螫傷
」 虎頭蜂 蜜蜂 蜂螫 螫傷 新北市遭蜜蜂螫傷急送醫!61歲男意外發現心肌梗塞:感謝那4隻小蜜蜂
花蓮一名馬姓男子在整理家園時,被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罹患心肌梗塞,這也讓他忍不住直呼,「感謝那4隻小蜜蜂」。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這名61歲的馬姓男子近日在整理家園時遭到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便前往就醫,結果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心肌梗塞。隨後門諾醫院醫療團隊隨即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裝設支架並疏通血管,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恢復健康後,馬姓男子也在心臟病友會中感謝道,「感謝那4隻小蜜蜂,感謝門諾醫療團隊!」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馬先生的心肌梗塞可能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天氣溫差大、風災後壓力及蜂螫刺激等,這些因素可能誘發血管內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陳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血管內的斑塊通常是慢性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在斑塊尚未導致明顯血管狹窄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三高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此外,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春季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務必注意三高控制及低溫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並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 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港男爬山與好友走散…失聯4小時後尋獲「雙臂布滿針孔」昏迷 送醫不治身亡
香港大埔八仙嶺發生登山死亡意外。本月3日,香港4名好友相約攀登八仙嶺,但在當地知名登山路徑「衛奕信徑」遭遇野蜂襲擊,慌亂中1名男子與其他3人走散失聯,直到4個小時後才被救難人員尋獲,此時男子已陷入昏迷,經直升機送醫急救後仍送醫不治。據港媒《星島日報》報導,這名不幸身亡的劉姓男子今年63歲。他與另外1男2女共4名好友,相約3日早上出發登山。當日下午約4點15分左右,4人在當地著名登山路徑「衛奕信徑」9段遭遇野蜂襲擊,4人只得四散逃命。其中3人選則向山上奔逃,其中54歲任姓女子在逃跑時左耳被螫傷,但3人最終還是擺脫了蜂群的圍攻,於是打電話報警求助,由直升機送往大尾督,再由救護車送往附近醫院救治。然而,劉姓男子在逃跑時,疑似選擇了與好友不同的方向,就此與同伴失聯,警方在洞梓路香港童軍總會洞梓童軍中心設立指揮搜救站,直至晚上8點多,才在大浦犁壁山附近尋獲已經陷入昏迷的劉姓男子,當時他倒臥在地、雙手受傷,經直升機送往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治理,其後被證實死亡,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專家提醒,遠足登山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近可能藏有蜂巢的地區,若遭遇蜂群襲擊,切勿慌亂拍打,應迅速撤離現場並尋求掩護,同時攜帶防護及急救裝備,以應對緊急狀況。
千萬別碰!台東海岸驚現「大批僧帽水母」 專家示警:遺骸仍有毒
每年秋冬之際,東部海岸常見僧帽水母漂流上岸,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沙灘今(10)日也出現大量僧帽水母,保育志工第一時間清除完畢,專家也提醒,僧帽水母遺骸仍具毒素,切勿碰觸。專家示警,僧帽水母遺骸仍具毒素,切勿碰觸。(圖/讀者提供)外型如藍寶石的「僧帽水母」含劇毒,若不慎螫傷,輕則皮膚紅腫刺痛,重則神經麻痺,因漂浮於海面,易受東北季風吹拂擱淺岸際。保育志工楊秀珍表示,第一次見到數量如此龐大的僧帽水母,為避免遊客誤觸,第一時間全數清除完畢。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提醒,只要僧帽水母體內略存有水分,刺細胞毒性不減,千萬不可觸碰。
苗栗泰安水雲瀑布「虎頭蜂攻擊登山客」!2男2女遭螫傷急送醫
苗栗泰安溫泉水雲瀑布今(11)日上午9時許,發生蜜蜂螫人的案件。彰化縣秀水鄉登山協會一行160多人到該處登山,其中的2男2女遭虎頭蜂攻擊。警消獲報後派遣泰安、大湖分隊前往救援,將4位傷者送往大順醫院急救,現場已全面封鎖,案發詳情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警專生晨運遭虎頭蜂螫傷 7人急送醫
警專生晨運遭虎頭蜂攻擊!北市警消獲報,4日清晨6時許,警專校內7名學生於晨運時,突然遭到虎頭蜂攻擊,所幸7人意識清楚,緊急被送往萬芳醫院救治後並無大礙;而後續也已水射方式將虎頭蜂巢清楚。
快訊/7警專生遭虎頭蜂攻擊! 蜂巢找到了
台北市文山區台灣警察專科學校今(4日)發生一起意外,7名學生遭虎頭蜂螫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所幸目前意識皆清醒。之後相關單位在學校發現蜂巢,用水柱將其射下,至於詳細情形仍有待進一步釐清。
遭虎頭蜂襲擊當場癱軟倒地 基隆6旬翁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搶救
基隆市暖暖區20日傳出虎頭蜂螫傷事件,年約60多歲老翁於自家頂樓整理東西時,疑似不甚遭到虎頭蜂螫傷,沒多久全身癱軟接著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搶救後恢復心跳,於醫院進行治療觀察後續情況。6旬翁今日在陽台遭到虎頭蜂螫傷,當場癱軟倒地,家人見狀後立刻通報警消,救護人員獲報趕抵後老翁已失去生命跡象,立即將他送往八堵礦工醫院,所幸最後有將人救回。基隆市消防局也呼籲,季節轉變時蜂群較不穩定,若已察覺蜂群在身邊盤旋或樹上有巢位、球狀物,不可使用衣物驅趕或尖叫,用衣服包住頭部,蹲低身體,盡量緩慢安靜繞道離開現場;若不幸被螫傷,用夾子或刀背將針移除並用清水沖洗傷口,若出現紅腫、心悸甚至是呼吸困難的症狀請儘快就醫。
玉山瓦拉米步道驚見虎頭蜂巢 玉管處已陸續移除
虎頭蜂在秋季最為活躍,正值入秋之際,玉山國家公園轄內瓦拉米步道近日有2處出現虎頭蜂巢。玉管處9日指出,7.8公里處黃麻駐在所附近的蜂巢日前已移除完畢,而1.7公里山風觀瀑平台附近蜂巢將在9月移除,呼籲民眾入山小心「蜂的襲擊」。今年8月以來,各地頻頻傳出虎頭蜂螫人事件。先是立委鍾佳濱服務處41歲副執行長洪偉彥8月22日率隊走訪台東浸水營古道遇虎頭蜂攻擊身亡、27日新北石碇山區8人登山團有3人遭到虎頭蜂螫傷,幸送醫後均無大礙、9月7日又傳出桃園大溪60歲黃姓婦人在三層地區附近果園工作時遭虎頭蜂螫咬。玉管處9日說,瓦拉米步道7.8公里處黃麻駐在所附近的虎頭蜂巢已移除完畢,進入該路段注意餘蜂;另步道1.7公里山風觀瀑平台的虎頭蜂巢,預計9月移除,為避免蜂群攻擊,已拉封鎖線,呼籲民眾勿逗留、勿喧嘩,注意小心通過。此外,南投縣農業處統計,玉山國家公園所在的信義鄉,8月以來已有8件移除虎頭蜂巢案。玉管處也分享預防虎頭蜂襲擊方法,呼籲民眾在野外踏青避免噴香水或使用含香味的洗髮精,虎頭蜂會誤認為花香而接近,進而遭受攻擊;其次,遇見單飛的虎頭蜂在身旁盤旋,可能是已入侵牠的警戒範圍或身體的香味引起,切勿揮趕及騷擾虎頭蜂,應盡速遠離現地,以免牠發出訊息而招來群蜂攻擊。此外,在野外被成群虎頭蜂攻擊時,應分秒必爭,用衣物遮住頭部盡速跑離現場。若遭虎頭蜂螫刺,應盡速使用清水擦傷口、冰敷,以改善局部症狀減輕疼痛,如身體引發過敏或造成呼吸急促症狀,應迅速送醫救治。
登山可帶殺蟲劑防虎頭蜂? 農業部疾呼:可能引發群蜂攻擊
近日多名登山客遭虎頭蜂攻擊,而網路上流傳用殺蟲劑能防虎頭蜂。對此,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疾呼不可行,殺蟲劑不僅無法立即殺死虎頭蜂,反而可能造成蜂群激烈反應引發群蜂攻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嚴正表示,這種做法不僅無效,反而可能激怒虎頭蜂,引發群體攻擊,並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殺蟲劑無法立即殺死虎頭蜂,反而可能導致蜂群激烈反應,對人身安全構成更大的威脅。林業署說,近期多起山客遭虎頭蜂攻擊意外頻傳,有網路訊息指稱登山時可攜帶殺蟲劑預防虎頭蜂攻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疾呼不可行,殺蟲劑不僅無法立即殺死虎頭蜂,反而可能造成蜂群激烈反應引發群蜂攻擊,且也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林業署表示,殺蟲劑其實無法立即殺死虎頭蜂,對蜂群噴灑殺蟲劑恐引發蜂群反擊,且虎頭蜂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牠們能捕食害蟲、進行授粉和幫助種子傳播等,對於生態健全有不可忽視的貢獻。且隨意使用殺蟲劑不僅可能影響生態環境,還可能造成水土污染等問題。林業署指出,今年二、三月間因天氣穩定、溫度適宜,虎頭蜂數量增加,導致夏季的虎頭蜂蟄人事件頻繁發生。林業保育署除呼籲勿使用殺蟲劑防蜂,並建議登山民眾採取適當防護措施。林業署提醒,當民眾在野外活動時,如聽見虎頭蜂鳴叫或發現其在附近飛舞,請勿驚慌或作出大幅度動作。與虎頭蜂保持安全距離,冷靜撤離現場,可避免引發虎頭蜂攻擊。切勿揮手驅趕,避免激怒虎頭蜂,引發更大的蜂群攻擊。林業署說,若不幸被虎頭蜂螫傷,應儘可能迅速離開現場,遠離蜂窩或蜂群所在區域,並儘速前往醫療單位進行檢查和治療,特別是過敏體質者,更應注意過敏反應的發生。林業署再次呼籲,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了解相關安全知識和防護措施,切勿盲目相信網路上未經證實的資訊。虎頭蜂是生態系的一員,透過正確的應對方式,可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也兼顧珍貴的自然環境。
虎頭蜂也有天敵!「這種鳥」不怕毒針 更會採團體戰啄開蜂窩大啖「美食」
近期台東有登山團遭虎頭蜂群攻擊,其中洪姓嚮導為保護團員而遭圍攻,背部超過50處螫傷,最終送醫仍宣告不治。而虎頭蜂攻擊性強,遭螫叮將引起全身性毒性反應,但這樣的昆蟲也並非沒有天敵,台北市立動物園9年前曾上傳一段影片,可見虎頭蜂窩慘遭天敵「東方蜂鷹」攻破,成為了對方的盤中餐。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資料顯示,園方意外紀錄到東方蜂鷹聯手剝食虎頭蜂窩的珍貴畫面,牠們首先佇立在樹梢觀察四周,在鎖定目標後,將約1公尺大小的虎頭蜂蜂巢啄出大洞,並以倒掛金鉤方式取食蜂巢內的虎頭蜂幼蟲及蛹。東方蜂鷹剝食虎頭蜂窩。(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園方說明,東方蜂鷹必須先攻擊並破壞蜂窩,才有辦法吃到幼蟲與蜂蛹,至於牠們不畏蜂類的群起圍攻的原因,係因牠們臉部的羽毛十分細小,且如同魚鱗般排列緊密,頭部相對於身體而言比例較小、頸部細長,方便把頭伸進蜂巢縫隙覓食。有趣的是,若遇到蜂類傾巢而出,東方蜂鷹便會採取團體戰的策略,進行輪番攻擊,或使用調虎離山計。東方蜂鷹羽毛十分細小,能給予如鎧甲般的保護。(圖/翻攝自YouTube/臺北市立動物園)東方蜂鷹屬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以蜂類的幼蟲、蛹為主食,研究人員發現,東方蜂鷹在台灣有候鳥也有留鳥,留鳥則會在台灣島內做南北向的遷徙,而每年都會與其他的遷徙性猛禽一起過境,留在台灣的東方蜂鷹的祖先,以前也曾是過境台灣的候鳥。據研究,這些候鳥在1970至1990年間才開始留在台灣,而當時也正是台灣養蜂業的家戶數及蜂箱總數達到最高峰的期間,因此推測,台灣的養蜂業可能是造成東方蜂鷹候鳥定居在台灣的原因之1。
虎頭蜂螫死人!醫示警戶外別穿「這顏色」 亞洲人1特徵易變目標
22日驚傳一群學生登山團在台東浸水營古道遭虎頭蜂群攻擊,洪姓領隊挺身保護團員遭蜂群圍攻,打了3劑強心針緊急送醫,仍宣告不治。有醫師引用文獻,虎頭蜂對黑色較敏感,如果穿著黑色衣物加上亞洲人髮色較深,靠近蜂窩就會被視為目標,導致牠們發動攻擊。在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中,得知虎頭蜂對周遭有高警戒性,攻擊範圍可達數十公尺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劉世偉說明,虎頭蜂有很強的地域性,常在蜂巢附近巡邏但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有辨識到危險信號,才會立即釋放訊號招集同伴展開攻擊。劉世偉醫師引用文獻指出,虎頭蜂對黑色最敏感,若在戶外穿著黑色衣物,加上亞洲人髮色較深,這種打扮靠近虎頭蜂窩,就會被牠們認為是威脅,隨時會發動攻擊;劉世偉補充說,虎頭蜂叮咬目標後會釋放費洛蒙,吸引其他虎頭蜂來圍攻。除此之外劉世偉醫師也說,民眾在野外遇到虎頭蜂,要保持安靜並盡快離開現場,否則會引來更多巡邏中的虎頭蜂。萬一已經踏進虎頭蜂領域,必須非常當心,不要揮趕牠們,否則會被虎頭蜂認為是在攻擊牠們;若身邊同伴遭虎頭蜂螫傷,先將傷者移往安全地點,沒有脈搏則須做心肺復甦術,和打電話求救。據了解,來自屏東的學生登山團是由立委鍾佳濱團隊發起,登山團洪姓領隊是鍾佳濱服務處工作人員,一行人前往浸水營古道時,遭遇虎頭蜂攻擊,有2名學生遭蜂螫傷,而洪男為了保護團員,獨自面對虎頭蜂群攻擊,傷勢嚴重;救護人員趕到有幫洪男打3劑強心針,生命跡象一度穩定,但送到衛生所後狀況又急轉直下,轉院到台東馬偕後,經急救仍宣告不治。
登山領隊捨身護團遭虎頭蜂狂螫身亡 遭蜂群攻擊切忌「快速動作」
立委鍾佳濱屏東服務處昨(22)日舉辦台東浸水營古道健行活動遇上虎頭蜂群,洪姓領隊捨身保護學員,遭虎頭蜂圍攻不治。目前適逢暑假,不少山友喜歡前往各地步道或山區健走,但每年6-9月正值虎頭蜂出沒高峰期,也不時傳出攻擊事件。《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虎頭蜂預防手冊」,提供幾點注意事項「保命」;若不幸被叮咬,切忌「快速動作」以防引來更多蜂群。首先,登山時切勿噴香水,虎頭蜂容易被身上或衣物的香水、特殊體味停留環繞。並建議穿著淺色或光滑衣物,避免虎頭蜂敏感的顏色如綠、藍、黑或表面粗糙的衣帽,長褲最好紮入靴子內。若同行者遭虎頭蜂攻擊,當下應拿衣帽、背包保護身體,並壓低身體往反方向、下風處逃跑。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恩誠表示,隨風飄動的黑色頭髮、急速眨動的眼睛、害怕驚叫的嘴、緊張喘氣的鼻子、拍打虎頭蜂的手或快速搖晃頭部等動作,這些快速動作會惹惱牠們,引來攻擊。若不幸被叮咬,應沉穩大步離開現場,避免讓虎頭蜂誤會具有威脅性,才可降低被蜂螫的機會。遭叮咬時應立即將患者移動至相對安全處,用水清洗或冰敷螫傷處,洗去攻擊蜂留下的費洛蒙,減少游離蜂再次螫傷的風險。若遭虎頭蜂螫傷後出現暈眩、呼吸困難、意識昏迷等狀態,須即刻致電救難人員到場協助,爭取黃金時間送醫治療。動保處指出,台灣目前有8種虎頭蜂,不同種間的體型差異巨大,新北市常見螫人死傷的虎頭蜂前5名分別為黑腹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姬虎頭蜂。對此,新北消防局指出,其中最危險當屬「黑腹虎頭蜂」,安全距離至少要10公尺以上,黑腹虎頭蜂的蜂窩大如籃球,通常築在高處的樹枝間,由於族群數量大與攻擊性強,遭遇蜂螫很容易造成嚴重傷亡。
捨命護團員!41歲領隊「趴地引蜂群」全身洞不治 胞兄悲喊:任務結束了
台東浸水營古道昨(22日)下午發生蜂群攻擊事件,一行20人的屏東學生登山團從事健行活動時,意外遭到大量虎頭蜂圍攻,導致3人被螫傷,其中一名41歲的洪姓領隊為了保護團員,竟「趴地引蜂群」身上被螫成馬蜂窩,緊急送醫仍因傷重宣告不治。聽聞噩耗後,洪姓嚮導的胞哥也向弟弟「喊話35字」不捨道別。據了解,台東消防局22日下午4時許接獲通報,指有登山團在台東的浸水營古道遊玩時,遭到虎頭蜂群攻擊,消防人員立即出動前往救援,發現洪姓領隊全身被叮出40多個傷口,緊急注射3支強心劑並立即將他扛下山,原本意識還算清楚的洪男,在下山途中突陷入昏迷,送醫搶救仍不幸身亡;另外,被虎頭蜂螫傷的16歲男大學生與19歲女大學生,當時自行脫困就醫後,經治療已無大礙。洪姓領隊全身被螫出40多個傷口,緊急送醫仍傷重不治。(圖/翻攝畫面)對此,死者的親哥哥今(22日)在臉書發文,悲痛向弟弟喊話,「哥哥把你從台東帶回屏東了,我倆兄弟緣淺,一路好走,任務結束了,放下所有的掛礙吧!」貼文曝光後,網友與親友紛紛留言悼念,「很意外!節哀」、「很不捨這麼好的人就沒有了!老天爺啊!」、「同學,一路好走」、「人生課程已圓滿,一路好走,請節哀」、「請節哀,令弟菩薩接引西方淨土了,阿彌陀佛」、「我也心疼~永遠的戰將!」
肉身護團員!領隊「全身30多處」遭虎頭蜂狂螫亡 鍾佳濱服務處回應了
屏東學生登山團昨(22日)到台東浸水營古道健行,結果期間遭到虎頭蜂攻擊。41歲洪姓嚮導為了保護團員,慘遭蜂群圍攻,身體有超過30多處傷口,送醫後不治身亡。此登山團為鍾佳濱屏東服務處舉辦的志工團登山活動,對此,鍾佳濱服務處回應了。鍾佳濱昨(22日)發文寫下,「早上6:30,浸水營古道開走,今天是我們教懷博愛暑期工讀服務隊的結業挑戰,這群孩子特地安排了浸水營古道,走訪屏東在地之美,也透過這趟旅程鍛鍊心志!一起幫這群年輕朋友加油。」豈料之後卻發生意外,一群人遭到虎頭蜂攻擊,導致3人被螫傷,其中16歲男子、19歲女子自行脫困,送醫治療後,無生命危險。然而洪姓嚮導為了保護團員遭蜂群圍攻,全身至少有30多個傷口,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據了解,此登山團為鍾佳濱屏東服務處舉辦的志工團登山活動,而41歲洪姓嚮導是服務處的人員。鍾佳濱服務處今(23日)表示,對於同仁不幸罹難,感到非常難過、不捨,目前學員已全體返家,而洪姓嚮導的家人第一時間也趕往台東馬偕醫院,將全力協助善後事宜。
健行突遭虎頭蜂攻擊!屏東學生團3人送醫 領隊「趴地遭圍攻」昏迷…送醫搶救不治
屏東一支20人的學生登山團體,昨(22)日下午在台東浸水營古道健行時,有3名成員遭到虎頭蜂攻擊,其中2人自行脫困後送醫,但領隊之一的洪姓男子因最接近蜂窩,遭到蜂群圍攻趴倒在地,他人無法靠近。直至晚間10點,消防人員發現他傷勢嚴重,將其扛下山送醫,但在治療途中一度陷入昏迷,轉送至馬偕醫院搶救後,仍不幸宣告不治。台東縣消防局22日下午4時左右接獲民眾通報,該登山團隊從屏東到台東健行,在浸水營古道2.4公里處、加羅板部落出口附近遭虎頭蜂群攻擊,有3人遭螫傷,2人意識清楚,其中1人遭群蜂攻擊趴倒在地,同行隊員無法靠近協助。消防局指揮中心立刻派出6車12人前往救援,被螫傷的16歲男性、19歲女性已自行脫困,意識呼吸正常,後送至大武衛生所治療,生命跡象穩定沒有大礙。消防人員在晚間7時接觸到41歲洪姓嚮導,當時他已被大量虎頭蜂螫傷,情況嚴重到無法移動,先給予注射3支強心劑後,於晚上10時許以長背板步行將其帶下山,待生命跡象穩定後送大武衛生所。浸水營古道3人遭蜂群攻擊,消防局派出6車12人前往救援。(圖/翻攝畫面)後在送醫過程中,洪姓嚮導原本意識清楚,血氧偏低,生命跡象穩定,但於大武衛生所處置過程中,發現他突然情況不穩,決定轉送往馬偕醫院,途中更一度陷入昏迷,消防局則立刻指派太麻里分隊高級救護隊趕往接駁,將他送到馬偕醫院搶救,最終還是不幸身亡。據悉,這支登山隊是由屏東立委鍾佳濱以選舉補助款成立公益信託教懷博愛教育基金,組成暑期志工團登山活動,沒想到卻遭遇蜂群攻擊。領隊邱小姐說明,洪姓嚮導當時在某轉彎處率先發現有攻擊人的蜜蜂,在現場戒護並叫其他團員趕快往上跑,才因此逃跑不及受虎頭蜂襲擊。
北市去年摘6千蜂窩 各校加強巡檢避免憾事
台北市南港高工上月20日發生蜜蜂螫傷人事件,導致7人受傷,北市議員表示,事件若發生在上課時段,後果恐不堪設想。根據資料顯示,北市每年蜂窩移除案件比例逐年提高,與北市公園復育生態情況良好有關。北市教育局表示,學校皆有定期校園環境巡檢機制,也將於113學年度開學前,提醒各級學校加強巡檢。上月20日下午5時許,7位民眾前往南港高工運動時,疑似遭虎頭蜂螫傷,造成5男2女共7人受傷,最小年僅9歲,警消到場後分批送往內湖三總治療,所幸意識皆清楚,蜂巢也於當日立即摘除。台北市動保處指出,蜂類最常在低樹枝、屋簷外、陽台、冷氣下方築巢,每年3月到6月是蜂群築巢初期,提早發現可根除小巢,每年9月到10月是虎頭蜂成熟期也是築巢高峰,須小心迴避不宜摘除。台北市議員曾獻瑩表示,去年在大安森林公園旁,曾發現巨大虎頭蜂巢,虎頭蜂不僅在郊區也在都市築巢,比例正逐年提高,蜂螫危害不存在城鄉差距,北市多數公園生態復育情況良好,蜂類等昆蟲紛紛回流,也是蜂窩移除案件逐年提高原因。曾獻瑩根據統計指出,去年就有6000件蜂巢移除事件,校園發現蜂巢,可能伴隨巨大安全隱患,學生可能因緊張攻擊蜜蜂,反而遭到蜂群攻擊,教育局必須提醒各校加強相關教育,避免蜂螫孩童事件發生。教育局說明,北市校園內每年約有30件通報蜂群活動案例,通報數並無增加情況,學校皆有定期校園環境巡檢機制,為確保校園環境安全,每學期開學前都會要求各校落實校園安全防護機制,並修正校園安全自主檢核及校園安全地圖,落實各項檢核工作,確保校園環境安全。
南港高工驚傳虎頭蜂螫人!7人運動場打球遇襲送醫 北市教育局回應了
台北市南港高工20日下午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由於蜂巢築在校內運動場的燈柱頂端,有不知情的民眾誤闖入蜂窩的警戒範圍,有4名大人、3名小孩遭虎頭蜂螫傷,消防人員獲報到場後勸離其他民眾並封鎖現場,患者經送醫後均意識清楚,後續皆已出院,蜂巢也完成摘除,詳細意外原因仍待釐清。昨下午5時許,有不少民眾在南港高工內打籃球,忽然有人遭虎頭蜂螫傷,消防人員趕抵現場後,先與校方保全合作,將現場仍在運動的民眾勸離,隨即封鎖現場,遭螫傷的7位民眾分批送醫治療。遭螫傷的民眾有4名男子,年齡在20至53歲間,另有13歲、9歲男童與11歲女童遭螫,均送往內湖三總治療,所幸意識皆清楚,目前都已出院。蜂巢在下午5時42分摘除,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釐清。台北市教育局表示,發生民眾疑被虎頭蜂螫到後,學校已校安通報;傷者經醫院處置後離院,提醒所有學校針對學校環境安全檢視,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台北市動保處保育組長黃紹宣表示,該蜂窩是在學校球場的燈柱頂端築巢,所以難以發覺,直到有民眾在運動時不慎進入蜂窩範圍,才釀成螫傷意外。黃紹宣提醒,隨著天氣逐漸變熱,7、8、9月進入虎頭蜂的活躍期間,民眾若發現虎頭蜂可撥打1999,動保處會立即派員處理。
熱浪來襲!平均海水溫度上升催生 澎湖海域變「水母羹」
澎湖海域連日來傳出大量水母成群出沒,像一鍋「水母羹」,讓人看了觸目驚心。農業部水試所專家提醒民眾,在虎井、鎖港、貓嶼大量出現的水母,可能是無毒櫛水母或毒性較弱的海月水母(缽水母),若是毒性較強的箱水母,民眾就要小心躲避。地球像發燒般炎熱,使得海水溫度也居高不下,連帶導致水母大量增生。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指出,今年尚未有颱風來襲,持續吹南風的情況下,將水母帶往內海,加上長期高溫,平均海水溫度由30度上升為32度,加速水母分裂繁衍,才會密集性出現。澎湖馬公觀音亭海域最早傳出下水晨泳的泳客無一倖免被水母螫傷,前晚在虎井、鎖港海域都分別有海洋保育志工、夜釣小管業者發現海面滿滿水母,就像一鍋「水母羹」,更有浮潛業者眼見經營海域出現水母,只能忍痛直接退費暫停活動。執行夜間違法漁撈查緝群組任務的海洋保育志工陳盡川前晚在虎井海域潛水,守夜待命暨夜間海洋生態觀察時,便遇到成千上萬的小水母而「身陷水母羹中」,還好沒有被螫傷的痛感。陳盡川說,應該是遇上無毒的水母,但夜間在水燈照射下更加明顯,光看就嚇人,對於有密集恐懼症的民眾而言,恐怕會是揮之不去的噩夢。專家說,水母在盛夏大量出現是自然現象,因為本身游泳能力差,所以成群漂流;不過,部分品種帶有毒素,接觸到皮膚就會像被電到一樣,可能造成不適,呼籲大家多注意。專家同時也提醒,被水母螫傷的傷口不要搓揉,以免狀況更嚴重,一般處理採取傷口消毒,嚴重時必須就醫,接受鎮痛和抗過敏藥物治療。
一家四口出遊遇蜂螫 消防架梯協助脫困
新北市汐止區姜子寮絕壁附近溪邊今(8)下午5時許發生蜂螫人意外,一對夫妻帶6歲女兒、3歲兒子到該處遊玩,媽媽和女兒遭不明蜂隻螫傷,由於上下游都有蜂群無法離開,故向新北市消防局報案求援,消防人員到場協助傷者脫離現場,2人均無大礙,隨後自行就醫。新北市消防局第六大隊派員到場,經顯場詢問,媽媽的手肘跟腳各1處被蜂螫,女兒則頭部1處被螫傷,除了刺痛並無其他不適,無法確認是何種蜜蜂。消防人員架設雙節梯,協助患者回到路面,兩位患者均無大礙,表示要自行就醫。第六大隊大隊長羅億田表示,如果看見蜂群後選擇加速逃逸或是拿物品驅趕、拍打,可能會讓蜜蜂受到驚嚇,轉而進入成攻擊狀態,正確來說應該要避免動手,並且逆著蜜蜂的飛行方向、緩步前進。遇突發狀況或不慎發生危安情事,可立即撥打119或110報案,讓救援單位能第一時間投入能量執行救援。
「世界第三毒」僧帽水母入侵高雄彌陀海岸公園 2男童螫傷急送醫
高雄彌陀區的海岸公園近來被發現疑似「世界第三毒」的藍瓶僧帽水母現蹤, 1名華姓母親帶著5個小孩19日下午4時許到此地遊玩,未料2名男童下水後疑似被水母螫傷,因2人的疼痛感遲未消退,嚇的母親緊急將他們送醫治療,目前海洋局接獲通報,已前往海域監控。據了解,華母攜帶5名孩童於19日下午4時至高雄彌陀區的海岸公園遊玩時,其中有2名男童在下水後,疑似被水母螫傷,因孩童疼痛感遲未消退,嚇的母親急忙將2人送醫,華母說「當時有藍色的東西靠近,不曉得那是水母,碰到之後就很痛,小孩當下是大喊,感覺很像被電到就劇痛」,上網查詢後發現竟是藍瓶僧帽水母。海洋局表示,接獲通報在高雄彌陀區的海岸公園發現藍瓶僧帽水母現蹤跡,傳出有2名孩童被水母螫傷,海洋局持續在現場巡視並用撈網去撈,未料皆無發現水母的蹤跡,目前已持續在海岸邊監測中,皮膚科醫師劉昭宏表示,民眾若不慎觸碰水母,可用熱水浸泡20分鐘左右,倘如較嚴重出現呼吸困難或休克現象,須立刻送往急診救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