跑、游泳等。此外,南投縣衛生局也強調,當地已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透過醫師、護理師及營養師的專業團隊,協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並提升其自我照護能力。民眾若有糖尿病相關問題,可洽詢當地衛生所或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透過全面的醫療服務來降低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受困外太空「滯留5個月」 NASA女太空人親揭暴瘦真相
美國太空人蘇尼塔威廉絲(Sunita Williams)和巴里威爾莫爾(Barry Wilmore)因波音Starliner太空船技術故障,被迫延長在國際太空站(ISS)的任務,原計劃僅為期8天的任務,現已持續超過5個月,兩人預計要到2025年2月才能返回地球。然而近期威廉絲體重驟減的照片引發外界對她健康的擔憂,對此,她也透過影片回應此事。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59歲的威廉絲自6月以來一直在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9月發布的照片顯示她的臉頰凹陷、身形憔悴,令外界擔心她的健康狀況惡化。一些健康專家和NASA內部人士指出,她可能因未能攝取足夠熱量而導致體重減輕。報導指出,有醫生告訴《每日郵報》,威廉絲的照片顯示她的面部凹陷,這通常是快速減重的跡象。另一位未具名的NASA消息人士對《紐約郵報》表示,NASA正在努力「穩定她的體重,並期望能扭轉這一情況」,暗示威廉絲在太空站期間未能跟上太空人所需的高熱量飲食。對此,近日威廉絲在NASA發布的影片中駁斥了外界對她健康的謠言,聲稱自己實際上「增強了肌肉」,並表示她的體重與出發時相同。她解釋這是太空中的液體轉移現象,這會導致人的頭部看起來腫脹、身體下部變瘦。這是失重狀態下常見的生理現象,並非體重驟減所致,「我的大腿和臀部變大了,因為我們做了很多深蹲鍛鍊」,威廉絲強調,照片中所見的身體變化是由於液體重新分佈,而非健康問題。研究顯示女性在太空中面臨的生理挑戰往往比男性更為嚴峻。NASA的研究發現,女性在太空中的血漿量減少比男性更顯著,這可能影響她們的卡路里消耗和體重控制。此外,微重力環境下的肌肉流失問題也使女性更容易出現體重變化。西雅圖的肺科醫生古普塔博士指出,長時間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的壓力會影響體重,尤其是在加壓艙內,氧氣含量低、營養攝入不足、鍛鍊受限等因素都會對太空人的健康造成挑戰。他認為威廉絲的體重變化可能是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的自然結果,而非健康惡化的徵兆。目前NASA仍然密切關注威廉絲的健康情況,並強調正在採取措施幫助她保持健康,直到返回地球。
強撐病體帶小孩就診 母親心臟驟停昏倒在醫院「多種奪命症狀同時爆發」
越南永隆省一處醫院日前發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N姓女子不顧自己連日的身體不適,依舊強撐著身體照顧小孩。而在一日他帶著小孩前往當地診所看病時,自己反而突然心臟驟停,直接在診間昏迷。這讓家屬急忙將其送往大醫院急救,好在歷經搶救與照護後,N女順利地恢復健康。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0月23日當天,當時N女已經連續2日出現頭痛、喉嚨痛和呼吸困難的症狀。而當天N女正帶著孩子去當地診所看病,沒想到在等候期間,N女突然昏迷。家人見狀,立即將其送往當地醫院急救,抵達醫院後,N女的心跳已經停止約10分鐘,醫生也緊急進行10次電擊搶救,成功讓N女恢復心跳。但這時候,N女孩是呈現昏迷狀態,並伴有心律不整和呼吸衰竭等情況。後續N女被轉送到芹苴中央綜合醫院進一步治療。芹苴中央綜合醫院的高層表示,病人抵達後,醫院立即略過所有行政手續,將N女直接送入重症監護科抗毒科進行治療。該名高層表示,N女抵達時,心臟幾乎完全無法正常收縮,經診斷為急性心肌炎並伴隨心律不整等併發症。面對如此情況,芹苴中央綜合醫院的醫生迅速為她安裝了臨時心律調節器,並使用葉克膜來支持N女的生命體徵。同時,N女接受了機械通氣、血管加壓藥物治療,並進行了止痛、肌肉鬆弛和抗生素等等治療,以此控制心律不整並增強心肌收縮力。同時由於N女的肝功能嚴重衰竭,同時併有膽道阻塞的情況,醫生也為其進行血漿置換,並積極進行內科治療、營養支持及物理治療等。經過5天的葉克膜治療後,N女的健康狀況逐漸好轉,心臟收縮功能也逐漸正常,心律也恢復穩定。在住院7天後,N女成功脫離葉克膜,並拔除了氣管內插管。到11月4日,N女順利清醒,能夠良好地與人互動,生命體徵穩定,心律幾乎恢復正常,各個器官功能也逐漸穩定。該院的重症監護科—抗毒科的主任楊善福(Dương Thiện Phước)醫生表示,N女的康復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奇蹟,這樣的結果讓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到非常喜悅和自豪。從昏迷、心跳停止到最終清醒,N女的康復之路充滿挑戰,但也展現了醫療團隊的專業精神和現代醫學技術的力量。
趙少康驚爆「心臟停止3小時」!胸骨切開「死而復生」 健康狀況曝
73歲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日突幾近消失,今(5日)終於現身。他親吐,好久不見,不是出去旅遊,而是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趙少康表示,幾年來自己量血壓,舒張壓都只有5、60,做心臟超音波發現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也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雖然我並沒有什麼不適,也不喘,身體也沒有什麼狀況,但醫生還是提醒我,心臟辛苦工作打出去的血,有1/4又流回心臟,心臟的工作壓力有多大?現在你身體底子不錯,沒有什麼症狀,再過幾年呢?也可能運氣好躲過去,但很可能會有兩種狀況,一是主動脈剝離,二是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必死無疑,心臟衰竭也已經不可逆了。」趙少康直言,「開心」是大手術,整個胸骨切開,心臟要停止3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換升主動脈,換瓣膜、處理血管等,魏院長手術很快,降低流血,所以手術時沒有輸血,一切順利,早上8點推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2天,再轉普通病房。趙少康提到,手術本身固然完美,但牽一心而動全身,深度麻醉加上心臟停止跳動那麼久,很多狀況都可能發生,「我的問題是心律不整,經過輸血漿(血紅素太低)、抽400c.c.肺水、做心臟整流術,兩天後,在電腦斷層監視下抽心包膜的水約2、300c.c.,加上各種用藥,心律才恢復正常,反正我給振興出了各種狀況請他們解決。」趙少康說,「我想,跟我有同樣情況的人,有一半不會知道有什麼問題(舒張壓低有什麼不好?)知道的人,起碼又有一半寧願碰運氣、賭一把,也不會願意動這麼大的手術,因為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我的個性是,既然知道了就努力排除,否則不知道以後隨時會發生什麼狀況。我事後問了魏崢院長,這個手術難度有多高?他說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而換心的難度是5。」趙少康也有感而發,心臟停了幾個小時,等於死過一次,死而復生,人生一幕一幕在他昏迷時閃過,「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是我未來人生的功課。」
9旬婦膝關節退化!跪禱吃力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有效緩解不適
90歲修女奶奶年輕時就陪伴育幼院兒童長大,但隨著年紀增長,膝關節退化越來越嚴重,不僅無法跟小朋友跑跳,甚至連每天例行跪禱儀式都感到力不從心,不得不就醫治療。關節疼痛問題纏身 大幅影響身心狀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副院長林志隆表示,門診時經常遇到來自不同宗教的長輩就醫,共同症狀都是被關節疼痛問題纏身多年,痠痛部位包括膝蓋、髖部、肩頸及手肘等,由於這類患者終年需要執行各種宗教儀式,包括跪禱祭拜、搬運祭品、清潔廟宇或教堂環境等,隨之而來造成的身體病痛,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讓情緒日漸低落。多因關節退化所致 保守治療無效建議手術治療造成上述症狀的原因多半都是關節退化所造成,以年長者居多,當關節軟骨逐漸消失,就會使關節腔變狹窄,甚至會衍生骨刺。林志隆說明,症狀較輕時,會建議採用物理治療、減重、矯正不良姿勢、穿戴護膝或運動貼紮等方式,必要時也可服用止痛藥、注射玻尿酸、葡萄糖或PRP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但若上述方式都無法見效,就可能必須手術治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國際認證推動多國臨床只是考量患者年紀大排斥動刀,因此評估後,建議採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Autologous Immune Cells;簡稱AI Cells)新技術,透過先抽取自身血液,經過血液細胞純化技術(PCP)後,將取出的高濃度細胞萃取液注射到患部,不僅達到抗發炎效果,還能促進軟骨分化以及膠原蛋白的生成等優點,更加有效修復受損的關節腔,這項由國人自主研究的醫療成果,目前也已經取得美國FDA 二類醫材證,此國際認證有助於推動多國臨床。減緩關節退化發生速度 日常這樣吃、這樣動為不二法門林志隆強調,退化性膝關節炎雖然是老化必經的過程,但民眾還是可以選擇減緩發生的速度,例如透過游泳、散步、瑜伽等運動紓緩症狀,或者多補充富含鈣質、Omega-3、維生素C、維生素D的食物,維持骨骼健康,少攝取高糖、加工食品、高脂的食物,才能降低關節發炎的情形。
鬼妝太嚇人安心亞慘遭好友封鎖 曾莞婷當鬼嚇到莊凱勛飆髒話
由北影影后尹馨監製、錢人豪執導改編自都市靈異傳說的驚悚恐怖電影《鬼們之蝴蝶大廈》,今(24日)發布前導海報與預告片,吸睛的兩大女鬼曾莞婷與安心亞首度曝光,安心亞飾演的白衣女子跳樓身亡,成為大樓地縛靈,亡靈不斷重複跳樓的動作,恐怖的女鬼妝容,也讓她嚇壞身邊朋友。安心亞首次畫鬼妝,差點被朋友封鎖。(圖/劇匯文創提供)安心亞透露為了特殊的妝容,她每次都得忍耐長時間的化妝過程,常常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而且在低溫下拍攝時,還得忍著寒冷黏上血漿和肉塊,不過她認為最終呈現的效果相當成功,連自己照鏡子都會嚇到,甚至把照片傳給朋友還差點被「封鎖」,讓她十分有成就感。曾莞婷瞪大眼睛的模樣就十分嚇人。(圖/劇匯文創提供)台劇女神曾莞婷雖然多次參演鬼片,但這次是她第一次挑戰女鬼角色,加上這次飾演的則是在大樓裡遇到家暴的弱勢妻子,由於角色相當陰鬱,曾莞婷拍攝過程都保持陰沈的氣氛,在片場多次嚇到工作人員,女鬼的模樣也一度讓演員莊凱勛嚇到罵三字經,讓她覺得很不好意思。隨著前導預告的發佈,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前導海報也跟著亮相,緊扣著電影宣傳詞「你看得見我?」,仔細看海報中小女孩的眼睛裡,竟隱藏著一個恐怖的女鬼。為了要帶著觀眾細膩的恐怖氛圍,特別在海報中加入巧思,希望從視覺效果到心理暗示,挑戰觀眾的心臟承受力。《鬼們之蝴蝶大廈》將於11月1日上映。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男大生吃完燒烤狂拉…7天後竟四肢無力!ICU搶救換血5次 病因曝光
燒烤搭配一口透心涼的飲料,簡直是人生小確幸,但要小心燒烤雖好吃,也可能隱藏著潛在的健康風險。大陸一名王姓男大生吃完燒烤後拉肚子,結果一周後竟四肢無力,最終確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醫生提醒,當有前驅感染病史後出現四肢疲倦、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根據《廣州日報》報導,一名王姓男子與同學享用燒烤後,出現了發燒和腹瀉的症狀,經過治療,腹瀉有所好轉,但一周後開始感到四肢無力,難以行走,於是立即前往廣州醫科大學附設番禺中心醫院就診。醫生透過神經檢查發現,王男的雙下肢難以抬離床面,右下肢肌力僅2級,左下肢肌力僅有1級,雙上肢肌力也只有4級,咳嗽和吞嚥功能明顯減退,病情進展快,隨時可能涉及呼吸肌肉,導致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驟停,情況十分兇險。醫生高度懷疑是「格林-巴利症候群」,為了確診並實施精準治療,急診團隊立即啟動緊急檢查流程,當天完成了頭顱MRI、腰椎穿刺腦脊髓液檢查、週邊神經抗體檢測等相關檢查。儘管如此,王男的病情仍然進展迅速,當晚便出現了呼吸困難,不得不進行氣管插管。醫生最終根據發病特徵、臨床表現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聯合腦科中心三區專科會診意見,明確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且迅速制訂了「拉鍊法」治療方案,即血漿置換後注射免疫球蛋白,循環治療5次。醫生指出,在重症醫學科一區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王男的病情逐漸好轉,雙手力量恢復至正常水平,雙下肢也能逐漸抬離床面;為了幫助他早日康復,預防肌肉萎縮,醫療團隊同時啟動了ICU內的早期床邊復健治療,包括床上單車有氧運動、起坐及坐位平衡訓練、鼓勵式肺量計訓練以及床邊至病房的步行訓練等。醫生說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類免疫介導的急性發炎性週邊神經病變,大部分有前驅感染病史(胃腸道或呼吸道感染),本案例即為進食不潔食物,引起腹瀉,激發免疫反應,當有前驅感染病史後出現四肢疲倦、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天天應酬喝酒…深圳男罹4病有生命危險 血液變「綠色牛奶」急換血
喝酒過量,對身體健康只有壞處。中國深圳一名36歲陳姓男子,近年幾乎天天應酬喝酒,直到半個月前,發現精力下降,吃不下飯且眼睛發黃,撐到後來皮膚也變黃,甚至出現嘔吐、呼吸急促的症狀,血液還變成綠色,確診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隨時有生命危險。據《深圳特區報》報導,陳男就醫後,醫生發現他不同於一般黃疸性肝炎患者,除了常見的噁心嘔吐、眼睛發黃、吃不下飯外,還有呼吸急促的表現,尿液化驗結果顯示酮體強陽性。雖然陳男沒有糖尿病史,但醫師憑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懷疑是糖尿病酮酸血症,檢查也證實了這個推測,抽血時血液呈綠色牛奶樣,肝功能顯示總膽紅素高達227umol/L,甘油三酯17.8mmol/L,均比正常高10倍,最後診斷為急性黃疸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糖尿病酮酸血症、高脂血症。陳男換血後,再也不敢喝酒了。(圖/翻攝自深圳特區報)據了解,血液之所以變成綠色牛奶,是長期酗酒引起嚴重的肝損傷,以及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導致高脂血症,更可怕的是糖尿病一直沒有被發現,嚴重恐引起心肌梗塞、腦梗死,還可能出現急性胰腺炎。醫師決定用雙重血漿過濾術(DFPP)為陳男「換血」,只見過濾機器沒多久,就出現一小袋的黃色油脂,陳男見狀震驚不已,「以後再也不敢大吃大喝糟蹋自己的身體了」,經過2周治療終於康復出院,在出院前還當著醫師的面寫下保證:「再也不喝酒了!」
瑪丹娜驚喜現身首映 《死侍與金鋼狼》血漿噴好噴滿評價出爐
漫威大片《死侍與金鋼狼》即將上映,雙帥休傑克曼、萊恩雷諾斯、導演薛恩李維跑遍全球宣傳,昨日(22日)劇組舉辦紐約首映,除了主演群,「死侍狗」佩姬、萊恩雷諾斯老婆布蕾克萊芙莉都出席。而在預告片中不斷放送來自流行音樂天后瑪丹娜的經典名曲〈Like A Prayer〉,瑪丹娜本人也驚喜現身首映,引爆全場粉絲尖叫。萊恩雷諾斯為《死侍與金鋼狼》宣傳跑遍全球。(圖/漫威影業提供)《死侍與金鋼狼》被視作拯救漫威低迷票房的新一代救世主,片中除了死侍、金鋼狼上演「基情」互嘴外,動作戲碼也毫不遜色,血漿噴好噴滿,飾演時空變異管理局神秘角色的英國演技派馬修麥費狄恩表現也相當搶眼,甚至被譽為本片MVP。該片舉辦媒體試片後,國際媒體紛紛給予好評,GamerRadar+:「大呼過癮!」「狼叔的新制服超讚!」Digital Spy:「一開場血漿就狂噴,一掃『尺度降級』的疑慮!」IGN:「即將再度團結漫威電影宇宙!」休傑克曼帥氣出席《死侍與金鋼狼》首映會。(圖/漫威影業提供)雙帥更特地拍攝爆笑宣傳影片,一開場死侍就狂虧金剛狼,說他們是「死侍與蜜獾」播客,正當狼叔不爽時再繼續猛攻,批他果然是不及格播客都不接話,再來更放送特地製作的狼叔「慘叫」大合集,讓無言以對的狼叔最後只冷冷烙下一句:「我恨你」,再度令人更對這組愛鬥嘴的小倆口傾心不已。《死侍與金鋼狼》於紐約舉辦世界首映會,萊恩雷諾斯偕愛妻布蕾克萊芙莉盛裝出席。(圖/漫威影業提供)此外,《死侍與金鋼狼》延續前兩集跳tone又懷舊的經典金曲風,除了在預告片中不斷放送來自流行音樂天后瑪丹娜的經典名曲〈Like A Prayer〉,電影裡還包括《西遊記》唐三藏曾經翻唱的原曲〈Only You〉、昔日天團新好男孩的勁歌〈Bye Bye Bye〉,甚至不忘婊狼叔戲外「分身」休傑克曼的賣座強片《大娛樂家》主題曲〈The Greatest Show〉。《死侍與金鋼狼》將於7月24日在台上映。
每天1杯飲料…28歲女「血糖爆表」命危 多臟器功能衰竭進ICU
大陸浙江省海鹽市28歲女子渺渺(化名)近日因早上醒來頭暈目眩,前往醫院就診。一開始,醫生以為她壓力太大,沒想到血化驗結果出爐後,患者的血糖爆表,靜脈血糖竟高達56mmol/L,而正常範圍則在3.9-6.1mmol/L,同時糖化血紅蛋白達到了13.3%,顯示渺渺至少近3個月血糖處於很高的水平,而她竟渾然不知,還一度陷入了昏迷狀態,需要緊急搶救。《澎湃新聞》報導,當地醫院檢查,渺渺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現象,如不及時搶救,就有生命危險。看著躺在病床上意識不清的孩子,渺渺的父母當機立斷,將其送往上海瑞金醫院救治。據悉,這是該院於今年3月24日接診過的一例病例,經過救護車送入醫院時,渺渺處於休克狀態。經多學科專家會診後,醫生綜合認為渺渺為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狀態,同時合併膿毒性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介紹,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典型症狀是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渺渺患的是Ⅱ型糖尿病而不自知,渴的時候總想喝點甜的來緩解,如此循環往復加重了病情,而她同時併發的腸道感染,使得原本的糖尿病急症雪上加霜。入院後,渺渺完善了相關輔助檢查及化驗後,結果顯示她的外周血塗片有「綠色小體」,這是一種在危重病人的中性粒細胞中非常罕見的綠色包涵體。檢驗科醫生隨即告知急診醫生,提醒多加注意。檢驗科醫生介紹,綠色小體出現後,患者的病死率在58%至68%,多數情況下會在72小時內死亡。面對緊張局勢,瑞金醫院全體EICU醫護人員參與這一病例的搶救。在給與患者補液降糖、血管活性藥物支持,抗感染、普通肝素抗凝後,還決定對其進一步運用床邊血液凈化,透過免疫吸附、單膜血漿置換、短時間斷血液濾過三種凈化模式聯合,去除因膿毒症所產生的炎症因子。經過積極治療,渺渺終於在3月27日度過了炎症風暴,生命跡象逐漸平穩。4月1日,渺渺拔除氣管插管,腸道感染也基本好轉,逐漸恢復正常。在追問病史時,醫生了解到渺渺每天至少喝1至2杯果茶或含糖碳酸飲料,也酷愛甜食,再加上平時工作忙,很少運動,大量糖分和添加劑的攝入,導致了她的糖尿病。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盛慧球提醒,前來急診就診的年輕糖尿病急症患者,往往並不知曉自身患有糖尿病的情況,並普遍都有熬夜、喜高糖油膩飲食、飲酒、好靜不好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再疊加一些感染的誘發因素,就有可能發展為膿毒症甚至膿毒症休克。
張榕容《鬼才之道》大法師下腰爆意外 王淨當女鬼全身血雨中狂奔
由陳柏霖、張榕容、王淨、姚以緹、百白與瘦瘦合演新片《鬼才之道》今舉辦試映會,5人還原片中造型,以一身「鬼妝」現身宣傳,飾演女鬼的張榕容、王淨在電影裡為了嚇人,有多場大法師下腰、滑壘等誇張動作,張榕容就透露為了滑壘動作受了不少傷,「發現我每次滑壘,腿都會破皮,一滑皮膚就破一大片。」張榕容在《鬼才之道》飾演鬼界天后,有不少高難度動作戲碼。(圖/楊澍攝)張榕容在片中飾演鬼界天后,跟姚以緹飾演的後輩比拼鬼后地位,張榕容可以說是全片動作擔當,挑戰大法師走路、跑酷等誇張橋段,被問到是否親自完成特技動作,她笑喊:「我如果做出來現在怎麽可能還在這邊。」至於有沒有因為高難度動作閃到腰,她透露其實下腰動作必須靠在工作人員身上完成,有次她沒力失去平衡,頭就直接撞到一旁的軌道發出「砰」一聲,讓導演徐漢強也直呼「嚇一跳。」張榕容說:「我們的保護措施做得很完善,當下馬上緊急處理,每次一入戲就會忘記自己是活人啊!」王淨在《鬼才之道》飾演女鬼,以片中造型現身宣傳。(圖/楊澍攝)片中把自己弄得不成人形的還有王淨,她在片尾重頭戲穿上滿身是血的制服,臉上全是血漿跟頭髮,還要在不到10度低溫的雨中奔跑,狼狽模樣連張榕容都直呼很心疼。王淨表示,當時就是寒流最冷的一天,整桶血漿倒在頭上,身上還要包好幾層保鮮膜保溫,等到收工後血漿就一片片掉下來,相當考驗體力。陳柏霖在《鬼才之道》飾演90年代偶像,開金口唱歌。(圖/楊澍攝)陳柏霖在片中也是變換各種造型,還在電影裡開金口詮釋90年代偶像,他笑稱自己恥力全開:「第一次看的時候真的快崩潰,想說以後怎麼見人。」《鬼才之道》將於8月7日全台上映。
席琳狄翁對抗罕病「僵硬人症候群」 自拍紀錄片痛苦抽搐片段曝光
55歲西洋傳奇歌后席琳狄翁(Céline Dion),2022年宣布罹患罕病「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後,便消失在螢光幕前。近日她罕見出席全國廣播公司(NBC)黃金時段播出的特別節目中,談論疾病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更將自己對抗疾病的過程拍成紀錄片,完整呈現發病時痙攣的痛苦情況,讓諸多粉絲看了相當不捨。這部名為《我是:席琳狄翁》(I Am: Celine Dion)的紀錄片,於6月25日正式在網上公開,片中記錄下席琳狄翁發病時身體不受控制,肌肉嚴重痙攣的畫面。可以見到席琳狄翁因為痛楚不斷啜泣,同時臉部肌肉也難以控制,不時露出猙獰表情,手指也因為肌肉緊縮而蜷曲,直到醫護人員朝她鼻子內注射藥物,症狀才稍微得以舒緩。在名為《我是:席琳狄翁》的紀錄片中,記錄下她發病時身體不受控制,肌肉嚴重痙攣的畫面。(圖/翻攝FB/I Am: Céline Dion)席琳狄翁表示,每次發生類似事情時,自己都會為此感到相當尷尬。即便如此,席琳狄翁依舊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對抗病痛的希望。如果未來不能跑步,那麼就用走的向前,就算最後只能用爬的,自己也會不斷往前爬,絕對不會輕言放棄。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曾在台大醫院神經部網站刊文表示,「僵硬人症候群」此疾病多在成年後發病,會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不足,造成肌肉僵硬,倘若肢體開始出現僵硬徵兆,活動會因此受到限制,不過由於此疾病有嚴重的肌肉僵硬現象,很容易被誤診為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席琳狄翁2022年12月在個人IG宣布罹患「僵硬人症候群」後,就此消失在公眾目光前,還為此取消了原定2023年至2024的全球巡迴演唱會場次。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曾於台大醫院神經部網站刊文表示,僵硬人症候群多在成年後發病,6至8成的病人,血中及腦脊髓液中會出現抗麩胺酸脫羧基的抗體,這種酵素是合成中樞神經一種抑制性傳導物質GABA所需的,若遭受到抗體的破壞,會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的不足,使得肌肉產生過強的活性,繼而變得僵硬,觸感硬如鐵皮,若肢體也出現僵硬時,行走、活動都會受限。對於僵硬人症候群的治療,楊智超表示,有些藥物可以改善患者軀幹及肢體僵硬的情形,但基於其自體免疫失調的機制,施以免疫治療藥物或使用血漿置換術、注射免疫球蛋白製劑,也能改善病情。
失智症初期「10大症狀」曝光!睡眠障礙也上榜 醫示警:一定要好好調理
一名女性病患因為頭暈、記憶力差等問題,經過醫師精準分析,可能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示警,一定要好好調理,否則約20%在5到10年後會演變成失智症,而失智症依據發生症狀有分為初期、中期以及晚期。劉博仁在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列出可能的失智症「初期」症狀:1.記憶變差:近期事務經常記不得、忘記幾年幾月幾日、常找東西、忘記別人講過的事情等等。2.言語表達退步:說話不如以前的流暢。3.個性情緒變化:易怒、多疑、猜忌、猶豫不決、突然變得孤僻等等。4.迷路:原本熟悉的路口或是車站會多想一下,甚至是迷路。5.妄想:怕伴侶不忠、兒子不孝、鄰居偷東西,甚至因此與人爆發衝突。6.行為異常:重複動作,東西收了又拿出來,同樣問題反覆提出,坐立不安,經常愛往外頭亂跑。7.視幻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例如房間看到過世的家屬、動物、昆蟲等。8.睡眠障礙:晚上不睡走來走去、日夜顛倒。9.飲食問題:吃過了還要再吃,吞嚥變得不順,備餐變得緩慢。10.生活能力下降:穿衣猶豫不決、計算能力下降、烹調能力下降。劉博仁指出,自己是利用抽血檢測腦退化物質乙型類澱粉蛋白以及濤蛋白來初步預測,這種IMR技術可以測出超微量的乙型類澱粉蛋白或是濤蛋白。劉博仁提到,研究顯示,如果將血漿中特殊乙型類澱粉蛋白(Aβ1-42)濃度乘以濤蛋白濃度,所得的數值可以做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評估指數,如果在455.49 (pg/ml)2以下,則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低,如果介於455.49(pg/ml)2到642.58(pg/ml)2之間,則可能已經有認知功能障礙,此時積極的大腦調理對於逆轉可能的阿茲海默風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已經高於642.58(pg/ml)2,此時算是高風險,應立刻去神經科檢查,甚至包括磁振造影,以利早期確診並積極治療。
男大生5數值不正常「驚罹糖尿病」 醫師一問飲食習慣懂了
糖尿病在台灣位居10大死因之一,每年有近萬人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有約200多萬名病友,且每年以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不可輕忽。北部有一名身材肥胖的男大生,原本是為了瘦身到減重診所求診,沒想到檢查發現數值不正常,驚覺確診糖尿病。周建安醫師收治這起個案,這名19歲男大生身高173公分、體重110公斤,從小到大都是胖胖的身材,本來是為了減重來診所,卻發現血糖超標,糖化血色素(HbA1c)達到9,血脂、尿酸和肝功能也都不正常。進一步了解發現,男大生每天吃速食,份量是一般人的2倍,還喝全糖飲料、不喝水,加上課業壓力繁重,幾乎不運動,結果導致糖尿病。男大生每天吃速食,還喝全糖飲料。(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了解,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判斷標準有4種,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3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1、糖化血色素(HbA1c)≧6.5%2、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4、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對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高風險族群,維持血糖穩定及控制體重是預防關鍵,飲食習慣更是占重要的一環,建議養成定時進食,以少糖、少油、少鹽為原則,維持身體狀態。
突然大小眼、吞嚥困難! 小心恐是「重症肌無力」
有一位17歲少女單側眼皮莫名下垂,變成大小眼,以為只是疲累,一年後症狀變嚴重,吞嚥困難,嚴重時一粒米飯也無法嚥下,從眼科追查原因後,轉到神經內科,確診為「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肌少症雖然都有個「肌」字,但重症肌無力發病的原因卻是完全不同。肌少症主要是因年齡增長或活動不足,造成肌肉快速流失的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重症肌無力則是肌肉無法正常收縮的疾病,會影響全身肌肉,且依發病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圖片來源: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重症肌無力」早年致死率高達4成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邱浩彰教授說明,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等疾病相同,都是因為免疫系統不當攻擊正常器官所導致。重症肌無力發病年齡以20-30歲女性為主,50歲以上則以男性為主,且早年致死率竟高達4成,在台灣,平均每十萬人有22人罹患重症肌無力,現在領有重大傷病卡者約6千人,其中約2成屬於頑固型重症肌無力,傳統治療效果有限。「重症肌無力」有哪些症狀?發病初期主要影響眼睛肌肉,9成病友會出現明顯的眼皮下垂、大小眼、複視或視力模糊等「眼肌型」症狀。患者常在早晨起床時肌肉力量正常、活動自如,到了下午或傍晚就斷電,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雖然休息或睡眠後能改善,但就像是一顆健康度不佳的電池,「充電量」往往不到滿電量的20%,甚至只有5-10%。嚴重的情況,約5-8成病友會在2-3年內惡化為「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出現無力咀嚼、吞嚥困難、口齒不清、聲音沙啞、四肢無力、頸部無力而難以抬頭、走路爬梯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導致疾病急遽惡化,嚴重時恐會導致呼吸衰竭,有高度致死風險,且病情反反覆覆,讓病友身心俱疲。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分享:「重症肌無力發展到後期全身型、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發病風險會變得難以掌握,病友常常反覆進出加護病房,所以早期診斷出來能夠幫助到更多病友,這個也是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努力推廣的方向,希望醫師們對這個疾病症狀能更敏銳辨識出來,減少誤診斷、誤治療機率」重症肌無力治療選擇葉建宏理事長表示,台灣重症肌無力的現行治療方式,包括:俗稱「大力丸」的抗乙醯膽鹼酵素劑、類固醇、快速調節免疫機能的血漿置換術(俗稱「換血」)與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胸腺切除手術等。大部分重症肌無力病友可在這些傳統治療、心靈與生活照護之下,穩定控制病況,預防復發與延緩惡化,不過,目前仍有2成左右的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病友因無法使用傳統免疫藥物,效果不如預期,治療陷入困境。研究顯示,頑固型病友因吞嚥困難而使用鼻胃管的比例高達85倍,在住院方面,一年內急診與住院治療的比率超過5成,嚴重需進加護病房醫治的比例甚至高達3.5倍。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步,繼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等自體免疫疾病陸續有標靶藥物問世,重症肌無力也邁向生物製劑輔助個人化精準治療的時代。葉建宏理事長說明,生物製劑依作用機轉,主要分為抑制補體、減少抗體、打壓T細胞、打壓B細胞等4種,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病友,有機會幫助病友快速且長期穩定病情,從而達到長期緩解的目標。期待未來台灣能加速引進相關的生物製劑,比照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納入健保給付,幫助重症肌無力病友穩控病況。籲民眾有大小眼、吞嚥困難症狀,先別急!邱浩彰教授表示,門診曾有不少重症肌無力病友因眼皮下垂、大小眼,優先尋求眼科與醫美診所的協助,甚至接受提眼瞼肌手術,但一陣子後復發才驚覺有異。此外,也有不少病友因吞嚥困難求診耳鼻喉科,檢查結果卻顯示一切正常、查無病因;因四肢無力求助骨科或復健科,勤做運動,病症依然反覆發作,影響工作效率。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梁采葳理事長就是重症肌無力病友,確診迄今40年,從發病到確診共花了2年時間,歷經眼皮睜不開、無法吞嚥、呼吸困難、兩年內住院7-8次與2次加護病房命危、插管、急救等過程,沮喪到一度想輕生,直到後來接受胸腺瘤切除手術與心靈轉念,才逐漸走出陰霾,並且投身協會志工行列,與病友相互交流與鼓勵。重症肌無力雖然無法根治,只能持續用藥長期控制病況,且罕病藥費高昂,但對於傳統治療無效的患者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身為病友的她非常理解健康的可貴,也期盼政府能看見患者的需要,給予治療的希望。
壞膽固醇太可怕!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腎老化 醫曝7招改善
許多人都會說膽固醇太高不好,但事實上,膽固醇也有好壞之分,其中壞的膽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諸如運動不足、高壓、肥胖、吸菸等都可能是壞膽固醇升高的危險因子。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指出,壞膽固醇不僅會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血管老化,還會大幅提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間接性跛足的風險。洪永祥日前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道,壞的膽固醇會聚集在血管壁,使血管彈性變差,造成粥狀硬化,也意味著將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血管老化速度,大幅提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間接性跛足的風險。「血管年輕你的全身器官就年輕。」洪永祥進一步建議,無論有沒有慢性病,40歲以前一定要控制到100mg/dL以下才是及格,若能控制到70mg/dL才是理想的抗老化逆轉血管健康目標值;若身體已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衰竭等慢性病及格標準要控制到70mg/dL,若能控制到55mg/dL才是理想標準。對此,洪永祥也提供7個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壞的膽固醇:1.飲食: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需要減少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的攝取,而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與植物油,則有助降低血膽固醇值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並建議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如全穀根莖類與五顏六色蔬果,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添加糖的攝取。2.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並增加好膽固醇,建議每週5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維持健康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高膽固醇患者,可藉由控制體重改善健康。研究顯示,肥胖、過重的成年人在減掉3至5%的體重之後,壞膽固醇有所下降,同時好膽固醇也上升,建議的減重幅度為6個月減少5至10%的體重。4.管理壓力:研究指出,慢性壓力也可能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而包括瑜珈、靜坐、冥想、唱歌、泡澡、按摩、接近大自然等,都是抒壓的好選擇。5.戒菸:抽菸不僅使脂肪代謝惡化,更會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與粥狀動脈硬化進行。6.降血脂藥物:很多人都會拒絕服用降血脂藥物,但據研究顯示,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能有效減緩腎功能惡化,而這類藥物還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能減少腎臟炎症和氧化壓力,進一步保護腎功能 。7.雙重過濾血漿離析術(血液淨化):是一種比較侵入性的降膽固醇治療,用於部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類似血液透析的過程,藉由機器像是大掃除般濾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1次進行2至3小時,可清除掉約70%的低密度膽固醇。
45歲男染疫後視力模糊 「高壓氧單人艙」治療改善症狀
2022年,45歲的賴先生感染了SARS-CoV-2,經歷了頭痛、間歇性發燒、咳嗽、皮疹、骨痛等一系列症狀,更令人擔憂的是,他甚至出現了眼部模糊和視野缺失等症狀。經眼科檢查後發現為閉塞性視網膜血管炎,並在視網膜上出現了Kyrieleis(發炎性)斑塊。亞東醫院眼科與高壓氧治療中心醫療團隊的綜合治療計劃,賴先生接受了包括14次高壓氧治療,每次90分鐘,壓力為2.5絕對大氣壓。在治療過程中,賴先生的視網膜血管炎症狀得到了緩解,視野缺失情況也有所改善。隨著高壓氧治療的進行,他的皮疹和發燒等其他症狀也獲得控制。為了進一步滿足患者的需求並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體驗,亞東醫院自今年5月起引進全新的「高壓氧單人艙」,可造福更多眼科手術、中風及臉部整形的患者,同時提供高隱私、更舒適的治療選擇,也讓醫療團隊能為患者打造更精準且個人專屬的治療計劃。高壓氧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透過在封閉的環境中呼吸高壓純氧,患者可以獲得多種益處,包括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增強免疫力等。然而,中風病人卻因無力引動多人艙吸氣及吐氣閥組,呼吸會比較費力;臉部整形病患則因臉部有傷口無法戴面罩。張厚台主任指出,單人艙無須戴面罩的優勢正可解決這些問題。對於眼科病患,單人艙氧氣可直接經由擴散到水晶體及視網膜,效果會比多人艙吸入肺動脈再到眼動脈來的直接及快速。相較於原先的多人艙,高壓氧單人艙具有多項優勢。張厚台主任表示,除了預約時間彈性外,在單人艙內,患者不需要與他人共享空間,治療過程中能夠保持完全的隱私,而每位患者的治療時間和壓力也都可以根據其具體需求進行調整,提供更加量身定制的治療。此外,單人艙採用平躺式設計,並配備多媒體系統,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觀看影片或聽音樂,提升治療的舒適度,讓個案在豐富而美好的影音氛圍下,置身高壓氧的環境,讓富含氧氣的血漿能夠更進一步的擴散到身體其他細胞,達到修復受損組織的效果。
下個月就要結婚…28歲女經期血崩 子宮驚現「3cm怪物」醫嚇壞
大陸28歲女子小吳(化名)3年前因患子宮腺肌症導致經期大量出血,血紅蛋白低到只有28g/l(女性正常血紅蛋白為115-130g/l),重度貧血。雖然緊急輸血後撿回一條命,但小吳的子宮已經增大到像懷孕4個多月,有明確的手術需要。然而,已經有男友的她還沒有生育,思來想去,最終沒有接受醫生的建議,就自行出院了。《每日商報》報導,小吳近日再次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婦科,這次她的情況更糟了,不僅經期大量出血,經超音波檢查還提示腹腔內大量積液,雪上加霜的是,還合併下肢靜脈血栓及感染高熱,血紅蛋白僅有41g/l,體溫一度超過40℃,多項指標嚴重超標。婦科主任醫師呂雯第一時間給出了針對子宮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案,隨即,婦科李武副主任進行床邊腹部穿刺,引流出陳舊性積血1300ml,而存在腹腔出血,說明很有可能是子宮破裂。這時,小吳的子宮腺肌症已非常嚴重,子宮增大到如孕6月大小,按照治療原則,肯定是切除子宮。「呂醫生,救救我,我真的不想失去子宮!」小吳苦苦掙扎,不肯手術。原來,1個月後她將與男友步入婚姻殿堂,所以無論醫生怎樣勸導,她都誓死要保留子宮,堅決不接受手術。呂雯深知子宮對於未婚未育女性的重要意義,因此同意在手術過程中盡最大努力保住子宮。很快,呂雯聯繫了血庫以保證紅細胞及血漿的充分供應,接著,又開啟全院多學科會診,請各個相關科室協助搶救,由血管外科進行下腔靜脈濾網置入以減少肺栓塞發生率,感染科指導抗炎治療,手術室及麻醉科做好緊急手術準備,ICU為圍術期保駕護航。在麻醉科和手術室的密切配合下,手術很快開始。術中,醫生發現小吳巨大的子宮充斥了整個下腹腔,表面密布巨大扭曲、像蚯蚓一樣的成團血管和2至3cm大突起的內異病竈囊腔,如同面目猙獰的怪物,其中,一個3cm大的囊腔破裂正在活動性出血,這導致了腹腔內大量出血,且證實了術前「子宮破裂」的猜測。呂雯介紹,子宮腺肌症導致的子宮破裂極其罕見,如果不是急診手術,還不知要再失多少血。「術中我們及時用一根止血帶捆住子宮,壓迫子宮血管後切除了子宮大部分腺肌癥病竈,使巨大子宮成功瘦身到幾乎正常大小,因腹腔沒有發現明顯感染,又將患者的腹腔內出血成功回收進行自體血回輸,整個手術相當於0出血。」最終,這場驚險萬分的手術,歷時2個小時才得以結束,術後剔除的腺肌症病竈組織重達860g,而正常的子宮重量只有50g。這場手術不僅挽救了小吳的生命,還成功保住了她的子宮。另外,在整個救治過程中,小吳共輸紅細胞及血漿3260ml,幾乎把全身的血換了一遍。術後陰道流血停止,醫生又為她開始了溶栓治療,隨著各項指標穩定,小吳的身體逐漸康復,術後第10天順利出院。出院時,小吳流下熱淚,「感謝治療中所有幫助過我的醫生,是你們精湛的醫術,成全了我想做母親的願望,真的太感激了!」
寶林4重症「3人恢復意識」1疑腦損傷 33個案「吃粿條」邦克列酸全陽性
衛福部今(7日)公布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進度,個案維持34例但新增1例邦克列酸陽性,目前食用粿條共33案全數陽性,另有1起炒麵陰性,顯示問題集中在粿條。加護病房4例有3人恢復意識、1人仍深度昏迷,其腦部或中樞神經可能受損。衛福部表示,34個案中有2人死亡、4人重症加護病房治療、2人一般病房,其餘全數返家休養。目前邦克列酸檢驗結果為粿條製造廠「大粄城」食材、環境陰性;廚師手部檢體與糞便陽性,正著手廚師相關環境採檢的細菌培養。另針對4加護患者情況,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受訪時表示,經血漿置換術持續治療,個案體內毒素濃度均有下降,其中3人意識恢復,顯示腦部損傷程度較低,後續可能評估換肝;使用葉克膜1人評估是否移除;1人仍處於深度昏迷,雖然毒素下降程度與別人差不多,但可能中毒較深或中樞神經或腦部有狀況。陳彥元指出,重症者可能因肝衰竭引起的腦部病變導致意識受影響,出現所謂「肝腦病變」,血漿置換術能減輕肝引起的腦部問題,但患者肝臟膽紅素仍高,肝有可能損壞,另患者腎臟情況也不佳,可能需洗腎。衛福部也表示,由於4月5日、4月6日連續2天沒有新增通報個案,故從明天開始不再每日公布通報個案數,改有新增個案時再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