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下症
」 AZ疫苗 疫苗 新冠疫苗 血栓 新冠肺炎小蝦米求神1/不捨疫苗救濟審議黑箱受害人撕心裂肺 律師向總統告御狀
新冠疫苗救濟困難重重,受到多名被害家屬委託的女律師歸納分析衛福部新冠疫苗救濟審議小組所有會議記錄,赫然發現審議小組目前認定救濟對象僅「定格」在接種AZ疫苗者,其他接種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者,即使國內外已有「可能引發血栓」的病例或研究論文,均不予採認直接駁回,甚至在會議紀錄上堅稱「mRNA疫苗絕不會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該女律師寫信向賴清德總統陳情,希望衛福部的資訊能「更新」,並以「通案」從寬認定救濟,降低爭訟與民怨。現年31歲的女律師翁伊吟日前向也是醫師出身的賴總統投書求助。翁伊吟說,遍查衛福部新冠疫苗救濟審議小組所有會議記錄,發現審議小組只接受接種AZ疫苗(發生血栓)的救濟,嚴重悖離國際醫學現實,也令被害人與家屬深陷不公不義的怨怒之中。新冠疫苗不良反應受害人及家屬遍覽救濟審議小組會議記錄,懷疑小組成員自成心證,僅承認AZ疫苗會引發接種者血栓,卻不參考國內外醫學機構認為mRNA疫苗也會引發血栓的研究與實例嚴重傷害受害者的被救濟權。(圖/記者侯世駿攝)翁伊吟還告訴本刊,她的媽媽接種新冠疫苗後全身過敏嚴重發癢,雖然在送醫看診後好轉,但是疫苗不良反應受害者家屬的煎熬心情,我很能理解。翁伊吟還說,她自己在接種新冠疫苗後血壓莫名飆升還頭暈,但之前並沒有高血壓,之所以會特別關心接種疫苗不良反應救濟權益,可能也是「感同身受」。「年僅40歲、無慢性病史的G小姐,2022年接種新冠疫苗(混打兩劑AZ加一劑莫德納疫苗後),三總用上包括「開顱」等緊急急救,10天後卻仍不幸死亡。」翁伊吟指出,三總醫療團隊11名醫師後來集體署名投書國際期刊,援引整個搶救過程,證實無慢性病仍可能因接種mRNA疫苗產生血栓,盼提供醫界參考。她說,被害人的丈夫「雙先生」向新冠疫苗救濟審議小組提救濟遭駁回,衛福部只是輕描淡寫地回說「mRNA疫苗不會血栓」幾個字,他轉向政院訴願也遭駁回,突與愛妻天人永隔,當事人決定提告討公道。手上有十多起疫苗重症或死亡案件的受託律師翁伊吟說,她曾親眼目睹受害人母親哀嚎「只想知道才20幾歲的兒子,為何打疫苗猝死」,也有受害人崩潰哭訴,因打疫苗導致身障,經濟壓力讓家庭快破碎,很後悔打疫苗。她說,自己不是反疫苗者,新冠疫苗也是讓社會恢復正常運作的重要公共政策,但政府設立疫苗救濟制度,就是為協助出現不良反應的接種者度難關;如今,家屬卑微的想得知猝死原因,盼救濟審議程序符合「科學」、「透明」、「合理」,但衛福部這種「黑箱審議」難杜悠悠眾口,才想請求賴總統代為主持公道。針對新冠疫苗受害者家屬、委任律師投書總統請求協助救濟案審議過程透明化,府方表示,還不知個案狀況,但會轉請衛福部全力協助。圖為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前往疫情指揮中心視察,並慰勉防疫團隊。(圖/報系資料)翁伊吟信中指出,懇請賴總統協助,要求衛福部新冠疫苗預防接種受害審議小組「保存開會過程錄音」;其次,請審議小組「公布審議過程所參考醫學文獻篇名、資訊」,讓受害人知道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小組如何審查、理由為何、所用資料文獻為何?她同時檢附國內外六篇近期醫學文獻(mRNA疫苗可能引發血栓)提供參考,並向總統致歉,若非受害人、家屬極度痛苦無奈,求助無門,她不會想麻煩總統。立委廖偉翔、陳昭姿今年5月曾陪同疫苗受害者家屬開記者會,引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書,直指衛福部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程序缺乏透明度,審議過程荒腔走板、流於形式,呼籲審議過程應透明、從寬認定救濟申請,避免影響民眾打新冠疫苗意願。但三個月過去了,立委及受害者家屬盼望仍如「空中樓閣」。翁伊吟就說,遍查審議小組167次(出現首宗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救濟申請)到225次的會議記錄,歸納出共同的關鍵疑點,她懷疑審議小組成員似已有心證,堅決不採認國內外最新研究文獻記載,mRNA疫苗可能引發接種者(無慢性病)血栓,只要救濟案是接種mRNA疫苗出現血栓,審議小組就直接駁回不予救濟。翁伊吟指出,曾有受害者、家屬在法庭上要求調閱審議小組會議錄音,想釐清審議過程的疑點,但衛福部卻說「有錄音、但會後沒保存」,還拒絕告知審議是哪幾位小組醫師據此認定,嚴重影響接種新冠疫苗、卻出現不良反應民眾的切身權益。總統府表示,還未收到翁律師的陳情信,尚未獲知個案狀況,未來會轉情衛福部全力協助。
小蝦米求神2/台灣新冠疫苗救濟通過率排名倒數 被害家屬:錯誤資訊阻卻公義
年約40歲在台北某國立大學工作的G小姐,2022年1月底按規定,接種第三劑莫德納疫苗,1個月後右手麻木無力、伴隨局部癲癇,到三總就醫,病情卻快速惡化且嚴重腦出血,三總緊急開顱急救,仍無力回天,死因確認為新冠疫苗引起的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簡稱VITT)。G小姐先生(阿德)投訴本刊,指太太生前無慢性病史,家人感情緊密,太太在送醫過程中還能開玩笑,沒想到入院後電腦斷層檢查(CT)就顯示腦部出現問題,短短兩日四次CT,一次比一次嚴重,第二天太太腦部就大出血失去知覺,三總上下緊急會診,判斷腦壓過高,須馬上「開顱」降壓,迫於病情,家屬只有15分鐘的考慮時間。G小姐生前未生過大病,慌亂中家屬無奈點頭,盼有一線生機,但歷經醫療團隊長達15、16個小時、猶如驚濤駭浪般的搶救開刀搶救,手術雖完成,G小姐最後仍陷入昏迷於醫院過世。成大醫院也曾成功利用免疫球蛋白,緊急搶救一位接種mRNA疫苗後產生肺栓塞、腦出血,該名28歲年輕男性患者無慢性病史,成大醫院並寫成論文刊登國際期刊。(圖/報系資料照)好端端的人為何因接種mRNA疫苗就突重症離世,阿德迄今沒有答案,他感慨說,當時唸小學的兒子因無疫苗可打,沒能進入醫院探視最愛的媽媽,兒子再看到媽媽就是骨灰罈上的照片,迄今都有心理陰影,提及兩年前往事,阿德仍悲從中來忍不住哽咽。阿德說,失去親人的苦難並未就此結束,全力搶救「雙先生」太太的三總醫師團隊,認定G小姐因接種mRNA疫苗,引起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常見後遺症之一)而死亡,建議他申請疫苗救濟,但他申請案提出後,兩年音訊杳然。今年3月,他再度向衛福部、生策會、衛生局查詢,都無明確答案。沒多久,他卻赫然發現,衛福部網站第229次審議小組會議記錄,「似乎」有太太的名字、登載「被駁回」,4月份才接到書面通知,證實審議小組駁回救濟,原因是「mRNA疫苗不會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雙先生難掩氣憤地說,三總急救團隊11位醫師早已聯名將搶救太太過程與死因PO上國際期刊,審議小組沒看到嗎?家屬兩年來都在國際醫療網站爬文、想釐清親人死因,審議小組審議前為何不先聯繫家屬?如今,救濟審議過程充斥錯誤資訊與結果,豈非再次凌遲家屬,盼望他的控訴,能讓其他受害者家屬少走冤枉路。律師翁伊吟說,醫界盛傳不少醫師都看到三總急救G小姐的國際論文,而成大醫院也成功利用免疫球蛋白搶救一位無慢性病史的28歲肺栓塞兼腦出血病患(接種第三劑BNT疫苗),搶救結果也被PO上國際期刊,其實G小姐的犧牲,幫助醫界瞭解如何應對mRNA疫苗突爆發不良反應,若能即時用藥(例如免疫球蛋白)就有機會救回性命,只是,審議小組迄今仍堅持mRNA疫苗不會血栓,她很擔心該審議結論,可能「反向」誤導醫界,延誤生命搶救。北醫教授何建志認為,政府宣稱健康照護全球第一,但是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救濟率卻是全球倒數,遠不如日韓,建議救濟應從寬認定。(圖/記者黃威彬攝)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何建志指出,從寬處理新冠疫苗救濟案,符合法學「特別犧牲」理論,不僅能緩解民眾接種新疫苗不良反應之苦,更能落實政府鼓勵民眾接種疫苗、維護國民總體健康美意。但到今年(2024年)4月底止,台灣完成審議疫苗受害申請案4835件,核給救濟案505件,救濟通過率僅為10.44%,遠不如鄰近日本(通過率為90%),香港54.78%,紐西蘭42.39%,芬蘭32.94%,挪威28.2%,加拿大23.22%,通過率在先進國家中排倒數第二,救濟率只比設立多家新冠疫苗大廠的美國高,這不能算從寬認定。何建志還說,台灣號稱健康照顧全球第一,疫苗救濟審議不應只沿用舊研究文獻,應多爬梳醫界最新研究文獻,供受害者更多照顧,「沒錢」不應成為救濟審議小組故步自封的理由。
稱數量過剩、需求下降 AZ全球回收新冠疫苗
新冠疫情逐漸平息,各國幾乎都已恢復正常生活。英瑞製藥大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證實,大流行後新冠疫苗過剩,將開始回收旗下新冠疫苗Vaxzevria。路透社報導,阿斯特捷利康表示,由於自大流行以來可用的新冠疫苗過剩,目前公司已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撤回其疫苗,此外也將著手撤銷Vaxzevria新冠疫苗在歐洲的營銷授權。阿斯特捷利康提到,隨著多種變異的新冠疫苗陸續開發,可用的疫苗過剩,導致Vaxzevria的需求下降,該疫苗已不再生產或供應。在倫敦掛牌上市的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去年因COVID-19藥品銷售下降,導致成長放緩,透過數筆交易,開始進軍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和治療肥胖症藥物領域。媒體報導,阿斯特捷利康先前在法庭文件中承認,該疫苗會導致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等副作用。根據率先報導這項資訊的《每日電訊報》報導,阿斯特捷利康於3月5日提出撤回疫苗的申請,並於5月7日生效。
AZ公司坦承疫苗「真有血栓風險」 疾管署:有新事證5年內可重提疫苗救濟
英國製藥巨頭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情期間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AZ新冠疫苗,卻爆出多起嚴重副作用,目前累計遭到51位患者集體求償約1億英鎊(約新台幣40.8億元);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近日首次公開坦承,AZ疫苗的確有可能「在極罕見狀況下」引發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TTS),嚴重恐導致死亡。對此,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2日表示,疾管署會與食藥署持續密切關注,一旦有新事證,民眾也可以重新提出疫苗救濟申請。據外媒《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男子傑米史考特(Jamie Scott)在2021年4月接種AZ新冠疫苗不久,大腦就發生血栓及腦出血,不僅在住院期間3次被判病危,出院後也無法再工作,被判定已造成永久性腦損傷。史考特2023年對阿斯特捷利康提出告訴,指控疫苗害他平白無故蒙受人身健康和間接財物損失;目前英國高等法院已受理包括史考特在內的51起類似案件,總求償金額達到1億英鎊。過去,面對多起疫苗相關訴訟,阿斯特捷利康始終否認指控。然而在2024年2月一份提交給英國高等法院的法律文件中,阿斯特捷利康首度坦承:「在極端少數的案例下,會造成罕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台灣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台灣已密切注意這類國際訴訟案件。疾管署與食藥署正在共同監控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同時提醒民眾,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重新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疫苗救濟申請)。此外,政府亦強調,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過程將會保持獨立及專業,確保公平公正。此事件也引起了立法者的關注,立委廖偉翔與陳昭姿質疑疾管署的受害救濟案件審議過程草率,指出審議過程需更加透明和有條理。對此,曾淑慧強調審議過程是依法進行,合法合理,且確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獨立行使職權;審議小組則秉持醫學專業並以審慎客觀之態度,全力取得事證方作成結論。
病患拔牙前被發現「滿手黑青」 他被診斷罹患「血小板低下症」
泰國一名醫生日前在幫病患拔牙時,發現病人手臂上多處伴有瘀青的異常出血點,要求病患進行血液檢查後發現,對方罹患了「血小板低下症」,這種症狀是會影響血液凝固功能,若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拔牙恐會危急病患性命。泰國一名病患在拔牙前被醫生發現罹患血小板低下症。(圖/翻攝自推特)從這名牙醫在臉書的發文照可見,他日前準備幫一名病患拔牙時,突然發現對方的手臂上有異常的出血點,而且周圍還伴有瘀青,根據泰國媒體《Sanook》報導,這名牙醫覺得患者情況不太尋常,因此要求病患進行血液檢驗,結果發現對方患有「血小板低下症」(thrombocytopenia)。所謂的血小板低下症可能是潛在的血液疾病、特定的癌症類型、患者的免疫功能異常或抗凝血藥物造成,這名醫生也提到,由於拔牙病患的症狀明顯,所以他才會在第一時間察覺,「必須先針對血小板低下症進行治療後,就能進行牙齒手術了」。醫生表示,血小板數量偏低會造成血液無法凝結,如果牙醫或外科醫生沒有注意到病患的情況,就直接進行拔牙、牙菌斑清除等會有出血狀況的手術,就有可能造成出血不止,危及到病患的生命安全。泰國一名病患在拔牙前被醫生發現罹患血小板低下症。(圖/翻攝自Doctor กล้วย臉書)
打完AZ疫苗12天後腦梗塞性出血 40歲女獲最高額250萬救濟金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日公布最新會議紀錄,共審議150案,其中一名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接種AZ疫苗後12天意識不清送醫,診斷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專家研判與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250萬元。根據VICP第201次審議小組會議紀錄,本次共審議150案,其中26案核予救濟金,分別為24案接種新冠疫苗、2案接種卡介苗,核予救濟金5000至250萬元不等。新冠疫苗相關24案當中,9案為BNT、7案AZ、6案莫德納、2案高端。本次獲得最高額救濟金的是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接種AZ疫苗後12天出現意識不清送醫,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腦梗塞性出血,血小板及D-Dimer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臨床表現。經專家審議,研判個案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障礙給付的規定,核予救濟金250萬元。另有一名台中市20多歲龔姓男子,接種BNT疫苗後13天,因四肢麻木無力與複視等情形就醫,相關檢驗與神經傳導檢查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臨床表現,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BNT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45萬元。本次審議個案中有一名台南市40多歲郭姓女子,該案已於VICP第182次會議完成審議,其檢驗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診斷,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10萬元;由於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本次會議重新審議核予救濟金20萬元,與前次合計30萬元。另外,本次核予救濟金個案中有2案為10多歲男性,皆為新北市個案,都是接種BNT疫苗。杜姓青少年於接種後隔日因心悸、胸悶等症狀就醫,檢查結果無特殊發現,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但考量個案經住院治療,核予救濟金5000元;林姓青少年接種疫苗後9天胸痛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心肌酵素及發炎指數上升,疑似有感染情形,其心肌炎症狀無法確定和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1萬元。
打完AZ疫苗癲癇、失去意識!40幾歲女多重感染亡 獲賠60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期公布最新會議紀錄,在199件救濟申請案中,共11案獲得救濟金,其中1人獲賠600萬元,為救濟最高額,也是國內至今為止的第5例獲賠最高額的個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個案為40多歲女子,接種AZ疫苗後癲癇、失去意識,最終病發多重感染死亡。另有1名50多歲男,接種BNT疫苗5日後死亡,無法排除心肌炎的可能性,獲賠50萬元。根據VICP最新會議紀錄,在199件救濟申請中,有11案獲得救濟金,其中BNT有5案、AZ有5案、高端有1案,金額最高的是AZ其中1案的600萬元,其次為AZ另1案的250萬元、BNT的50萬元。AZ的個案為新北市1名40多歲女子,接種疫苗後7日起陸續因頭痛等症狀就醫,於接種後21日突發癲癇、失去意識等情形,就醫後發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女子後續因併發多重感染死亡,無任何潛在疾病史足以引起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VICP研判死因與疫苗相關,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600萬元。另1名個案來自彰化,接種AZ疫苗後10日起陸續因腹脹、腹痛 及頭痛等,經診斷為肝門靜脈血栓,住院併發腦出血。經臨床檢查、血小板及D-dimer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Anti-PF4檢驗結果顯示陽性卡,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接種疫苗相關,共給予救濟金250萬元。至於BNT的個案,為台北市50多歲男,接種BNT後死亡,個案曾在2020年因車禍導致慢性硬腦膜下血腫。依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或與其嚴重腦出血病史有關,惟接種疫苗後並無就醫資料且未進行病理解剖,無從判斷確切死因。考量時序上無法排除發生心肌炎的可能性,VICP研判個案死因無法確定與接種 疫苗相關,核予救濟金50萬元。
女童腹部、背部莫名瘀青 原來是缺少了「這個」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兒童平時玩耍碰撞難免產生瘀青,但如果瘀青經常出現就要注意了!一名母親近一個月發現6歲女兒身上的瘀青變多,連腹部、胸部這些較不會碰撞的部位都有瘀青,身上的瘀青不僅招來同學異樣的眼光,也讓女童心理產生壓力。經檢查後發現確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所幸目前透過藥物積極治療,讓女童可以正常生活、安心玩耍,維持童年的生活品質。莫名瘀青或紅斑,可能是免疫系統錯亂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王建得主任表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a),主要原因之一是免疫失調導致免疫系統去攻擊自己的血小板,而造成血小板減少的現象,兒童免疫失調的成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50%的病童在發病後一個月內可自行痊癒,但10至20%病童一年內仍無法矯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即為慢性血小板低下症患者。常見症狀包含身上出現一粒粒的出血點,或是瘀青、紫斑;較嚴重者會流鼻血、牙齦出血,成年女性甚至會月經異常出血。成人若血小板減少應留意,可能為免疫性疾病的前兆或是其他感染性或惡性疾病引發的血小板減少。治療日新月異 助恢復生活品質及自信王建得進一步表示,過去血小板減少症急性期第一線用藥為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類固醇,若治療無效可能考慮以單株抗體、免疫抑制劑或切脾等以控制病情,雖然副作用常會影響生活品質,但許多患者仍礙於病情控制不得不治療。後來隨著血小板增生劑的問世,為這群患者的治療困境帶來其他的選擇,目前台灣有口服與針劑可選擇。血小板增生劑的作用原理是從骨髓製造出更多血小板,提升血小板數值,其可能伴隨的副作用包含疲倦、頭痛、噁心、肌肉疼痛等,不過整體而言患者仍保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前述女童就是一個例子,她在確診後,因時常入院注射免疫球蛋白,而影響學業進度;長期服用類固醇也讓父母相當不捨;在使用血小板增生劑治療後,只要定期用藥、回診追蹤血小板指數,女童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樣,開心生活。積極治療、改變生活型態與ITP共處王建得提醒,血小板減少症患者應避免激烈運動、減少碰撞。除了按時用藥外,病況穩定者仍應定期回診;若出現急性症狀,應提前回診治療。也呼籲,若出現不明瘀青、紫斑等相關症狀,應儘速至各大醫療院所血液科就診,才能及早發現,把握治療時機。TW2303315734
男打AZ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 獲救濟金15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日公布最新審議結果,總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包括一名台中市40多歲男性,接種AZ後10天因嚴重頭痛、噁心就醫,診斷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核予150萬元,為本次金額最高。根據VICP第198次會議紀錄,審議的125案中多數為新冠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經專家審議共9案核予救濟,救濟金額從6000元至150萬元不等,發生不良反應的疫苗種類包括:4案AZ、3案BNT、1案莫德納、1案高端。核予救濟金9案中,雲林縣50多歲郭姓男子接種BNT疫苗後9日因雙下肢麻痛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多處脊髓病變,審議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關聯性,依相關規定核予救濟金40萬。另有兩案打AZ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審議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各核予10萬元。其一為高雄40多歲蔡姓女子,接種後20日因雙腳刺痛麻木等情形就醫,神經傳導檢查結果顯示為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另一案為彰化張姓民眾,接種後11日因步態不穩、雙下肢麻木等情形就醫,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
2寶媽打疫苗慘成AZ人球救濟無效 夫借錢度日心死盼衛福部重新審查
台北市53歲羅姓女子平時身體健康、無慢性病史,去年7月施打AZ疫苗後竟成為植物人,一度在各大醫院輾轉就醫,處境慘如人球,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竟被通知此案與疫苗無關,羅女的陳姓丈夫難以接受,今日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希望向衛福部陳情並重新審查本案。應曉薇表示,羅女並無慢性病史,卻在施打疫苗完後第5天,回家的高速公路上嚴重頭暈頭痛之後暈倒,其丈夫見狀即刻下高速公路,並直衝聯醫中興醫院急救,經歷多次電擊好不容易恢復生命跡象,後轉診台大醫院後被告知應與施打疫苗有關,現今卻求助無門。北市健民康禾診所院長郭展維則表示,家屬經由正式管道,依台灣最高院所台大醫院的診斷報告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時,竟被通知此事與疫苗無關,家屬現已提起訴願流程,但多數法律專家並不樂觀,認為行政訴願不易翻案。郭展維提到,AZ疫苗最明確的不良反應是「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但專家會議若只是依患者影像檢查皆未發現血栓而就認定本案不是疫苗引起,屬於跳躍式邏輯。英國國家健康安全機構的統計指出,英國在施打AZ疫苗之後,已經通報了200多例的心肌炎個案。本案若因疫苗引發心肌炎,進而引發短暫心室顫動心律不整而心跳停止,完全符合該機構的統計資料。「沒有血栓就不是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應曉薇痛罵,針對無慢性病史的市民因為施打疫苗突發重症,衛福部應直接認定為疫苗引起並給予協助,國民響應政府號召,率先施打緊急授權的不成熟疫苗,如同上戰場作戰,現在因抗疫傷亡,卻找不到造成心臟停止的「證據」,「難道不應依照排除法,認定找不到其他病因,就此認定與疫苗有關而給予救濟?」陳先生為了太太的醫療費一年來已借錢度日,他表示,審查會議中協助治療妻子的台大醫師不能參與會議為病人發聲,可能導致委員無法全盤了解做判斷。因此希望藉由記者會幫太太陳情,期盼衛福部重新審查本案。應曉薇表示除了本案,尚有一施打高端二劑市民現仍昏迷,但也被認定「注射多日後才昏迷與疫苗無關」,顯示全國因為施打疫苗引發重症,又找不到原因者不在少數,呼籲類似案件衛福部應謹慎檢討協助機制。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 台南男接種AZ腦出血不治⋯獲賠350萬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第182次會議紀錄,共審議65案,其中7案接種AZ後獲得救濟。其中台南市林姓個案接種AZ疫苗11天後,嚴重腦出血,因沒有其他病史足以引起小板低下或腦出血,無法排除與接種AZ的關聯性,因此核予救濟金350萬元,為這次通過金額最高的個案。VICP公布最新疫苗接種後死亡會議紀錄,共審議65案,其中7案接種AZ後獲得救濟。除了一名死亡男性獲賠償350萬元外,另外6例接種AZ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核予救濟個案,依序為80萬(肝門靜脈血栓、腦出血)、60萬(格林巴利症候群)、50萬(腦靜脈竇血栓、右內頸動脈血栓)、5萬(左眼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5000元兩案(過敏性蕁麻疹、蕁麻疹)。另外,接種高端、BNT、莫德納各1例,依序分別核予救濟10萬元(格林巴利症)、1萬元(急性過敏反應)、5萬元(發燒症狀持續超過2週並住院治療)。這名台南市林姓個案,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0日因頭痛、嘔吐情形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隔日出院後晚間因意識昏迷送醫,腦部電腦斷層顯示左側顳葉大面積出血及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因嚴重腦出血死亡。VICP指出,該個案無慢性病病史,本次雖有血小板低下情形,但無任何血栓表現,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個案亦無任何潛在疾病史足以引起血小板低下及腦出血。又目前醫學實證無法確定免疫性血小板低下與接種COVID-19 疫苗 (AZ)之關聯性。因此,依據「預防接種 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350萬元。至於不予救濟者,AZ有36案、莫德納10案、高端4案、BNT2案,另有2案資料仍需補件。
50多歲女打AZ釀腦出血致死 獲賠600萬!成最高救濟金紀錄
衛福部公布最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第175次會議紀錄,本次開會於本月10日下午1點30分,專家共審議57案,其中有7案核予救濟,一名居住於台北市50多歲女性在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群,併發後續之腦出血致死,核予救濟600萬,成為有史以來最高救濟金個案。根據最新衛福部公布之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會議紀錄,台北市游姓女子(編號2841)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無慢性病病史,亦無任何固有疾病史足以引起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其確實罹患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其發病時間亦在接種 COVID19 疫苗(AZ)後可能發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合理時間內,研判個案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疫苗接種相關。而個案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直接造成腦部梗塞、腦壓升高,併發後續腦出血致死。故其死亡亦與接種COVID-19 疫苗(AZ)相關。綜合考量個案之受害就醫過程、醫療處置及與預防接種之關聯性等相關事項,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 600 萬元。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審議結果公布 新竹個案患格林巴利症候群獲40萬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公告今年1月27日召開、第173次會議紀錄,本次會議共討論40名個案,其中共5名個案被判定與接種新冠疫苗相關,或無法確定關聯,核定發放救濟金2萬至40萬元,其中一名居於新竹的郭姓民眾在接種疫苗後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雖無法確定與AZ疫苗相關,但因出現嚴重疾病症狀,因此核予救濟金新台幣40萬元。本次會議共審議40名疫苗個案,其中28名個案為接種AZ疫苗者、5例接種為莫德納疫苗,以及1例接種高端,其中共有34名個案經審查被判定與疫苗無關,或是僅出現肌肉痠痛、發燒等輕微情節,因此不給予救濟。獲得救濟金者共有5例個案,其中一名新竹市郭姓民眾,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無法確定和接種AZ疫苗有關,但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40萬元。另外,一名新北市葉姓民眾接種疫苗後 7 日出 現手腳紅疹情形,經診斷為史蒂芬-強生氏症候群,由於此病主要引發原因為藥物及感染,判斷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9萬元。新竹市蔡姓民眾個案血液、電腦斷層及 磁振造影檢查報告並未明確顯示血管炎或脫髓鞘病變之情形,惟個案左側眼第六對腦神經麻痺之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疫苗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10 萬元。新竹縣黃姓個案經醫師診斷為顱內靜脈竇血栓,血小板及 D-dimer 檢驗結 果雖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雖血栓之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有關,爰依據「預 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新台幣2萬元。
射頻消融術「免動刀」 導航定位精準治療肝癌
患有慢性B型肝炎合併肝硬化的60多歲吳先生,4年前接受超音波檢查時就曾發現數顆1~2公分的肝腫瘤,經診斷後確認是第一期肝癌。所幸當時接受射頻消融術及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後成效顯著。然而,幾個月前吳先生在門診追蹤時卻發現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飆升,但透過超音波及電腦斷層都難以發現腫瘤,最後是藉由磁振造影才發現肝臟深處有一顆2公分的肝癌復發。由於吳先生有肝硬化病史且併發血小板低下症,若以手術方式切除腫瘤恐有高出血風險,而腫瘤位置無法呈現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中,使傳統需要藉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來導引的射頻消融術也難以操作。幸而臺中醫院近年引進新型「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可結合磁振造影定位腫瘤,精準導引消融探針來燒灼肝癌。吳先生接受二次腫瘤消融術後,目前肝腫瘤已完全消融。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漢廷指出,肝硬化嚴重時會造成脾臟腫大,導致血小板低下症,此時若貿然進行切肝手術,可能會有較高的大出血風險。許漢廷醫師說,對於切肝風險高的患者,若他的腫瘤直徑小於5公分且顆數少於3顆,就可利用射頻消融術來處置。射頻消融術是經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將消融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內進行燒灼,藉以殺死癌細胞,因此若無法藉由影像導引,就無法執行消融手術。臺中醫院為克服傳統消融術的限制,引進「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可以將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中的腫瘤位置準確輸入超音波機器中,再藉由超音波探頭上裝有類似接收衛星導航的感應器,計算出超音波所指的區域是磁振造影中的哪一塊,清楚將磁振造影顯示的腫瘤位置對應到超音波畫面中,進而導引消融針插入腫瘤來完成消融,大幅提升射頻消融術治療的完整性及成功率。許漢廷醫師表示,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結合射頻消融術的進步,讓過去困難定位的肝癌,甚至是較大型的肝癌,也能利用射頻消融術來治療,為開刀風險較高的肝癌患者,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
AZ救濟金創新高 接種後引發血栓核予救濟金90萬
新冠肺炎疫苗今年3月22日開打至今,共接種2518萬2013劑,接種後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可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審議結果,目前共完成13名AZ接種者申請案,結果12人不予救濟,僅1人接種後發生血栓研判與接種AZ疫苗有關,獲得救濟金90萬元,為國內目前最高受害救濟金額。另有2人因同意解剖,各獲喪葬補助30萬元。目前國內AZ疫苗已經接種1238萬7143劑,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共728人,目前完成13名AZ接種者申請案,最後1人判定與疫苗有關。根據VICP的10月21日開會會議記錄,獲得救濟金90萬元個案為桃園市1名余姓民眾,因為接種後發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研判與接種AZ疫苗相關,因此,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最後核予救濟金90萬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案不是首例獲救濟,但應是目前新冠疫苗接種受害救濟金額最高者。另外有2名嘉義縣江姓民眾、新竹市郭姓民眾雖不予救濟,但因為同意施行病理解剖,因此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VICP召集人邱南昌指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共分兩階段,民眾申請後需先經過初審,通過後才會召開審議大會由疫苗專家及三分之一的公正人士共同審定救濟金額,必須確定不良事件確實與疫苗相關才會核予救濟。至於救濟金額,邱南昌說,委員審議時會考量申請個案的健康狀況,若原本健康狀況就不佳,能獲得的救濟金額就較低,原先是健康的個案若確定是疫苗引發的不良事件,就能獲得較高的救濟金。截至今年10月27日為止,國內共接獲95件疑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通報案件,是否每件都能比照此個案獲90萬元救濟?邱南昌解釋,由於TTS本來就有背景值,不見得跟疫苗有關,若發生血栓但未出現TTS,可能就無法獲救濟,必須調閱個案病例審查才能審議。由於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案件眾多,邱南昌說,以往大會召開頻率是每2個月一次,近期已改為1個月一次,接下來將改為2周開一次會,委員間若有空也會不定期加開初審會議,加快民眾案件的審定速度。
混打AZ和BNT狂流鼻血3天 男曬「枕頭血跡照」網嚇壞:可能是血栓副作用
南韓一名網友發文表示,之前接種過一劑AZ疫苗,日前混打輝瑞(BNT)疫苗做為第2劑,不料3天後竟狂流鼻血,就連睡著後鼻血也狂噴,同時附上一張血紅的驚悚照。這篇貼文在網路上傳開來後,讓許多網友懷疑應該是出現「血栓」副作用。根據《朝鮮日報》報導,一名網友12日深夜在論壇上以「打完第2劑輝瑞的心得」,透露已經流鼻血好幾天,就連睡覺都會流出來,照片中可見染上鮮紅血跡的的枕頭和一堆使用過的衛生紙。網友見狀紛紛留言,「應該是疫苗副作用」、「快去醫院吧」。原PO之後留言,接種第一劑AZ後高燒超過40度、手臂痠痛、呼吸困難、頭痛及畏寒等症狀5天,更一度送醫急診,5日接種BNT第2劑,10日開始狂流鼻血3天,雖然後來停止了,但心臟還是有點刺痛,感覺仍需去醫院就診。事實上,南韓近日開放疫苗混打,不過卻出現不少副作用的案例,一名網友表示自己的奶奶去打疫苗後,被診斷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還有一名忠清北道的57歲警察,在混打AZ跟BNT疫苗,卻不幸於11日病逝。
九把刀希望落空 ? 藍委控指揮中心法醫互推皮球 難釐清死亡與打疫苗關連
朝野立委最近陸續收到民眾陳情,指親人在打疫苗後過世,雖然過世者或有慢性病,但都就醫控制,懷疑死因與打疫苗有關,希望透過解剖釐清,但卻赫然發現,負責解剖的法醫研究所與指揮中心針對解剖後該檢驗哪些項目才能證實打疫苗死亡,居然沒共同標準,導致法醫只能按照以前的作法釐清死因,無法進一步確定是否與打疫苗有關。藍委吳怡玎要求指揮中心,應儘速提供法醫中心有助於釐清「親友過世是否與打疫苗有關」的解剖標準程序,別再互推皮球,二次傷害往生者家屬。作家九把刀岳母打完AZ疫苗四天後猝逝,他已寫陳情信,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不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日前仍表示,目前施打疫苗的死亡病例有600多例,部分解剖「全部證實」與疫苗無關,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面對媒體追問,卻只回答指揮中心「從沒有說過不做疫苗事件的解剖與調查」,讓往生者家屬看得滿頭霧水,只想問「指揮中心及法醫究竟有沒有針對往生者過世是否與疫苗有關進行釐清」?國民黨立委吳怡玎指出,最近收到民眾陳情,要求釐清親人過世是否與打疫苗有關,但經她詢問法務部,法務部回文清楚寫明,外界針對解剖項目的建議,部分項目法醫確實沒有做,因為法醫解剖結果只是列出「死因」,但沒有檢驗「死因是否為疫苗誘發」,畢竟疫苗不良反應不是法醫研究列管業務,死亡的個案是否因為接種疫苗死亡,是由衛福部專家會議認定。換言之,家屬如果要向政府申請疫苗藥害請求賠償,可能還得自己想辦法舉證,問題是,但多數民眾沒有相關的知識,只能信任司法相驗的結果,萬一不幸遇到了,日後該怎麼舉證呢?吳怡玎說,法醫研究所回函說明,目前的司法解剖相驗,並沒有檢測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VITT)、也沒有進行血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Anti-Platelet Factor 4/hepar in ELISA)檢驗,許多家屬希望可以驗的項目Anti-PF4 Antibody,也不在法醫研究所主管業務範圍中,因此就算針對往生者解剖,也無助於釐清死因與接種疫苗間的關聯性。她指出,台灣目前司法相驗,只是確認「死因」,但死因是什麼造成或誘發的卻不知道,既然指揮中心沒有對司法相驗的流程提出指引,或提出對於不幸生故疫苗事件的標準作業程序,因此到8月25日,指揮中心公布疑似接種疫苗後死亡671人,當然就「沒有一個人因為注射新冠疫苗離世」!但既然沒有做檢驗,指揮中心應該清楚說明的是「沒有檢驗」,而非放任指揮中心諮詢專家公開宣稱『目前施打疫苗的死亡病例有600例,部分解剖「全部證實」與疫苗無關』,他請指揮中心回應,這說法是否符合「科學與道德良知」?據了解,除了吳怡玎外,部分綠營立委辦公室也已經收到多位往生者家屬陳情,希望立委協助,讓指揮中心與法醫能夠透過解剖檢驗,讓家屬知道親人過世,是否與接種疫苗有關?家屬還向立委說明,親人離世還不到百日,很多事要處理,身心俱疲,才親自前往指揮中心陳情,因此希望立委協助,也讓朝野立委感覺不忍。據轉述,指揮中心收到立委轉達的陳情信後,已在開會研究對案,但是否就會按照家屬要求的檢驗項目、通知法醫研究所轉知法醫相驗,因後續影響太大,指揮中心目前也仍沒有答案。
百萬人可打!第七輪AZ疫苗今10點開始預約 必看4大副作用、8大注意事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七輪新冠疫苗自今(29日)上午10時開始,可至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登記,並將於9月3至10日施打;預估有100萬人符合接種資格。另外,接種AZ疫苗的4個常見副作用、因應方式,以及8大注意事項,CTWANT也詳列在本文,提醒民眾多加留意。第七輪僅提供AZ疫苗,接種資格除了18歲以上(含2009年9月3日以內或之前出生者)的第九類民眾之外,還有7月19日之前已在平台上登記願意接種AZ疫苗者的29歲(含)以上民眾(含1992年12月31日在內或以前出生者)。本輪疫苗的預約時間是自今日上午10時至週二(8月31日)中午12時,施打時間則是9月3日至9月10日。另外,如果想要加選BNT疫苗的民眾,可在週二下午4時之後在預約平台操作。第七輪疫苗29日開始預約。 (示意圖/馬景平攝)指揮中心提醒,接種疫苗之後可能有4種反應或副作用:1.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2.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3.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4.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 *下肢腫脹或疼痛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AZ疫苗。(圖/達志/美聯社)另外,接種AZ疫苗相關8大注意事項如下:1.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2.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3.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4.AZ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COVID-19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5.AZ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6.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7.目前缺乏孕婦接種COVID-19 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SARS-CoV-2 病毒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COVID-19 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8.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
4大疫苗怎麼選?毒物專家曝死亡率:不值得用命賭 「這品牌」最低
國產高端疫苗23日開打後短短5天,已經累計5起死亡個案,其中包括陸姓專欄作家在內,共有2人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引發外界討論。由於BNT疫苗近日可能抵台,加上26.5萬劑AZ疫苗也於今(27日)到貨,各品牌疫苗比較再度成為話題。對此,毒物專家分享4大品牌疫苗的死亡率數據,供民眾參考。毒理學專家招名威今日在臉書PO出4大疫苗品牌的死亡率,「AZ:疑似0.0743%嚴重不良影響,平均一百萬個人有743個;0.0084%死亡,估一百萬個人有84個。莫德納:疑似0.0294%嚴重不良影響,平均一百萬個人有294個;0.0034%死亡,估一百萬個人有34個。高端:疑似0.0077%嚴重不良影響,平均一百萬個人有77個;0.0011%死亡,估一百萬個人有11個。」至於許多人抱持高度期待的BNT疫苗,根據英國的統計數據,死亡率是0.00175%,「一百萬個人還是可能會有17.5人過世。」招名威直言,「任何一種疫苗施打都會有它的風險在,沒有人可以保證施打後就一定不會有任何副作用,但要如何把不良反應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這才是最關鍵的事。」指揮中心公布25日高端接種人數為5萬9450人,人數驟降5成。(圖/趙文彬攝)專家提醒,民眾接種疫苗前務必確保幾件事,「發燒或正有急性重大疾病的人,最好等病情穩定後再接種。有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需接種前與醫師討論評估。在國外已施打疫苗的人,AZ疫苗兩劑須間隔8-12週;莫德納疫苗兩劑須間隔28天。」最後,招名威強調,「生命是自己的,唯有自己才最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施打疫苗不要逞強,也不要意氣用事,更不要太過興奮,沒有任何一個疫苗值得你用生命去當賭注,降低風險,意外才不會找上門。」
新研究明確指血栓是AZ「罕見但嚴重」副作用 好發於「年輕健康」者
由英國研發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AZ疫苗)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新冠疫苗之一,不過坊間不少人認為,高齡或有高血壓、中風等慢性病史的人接種AZ較可能會有血栓症狀,因此台灣不少人較偏好莫德納疫苗。但是美國麻州醫學協會(MassachusettsMedical Society)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AZ疫苗確實可能造成「罕見但嚴重」的血栓症狀,且多影響「年輕且健康」的族群。根據「CNBC」報導,這份研究報告今(13日)被發布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科學家分析了英國3月22日至6月6日間,170個血栓確定病例,以及50例可能病例後發現,這220個確定或疑似血栓患者,都是在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5至48天內出現症狀就醫,其中發病日的中位數為14天;研究人員因此認定「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是AZ疫苗極罕見也嚴重的副作用。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41%的VITT患者並沒有慢性病史,且有85%的患者年齡小於60歲,科學家表示「我們發現它(VITT)經常影響年輕、健康的疫苗接種者,並且和高死亡率有關」,這份研究顯示,目前被確定患有VITT的人年齡介於18至79歲之間,中位數為48歲。為此,英國政府自5月起,已經提供AZ疫苗以外的選項給40歲以下民眾選擇。報導指出,截至今年7月28日為止,英國總共接種了2480萬劑AZ疫苗,而根據政府數據顯示,平均每注射100萬劑AZ疫苗,就有14.9人出現血小板低下血栓症狀,接種第2劑後,這一個數字降到每百萬人1.8例;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則在上個月發布研究指出,注射第一劑AZ疫苗後,發生VITT的機率約8.1/百萬人,第2劑後數字降到2.3/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