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鯨
」 虎鯨 殺人鯨 小虎鯨 擱淺 台南小虎鯨集體擱淺!事發原因調查中
台南將軍青山漁港沙洲6日赫見4隻小虎鯨擱淺,3隻當天野放,1隻因有大面積傷口運至成大安南校區鯨豚中心救治,歷經3天搶救,9日清晨5時11分不治。台中大安鷺鷥林8日也有3隻小虎鯨、1隻瓜頭鯨集體擱淺,2隻存活小虎鯨預計10日野放、1隻虎鯨無生存機會已人道處理,瓜頭鯨則因潮水上漲未能救援。接連傳出小虎鯨集體擱淺引發關注,尤其台南6日才野放3隻,台中又出現3隻擱淺,外界關注是否為同一批?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根據虎鯨背鰭、尾鰭確認兩批虎鯨不同。至於何以短時間迭傳虎鯨擱淺?王浩文指出,不能妄加揣測斷言,是否與颱風侵襲、季節氣候變換有關,還需更嚴謹調查才能斷定。台南6日擱淺4隻小虎鯨,3隻成功野放,1隻雄虎鯨雖獲救,但嚴重曬傷,第一時間被發現時,背鰭前端、偏背部右邊體側有約1.5個籃球大小的嚴重擦傷,表皮完全脫落、滲血;進入救援池後,擦傷位置出現長條嚴重曬傷,體表多處溫度偏高,研判有一定程度脫水,救治3天仍因呼吸急促、暴衝不幸死亡。大安鷺鷥林8日也有3隻小虎鯨、1隻瓜頭鯨集體擱淺,其中2隻小虎鯨存活,9日凌晨後送至基隆海之生鯨豚救傷站收容,另1隻小虎鯨經獸醫評估後,因個體虛弱、消瘦且體表有癒合不良病灶,無生存機會,已人道處置;瓜頭鯨因準備救援時,潮水上升及視線不良,評估可能危及人員安全決定放棄救援,待天色及海象佳時救援小組將持續追蹤。基隆市產發處表示,2隻小虎鯨9日凌晨4時30分送抵八斗子岸置中心,醫療團隊初步評估有野放機會,但考量北部海域風浪過大,10日將視健康情形及海象狀況野放。
小虎鯨擱淺!搶救3天仍離世 成大團隊曝:曬傷太嚴重了
台南市將軍青山漁港沙灘日前發現有4隻小虎鯨擱淺,3隻在當天成功野放,不過因為其中有1隻小虎鯨受傷,因此由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載回治療。但經過3天的搶救,小虎鯨仍在9日清晨出現呼吸急促、暴衝,在5點11分停止生命跡象,確切死因仍待血檢報告出爐才可得知。台南市將軍青山漁港沙灘6日上午發現有4隻小虎鯨擱淺,3隻在當天順利野放,不過其中1隻因為受傷,被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收養治療。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該隻小虎鯨是雄性個體,體長214公分、體重約130公斤。被發現時,背鰭前端偏背部右邊體側有一處約1.5個籃球大小的嚴重擦傷,表皮完全脫落,且整片滲血。在進入救援池後,擦傷位置往尾部方向出現長條狀、嚴重曬傷跡象,且體溫偏高,呼吸孔噴出的氣體味道很重,因此研判小虎鯨有一定程度的脫水情況。王浩文透露,小虎鯨在研究中心期間,獸醫師與醫療志工為其進行抽血、抽胃液測量、灌食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氣孔採樣、紅外線儀器檢測體表溫度等。初步血檢報告顯示,小虎鯨有初期發炎感染、脫水、肌肉損傷,同時緊迫指數相當高。沒想到,小虎鯨在經過3天的救治後,雖然情況有稍微好轉,體表傷口周圍開始出現一點癒合的現象,但呼吸孔仍會有深褐色濃稠分泌物,整體情況不穩定。直到9日清晨,小虎鯨突然出現呼吸急促、暴衝,最終停止生命跡象,讓研究中心的志工聽聞後相當不捨。王浩文指出,這尾小虎鯨疑似曬傷太嚴重,雖然經過3天的救治,但仍不幸離世,而確切死因仍待抽血檢驗報告出爐。
台南青山漁港驚見「4隻小虎鯨」擱淺!海巡即刻救援 1隻送成大治療
海巡署第六巡防區指揮部今天(6日)上午8時接獲民眾通報,於青山漁港南堤沙灘發現4隻活體鯨豚集體擱淺,立即通報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派員前往救援,並聯繫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協助。經現場檢視,4隻鯨豚均有些許擦傷,其中3隻身體狀況較佳,將協助載至海中後野放,另1隻則送往成大治療。據了解,民眾今日上午在台南青山漁港南堤沙灘發現現4隻鯨豚擱淺,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青山安檢所同仁接獲通報後迅速抵達現場,並同時聯繫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教授王浩文,以及海洋保育署第六海洋保育工作站到場協處。經查看,4隻擱淺鯨豚外觀均有些許擦傷,海巡署同仁立即以濕布覆蓋其身體實施保濕,並將其身體扶正,使鯨豚背鰭及氣孔朝上,避免器官遭受壓迫。王浩文研判,擱淺鯨豚為「小虎鯨」(又稱倭圓頭鯨),現場評估其中身體狀況較佳,將協調友好漁民協助載至海中後野放;另1隻則由王浩文帶回國立成功大學安南校區治療及照護,待完全康復後再行野放。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表示,民眾如果發現擱淺鯨豚時,可依循「三要四不原則」,要扶正、要保濕、要紀錄呼吸心跳,不要讓鯨豚風吹日曬、不要站於離頭部尾部太近的地方、不要推拖拉扯牠、不要喧嘩,並撥打「118」海巡報案專線,海巡人員將立即前往協處,拯救每條寶貴的海洋生命,一同為守護海洋環境盡一分心力。
不是在攻擊? 專家曝「虎鯨撞船背後原因」:只是好玩
歐洲海域虎鯨撞擊遊船的事件層出不窮,常會使得船隻劇烈晃動,甚至讓船體破裂進水、翻覆,而這也讓海洋學家十分好奇,究竟虎鯨是出於什麼動機才想對遊艇「惡作劇」。不過,經由多年的研究,專家們發現,虎鯨單純只是精力旺盛,想做些好玩的事,而不是要攻擊人類。根據外媒《New Altas》的報導,由生物學家、政府官員和海洋產業代表組成的團隊,近日發表了他們最新的研究結果,經過多年來的研究,發現年輕的虎鯨因為天生的好奇心,再加上精力旺盛,就會想「玩得開心」,進而去破壞人類的船隻。報導指出,近年來由於藍鰭金槍魚(又稱南方黑鮪)的數量急速恢復,對於以這種大型魚類為食的虎鯨來說是件好事,更意味著牠們得以減少覓食所耗費的時間,讓其他「愛好」能更加充裕。不過,科學家也表示,氣候變遷可能導致這些金槍魚不會受到迴游的習性影響,停留在同一片海域,讓虎鯨不需奮力追逐每條魚。另外,研究團隊透過分析虎鯨個體的行為數據,發現對船隻的「攻擊」通常是集體行動,至今觀察到的有15隻,多為年輕的雄性,是虎鯨群裡最具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也由於虎鯨的體型逐漸增大,牠們的「破壞」也更加嚴重了。研究團隊提到,目前尚未發現年齡超過25歲的虎鯨去攻擊船隻,因此科學家懷疑,可能是年輕的虎鯨先「這樣玩」,而去吸引更多兄弟姊妹爭相模仿。對此,船主和海事當局希望這種故意破壞船隻的「趨勢」,能夠儘早在虎鯨群中被淘汰,現在僅能請船主不要冒險離海岸太遠,也不要在高風險的開闊水域中停船下錨,避免讓船隻和虎鯨受到傷害。
全球最大「碳捕獲工廠」即將營運! 每噸「除碳成本」高達3萬元
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Direct Air Capture Plant)即將於美東時間8日開始在冰島運行,該工廠可利用化學或物理製程直接從環境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CO 2),並將提取的CO 2進行長期安全封存,整個過程將消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實現所謂的「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y,NET)。據CNN的報導,瑞士公司「Climeworks」在冰島開設的第2家商業直接空氣捕獲工廠「猛瑪」(Mammoth)即將在美東時間8日開始運行,據悉「猛瑪」比2021年開始營運的「虎鯨」(Orca)還大10倍,且2座工廠的營運過程都是透過冰島豐富且乾淨的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提供動力。「直接空氣碳捕獲和封存」(Direct Air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DACCS)顧名思義就是1項利用化學或物理製程直接從環境空氣中提取CO 2,並將提取的CO 2進行長期安全封存的技術,碳最終會注入地下深處,並在那裡自然轉化為石頭,以此永久封存碳。目前「Climeworks」正計畫與冰島公司「Carbfix」合作進行封存過程。瑞士公司「Climeworks」。(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Climeworks」於2022年6月開始建造「猛瑪」,並聲稱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其不僅採用模組化設計,還容納了72個用於從空氣中捕獲碳的「收集容器」(Collector Containers),這些容器可相互堆疊並輕鬆拆解,目前已有12個到位,未來幾個月將全數補齊。「Climeworks」還誇口稱,「猛瑪」每年可從大氣中捕獲36000噸的碳,這相當於全球1年內減少約7800輛燃油車。雖然該家瑞士公司並未提供消除每噸碳所需的確切成本,但其聲稱的金額高達近1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2萬元),這遠高於該技術被視為實際可行的關鍵門檻「每噸100美元」。隨著人類持續燃燒化石燃料,2023年的CO 2濃度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溫室效應和氣候變遷也為人類和大自然帶來毀滅性後果,許多科學家因此大聲疾呼,各國除了應迅速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之外,還需要找到從大氣中消除碳的方法。於是DACCS等新一代氣候問題解決方案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私人企業的關注,但相關除碳技術仍相當具有爭議,它們不但被批評過於昂貴且耗能,其負排放效果更是未經大規模驗證。一些氣候倡議者也憂心,碳捕獲技術的出現,可能會降低全球對削減化石燃料政策的興趣。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化石經濟計畫(Fossil Economy Program)主任福爾(Lili Fuhr)更在提及碳捕獲技術時也示警,這項技術「充滿了不確定性和生態風險」。
抹香鯨如何閃避虎鯨襲擊? 海洋專家:丟「大便炸彈」
雖然抹香鯨被認為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海洋生物,但是針對雌性與未成年的抹香鯨而言,成群結隊的虎鯨還是有相當的致命威脅性。而近期就有海洋專家發現,如果抹香鯨遭遇成群結隊的虎鯨襲擊時,會使用非常特別的「大便炸彈」來擊退虎鯨群。根據《鏡報》報導指出,海洋藍圖組織海洋和環境科學的研究成員塔克 (Jennah Tucker)日前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撰寫了這段經歷,他在文章中表示,他一次在西澳大利亞南部布萊默峽谷觀測抹香鯨的時候,突然注意到遠方有出現虎鯨群。在注意到虎鯨的現身後,抹香鯨便聚集在一起,頭部尖端露出水面,不斷的鳴叫,後續成年的的抹香鯨甚至用游泳的方式,不斷的環繞著未成年與雌性的抹香鯨,企圖以此方式來保護虎鯨的攻擊。而在這時候,抹香鯨們突然猛力的扇動自己的尾巴。而在這時候,塔克便注意到,水面上浮出一個超巨大的「黑色氣泡」,原本塔克還以為是有抹香鯨受傷了,但後續才注意到,這黑色氣泡其實是大量的抹香鯨糞便經過扇動後,在水中變化的結果。而抹香鯨們就透過洋流傳遞惡臭的糞便,讓虎鯨們遠離自己。報導中也提到,雖然傳統觀念認為,虎鯨有可能會攻擊抹香鯨,但實際紀錄上是相當的少,抹香鯨一直被視為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虎鯨的身軀要對抗抹香鯨,實際上還是相當的危險的。
鯊很大!南非大白鯊成虎鯨美食 120秒現殺取肝「最青」
南非西南部的干斯拜(Gansbaai)漁村,先前出現大批鯊魚慘被開膛剖肚、宛如外科手術般陳屍在海邊,對此,海洋保育團體「海洋動態(Marine Dynamics)」的海洋生物學家直指,嫌犯就是前科累累的虎鯨「左舷(Port)」和「右舷(Starboard)」,原來,一向被視為海洋食物鏈的最頂層獵殺者的大白鯊,在虎鯨,又稱為殺人鯨(Orca)眼中,只是食物的一種,而且,大白鯊全身上下只有「新鮮的肝」,才算得上是牠們的美食。虎鯨界開膛手傑克,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圖/翻攝自Christiaan Stopforth/Drone Fanatics SA)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非洲海洋科學雜誌》(Africa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近期刊出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一群海洋生物科學家2023年搭船赴南非錫爾島(Seal Island)附近海域時,發現一隻大白鯊浮出海面,接著一條名為右舷的虎鯨現身。這隻虎鯨直接咬住大白鯊的左胸鰭「猛甩大白鯊數下,直到將牠的內臟活活扯出來為止」,整個「現殺」的過程僅僅在120秒內完成。過去科學家認為,虎鯨一般會聯手合作,以「較優雅」的方式先跟大白鯊「玩耍後」再獵殺,通常會耗費2個小時,不過這親睹右舷輕輕鬆鬆在2分鐘內現宰大白鯊,讓科學家震驚到說不話來。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取自「海洋搜尋」研究與保育團體 YouTube)根據直擊整個過程的義大利鯊魚研究中心生態學家密卡瑞利(Primo Micarelli)表示,「看著『右舷』吞食大白鯊的肝臟,這影像讓人難忘」,海洋生態科學家已經知道虎鯨喜愛大白鯊的新鮮肝臟,特別是這兩隻特別活躍的虎鯨、右舷和左舷。左舷和右舷最初於2015年在南非開普敦附近海域現蹤,與其他虎鯨不同的是,左舷和右舷喜歡在海岸附近捕獵,當地人因此時常看到牠們奇特的背鰭。虎鯨是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通常在這些地區獵捕海豚,外界也知道牠們會捕獵體型較小的鯊魚種類,但過去,牠們攻擊大白鯊的行為的相關證據十分有限。虎鯨界開膛手傑克,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圖/翻攝自X)左舷和右舷的目標是鯊魚的肝臟,因為肝臟是「非常有營養價值的器官,富含油脂」。右舷現殺大白鯊的畫面曝光,也讓生物學家憂心,因為這種獵殺行為正在蔓延,多項研究所建立的理論也指出,虎鯨有能力傳授狩獵技術,但另一派的學者則認為,右舷和左舷對南非鯊魚群構成的風險,整體來說仍十分有限,「兩頭虎鯨不會就此消滅一個物種」。
虎鯨群受困北海道浮冰…奮力掙扎致下顎流血 官方隔日巡查:推測已脫困
日本北海道羅臼海岸附近,於6日上午8時許,發現有至少10條殺人鯨被困在浮冰中,從拍攝到的影像裡可以看到,幾頭虎鯨緊緊擠在一起,嘗試把頭探出水面呼吸,其中還有未成年的虎鯨寶寶。而在7日,官方人員至沿岸巡視,均無發現到虎鯨身影,推測牠們已經安全脫困。綜合日媒報導,事發當時,一名時常觀察野生生物的專家土屋誠一郎,使用無人機拍攝到了虎鯨群,在距離海岸約1公里的區域,有多頭虎鯨困在浮冰當中。而從畫面中顯示,有幾條虎鯨的下顎似乎流了血,是牠們嘗試脫困所造成的傷痕。對此,就有環保組織喊話,要求政府應該派遣破冰船來解救殺人鯨,而當地官員回應指出,由於這星期的風較小,厚冰層幾乎沒有移動,海上自衛隊難以前往營救,必須等到冰層破裂才行。不過,羅臼町官方在7日派出人員前往查看,沿著海岸步行多個小時,均未發現虎鯨的蹤影,值得注意的是,浮冰間的密度降低,空隙較前日觀測時更大,推測虎鯨已經順利脫困。報導指出,虎鯨與其他大型鯨魚不同,無法在水下停留太久,需要每隔幾分鐘重新浮出水面呼吸,若浮冰蓋住海面,將會導致他們窒息死亡。而羅臼海域於2005年就曾傳出有多頭虎鯨受困在浮冰中,而當時即使實施救援,還是礙於海上覆滿浮冰,未能將全數受困殺人鯨救出。
真的「鯊」很大!大白鯊肝臟太營養 虎鯨界「開膛手傑克」直接破肚
南非西南部甘斯拜(Gansbaai)漁村向來以鯊魚、鯨魚頻繁出沒著名,不過今年3月起,沙灘上陸續出現大白鯊的屍體,粗估原本應長4至5公尺,被吃到只剩一半,死狀相當悽慘,當地居民提到,這很可能是前科累累的「慣犯」虎鯨「左舷(Port)」和「右舷(Starboard)」所為,先前就曾有人在附近海域看到虎鯨,牠們最喜歡吃大白鯊的肝臟。有鯊魚專家發現,在虎鯨現身後,似乎嚇跑了大白鯊,大白鯊遠離牠們傳統海域數個月之久。根據《鏡報》報導,甘斯拜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之鄉,2008年至2011年間平均每天可以在這片海域發現9隻大白鯊,不過在2017年開始,「左舷」和「右舷」闖入這片海域,開始攻擊大白鯊並大啖牠們內臟根據專家指出,在2017年到2020年之間,總共有8條鯊魚殘缺屍體被沖上岸,經專家解剖後發現,牠們是被虎鯨撕開身體吃掉肝臟,部分大白鯊的睪丸和心臟也不見了,研究人員相信有更多的鯊魚屍體深沉大海。這並非「左舷」和「右舷」最大膽的一次「殺」魚行動,專家指出,之前開普敦附近水域一些大白鯊,據信也慘遭這兩隻虎鯨殺害。「右舷」和另外4隻虎鯨,先前還被拍到在摩賽灣(Mossel Bay)追殺一隻大白鯊的過程。專家表示,虎鯨天性聰明且兇猛,在海洋中是頂尖的狩獵者,也被稱作是「殺人鯨」,也沒有什麼天敵,至於虎鯨為何會突然攻擊鯊魚,因為過去虎鯨鮮少把鯊魚視作獵物,研究小組提出了一些原因,包括獵物的減少可能重新調整了虎鯨和鯊魚的活動範圍,導致生態重疊。南非鯊魚之鄉不時有殘缺大白鯊遺體被沖上岸,牠們內臟都被虎鯨啃食殆盡。(圖/翻攝自推特)
虎鯨猛吞7隻海獺「1隻卡喉嚨」致死 專家直呼不尋常
俄羅斯科學家2020年在白令海(Bering Sea)科曼多爾群島(Commander Islands)的沙灘上,找到一隻雌性虎鯨的屍體,發現牠的體內竟有7隻完整的海獺,但因虎鯨通常不以海獺為食,也會先將獵物撕碎吃下最肥的部位,因此這次的罕見情況,除了被指是牠真正的死因,也讓專家覺得很不尋常。根據《Live Science》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當年在白令海科曼多爾群島的沙灘上,發現一隻雌性虎鯨的屍體,將牠帶回實驗室解剖,發現體內竟有7隻總重258磅(約117公斤)的完整海獺屍體, 其中6隻待在胃部,另外一隻卡在口腔與食道之間,很有可能就是導致該隻虎鯨死亡的原因。莫斯科國立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鯨類研究人員奧爾加菲拉托娃(Olga Filatova)指出,由於虎鯨通常不以海獺為食,較常吃下海豹、海獅、海豚甚至其他種類的鯨魚,因此海獺會在虎鯨體內是不尋常的現象,「而且牠們通常不會吞下整隻獵物,而是會將獵物撕成碎片,只吃獵物身上最肥的部位。」研究人員表示,虎鯨想要吞下一隻完整的海獺並不容易,是因成年海獺的體長可達5英尺(約1.5公尺),研判該隻死亡的虎鯨當時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才不得不採取這種非常措施。其實,位於白令海的美國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直至阿拉斯加灣(Gulf of Alaska)之間的海獺數量近年不斷減少,先前就有一些科學家懷疑幕後黑手正是虎鯨,此次的罕見發現也為「虎鯨捕食海獺致其數量減少」提供相關證據。上述觀點,均被刊登在9月28日發表的期刊《水生哺乳動物》(Aquatic Mammals)。
無緣重返大海!虎鯨被「圈養賣藝」超過50年 去年退休卻因病過世
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洋水族館(Miami Seaquarium)」,一隻被圈養超過50年的虎鯨,2022年春天才剛退休,館方並於今年3月承諾,將在未來2年內把牠送回太平洋。不幸的是,牠已於當地時間18日因病過世,享年57歲。綜合外媒報導,邁阿密海洋水族館,透過非營利組織「Taki之友」聲明表示,又名「托奇(Tokitae、Toki)」的虎鯨「洛莉塔(Lolita)」,最近幾天出現嚴重身體不適,儘管醫療團隊立刻展開治療,牠仍因腎臟疾病過世,享年57歲。「Taki之友」聲明提到,對於所有有幸得知洛莉塔生平故事的人而言,牠都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象徵,「尤其是對把牠視為家人的盧米族(Lummi Nation)。」據悉,盧米族主要分布於美國華盛頓北海岸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南部的原住民,長年把虎鯨稱作「qwe’lhol’mechen」,意即「我們在海洋的親戚」。早在1970年代,年約4歲的洛莉塔就於鄰近西雅圖的水域被捕,接著便遭轉賣至邁阿密海洋水族館,自此開啟超過50年圈養「賣藝」的生活。不過,體重超過2000公斤、身長約6公尺的牠,卻生活在長度24公尺、寬度11公尺、深度6公尺的狹小水族箱,雖然憑藉可愛的模樣大受歡迎,但多年來仍有不少動保人士、盧米族人持續爭取讓牠重回大海。美國過往出現不少人士,爭取讓洛莉塔重回大海。(圖/達志/美聯社)直到去年春天,洛莉塔因病退休,結束50多年的賣藝生涯。水族館館方則於今年3月承諾,將把洛莉塔送回美國西北部太平洋,一處天然海灣頤養天年,怎料才過了不到半年,牠就因病死亡,再也沒能回到闊別已久的海洋。
出海一趟鯨喜連連 遊客直呼好療癒
台東賞鯨季即將進入尾聲,今年受疫後出國熱潮影響,遊客數較疫情前減少約1成,幸運的是鯨豚現蹤率高,可見大型鯨類和海豚家族,其中弗氏海豚出現約400隻,抹香鯨也成群出沒,親子家庭客驚喜連連,直呼「非常療癒」。「晉領號」賞鯨船從成功漁港朝外海一路前進,載著20多名遊客出航,轟隆隆的引擎伴隨著碧海藍天,景緻怡人,眼尖的解說員突然廣播,「1點鐘方向有水花」。船隻行駛到距離鯨豚群約200公尺時降低速度,緩緩靠近目標,隨後在海面上怠速停留,1群弗氏海豚主動貼近船頭,遊客驚呼連連,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拍下珍貴的生態畫面。來自台北的徐女士說,抓住暑假的尾巴,帶孩子造訪這群海上精靈,非常療癒。解說員表示,弗氏海豚最大特徵是頭部及嘴喙有點像鳥,所以漁民取個外號叫「粉鳥鯃」,通常是成群出現,現身的時候有如海水沸滾,由於個頭比熱帶斑、飛旋稍大,因此容易觀察。賞鯨豚是季節性旅遊產業,全盛時期台東縣共3家賞鯨船業者,現僅剩成功鎮「晉領號」固定出航。業者指出,賞鯨豚的季節從每年5月開始,大約可持續至10月,可能疫情解封後,很多人選擇出國影響,今年賞鯨豚的遊客比疫情前減少約1成多。不過,業者說,今年鯨豚況算不錯,已經看到的大型鯨類有抹香鯨、偽虎鯨,及瓶鼻、熱帶斑、花紋、弗氏、飛旋等海豚家族,其中弗氏海豚最多出現約400隻,抹香鯨單次也有10幾隻現身。
搜奇/史前巨鯊存在地球「10幾億年」 科學家掃描化石身形長逾20公尺: 5口內吞下虎鯨
海中硬漢回來了!睽違5年,《巨齒鯊》迎來全新第二集,由傑森史塔森和吳京擔綱演出,這次更一口氣把時間推回到史前時代,巨齒鯊就已經存在;事實上,鯊魚存在於地球上已有幾十億年的歷史,甚至比恐龍出現的2億3千萬年還要更早地活在地球上,而美國羅德島州一家從事鯊魚研究和保護工作的非營利組織,先前在羅德島州的布洛克島以南,透過聲納探測器了解魚類狀況,偵測到一條長達50英尺(約15.2公尺)的大魚,懷疑這是300萬年前滅絕的巨齒鯊。羅德島州一家從事鯊魚研究和保護工作的非營利組織,透過聲納探測器了解魚類狀況,偵測到一條長達50英尺(約15.2公尺)的大魚,懷疑這是300萬年前滅絕的巨齒鯊。(圖/翻攝自臉書)根據鯊魚研究和保護工作的組織「The Atlantic SharkInstitute」在臉書提到,他們在羅德島州(Rhode Island)的布洛克島以南海域使用聲納探測器,發現船附近出現巨魚,從聲納圖判斷,這條魚長達50英尺(約15.24公尺)、重達40噸,外型像一條鯊魚,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已滅絕的巨齒鯊(Otodus megalodon)。科學家透過掃描巨齒鯊的脊椎、牙齒化石和大白鯊全身,還原出巨齒鯊的樣貌。(圖取自科學先端網頁science.org)不過這巨齒鯊的身形卻突然改變,研究員這時才搞清楚,圖像上的生物並非巨齒鯊,而是一大群在船附近徘徊的大西洋鯖魚,「牠們剛好排成鯊魚的形狀,而且時間長達2分鐘,我們一開始認為,是300萬年前消失的巨齒鯊,因為牠可能一直保持最初的型態,在短短幾分鐘內,我們以為牠又回來了」。根據《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指出,巨齒鯊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捕食者之一,直到300萬年前才滅絕,研究員普遍認為,由於牠的牙齒非常大,推估巨齒鯊可能以鯨魚、大魚或其他鯊魚為食。另外,科學家也依照脊椎化石與牙齒作最新的電腦3D計算,顯示巨齒鯊可長逾20公尺,幾口便能吃下8公尺大的獵物。經還原出的巨齒鯊體型,足以5口內吞下8公尺長的虎鯨。(圖/翻攝自推特)《紐約時報》報導,由於鯊魚骨骼大多由軟骨構成,鮮少能成為化石,多年來研究人員只能根據發現到的巨齒鯊牙齒和比對像鯖鯊、大白鯊等近親,推測牠們的體型,範圍從10公尺到18公尺不等,但「科學先端」(ScienceAdvances)期刊今天刊出一篇研究指出,科學家利用新的3D計算模型,研判巨齒鯊可能比原先人們所想更大、速度更快。根據威爾斯「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古生物學家皮米恩托(Catalina Pimiento)與倫敦「皇家獸醫學院」(RoyalVeterinary College)解剖學家賀勤森(John Hutchinson)於2014年展開跨界合作,並與研究團隊構建一套新的電腦3D計算模型。皮米恩托表示,經還原出的巨齒鯊體型,足以5口內吞下8公尺長的虎鯨。另因別處有比她們所用還大50%的脊椎化石,認為巨齒鯊體型顯然絕不只如此,體長最大應超過20公尺,比現有的座頭鯨還大。若這個由新3D模擬計算出的體型屬實,則巨齒鯊從A地至B地的巡游速度(單位距離消耗體力最少的速度)、食量也將讓人改觀。皮米恩托認為,巨齒鯊的巡游速度超過時速4.8公里,遠快於她們調查過的現今其他33種鯊魚;現今巡遊速度最快的鯊魚為太平洋鼠鯊,約時速3.2公里。
小虎鯨包圍遊艇撞爛船舵 船夫抱怨:媽媽帶小孩特訓
虎鯨是海豚家族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成年後可長到8公尺長、6噸重,是瀕危物種,未料近日有西班牙的船夫的遊艇,突然被一群虎鯨包圍後殘酷撞擊,導致船體嚴重受損。幸運的是,這群虎鯨在攻擊了一陣子後就離開。一群虎鯨包圍遊艇,並開始猛烈地撞擊船隻。(圖/翻攝自ABC7)從這名船夫利馬(Luis Eduardo Alves Lima)拍攝的畫面可見,一群虎鯨包圍遊艇,並開始猛烈地撞擊船隻。儘管遊艇相當堅固,但這群虎鯨最後還是摧毀了船舵,甚至差點掀翻了他的船。幸運的是,這群虎鯨在20分鐘後就離開了,而利馬也趁機駛到岸邊成功脫險。儘管遊艇相當堅固,但這群虎鯨最後還是摧毀了船舵,甚至差點掀翻船夫的船。(圖/翻攝自ABC7)根據多家媒體報導,事發當時,利馬正搭乘遊艇前往伊比沙島。一路上,他一邊享受海上微風,一邊觀賞魚群在海底暢游相當愜意,不料,這美好的時刻就因這一群虎鯨的包圍讓他敗興而歸。西班牙船夫出海航行時,遊艇突然被一群虎鯨包圍後殘酷撞擊,導致船隻嚴重受損。(圖/翻攝自 9 News Australia)利馬表示, 「從我的影片中看到,一頭母鯨魚遊過來後開始猛烈攻擊船舵,而幼鯨則在她身邊觀摩,接著她後退後小鯨魚也跟著撞擊船舵,所以這絕對是某種形式的教學行動」。西班牙船夫出海航行時,遊艇突然被一群虎鯨包圍後殘酷撞擊,導致船隻嚴重受損。(圖/翻攝自推特)根據海洋生物學家表示,虎鯨通常不會攻擊人類,偶爾會出現擦碰或尾隨船隻的行為,但很少發生刻意攻擊的情況,另外據「大西洋虎鯨工作小組GTOA」統計,光是5月份在直布羅陀海峽海域就發生至少20起虎鯨撞擊船隻的事件,2022年一整年就有207起,自2020年以來累積500起,目前尚無法確認虎鯨的撞擊行為動機,有專家認為,有可能是虎鯨「太調皮」,結果引發其他虎鯨模仿;再來就是有虎鯨曾被船隻傷害,導致見到船隻就會有報復的衝動。
小虎鯨誤入澎湖七美南滬港 保育人員急引導解困:後續存活恐有問題
澎湖七美島的南滬港,今早出現1頭身長150公分的小虎鯨,因為不時發出嗚嗚鳴聲而惹人注意發現。經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生態保育科和海保署保育人員會同趕往後,在下午以借用漁船引導出港。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秘書張宏安表示,下午2時許,經保育人員租用當地漁船引導下,小虎鯨在出港口600公尺後,即下潛游走。目前有請當地岸巡人員多留意,看是否還有再誤闖港區。七美以雙心石滬浪漫愛情島聞名,而南滬港是七美島主要對外海運交通門戶。值此旅遊旺季,每日登島人數都在3000人次以上,因此每日都有數十快艇來回穿梭,載送一船船遊客登島離島。但今天清晨5時許,有民眾意外發現,港區有頭小型鯨豚現身在港內迴游,雖有漁民企圖餵食新鮮雜魚,但鯨豚都不被吸引,甚至刻意拍擊海面發出聲響,也是沒有反應,加上擔心快艇進出頻繁且在港區奔馳,會傷及鯨豚安全,而通報保育機關。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根據畫面初步研判是小虎鯨,是澎湖少見物種,懷疑應是身體出現異狀。因此保育人員緊急趕往七美,將小虎鯨引導出港。只是虎鯨為群聚性動物,小虎鯨卻迷失如港,後續存活恐怕是問題。
船員惡夢!直布羅陀海峽成巨獸復仇地 殺人鯨群圍剿往來船隻…24船隻遇害
位於地中海地區的直布羅陀海峽,近期可以說是許多船員的惡夢,因為只要開船行經此處,就有很高的機率為被當地的殺人鯨群攻擊,24多艘船隻被攻擊到無法運作,當地拖曳船的出動次數也比2022年多出一倍。而海洋生物學家認為,這很有可能是殺人鯨的復仇行動。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60歲的船長漢密爾頓(Iain Hamilton)受訪時表示,自己在先前駕駛帆船行駛在直布羅陀海峽時,就遭遇5條殺人鯨的包圍。這些殺人鯨像是訓練有素般地輪流對帆船施加攻擊,整艘船的船舵就這樣被破壞,而殺人鯨此時還在不斷的衝撞的帆船,漢密爾頓描述「當時整艘船就像洋娃娃一般被人丟來丟去的」。後來透過呼叫拖曳船來協助後,漢密爾頓好不容易回到岸邊。這時後才從附近的漁村得知,近期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殺人鯨發生過多次攻擊往來船隻的事情,數量至少20起以上。就連漢密爾頓抵達岸邊時,附近的船廠還停有幾艘正在等待修理的船隻。報導中指出,因為殺人鯨群攻擊船隻的關係,今年西班牙海巡單位派出的拖曳船次數,已經是2022年整個年度的2倍之多。也有專家認為,如果將這些殺人鯨裝上GPS訊號發射器的話,或許往來的船隻就可以提前避開殺人鯨的攻擊。目前這項計畫已經獲得西班牙政府的採納,確定有6隻曾對船隻施加攻擊的殺人鯨會被裝上該裝置。報導中也提到,殺人鯨之所以會襲擊往來船隻,很有可能是源自於一條名叫White Gladis的雌性殺人鯨。當時White Gladis在遭遇人類的船隻時,不慎被傳隻撞擊,結果身上留下創傷,也有一說是White Gladis被非法捕撈的漁網纏住,差點就此喪命。科學家認為,White Gladis很有可能因此對人類的船隻懷恨在心,於是開始訓練其他殺人鯨來攻擊船隻。
曾經被撞過...科學家發現有虎鯨正在「特訓」同伴 攻擊船隻為自己報仇
日前一對夫妻駕駛遊艇航行在直布羅陀海峽上時,遭到6隻虎鯨攻擊,當時虎鯨不斷撞向船隻,讓夫妻倆非常懼怕,所幸在虎鯨們持續攻擊遊艇1小時後自行離開,恐怖經歷讓2人非常驚訝。對此有科學家指出,自2020年來大西洋不斷傳出虎鯨攻擊船隻的事件,恐怕是虎鯨發起的復仇行動。根據《每日郵報》報導,5月2日在西班牙外海的直布羅陀海峽,傳出有6隻虎鯨圍攻遊艇的事件。當時58歲的珍妮特(Janet Morris)和58歲的斯蒂芬(Stephen Bidwell)一同在船上,不斷遭到虎鯨們猛力撞擊,所幸虎鯨們在持續攻擊遊艇1小時後失去興趣自行離開。而斯蒂芬在事後受訪時表示,當時情況令人心生畏懼「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經歷」,他更表示,當時遭到虎鯨攻擊時,遠方有一隻成年虎鯨待在一旁,似乎是在監督其他虎鯨攻擊他們。而在事發後2天,5月4日再次傳出3頭虎鯨衝撞了一艘遊艇事件,船長韋納(Werner Schaufelberger)指出,當時有1頭大的虎鯨帶著2頭小的,而大虎鯨不斷從側面用力撞擊船隻,而小虎鯨則透過觀察,模仿起大虎鯨的動作也撞上了船,最終刺穿了船舵。而船員們則在西班牙海岸警衛隊的協助下回到岸邊,不過船隻卻因受損嚴重而沉入海裡。事實上,大西洋自2020年起,接連傳出數十起虎鯨攻擊船隻的事件,經過科學家幾年的調查後發現,很可能是一頭名叫格拉迪思(White Gladis)的雌虎鯨發起的報仇行動。對此,葡萄牙阿威羅大學的生物學家阿爾佛雷多(Alfredo López Fernandez)指出,格拉迪思過去可能遭遇過船隻相撞,或是受困於非法漁獵活動中,因此造成創傷,導致牠出現主動攻擊人類的行為。不過阿爾佛雷多也表示,成年虎鯨並不會教導小虎鯨攻擊船隻,可能是因為虎鯨為高度交際動物,可以透過模仿來傳遞行為,因此小虎鯨才會做出攻擊行為,不過對牠們來說這是一種玩耍的方式,並不真正具有攻擊目的。
20隻鯊魚慘遭「虎鯨界開膛手傑克」剖肚 專家:南非海岸鯊魚族群威脅
南非西南部的干斯拜(Gansbaai)漁村,近日出現大批鯊魚慘遭開膛剖肚、宛如外科手術般陳屍在海邊。對此,干斯拜海洋保育團體「海洋動態(Marine Dynamics)」的海洋生物學家就直指,嫌犯就是前科累累的虎鯨「左舷(Port)」和「右舷(Starboard)」。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取自「海洋搜尋」研究與保育團體 YouTube)從社群平台的照片可見,一隻隻殘缺不全的鯊魚屍體被沖上岸,這些鯊魚屍體都從下腹部被剖開,胸鰭上甚至留下牙齒咬痕,而肝臟都不見了。綜合外媒報導,位於南非開普敦(Cape Town)的干斯拜漁村,有村民在散步時就發現這些殘破不堪的鯊魚屍體。根據當地「戴爾島保育基金會」的海洋生物學家湯納(Alison Towner)前往查看後表示,殺害這些鯊魚的真兇,竟是虎鯨「左舷」和「右舷」。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取自「海洋搜尋」研究與保育團體 YouTube)這對惡名昭彰的虎鯨在當地早已出名,且在事發3天前,有目擊者就在干斯拜外海目擊這兩隻虎鯨。據湯納指出,這起事件值得關注的點是,這對虎鯨是第一次在這個海域行兇,而且「頭一次就有這麼多鯊魚屍體被沖上岸」。另外,海洋生物學家華森(Ralph Watson)說明,「我們總共發現了20隻鯊魚」,受害者包括19隻扁頭哈那鯊和1隻銳齒皺唇鯊。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圖/翻攝自推特)然而,這並非左舷和右舷最大膽的獵殺行動,專家表示,之前開普敦附近水域的一群大白鯊也慘遭這兩隻虎鯨殺害,去年也有拍到右舷和另外4隻虎鯨在摩賽灣(Mossel Bay)追殺一隻大白鯊。早在去年,就有右舷追殺大白鯊的影片曝光,這也讓生物學家憂心,因為這顯示類似行為已在虎鯨群中傳開,且研究顯示,虎鯨有能力教導同伴獵食技巧。專家認為,雖然虎鯨獵食海豚或體型較小的鯊魚並不罕見,但虎鯨獵食大白鯊的證據卻相當稀少,左舷和右舷獵殺大型鯊魚的行為並不尋常,華森表示,「牠們的獵殺手法『如外科手術』,針對鯊魚的肝臟下手,因為這是很營養、富含油脂的部位」。
海龜遭虎鯨狠咬追殺 暖心男子伸手救回一命
巴拿馬一名男子凱·蘇爾文斯(Kai Survance)日前和朋友搭船出海時,發現一隻海龜被虎鯨緊咬不放,便出手救回牠一命。從影片中可見,一隻赤蠵龜被虎鯨狠狠咬住,張開血盆大口掠食,而海龜在逃跑的過程中,還被推擠到漁船上,這也讓蘇爾文斯和他的友人決定將這隻海龜救起,其中一人不斷大喊「抓住這隻海龜」、「我們必須救這隻海龜」。隨後兩人趁虎鯨不注意時,將海龜抱起,將牠放回周圍皆安全的海裡。而這段影片也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留言「大自然是殘酷的」、「我知道這是自然法則,但是謝謝你們幫助牠」。
5隻虎鯨圍殺大白鯊!「激戰1小時」稀有畫面流出 科學家驚曝:牠們只吃肝臟
身為海洋世界食物鏈最頂端的獵食者大白鯊,竟然也成了虎鯨飽餐一頓的對象,近期有空拍機捕捉到,位於於南非西開普省(Western Cape)的南部港口城鎮莫塞爾灣(Mossel Bay),有5隻虎鯨合力圍捕大白鯊的影片,場面令人震撼。據《每日星報》報導,今年5月有空拍機拍攝到一段珍貴的影片,畫面中可見,5隻虎鯨正試圖「獵食大白鯊」,且雙方激戰長達一小時之久,最終大白鯊還是抵擋不住5打1的劣勢,落入虎鯨群口中。科學家指出,從被沖上岸的大白鯊屍體中觀察發現,肝臟已被啃食一大部分,而其於器官仍完好。南非鯊魚科學家艾莉森湯納(Alison Towner)在一份研究中指出,虎鯨可能正通過「文化傳播」學習集體獵食,「這種行為以前從未被詳細目擊過,當然也從未被攝像鏡頭捕捉到。」艾莉森湯納進一步補充,自從這場獵食活動發生後,大白鯊便從該地區消失,45天內只出現過一隻,看來大白鯊也擬定了「逃跑策略」,藉此應對虎鯨的襲擊。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和研究合著者埃爾文(Simon Elwen)指出,「虎鯨是非常聰明的動物,牠們的群體狩獵方法使牠們成為非常厲害的掠食者」,雖然虎鯨同樣身為海洋的頂級捕食者,但此前掌握牠們攻擊大白鯊的證據有限,僅能從被沖上岸的屍體狀態推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