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緩解
」工程師「蛋蛋」爬滿蚯蚓血管 恐釀不孕!醫推「冷水坐浴」恢復生機
一名35歲年輕工程師因工作需求常久坐打電腦,總是覺得下體悶悶的,仔細一看睪丸,發現上面竟爬滿了像蚯蚓一樣的突起血管,檢查後才發現是精索靜脈曲張。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分享,精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於年輕男性的疾病,成年男性中大約有15%的人有這樣的狀況。這種狀況發生於睪丸的靜脈血管,其中靜脈的瓣膜發揮著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功能。當這些瓣膜因某些原因受損,可能會導致血液逆流,進而引發靜脈的曲張與擴大。顧芳瑜說明,受到人體生理結構的影響,精索靜脈曲張通常好發於左邊睪丸,其症狀可分成三級,一級需要透過仔細觸診才能摸到;二級則是休息狀態下觸診可摸到,但肉眼不可見;三級則是肉眼輕易可見。而精索靜脈曲張可能也會是男性不孕的其中一個原因,顧芳瑜解釋,導致男性不孕的幾個主要原因中,大概有2~4成機率與精索靜脈曲張有關,因為陰囊腫脹時會導致睪丸散熱不佳,進而影響精蟲的活動力,造成睪丸疼痛(蛋疼),嚴重點則可能導致不孕。然而,顧芳瑜表示,如果是單純睪丸外觀有膨大的血管但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話,是不需要治療的。他也分享一個簡單易行的改善方法,可以自己在家準備一臉盆的室溫冷水,每天洗完澡後將睪丸泡在冷水內15-20分鐘,有機會讓睪丸降溫並讓疼痛感下降,持續一到兩個月,精蟲品質就可能可以恢復得不錯。此外也可以用藥物輔助,通常是以口服消炎止痛藥為主,也有少數幫助靜脈曲張的口服藥,大部分輕微的精索靜脈曲張,都可以依靠口服藥物緩解不適。假設冷水坐浴及口服藥都無法解決時,才會建議做手術,手術目的是紮掉膨大的血管以減緩症狀,目前主要有顯微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效果都不錯。但顧芳瑜也提醒,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手術方式,可以完全避免精索靜脈曲張的復發。顧芳瑜更藉機呼籲,不孕原因有很多,精索靜脈曲張僅是其中之一。由於他常遇到很多不孕男性患者來到診所就表明希望做手術,習慣把原因歸咎到比較常見的因素,只求可以快速解決。但他建議還是要交由泌尿科醫師觸診及檢查判斷,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後,仍然有精索靜脈曲張問題時,再考慮做手術。
慢性便祕恐罹大腸癌?年長者便祕怎解?
引起慢性便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神經問題、結構性改變、腸道發炎或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臺安醫院內科部蘇志盛主任說明,年長者便祕原因有很多,當中最危險的就是大腸癌引起的。若持續三個月有血便、體重減輕、不規則的排便的習慣,會建議大腸鏡來釐清導致便祕的原因。大腸癌造成慢性便祕造成年長者罹患慢性便祕最常見的就是大腸癌,因為腸道長腫瘤或是病變狹窄,堵住一部分的空間,導致糞便難以通過。蘇志盛主任說明,我們會根據慢性便祕患者的年紀、遺傳基因、家族病史、血便、體重減輕、不規則排便習慣,並持續三個月以上,除了使用藥物緩解症狀之外,也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釐清便祕的原因。慢性病也會造成便祕蘇志盛主任表示,年長者一來他們本身就是大腸癌高風險族群,二是有許多慢性病,需要服用較多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慢性便祕。那會透過整個身體的狀況以及一些危險徵兆,例如便祕情況交替出現、體重瞬間減輕3公斤,那都會建議患者透過大腸鏡釐清原因,再根據病人的特性、慢性病來做一些調整。從飲食、運動改善臺安醫院孫榕營養師表示,年長者可能熱量或者蛋白質攝取不夠,導致患有會有肌少症,再加上牙口不好,所以他就更不願意吃。因此,在烹煮時,建議可挑選一些嫩葉、煮的比較軟爛或者是剁碎,讓長者比較好去咀嚼、比較好吞下去,那就增加它膳食纖維量。同時,再配合運動來改善腸道蠕動、肌少症等狀況。如果以上兩個方法都沒辦法調整的話,建議尋求醫生的幫助,透過治療以及藥物去改善便祕的狀況。
過年狂嗑大餐宵夜!「1行為」胃食道逆流恐找上門 7症狀一次看
農曆新年、春酒旺季後,腸胃科門診量總是會比年前增加,常可見到民眾因為年節期間飲食較無節制,熬夜吃宵夜,加上一場又一場的春酒,經常吃飽後倒頭就睡,而發生胃食道逆流的困擾,患者恐增加2成。醫生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有火燒心、嘔酸、喉嚨痛、胸口痛等,若置之不理恐提高罹患食道癌風險。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指出,食道與胃交接處的括約肌可避免胃內容物回流食道,但這括約肌偶爾會關閉不緊密,使胃內容物逆流回食道,當此逆流造成令人困擾的症狀或使食道黏膜發炎受傷時,即為胃食道逆流疾病。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包括火燒心、嘔酸、喉嚨痛、胸口痛、喉頭異物感、吞嚥不適、 慢性咳嗽等,倘長期不理會或是控制不佳,胃酸經常逆流刺激食道,可能提高罹患食道癌風險。康本初提到,胃食道逆流好發於肥胖、抽菸習慣、嗜喝咖啡、習慣快速進食、三餐不正常者,另外,倘有相關病史,或是經常吃宵夜接著就寢者也較易發生。肥胖過重會造成腹壓增加,是造成胃食道逆流重要的因素;而進食後,胃酸分泌增加,平躺時胃內容物可能逆流回食道,引起胃食道逆流。治療方面,康本初說,可用藥物緩解症狀,同時調整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過重者減輕體重,戒煙戒酒,不要一吃飽就睡,睡前2至3小時應儘量避免吃東西,睡覺時床頭枕頭墊高,避免穿緊身衣物。飲食部分,少吃酸性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番茄、洋蔥、碳酸飲料、辛辣等食物),易引發胃逆流的食物也要當心,像是油膩或油炸食物、含咖啡因飲料、巧克力、含薄荷食物等,三餐不要吃太飽。最後,康本初提醒,年節期間通常飲食較無節制,熬夜吃宵夜,加上年後一場又一場的春酒,對腸胃都會造成影響,而吃飽後倒頭就睡,是引起胃食道逆流常見的因素之一,倘不適的症狀持續,應至胃腸科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治療。
習慣躺床追劇、滑手機 醫呼籲:小心「1現代疾病」找上你!
躺在床上滑手機,突然頸後傳來一陣陣疼痛,酸麻感不僅蔓延至頭部,甚至肩膀、手腳也感到麻木......小心!困擾現代低頭族的「枕神經疼痛」也可能找上你了。床上追劇滑手機 易引發「枕神經疼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醫師高瑛說明,枕神經疼痛是指枕神經(occipital nerve)受到夾擠導致的神經痛症狀。此疼痛多半會是後腦接近上頸線(superior nuchal line)的地方有一個激痛點,按壓此處會引起放射狀的頭痛,從後腦勺延伸至頭頂、側面、甚至眼睛後方。引起枕神經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外傷(直接撞擊、高位頸椎骨折、或是頸部揮鞭性損傷導致頸椎第二節神經根壓迫)、神經腫瘤、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等等,此症狀女性比較容易發生,臨床上遇到的病患有50歲上下的女性,但年齡和特定族群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主因是「長時間固定姿勢」,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引起疼痛。有些人可能因為長期仰頭工作、或喜歡在床上看書、追劇,長時間保持不良的頭部姿勢,導致疼痛發生。藥物、物理治療緩解 嚴重者可考慮注射類固醇高瑛解釋,部分患者可能會自己嘗試吃藥或者忍耐一段時間,但當疼痛持續較長時間並影響生活品質時,他們才會尋求專業的幫助。高瑛提及,偶發性的枕神經疼痛,有機會以藥物緩解,但若症狀持續或程度增加,以及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手腳麻木,則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的神經病變。一般而言,醫師會使用保守治療方法,如採用藥物、物理治療等,另外也會建議病患嘗試頸部的伸展如頸部下壓或側拉運動,若症狀嚴重則可以考慮經皮注射類固醇以達疼痛緩解目的。少部分病人由於疼痛經保守治療未見改善,或是外傷導致的枕神經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枕神經。止痛治標不治本 每半小時應伸展、適當使用頸圈高瑛提醒,不論是追劇或是工作,頸椎的保健不外乎就是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前彎或後仰,看電腦平板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幾乎大家都是手機低頭族,過小的螢幕注視太久,也會引起頸部和眼部肌肉僵硬,建議勿注視太久。此外,若頸痛症狀嚴重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頸圈緩解頸部僵硬及肌肉發炎狀況。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疼痛,仍然不能完全根治問題,要真正徹底解決枕神經疼痛,還是要依靠自己有自覺的調整不正確的身體姿勢和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再度復發。
滑手機肩頸、手腳痠麻!當心「枕神經疼痛」 醫:避免長時間2動作
低頭族若出現頸後疼痛,及頭部、肩膀和手腳酸麻感時,就要當心「枕神經疼痛」可能找上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高瑛也提醒,頸椎應避免長時間過度前彎或後仰,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高瑛醫師說明,枕神經疼痛是指枕神經(occipital nerve)受到夾擠導致的神經痛症狀。此疼痛多半會是後腦接近上頸線(superior nuchal line)的地方有一個激痛點,按壓此處會引起放射狀的頭痛,從後腦勺延伸至頭頂、側面、甚至眼睛後方。高瑛也解釋枕神經疼痛的原因,包括:直接撞擊、高位頸椎骨折、或是頸部揮鞭性損傷導致頸椎第2節神經根壓迫等「外傷」、「神經腫瘤」、「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等。其中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好發於女性,主因則是「長時間固定姿勢」,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引起疼痛,例如長期仰頭工作或喜歡在床上看書、追劇。雖然偶發性枕神經疼痛有機會靠藥物緩解,且頸痛症狀嚴重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頸圈,以緩解頸部僵硬及肌肉發炎狀況。但高瑛也提醒,若症狀持續惡化,還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手腳麻木,就建議要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的神經病變。她續稱,頸椎的保健不外乎就是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前彎或後仰,尤其看電腦或平板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而低頭族也要當心注視過小的螢幕太久,否則同樣會引起頸部和眼部肌肉僵硬。一般而言,醫師會採用藥物、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方法,也會建議病患嘗試頸部伸展,如頸部下壓或側拉運動。不過若症狀嚴重則可以考慮經皮注射類固醇以緩解疼痛,少部分病人則由於保守治療未見效果,或是外傷導致的枕神經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枕神經。但高瑛也強調,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疼痛,無法完全根治問題,因此若想徹底解決枕神經疼痛,還是得自動自發地調整不正確的姿勢和生活習慣,才能避免再度復發。
6旬翁患巴金森氏症痛苦難耐 「神波刀」治療成功擺平手抖!
60歲的邱先生,6年前出現手抖症狀,就醫確診罹患巴金森氏症,一開始以口服藥物緩解症狀,但近年手抖嚴重、僵硬,連喝水都無法完成,人生大受打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主任呂明桂,建議進行「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手術」(簡稱神波刀)治療,邱先生術後手部顫抖消失,能順利拿湯匙與水杯,讓他直呼:「很難想像,半天之內,原來的悲苦世界竟能翻轉」。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巴金森氏症僅次於失智症,為國內第二常見之神經退化疾病,根據110年健保資料統計,巴金森氏症病友人數共77,428人。台灣癌症防治網文獻顯示,此疾病影響65歲以上的疾病人口盛行率約1%,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也增加,80歲以上的人口可達4%。主要症狀包括動作遲緩、肢體顫抖、僵硬、步行及平衡障礙等,許多病人同時也有便秘、失眠等非動作障礙問題。動作遲緩肢體顫抖僵硬步行平衡障礙便秘失眠超音波熱消融 免開刀麻醉 呂明桂表示,許多病友初期使用藥物控制疾病或許有效,但服藥的頻率及藥效的波動,對許多病人仍造成困擾,也有為數不少的病友無法忍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衛福部去年111年核准神波刀治療可使用於巴金森病人,無異是一大福音。神波刀運用非侵入性的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束,找到病灶處定位,在僅約0.4公分大小的神經組織進行熱消融,阻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路。▲「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手術」深入腦部核心治療位置。(圖/中醫大附醫提供)呂明桂說明,神波刀治療不需開刀與麻醉,即使病人有糖尿病等多重慢性病,也不必顧慮傷口感染風險而放棄治療。惟須注意的是,目前神波刀治療仍以單側症狀為主,且接受治療者頭骨密度不能太低,否則超音波能量將無法有效傳遞到腦內治療標的。中醫大附醫神波刀治療團隊已累積豐富經驗,能以標準化的治療流程為病患改善常見的巴金森病症狀,幫助病友重拾生活品質和自信心。
椎間盤出問題壓迫神經 需做脊椎手術應注意「這些」!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若椎間盤出現問題,輕微受傷可能會產生背部疼痛等症狀,但有些嚴重會壓迫到神經,產生神經性麻痛,甚至造成肢體無力、大小便困難等,須依症狀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如何治療椎間盤問題? 須依症狀嚴重度評估當椎間盤出現問題時,其實不一定要進行手術。雙和醫院神經外科林乾閔副院長表示,大約80%以上的椎間盤問題是不需要開刀的,可以採保守治療,請病人多休息不要再刺激神經,或吃消炎止痛藥物緩解發炎反應造成的疼痛,也可以做震波、微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甚至用類固醇做局部的痛點注射或神經阻斷。至於什麼樣的情況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呢?林乾閔副院長提到,如果椎間盤問題產生的神經壓迫,已經造成肢體無力、疼痛難耐,甚至影響到大小便功能等,可能才需考慮進行手術。脊椎手術治療有2目的 手術選擇應注意「這些」而在手術前醫師須先確認病人的症狀與影像檢查結果符合,確定症狀是源自於椎間盤問題後才可進行手術,避免無意義的過度治療。此外,林乾閔副院長也強調,手術方式的選擇要越簡單越好,更要符合病人的需求,而開刀的目的有2個,第一「減壓」,讓脊椎神經不要再被壓迫;第二「維持穩定度」,若脊椎不穩定就需強化,甚至要做融合、固定。像壓迫性骨折,其實灌骨水泥就能解決病人的問題。若是椎間盤突出,就需把壓迫的椎間盤清除,而當脊椎不穩定時就需做融合、固定,並盡量用微創的方式減少病人的神經、肌肉、血管傷害,這些都是脊椎手術必須要考量的部分。▲雙和醫院神經外科林乾閔副院長手術脊椎融合器怎麼選? 注意大小、融合率、材質另外,如果需要做融合手術,那脊椎融合器的選擇也相當重要。林乾閔副院長表示,脊椎融合器的大小須符合脊椎椎體的大小,才能有較多的接觸面積,融合率也會因此越高。除了大小、融合率以外,脊椎融合器的材質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部分。林乾閔副院長表示,脊椎融合器的材質包含一般的聚乙烯材質、鈦、TM等,以及最新的氮化矽材質,它不只融合率較高,同時還具有抗菌的效果。不過,脊椎融合器市面上約有上百多種,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呢?林乾閔副院長指出,其實每個人的狀況不太一樣,可以依個別情況跟專業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融合器。像林乾閔副院長就提到,過去有個病人骨質較差,融合率可能會受到影響,再加上病人本身身體疾病較多,醫師擔心其術後感染的風險,在經過討論後便決定使用氮化矽材質的脊椎融合器,不僅有抗菌功能也能加速脊椎融合,而使用後也如預期,沒有產生任何感染的併發症,並有很好的融合率。椎間盤問題不論是治療或融合器,都應依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林乾閔副院長也特別提醒,若要進行手術,不論是骨科或神經外科一定要找特別了解脊椎手術的醫師進行討論以及後續的治療。
老翁疑妻偷客兄持獵槍射擊! 醫提醒:檢查有無「三偷妄想」問題
日前宜蘭縣一名92歲的丁姓老翁,因懷疑77歲的妻子「偷客兄」,雙方吵架後,妻子將門反鎖,老翁竟持雙管獵槍向房門射擊,妻子腹部及腿部中彈,所幸送醫後,無生命危險。精神科醫師表示,此案例中,最該被重視的是「三偷妄想」,這三種妄想包括認為配偶「偷」人、外傭「偷」錢和媳婦「偷」珠寶,如想判斷患者有無罹患三偷妄想,可以藉由詢問患者「你是如何發現這件事情的?」來做判斷。根據ETtoday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指出,「三偷妄想」是失智症長者的常見症狀,主要是認知功能退化到中期時,即會開始出現判斷力不佳、記憶力差、情緒失控的症狀,此外患者的照顧者通常為家中這三種弱勢成員,配偶、媳婦、外傭,因此失智症患者更容易針對他們。鄭勝允表示,如民眾想判斷患者有無罹患三偷妄想,可以藉由詢問患者「你是如何發現這件事情的?」,來做判斷,因為失智患者的妄想全是猜測,他們除了記憶力、推理能力缺損外,在敘述事件來由時,往往也不合邏輯,因此可由發問來判斷病情。鄭勝允也建議,家屬應帶患者至老年經神科治療,因非藥物治療通常效果有限,如果試著向病人講道理又會激怒他們,所以最好在醫師評估下,用藥物緩解病情,也讓家人安全受到保護。
破解偏方 醫生曝6招愛眼方法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若民眾遇到疑難雜症,只要關鍵字一搜應有盡有的答案為大家解惑,而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醫療資訊,而這些深植人心的觀念,又都是正確的消息嗎?銀杏抗血栓氧化 延緩失智靠醫療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黃怡臻醫師表示,據國內、外研究指出,銀杏果實或是銀杏葉萃取物,尚未被證實有減緩癡呆及強化記憶力等效用。銀杏葉萃取物雖然可以促進神經細胞增生以及抗血栓、氧化的作用,但是用於認知功能改善和預防退化並沒實質幫助,因此銀杏葉萃取物只能說是保健食品,若病人需要延緩失智症,還是需要借助相關藥物緩解。醫師建議,預防失智症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飲食上盡少攝取太油膩和糖分的食物,維持規律作息,定期安排休閒活動如,閱讀、繪畫、散步、跳舞,與人社交等習慣,從事可增進腦力的運動,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想要舒緩眼睛 就要適度「遠眺」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眼睛和綠色的關聯性,可以從可見光說起,所有電磁波中,波長介於380~750nm之間稱為可見光,人類所看到的彩虹七彩光譜就在這個區間。人眼睛最敏感的波長是555nm,對應到正好是綠色的波段,因此人在看綠色物體時,綠色的光波波長較短,容易對焦,所以睫狀肌和水晶體會處於較為放鬆的狀態。若要達到舒緩眼睛的效果,「距離」才是更重要的方式,江明璇醫師表示,近處的綠色植物和遠方的天際線,後者可以調解眼睛肌肉到遠端,幫助睫狀肌恢復彈性,因此綠色不全然能舒緩疲勞和預防近視,仍要適時讓眼睛休息搭配遠眺才是護眼的小撇步。六招愛眼方法 日常生活做起江明璇醫師分享6招愛眼方法,民眾不妨適度調整原先用眼習慣,愛護眼睛從生活小細節開始做起:1.用眼30分鐘休息5-10分鐘。2.適時望向遠方有助於睫狀肌放鬆。3.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之餘,別忘記眼睛也要做好防曬(戴帽子、太陽眼鏡皆可) 。4.不在暗室滑手機;手機/電腦螢幕亮度設定不要過度刺眼或太暗。5.每年定期至眼科做視力檢查。6.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如大部分的深綠色和黃色蔬果(綠花椰菜、菠菜、南瓜、玉米、奇異果等)。
腹瀉就診創3年新高紀錄 9歲女童上吐下拉「1天超過10次」
疾管署日前公布,近期單週腹瀉就診人次達到16.5萬人,創下三年來新高紀錄,且當中高達9成為感染諾羅病毒導致,自春節假期後至今就未曾趨緩,依趨勢觀察,評估目前仍再染病高峰,民眾得多加注意。雙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鄭弘彥表示,日前在診間就遇到一名9歲女童因一天內嘔吐超過10次並伴隨腹瀉來就醫,病人因嚴重嘔吐吃不好,甚至出現脫水及酮尿症狀,所以緊急安排住院治療,先給予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及葡萄糖,病人的糞便經過腸道細菌與病毒分子檢測(BD MAX™ Enteric Bacterial and Viral Panel)發現是感染諾羅病毒,以支持性治療並配合藥物緩解症狀,5天後才康復出院。鄭弘彥醫師指出,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觸傳染,傳染力極強,成人或幼童都有可能被感染。像上述個案,經過病史詢問發現,可能是全家外出郊遊時,以山泉水沖洗水果,食用後不幸感染,原以為只是一般的腸胃炎,但因為女童嚴重連續嘔吐及水樣腹瀉,加上食慾與活動力下降,家長警覺不對後才送醫。鄭弘彥醫師強調,孩童身體水分占比約7成,感染急性腸胃炎後更要注意脫水的狀況,可觀察皮膚彈性是否下降,或出現嘴唇乾裂等狀況。而兒童急性腸胃炎首先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並配合清淡飲食,如果仍然持腹瀉、嘔吐及食慾不振,建議應該盡快就醫治療。想要預防諾羅病毒,鄭弘彥醫師建議,可從注意手部衛生、戴口罩與勤消毒開始,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在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都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蛋、肉類或貝類等產品,以及飲用未煮沸或消毒之生水。另外,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因此家長照顧嬰幼兒時,仍要多注意家中環境廁所衛生,要多洗手,少去公共場所及人潮多的地方,以避免接觸傳染,若不幸感染,出現強烈腹瀉、嘔吐,甚至是抽搐症狀時,請盡速送醫勿延遲。
國一生咳嗽又鼻塞但不是感冒 醫見異狀揪出「1病」:開學季為好發期之一
一名國一女生近日出現咳嗽、鼻塞,不時還會眨眼、甩頭、聳肩,媽媽以為是感冒,到診所拿藥超過一周都沒改善,後來醫師診斷為妥瑞氏症,對症下藥一次就痊癒;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指出,臨床發現開學季也是妥瑞氏症好發期,懷疑是青少年壓力症候群的一種表現。全台國中小13日開學,近日在腸胃型感冒、新冠肺炎以及流感交錯流行下,坊間小兒科、家醫科以及耳鼻喉科病號驟增,小兒科醫師施勝桓發現少數妥瑞氏病患以偽感冒症狀表現,導致久治不癒,這名國一女生就是其中一例。媽媽帶孩子就診時表示,女兒咳不停、鼻音濃重、感冒超過一周了,到其他診所吃藥都沒改善,但和孩子對談,施勝桓發現女孩還合併眨眼、甩頭、聳肩、表情怪異等症狀,診斷是妥瑞氏症,給予神經鎮靜藥物服用,很快症狀就緩解。施勝桓解釋,研究發現妥瑞氏症的病因,與腦部多巴胺受體的過度反應有關,臨床也發現,開學、轉學、搬家、換床以及父母吵架等環境轉變是五大妥瑞氏症發作促因。施勝桓指出,妥瑞氏症好發於青少年,盛行率約5到10%,其致病的機轉目前仍不清楚,有研究發現,妥瑞症可能和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而其疾病機轉在於神經傳導的巴胺受體過度反應有關,就像拍皮球,拍太大力皮球彈太高,也造成受神經傳導的五官、四肢抽搐,在治療方面,透過師長輔導,患者情緒有所紓發後,症狀可不藥而癒,或可使用讓神經鎮靜藥物緩解。
她吃海鮮腹痛就醫「未查出病因被允許出院」當晚去世 家屬憤而提告…判決曝光
大陸雲南省一名許姓女子日前在吃完海鮮後腹痛就醫,僅遭院方以點滴進行治療,當天中午便讓她出院;未料許女當晚8時15分就被家屬送往急診,於9時30分搶救無效去世。當地司法中心鑑定,許女的死因是腹內疝致絞窄性腸梗阻,家屬得知後憤而提告,最終,法院判決醫院須承擔原告損害50%的責任,賠償許女家屬41萬6258.04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4萬4110元)。綜合陸媒報導,雲南省昆明市一名許姓女子日前在吃完海鮮後腹痛不止,在家人的陪同下去當地某間醫院就診;院方發現,由於許女之前曾在醫院做過人工流產,術後未進行消炎治療,把她帶到婦產科檢查,但未查出病因,隨後又將她帶到一般外科,經醫師初步判定,她應是罹患急性闌尾炎或腹膜炎,於是對她進行點滴治療。許女當天中午覺得腹痛減輕就出院回家,未料當晚8時15分,她被人叫了15分鐘都沒回應;之後察覺異狀的家屬立即將她送往急診,於9時30分搶救無效去世。當地司法中心鑑定,許女的死因是患有腹內疝致絞窄性腸梗阻,讓家屬得知後憤而提告。判決書指出,許女家屬認為,醫院起初為許女提供診療的過程中,違反診療常規且疏忽大意,未盡到相應的治療義務,外加未及時對她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從而延誤了最佳醫治的時機,由此造成了她死亡的後果,因此要求院方賠償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64萬4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85萬3900元)。醫院辯稱,許女家屬的要求沒有任何法律事實和依據可循,所以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加上藉由屍檢報告可知,許女是人工流產後誘發腹內疝至絞窄性腸梗阻致死,與過錯鑑定報告中所述的沒有履行告知義務、病曆書寫不規範等疏失沒有直接因果關係。不過,法院據當地司法中心鑑定資料,表示醫院替許女實施診療的過程中確實存在過錯,像是未進一步查出她腹痛的原因,另據急腹症的處理原則,應盡快明確診斷,針對病因採取相應的措施,但醫院不光未在此方面給予高度的注意,也沒進一步觀察及完善相關檢查,對許女的病情觀察評估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延誤了病情診斷,與她死亡的事實存在因果關係。法院指出,許女打完點滴後出院回家,仍未被醫院查出病因,先前醫院的治療也僅用鎮痛藥物緩解其疼痛的症狀,並未採取相應留院觀察的措施,此情況無疑造成了她的死亡。另一方面,作為患者的許女,從上午病發入院,到未查出病因就出院,於當天傍晚離世,醫院無證據證實已盡到足夠的審慎檢查和觀察的義務。最終,法院判定醫院須承擔原告損害50%的責任,而許女的醫療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合計為83萬2516.08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68萬9100元),醫院應賠償其家屬41萬6258.04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4萬4110元)。之後醫院不服一審判決,向法院提起上訴,但在二審期間,出於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且對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均無異議,因此遭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時常不明頭痛須注意! 恐為皮蛇初期症狀
3歲的何小姐因右側太陽穴周圍頭痛數日,懷疑有偏頭痛而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神經內科求診,並表示經常是抽痛數秒,但無噁心、嘔吐、畏光等典型偏頭痛症狀,醫師詳細檢查發現右額有淡淡紅疹,得知紅疹是當日才剛出現,卻已有逐漸擴散及眼睛疼痛感,經詳細診斷後研判是遭到「皮蛇」入侵,為三叉神經第一分支的帶狀皰疹感染,且有侵犯眼睛的疑慮,為避免情況惡化,立刻安排住院以抗病毒藥物注射與眼藥膏治療,所幸一週後水泡逐漸癒合康復出院,何小姐回門診再次檢查時,開心表示頭痛與眼睛痛的情況明顯改善,視力也未受影響。帶狀皰疹症狀 初期疼痛難耐神經內科吳俊毅醫師表示,頭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不明頭痛數日應盡早就醫詳細診斷。俗稱的「皮蛇」病毒與兒童常見的水痘一樣,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造成,在第一次被感染時,稱為水痘,復原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於年紀大、壓力大、免疫力低下時,病毒重新活化並沿著該神經節支配的範圍發病,此時的復發即稱為帶狀皰疹。由於臨床表現初期常有疼痛症狀,數日後才產生帶狀分布的皮疹、水泡、紅腫等皮膚症狀,因此初期僅疼痛症狀時,較難即時正確診斷,且依發病位置不同,常見生長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一般也常被誤認為是普通的頭痛或腰痛,此時民眾對自己身體的覺察及醫師的詳細檢查就非常重要。需抗病毒治療 避免擴及神經大多數的帶狀皰疹只需要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輔以適當的傷口照護,注意帶狀皰疹會透過皮膚直接接觸、飛沫、空氣等途徑傳染,傷口完全結痂前應避免接觸他人,切勿自行戳破水泡,避免病毒傳播與傷口感染。帶狀皰疹若侵犯到臉部、三叉神經、顏面神經、臀部周圍薦椎神經範圍,恐造成角膜炎、結膜炎、視網膜病變、大小便失禁、甚至併發腦膜炎的危險,需即時接受7至14天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且約有10%至15%的病人在急性期過後,可能持續有疼痛、灼熱等皰疹後神經痛症狀,需使用特定種類的藥物緩解。吳俊毅醫師提醒,平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以維持足夠的免疫力相當重要,有相關症狀即時就醫治療,避免導致嚴重併發症。目前有許多醫療院所有提供自費的帶狀皰疹疫苗,建議五十歲以上民眾可接種,無論是否曾經感染水痘或帶狀皰疹,接種疫苗後都能預防感染帶狀皰疹與相關併發症。
中國解封大範圍感染 病床達飽和死亡人數飆升
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確診人數直線上升,各級醫院人滿為患。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分析了中國大陸目前疫情狀況。他表示目前確診病患大量湧入醫院,使醫院病床達到飽和,但住院病人治療效果不佳,遲遲無法康復,甚至也病情加重死亡個案,上述情況讓病房周轉率無法提高。他建議要強化社區醫院功能,關鍵是在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緩解病患症狀。
大熊貓「團團」病逝⋯醫療團隊含淚放手 下午1時48分心跳停止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7日晚間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隔日雖甦醒,但後肢明顯無力。今(19日)上午「團團」好不容易甦醒後,一直趴著休息,顯示身體非常虛弱。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根據數據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仍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了,「團團」在下午1時48分心跳停止。大貓熊「團團」今(19日)凌晨1點5分、1點56分及3點54分癲癇再度發作,醫療照管團隊同仁雖為「團團」施打抗癲癇藥物,但「團團」發作的症狀仍持續間歇性地發生,在獸醫師數度補強抗癲癇及鎮定藥物後,直到早上7點3分癲癇症狀才暫歇。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隨著「團團」癲癇發作的密度和頻率明顯增加,醫療照管團隊發現短效型的抗癲癇藥物已無法有效抑制癲癇發作的狀況;「團團」每一次癲癇發作時,雖然獸醫師都會立即給予抗癲癇藥物可暫時舒緩牠不適的症狀,但「團團」進食量早已降低,隨著癲癇發作的頻率增加,「團團」的生理和精神狀況都每況愈下,其他重要指標如血液檢查結果,也顯示「團團」的健康情況一直在走下坡。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今(19日)早上「團團」好不容易甦醒後,一直趴著休息,顯示身體非常虛弱,更完全無法進食。面對「團團」病情惡化趨勢,醫療照管團隊在討論後,決定盡速幫團團進行CT斷層掃描及相關生理指數檢查。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即便想辦法讓牠從深度麻醉中甦醒,「團團」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因此,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仍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了。
大貓熊「團團」突發4次癲癇 後肢明顯無力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7日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今早「團團」休息後已甦醒,但後肢明顯無力需再觀察。動物園表示,18日早上保育員及獸醫師發現「團團」精神不是很好,不太想移動,對食物提不起興趣,連保育員呼喚牠也沒太大反應,於是開始加強對「團團」的行為觀察。動物園指出,17日到了下午4點41分,保育員看到大貓熊「團團」突然發生癲癇,於是立即通知獸醫師。「團團」的癲癇症狀持續約1分鐘左右,當獸醫師陸續抵達時,「團團」的癲癇症狀已停止。園方表示,隨後約10分鐘期間「團團」曾試著想要走動,但左後肢卻明顯無力;4點58分時「團團」再次發生癲癇,獸醫師立即為「團團」注射抗癲癇藥物,1分鐘後藥物發生作用症狀緩解,之後「團團」保持側躺的姿勢休息,醫療照管團隊持續密切觀察並和醫療顧問團及大陸專家取得線上聯繫。園方指出,接下來「團團」在晚間6點28分及7點33分又陸續發作;針對「團團」在短時間內數次發作癲癇的現象,醫療顧問團的專家建議先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待症狀穩定下來後觀察「團團」的情況,再適時調整治療方式。園方說,由於「團團」的情形尚未穩定,保育員及獸醫師徹夜留守,以嚴密監測「團團」的變化,幸好經過藥物控制,「團團」昨日晚間7點33分之後未再發作癲癇症狀,並且在鎮定藥物作用下入睡休息,今天早上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
20歲女頭疼吃藥2年不好 竟是27公分「裂頭蚴」寄居腦內
廣東省廣州市有名20歲女士,經常性頭疼、頭暈、嘔吐及肢體麻木,曾被診斷罹患腦膠質瘤,為此她連續吃了約2年的藥物,但病情仍得不到改善。近年該女士瘦了近12公斤,且每次頭疼程度都似腦袋要「炸」般。最終患者被確定是因感染曼氏裂頭絛蟲導致長期的病痛,醫生從她顱內取出27公分長的寄生蟲。綜合陸媒報導,女士每當頭疼發作必須靠服用止疼藥物緩解,她病症持續超過3年才找到引起症狀的罪魁禍首,醫生替患者進行腦部手術,從中取出27公分長裂頭蚴,取出時還處於存活狀態。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裂頭絛蟲,是一種寄生蟲,形態為成蟲、卵及裂頭蚴。偶然寄生人體,一般無明顯症狀,可因蟲體物理和化學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適、微疼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裂頭蚴寄生人體可引起曼氏裂頭蚴病,危害遠較成蟲大,其嚴重性因裂頭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異。據悉,患者是在農村長大,有直接飲用生水的習慣,懷疑是因這習慣導致她裂頭蚴感染。生水看似清澈,但可能含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將生水喝下容易引發各類疾病。醫生提醒,避免喝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肉類,例如蛙肉、蛇肉等。
確診輕症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喝這款熱門飲料可有效緩解咳嗽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今(31)日確診病例為80705人,營養師阿罐就在粉專透露「確診後該怎麼辦」,與會出現的症狀,他也指出有研究論文發現,喝蜂蜜檸檬水緩解咳嗽的效果與吃成藥效果相當,也舉出重點三大項「攝取水分、補充熱量、補充營養素」都是確診後必備。阿罐營養師分享確診後若輕症可以這樣來保健。(圖/翻攝自營養小當家_阿罐營養師臉書)「阿罐營養師」在粉專分享,新冠肺炎中重症徵狀,如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改變、嘴唇指甲發紫等,疑似肺炎、感染性休克或急性呼吸道衰竭的症狀,就要立即前往急診就醫。而輕症者大多只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頭痛、肌肉痠痛、疲勞等。上述輕症患者,除了吃藥局就可購買的止痛、止咳化痰、抗組織胺的藥物緩解,阿罐營養師也跟大家分享,如何居家面對新冠肺炎輕症。一、足量的水分及電解質:尤其發燒患者每天至少需喝2000c.c水,發燒增加一度,水分蒸散會比平常增加大約10到15%左右,並且容易伴隨電解質的流失,足量水分補充及電解質的攝取能避免身體的脫水虛弱的現象。二、熱量補充:體溫增加一度會讓身體新陳代謝增加12到13%,也就是說身體的熱量消耗會增加,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年輕男性每日消耗熱量為2200大卡,那麼發燒多一度,他一天熱量消耗就會多出大約220大卡,又因身體不適,常會有食慾不振的問題,應避免身體虛弱,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代替,也可幫助組織修復,減少肌肉流失的機率;亦可食用含有高纖澱粉類食物地瓜、糙米飯作為熱量補充來源。三、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群:鋅、維生素A、B群、C、D、E、鐵,這些營養素是讓身體內免疫細胞運作時的重要元素或是輔酶,除了利用保健食品的補充外,也可透過食用各式蔬果、雞蛋和乳製品的均衡飲食來獲得。此外,鋅及維生素D近期也被證實可有效抑制COVID病毒複製,讓新冠肺炎更容易受到控制!蜂蜜檸檬曾因台北市長參選人吳。(圖/金門縣林務所提供)四、蜂蜜檸檬:新冠肺炎感染的人常會咳嗽咳不停,曾經有論文研究指出,蜂蜜檸檬水緩解咳嗽的效果與吃成藥效果相當,此外要特別注意,小於一歲的小孩要盡量避免食用蜂蜜!五、大蒜素、薑黃素、薑辣素、胡椒鹼:這些在營養界常被譽為「天然抗生素」,被多篇研究證實對於消炎抗菌、促進免疫能力甚至是「減緩感冒症狀」多有幫助,在抗疫期間,建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適量的添加這類的新香料,除了讓感冒期間遲鈍的味蕾同樣享受美味之外,更可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他也建議可以少量多餐,並要良好地休息以恢復體力,有著這份營養清單,重點三大項「攝取水分、補充熱量、補充營養素」,增加具有高抗氧化、抗炎和免疫力調節的飲食,是減輕新冠肺炎輕症變嚴重的預防措施之一,確保攝取均衡和多樣化的飲食,尤其是這些可以增強免疫作用的營養素,即便居家抗原測陽也不怕,透過營養補足及充足休息,就能盡快回到正常生活囉。
寵物情緣/張懷顥夜有公主病女伴陪入眠 珍惜最後相處的每一刻時光
歌壇新人張懷顥日前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Mike張懷顥Vol.1》,現年34歲的他雖然單身,但身邊卻有一個陪伴他十年,同時也是床伴的女友「史努比」,他透露對方個性優雅,還有些許公主病,笑說:「這是唯一的女性有公主病我可以接受的,牠完全不理別的狗、不會看別的狗,也從來沒有配對成功過,都不跟狗相處。」看到年紀漸長的史努比,張懷顥心疼表示年初時就醫後發現牠心臟出狀況,還有肺積水,「醫生說可能最快一年,現在就是用藥物控制」,因無法開刀治癒,藥物也只能緩解症狀,病情仍會逐漸加重,只能盡量找時間陪伴牠。10歲大的史努比不僅個性優雅,主人張懷顥笑說牠還有些許公主病,只會搭理人、不理狗。(圖/林士傑攝)在美國長大的張懷顥,說跟哥哥張懷秋自小到大身邊都有著狗的陪伴,「有養過馬爾濟斯、約克夏、德國狼犬,在台灣舅舅有拉布多拉,所以從小到大周遭都有著狗的陪伴,很習慣身邊一直有狗在一起的生活環境。」至於為何會取名叫做「史努比」?張懷顥說覺得牠全身毛色白白的、又有黑色鼻子,就想叫牠這個名字,「後來隔了一年看卡通時才突然發現,呃!史努比是男的,為何要把女生取男生的名字,但也叫一年了,想說那就這樣吧!」嬌小的史努比愛跳、又親人,張懷顥透露牠每天都會自己跳上床跟人一起睡覺。(圖/林士傑攝)跟家人同住的張懷顥,自爆是家裡面最寵狗的成員,「我個人覺得牠最黏我,因為餵零食、買玩具跟牠玩都是我。」剛推出個人創作專輯的他,笑說愛犬完全不愛音樂,「有試著對牠彈吉他,播新歌給牠聽也沒感覺,是一隻完全不喜歡音樂的狗。」 他表示史努比個性溫和又安靜,對於坐下、握手、換手、趴下等技能更是一教就會,「把食物放在地上跟牠說:『等等。』牠會等到我上個廁所回來都還不會偷吃。」寵狗的他覺得史努比這樣等食物很可憐,之後都不會讓牠等太久。現在看來健康活潑的史努比,其實年初時健康出現問題,就醫後發現牠心臟出狀況,還有肺積水,現在持續靠藥物控制治療。(圖/林士傑攝)今年已滿10歲的史努比,年初曾因心臟疾病緊急就醫,張懷顥難過地說:「年初牠開始會喘、會咳,那時候很擔心,每周都去獸醫院報到,但醫生說沒辦法開刀,檢查照X光發現肺積水,還有心臟不好,現在就是要固定回診,用藥物控制。」張懷顥說雖然史努比愛跳、又親人,但醫生指示不能讓牠太興奮與過度激動,飲食也要控制吃清淡一些,天氣冷要注意保暖穿外套,盡量讓牠不要咳嗽。張懷顥小心翼翼為愛犬換上耶誕裝扮,非常珍惜與史努比相處的時光。(圖/林士傑攝)張懷顥說:「史努比是我第一隻從小養大最親的狗,我跟家人講說,之後不想再養狗了,因為這樣子真的很心疼、很難過。」因為史努比持續服用心臟藥,需要喝很多水,「牠都要在外面上廁所,每天最少早晚一次我都會帶牠出門散步」,非常珍惜與史努比最後相處的時間。換上耶誕裝扮史努比看來非常可愛。(圖/林士傑攝)寵物小檔案:品種:馬爾濟斯名字:史努比性別:母年齡(生日):10歲體重:5公斤特長:很黏人、跳很高、坐下、握手、換手、趴下、說話一教就會跟父母哥哥懷秋一起同住的張懷顥,自認是家裡最寵狗的人。(圖/翻攝自張懷顥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