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組織炎
」況明潔腳腫成包子!她被蚊子叮沒管 醫驚呼:險釀蜂窩性組織炎
現年57歲女星況明潔出道至今已滿39年,未料她13日在臉書分享,曬出腳上紅腫的傷口,原來她不小心被小黑蚊叮咬,由於對小黑蚊過敏,傷口被毒液影響腫到跟包子一樣大,差一點就蜂窩性組織炎,所幸事後趕緊就醫,並呼籲網友不要忽視身體健康。從況明潔貼出被蚊子叮傷的照片可見,小小的小黑蚊居然在她的腳皮膚上咬到「腫得跟包子一樣大」,光從肉眼所見就覺得非常難受。況明潔還發文表示,「這次還是聽話一點,去給醫生看看,吃了兩天藥,沒再發炎,慢慢恢復中」。況明潔在臉書分享,近來一邊忙錄節目、一邊拍戲,行程滿檔,之前到宜蘭拍戲時不小心被叮咬,就被蚊蟲的毒液影響,腫脹到跟包子一樣大,於是趕緊去看醫生。況明潔坦言,自己並不怕被蚊子或小黑蚊叮咬,但身體會對小黑蚊的毒液有過敏反應。她透露,就醫後被醫生警告若再晚一點,傷口可能就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她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接受治療,呼籲大家對於身體狀況還是不要太鐵齒!對此,許多網友擔心留言,「我第一次聽說被蚊子叮會蜂窩組織炎 太嚴重了還好沒事」、「這是真的,有症狀就要趕快去看醫生不能拖,不能鐵齒,祝早日康復」、「不要輕忽傷口~保重」。況明潔差點蜂窩性組織炎。(圖/翻攝自臉書)
10歲女童高燒、眼睛紅!檢查竟是「眼窩蜂窩組織炎」 微創手術成功治療
10歲的小學女學生,高燒40度兩天,有輕微咳嗽,曾經至中醫診所就診,但並沒有獲得很大改善,兩天後因持續高燒、左眼紅腫脹痛、左側頭痛至急診就診,理學檢查發現在轉動眼睛時有疼痛情形,懷疑眼窩蜂窩組織炎,因此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篩竇有明顯發炎積膿,診斷為「左側鼻竇炎併發左眼蜂窩性組織炎及左眼窩骨內側骨膜下膿瘍」。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好發4-7歲童 嚴重恐致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敏指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好發於4至7歲的兒童,若未適當治療,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包括: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眼眶眼內膿瘍、海綿竇血栓症、腦膜炎、腦膿瘍等,失明甚至致命。眼窩蜂窩組織炎 出現這些狀況需快治療李敏表示,眼窩蜂窩組織炎常見病因是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所引起,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多,其他如鏈球菌感染及嗜血桿菌也有可能。對於眼睛紅腫的病患如果同時合併凸眼、複視、視力突然變差、轉動眼睛時活動受限及疼痛,就要懷疑是眼窩蜂窩組織炎,必須趕快就醫給予抗生素及手術治療。治療常見2方式 搭配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更精準李敏說明,急性鼻竇炎治療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有合併過敏則會加上抗組織胺。手術是以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為主,但鼻竇構造複雜,鄰近腦部、頸動脈和視神經,如不小心容易傷到重要部位,目前手術如搭配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能更有效清除病灶及減少手術併發症。
老公受傷血肉模糊不肯就醫 范瑞君認「很想踹他一腳」
范瑞君推出短篇小說集《那些婚姻裡不能說的故事》,今(28日)出席記者會,她與京劇一哥戴立吾結婚15年,認為維持婚姻最大的重點,就是不口出惡言,但她無法理解老公固執的個性,透露老公日前表演摔到腳血肉模糊卻不肯就醫,讓她又氣又心疼。范瑞君透露前兩天老公有京劇演出,第一場就扭傷腳,但老公不肯改動作,回家也不講,只拿醫療用膠布纏住傷處,繼續搏命演出,就連她都是聽別人講才知道老公受傷,看了之後發現除了大面積瘀血浮腫、微血管爆裂,纏膠帶的部分還連皮撕下,直到被女兒唸「萬一蜂窩組織炎怎辦」,老公才認份去看醫生。范瑞君分享維持婚姻的秘訣。(圖/時報文化提供)問及跟老公結婚多年還會有性生活嗎?范瑞君害羞說當然有,但不願透露頻率,笑說「他(老公)會翻臉」,她也提到15年來從沒有過離婚的念頭,「有時候很想踹他一腳,不過從沒說過離婚兩字。」表示當年在一起就有共識,萬一提出來離婚就要真的面對,否則對感情很傷。范瑞君首次挑戰寫小說。(圖/時報文化提供)范瑞君創作能量大,寫過房地產投資書、兒童繪本、表演專門書籍,但這是第一次寫短篇小說,坦言自己的想法千變萬化,「我連刺青都無法,因為無法確定明天會不會喜歡那個圖案,三十歲就要開始跟同一個人到死,不可思議!」她也有感而發地說:「天下只有父母對子女無私,連爸媽都有可能受不了叫你滾,如何可以讓婚姻維繫,不只要智慧也要魔法,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遁逃想像的空間,現實生活中跑不掉,在小說中可以。」
日本首位外籍橫綱過世 曙太郎心臟衰竭享年54歲
日本前相撲力士、首位外籍橫綱曙太郎因心臟衰竭病逝,享年54歲,來自美國夏威夷的曙太郎以超過200公分的身高為武器,成為日本首位外籍橫綱,他退休後成為格鬥家,在格鬥技與摔角界繼續活躍,據關係人士透露,曙太郎本來還能與家人正常交談,後來身體狀況急遽惡化驟逝,確切死亡日期並未公開。日本前相撲力士曙太郎過世。(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全日本職業摔角(全日本プロレス)11日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指出,「活躍於全日本摔角的曙太郎先生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54歲」。據日媒指出,曙太郎7年前在北九州市病倒後持續與病魔抗爭,但4月起病情突然不穩,最終病逝在東京近郊的一間醫院。曙太郎在妻子克莉絲汀麗子卡麗娜以及長子等近親的陪伴下,安然離世。曙太郎原名羅文(Chad George Ha'aheo Rowan),早年曾是大學籃球隊員,但因與教練意見不合退學,後來在當地被經營相撲道館的力士高見山大五郎發掘,19歲正式踏入相撲賽場。曙太郎從相撲界退役後,轉戰摔角。(圖/達志/美聯社)1969年生於夏威夷的曙太郎,1988年首度登場相撲競賽,1993年成為第一位出身海外的「橫綱」,在日本相撲熱潮的90年代,他與對手貴乃花的對戰特別受到矚目,不過超過200公斤的體重,導致曙太郎雙膝受損,2001年引退轉戰格鬥界,並在2003年3月離開日本相撲協會,正式轉行為格鬥家。曙太郎2005年首次參加摔角比賽,並以自由籍身分出賽全日本摔角。曙太郎2009年獲得亞洲雙打錦標賽(アジアタッグ)冠軍,同年獲頒東京體育新聞社摔角大獎「最優秀Tag Team獎」。2013年9月起加入全日本團隊,2度取得三冠重量級冠軍。2015年11月退出全日本摔角,在2017年4月11日時,曙太郎出席摔角比賽後感到身體不適並送往福岡縣內急救,院方當初表示,他罹患右腳蜂窩組織炎,清醒後就在東京近郊持續進行復健。針對曙太郎病逝的消息,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表示:「曙太郎在日本度過的35年中,他用體育強化美國與他的第二故鄉之間的文化情誼」,另外,美國職業摔角手喬(SamoaJoe)得知死訊後也表示,「橫綱的縮影,既是戰士又是紳士。偉大的曙太郎,再見」。日本前相撲力士曙太郎過世。(圖/翻攝自X)
3歲男童腳腫發燒…感染「急性蜂窩性組織炎」住院 兇手竟是膠鞋
家長注意!一名3歲男童突然發高燒,就診發現是「急性蜂窩性組織炎」,必須住院否則情況危急,事後才知道,主要原因出在「膠鞋」身上。粉專「鰻魚家家酒」時常分享親子互動,鰻魚媽今(1日)發文提到,兒子去年10月才3歲半,曾因「急性蜂窩性組織炎」住院,元凶竟是一雙「膠鞋」。事發當天她帶2個孩子去麗寶樂園,兒子堅持要穿膠鞋,因為大小剛剛好,她建議用束帶才不會不舒服,沒想到兒子後來喊腳痛,一看發現左腳腫起來,腳後跟有被「咬腳」的磨擦痕跡,還有一點點水泡,只是兒子還是跳上跳下,似乎沒有很嚴重。男童的腳腫起來,還起水泡。(圖/翻攝自鰻魚家家酒臉書)殊不知,到了晚上10點多,兒子開始發燒,而且溫度越來越高,一番評估後決定帶去皮膚科診所,結果醫生告知是瀰漫性發炎,也就是「急性蜂窩性組織炎」,腫起來的部分裡面都是細菌,需要立刻住院。醫生解釋,水泡呈現「帶狀」,和束帶的位置不謀而合,推測就是束帶摩擦造成,由於幼兒抵抗力較弱,只要有一點小傷口,被細菌入侵就可能感染。自從那次之後,鰻魚媽也沒再讓孩子穿膠鞋,她也提醒家長,若孩子有膠鞋,要特別注意「合腳」或「太緊」時,最好不要再穿,也要記得將束帶拉起來,否則很可能演變成急性蜂窩組織炎。
杭州男被小龍蝦刺傷「3天後多重器官衰竭亡」 醫揭致命關鍵
小小的傷口,就足以致命!中國杭州有一名52歲男子,在清理小龍蝦時,手指不小心被螫傷,沒想到病菌順著傷口蔓延,導致病情進展快速,送醫搶救時已陷入昏迷,最後因敗血症以及多重器官衰竭不幸離世。據《澎湃新聞》報導,男子家住杭州蕭山農村,有人在他家周邊的田裡養小龍蝦,告知想吃就可以自己去抓,近日他帶孫子去抓時,左手大拇指在清洗龍蝦被刺傷,因為傷口不深、沒什麼流血,就沒有太在意。殊不知,隔天大拇指腫脹疼痛,手指部分皮膚開始發黑,到了晚上還開始發燒、畏寒、噁心、嘔吐,男子本來想等天亮再去醫院,但情況愈來愈嚴重,整個左前臂腫起來,比平常粗了一圈,於是立刻打電話給兒子,怎料講到一半就昏倒。男子到達急診室時,左前臂皮膚發黑,出現大片的黑色水泡,左手拇指整節發黑,出現嚴重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生命狀況極為不穩定。由於敗血症致死率高達35.3%,醫護立即動手術,做出一系列搶救措施,但病患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病,病情急轉直下,被螫傷3天後仍不幸過世。男子手指腫脹發黑。(圖/翻攝自澎湃新聞)為何一個小傷口就沒命?男子的血液送檢顯示,感染氣單胞菌,廣泛分布於淡水、海水、汙水、土壤中,是人畜以及水產動物共患病的病原菌,對人和多種水生動物具有很強的致病性,傷口接觸到該菌,可能引起水泡、瘀斑、蜂窩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或肌肉壞死和敗血症等,48小時內病情就會急速進展,嚴重可能必須截肢,甚至危及生命。醫生推測,可能是氣單胞菌寄生在小龍蝦上,再透過男子的傷口進入血液。問題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個人的身體狀況,抵抗力差或有基礎急病的人,危險就大大增加,呼籲在處理小龍蝦、海鮮等食材要特別小心,盡量戴上防水厚手套,或藉助工具防止被刺傷;假如不慎受傷,要密切觀察是否出現紅、腫、熱、痛、化膿等情況,一旦腫脹加速、身體出現寒顫、發熱等要高速警惕,盡速就醫。
專家教你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 及早診斷、精準治療
30多歲國標舞教練經常鼻塞、鼻涕濃稠,原以為是感冒,直到鼻塞嚴重到難以呼吸,且喪失嗅覺、聞不到瓦斯漏氣而身陷危險,就醫才得知是嚴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而且息肉竟然跟拳頭一樣大!台彎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指出,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塞、流鼻涕症狀相似,關鍵差異在於「感冒鼻涕無色黏稠、過敏性鼻炎鼻涕清澈水狀、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提醒民眾若有上述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與治療。鼻竇炎是因為感染或體質等因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發炎、鼻竇口阻塞。估計台灣約有15-20%、超過300萬人罹患慢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鼻竇炎類型中的「困難治療類型」。老是鼻塞流鼻涕 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如何及早發現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警訊呢?戴志展表示,鼻竇炎的臨床症狀多樣且缺乏特異性,大部分症狀跟感冒、過敏性鼻炎類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未能正確辨別及早診斷,治療預後將大受影響。不同於感冒無色黏稠鼻涕或過敏性鼻炎的清澈水狀鼻涕,典型的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且伴隨黃鼻涕倒流、咳嗽、或兩頰或前額脹痛等症狀。而且,一症狀持續般感冒大多會在1、2週就能痊癒,但鼻竇炎的黃膿鼻涕常常是超過2週以上,持續超過1個月為急性鼻竇炎,持續3個月以上則屬於「慢性鼻竇炎」。戴志展強調:「拖越久越難治療!」一般的急性鼻竇炎,若能及早正確診斷,多數經藥物治療都可改善;但若是超過3個月,鼻竇黏膜開始變化,細菌「築牆」保護自己,一般藥物不易穿透,需要用「尖端武器」,也就是內視鏡手術才可能清除乾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恐難治療 手術後半年復發率3成5! 台彎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表示,鼻竇炎若未完全治好,導致鼻黏膜長期發炎,就可能長出息肉,即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台灣慢病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盛行率約占20-33%。文獻指出,病友因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風險高2倍以上,90%患者出現嗅覺會味覺改變,且嗅覺喪失導致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增加3倍,嗅覺完全喪失者有較高的憂鬱、焦慮以及恐懼症風險,連帶工作生產力也受影響。另外,部分病友可能併發眼眶蜂窩組織炎、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併發症。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針為「先內科再外科」,先以鼻噴或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嚴重者再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是移除阻塞鼻竇之異生組織或鼻息肉,擴大鼻竇開口,提供鼻腔及鼻竇足夠的通氣與引流。然而,葉德輝分享一份追蹤長達10年的報告,針對健保資料庫中逾6萬名接受內視鏡鼻竇炎手術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將近15%慢性鼻竇炎患者在6年內二度接受手術。原因包括術後追蹤不足、自我照護不佳與持續抽菸,也與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密切相關。國外研究顯示,8成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體質,術後半年復發比率高達3成5。若合併氣喘者,再手術的風險相對高。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 生物製劑減少反覆手術之苦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呢?葉德輝指出,只要透過抽血或息肉切片化驗,符合三項指標中的一項,即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組織嗜酸性球≧10/hpf血液嗜酸性球 ≧250/μLIgE總量≧100 IU/mL這群病友過去常受復發與手術之苦,但隨著醫藥進步,現今可考慮搭配自費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鎖定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驅動因子,抑制其訊息傳遞,阻斷發炎反應,有助逾6成病友在半年內恢復嗅覺,改善逾5成鼻塞程度,減少復發、反覆手術及使用口服類固醇的機率逾7成,鼻息肉體積也縮小約4成,大幅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鼻病預後2關鍵:及早診斷、精準治療台彎鼻科醫學會指出,鼻子是人體執掌呼吸與嗅覺功能的重要器官,外觀小小一個,卻包括鼻腔與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等4對鼻竇,加上連結的神經網絡錯綜複雜,同一症狀的背後疾病可大可小,若是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甚至可能造成鼻息肉的增生或是影響到下呼吸道(如胸腔、肺部)的健康。因此,有慢性鼻病的病友應提高警覺,盡快諮詢鼻科專科醫師,才能及早正確診斷與精準治療,保有較佳的預後。
離敗血症差一步!陳文茜罹菌血症「體內變戰爭片」 悲求:讓我至少活5年
知名主持人陳文茜2019年確診肺腺癌,雖已動手術切除腫瘤,但健康頻出狀況,但她仍會趁精神還可以的時候,透過社群發文與粉絲分享近況。繼日前她透過社群,曬出自拍照時還幽默表示:「我只是突然覺得這張照片有點像遺容,它很清秀,所以我未來的『死相』應該不錯」,看起來她對生死看很開,不過今天凌晨,她再度透露身體出現嚴重狀況,還被醫師宣判,自己只離敗血症「只差一步」,並形容自己的身體,變成了「免疫系統和細菌的武俠遊戲,變成了恐怖戰爭片」,對於被病痛折磨,內心感到很無奈。陳文茜今天對外透露,最近自己身體頻頻出現問題,醫師宣布她得了「菌血症」,離敗血症僅一步之遙。她表示體內存在兩種細菌,導致身體每日忽冷忽熱,即便免疫系統數次打敗細菌,但狀況時好時壞。陳文茜並回憶,某次她發現自己發燒燒到40.3度,主動就醫檢查,當時醫師幫她安排一系列檢查後,宣判她罹患菌血症,且距離敗血症僅一步之遙。且她後來因人工血管周邊組織,出現類似蜂窩組織炎的症狀,變成無法再依賴人工血管給藥治療,只能改靠口服方式給藥。結果身體開始病痛不斷,讓她回想起,自己一個月前,曾向上天祈求,能夠讓她至少再活五年,現在回頭看,她坦言真是個虛空笑話。陳文茜提到,其實她早就意識到自己活不長,但眼見自己仍有許多事情尚未完成,像是寫作計劃及幾個捨不得的孩子,以及與世界周報團隊為理想的熱情,不免感概:「它們並沒有因病消失,這算是『貪生』嗎?現在的我,又回到原點。」陳文茜並指出,上周錄影時,即便身體忽冷忽熱,但她仍準時七點完成4小時的錄影工作,對此,她強調:「各種疾病的末期病人,痛苦都高過於快樂。熬著,往往為了所愛的人或事」,如今她從醫師口中得知,自己暫時已經脫離險境,讓她感慨的說:「我們這些被救活的人,可以還報他們什麼?堅守崗位,我的心流著感恩的淚」。
30歲男愛「喝酒吃海鮮」頻痛風…腎功能像60老人 醫:未來恐洗腎
近日一位醫師表示,一位30歲年輕人右腳大拇指關節紅腫來就醫,一問之下才知他的尿酸高達11,他前天才吃海鮮又喝5瓶啤酒,2年後他回診,手部關節已變形,腎功能跟60歲一樣,未來恐要洗腎,「他才明白事情嚴重,才慢慢戒掉喝啤酒與配海鮮的習慣。」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我第一次看到這位病患是夜診來了30歲的年輕人,走路一拐一拐走進診間。他說他昨天去宜蘭海邊衝浪可能腳指頭有傷口被海水感染,今天早上醒來發現右腳大拇指關節紅腫,他女朋友說他是蜂窩組織炎要趕緊去看醫師,所以下班就來掛我號,我發現根本不像是感染的傷口反而比較像是痛風急性發作。」患者表示,他沒有痛風過,但他在宜蘭衝浪完,跟朋友在海邊吃海鮮配冰啤酒,他喝了5瓶。洪永祥回,「啤酒跟海鮮都是高普林食物,我幫他驗了尿酸高達11.0,我幫他開了秋水仙素跟止痛藥,提醒他痛風還會再發作一定要多喝水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並回診追蹤尿酸數據,一個月後他又出現了又是一次痛風發作,他說他上次門診後3天症狀就改善,他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忘了教訓還是經常喝啤酒吃宵夜。」洪永祥回憶,之後患者又來看診,但他還是沒戒掉喝酒吃海鮮的習慣,「幾乎每個月都會痛風發作一次,他最後也沒來看我門診自己都會買止痛藥或去診所打止痛針,2年後他再回診找我,我後來幫他驗了腎功能他的腎功能兩年內腎絲球過濾率由80分掉到了剩下60分我跟他解釋說30歲的年紀腎功能跟60歲一樣,而且手部關節都有明顯變形,將來洗腎機率非常高,他才明白事情嚴重,才慢慢戒掉喝啤酒與配海鮮的習慣」至於為何喝酒又吃海鮮容易造成痛風,洪永祥說,「酒精會造成血液中尿酸升高及痛風的發作,因為加速體內普林的代謝,產生過多的普林進而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酒精造成體內乳酸增加,腎臟增加了乳酸代謝就減少腎臟尿酸的排出,其中又以啤酒的影響最大,最容易導致痛風的發作。」研究指出,每天喝2~3瓶啤酒的人,相較不喝酒的人,痛風機率高出2.5倍。最後,洪永祥呼籲,「有痛風病史的務必不要同時吃海鮮再配啤酒了,若非得這樣,那去吃大餐前請喝個500ml的開水,飽足感可減少用餐攝取量,又增加尿酸代謝,吃完再喝500ml開水,切記切記。」
寶寶剛出生6天「臍尿管破裂」還噴尿 醫師解答都是「它」造成
台中一名產婦在第17周產檢時,發現寶寶的臍尿管出現囊腫;出生後第6天,因寶寶臍尿管囊腫破裂,尿液也從臍帶噴出;光田醫院外科主任蘇劍秋表示,院方緊急進行臍尿管切除手術,女嬰幸好術後一切正常,7日內即出院休養,目前健康成長中。光田醫院外科主任蘇劍秋表示,院方緊急進行臍尿管切除手術,女嬰幸好術後一切正常。(圖/光田醫院提供)蘇劍秋表示,新生兒肚臍會噴出尿液,大多跟臍尿管未退化有關,若新生兒有臍尿管閉合不完全或是臍尿管囊腫等問題,就可能造成反覆感染而出現肚臍膿瘍、或肚臍周邊出現蜂窩組織炎、肉芽腫、腹壁膿瘍等等症狀,甚至也有患者因此產生臍尿管腫瘤,新手媽媽不可不注意。蘇劍秋說,臍尿管是從膀胱連到肚臍的管腔,一般來說,在胎兒成長到14周時就會退化閉合,萬一在胎兒時期沒有閉合完全,就會造成許多後遺症。每10萬名新生兒,約有1到2.5位胎兒出現臍尿管未退化或異常的情況,多數在新生兒或幼兒時期就能發現並給予治療。蘇劍秋指出,臨床上也見過20、30歲大人突然莫名腹痛,經追查才發現自己臍尿管未完全閉合,等於一直以來都為尿液留下一條「後路」,當某天腹腔壓力突然升高時,尿液就有可能透過這個路徑排出,造成發炎感染等問題!這名女嬰的母親在懷孕時產檢時,即發現胎兒臍尿管出現囊腫。蘇劍秋表示,若一歲以下的新生兒臍尿管有異常,但未造成腫塊或發炎等併發症,可先持續觀察或以導尿管引流等保守治療方式來處理,待寶寶滿周歲後再進行臍尿管切除的手術;該名寶寶出生後,便與小兒科持續追踪寶寶的狀況,但後來女嬰臍尿管囊腫破裂發炎,所以出生後第7天才會緊急進行臍尿管切除手術。
男子誤以為罹患鼻竇炎 醫師一檢查「竟發現裡頭長了一顆牙齒」
40歲小張是一名工廠作業員,長期右側鼻塞,一直以為是工廠粉塵造成鼻子過敏,不以為意,所以只在藥局買成藥控制症狀。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鼻血及濃黃鼻涕流出,經診所診斷為鼻竇炎,給予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反而持續出現惡臭以及鼻化膿症狀,甚至眼睛被壓迫,顏面持續腫脹,發燒合併顏面蜂窩組織炎,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陳俊志醫師。陳俊志醫師透過鼻竇內視鏡檢查,看到右側鼻道異常腫脹並有膿水流出,長寬約5公分乘以3公分,約15c.c.膿水,電腦斷層更發現原來是醫學上罕見病例「鼻竇異生齒」在作怪。「鼻竇異生齒」是在正常鼻竇長出牙齒,病人的牙齒往鼻腔生長,跟一般生長方向不同,天生異生齒容易感染造成鼻竇炎以及蜂窩性組織炎及顏面蓄膿,因為異生齒對於鼻竇而言是異物,鼻子只要有異物,就會引發細菌感染。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病人選擇用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精準針對病兆處理,清除異生齒併引流膿瘍,鼻竇炎獲得改善,保留顏面外觀的完整性,同時,傷口小、恢復快,住院一天,隔天即出院。陳俊志醫師指出,鼻竇炎大多為雙側發作,症狀為鼻塞、膿鼻涕、嗅覺喪失、頭痛或顏面壓痛等症狀。若是單側鼻竇炎合併鼻膿,甚至鼻出血,則要考慮齒源性感染、黴菌性鼻竇炎或是惡性腫瘤。由於口腔細菌多,有時候會沿著牙根到上頜竇,造成細菌感染,齒源性感染占25-40%最為常見,由於口腔的細菌量大,會由蛀牙的牙根、植牙或根管治療後,往上感染至上頜竇,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演變成蜂窩組織炎,甚至腦膜炎。陳俊志醫師建議,鼻竇炎經過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若是持續有鼻膿或是鼻血,建議至醫院接受鼻竇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找出正確病因。同時提醒,長期口腔清潔不好的病患,或是準備要植牙或根管治療的病患,要先把鼻竇炎的問題處理好,因為細菌會雙向感染,長期蛀牙,口腔清潔不好或是曾經根管治療的人,細菌會往上孳生造成鼻竇炎。而鼻竇炎的病人,先治療好再去植牙,因為植牙會把植體鑽入上齒槽骨,如果不慎鑽破,會造成鼻竇和口腔相通,鼻竇炎細菌變成往下感染,這樣植牙容易失敗。另外,定期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三餐飯後儘量刷牙漱口,如果發現蛀牙問題,一定要提早處理。
9歲男童確診...出現罕見併發症「眼睛腫脹爆痛」 醫曝恐怖下場
英國一名9歲男童出現類似感冒症狀,結果篩檢發現確診新冠肺炎,甚至還出現罕見併發症,他的左眼因細菌感染,整個腫脹到像快爆出來,還險些因此失明。綜合外媒報導,事發於上月16日,在布里斯托爾市(Bristol)就讀小學的男童札克(Zac Morey)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後來被驗出確診新冠肺炎,而他的母親以及4名兄弟姊妹也都染疫,雖然22日再次檢驗時,已經呈現陰性,症狀也變得很輕微,但是他的左眼卻突然腫脹疼痛,24日再度前往就醫。札克的媽媽安潔拉(Angela)表示,「他的眼睛看起來要爆炸了,他如果不用手的話,眼睛根本就無法打開,這是我見過腫得最誇張的眼睛」,經檢查發現,札克的左眼是因為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眼窩蜂窩組織炎」(Orbital Cellulitis),若是沒有及時治療,恐造成永久失明,所幸接受治療過後,目前他已經恢復健康。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出現一些罕見症狀,而世衛組織近來也將眼睛發炎列為罕見併發症之一,患者可能會出現急性結膜炎症狀,包括眼睛發紅、眼部刺激、眼睛痠痛、異物感、流眼淚、眼睛出現黏液分泌物、眼瞼腫脹、充血和水腫。
抓雪貂被咬傷口感染喪命 警家屬申請國賠獲准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大分縣一名24歲警員在2002年時獲報出勤捕捉雪貂,手腕不幸被雪貂咬到,3個月後傷口出現感染,從此不停進出醫院治療長達16年,直到今年1月因為併發蜂窩組織炎死亡,悲傷家屬申請國賠獲准。雪貂屬於鼬科肉食性動物,體長30~50公分,是近年日本盛行的人氣寵物。獸醫表示,野生雪貂和野貓一樣身上帶有細菌,捕捉時身上若被咬到,出現傷口容易感染。據《每日新聞》報導,至於當時咬人的雪貂是不是野生的?目前查無紀錄;而該隻釀禍的雪貂後來是否被抓到,目前也沒記載。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 紗窗擋不住 皮膚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編輯/張羽緹】每到夏季,就是小黑蚊肆虐的時節,被叮過的人一定都知道膿包癢到令人抓狂。想要防堵牠們的入侵,就要了解牠們的來頭和生活習性。小黑蚊的習性「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牠正式的名稱是「台灣鋏蠓」,屬於「蠓科」,是一種吸血昆蟲。俗稱「黑微仔(烏蝛)」、「烏微仔」、「小金剛」、「黑金剛」。體形只有約1至1.4mm,一般的紗窗、紋帳有時很難防止牠的入侵。只有雌成蟲會吸血。還好,目前根據研究,小黑蚊不會攜帶傳染病,屬於騷擾性昆蟲。每年4月開始,小黑蚊的密度開始慢慢增加,在暑假期間達到最高峰。而雌蟲吸血高峰約在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小黑蚊幼蟲以藍綠藻或綠藻等藻類為主要食物,所以常群聚於長苔的潮濕地方。小黑蚊以青苔為食。(圖片來源/pixabay)小黑蚊的雄成蟲,以露水或花蜜為生。至於雌成蟲,因為在吸人血後才會產卵,所以會根據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作為攻擊對象。一般來說,體溫較高者或有香味者較易被攻擊。因此,正在生理期的女性,或是塗抹香水者容易被叮咬。臨床症狀被小黑蚊叮咬後,會產生大量散在性、膨起、劇癢的紅色丘疹, 也就是俗稱的「紅豆冰」,且經常癢到睡不著。較嚴重者,還會起水泡。還好人體對於小黑蚊的唾液過敏的機率,比一般蚊子來得低,所以很少聽到有被小黑蚊叮咬,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案例。一般小黑蚊叮咬的症狀,大概會持續7至10天左右。遭小黑蚊叮咬後留下的色素沉澱。(圖/林政賢醫師,患者提供)治療皮膚科醫師林政賢建議可冰敷患處,或塗抹涼性藥膏、藥水(例如薄荷、痱子水、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可暫時減輕搔癢感,等待病程自然結束。衣著方面,可以穿寬鬆一些,讓自己待在涼爽的環境,癢感比較不會加重。醫師提醒,如果已經癢到影響生活品質或睡眠,建議就醫治療,搭配口服藥和外用藥來緩解症狀,切忌抓到破皮流血,以免形成永久性疤痕,嚴重者恐誘發細菌感染,導致蜂窩組織炎。醫師表示,含DEET或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可以有效防止小黑蚊。(圖/翻攝自林政賢醫師臉書專頁)國人在春、夏季節外出時,儘量穿著長袖長褲出門,挑選有「收口」的袖子和褲管,以防止小黑蚊乘隙而入。此外,可以選擇含DEET或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驅蟲液),均勻塗抹於未被衣物遮蔽的皮膚,效果仍然會優於各式精油。另外,當我們被小黑蚊多叮咬幾次後,人體會漸漸產生抵抗力,之後再被叮,反應就會變得比較輕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