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香綠茶
」被科技業耽誤的農三代 每天上班20小時決定機械化
清明節過後,桃園市龜山區靠近長庚高爾夫球場一帶的老茶園,進入春茶採收季節,粉絲已敲碗嚷著要喝此區老茶園「長生製茶廠」的蜜香綠茶。CTWANT記者趁著採收前,採訪第三代茶農、46歲的林和春,聽他18年前辭去在日商半導體業工作,返鄉從一天苦做20小時,到建立起全台最大代耕機隊的科技農青故事。
三代茶農變神農1/「採茶旺季每天工作20小時」 他辭去半導體工作返鄉10年終於說服父親機械化
清明節過後,桃園市龜山區靠近長庚高爾夫球場一帶的老茶園,進入春茶採收季節,粉絲已敲碗嚷著要喝此區老茶園「長生製茶廠」的蜜香綠茶。CTWANT記者趁著採收前,採訪第三代茶農、46歲的林和春,聽他18年前辭去在日商半導體業工作,返鄉從一天苦做20小時,到建立起全台最大代耕機隊的科技農青故事。採訪這天,茶廠正在打掃、機器運轉,年輕工作人員進進出出,準備迎接春茶採收製茶旺季。林和春領著一行四人的採訪團,換上拖鞋,進入製茶廠辦公區,2017獲得全國十大神農獎的他,坐定後,一邊泡茶一邊說,「從農以後,我反而成長到另外一個人生階段,更看懂自己的生命價值在哪裡。」長生製茶廠占地約1公頃,做茶已超過一甲子,種植東方美人茶、蜜香綠茶等。林和春是第三代,赴日讀機械工程系,畢業後進入日商半導體設備及建廠公司,工作十年後,也就是28歲那年,他毅然放棄鍾愛的科技產業,返鄉進入茶園。其實,林和春完成學業時,父親林文經曾提過希望兒子接家業,但當時他對傳產完全沒有興趣,「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時代一直在進步,可是這些技術都是舊有的,會覺得好像不值得投入。」「在科技公司上班,外表是非常光鮮、亮麗的,每天接觸到的都是最先進科端產業」,他難掩得意,「可是在大滾輪裡面,自己好像小螺絲,外表光鮮亮麗,沒法成為心靈養分。」真正讓林和春主動回家的理由,是因為父親已年邁。林和春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份毫無興趣的傳產業,反倒深耕了他的生命,使三代茶園長出新生命。林和春坦言,「回家沒多久,就跟父親說一定要機械化,我說其他國家都用機器運作了,你還用人手一個一個搬,但是他的經驗值裡面沒有我那10年的科技業生活,他無法想像,也無法理解,所以通常都是給我臭臉。」林和春不斷說服父親要機械化,不過剛開始父親無法接受「機械取代人力」的模式。(圖/趙世勳攝、翻攝自長生製茶廠臉書)提起這段「機械取代人力」的父子之戰,「父親認為要了解產業的面貌,必須要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最後,林和春妥協順服,因為他真的通通都不懂,「如果早10年來採訪我,我會告訴你我連除草和怎麼拿鋤頭對我來說都是困難。」眼前膚色黝黑、身材精實的林和春幽默地追述著,「你能想像一個工作從睜眼睛那刻開始,做超過20個小時嗎?」茶園每年六到九月的採茶旺季,幾乎每天都是戰鬥日。在製茶師傅眼裡,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採收的茶葉,較容易製出最香、最好喝的茶,因此茶農多在中午上山採收,所以採收旺季時,林和春隨父親一起到桃園龜山山上約1公頃的茶園摘採,從十一點到一點,剛好太陽正熱下採摘一天的量。全身流汗夾背採摘完,可以休息一下吧?「並沒有!葉子一但從樹上摘下來,水分就開始蒸發,所以一回來就得跟時間賽跑。要馬上把葉子鋪在廣場上,讓太陽做日光微調。就這樣一袋、一袋從茶園搬上車,再到茶廠搬下車。」林和春苦中作樂地說,「我都快發瘋了,好幾次真的是中暑收場。」新採茶葉在廣場曝曬10到20分鐘,下午約兩點左右結束,接著要把翠綠茶葉搬入製茶廠,不是一袋一袋存放,而是要重新鋪好,透過時間讓葉片裡面的水分散發,大概兩個小時翻面一次,不然茶葉會變成落葉,本身的香味會漸漸散去。「這兩個小時可以休息了吧?」林和春再度激動,「不對。因為你要從第一片開始翻,翻到最後就大概一個小時半了,然後休息一下喝個茶,又要再下一輪了,這樣要持續4到5次,結束也差不多晚上十點了。」晚上十點後還不能收工,林和春得做最後整理到半夜十二點,小睡一下到凌晨兩點,再把葉子丟到炒鍋裡殺青,讓它停止發酵,整批做完大概都到隔天早上的七、八點,「你以為可以睡多久呢?大概九點、十點,父親又來叫我起床準備隔日的產能了。」往日歷歷在目,「這要維持一個月,通常第一個禮拜可能還知道自己在幹麻,但後面的日子真的是行屍走肉,而且,產季結束後的空檔還要整理茶園、下肥料,場內的貨也要整理、烘焙和包裝,所以根本就沒有休息時間。」他補充道,「一年平均會有5至7收,受到氣候因素,一收大約4頓/公頃。」10年來林和春都經歷人生中最痛苦的學習歷程,但是最後他也非常感激父親當初的磨練。(圖/翻攝自長生製茶廠臉書)「就這樣日復一日,過了十年。」林和春痛苦、漫長又難熬的學習歷程,以及謙卑的態度,終於讓父親點頭,2014年引進日本新式的自動茶葉採收機,包含育苗、鬆土、採摘,均已機械化作業,成為全台最早機械化的茶園,不僅節省人力且更有效率。「一開始投入開發其實失敗好幾次,踢了很多鐵板後才理解到,不能以自己的想法為出發點,而是要思考關於『茶葉』本身的需求。」林和春終於懂得換位思考,「很感謝父親抓著我完成最基礎的部分,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加上原本在科技業的經驗,才能找到共通之處並連結。」如今父親也已完全放手。提到父親,林和春笑說,「他比我還要勤勞,他每天上山巡視,然後依照以前習慣的生活模式去管理菜園、茶園、果樹園、養雞,豐富他的退休生活。」當天參觀茶園時,正好遇到林和春的父親林文經,他正拿著鋤頭鋤草、管理果園。林文經向記者憶起民國60年代,他赴日展示茶葉,「我去了6年都沒有收到訂單,但我照樣去,到第7年,終於獲得大訂單」,「做生意不可以騙人,加上日本人非常忠心,即使有其他更便宜的茶廠找他們,他們依然只跟我們合作,甚至一直到現在。」這也道出日本客戶對長生茶葉的滿意。現在,長生製茶廠在林和春的打理下,不僅傳承父親林文經傳統、智慧的茶業知識及經驗,更結合新世代機器的引進,為茶業創造新的生產模式。「這幾十年來,原以為自己是配角,走著、走著結果突然變主角。」走在茶園科技升級路上的林和春說,「沒人知道下一刻該做什麼,要經過一系列的挑戰、越過困難、重複練習,才會找到可發揮之處。」
三代茶農變神農3/「疫情3年剛好是翻牆的機會」 林和春科技魂發作:想完成一間無人製茶廠
在Google評論上,桃園老茶園長生製茶廠獲4.9顆星好評,「超級推薦蜜香紅茶、蜜香綠茶及東方美人茶,我們一家都很愛,已穩定回購喝好幾年了」、「深入瞭解才知道長生製茶廠早已獲獎無數」、「老闆很親切,茶也很棒」。茶廠46歲的老闆林和春是有著科技魂的三代茶農,他仍有夢,「想完成一間無人工廠!」林和春18年前回到家裡茶園工作,目前長生製茶廠已步入正軌,除了1公頃的自有茶園以外,還有約20公頃的租賃茶園、約60公頃的代耕茶園。問到下一步?林和春告訴CTWANT記者,「我的目標是變更好,只要有新技術或是更好的東西,我就想要引進。」面對過去疫情衝擊百業,茶園也難逃。「其實疫情是一個很好的翻牆機會,讓我有時間思考流程是不是可以更簡化,同時檢視內部體質,並更精進。在疫情這3年裡,我投入更多茶園的更新種植,今年訂單回來了,我也有準備好的茶園可以供給市場。」林和春說。林和春認為疫情更可以檢視茶園體質,並且精進。(圖/趙世勳攝)「我覺得接下來的20、30年裡面,台灣茶葉產業應該會進入打團體戰時代。」林和春語重心長地說,「私心太重的人,會被『家庭代工』市場淘汰,茶園只能彼此依附透過整個團隊晉級」。1970年代,全台粗製茶生產量達2萬8千餘公噸,外銷量為2萬3千餘公噸,佔總產量約80%;不過後來台灣工業化迅速導致人工成本提高,外銷量也逐漸下滑,「如果台灣茶產業要走回國際市場,我覺得要先精進生產流程、加工流程、精緻流程,改善種植生產部分,未來也許透過APP瞭解到喝的產品在哪裡、用什麼方式被生產出來,進而提升台灣茶的價值。」林和春說。林和春於2019年帶著長生製茶廠的產品參展,讓更多人認識。(圖/翻攝自長生製茶廠)有著10年半導體產業經歷及18年茶農歷練的林和春,總想提醒茶農們眼光放遠,「不像工業,今天投入多少明天就產出多少,農業需要一段時間經營,才有辦法應付市場需求,身為一名農業從事者,若永遠只看眼前問題,那一輩子都會是問題,若看出未來3年、5年的動態,並提早做準備,那經營起來就會比較輕鬆、自在。」這位率先將茶園機械化的林和春還語出驚人地說,「我想完成一家無人工廠,這是我一直以來覺得需要被突破的一個瓶頸。我們前面提到田間的生產,在摘採時可以透過機器採收,但是生產出來的綠色葉子必須經過加工;這個過程其實依現在科技技術,是可以被自動化的。」林和春希望未來可以完成一家無人工廠,將繁瑣的工作透過科技的進步完成。(圖/趙世勳攝)由於自己是茶農三代,對於兒子未來的接班,他擺擺手表示,「談這個都太早了,現在他還只是學生而已,一切都是未知數」,能把長生製茶廠更發揚光大,林和春提到,「就算不是我的血脈來接這份工作,我也很樂意,因為我看的是這個產業的延伸,而不是我個人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