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濫用
」 毒品 藥物濫用 吸毒 大麻 新北拯救抗生素!抗藥性比例增10倍 70歲以上死亡人數增8成
每年的11月18至11月24日是「世界抗生素週」,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重要議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抗藥菌的傳播涉及人類、動物及環境等多層面。南投縣衛生局邀請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所黃旭山教授進行用藥安全論壇講座,傳遞正確使用抗生素及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黃旭山教授指出,隨著醫療、農業用藥發展、家庭寵物普及率提升,抗生素使用越來越頻繁,抗生素對人類、動物及環境等環保永續議題不斷提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指出,原本可以治療的疾病,有可能因為藥物如抗生素的濫用,造成抗藥性產生等相關問題而變得難以治療。另外不正當的使用藥物於非醫療上,也造成了藥物濫用等社會問題,因此正確使用藥物及避免藥物濫用,是醫療衛生單位、環境單位及農業單位與你我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希望透過此講座傳達正確用藥安全及建立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衛生局陳南松局長呼籲民眾謹記「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感冒藥,更不是萬靈丹,依照醫生囑咐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保障自身及家人朋友的健康的最佳方式。陳南松說,抗生素是醫師針對個人不同的細菌感染和病症所開立的藥物,不可與他人共用或分享,並且須注意抗生素的服用,務必將整個療程吃好吃滿,如有症狀儘速就醫並聽從醫囑服藥,絕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全民一同響應「世界抗生素週」。
6歲童持續高燒竟是「二手安毒」肇禍! 生母淚問「氣我嗎」卻又吸毒被逮
南投一名6歲男童因持續發燒住院,因母親有藥物濫用紀錄,醫生採檢送驗後竟查出男童體內有高量安非他命,縣府因而緊急安置。然而男童生母上月底又被警方逮到吸毒,加上生父有毒品前科等,南投地院准予南投縣府聲請延長安置3個月。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南投縣府在2024年7月11日上午10時許接獲通報,得知一名6歲男童因持續發燒,在6月12日住進醫院。院方考量男童生母有藥物濫用紀錄,為求謹慎採檢送驗,結果竟在男童體內驗出安非他命,縣府立刻啟動緊急安置3個月。安置期間,男童生母、生父均積極來電詢問孩子安置情形,生母還針對縣府開立的一般親職教育表示配合,但男童體內毒品含量高,父母又有施用毒品前科,為深入了解孩子吸入毒品原因,期間父母皆與孩子分別會面。觀察發現,孩子與父親依附關係正向,會主動親近及玩遊戲,與母親依附關係尚可,惟母親會哭泣及詢問孩子是否氣自己,男童不願面對母親的情緒,會有離開舉動,而母親還會追問「是否想哭」等問題。然而,男童生母在9月26日又被警方查獲吸毒並移送,父親雖有意照顧男童,但其有毒品前科,是否能夠接手照顧仍需評估;加上男童語言發展遲緩,未有自我保護能力,也沒有親友可以幫忙照顧,因此南投縣府向法院聲請延長安置3個月。法官根據上述情況,為維護男童最佳利益,准予延長安置3個月。
喪屍菸彈猖獗樹林警全面掃毒 靠「小蜜蜂」送毒3藥頭狼狽落網
新興三級毒品「依托咪酯」喪屍菸彈日益猖獗,為杜絕毒品帶來之危害,樹林警分局9月起也向上積極溯源,於日前持新北地院、地檢核發之搜索票、拘票分別在桃園市八德區、苗栗縣竹南鎮拘提吳姓及黃姓等3名到案,且查扣查扣多項毒品,掃毒成果豐碩。吳姓及黃姓等3名看準年輕族群對於電子菸的高接受度,於通訊軟體兜售毒品,再藉由俗稱「小蜜蜂」的運毒手將毒品交至購買者手上,樹林分局經過連月蒐證調查,於日前由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指揮偵辦,並循線查緝3名藥頭到案。警方分別於兩處查扣依托咪酯煙彈31顆(總毛重:171.4公克)、新興混合式毒品彩虹菸307支、摻有三級毒品愷他命香菸8支、二級毒品大麻菸油12顆(160.8公克)、不法所得現金新臺幣5萬5千元、電子磅秤1台等證物。全案警詢後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請新北地方檢察署偵辦。樹林警分局長林國民呼籲,毒品及藥物濫用影響社會治安、國人身心健康甚鉅,毒品、藥品態樣繁多,參與製造、運輸、販賣毒品更為刑事重罪,一經查獲恐將面臨終生牢獄,民眾切勿以身試法;樹林警分局將持續強力掃蕩不法黑幫及販毒集團,精準溯源斷根,全力打擊瓦解製、運、販毒組織,以維護國民安居樂業之生活空間。
陸國3考生課堂中昏迷送ICU 竟是壓力大吞30顆抗癲癇藥「放鬆心情」
近日,中國傳出一起校園藥物濫用消息。2024年6月,黑龍江安達市一名14歲國中生在課堂上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ICU搶救,好在最後撿回一條命。據該名國中生透露,他會昏迷的原因,是因為他一口氣吃下了30顆具有情緒平穩功效的抗癲癇處方藥「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還告訴大人「我們學校很多同學都在吃。」據陸媒《新黃河》報導,14歲的小聰(化名)是黑龍江省安達市古大湖鎮中心學校一名國三考生。他2024年6月5日14時左右,在學校暈倒,神智不清,後被送往安達市立醫院。市立醫院檢查完後認為狀況嚴重,再緊急轉院到大慶人民醫院,在ICU待了近47個小時,做了兩次血液循環後,才終於脫離險境。小聰住院期間,班導師在他的課桌裡發現了一瓶精神類處方藥「卡馬西平」,封口處已打開。小聰的母親劉女士上網查詢發現,該藥為處方藥,一瓶100片,是一種精神類藥物。「我當即就報了警,警方後來調查發現,小聰是在課堂上吃的藥,一共吃了約30片。」小聰事後透露,卡馬西平是在當地的藥房購買的,對於吃藥的理由,他稱「以前在網上看過,說吃這藥感覺挺舒服,有致幻作用,就想試一試。」小聰還透露,他還在同一家藥房買過大量服用後會致幻的中樞性鎮咳藥「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小聰表示:「在學校偷偷吃藥的不止我,不少同學也都在吃右美沙芬,這兩種藥吃多了都有類似的效果,會讓人感覺輕鬆愉悅,有的同學都已經連續吃了1年多時間了。」《新黃河》指出,卡馬西平和右美沙芬在中國均為處方藥,前者屬於精神類藥物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癲癇,預防或治療躁鬱症等,後者則為中樞性鎮咳藥。今年7月1日起,右美沙芬將被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公開資訊顯示,卡馬西平屬於精神類藥物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癲癇、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預防或治療躁鬱症等。該藥對於使用劑量有嚴格要求,12到15歲青少年每日限量,單日不超過10片;15歲以上不超過12片;有少數用至16片。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表現為頭暈、共濟失調、嗜睡和疲勞。至於右美沙芬則為中樞性鎮咳藥,主要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而發揮作用。青少年一次服用大於120毫克右美沙芬,會出現致幻感,引起興奮、幻覺、輕快感、頭暈等軀體症狀,繼續加大服用劑量可導致心肌損失、精神障礙、心臟驟停、攻擊性行為和急性中毒致死等。小聰解釋,雖然這兩種藥物都是處方藥,但購買難度卻不高,「我們每次去利達大藥房買都能買到,一般直接給店家說拿一瓶右美沙芬或卡馬西平,對方基本問也不問就賣給我們了。」事發後,藥店也承認他們把藥賣給了小聰,但對於小聰媽媽劉女士提出的4萬元醫藥費賠償,對方沒有答應。劉女士表示,現在涉事的藥店還在正常營業,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只是不再售賣該藥品了。事後,該連鎖藥房「利達大藥房」相關負責人告訴新黃河記者,之前他並不瞭解此事,公司會對此事介入調查。安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則回應,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如果查證屬實,下一步會對該藥店進行開罰。
暑假毒陷阱3/大麻黑數多!10年查獲量增18倍 學生吸食人數竄升令人憂心
根據刑事局資料,相較於10年前,大麻的查獲數量增加18倍,但對照教育部統計資料,學生藥物濫用卻逐年大幅減少,顯見其中藏有「黑數」,但查看排名,大麻已竄升至學生濫用藥物的第三名,僅次於K他命、混合型藥物,尤其現正值暑假,青少年更易染毒。專家向CTWANT記者表示,「若青少年開始吸食大麻,成癮率更高,會嚴重傷害大腦,造成智商下降、情緒不穩、憂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增加6倍!」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6月發布《2024年世界毒品報告》,指出全球吸毒人數10年間增長20%,大麻仍然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毒品,2022年統計有2.28億人使用,其中年輕族群為主要使用對象。泰國前年一度開放大麻合法化,更讓「麻煩」更加擴大,孫安佐今年4月在泰國呼大麻擅闖民宅遭逮,網紅Joeman和「反骨男孩」成員蕾菈夫妻去年也因吸食大麻被捕,不少網紅還前往泰國直播,讓不少青少年跟風效法。刑事局2014年查獲59.8公斤大麻,2023年已激增至1117.7公斤,數量增加18倍,但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人數卻逐年減少,從2019年的608人次、至2022已降至400人次、2023年上半年累計僅238人次。為何台灣施用大麻「黑數」明顯偏高?刑事局依近三年毒品施用案分析,5成吸食大麻者年齡為25~34歲、3成具大學學歷、2成曾於國外生活。高檢署推測,大麻使用者年齡比較輕、白領階級多、學歷較高,加上施用地點多在住家等隱僻處所,不易被攔檢、盤查,增加查緝上困難度。除了地點隱密,新北市刑大隊長程順偉曾受訪表示,吸食大麻者會利用通訊軟體、社群來做交易,隱匿性比較高,甚至會利用虛擬貨幣來做買賣,更是不好抓。不過,仔細觀察學生濫用藥物的排名,依舊可以瞧出端倪。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去年在一場針對青少年大麻防治的論壇中指出,大麻在2021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但到2023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僅次於K他命。到了2024年,大麻雖然位居第三名,但與排名第二的混合型藥物僅差2個人次。孫安佐今年4月在泰國呼完大麻後行為脫序,擅闖民宅遭到逮補,之後返台也狀況頻頻。(圖/IG@sun_gojo100、Youtube THAIRATH TV Originals)對於越來越多年輕人依賴大麻紓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憂心,「完全輕忽了大麻危害性!」大麻絕非只是一般植物,成癮性不但比安非他命更強,長期施用更會傷害大腦,增加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曾分享一位女大生案例,這個女生從17歲起接觸大麻,常和朋友聚會時一起吸食,持續3~4年後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跟她說話。李俊宏說,長期吸食大麻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但如果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吸食,成癮風險便增加到17%。由於吸食大麻的急性期症狀不明顯,洪東榮建議家長從「氣味」著手,因為大麻會散發一股獨特的味道,不同於香菸,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味道,還有交友圈出現變化,以及近來情緒起伏很大、行為衝動,就要特別留心孩子是否接觸大麻,及早發現才能盡快把孩子拉回正軌。
暑假毒陷阱2/那年他16歲「我以為只是吸一口」 9成藥癮者在青少年碰毒
「我以為只是吸一口,沒想到愈吸愈多,最後還因此販毒、搶劫、坐牢。」現年49歲的劉聯穎是晨曦會人資部主任,16歲時第一次吸食安非他命,吸毒後的快樂撫慰了他內心因家庭背景產生的自卑感,後來在信仰、四姑的支持下,才終於擺脫14年的毒害。據衛福部統計,高達9成的藥癮者在12~20歲時初次接觸毒品。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成癮者的兒童時期大多持續受創傷、壓力,至青少年時期便進入「冒險嘗試階段」,因此超過9成藥癮患者在12至20歲間初次接觸毒品,這些藥癮青少年,進入成人早期之後,常因藥物濫用受傷或死亡。劉聯穎1歲時父親意外身亡,母親帶著他改嫁,大約9歲時,母親與繼父常因教養問題爭吵,後來母親便把劉聯穎交給住在高雄的爺爺。「當時我已經有點懂事了,我無法理解母親為何哭得傷心,卻又把我送走?」後來由四姑撫養劉聯穎,雖然不缺關愛,但劉聯穎心中始終藏著自卑。16歲時劉聯穎認識了一些吸毒的朋友,朋友勸說「吸一口沒關係」,於是劉聯穎就這樣吸了一口安非他命。「我感到很興奮、很快樂,忘掉自卑與自己不幸的家庭,就覺得自己的人生也沒那麼慘。」因此就一口接一口地沉淪下去。戒毒最需要親友的支持,而信仰同樣也能帶來力量,令藥癮者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圖/翻攝自基督教晨曦會臉書)劉聯穎說,他的身體不覺得成癮,但心靈上忘不掉吸毒後的那種快樂,所以會一直吸食,而且愈吸愈重,為了買毒,他開始偷東西、騙親友的錢,然後翹家、逃學,後來四姑發現他吸毒,特意幫他安排到外地工作,但劉聯穎還是抵擋不住吸毒的慾望。直到去金門當兵,2年內他真的不再吸毒,但退伍後接觸到過去的朋友,又開始吸毒,為了賺錢甚至開始販毒,也因此劉聯穎開始頻繁進出監獄。「每次我坐牢,四姑每個月都會來探望我,其實我自己也很想戒毒,因為身體、經濟狀況、家庭關係都變得很糟了。」後來劉聯穎在監所看到晨曦會關於戒毒的影片,心想「影片中的人竟然可以戒毒成功,那我也試試看。」出獄後,劉聯穎便到晨曦會台東戒毒村,靠著四姑的愛與信仰,終於戒掉糾纏14年的毒。劉聯穎認為,「被愛」的感覺是他成功戒毒的關鍵,不論是四姑或晨曦會都讓他感到被愛,而信仰讓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所以「不應該」吸毒,這是內化於心靈的,不是外在的限制,而這樣的力量更強大。
到底誰有病1/山東少年不堪學業壓力 遭母餵服精神病藥物成常態
中國山東一名少年莫楠(化名)自高中起,就被母親逼服精神疾病藥物。考上大學後,因為父母離婚,不願出學費,逼他休學。更被父母哄騙進精神病院看診,隨即被當地精神病院判斷有重度精神病,被強制住院監禁綑綁、電擊83天。他事後出院後一方面進行維權,一方勸說父母分別去看精神科,沒想到父母也分別被診斷出精神疾病,莫母更被強制扣留在病院15天無法出院。讓人分不清楚,究竟是少年一家都有病,還是當地精神疾病診療的體系生了病。據陸媒《華商報大風新聞》報導,家住山東淄博的少年莫楠,高三時因為不堪住校的課業壓力,一度想請假休息,母親聽到他壓力大,並帶他去心理科看病。醫生診斷後認為他只是壓力太大,適度休息即可,但莫楠為了能請假,懇請醫生給他開立了藥物。沒想到這項舉動,是他後來一連串悲劇的開始。2017年,莫楠考上一所大學,還拿到了獎學金。但只要每次回到家中,與父母發生爭吵,母親就說他精神病犯了,逼他吃藥。還跑去醫院告訴醫生,說兒子病情加重,要求醫生加大藥量。最荒謬的是,在莫母多次取藥的過程中,都以莫楠在校課業繁忙為由,幾乎沒有帶他去看過診。而莫楠為了讓父母情緒穩定,只得乖乖服藥,然而受藥物激素影響,不僅記憶力衰退,2年後體重也從80公斤激增到120公斤。更嚴重的是,2020年前後,由於疫情原因,一家人都封閉在家裡,家人之間的爭吵更加激化,父親不允許他進客廳,只要出了自己房門,就認為他不好好學習。莫楠無可奈何,只好被關在房間裡,除了上網課,就是打遊戲和睡覺,就連這樣,也被他父母視為是「異常行為」。另一方面,父母在家中時常爭吵,也鬧起了離婚,父親明確表示離婚後不會負擔莫楠的學費,而母親則表示自己收入不高,只能負擔生活費。莫楠為了保留學籍,不得不向校方申請休學,父母也在同意書上簽了字。莫楠休學的舉動,似乎加劇了母親對他的異常關懷,三天兩頭帶著他去看病,一次在心理門診中,醫生告訴莫楠的父母,他根本沒病,反而是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空間,父母氣得轉身就走,而莫楠從此開始拒絕吃藥。
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 精神科醫師曝「常見13個共通性特徵」勿輕忽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2統計資料,15-24歲青少年族群死亡原因中,自殺排名第二,自殺死亡率每10萬人有10.7人!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年年上升,精神科醫師呼籲,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即早就醫可獲得適當幫助。16歲自殺多次少年 了解原因、用藥與溝通「我就是要讓他們後悔,讓他們一輩子都活在內疚裡」,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昱文表示這是一名年僅16歲,卻已自殺多次的高一男孩所說。他問過男孩:「你這樣做開心嗎?」,而男孩則反問:「我的開心很重要嗎?」與男孩深聊後了解,男孩父母極為重視成績,從國小開始自己對成績非常在意,且因為親子關係、同儕關係都很疏離,沒有知心好友,考試結果不理想時,父母又表現出無法接受的樣子,男孩才會想透過行為求救解脫,並讓父母後悔對他的逼迫。陳昱文告訴男孩一家人,憂鬱症是現今普遍性的大腦疾病,大部份都可以治療,並衛教憂鬱症與抗憂鬱藥藥物的使用,也說明有何副作用,之後為男孩安排藥物與心理治療,而男孩的父母也積極調整自己,學習更好的溝通,並以同理、接納、不批判的心陪伴,關心孩子近況、給予合理幫助及合適的肯定讚美,一起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認識情緒與抒發情緒的方法,終於在2個多月後的門診,看見男孩和父母臉上的微笑。青少年多重壓力 憂鬱症自殺風險高陳昱文醫師是精神科專科醫師,也是具有兒童精神科次專科的醫師,因此病人不僅有成人也有未滿18歲的孩子,他表示,高齡者、青少年自殺的人數都有上升,青少年自殺原因也不如表面單純,包含情感、課業壓力、霸凌等的多重壓力,都需進一步了解個別狀況。而憂鬱症、焦慮疾患、有酒精或藥物濫用、飲食疾患及精神病的人,自殺風險較高。親師留意13個共通性 早期發現、介入協助治療陳昱文提到,企圖自殺和自殺身亡的青少年中,多數有憂鬱症,且有13個共通性特徵,早期發現、就能早期介入治療,家長與醫師、老師共同合作,就能盡快陪伴孩子走出低潮、享受青春。13個共通性特徵如下:情緒容易衝動易怒有憤怒或好鬥的行為表現有反社會行為,例:損害他人利益或傷害他人安危的行為用較極端方式宣洩負面情緒,例:丟東西、捶牆壁,甚至是自殘僵化的思考模式及調適方法,例:明知道酗酒不對,但仍以酗酒紓壓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佳掌握現實有困難總是感到失望焦慮,特別是關注在身體的病痛或輕微的失望自以為是刻意用優越感來掩飾自卑及不確定感,摒除來自他人的關懷有生活在幻想世界的傾向崇高偉大的幻想交替著無價值感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
妄想、幻覺、攻擊行為 專家教你應對失智症常見行為!
一、妄想: 妄想是失智症者常見的症狀,他們可能有虛構的信念或想法,與現實不符。這可能包括對周圍人的猜疑、誤解情況,或擔心被害等等。處理方法: 不要直接反駁或否認其妄想,而是以同理心先聆聽他們的感受。提供確實、冷靜的事實,但不要強迫他們接受。創造穩定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變動,以減少焦慮。真實個案82 歲的陳奶奶在年初跌倒,經由醫師診療後,建議她可以恢復正常行走,但奶奶從此變得小心翼翼,深怕再次跌倒而減少出門交際。初期,一同活動、話家常的朋友們還會來家裡邀請奶奶外出,但被陳奶奶拒絕幾次後,大家也就不再勉強。爾後奶奶深居在家,家人聘請了照服員於平日白天陪伴照顧她。直至入秋、奶奶常告訴媳婦, 猜忌照服員趁她睡覺時偷捏她,因為時不時在腿上發現瘀青,為此, 奶奶的兒子在她房裡裝設隱藏式攝影機,觀察了一週也未看出什麼端倪,直至有次陪奶奶到至醫院就診時,與醫師談及近期奶奶的狀況,醫師依據奶奶的互動反應,建議進行失智症評估,這才發現她已邁入了輕度失智症期。教授專業解讀!這個案例屬於比較輕微、半典型的妄想表現,因為尚處於輕度失智症期。失智症者中更常見的妄想多半是「偷竊」,先開始懷疑自己身邊的錢、印章存摺等有價東西不見了,接下來可能懷疑不見的東西被照顧者或家人偷了。最嚴重的妄想甚至是懷疑自己的食物遭人下毒,進而出現拒絕進食的行為,而拒食後還會引發身體機能下降、營養不良等一連串問題。當家中的失智症者出現妄想行為時,先別急著和他爭辯或糾正他說的話,建議先順勢安撫。例如,失智症長輩說發現錢不見了,就由家族中他最信任的人陪他一起找,例如兒女或其他主要照顧者,當下先讓當事人感到安心是最重要的。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通常這種「東西不見了」、「被偷了」的狀況只要出現過一次之後,之後就會三不五時上演,不少家屬都深感困擾。除了選一位最信任的人陪失智症者找,有時需要小道具來配合,例如他說存摺不見了,就預先放一本存摺放在某處,陪他一起找出來,讓他實際看到;如果他說有小偷來偷東西,可以先問問他:「你覺得小偷是怎麼進來的?」跟他一起把窗戶關上,把門鎖緊,然後對他說:「門窗都鎖好囉,這樣之後小偷就不會進來了。」需要跟他站在同樣的角度來處理,好讓他獲得安心感,然後再透過其他話題來轉移他的注意力。二、幻覺: 幻覺是錯誤的感知,可能是視覺、聽覺或其他感官的錯誤訊息, 也就是說,失智症者可能看到、聽到或感覺到不存在的事物。處理方法:不要嘲笑或試圖導正他們的幻覺,而是與他們討論當下感受。創造建立寧靜的居住環境,減少可能引發幻覺的刺激。需諮詢醫師,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真實個案在一次志工療護時遇到69 歲的張大哥,他對著無人的角落頻頻微笑,還跟我一同前去服務的學生說:「剛剛跟我說話的小姐好漂亮 !」讓學生們十分驚恐,不斷四處探看,在一旁的社工趕緊過來解釋張大哥的狀況,才平息了學生們的擔心。由於失智症者腦部的神經系統形成錯誤的傳遞或判斷,故有時會自覺聽到、聞到或者看到非現實層面的事物,就像課堂上曾有女性長輩在團體用餐時大喊:「廚房失火了 !」她緊張地說聞到濃烈的燒焦味, 儘管大家好言相勸,仍無法安撫她的躁動心情,直到攙扶她走到廚房親自確認沒開爐火,這才了解真實現況並安心歇下。教授專業解讀!失智症者很容易把舊時回憶和當下時空重疊,形成錯誤的感知,這位個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忘記親人已經過世,把以前的互動回憶錯置到現在的認知時空裡,彷彿是在時光旅程中迷失的旅人。有時候失智症者也會因為看到家中的某項物品,觸動腦部某處神經皺摺,使得過往與生命中重要親人的互動浮現眼前, 甚至能展開對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他忘記了這位親人早已離世,但記憶還停留在過去相處的時間裡。這時候照顧者可以平靜地問:「你現在看到誰,你們說了什麼話?」引導他主動敘述情境,等紓解完這段記憶就好了。若家人罹患的是路易氏體失智症,據統計,當中有八成的人也容易出現幻覺,家屬與照顧者宜多加注意。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失智症的幻覺多結合虛幻的感知,包括不存在的幻聽、幻視或氣味與碰觸等等。我在臨床照護上就聽過患者女兒抱怨,罹患失智症的媽媽總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驚聲喊叫,直說廁所裡有大蜘蛛。前幾次全家人都認真地一起幫她找,但就是不見媽媽說的大蜘蛛蹤跡,直到把她帶到廁所,她指著空無一物的桌面喊說: 「蜘蛛佇遐,恁攏看嘸嗎?」家人這才發現狀況嚴重,隔天一早趕緊帶媽媽帶到醫院。其實這時最好的方式是陪她演戲,拿個罐子或紙盒做出蓋住蜘蛛的動作,再跟長輩說蜘蛛已經抓走了,會比強行與她爭論沒有蜘蛛來得有安撫效果喔!三、激動/攻擊: 失智症者可能因為認知障礙和情緒不穩定而出現激動、煩躁和攻擊性行為。處理方法: 照顧者和家人需保持冷靜,避免激怒或加劇情緒振盪。分散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到其他活動或事物。創造安全的環境,避免可能引起情緒激動或刺激的物品。真實個案中度失智的黃奶奶剛被家人安排住進養護中心,因為她已數次攻擊同住且大她10 歲的爺爺,每當事件發生時,奶奶總顯現得情緒高張,說著婆婆刁難虐待她的陳年往事,說起爺爺總沒能在第一時間保護她,到現在仍一直嫌棄她。雖然這樣的情緒暴衝有歇息和緩的時候,但反覆發作的狀況在換季之際更為彰顯。直至最後一回,黃奶奶在氣憤之餘拿起廚房的擀麵棍往爺爺的頭上敲下去,好險老人家力氣小,爺爺當下沒有受到多大傷害,但這樣的重大事件已經嚇壞了兒孫們,在家庭會議後決定把黃奶奶送到養護機構,由專業人士來照顧。教授專業解讀!失智症者會產生攻擊行為,很多時候是因為「不認得家人」, 他們覺得「有陌生人入侵了生活領域」而感到緊張,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域才有攻擊行為。如果當下與患者爭執,從失智症者的角度來看,當下感覺是「眼前的陌生人正在對我咆哮」,也因此被激怒,而出現攻擊行為自我防衛。為避免這種狀況,要儘快「阻斷」讓他生氣的原因,當他不記得親人而焦躁時,立即請該位親人暫時離開現場;當他對某個環境喪失安全感時,改由他信任的人在旁陪伴,或直接帶離原本引起不安的場所。若失智症者以往就出現過攻擊行為,要特別注意減少生活空間裡的物品,例如把易碎品改為不易破損的材質,避免放置能當成攻擊物的東西,減少雙方受傷的可能。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當失智症者開始認不得親人的時候,很多親友都會用「猜猜看」的遊戲,一直問患者說:「你知道這是誰嗎?」有的人還會一直重複問,這其實是惹惱失智症者,他會覺得對方不停地詢問相同問題是在捉弄自己,感覺到被挑釁,以致於不耐煩而開始生氣,有些人更因此產生攻擊行為,所以一定要避免問失智症者這樣的問題。當失智症者的認知已經退化到無法辨識親人的程度時,並不會因為你多問幾次這種問題,就能喚醒他的記憶,不妨改為順著他的話發展,甚至在必要時扮演成他認為的那個角色, 是比較理想的方法。本文摘選自《當家人失智時》,幸福出版。【關於作者】郭鐘隆/臺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特聘教授教學專長為智慧健康、成癮物質防制、長者健康、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多年來致力於藥物濫用防制,保護學生遠離毒品危害不遺餘力。近年來亦著重於長者智慧健康,結合芳香治療及園藝治療應用於3D虛擬實境(VR)以及擴增實境(AR)及AI運用,促進長者之身心療癒,改善或預防失智,提升其樂齡生活品質等。鄭雅文Vivian/PureAroma黛田國際芳療學苑校長擁有30多年教學經歷及數千場臨床芳療照護實踐,擅長將香氣幻化多變且凝聚大自然植物花草力量,賦予各族群善用馨香並得以融入日常。近年來更結合五感撫慰與音樂、園藝及藝術療方,帶領團隊走遍偏鄉、外島,積極推動各地長者身心和諧與健康。
被勸戴口罩他刺死超商店員!紙雕師二審判無期 最高院撤銷發回更審
知名紙雕師蔣嘉凱在2021年疫情警戒期間,進入超商被蔡姓店員提醒戴口罩,竟心生不滿,持刀刺死蔡男,一審依殺人罪判處死刑,但二審卻改判蔣男無期徒刑,最高法院審理後,認為二審量刑違法且判決理由不完備,撤銷二審判決,發回更審。蔣男2021年11月21日未配戴口罩,到桃園市住處旁的便利超商,蔡姓店員依當時政府的防疫措施,要求他配戴口罩,並告知若未配戴口罩將無法為其結帳,他返回住處配戴口罩,但第2次到超商消費結帳時,又與蔡發生爭執,他再回家拿刀到超商殺死蔡男。桃園地方法院一審將蔣判處死刑,他及檢察官都未上訴,但法官依職權送上訴。案發後法官為釐清蔣男殺人時行為控制力是否完全,辨識力有無減低,將蔣男分別送至2家醫院鑑定,但2家醫院出現不同的鑑定結果,台灣高等法院二審採用對蔣男有利的鑑定報告,認為他因服用藥物後產生暴力反應,符合《刑法》減刑規定。高院審酌蔣男有部分反社會人格,是由藥物濫用之藥物導致,非無矯治、再社會化的可能,令他長期隔絕,以免危害他人,已兼顧他的更生改善及復歸與社會安全之維護,並與罪責相當,撤銷死刑,改判無期徒刑。案經上訴,最高法院認為,二審雖認定蔣男是自首,但不符合減刑的規定,卻未在判決理由說明,且他有2分醫院鑑定報告,但二審採用對蔣男有利的醫院鑑定結果,卻未詳述為何不採用對蔣不利的鑑定報告之理由,此外,二審量刑調查程序也違背法律規定,因此撤銷發回高院更審。
他高血壓忘「1事」致腦出血險沒命 醫提醒日常注意事宜
50多歲有高血壓病史的老洪,因工作繁忙,經常不按醫囑服藥,導致血壓數值一直在160~180mmHg之間居高不下,有一次在工作中突然發生手腳無力,身體失去平衡,同事趕緊送他到急診室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洪先生右側小腦有血塊,即俗稱的「腦溢血」,推測是高血壓未獲適當控制造成,在外科團隊緊急開刀取出血塊後於加護病房觀察,後來病況穩定轉至普通病房,經按時服藥控制血壓,狀況穩定後出院。腦出血常見這些原因所致 死亡率是44%中榮嘉義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鍾凱丞表示,腦出血是出血直接進入腦組織,形成一個逐漸擴大的血腫,常發生在小動脈,常見病因是高血壓、頭部外傷、出血疾病、藥物濫用和血管畸形。三分之一的顱內出血發生於大腦的右半側,腦出血30天之後死亡率是44%,高於缺血性中風,甚至高於非常致命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而高血壓是預防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依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將高血壓標準由140/90mmHg下修為130/80 mmHg,預估能夠降低26-30%的心血管疾病。具高血壓病史 應規律監測血壓、注意保暖鍾凱丞醫師呼籲,若本身有高血壓的病史,在天氣氣溫驟降時務必注意保暖,避免溫差造成不適感,且需按時服藥,並自主早晚規律監測血壓,避免高血壓相關急症的發生,若發現疑似中風發作的親友,應協助盡速送至急診,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曝兒童身體受虐案件暴增7倍 何孟樺:兒童保護監管應全面檢討
去年底發生一起由兒童福利聯盟轉介男嬰個案交由合作保母照顧,卻發生男嬰在劉姓保母家中受虐致死的社會案件。對此,台北市議員何孟樺12日痛批,攤開數據來看,近四年台北市18歲以下兒童受虐案件數量不斷攀升,尤其是「身體虐待」案件數量更是暴增至7倍以上,她認為,應全面檢討兒童保護監管流程。何孟樺12日晚間指出,男嬰自去年9月被兒福聯盟轉介到劉姓保母家中,直至12月24日死亡,這段期間,無論是兒福聯盟還是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都有派遣社工前往訪視,但兩次訪視均未發現異常,甚至有傳出訪視照片非實際訪視當下所拍攝,顯示整個監管流程存在問題,從中央到雙北市府、兒福聯盟都需徹底檢討。何孟樺進一步指出,根據統計,自2019年至2022年,台北市18歲以下兒少保護個案受虐人數從829人攀升到911人,其中「身體虐待」類型的案件則是2019年有71件、2020年310件、2021年481件、2022年502件,不僅逐年攀升,短短4年更足足暴增了7倍以上。其中,施虐者的樣態往往具有藥物濫用、精神疾病、負向情緒行為等特質。何孟樺表示,台北市政府應通盤檢視和改進,包括社工福利、社工量能是否足夠,保母遴聘機制、社工訪視機制等。同時,各相關單位如社會局、衛生局、警察局等也應針對兒童受虐案件及通報樣態進行全面檢討,以應對連年暴增的兒童虐待案件。何孟樺認為,面對如此悲劇,社會需要的是實際行動,而不是政治口水或表面作秀,她期盼中央和地方政府能攜手努力,為孩子和家長打造一個真正安全、安心的生養環境。
轉角逮到你!新北毒男心虛逃 眼尖帥警見機逮人
新北市三重區50歲陳姓男子5日上午開車行經自強路一段時,看到警方經過便心虛將車內的不明物品扔出車外後逃之夭夭,眼尖警方發現後認為事有蹊蹺後,便火速追上前攔查,成功在其身上搜出毒品,甚至發現陳男竊盜通緝犯的身份,當場人贓俱獲,陳男也百口莫辯全案後續將依法送辦。事發當時,帥氣員警在路邊協助小夫妻講拋錨的愛車推至路旁等待救援後便準備離去繼續執行勤務,沒想到才剛轉個彎,就看到陳男疑似因見警心虛,竟直接將車內的不明物品往外投拋,眼見警見狀認為事有蹊蹺,便連忙上前攔查。警方的機智行為讓陳男當場遭逮,員警發現烙跑的陳男為竊盜通緝犯,還在車內發現1包安非他命,甚至其拋出去的還是玻璃球吸食器,當場人贓俱獲,陳男也百口莫辯只好束手就擒,全案後續將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嫌及竊盜通緝案移送新北地檢偵辦。新北保安大隊呼籲:民眾應尋求正當方式紓解壓力,切勿藉由藥物濫用逃避現實焦慮及壓力。如遇有施用毒品或藥癮問題,請撥打24小時免費毒品防制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由專人提供諮詢服務。《CTWANT》提醒您:拒絕毒品,珍惜生命
日本藥妝店感冒藥出現限購告示 原因竟是年輕族群狂吞感冒藥獲得快樂
經常到日本旅遊的醫師林氏璧,在粉專分享日本藥妝店感冒藥限購資訊,透露知名藥妝店出現了感冒藥不管是漢方中藥或西藥,都一人只能限買一盒的資訊,讓他懷疑是流感和新冠肺炎比例上升,但就有網友點出日本政府發現年輕人大量吃感冒藥,從中獲取服用後會產生興奮感的成分「可待因」(Codeine)。林氏璧在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分享,最近日本藥妝店出現感冒藥限購的狀況,他表示網友回報,松本清現在感冒藥系列一人限買一個,不同牌子也是一樣,不管是漢方葛根湯,還是鼻炎膠囊,藥師都要來宣讀注意事項,還要來嗶嗶藥師卡。若在沒藥師值班的時候,會整櫃拉簾拉下來停止販賣。但他也疑惑松本清分店很多,不知道是不是每間分店都如此?另外,多慶屋上次也回報,新LuLu目前缺貨,大正百保能則是一人限購五盒。讓他質疑是否因冬季流感與感冒比例上升,怕出現缺藥因此要做出限購的動作。日本感冒藥出現限購,被認為是藥物濫用導致。(圖/翻攝自pixabay)就有不少網友留言討論,當中不少日本通網友就指出,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法規上路,因藥物濫用問題嚴重,日本政府發現年輕人大量購買市售感冒藥與止咳藥水,因裡面常含類嗎啡成分,如止咳成分「可待因」(Codeine),肝臟代謝後會產生嗎啡,服用後會產生興奮感。這種濫用藥物經過社群傳播後,在年輕人間迅速擴散。感冒和咳嗽藥物大多為非處方藥物,60%以上個案是藥房購買。部分患者表示,為了不引起懷疑,會前往多家藥局購買,有些人則是直接「搜刮」家人的藥品,或改以網購取得這些大量的感冒藥。不少網友則留言有遇到這樣的狀況,「上週在名古屋松本清也是一人限一盒,還拿出一張紙問說有沒有在別家買過一樣的商品。大國藥妝一人兩盒,甚至有的分店缺貨沒賣。」、「大國藥妝歌舞伎町沒有限購」、「去過三家松本清(每家都一樣)一本護照一罐感冒藥」、「松本清店員會特別叫藥師過來詢問,有些藥還一本護照只能限購一瓶」、「要看分店了,大多數會說只要買兩盒以上就要詳細說明原因,但就是變相叫你不要買兩盒以上」。
被低估的大麻2/學生吸食人數竄升「只輸K他命」 黑數難抓!專家提醒家長注意3件事
台灣社會近年出現的「大麻」煩,已進入大學校園。據教育部今年前四月統計,大麻已竄升至學生濫用藥物的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毒物專家及醫生向CTWANT記者表示,「大麻的成癮性比香菸還高,若青少年開始吸食,成癮率更高,會嚴重傷害大腦,使青少年智商下降,容易情緒不穩、憂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增加6倍!」麻煩的是,「大麻急性期症狀不明顯,因此難被察覺,造成吸食黑數甚多。」專家建議家長,平日可注意孩子身上是否有異味、交友狀況、情緒行為有無異常,才能及早將孩子拉離「麻害」。去年5月7日基隆海關查獲走私大麻花456公斤,為史上查獲最大宗的大麻花走私案件;同年9月20日桃園地檢署查扣大麻4,218株,是史上查獲規模最大的大麻植栽場。根據臺灣高等檢察署統計,近4年來查獲的大麻重量暴增近8倍,查獲的大麻株也增加近7倍,大麻流向台灣各地,其中也包括校園。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在一場針對青少年大麻防治的論壇中指出,大麻在2021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占7.71%;但到今年(2023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占14.29%,僅次於K他命。張惠雯分析,可能與台灣人喜歡前往旅遊的泰國,近年將大麻合法化,可近性增加;加上近年屢有公眾人物「呼麻」事件登上新聞版面,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生吸大麻被捕,律師建議他來檢測大麻濃度,藉此證明自己並非慣犯,所以來醫院門診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說,這個年輕人私下坦承,其實他已經吸食大麻一段時間,被查獲當天,剛好朋友身上有帶大麻,所以便一起分享吸食。「年輕人說,吸的時候會感覺昏昏的,眼前事物彷彿暫停一般。」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學生取得大麻的管道相當多元,尤其從網路上取得更是方便。「從國外網站上購買最為常見,只要留訊息詢問就能買到,另外,社群上也可詢問購買,還有一些人到國外直接買回來。」王瀚陽說,原本很多國內消費網站也有販售,後來國教盟不斷檢舉才下架。其實就算學生不主動購買,藥頭們也會伺機而動。在新店溪右岸有許多學校聚集,是知名的消費商圈,一家酒吧的老闆私下透露竟有藥頭混在客人中企圖販售大麻,還詢問是否能介紹想買的客人,「我立刻拒絕,而且趕緊找藉口支開他」,但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圈中隨時都有大麻誘惑。這位老闆表示,藥頭穿著新潮、身上有刺青,很容易讓年輕人覺得「酷」,再加上很多年輕人在國外試過大麻,也聽聞國內在推動大麻合法化,所以自然就不會排斥大麻,也不覺得吸食有多嚴重。據了解,目前黑市上大麻以10克為1單位,1克市價約1300到1800元。洪東榮說,其實人體本來就有「大麻接受體」,分布在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而人體會分泌一種類大麻物質,再與大麻接受體結合,讓人自然地感覺歡樂與愉悅。「但如果吸食大麻,大麻接受體就會一直被刺激,長期下來就會改變大腦的各種功能,最常見的就是認知、判斷力、情緒等等。」高檢署認為大麻查緝量以倍數增加,但檢察機關偵結施用大麻人數卻未明顯相對提高,顯見施用大麻黑數偏高。圖為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巡視查緝毒品成果。(圖/黃鵬杰攝)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曾分享一位女大生案例,這個女生從17歲起接觸大麻,常和朋友聚會時一起吸食,持續3~4年後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跟她說話。李俊宏說,長期吸食大麻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但如果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吸食,成癮風險便增加到17%。洪東榮說,千萬不能輕忽大麻的成癮性,再加上它會造成憂鬱、情緒不穩定,所以對人體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很多人以為大麻跟香菸一樣,事實上它的成癮性是香菸的好多倍以上,除了會傷害大腦之外,所有香菸的毒害,大麻一樣也沒少,等於有雙倍的害處!」但因為吸食大麻的急性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不僅警察難查獲,醫院急診室也不常見,就連臺灣高等檢察署也公開承認「黑數相當多」。洪東榮建議家長從「氣味」著手,因為大麻會散發一股獨特的味道,不同於香菸,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味道,還有交友圈出現變化,以及近來情緒起伏很大、行為衝動,就要特別留心孩子是否接觸大麻,及早發現才能盡快把孩子拉回正軌。
被低估的大麻3/合法化的下場「青少年急診增2成」 亂象橫生!泰國將修正政策
「雖然大麻在台灣列為第二級毒品,但隨著泰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再加上網路平台上不少大麻合法化的文章,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告訴CTWANT記者。開放大麻使用的加拿大,已出現青少年因相關疾病或中毒急診增加,泰國新任總理賽塔也因大麻開賣亂象,九月宣布將從嚴規定。依食藥署統計資料,國內醫療院所通報大麻濫用狀況日趨嚴重,從2018年通報399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620人次,近兩年因疫情人數下降,但今年到5月已通報140人次,較去年同期117人次,增加近2成。由於大麻易有吸食黑數,所以真實數字一定比醫療院所通報更多,例如學生濫用藥物排名,大麻就已迅速竄升至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據此,國教行動聯盟等民團今年11月公布近4萬人的調查,有9成3民眾反對台灣大麻合法化,擔憂對青少年的影響。事實上,2019年10月曾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連署「開放醫用大麻」,3個月內超過5100人連署。衛福部回應THC含量超過10ppm即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僅開放醫院以專案申請進口,用於治療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爭取大麻合法化的倡議者多以加拿大及泰國為例,不過這兩個國家現正為開放後的「大麻」煩苦惱著。加拿大2018年就將大麻合法化,雖然大麻相關經濟迅速成長,卻引發更多層面的健康問題。由加拿大及澳洲的心理衛生機構研究工作者共同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的研究指出,大麻合法化後,安大略省和阿爾伯塔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兩個省份,青少年因大麻相關疾病及中毒而到急診室就診的次數增加了20%。論文引用的一項研究指出,安大略省的大麻使用者發生劇烈嘔吐的情況每月發病率增長了13倍。另一項研究顯示,0至9歲兒童因誤食含有大麻的食品而入院治療的事件已經增加3倍。由於大麻具有醫療用途,因此一直有民眾希望能開放「醫用大麻」或讓大麻合法化。圖為綠色浪潮團體舉辦的「大麻除罪化」遊行。(圖/報系資料照)警政單位及醫界推測,台灣社會大麻濫用日趨嚴重,與泰國2022年成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國家不無關連。據旅遊媒體《寂寞星球》報導,一名2022年8月底前往泰國旅遊的受訪者匿名指出,他所居住的飯店樓下就有二、三個攤販在販售大麻,而且,以Google地圖也可以查詢到大麻商家,店家招牌也多直接以大麻圖案標示,他更目睹父母牽著小朋友的手從店裡驚慌走出。其實泰國只是將大麻從麻醉藥物管制名單刪除,還是僅供醫療與工業用途,若用於娛樂仍屬非法,但並未明訂禁止法條,只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限制在公開場所使用,也導致執法單位無所適從,因此造成亂象,新任泰國總理已在今年9月宣布將修正為僅開放大麻用於醫療,並表示將儘速遏止藥物濫用問題。國人最愛的出遊地「日本」其實近來也深受大麻困擾,吸食人數從2013年的1534人,10年來逐年增至2022年的5184人,其中7成未滿30歲。今年4月更出現一款含類大麻「六氫大麻酚(HHCH)」成分軟糖,在年輕人之間廣為流傳,也引發許多人身體不適送醫,由於該成分當時尚未被列管,因此成為漏洞,日本政府除了緊急列管,也於12月6日針對大麻修正法案,為防止年輕族群濫用,新增「使用罪」,違者將面臨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大麻一旦成癮之後就相當麻煩,因為它不像戒菸那樣有替代療法,雖然戒斷反應不嚴重,但很容易反覆吸食,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如果想成功戒癮,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支持力量,家長不要一昧責罵孩子,而是要用親情的力量將孩子拉回來,千萬不要放棄,否則孩子就會一直沉淪下去了。」
「K他命」用對就成救命藥 振興、北榮、陽交大研究:可降一半憂鬱自殺風險
台灣自殺死亡率最高點為2006年19.3人/10萬人,佔死因第9位,逐漸下降至2014年15.1人/10萬人,而近年有回升現象,2022年為16.2人/10萬人,如今有研究顯示,以毒品廣為人知的K他命(Ketamine),透過醫學上適量使用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抗憂鬱療效。振興醫院今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K他命化身拯救自殺超級藥物」研究結果,這項由振興醫院與台北榮總、陽明交大研究團隊合作10年來的研究,最新成果顯示,重度憂鬱症患者注射K他命後,半數患者自殺風險下降達50%,且重複注射療效更佳,今年5月登上國際期刊。根據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蘇東平指出,研究團隊在2017年發現,每公斤體重注射0.5毫克的極小劑量K他命,數小時內就有效果,可持續1到2周,補足傳統抗憂鬱劑發揮效果的空窗期。研究團隊收案84名具有嚴重自殺傾向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採隨機雙盲試驗,其中42人注射每公斤0.5毫克的K他命,另外42人注射不具有抗憂鬱效果的安眠藥,結果顯示K他命抗憂鬱療效可維持10到14天,抗自殺療效可維持5到7天。這些收案對象中有半數繼續第二階段的開放性K他命治療,每周給予一次注射,連續2周。蘇東平指出,追蹤至第21天時,仍有半數患者反應良好、自殺風險下降,亦有15%到20%患者部分緩解,但仍有25%屬於難治型自殺患者。蘇東平表示, 美國2006年研究發現,使用K他命可讓憂鬱症狀在1周內大幅下降,這項結果鼓舞了全世界,過去針對重度憂鬱症患者,傳統會給予抗憂鬱劑治療,但這個藥物大約2到4周才有效果,在藥效發揮的這段空窗期,常常會有憾事發生。根據研究,台灣1997年因自殺導致的經濟損失為185億元,占GDP的0.22%,到了2007年增加至325億元,占GDP的28%,增幅高達75%。蘇東平也表示,台灣自殺死亡率在2006達到高峰,後來衛福部成立自殺防治中心後有逐漸下降,但最近一兩年又回升,尤其青少年顯著增加;如何緊急處理自殺個案,成為精神科重要策略。不過蘇東平也提醒,K他命是一種短效麻醉劑,每公斤體重注射5至10毫克劑量,但藥物濫用者為此劑量數十至百倍以上,研究是強調K他命治療是有時間和適當性,因此有相關問題的民眾,一定要經由醫師診斷評估使用。CTWANT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吸毒有害健康,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諮詢專線:0800-770-885
運動帥兒吸食冰毒不成人形 母親不放棄治療淚喊:「我的兒子回來了」
毒品危害不容小覷,美國一名婦人分享兒子吸食冰毒的過程,短短七個月從運動員變的不成人形,甚至失聯數月,所幸後來得知兒子積極接受治療,漸漸回到生活正軌上。該名婦人也感動表示:「我的兒子回來了、孫女的爸爸回來了,一家人終於能再次團聚。」珍妮佛•薩爾芬-特雷西(Jennifer Salfen-Tracy)在臉書上上分享兒子科迪·吉布森(Cody Gibson)吸毒的經歷,她表示,兒子吸食有「毒王」稱號的冰毒,導致體重下降,肌膚受損,精神狀態更被嚴重影響,甚至失去聯繫找不到人。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HS)的統計,2021年美國有超過10萬人死於吸毒過量,而珍妮佛的經歷分享,再度喚起過去十年美國的廣泛藥物濫用問題。所幸柯迪積極接受治療,家人也不放棄給予鼓勵支持,最後成功回歸正常生活,柯迪也開心表示:「我曾經患有毒癮,但我找回來健康。」(圖/擷取自太陽報。)珍妮佛表示,分享經歷的同時,發現很多家庭面臨同樣的心痛,只是選擇不談論,毒品氾濫需要靠家庭齊心協力解決,而不是單靠政府花費高額的錢補助,讓家庭互相推卸責任。所幸柯迪積極接受勒戒,並回到正常的生活,讓珍妮佛開心說:「這條路對柯迪或我們、甚至所有參與其中的人來說並不容易,但我非常感激我的兒子今天還活著並且清醒。」冰毒在我國列為二級毒品,正式名稱「甲基安非他命」,是一種強力興奮劑,服用後影響多巴胺釋放,進而產生愉悅感,讓服用者自信心增強、精力旺盛、食慾降低等症狀,長期服用冰毒,可能會患上因中樞神經刺激劑而引起的精神疾病。《CTWANT》提醒您:拒絕毒品 珍惜生命
頭重胸悶肩頸緊繃愛注意! 天氣轉冷6族群小心「心肌梗塞」
天氣轉冷,對於某些族群來說,天氣變化大時反而不是好事,根據腎臟科醫師林軒任表示,如果出現頭重重的、胸口有點悶、肩頸緊繃不太舒服等症狀,一定要特別小心!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圖/翻攝自林軒任醫師粉專)林軒任特別在粉專提醒,111年台灣十大死因,心血管疾病高居第二名;然而,很多人會把「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肌梗塞」這兩個名詞搞混,其實兩者的因果關係,心肌梗塞是源自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產生斑塊,當血栓把血管塞住,使得心肌無法獲得養份,就會導致心肌壞死。另外,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疾病最危急的狀況,若未及時就醫,恐延誤治療時間,林軒任也分享在臨床上遇到的案例,大約有兩到三成到院前就心肺停止,死亡率高達10%;即使送到醫院時心肺功能正常,也可能因為長時間心肌未得到足夠供氧量壞死。林軒任醫師也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副主任盧炯睿醫師,在粉專談「冷酷的殺手:冠狀動脈疾病」的三大重點。一、哪些人是高危險群1.年紀大2.有家族遺傳史3.抽菸者4.肥胖5.A型人格6.藥物濫用二、發病前會出現徵兆1.活動性胸悶、胸痛2.呼吸困難3.不規則的心絞痛三、什麼時候要緊急就醫1.突然胸悶、胸痛和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2.臉部表情突然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和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林軒任還提醒,由於心肌梗塞的病程相當快速且致命,假如你是高危險群,生活中只要跑步、爬樓梯一下子就開始喘,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緩解;或是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一定要到醫院檢查,避免遺憾發生。若突然胸悶、胸痛和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請儘速就醫。(圖/翻攝自林軒任醫師粉專)
美國心臟協會研究發現 吸食大麻恐提高中風、心臟衰竭等風險
就當國內因為知名網紅吸食大麻遭逮之際,美國心臟協會恰好推出一份研究報告,內容中指稱,每日吸食大麻的人,其未來爆發心臟衰竭的風險將會提高34%。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費城日前舉辦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會議中,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應該避免抽煙或蒸汽任何物質,包括大麻產品,因為可能對心臟、肺部和血管造成損害。科羅拉多大學斯卡格斯藥學和藥學科學學院的臨床藥學和物理醫學/康復部門教授佩吉(Page)表示,研究中發現,吸煙和吸入大麻,均會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一氧化碳,一種有毒氣體)和焦油(部分燃燒的可燃物質)的濃度,類似於吸入煙草香煙的效果,這些都與心肌病、胸痛、心律不齊、心臟病發作和其他嚴重狀況有關。佩吉也表示「人們需要像對待任何其他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素一樣,誠實的面對這個問題,並且詳細的了解所承擔的風險」。美國長者濫用大麻情況報導中也提到,美國老年人使用大麻的問題也日益普遍,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65歲以上的老年人吸煙大麻或使用食品的數量增加了一倍。2023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2015年至2019年間,65歲以上人群的上個月酗酒和大麻使用比例增加了450%。而雖然大麻不具備藥物成癮性,但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大麻使用者,最終會因為心理因素而演變成對使用大麻的心理依賴症。根據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資料顯示,當人們在戒除大麻後,如果感到食欲不振、缺乏食慾、易怒、不安以、睡眠困難時,就屬於對大麻產生了依賴。大麻與慢性病之間的關係除此之外,大麻的使用也被發現與許多慢性疾病惡化有直接關聯。一項研究專門追蹤長期使用大麻(不與菸草混合使用)、對大麻有心理依賴的65歲長者的就醫紀錄。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費城拿撒勒醫院的住院醫師蒙達爾(Avilash Mondal)博士發現,這些均被診斷出高血壓、2型糖尿病或高膽固醇的患者中,與1000萬名不吸食大麻的住院老年人相比,8355名濫用大麻的住院老人,在住院期間發生心臟、大腦重大疾病事件的風險,要高出20%之多。研究中也發現,高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與高膽固醇兩者,其實是預測大麻使用者是否會發生重大心腦不良事件的關鍵預測因素。佩吉也表示,許多人都知道,短時間內大量地使用大麻,其實是能降低血壓的「但十分有趣的是,如果長期觀察這些每日使用大麻的人們,就可以明顯知道,大麻的使用其實是與血壓上升有關聯的,這也是導致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大麻與心臟衰竭之間的關係另外還有一份研究,該研究花費4年時間追蹤了16萬名平均年紀為54歲成年人的健康狀況,以此來觀察大麻是否會造成其成為心臟衰竭的風險。而研究人員發現,每天使用大麻的人,心臟爆發心臟衰竭的風險,較完全不使用大麻的人增加34%。美國心臟協會資料表示,所謂的心臟衰竭,並不意味著心臟已經停止工作,而是心臟泵送富氧血液的能力不如應有的好,只要有如此情況就屬於心臟衰竭。研究人員也表示,在追蹤人員提及的「使用大麻」一事上,研究人員並未將大麻的「使用方式」做區分研究(大麻除了用抽的,也能製作成糕點餅乾食用)。先前也有另外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每日使用大麻的人,其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提高三分之一。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顯示,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因為供應心臟的動脈內壁受損,形成脂肪斑塊於動脈的受損部位,長期下來造成血管壁失去彈性、變厚、管道變窄,甚至是堵住血管,讓血液無法流通。而冠狀動脈心臟病也是最常見的心臟病。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巴爾的摩Medstar Health的住院醫師阿爾哈桑(Yakubu Bene-Alhasan)表示,大麻的使用與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房顫動等心血管疾病存在著關係。他也認為,目前的研究結果,其實是鼓勵更多研究人員應該要做更多大麻使用的相關研究,這樣才能更加了解大麻對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