螫人
」 虎頭蜂 蜜蜂 蜂巢 蜂螫 隱翅蟲苗栗泰安水雲瀑布「虎頭蜂攻擊登山客」!2男2女遭螫傷急送醫
苗栗泰安溫泉水雲瀑布今(11)日上午9時許,發生蜜蜂螫人的案件。彰化縣秀水鄉登山協會一行160多人到該處登山,其中的2男2女遭虎頭蜂攻擊。警消獲報後派遣泰安、大湖分隊前往救援,將4位傷者送往大順醫院急救,現場已全面封鎖,案發詳情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玉山瓦拉米步道驚見虎頭蜂巢 玉管處已陸續移除
虎頭蜂在秋季最為活躍,正值入秋之際,玉山國家公園轄內瓦拉米步道近日有2處出現虎頭蜂巢。玉管處9日指出,7.8公里處黃麻駐在所附近的蜂巢日前已移除完畢,而1.7公里山風觀瀑平台附近蜂巢將在9月移除,呼籲民眾入山小心「蜂的襲擊」。今年8月以來,各地頻頻傳出虎頭蜂螫人事件。先是立委鍾佳濱服務處41歲副執行長洪偉彥8月22日率隊走訪台東浸水營古道遇虎頭蜂攻擊身亡、27日新北石碇山區8人登山團有3人遭到虎頭蜂螫傷,幸送醫後均無大礙、9月7日又傳出桃園大溪60歲黃姓婦人在三層地區附近果園工作時遭虎頭蜂螫咬。玉管處9日說,瓦拉米步道7.8公里處黃麻駐在所附近的虎頭蜂巢已移除完畢,進入該路段注意餘蜂;另步道1.7公里山風觀瀑平台的虎頭蜂巢,預計9月移除,為避免蜂群攻擊,已拉封鎖線,呼籲民眾勿逗留、勿喧嘩,注意小心通過。此外,南投縣農業處統計,玉山國家公園所在的信義鄉,8月以來已有8件移除虎頭蜂巢案。玉管處也分享預防虎頭蜂襲擊方法,呼籲民眾在野外踏青避免噴香水或使用含香味的洗髮精,虎頭蜂會誤認為花香而接近,進而遭受攻擊;其次,遇見單飛的虎頭蜂在身旁盤旋,可能是已入侵牠的警戒範圍或身體的香味引起,切勿揮趕及騷擾虎頭蜂,應盡速遠離現地,以免牠發出訊息而招來群蜂攻擊。此外,在野外被成群虎頭蜂攻擊時,應分秒必爭,用衣物遮住頭部盡速跑離現場。若遭虎頭蜂螫刺,應盡速使用清水擦傷口、冰敷,以改善局部症狀減輕疼痛,如身體引發過敏或造成呼吸急促症狀,應迅速送醫救治。
登山領隊捨身護團遭虎頭蜂狂螫身亡 遭蜂群攻擊切忌「快速動作」
立委鍾佳濱屏東服務處昨(22)日舉辦台東浸水營古道健行活動遇上虎頭蜂群,洪姓領隊捨身保護學員,遭虎頭蜂圍攻不治。目前適逢暑假,不少山友喜歡前往各地步道或山區健走,但每年6-9月正值虎頭蜂出沒高峰期,也不時傳出攻擊事件。《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虎頭蜂預防手冊」,提供幾點注意事項「保命」;若不幸被叮咬,切忌「快速動作」以防引來更多蜂群。首先,登山時切勿噴香水,虎頭蜂容易被身上或衣物的香水、特殊體味停留環繞。並建議穿著淺色或光滑衣物,避免虎頭蜂敏感的顏色如綠、藍、黑或表面粗糙的衣帽,長褲最好紮入靴子內。若同行者遭虎頭蜂攻擊,當下應拿衣帽、背包保護身體,並壓低身體往反方向、下風處逃跑。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恩誠表示,隨風飄動的黑色頭髮、急速眨動的眼睛、害怕驚叫的嘴、緊張喘氣的鼻子、拍打虎頭蜂的手或快速搖晃頭部等動作,這些快速動作會惹惱牠們,引來攻擊。若不幸被叮咬,應沉穩大步離開現場,避免讓虎頭蜂誤會具有威脅性,才可降低被蜂螫的機會。遭叮咬時應立即將患者移動至相對安全處,用水清洗或冰敷螫傷處,洗去攻擊蜂留下的費洛蒙,減少游離蜂再次螫傷的風險。若遭虎頭蜂螫傷後出現暈眩、呼吸困難、意識昏迷等狀態,須即刻致電救難人員到場協助,爭取黃金時間送醫治療。動保處指出,台灣目前有8種虎頭蜂,不同種間的體型差異巨大,新北市常見螫人死傷的虎頭蜂前5名分別為黑腹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姬虎頭蜂。對此,新北消防局指出,其中最危險當屬「黑腹虎頭蜂」,安全距離至少要10公尺以上,黑腹虎頭蜂的蜂窩大如籃球,通常築在高處的樹枝間,由於族群數量大與攻擊性強,遭遇蜂螫很容易造成嚴重傷亡。
南港高工驚傳虎頭蜂螫人!7人運動場打球遇襲送醫 北市教育局回應了
台北市南港高工20日下午發生虎頭蜂螫人事件,由於蜂巢築在校內運動場的燈柱頂端,有不知情的民眾誤闖入蜂窩的警戒範圍,有4名大人、3名小孩遭虎頭蜂螫傷,消防人員獲報到場後勸離其他民眾並封鎖現場,患者經送醫後均意識清楚,後續皆已出院,蜂巢也完成摘除,詳細意外原因仍待釐清。昨下午5時許,有不少民眾在南港高工內打籃球,忽然有人遭虎頭蜂螫傷,消防人員趕抵現場後,先與校方保全合作,將現場仍在運動的民眾勸離,隨即封鎖現場,遭螫傷的7位民眾分批送醫治療。遭螫傷的民眾有4名男子,年齡在20至53歲間,另有13歲、9歲男童與11歲女童遭螫,均送往內湖三總治療,所幸意識皆清楚,目前都已出院。蜂巢在下午5時42分摘除,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釐清。台北市教育局表示,發生民眾疑被虎頭蜂螫到後,學校已校安通報;傷者經醫院處置後離院,提醒所有學校針對學校環境安全檢視,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台北市動保處保育組長黃紹宣表示,該蜂窩是在學校球場的燈柱頂端築巢,所以難以發覺,直到有民眾在運動時不慎進入蜂窩範圍,才釀成螫傷意外。黃紹宣提醒,隨著天氣逐漸變熱,7、8、9月進入虎頭蜂的活躍期間,民眾若發現虎頭蜂可撥打1999,動保處會立即派員處理。
一家四口出遊遇蜂螫 消防架梯協助脫困
新北市汐止區姜子寮絕壁附近溪邊今(8)下午5時許發生蜂螫人意外,一對夫妻帶6歲女兒、3歲兒子到該處遊玩,媽媽和女兒遭不明蜂隻螫傷,由於上下游都有蜂群無法離開,故向新北市消防局報案求援,消防人員到場協助傷者脫離現場,2人均無大礙,隨後自行就醫。新北市消防局第六大隊派員到場,經顯場詢問,媽媽的手肘跟腳各1處被蜂螫,女兒則頭部1處被螫傷,除了刺痛並無其他不適,無法確認是何種蜜蜂。消防人員架設雙節梯,協助患者回到路面,兩位患者均無大礙,表示要自行就醫。第六大隊大隊長羅億田表示,如果看見蜂群後選擇加速逃逸或是拿物品驅趕、拍打,可能會讓蜜蜂受到驚嚇,轉而進入成攻擊狀態,正確來說應該要避免動手,並且逆著蜜蜂的飛行方向、緩步前進。遇突發狀況或不慎發生危安情事,可立即撥打119或110報案,讓救援單位能第一時間投入能量執行救援。
數萬隻蜜蜂湧入麻豆文衡殿 徘徊10分鐘飛「離香爐內爬行留字」
台南市麻豆區南勢里的麻豆文衡殿(關帝廟),29日下午遇到神奇景象,數萬隻蜜蜂無預警衝入廟中徘徊,在關聖帝君神像上方盤旋,甚至在香爐內爬行留字,10多分鐘後飛離,全程沒有叮咬任何一個人,令信眾嘖嘖稱奇。蜜蜂飛進香爐內,疑似爬出一個「文」字,信眾驚呼要發生什麼大事嗎?看起來像龍。(圖/翻攝自臉書社團「麻豆人大集合」)從畫面可見,4隻蜜蜂在香爐內緩慢爬行,隱約見到寫著「文」,10多分鐘後,這群蜜蜂從正門飛出去,有網友在臉書社團「麻豆人大集合」發文表示,數萬隻蜜蜂29日下午3時許從文衡殿的正門飛入,隨後在關聖帝君的正殿內不斷徘徊,「在這過程蜜蜂完全不會螫人,也不會在地上爬行」,這也是文衡殿建廟以來,首次出現群蜂飛舞的「奇景」。原PO還表示,其中4隻蜜蜂跑到香爐內緩慢爬,疑似走出「文」字,他看了非常驚訝,接著蜜蜂成群從正門飛離,包括廟方和信眾目睹後都驚喜不已,但不會覺得害怕,並說這是建廟後首見。對此,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說,「有大事要發生了」、「爬行路線像龍身」、「帝爺點兵喔」、「要發生什麼大事嗎?中爐那是什麼字?看起來像龍」,另有網友表示,「麻豆香」遶境在5月3日登場,蜜蜂飛舞又留下龍形紋路,應是指關帝廟的神龍隊參加遶境出巡,除此之外,還有人指出「正常的蜜蜂遷移,蜂后在找合適的家,有養蜂的應該都看過」。據悉,麻豆文衡殿建於1734年,也就是清雍正12年,堪稱是麻豆古蹟廟宇第一,每年元宵節都會舉行神龍大會,派出神龍陣遶境出巡,所以不少信徒推測香爐內蜜蜂留下的痕跡,跟龍有關。CTWANT提醒您: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秋季虎頭蜂出沒兇猛螫人! 專家授4招預防措施避免蜂螫
今年入秋發生多起蜂螫事件,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提醒,秋天是虎頭蜂築巢繁殖季節,蜂群體型會增大、警戒性提高變得更加兇猛,民眾應避免於秋季9月至11月之間進行相關登山活動,若在外登山,應待在登山步道上活動,切勿離開步道範圍進入密林或小徑活動。為了避免蜂螫事件,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吳明城副教授也建議民眾謹記4招預防措施。新北緊急封閉13條步道瑞芳山區、石門青山瀑布步道、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相繼發生山區蜂螫事故,動保處接獲通報後第一時間前往搜尋蜂築巢位置,瑞芳區四腳亭案件及石門青山瀑布雖已摘除,但為避免蜂群未離去,產生蜂螫危險,登山路線仍會封鎖。目前已封鎖13條相關步道,並由公所協助設置警示標誌。動保處並請各登山協會、區公所、轄管理登山步道之相關單位,向民眾宣導避免前往人煙罕至叢林區,加強山林步道巡查,當發生蜂螫事件時,所轄維管單位應盡速將路段封閉,設置警語,提醒民眾小心蜂出沒,並禁止出入已封鎖之登山路段。▲9月20日瑞芳三爪子坑路出現蜂螫事件,動保處第一時間與瑞芳區公所、消防人員確認封鎖路段。(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4招避免蜂螫為了避免蜂螫事件,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吳明城副教授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1. 首先,看到虎頭蜂盤旋應盡快離開,切勿驅趕攻擊,避免引來更多蜂群。2. 其次,戶外運動建議穿著淺色衣物。3. 在戶外活動中,謹慎觀察周圍環境,特別是樹上、草叢和樹叢中是否有蜂巢或虎頭蜂的跡象,如果發現疑似球狀的物體掛在樹上或在植被中,或聽到嗡嗡聲響應盡快遠離。4. 若不慎被虎頭蜂螫傷,應儘快離開受攻擊的區域。到達相對安全的地方後,應使用水清洗螫傷處,洗去攻擊蜂留下的費洛蒙,減少引來游離蜂再次螫傷的風險。虎頭蜂攻擊性高 螫針能反覆攻擊每年夏秋為虎頭蜂活動高峰期,尤其秋季虎頭蜂群攻擊性最高,動保處呼籲民眾,秋季期間勿前往無人維管場域、人煙罕至的叢林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勿再前往已封鎖區域內驚擾蜂群,且部分虎頭蜂的螫針能重覆攻擊,並不會像一般蜜蜂螫完人後自己也會死亡,危險性尤高。被蜂螫到 過敏性休克恐快速致死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指出,毒蜂之傷害包括「過敏性休克」與「內臟傷害」,過敏性休克會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生,死亡率高,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即送醫;毒蜂造成之內臟直接傷害,以腎、肝、肌肉、血液為主[i]。夾、沖、送 急救3步驟夾子夾刺:用尖頭鑷子,小心地從皮膚外的毒囊前順勢向後將毒刺挑出。 沖水:儘速使用清水沖擦傷口。 迅速送醫:為防範過敏性休克,搬運傷患時將頭部放低, 並迅速送醫救治。動保處強調,捕蜂是一項具有高風險性質的工作,為確保安全,民眾勿嘗試自行移除蜂巢。如果需要動物救援或有移除蜂巢需求,可撥打新北市動保處24小時通報電話02-29596353或1999市民專線。[i] https://www.mil.mohw.gov.tw/public/hygiene/3b3fed4c4f80d7b933fdb0563e0307bf.pdf
又是蜂螫!新北「虎頭蜂螫人」頻傳 消防局靠這招降低被螫機率
新北市今日發生2起民眾慘遭蜂螫送醫事件,園藝社男員工在和美山清理步道及除草時,慘遭當地虎頭蜂螫咬,讓他當場開始暈眩嘔吐甚至引發紅腫頭痛,而另一名80歲老婦則是在坪林區的住家附近慘遭蜂螫,所幸2人經緊急送醫後並無大礙。事發當時,園藝社男員工正在和美山上清理步道及除草,卻不幸在過程中慘遭虎頭蜂螫咬,讓他當場痛不欲生,甚至開始暈眩嘔吐,全身也引發多處紅腫,讓他嚇得趕緊送醫急救,所幸並無大礙。而另一起蜂螫事件則發生在坪林區,80歲老婦在自家附近閒晃時也慘遇虎頭蜂螫,所幸經緊急送醫治療後並無生命危險。新北市消防局第四大隊提醒民眾,11月底前仍為虎頭蜂活躍期,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或虎頭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如不幸遭受蜂螫時,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
虎頭蜂重複攻擊「嚴重恐喪命」 5大防範措施一次看
南投縣竹山鎮知名景點「瑞龍瀑布」,月初驚傳21名遊客被虎頭蜂螫傷送醫,所幸沒有生命危險,政府事後委請捕蜂廠商巡查,在串聯觀瀑平台的步道橋面板下方找到蜂巢,進行施工摘除。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此十分重視,給了5大注意事項,提醒民眾注意安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臉書指出,秋天是虎頭蜂活動頻繁、最易發生攻擊事件的季節,而虎頭蜂和蜜蜂不一樣,螫針可以重複使用,螫人之後攻擊力不會有任何損失,還可以不斷重複攻擊,所以不會只痛一下而已,加上每個人的體質、被蜂螫的頻率、蜂毒的濃度不同,嚴重的話是可能會致死。虎頭蜂的螫針可以重複使用,因此可以重複攻擊。(圖/翻攝自玉山國家公園臉書)那麼要如何提高防禦力跟閃避力?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給了5點建議:1、上山前查詢近期要去的路線,是否有通報虎頭蜂出沒2、穿著淺色、布料光滑的長袖長褲、帽子3、遇到虎頭蜂在附近飛,不要用手揮或打,虎頭蜂會以為你要攻擊牠4、如果在附近的虎頭蜂數量越來越多,可能代表快到虎頭蜂的蜂巢,假如虎頭蜂感受到威脅就會發動攻擊,所以不要再靠近,請繞道離開或撤退遠離5、如果真的不幸被攻擊,請用衣物包住頭部,趕快遠離並儘速就醫
瑞芳虎頭蜂攻擊登山團「釀2死9傷」 找無蜂巢…緊急封閉6登山口
新北市瑞芳山區昨(20日)發生登山客遭群蜂攻擊意外,11人被螫傷,其中2人送醫不治,新北市動保處人員及捕蜂達人觀察傷者傷口及民眾提供照片,研判是黃腳虎頭蜂,但警消並未找到蜂巢。為了避免意外再度發生,今(21日)繼續尋找,但依舊找不到,只好緊急封閉6個登山口,避免憾事重演。共20人登山團昨天前往八分寮山區爬山,有8男3女遭蜂螫,消防人員抵達後,未受傷以及輕傷民眾共16人先行下山,重傷的4男暫時留在原地其中2人四肢麻痺無法行走,由擔架搬運下山,怎料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今天上午進行相驗,檢察官認定2人死亡原因是虎頭蜂叮咬引發的過敏性休克,無他殺之嫌。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找不到蜂巢,決定先封閉6處登山口。(圖/新北市消防局提供)新北市政府動保處今天再度上山,試圖尋找蜂巢,但依舊沒有找到,決定暫時封閉爪峰瑞慈宮、東和東林寺、東和和德宮、東和路220巷口、傑魚宏欣倉儲旁、傑魚宏益玻璃廠對面登山口,重新開放時間未定。新北市動保處長楊淑方指出,捕蜂達人根據傷者的傷口和民眾提供的照片,研判螫人的是黃腳虎頭蜂,以吸吮樹枝為食,白天會離巢外出覓食,入夜才會回到蜂巢,當時應是登山客正好處於蜂群覓食區,遊客為闢路在劈砍枝幹時,驚擾到蜂群,引來蜂群攻擊。秋季是蜂群出沒的最後一波高峰期,呼籲民眾到野外,尤其是林木茂密處,應特別注意自身安全。
瑞芳登山團遭「百隻虎頭蜂圍剿」釀2死9傷!動保處揭防身4大招
新北市瑞芳區20日發生蜂群螫死人事件,一群20人的登山團遭大量「黃腳虎頭蜂」攻擊,導致2死9傷的悲劇發生,消防人員勘查發現,現場至少有100多隻虎頭蜂。由於入秋為蜂群活動高峰期,新北市動保處也提醒民眾,登山時「謹記4原則」才能避免遭螫傷。據了解,事發於20日上午11時許,當時該群登山團前往瑞芳八分寮爬山,沒曾想突然遭到一大群虎頭蜂圍攻,造成11人被螫傷,其中66歲焦姓、61歲胡姓男子送醫途中休克,不幸傷重不治。百隻虎頭蜂圍攻登山客,2人遭螫傷不治身亡。(圖/報系資料照)對此,動保處分享避免虎頭蜂攻擊的4原則,第一、登山時避免噴香水、使用氣味濃郁的化妝品,避免蜂群被氣味吸引;第二、蜂群攻擊目標多為黑色、具絨毛、移動的動物,因此深色服裝容易成為攻擊目標,應穿著淺色長袖衣物與配戴淺色帽子保護頭部。;第三、若周遭出現1、2隻虎頭蜂旋繞警戒時,務必提高警覺離開該地區,切勿盲目揮打;第四、避免前往荒僻路徑及久無人跡的小徑。動保處表示,該起意外現場至少有100多隻虎頭蜂螫人,呼籲入秋為蜂群活動高峰期,民眾如若前往郊區或野外等林木茂密處,須特別注意自身安全。
「比輪胎還大」的巨型水母沖上岸 英專家:每年5、6月常見
一對年輕夫婦在海灘上散步時,意外發現了4個擱淺的巨大水母,更聲稱「比汽車輪胎都大」,而這群水母外觀為橙色且微透明,觸手尾部也呈半透明狀,據說這種「桶水母」在每年的5月和6月會被沖上岸,但因為牠們在死後仍具有毒性,建議遇見時不要隨意觸碰為妙。根據《每日星報》(Daily Star)的報導,23歲的泰特(Tate Tremayne)和妻子一同在英國西海岸的波特帕特里克海灘(Portpatrick)散步,準備去看望他們的親戚。泰特突然定睛一看,發現沙灘上有一些神奇的巨大水母,更吃驚道比汽車輪胎還大,表示「我被牠的大小驚呆了,我不相信我們的水域裡有這麼大的水母」。泰特隨即拍攝了幾張水母的照片,一張在水裡,一張的水母則擱淺在沙灘上,皮膚呈橘色狀,觸手上方還有大鈴鐺。他也補充,自己只是在散步時發現牠們,而非是在海裡面,而他也沒有隨意觸碰那些未知是否有毒性的生物。野生動物基金會(The Wildlife Trusts)表示,他們發現的是英國水域最大且最常見的水母「褐色根口水母」,俗稱為「桶水母」,一般來說,其頂部的傘狀部位直徑可達90公分,更可重達35公斤。桶水母主要活動於東北大西洋、地中海等地區出沒,常於5至6月被沖上英國海岸,在2017年5月英國威爾斯西部海灘就曾有300多隻水母被沖上來。另外,基金會也建議發現桶水母的人不要赤手觸摸牠們,因為牠們在死後仍然會螫人。
蜜蜂蜇人改變主意「不停轉圈」拔針脫困 影片曝光
我們從小到大應該都聽過,蜜蜂蜇人牠也會死。近日美國有名養蜂人錄下了蜜蜂螫人後的奇特動作,只見蜜蜂在螫了她的手指後,不停的轉圈圈,最後順利拔出螫針脫困。美國近日有位養蜂人畢克斯勒(Elisha Bixler)在IG發文說,「有時蜜蜂一旦蜇了你會改變主意。」並在標記中寫,「你知道嗎?」從畢克斯勒貼出的影片中可見,蜜蜂螫她後蟄針刺進手指,不過蜜蜂沒有飛走,而是一直在手上轉圈圈,最後抽出螫針才飛走。而畢克斯勒的手指被螫之後,可以看出沒有任何異狀。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Elisha Bixler 🐝 Lover of Bees (@howsyourdayhoney)據《巴士的報》報導,畢克斯勒說,蜜蜂在螫人後蟄針和毒液都會進入人體皮膚,而牠們如果直接拔出倒鉤的蟄針,腸子也會被扯出來接著死亡,但蜜蜂偶爾會選擇別的方式,「你可以看到蜜蜂是用轉圈圈的方式移動,讓蟄針鬆動,而牠也可以毫髮無傷地飛走。」畢克斯勒目前在網路經營一家蜂蜜商店,她表示,這情況她遇到很多次了,但之前都來不及錄影,這次終於能記錄這難得的畫面。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牠竟然自己擰開」、「這是很好的教育內容」、「蜜蜂為什麼不道歉」、「牠在那一刻失去了冷靜哈哈,牠不願意為你冒生命危險」、「你被螫不會痛嗎」、「對不起,我想問你怎麼冷靜錄影」、「哇,我從來不知道這一點」、「這太不可思議了」。
生死一線間!虎頭蜂螫人意外頻傳 過敏性休克恐瞬間致命
好不容易等到疫情趨緩,登山人潮湧進山林,但近來虎頭蜂攻擊性強,也是台灣發生虎頭蜂螫人的旺季,全省蜂螫死傷意外頻傳。2020年光是桃園市緊急救護(捕蜂捉蛇)工作大隊,就接獲近萬件的蜂蛇案件通報,也曾發生捕蜂捉蛇工作大隊及專業捕蜂人員,因蜂螫引起過敏性休克,而導致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及急救不治的意外事件。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理事長蕭雅文醫師表示,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如果沒有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病患可能會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有致命的危險。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紅疹發癢、嘔吐、頭暈、眼睛腫成一條縫、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低血壓等等。蕭雅文理事長說,「我們最擔心的是咽喉腫脹或氣管痙攣造成的呼吸道水腫,以及血管擴張造成的低血壓休克,患者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喉嚨緊縮、喘不過氣,或是眼前一片黑、臉色蒼白、冒冷汗、站不穩。如果沒有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病患可能會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有致命的危險。」而在救護勤務中,所接觸到的過敏性休克,大多是在荒郊野外被昆蟲叮咬所引起的,例如:蜂螯、紅火蟻叮咬。「我在急診災難醫學領域,偶爾會聽到捕蜂捉蛇工作大隊,遇到蜂螯導致的過敏性休克意外。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生在新竹山區的蜂螫意識昏迷救護案件,緊急救護技術員(EMT)經119通報到場救護時,非常警覺的發現病患可能是過敏性休克,立即啟動線上醫療指導,在醫療指導醫師的指示之下,給予患者腎上腺素肌肉注射,再送醫,幸運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蕭雅文理事長補充說道,如果是開消防救護車執行捕蜂業務,車上會備有腎上腺素,可以用空針抽取使用。但若是到偏遠山區或不易停車的荒郊野外捕蜂、搜救,可能只會帶急救隨身包,就很需要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能及時幫到不少因過敏性休克而生命垂危的病患。目前並無法預測哪些人被蜂螫等昆蟲叮咬後,會引發過敏性休克。但若是曾經發生過敏性反應的人,就算下次只被一隻虎頭蜂螫傷或接觸到過敏物質時,再次引發過敏性反應的時間會更短、症狀會更嚴重,更有機會引發過敏性休克,要更加當心。若是本身有過敏性反應體質,要到離城市有點距離的郊外遊玩踏青工作,也建議可事先經由小兒過敏科或免疫風濕科醫師處方,隨身攜帶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以備不時之需。腎上腺素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收縮劑,及時施打,五到十分鐘左右,就會明顯減少咽喉腫脹、讓氣管放鬆擴張,同時,還可以讓血管收縮,提升血壓,有機會阻斷過敏性休克的迅速惡化,爭取更多存活機會。不過蕭雅文理事長也提醒,「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屬於處方用藥,如果是登山隊要備這類過敏性休克隨身急救藥物,最好在登山時,也要有隨隊的醫護或緊急救護技術員。即便打了腎上腺素之後,過敏性休克有明顯改善,還是要及早啟動緊急救護系統(119),盡速就醫。」
3嬤釣魚誤觸蜂窩!上萬蜜蜂「10分鐘密集攻擊」 7旬嬤被螫「滿臉蜂針」暈倒
戶外活動真的要小心,誤觸蜂窩的下場當心致命!巴西戈亞斯州有3名年約6、70歲的阿嬤,日前相約到河邊捕魚,沒想不小心驚動了在橋墩底下的一處蜂窩,3人慘遭傾巢而出的上萬隻蜜蜂攻擊,臉部及全身都被叮滿蜂針,2名趕來救援的警察,也被蜜蜂叮得滿頭包,目前警察與其中2名阿嬤已經康復出院,有一名年紀最大的72歲阿嬤,因傷勢較重,還在醫院治療中。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3名被蜜蜂攻擊的阿嬤,年紀分別為65歲、71歲以及72歲。當時她們到提格林厚河(Tigrinho)準備捕魚,卻不小心誤觸築在橋下的蜂窩。結果上萬隻蜜蜂瞬間把3名阿嬤團團包圍、並瘋狂螫人至少10分鐘,是路過騎士看到3人身陷困境,才趕快報警。兩名警察到場後,因為看到其中一名阿嬤已經被蜜蜂螫到暈倒在地,顧不得身上什麼防護衣都沒穿,趕緊下車努力揮開蜜蜂,把3名阿嬤帶上車,並且開窗,邊揮趕蜜蜂,邊把人送到醫院搶救。後來經過救治,有2名阿嬤已康復出院返家,2名警察也在24小時內順利出院,只剩下年紀最大的72歲阿嬤,因為滿臉都被蜂螫,還需要住院治療一陣子,才能脫離危險出院。
台東賞花遭蜂螫 2起意外5人送醫
秋季來臨,正值虎頭蜂築巢繁殖季節,台東縣11日上午10時,在鹿野鄉、太麻里鄉各發生1起虎頭蜂螫人意外,2件意外造成5人送醫,其中最嚴重的是高雄市林姓遊客出現頭暈、心悸症狀,所幸5人均無生命危險。台東縣消防局表示,11日上午10時12分,接獲報案指鹿野鄉武陵山區產業道路發生虎頭蜂群攻擊人事件,4名遊客被螫傷,每人各被螫2至3針,患部腫脹發熱,但意識清楚,經送慈濟關山分院施打抗過敏針後,4人均無大礙。另外上午10時10分,太麻里消防分隊也接獲報案,來自高雄市1對情侶騎重機到金針山區賞花,疑似在金針山產業道路14公里附近的「吳宗憲賞花區」賞花時,25歲林姓女遊客頭頂突遭一隻虎頭蜂螫傷,雖只被叮一下,但一度出現心悸、頭暈症狀,經醫護人員施打抗過敏針劑後,體能逐漸恢復。延平鄉布農族山豬王吉呀努接獲警方告知,永安村往輕霧山莊的路上有4人遭蜂螫,查看後嚇一跳。他說,原來在路旁有1個虎頭蜂窩,推測蜂窩是被沒有經驗的人摘除,竟只將蜂蛹部分拿走,卻留下蜂窩,難怪生氣的蜂看到有人類靠近就咬。吉呀努呼籲,如果受託摘虎頭蜂窩,一定要摘除乾淨,不能只將蛹拿走,留下蜂群,那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再者,他觀察該地形,其實這個虎頭蜂窩距離產業道路很近,最好不要去摘除,因為摘除後2至3天還會殘留虎頭蜂,見人就攻擊。如果要拿,則要徹底清除乾淨,他說,這2天晚上會過去幫忙將殘留的虎頭蜂收拾乾淨。
日本昆蟲愛好者揭「隱翅蟲」名字由來!20秒近距離「收納畫面」曝光
夏天是蚊蟲出沒的季節,除了惱人的蚊子、蟑螂,還要當心遇上隱翅蟲,雖然牠們不會螫人,但體液具有毒性,一旦接觸到皮膚就可能導致發炎,甚至潰爛,不可不慎。不過「隱翅蟲」名字由來為何呢?日本一名喜愛昆蟲的網友近距離拍攝隱翅蟲,拍到了牠將「翅膀收起」的畫面,短短20秒的影片吸引了6千多名網友按讚。隱翅蟲。(圖/翻攝推特)日本一名喜愛昆蟲的網友「TreehopperGO ツノゼミGO」在推特上傳了一段影片,牠近距離拍攝了隱翅蟲在收翅膀的過程,影片中可以看到牠先用腳整理了一下翅膀,之後開始扭動屁股,將橘色的翅膀摺疊收進身體中段的空隙,整個過程只花了6秒,相當快速且靈活。隱翅蟲。(圖/翻攝推特)影片曝光後,至今吸引了57.8萬人次瀏覽,還有6千多名網友按讚,許多網友對於隱翅蟲收翅膀的過程感到新奇,「好靈活的屁股,不對,這是腰部嗎?」、「原來牠有背包啊」、「原來牠的翅膀是收起來了」、「太神奇了」。》影片點此
北市內溝溪生態館親子活動傳虎頭蜂攻擊 2大5小送醫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上午驚傳虎頭蜂螫人事件,總共2名大人5名小孩,7人遭螫傷送醫。事後,消防人員拉起封鎖線、以射水方式摘除虎頭蜂蜂窩。消防局表示,今日上午10時49分接獲通報,指出內湖區內溝溪生態館附近正在進行一場親子活動,有7人遭虎頭蜂螫傷,其中包括2名大人5名孩童。救護人員到場後將6人分送三總、忠孝及康寧等醫院,另有1人自行就醫,均意識清醒。意外發生後,消防人員也已將蜂窩射水線摘除。
八通關古道群蜂亂舞 18遊客遭螫送醫
南投縣信義鄉八通關古道,發生蜂螫人事件,攻擊熱區在古道2.8公里處,已有18名傷患就醫,其中,9人送信義衛生所,另9人到竹山秀傳醫院(2人自行就醫),傷患身上都有多處遭蜂螫,但意識清楚。南投縣消防局獲報後,指揮玉山、信義及水里消防分隊前往救援,並通知南投縣衛生局動大量傷患應變制,衛生局人員已進駐消防扇揮中心。玉管處、信義警分局則派員在登山口管制上山。八通關古道狂蜂攻擊事件!(圖/南投縣消防局提供)南投縣八通關古道,20日發生狂蜂攻擊人事件。(圖/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早上睡醒臉爛了!嫩妹狂起水泡崩潰:還流汁 竟是壓爆「牠」害的
夏天是蚊蟲出沒的季節,除了惱人的蚊子、蟑螂,還要當心遇上隱翅蟲,雖然牠們不會螫人,但體液具有毒性,一旦接觸到皮膚就可能導致發炎,甚至潰爛,不可不慎。近日就有女網友在睡夢中壓死隱翅蟲,原本還以為是普通蚊蟲叮咬,不料沒多久竟開始紅腫、起水泡,甚至流出透明的湯汁,讓她相當崩潰。女網友睡覺時不慎壓到隱翅蟲引發感染。「隱翅蟲季節,各位睡覺時小心不要壓爆了,灼熱…痛…。」原PO日前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分享照片,只見她的右邊臉頰出現大面積紅腫,患部從鼻翼處一路延伸至下巴附近,還布滿大小不一的水泡,且部分區域似乎已出現感染症狀,甚至流出組織液,畫面怵目驚心。《ETtoday新聞雲》報導,女網友的家住在田中央,過去曾在房間裡發現隱翅蟲,因此她平時都把紗窗緊閉,壓根沒想過竟然會在睡覺時壓到蟲,所以自己當下不以為意,還以為是普通蚊蟲叮咬,直到媽媽提醒後才驚覺大事不妙,趕緊到皮膚科求診,無奈還是要1個月才能痊癒。原PO在臉書貼出警世文。畫面掀起熱議,其他網友也忍不住驚呼「好痛,留疤更靠北了」、「被隱翅蟲中過,臉上留了一條大疤」、「以前住屏東鄉下,家裡超多,搬家後才知道可怕」。據了解,台灣常見的褐毒隱翅蟲又俗稱「青螞蟻」,大多棲息在水田、草地或樹林,牠們的體液具有毒素,接觸10至15秒就會引起發炎反應,患者會感到灼痛,皮膚起泡及潰爛,因此若看見不明蚊蟲,還是少拍打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