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檢測
」 酒駕 車禍 幼兒園 癌症 板橋換季惡夢來臨!氣喘患者竟不知過敏原 IgE檢測有助阻斷發炎反應
根據衛福部資料,氣喘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5萬人死亡,台灣平均每5名氣喘患者中就有一人控制不佳。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暨北醫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郭漢彬教授說明,氣喘主要以外因性(第二型)氣喘為居多,因外來過敏原如塵蟎、動物、菌、花粉等誘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氣道收縮、分泌物增加等,進而出現如「喘、悶、咳」等三大氣喘現象。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則指出,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台200萬人,然診間觀察,過去有許多患者不曉得自己是否有氣喘症狀,久咳不癒輾轉就醫才確診。若氣喘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氣道反覆腫脹與重塑,影響呼吸及生命安全。郭漢彬教授建議,若民眾有類似症狀,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確認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對各別過敏原的濃度是否過高,找出真正造成氣喘的主因。郭漢彬教授也提醒,目前氣喘的治療除了口服藥、吸入型類固醇等,也有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若民眾有出現久咳不癒、胸悶與喘鳴聲等類似氣喘症狀,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隱忍。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指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大概為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目前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由於氣喘屬於慢性疾病,大多需經歷長時間的治療與診斷,也因此許多人把「喘、悶、咳」等當作一般感冒處理。廖信閔醫師解釋,氣喘是複雜的發炎疾病,因此診斷已從過去臨床症狀表現的分類,轉為檢測特定的生物標物,如: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免疫球蛋白 E、過敏原反應等。目前根據發炎原因,可將氣喘分為大多數的第二型氣喘,以及非第二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則有超過半數屬於第二型氣喘,當中大多數為過敏型。患者因氣道長期處於發炎階段,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支氣管管徑狹窄,進而誘發氣喘急性發作。郭漢彬教授舉例,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符合過敏性氣喘定義。也因此,針對過敏性氣喘治療,除了減少環境中可能的致敏原因,目前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衛福部統計指出,21%氣喘患者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郭漢彬醫師也表示,診間有許多民眾就算已確診氣喘,仍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根據北醫的治療追蹤系統顯示,「服藥時間不穩定」、「類固醇吸入不足量」等,都是患者常見的錯誤行為。郭漢彬教授提到,不少患者多認為發作時再就醫即可,或是擔心類固醇的心悸、噁心暈眩,或是喉嚨痛、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而未積極治療。長此以往,若氣道未受到良好控制,時常發炎的情況下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使氣道變小,恐演變成嚴重氣喘。不僅發作頻率提高,肺功能更有可能因此衰退、出現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有死亡風險。一名約40多歲的上班族李先生從小就有氣喘症狀,每當秋冬換季便容易急性發作需就醫治療,影響工作甚鉅。廖信閔醫師說明,由於李先生當時的症狀已符合氣喘定義,且某幾項過敏原數值異常,因此確診為因過敏原引起的外因性氣喘。所幸在找出氣喘成因與積極治療後,李先生的氣喘發作頻次不僅明顯降低,至今5~6年過去,秋冬也幾乎未再因急性發作而須入院治療,對工作及生活品質都有大幅的改善。由於時序即將進入秋冬換季,廖信閔醫師提醒有疑似氣喘症狀或過敏性體質的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準備,如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致敏因素,以減少氣喘發作。台灣氣喘暨過敏疾病衛教學會指出,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度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此外,秋冬盛行東北季風,也會將北方塵土帶往台灣,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升高,增加氣喘患者對汙染源的過敏反應。而9月進入開學季,校園中的灰塵髒汙等過敏原與流感病毒也會增加氣喘孩童與青年學子的發病機率,家長也應多留意家中孩童是否有氣喘症狀。2022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提到,台灣屬於海島地形,地處亞熱帶且氣候變化不一,使得過敏原集中,進而增加了氣喘病人的發病率。醫師建議,若民眾疑似有氣喘的類似症狀,建議可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IgE檢測,協助醫療人員判定氣喘成因,對症下藥。
50歲以上男性要注意 專業醫:攝護腺癌6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癌症身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男性特有的攝護腺癌是排名第5。泌尿科醫師王建勝就表示,攝護腺癌有9成患者都是50歲以上的男性,也由於攝護腺癌早期沒有徵兆,所以有6成患者當注意到確診時,已經進入到晚期階段。王建勝也提到,如果男性出現頻尿、排尿困難、尿液異常等情況時,記得要馬上就醫尋求幫助。王建勝醫師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攝護腺癌在男性中非常普遍,尤其是老年人群體中。事實上,近九成的患者都是五十歲以上的男性。為了早期發現潛在問題,建議定期進行攝護腺篩檢,其中包括PSA血液檢測,這對於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然而,攝護腺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這導致許多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了解並注意一些可能的症狀變得尤為重要。例如,尿頻、排尿困難以及尿液異常等跡象,都是可能的警示信號。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該及早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王建勝醫師也提到,處理攝護腺癌的方法多種多樣,具體取決於患者的情況。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和荷爾蒙治療等。關鍵是與醫生密切合作,制定最適合個人情況的治療計劃,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王建勝醫師最後也呼籲,無論年齡大小,男性都應該關注自己的攝護腺健康。定期檢查是預防攝護腺癌的有效措施,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隨時注意任何異常症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些預防措施,我們可以共同守護健康,減少攝護腺癌的風險。
七旬嬤手痛「瓶蓋都擰不開」 狂吃止痛藥!就醫才知關節已變形
一位70歲的林姓阿嬤(化名)每天早上起床時總會感到雙手手指關節僵硬腫脹疼痛,也沒辦法擰瓶蓋、擰毛巾、提重物時都會感到極度不適,這些不適深深影響生活。只能依賴消炎止痛藥來緩解關節疼痛,然而效果不佳,尤其一旦停藥即再次感到疼痛。症狀已持續一年多,在家人堅持下到醫院就診才發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且手指關節已經變形。高雄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石孟潔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會以止痛藥來緩解長期的關節疼痛,卻忽略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等到時間一久、症狀逐漸惡化後,才驚覺已造成關節的傷害。她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骨骼變化無法逆轉,關節一旦開始變形就難以恢復至正常功能,呼籲及時就診的重要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多為「對稱性」多個關節腫脹要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尤其在關節滑膜處,因此造成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嚴重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上的障礙。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通常會成「對稱」的方式,像是手腕、手指、腳踝等關節症狀都會是左右同時出現。除此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全身性的疾病不只會侵犯關節,有些案例會伴隨關節以外的症狀像是異常疲勞、發燒、心血管系統疾病、間質性肺纖維化和骨質疏鬆,甚至併發乾燥症(眼乾、嘴乾),鞏膜炎。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主要診斷方式包含血液檢查、病人症狀和影像檢查。她提到,根據歐洲風濕醫學會2010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主要分為四大類評估項目。第一為受侵犯的關節數,第二為抽血檢查,第三為急性發炎指數,第四則為症狀是否已維持六周以上。依據診斷標準計分如超過6分以上,就可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也會結合血液檢測,透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發炎指數,並利用超音波和X光等影像工具來評估發炎和骨骼破壞程度。生物製劑用藥新選擇!輔以物理、職能治療更全面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針主要以減緩病情、控制症狀,並減少關節的長期損害為主。一般而言會短期使用消炎止痛藥及類固醇來緩解急性發炎疼痛,合併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除了藥物外,也會搭配物理治療來緩解功能障礙,或是配合職能治療來協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功能。然而傳統免疫調節劑對某些病患來說治療效果較為侷限或無法適應其所帶來的副作用,而長時間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可能發生以下副作用如骨質疏鬆、月亮臉、水牛肩、白內障等情況。因此,現今生物製劑以及標靶藥的出現也讓醫師、患者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石孟潔醫師解釋,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以及標靶藥有針劑及口服兩種,能夠精準阻斷特定發炎物質,且較快速的發揮免疫調節的效果,對發炎處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用施打的生物製劑,對於常忘記吃藥的民眾、傳統治療上無法獲得良好控制的族群或是因副作用無法耐受之患者而言都是一大福音。另外,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患者眾多,也有適合孕婦的用藥能選擇,她也呼籲患者不要擅自停藥,並且和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保健品亂吃恐弄巧成拙 醫:減壓生活更重要市面上許多宣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到底能不能吃?石孟潔醫師表示,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或其他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的族群,過度攝取這類型的保健品可能使免疫系統失衡,進而影響到病情!因此建議患者在選擇營養保健品前都應先諮詢醫師。如想在日常習慣中就能減緩症狀,石孟潔醫師提到,避免壓力過大、以及抽菸喝酒,就能有效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此外,規律運動也能增強關節功能以及肌力,減少僵硬和疼痛感。最後提醒民眾,如果有對稱性的關節發炎腫痛及關節僵硬狀況,請儘早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及早有效的治療可避免關節變形。
一滴現形2/不是「惡血」是熱血! 他贏過矽谷女金童秘訣是「離開台灣就做不到」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2019年的一場會議上,針對成熟的呼吸道檢測產品方案中,報告列舉4家公司,只有一家不是眾所皆知的國際大廠,那就是由台灣人何重人所創的瑞磁生技ABC-KY (6598),以世界首創的數位生物條碼(BMB)技術,用一點點體液就能快速檢驗出多種感染病、過敏原,未來甚至有機會可檢測出癌症的可能性。聽到「一滴見效」的神奇,不得不令人想起2015年,史上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伊莉莎白·荷姆斯,創立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她宣稱只要一滴血就能做二百多種檢測,因此募資到7億美元、公司更估值90億美元,支持她的人甚至有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等政要大老。然而這件事在準確度上難以突破!伊莉莎白不但做不出實際產品,還不斷向外推銷,造成大量病患延誤治療,最後在2022年1月被裁定四項罪名成立,最後失敗收場,矽谷女金童也要入獄,這故事還被寫成書,叫《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矽谷女金童創立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但最後失敗收場。(圖/取自《大發明家》紀錄片宣傳照)然而同一時間,美國也有一家公司,由台灣人創辦,在沒有鎂光燈和大量金主簇擁下,默默且拮据地進行研發,而今真的創造出一滴體液就能檢驗多種疾病的檢測篩劑,這家憨蹣講話但金實在的台灣精神的公司,就是瑞磁生技。「其實那時候,Theranos的律師有跑來找過我們,想搞清楚我們有沒有侵犯他的專利。」何重人透露這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因為一滴體液就能檢驗疾病的想法相似,當時Theranos到處以法律戰去威脅可能的競爭對手,然而瑞磁沒被禍害到,是「因為我們的技術不一樣,他們看不懂半導體。」何重人可說是十年磨一劍,研發十年、一度燒光積蓄,經歷不同的錯誤,而最後成功的關鍵,在於何重人熟知物理、化學、光學及半導體技術,「美國的確有晶片廠的產品,但做實驗可以,要穩定的良率與量產,還是要靠台灣。」2015年進入瑞磁生技的副總陳祐寧給了答案。陳祐寧初期負責光學儀器的研發與供應鏈來台量產,他解釋,這個產品需要將6吋晶圓切割成300萬個磁珠,結合DNA生物探針,印製成5微米的條碼晶片,是人類頭髮直徑的1/20;然而學醫的不懂半導體、學電子的不懂生物,每一件事都有專業門檻,要怎麼整合出最棒的商品,除了科學家的耐心、能跨界的知識涵養,還要有完整且彈性的產業鏈,才有辦法在不斷試錯下打磨出創新的生物科技產品。瑞磁生技執行長何重人大力稱讚台灣的供應鏈。(圖/記者方萬民攝)陳祐寧回憶起公司創業初期,何重人親自拿著燒杯去拜訪廠商、希望爭取理解與投資,甚至在沒有專業工具下徒手拿槌子想打破晶片;且研究所需的採購量太少,根本沒人理會他們,廠商不想出貨,好不容易談到一家美國公司,但提供的晶片品質很差,一下就壞了。當時前惠普技術長楊耀武建議何重人不妨回台灣想辦法,何重人便飛回台灣,直接到新竹拜訪幾家廠商,沒想到大家都很熱情,不歧視他們公司規模小,提供產品、還介紹其他的供應鏈,最後選定了由工研院前副院長林敏雄創立,專攻微機電晶圓代工的「亞太優勢」。亞太優勢幫忙解決了最大難題後,瑞磁在台灣也找到其他設備的合作夥伴,因而能一站做到底。除了晶片良率要高,能適應且穩定在試劑溶液裡也很重要。創業初期瑞磁曾空運用過美國的高分子原料,但不知是哪個環節有問題,良率就是不如台灣本土產品,所以後來大多都台灣製造。「這真是除了台灣之外,很難辦到的優勢。」旅美多年的何重人談到故鄉就是自豪。
驚悚一幕!台中機車自撞橋梁 騎士噴飛濺血「撞斷無名指」畫面曝
台中市西屯區24日晚間11時許驚傳自撞事故,1名54歲覃姓男子騎乘機車行經事發路段時,因不明原因,衝撞右側橋梁護欄,覃男當場噴飛,倒地昏迷,現場血跡斑駁,其中覃男左手無名指竟當場被撞斷,警消獲報到場,緊急將他送醫治療,覃男有無飲酒待警方查證中,詳細事故原因待進一步釐清。據了解,覃男騎乘機車,沿環中路沿虹揚橋外側車道往安和路方向行駛,因不明原因,突然向右偏移,隨後衝撞虹揚橋右側橋梁護欄,導致覃男當場被拋飛,倒地昏迷,左手無名指還被撞斷,現場血跡斑斑,怵目驚心。警方表示,昨日晚間11時許接獲通報,西屯區虹揚橋發生自交通事故,有人受傷,警消到場後發現為機車自撞右側橋梁護欄車禍,騎車的覃男重傷陷入昏迷,左手無名指被撞斷,緊急將他送往台中榮總急救。警方說明,有民眾表示事故現場聞到淡淡酒味,警方不排除覃男酒駕的可能性,因為覃男重傷,醫院告知無法抽血檢測,目前警方已報請檢察官核血液檢測鑑定許可書中,詳細事故原因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中。
國道不寧靜!三義交流道傳自撞事故 駕駛昏迷送醫車爛毀畫面曝
中山高速公路北上三義交流道16日清晨發生自撞車禍,一名23歲男子駕駛車輛行經上述路段時,因不明原因自撞護欄且導致失控衝撞,除當場將車輛撞毀外,駕駛也重傷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至於確切的事故原因仍有待警方調查釐清中。國道泰安分隊表示,該案於16日清晨5時許接獲民眾通報,指出在中山高速公路北上150公里一帶,三義交流道匝道口處發生一起自撞事故,然而經轄區警方趕抵時,只見車內駕駛已意識不清呈昏迷狀態,遂在救護人員緊急進行初步處置後,隨即將傷者送往苗栗市大千醫院急救,目前仍在救治。經查,受傷駕駛為23歲的姜姓男子,其在匝道口自撞護欄後,車輛又因失去控制而衝出邊坡,當場導致整輛黑色小客車全毀,擋風玻璃、車窗全碎裂外,車殼也擠壓變形露出車內零件,可見當時撞擊力道應是相當猛烈。警方也進一步說明,全案事故現場已於6時25分排除,同時也經由刑事組報請檢察官,以申請血液檢測鑑定許可書協助釐清事故原因,至於相關的事故細節皆仍有待調查後釐清。泰安分隊也藉此呼籲,用路人在行經交流道出、入口時應遵守匝道速限,並敬請小心駕駛;另外駕車前務必檢查車輛功能是否正常,確保養足精神後再上路,勿疲勞駕駛、酒後駕車。
「癌中之王」難察覺…專家籲4大警訊 有「這習慣」罹癌機率高3倍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因其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一經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復發率高,造成治療困難。根據肝膽腸胃科專家指出,當出現黃疸、長期腹痛、腹瀉以及明顯體重減輕時,極有可能是胰臟癌的早期信號,不容忽視。臉書《欣悅肝膽腸胃科》發文指出,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年齡在60歲以上的長者,且男性機率高於女性,酗酒者、患有慢性胰臟炎或糖尿病的人士以及吸菸者也屬高危險群。值得注意的是,吸菸者的胰臟癌機率比常人高出3倍,且戒菸20年後的罹癌風險才能降到與常人相等。台北市衛生局曾提出,由於胰臟癌早期幾無症狀,病人確診常已是晚期甚至末期,診斷相當困難,8成無法手術切除,需使用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效果都十分有限,術後5年存活率不到15%,無法手術切除者的預後更差,5年存活率低於5%。早期診斷出的有近八成是透過腹部超音波及血液檢測被篩檢出來,因此定期健康檢查至關重要。胰臟癌治癒的機會十分有限,要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專家表示除戒菸、戒酒外,飲食均衡也相對重要,可於日常飲食中就避免攝取過多高動物脂肪食品,此外,若是在長期接觸化學藥品的環境下工作,也應該配戴好口罩及手套,達到工作環境中的自我保護。
氣溫變化大!氣喘發作恐沒命 醫曝「這1型」風險激增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劇烈,患有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更需格外注意氣喘發作。氣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受刺激物影響,若控制不佳,氣喘易反覆發作,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或死亡。別輕忽嗜酸性白血球 過量恐導致呼吸道嚴重發炎氣喘的臨床表現型態多元,根據症狀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可分為一般氣喘與嚴重型氣喘。根據國外資料顯示,嚴重氣喘的盛行率約占氣喘患者的5%-10%。亞太呼吸學會(APSR)氣喘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暨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鄭世隆主任解釋,當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數值高於150 cells/uL時,會被診斷為嗜酸性白血球型嚴重氣喘。嗜酸性白血球(Eosinophil, 簡稱Eos)是白血球的其中一個種類,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製造,經由血液運送到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中。當嗜酸性白血球數值過高時,會刺激呼吸道慢性發炎,導致氣管腫脹、狹窄,進而產生胸悶、咳嗽、哮鳴、呼吸困難等症狀。在嚴重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急診或住院治療。嚴重氣喘症狀難控制 確認類型對症下藥一般氣喘與嚴重氣喘患者的初期治療,以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與吸入性類固醇為主,但因嚴重氣喘症狀較為複雜難控制,且症狀常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傳統作法會再搭配口服類固醇進行治療。如果在使用高劑量吸入或口服性類固醇藥物後,仍無法控制氣喘,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以確認嚴重氣喘的類型,並採取相對應治療;對於嗜酸性白血球數目偏高的嚴重氣喘患者,如果進行治療後仍無法有效控制,還可以考慮使用生物製劑作為治療搭配選擇。嚴重氣喘需採取個人化治療 患者務必遵守醫囑用藥鄭世隆醫師呼籲,嚴重氣喘患者除了需要採取「型」動確認型別外,更應遵從醫囑,按時用藥並定期回診。同時也建議患者定期紀錄病情變化,進行自我評估與預防措施,就能降低嚴重氣喘發作機率,使症狀得到更良好的控制。
宜蘭4旬男疑不熟路況「開進河床」慘受困 駕駛頭部受傷急送醫救治
宜蘭縣礁溪鄉匏崙村昨(15)日晚間驚傳有車輛開進金長源圳河床中,警消獲報到場時赫見一輛黑色小客車慘受困,且車內駕駛還一度不省人事,經初步檢傷發現其頭部受有傷勢後,便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救治,目前事故原因仍需尚待警方進一步調查後釐清。礁溪分局指出,分局係於昨(15)日晚間7時許接獲民眾報案,指出位在匏杓崙路一帶的金長源圳中有疑似小客車掉落,經派遣轄區員警到場了解後,發現車內亦還有一名男性駕駛受困且有受傷情形,遂連忙由救護人員接手檢傷與送醫事宜,並於今(16)日調派機具到場將事故車輛移置。經查,該輛小客車駕駛為一名41歲的潘姓男子,其疑似係因不熟路況且夜間視線不佳,才會不慎將車輛直接開進大圳河床而釀成事故,其在被警消救出後,亦被發現有流鼻血及頭部受傷等情況,並在經檢傷與進行簡單的傷口處置後,隨即被送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救治。礁溪分局表示,目前潘姓駕駛之酒測值尚未檢測,因此確切的事故原因仍需尚待血液檢測及警方進一步調查後釐清;同時也再次呼籲駕駛人,於夜間駕駛各交通工具時,應小心慢行並注意車前路況,以避免發生類似交通事故。
宣傳車驚魂摔坡!謝志忠立委候選人暫停行程 趕往醫院關懷
台中市第八選區立委候選人謝志忠的宣傳車,今(25日)上午10時59分,行經新社區美林路欲往台21線行駛時,不幸墜落10公尺邊坡,駕駛員魏姓男子一度受困車內,所幸僅受輕傷並無生命危險,經調查發現,宣傳車與對向車輛進行會車時,因山道狹窄,不慎從水泥護欄缺口處墜落。台中市東勢警分局接到報案,37歲魏男行駛於社區美林路,由福民國小往台21線方向前進,與49歲賴姓駕駛開的轎車在山路相遇,行車紀錄器顯示,通道非常窄小,僅能容納2車勉強會車驚險至極,該處山路一側有懸崖,設有水泥護欄以保護行人和車輛,但不巧的是宣傳車停車的位置缺乏護欄。由於這個缺口,魏姓駕駛在宣傳車與對向車輛會車時,不慎從缺口處墜落約10公尺,車輛向右側翻覆,宣傳車衝落邊坡的畫面令人咋舌,魏男一度 受困車內,消防隊員經過救援成功脫困,雖然身上多處擦挫傷,但意識清楚由消防局救護車,緊急送往東勢農民醫院接受治療。警方依規定進行酒測時,賴男結果顯示為0,並無酒駕嫌疑,而魏男因送醫院,無法當急實施酒測,事後將由醫院將進行血液檢測。謝志忠對此表示,最重要的是確保人員平安,為了夥伴的安危,其決定今(25日)下午將暫停所有選舉行程,親自前往醫院探視,將會提供最好的醫療資源給予魏男,希望受傷的夥伴能夠早日康復。
夏如芝長期服藥 自曝免疫系統過強難受孕
女星夏如芝日前受邀上中天YouTube頻道節目《健康點點名》,聊到女兒「小芝麻」感染腺病毒時,每晚高燒到39度,加上女兒原本就有「熱痙攣」體質,更讓夏如芝不敢大意,作為父母,在照顧當下,內心不免會希望有哪位厲害的醫師能夠研發這類疫苗,可以一打立見好轉,「每個為人父母見到自己孩子在痛苦中受折磨,真的會很心疼,尤其又不能代替孩子時,真的是很手足無措。」因免疫系統過強,夏如芝不容易受孕。(圖/中天提供)夏如芝表示,當小孩生病時,父母能補充好精神才會有好的狀態,如果都處於高壓且身心疲勞,就很容易發生爭執。自從生了「小芝麻」,夏如芝在工作上也有所調整,除了與老公經營YouTube頻道外,接拍的戲劇或是節目,都希望是能在三個月內拍完的,盡量不影響陪伴小孩,「我會花時間紀錄很多回憶,因為在成長過程裡,真的只有小時候才比較會黏媽媽,等到有朋友、有男朋友,就不會黏媽媽了」,夏如芝言談間滿是母愛光輝:「雖然看起來還很久,但我寧可現在累,但至少我知道未來不會後悔。」夏如芝也透露前陣子有自費進行血液檢測,竟發現自己的免疫系統過強,導致不容易受孕,這不禁讓她好奇詢問醫生為何還能懷上第一胎,才知道很多人是生第一胎後,體質就改變,為了改善血液流動速度需長期服藥,夏如芝也有嘗試,但有時候一忙碌就會忘記,所以現階段讓自己好好放鬆,認為「只要有緣,孩子就會來。」
10歲兒不斷跌倒 媽以為只是笨拙「診斷結果超心碎」
孩子的行為異於常人,竟是罹患罕見疾病。英國有一名10歲男童,因為暑假期間不斷跌倒,並向媽媽抱怨雙腿疼痛,媽媽以為只是孩子笨手笨腳,怎料到醫院檢查,得到了令人心碎的診斷結果。據《鏡報》報導,10歲男童迪倫(DylanGray)告訴媽媽貝森(Bethan),她覺得雙腿痛到難以忍受,就醫後診斷出罹患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DMD),是一種相當嚴重的X染色體性聯遺傳疾病,臨床表現為逐漸的肌肉無力,通常症狀在5歲前發生,在15歲前會喪失行走的能力。報導提到,罹患這種疾病的人,可以活到30多歲,但迪倫的病情迅速惡化,貝森很擔心,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夏天的時候,他開始摔倒,我原本以為他只是笨拙,而且他沒有感覺任何疼痛,似乎也沒什麼不對勁,直到他開始告訴我,他的腿不舒服」。迪倫必須靠輪椅行動。(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晴天霹靂的是,迪倫看了醫生後,血液檢測結果非常不妙,貝森坦言:「我知道情況很糟,我倒在地板上開始尖叫」,第1個禮拜時,家人和朋友必須隨時在他身邊,確保他不會跌倒。由於行走困難,後來不得不頻繁使用輪椅,而現在迪倫正在努力回復正常生活。貝森表示,迪倫是他一生中遇到最積極的孩子,「他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但知道會坐在輪椅上,他告訴我沒關係,因為他仍然可以坐在上面比賽和打籃球」,兒子看到她落淚,就會前來給予擁抱,讓她不再難過,「他真是個天使」。現在貝森和家人正在研究,可以改善迪倫生活的治療方法,如果有效可能活到40多歲,為了讓兒子可以盡情享受生活,她建立了一個捐款頁面,用來幫助支付旅行費用,「幫助我的兒子留下回憶,帶他去他夢想的地方」。
新北7旬翁機車雙載自撞石墩路桿 釀1死1傷
新北市板橋區昨日晚間驚傳死亡車禍,李姓男子載友人王姓女子返家,行經環河西路五段時,疑似因天色昏暗導致視線不佳,李男先是自撞路邊石墩後,連人帶車飛摔撞上燈桿後才停下,路經民眾見狀嚇得立即報警撥打119,救護人員緊急將2人送醫搶救,李男經院方急救後仍不幸宣告不治,詳細事故原因待警方後續調查釐清。新北市警局昨日晚間9時接獲民眾報案,板橋區環河西路五段發生交通事故,72歲李男載友人63歲王女從板橋環河西路五段往土城方向直行,卻因不明原因撞上路邊石墩,2人飛摔撞上燈桿後倒地不起,警方獲報後立即趕抵現場,先將傷患送醫救治。事故造成王女右腿骨折,所幸意識清楚,送醫手術治療後並無生命危險,李男則當場昏迷送醫搶救後,仍因重傷宣告不治,由於李男先行送醫未能當場已吹測檢驗酒測,警方事後請院方協助已血液檢測,酒測值為0,並無酒駕跡象,且因該路段無裝設監視器,無法藉此釐清事故過程,警方後續將進一步調查釐清事故起因。警方呼籲,夜間天色昏暗、視線不佳,夜間駕駛時應確認左右來車狀況再依燈號、路權、禮讓原則等來通過,確保行車安全,養成良好安全駕駛習慣及防衛駕駛觀念,才能保障自身的生命財產,「平安才是通往回家的路」。
台65線往國3匝道驚見客車翻覆!駕駛受困 酒測高達0.875嚴重超標
新北土城區台65線道路今日凌晨發生客車自撞翻覆事故,周姓男子駕駛沿台65線往國3南下方向行駛時,突然失控自撞導致車輛側翻橫躺至車道中央,駕駛一度受困於車內,警消趕抵現場後將其救出送醫,所幸並無大礙,詳細肇事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新北市消防局今日凌晨3時26分接獲警方轉報,國道三號南下匝道有小客車因不明原因自撞防撞桿及分隔島後翻車,消防局立即出動樹林、南雅、溪崑3區消防人員前往現場搶救。警消趕抵現場時駕駛30歲周男受困於車內,且頭部及手腳多處擦挫傷所幸意識清楚,消防人員耗時1小時才將車體破壞救出周男,事後將其移送往三峽恩主公醫院治療。警方表示,因案發當時周男送往醫院救治,無法以呼氣酒精濃度檢測,事後請醫院協助抽取血液檢測酒精濃度,結果測值竟高達0.875mg/L超標3倍,警方詢後將依周男違反《公共危險罪》嫌函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警方呼籲,民眾喝酒後如果有行車需求,務必指定駕駛、改搭計程車或使用酒後代駕服務,駕駛車輛務必減速慢行,以維護自身及其他用路人安全,且駕駛人酒駕時,如酒精濃度超過0.25mg/l以上,警方會當場拆車牌扣牌,移置保管後免付繳納罰款收據領回,惟需自行僱請拖吊車將車輛拖離,且不得再行駛於道路上。
13年前撞死女大生…他大喊「我爸是李剛」成全民公敵 34歲近況慘爆
大陸河北大學新校區13年前發生一起車禍,受害人陳曉鳳和張晶晶1死1傷。當時肇事者李啟銘不僅沒有任何的悔改之心,還大聲呵斥周圍攔截他的人「我爸是李剛,有本事你去告我呀!」氣焰非常囂張。不久後,李男被相關部門逮捕,並判處了近55萬的罰款及有期徒刑6年,如今34歲的他已刑滿出獄,近況曝光。綜合陸媒報導,李啟銘的父親李剛是河北保定公安局副局長,作為編制內的一員,夫妻只有這一個孩子,再加上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他們對李啟銘非常寵溺。不過,李啟銘的父母雖然滿足了物質生活,卻沒有給兒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他囂張跋扈的性格,加上父親是公安局長,讓李啟銘更加肆無忌憚。13年前撞死女大生,他大喊「我爸是李剛」成全民公敵。(圖/翻攝自微博)2010年間,李啟銘和朋友去校外吃飯,席間喝了不少酒,不料他竟酒駕上路,進入校園100多米後,將陳曉鳳和張晶晶撞飛。其中,陳曉鳳頭部受到了嚴重撞擊,當場陷入昏迷;張晶晶則在路邊不斷呻吟。李啟銘見狀,不僅沒有打電話叫救護車,還企圖逃離現場,甚至大聲叫囂「有本事你去告我啊,我爸是李剛」。警方獲報趕抵現場,一邊搶救受傷人員,一邊對李啟銘進行了血液檢測,結果顯示其體內酒精含量達到151毫克/毫升。第二天,醫院也傳來了消息,「張晶晶在搶救後已經度過了危險期,而陳曉鳳因為腦部受傷嚴重,不治身亡。」消息曝光後,外界紛紛斥責李啟銘的行為,同時「我爸是李剛」也迅速成為最火流行語。13年前撞死女大生,他大喊「我爸是李剛」成全民公敵。(圖/翻攝自微博)法院審理後,判處李啟銘有期徒刑6年,同時須賠償死者46萬元、傷者9.1萬元。事隔10多年,李剛早已被調離公安局,前途毀於一旦;至於李啟銘則已在3、4年前刑滿釋放。有消息稱,34歲的李啟銘雖然已痛改前非,但是父親依然不願意原諒,也沒有任何單位、企業願意錄用他,生活可說是十分悽慘。不僅如此,李啟銘出獄後回到家中,父母早已不見蹤影,曾經幸福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為了能夠活下去,李啟銘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是打零工性質,除了端盤子、刷碗、洗車等工作,就連裝修油漆工也幹過,現在的他只想要修補和父親的關係,強調自己願意用一生去為曾經的錯贖罪。《CTWANT》提醒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八里驚傳糙齒海豚心跳微弱擱淺 緊急搬上「沙灘車」送八斗子安置
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地區,前日晚間驚傳有鯨豚擱淺,動保處立即通知新北救難協會八里分會長胡勝雄,動員調派沙灘車,將擱淺鯨豚接駁至中華鯨豚協會卡車,運送八斗子岸置中心安置,待休養、復原再擇期野放。前日下午3時許,海巡人員發現挖子尾附近有鯨豚擱淺,經確認為糙齒海豚,體長2.24公尺,為雄性成熟個體,經檢測呼吸每5分鐘13次,且其心跳微弱,並持續緊張舉尾,呼吸有漏氣現象,健康狀況不甚理想,須待置岸際中心做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紓緩海豚緊張情緒,新北市動保兔人員不斷在鯨豚身上澆水,並由獸醫施打鎮定劑後,將鯨豚搬上沙灘車上,在沙灘車的運送接駁縮短救援時間,在3個小時順利送上卡車載往八斗子安置。中華鯨豚協會表示,經獸醫師初步檢查,確認該海豚的心跳與呼吸呈穩定狀態,但心跳力度偏弱、體型消瘦、紅外線皮下檢測暫無異常、雖有浮力但游泳能力還需要評估、個性較敏感且會不時左右擺頭張嘴。中華鯨豚協會表示,後續救援團隊將持續升高收容池水位,並確認動物的游動與漂浮能力,而昨日上午也安排血液檢測、超音波檢測等來評估糙齒海豚的生理健康狀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表示,新北市東北部、北部及西北部均臨海,不時會有鯨豚、海龜擱淺;民眾若有發現鯨豚、海龜擱淺,可藉由「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海保救援網MARN)系統通報,撥打118或新北市動保處專線02-29596353,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八里驚傳糙齒海豚心跳微弱擱淺 緊急搬上「沙灘車」送八斗子安置
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地區,前日晚間驚傳有鯨豚擱淺,動保處立即通知新北救難協會八里分會長胡勝雄,動員調派沙灘車,將擱淺鯨豚接駁至中華鯨豚協會卡車,運送八斗子岸置中心安置,待休養、復原再擇期野放。前日下午3時許,海巡人員發現挖子尾附近有鯨豚擱淺,經確認為糙齒海豚,體長2.24公尺,為雄性成熟個體,經檢測呼吸每5分鐘13次,且其心跳微弱,並持續緊張舉尾,呼吸有漏氣現象,健康狀況不甚理想,須待置岸際中心做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紓緩海豚緊張情緒,新北市動保處人員不斷在鯨豚身上澆水,並由獸醫施打鎮定劑後,將鯨豚搬上沙灘車上,在沙灘車的運送接駁縮短救援時間,在3個小時順利送上卡車載往八斗子安置。中華鯨豚協會表示,經獸醫師初步檢查,確認該海豚的心跳與呼吸呈穩定狀態,但心跳力度偏弱、體型消瘦、紅外線皮下檢測暫無異常、雖有浮力但游泳能力還需要評估、個性較敏感且會不時左右擺頭張嘴。中華鯨豚協會表示,後續救援團隊將持續升高收容池水位,並確認動物的游動與漂浮能力,而昨日上午也安排血液檢測、超音波檢測等來評估糙齒海豚的生理健康狀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表示,新北市東北部、北部及西北部均臨海,不時會有鯨豚、海龜擱淺;民眾若有發現鯨豚、海龜擱淺,可藉由「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海保救援網MARN)系統通報,撥打118或新北市動保處專線02-29596353,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30分鐘就搞定!國內4院聯手打造「驗毒快篩」 救命速度快8倍
「醫師!快快快!」家屬抱著病患衝入急診室,只說病患中了毒,卻一問三不知,這是急診室常見情形,往往令醫師、家屬急跳腳。面對未知的中毒原因,醫師往往得仰賴問診,加上4小時的檢驗才能辨識毒物,就怕犧牲了搶救時間。長庚醫院、清大、台大、馬偕醫院共用打造「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半小時就能對毒物做「快篩」,類似《不可能的任務》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準確度逼近標準作法,將救命速度提高8倍,力拚3~4年內正式問世。清大醫工所教授萬德輝指出,傳統拉曼光譜技術多用於警察的毒品搜查,是透過探頭儀辨識毒物。而「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則透過奈米結構增強訊號1兆倍,即便是低濃度的毒物,也能檢出。萬德輝表示,毒物都有屬於自己特性的光譜,研究團隊開發了獨到的鍍膜技術,對實驗室常用濾紙進行圖案化,結合桌上型的拉曼光譜,幾秒鐘到幾十秒就可量測。約半小時,就能得出結果,比標準的檢驗快8倍,有助爭取搶救時間。研究團隊以「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為10名中毒患者進行檢測,發現7人為巴拉刈中毒、3人為陶斯松中毒,經對比醫院的標準檢驗,結果吻合,濃度也接近。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過去面對中毒的患者,若無法透過血液檢測,醫師多得靠問診摸索原因,但該平台問世後,半小時就能識毒。「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辨識範圍廣泛,包含農藥(福美雙、陶斯松、大滅松、達馬松、巴拉刈、加保利)、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 40號、黃色4, 5號)、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等)、新興毒品(安非他命、喵喵、浴鹽)等超過50種毒物都難逃法眼。這項成果已發表在今年7月「小(Small)」、9月國際知名期刊「感測器和致動器B:化學(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李昌鈺害2男冤獄數十年 法官揭「捏造證據」關鍵:自家人也不挺他
華裔美國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今(22日)遭聯邦法官裁定「作偽證」有責,並送交陪審團定奪,李昌鈺可能要支付數千萬美元賠償,補償讓2名無辜男子蒙受數十年冤獄。審理法官也在判決書揭露認定李昌鈺有偽證事實的關鍵。綜合外媒報導,當時30歲的博區(Ralph Birch)及17歲的漢寧(Shawn Henning),被指控在1985年殘忍殺害康乃狄克州新密爾福鎮(New Milford)的65歲男子卡爾(Everett Carr),使其喉嚨被割斷、頭部遭重擊7次,全身多達27處刀傷。儘管調查人員採集的現場毛髮及40多個指紋,比對後都與兩人不符,且衣服、座車也無血跡,但李昌鈺在法庭提出的「污漬毛巾」,仍讓兩人被判55年徒刑。李昌鈺指稱,嫌犯可能刻意避免衣物沾染血跡,且毛巾有驗出血跡反應,該證詞及「唯一證據」,成為檢方暗示性說服陪審團「兇手清理血跡時碰到毛巾」,使兩人被認定有罪的關鍵。博區和漢寧被判有罪後提出上訴,而關鍵的污漬毛巾再檢測「顯示非血跡」,然而,漢寧2018年才假釋出獄、博區2019年重審獲釋,法院也在2020年因證據不足撤銷兩人罪名,但他們已平白浪費數十年光陰。審理這起偽證案的康乃狄克州聯邦法官勃登(Victor Bolden)在判決書表示,李昌鈺未提出證據支持其證詞,指李昌鈺「陳述自己有檢測,但案件紀錄未包含這類檢測的任何證據」,甚至「李昌鈺自己的專家也得出結論,表示沒有『書面紀錄或攝影』證據證明李博士有做TMB血液檢測」。而博區與漢寧在2020年被撤銷罪名後,即向聯邦法院提出錯誤定罪訴訟,將李昌鈺、8名警方人員及新密爾福鎮列入被告。本次裁決則使警方人員、新密爾福鎮須受陪審團審判。至於兩人控告李昌鈺,請求的簡易判決部分已獲准,因此陪審團只剩下判他須付多少損害賠償金。
「3種癌症」近年致死率增加! 醫揭共同特徵:早期幾乎無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統計,2022年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冠軍,其中前列腺癌(攝護腺癌)、胰臟癌及卵巢癌近年有排名往前的趨勢。對此,台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這些癌症類型的致癌因子大不相同,共同特徵就是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發現當下大多錯失治療時機。沈彥君引述衛福部公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發現癌症蟬聯41年冠軍,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4.9%,排行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沈彥君指出,十大死亡的癌症排名當中,肺癌與肝癌已連續43年位居第一和二名,另有3種癌症有排名往前的趨勢,分別是第五名的前列腺癌(攝護腺癌)、第七名的胰臟癌及第十名的卵巢癌,雖然這些癌症背後的成因大不相同,但在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民眾若無定期健康檢查,發現罹癌多半已是錯失治療時機的晚期。談及前列腺(攝護腺)癌,沈彥君透露,其好發於60歲至80歲的男性,致癌因子包括荷爾蒙、高脂飲食和家族遺傳,由於生長速度相較其他癌症緩慢,因此早期不易察覺,容易被當作良性的攝護腺肥大症,多半等到癌細胞轉移至骨骼引發下背疼痛,患者才會開始就醫檢查。再者是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沈彥君表示,其好發於60歲以上的族群,致癌因子包括吸菸、飲酒、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慢性胰臟炎、胰臟癌家族史和特定基因疾病,由於發病機率不高,加上不易被察覺的特性,等到有明顯症狀往往已是中晚期,此時癌細胞多半已侵犯到鄰近的組織或轉移至其他器官,患者可能出現像是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的症狀,容易被誤認成腸胃的問題,從而延誤治療時機。至於卵巢癌,沈彥君解釋,其好發於更年期後女性,加上當代晚婚、晚生子或不生育的人增多,都有可能是致癌因子,由於早期大多沒有症狀,若有則為腹脹、脹氣、噁心、易飽足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讓患者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的相關疾病,此時可能已是至卵巢癌第三期或第四期。最後,沈彥君建議,超過50歲的男性可利用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血液檢測,搭配攝護腺磁振造影(MRI)得知是否有腫瘤,或去各大醫療機構的泌尿科安排切片檢查;60以上族群以零輻射磁振造影進一步檢查胰臟,會比腹部超音波更為全面;超過40歲的女性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與骨盆腔檢查,高危險族群則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1年,可透過骨盆腔超音波和腫瘤標記CA125檢驗,外加零輻射磁振造影(MRI)評估卵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