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改善
」家庭主婦手指腫痛無力!常摔破碗盤 就醫檢查竟是「類風濕關節炎」
一位42歲家庭主婦,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兩手中指和食指有腫痛無力的感覺而已,不以為意,偶爾到藥局買止痛藥吃吃,雖然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不吃又痛,痛了又吃,這樣持續了一年多,直到最近因頻頻摔破碗碟,心生害怕,才到醫院求診。經一連串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腕關節長期腫痛 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澄清醫院免疫風濕科孟家駒醫師表示,經由身體檢查、按壓該婦女的手部各關節,發現多隻手指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腫脹、疼痛的情形。再經由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發炎指數偏高,為了進一步瞭解她關節炎影響的範圍,以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雙手的五個掌指關節、兩個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發炎的情形,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特徵,證實她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致病因與這些有關 免疫調節藥物改善症狀孟家駒醫師強調,手部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侵犯部位。目前醫學上統計,女性和男性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比率是3:1,且以30歲到60歲的女性居多,致病的原因除基因外,與抽菸、牙周病、感染後導致的免疫功能失調有關。該婦女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後,經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後,手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疼痛無力現象,已獲得很好的改善。關節出現這些症狀6週以上 應盡速就醫孟家駒醫師呼籲,如有兩個以上的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僵硬、無力或是活動度受限達六週以上,尤其雙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千萬不可輕忽,須趕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療。對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者,關節疼痛時應多休息,減少患部關節過度彎曲,當症狀緩解後,需避免大角度活動、避免手指負重過大,早上起床需先做適度關節活動後,再進行日常工作。
被譽為超級水果!蔬果類「降血壓之王」是它 每天1.6份效果明顯
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而全台高血壓患者逾529萬人,為三高之首,且據台灣衛福部的統計,台灣健保支付藥量最大的藥品,幾乎也都是用在治療高血壓等三高疾病的藥品。不過,除了靠藥物改善外,藍莓也是非常有效的降血壓水果,更被營養學家譽為「超級水果」。藍莓富含維生素E、A、B、SOD(超氧化歧化酵素)以及鉀、鐵、鋅、鈣等礦物質元素,英國日前1項研究也指出,適量攝取藍莓,能有效降血壓及增進心血管的健康,其關鍵則為多酚物質花青素。此外,據醫療網站「高血壓」(Hypertension)的報告指出,只要收縮壓降低5 mm Hg,就能夠有效減少10%中風或心臟病的風險,而在900名的研究對象中,每天吃1.6份藍莓的人,收縮壓就能平均下降4.1 mm Hg,因此藍莓可以說是降血壓的大功臣。不僅如此,100公克的藍莓中,就含有4.54公克的食物纖維,遠比高麗菜、空心菜、蘋果、香蕉、葡萄都還多,而纖維有利腸道菌群,有促進降血壓的效用。
中年婦長期半身疼痛好痛苦! 這樣做疼痛改善7成重返職場
52歲的朱小姐,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且因體重過重併發脊椎病變,曾進行三次脊椎手術的她,術後又不幸發生車禍導致骨折,長期下來,下背及下肢的慢性疼痛讓她苦不堪言,服用了高劑量止痛藥也不見改善,不僅睡眠出問題,也必須離職休養。經醫師評估並會診多科團隊後,以「脊髓刺激療法」治療,術後自評疼痛改善了7成之多,終於讓她得以重返職場。收治案例的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醫師說,慢性疼痛是指超過6個月以上,因神經損傷造成的神經或骨骼肌肉疼痛,許多患者可能無法透過藥物改善疼痛,持續的疼痛可能造成憂鬱症、失眠、記憶力受損、認知功能降低等身心問題。慢性疼痛採階梯式療法 脊髓刺激療法可降低疼痛5至8成慢性疼痛治療採階梯式療法,蔡昇宗醫師指出,第一階段以服用抗發炎、無嗎啡類藥物爲主;第二階段,則進階服用含有嗎啡成分、止痛效果較強的藥物;若藥物效果有限,第三階段將使用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如神經阻斷術、局部注射止痛藥、類固醇等;萬一仍無法妥善控制,第四階段就需要透過外科手術介入治療。除了動大刀的外科手術,近年來興行「脊髓刺激術」,以微創方式將晶片植入體內,透過晶片電池放電刺激脊髓神經,來阻斷疼痛傳導藉此緩解疼痛。蔡昇宗醫師解釋,此療法將進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使用微創方式進行,以局部麻醉,將晶片植入於脊髓硬膜外腔,可在患者意識清醒下執行手術,協助定位痛處,術後觀察2至4週,確保療效,才會進行第二階段的永久性植入,約需住院3至5天。蔡昇宗醫師解釋,疼痛爲個人主觀感受,脊髓刺激術的晶片可設定適合患者參數,改變電流刺激,術後可緩解患者50%-80%疼痛感,許多患者治療後心情、睡眠與生活品質都有大幅改善。隨著患者回歸日常生活,不同的姿勢所需電力刺激有異,術後初期1-3個月需密集回診追蹤,調整電力以達最佳療效,如狀況穩定後即可拉長回診時間。新型設備可使用年限增加,為患者設定專屬化刺激參數 做MRI檢查也OK傳統脊髓刺激裝置電池壽命約爲3-5年,目前新型裝置充電速度較傳統型快3倍,電池壽命更延長至9年,且可安全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蔡昇宗醫師補充,脊髓神經會隨著身體動作的不同而患者的刺激電量也會需要不同,傳統的手術晶片隨著姿勢改變,需頻頻調整以提供足量電力刺激,新型晶片則可隨著姿勢自動矯正放電量,維持穩定的電力刺激帶來療效。多科團隊會診是趨勢 這兩類人手術成效好隨著人口高齡化,很多人都因結構退化接受骨刺手術、椎間盤滑脫手術等,經歷多次動刀,恐影響神經功能造成慢性疼痛,亦或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不順暢造成下肢缺血的慢性疼痛等,這兩類患者在脊髓刺激術可預期較好的治療效果。醫師補充,慢性疼痛的國際治療趨勢,為整合內外科團隊,包含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骨科、麻醉科、身心科等,帶給患者最佳治療,如有上述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重新找回理想的生活品質。
端午粽子難消化 易生痔瘡醫生教你5招自救
連續四天的端午假期中,飲食充斥著高熱量甜飲品、高油脂甜鹹粽,加上聚會不斷,熬夜追劇作息不正常,休假結束後就看見腸胃科門診內人滿為患。消化系統出問題可大可小,若不與理會,輕則造成便秘、肛裂;嚴重者可能會形成痔瘡喔!若是原本就患有痔瘡的民眾,在連假這幾天低纖高油脂的飲食,更可能會加重痔瘡等級。端午連假後如果痔瘡問題拉警報,到底該如何處理呢?端午粽子難消化 痔瘡危機高升端午節難免都要來上幾顆粽子應應景,不過粽子的主原料是糯米,粘度高,較難消化,還會抑制胃腸蠕動。加上粽子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所以在消化過程中會大量吸取水分,吃太多會引起腹脹與便秘,若沒有搭配其他高纖蔬果平衡飲食,連續幾天累積下來,會導致肛裂與痔瘡的發生。特別是童叟族群,腸胃功用相對較薄弱,更會引起痔瘡等疾病的好發率。季節悶濕 痔瘡問題難以忍受本身患有痔瘡隱疾的民眾,在每年最為炙熱的端午節慶時刻中,氣溫的悶濕與空氣不通風的條件下,患者更容易感到私密處及痔瘡的不舒適,不只外出無法順利排便,連走動都會摩擦肉球,甚至引起出血,加重痔瘡發炎腫脹,讓端午連假無法進興出遊。發現罹患痔瘡 5招居家自救怎麼評斷是痔瘡呢?當肛門口不定期搔癢、如廁排便時發現有出血的情形、甚至在肛門口摸到突起的「肉球」,這些種種的症狀都是痔瘡的誘發。連假後如果發現自己已經被痔瘡纏身時,也別過於擔心焦躁。知名診所的大腸直腸專科醫師賴依伶教你在家的自救方式。 1. 飲食管理:每日飲水量需達2000cc,飲食增加高纖蔬果、益生菌,盡量避免油膩、油炸、辛辣、酒與刺激性食物,便可改善便秘與痔瘡腫脹程度。2. 溫水坐浴:痔瘡會引起肛門括約肌收縮,導致血液迴圈變得更差、疼痛感更強烈的惡性循環,溫水坐浴有助於緩解痔瘡靜脈叢淤堵,提升肛口循環,減緩痔瘡病兆。3. 提肛運動:時常做肛門收縮與放鬆的提肛運動,可促進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回流,進而改善痔瘡症狀,女性痔瘡患者亦可同時讓漏尿情形得到改善。4. 定時排便:尊重自己的便意,排便時避免分心看書或者滑手機,蹲馬桶儘量不要超過5分鐘,才能減少肛門持續受壓的時間。5. 便後清潔:排便後在以衛生紙輕柔點沾方式清潔後,可搭配無添加的濕紙巾加強肛門口的潔淨,減少糞便殘留導致細菌滋生使痔瘡症狀加重。不同痔瘡等級 對症下藥有效果▲賴依伶醫師針對1-4級痔瘡等級說明對應的合適治療方式。一旦發現痔瘡後就一定需要動刀嗎?其實不一定喔!賴依伶醫師進一步說明,除了上述在家的自救方式來避免痔瘡問題惡化外,也可以透過藥物讓痔瘡問題獲得緩減!不過不同等級的痔瘡,還是有對應適合的治療方式。賴依伶醫師以1-4級痔瘡來說明合適的治療方式。若是屬於第一級~第二級痔瘡,不一定需要痔瘡手術,賴依伶醫師建議可以採用口服藥物改善急性痔瘡症狀,降低患部的腫脹疼痛感。痔瘡屬於第二級~第三級階段的患者,則可以透過新型「LHP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阻斷血流供應痔瘡,讓痔瘡缺乏養分逐漸萎縮凋零,且傷口0.2公分,30分鐘便可以完成痔瘡消融治療;若屬於較嚴種等級的第四級痔瘡患者,賴依伶醫師則會採用複合式的「無痛微創痔瘡手術」保留黏膜與肌肉組織,不傷害肛口大小,出血少腫脹低,當天無須住院可返家休養。即早治療,更能即早擁有舒適生活痔瘡問題已是現在非常普及的文明病,新科技的痔瘡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不管是口服藥物、光纖雷射、或是微創痔瘡手術,都大幅超越傳統痔瘡開刀的住院多天恢復期與疼痛感。大多數患者採以新方式的痔瘡治療隔日便可以正常上班、不影響日常生活,更適合現代的忙碌生活。但賴依伶醫師還是要提醒大家,保持均衡的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發現有痔瘡即早治療,更能免於到手術階段,也可以即早擁有舒適的生活喔!▲賴依伶醫師建議一旦發現罹有痔瘡徵狀,就可即早就醫治療。
睡到一半腳抽筋痛醒! 靜脈曲張不敢開刀怎麼辦?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61歲呂女士雙腳靜脈曲張長達15年,雙腳易麻癢、睡到一半發生腳抽筋,臨床分期屬於第四期,且還有痔瘡問題!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孟霖表示,靜脈曲張治療導管器械越來越進步,手術傷口也越來越微創,現今還有新型藥物可協助改善,呂女士經口服藥物與手術雙管齊下,術後恢復良好;若是屬於臨床分期第一型,甚至不需要進行侵入性的手術,口服靜脈用藥數週即可明顯改善。國人1/5靜脈曲張 嚴重恐致肺栓塞死亡靜脈曲張是一個國人常見疾病,盛行率約20%,年發生率約2至3%,該疾患與深部靜脈血栓、周邊動脈疾病甚至痔瘡等疾病皆有一定的關聯性。而深部靜脈血栓又有導致肺栓塞的可能,具有一定死亡風險,不可不慎。靜脈曲張好發於女性,原因包括懷孕、長期維持同樣的姿勢、肥胖、便秘等。除了造成外觀上的困擾,還有下肢皮下靜脈膨出、鼓起,尤其在經過一天長期站立後,下肢會感覺痠脹難忍,甚至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形成靜脈炎、靜脈血栓,皮膚可能紅腫,色素沉著,乃至於靜脈破裂、出血,甚至導致慢性潰瘍,難以痊癒。輕微可靠藥物改善 嚴重者仍須手術治療李孟霖表示,過去對於靜脈曲張的治療,無論是導管器械的進步,或是手術傷口的越來越微創,主要專注在手術技術方面的提升。現今新型藥物不僅萃取自天然的橘子皮,並非化學製藥,與其他各種藥物沒有交互作用,相對安全。三大效果包括促進靜脈收縮、抗發炎、抗水腫,且於國外的研究顯示大約使用2週後能開始出現效果,約2個月其效果達到明顯穩定,甚至有研究顯示使用6個月後效果仍相當明顯。雖然新型藥物是目前所有靜脈相關用藥中證據等級最高的藥物,並陸續得到許多歐美血管或靜脈學會的認證,建議可使用在各期的靜脈曲張患者身上,但李孟霖提醒,這並不代表靜脈相關的手術可以被藥物完全取代。藥物可以改善靜脈曲張症狀,然而對於已經產生嚴重逆流的靜脈血管,目前仍無法將其復原,需藉由手術處理。因此,新型藥物扮演的角色,可以是初期靜脈曲張時的單一治療,也可當作嚴重靜脈曲張時輔助手術的工具,例如改善手術後的併發症,包括術後疼痛或是血腫的消除。除了讓患者有更多治療選項,也能改善患者長期以來的困擾。改善靜脈曲張 日常保養有6招想要預防靜脈曲張或改善靜脈曲張,根據國泰醫院資料建議6訣竅:1有空時,多抬高下肢,讓下肢高過心臟,每天至少半小時。2穿著醫療級的彈性襪,最好在早上未下床前就穿好,以免靜脈腫脹後再穿,效果就不好了。3建議體重過重者減重,以減少下肢負擔,並且避免穿戴太緊的腰帶或上衣。4坐時不要翹二郎腿,以免阻礙靜脈回流。5多做加強下肢肌肉力量的運動,增加血液回流,如走路或游泳。6避免慢性便秘或咳嗽,以免增加腹壓,妨礙靜脈回流。
熬夜、壓力大當心皮蛇上身!冒紅疹、會癢注意 預防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30多歲的C先生,最近轉換跑道至科技廠工作,時常熬夜加班、深感壓力,一日突然左胸感到奇癢無比,隨後冒出多叢紅色小水泡,故至醫院就診,醫師診斷為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年紀愈大愈易發生 常見徵兆一次看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周孜容醫師說明,通常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帶狀疱疹,且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至少曾罹患過一次,此外,當處於壓力、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好發。而帶狀疱疹發作時通常會先出現皮膚疼痛、刺癢、痠麻等前驅症狀,約2到3天後會長出紅疹、水泡,往往於皮膚局部位置,不會全身性生長,並可能出現疲倦、頭痛等徵兆。皮膚出現水泡勿戳破 覆蓋紗布避免傳染周孜容醫師表示,倘若出疹的位置出現於額頭、眼皮、鼻子、耳朵、或生殖器周圍,可能會出現視神經炎、顏面神經失調或聽力受損等併發症,故應盡速就醫。另皮膚紅疹在進展成水泡後,切勿自行戳破,避免傷口感染,而病灶在結痂前皆有傳染力,建議傷口處可透過紗布覆蓋,助於減少傳染的情形。周孜容醫師強調,在紅疹結痂癒合後,約有5~10%的病人會有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後遺症,留下長期的疼痛、麻木或刺痛感,大大影響病人生活品質,這時建議盡速就醫,並使用神經痛治療之藥物改善症狀,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加速神經的修復。帶狀疱疹2疫苗 兩者差異比一比預防勝於治療,周孜容醫師建議,除了維持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作息外,曾罹患帶狀疱疹者,可於發病1年,且無相關症狀後,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目前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一種為活性帶狀疱疹疫苗(Zostavax®),另一種為非活性重組疫苗 (Shingrix®),兩種疫苗皆適用於50歲以上成人,或18歲以上具有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者;而去年新上市的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又可施打於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相較於傳統活性帶狀疱疹疫苗保護力較持久,此種新疫苗須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並可和其他疫苗(如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同時接種。
小孩挑食怎麼辦? 醫:家長角色是關鍵
3歲的陳小弟由於體重僅12公斤導致過於瘦小的緣故,母親帶著他來到門診,經仔細問診後發現,陳小弟自嬰兒時期對於副食品便十分抗拒,且時常腹瀉,醫師先以處方藥物改善陳小弟腹瀉症狀,並請母親記錄陳小弟三餐飲食,回診時安排營養師諮詢,以期改善陳小弟營養不良的情況。食物恐新症 增加罹患慢性疾病風險芬蘭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曾針對食物恐新症進行多年追蹤研究,發現食物恐新症會使整體飲食品質下降,造成飲食中的蛋白質、纖維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不足,或鹽分、飽和脂肪的攝取偏高,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偏挑食恐是牴觸心理 即「食物恐新症」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陳慧文醫師指出,孩子的偏挑食有時是因為對未曾接觸的食物產生牴觸心理,即所謂「食物恐新症」。其常見於2歲至6歲的兒童,由於逐漸發展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對於喜惡開始有所分別。若家長未及時給予協助,短期間可能會造成孩子因為纖維質攝取不足而出現腹痛、便祕的情況,長期下來除了造成體重過輕或過瘦之外,對於大腦神經的發育也會有所影響。1歲以可以訓練 家長角色是關鍵陳慧文醫師強調,在1歲以前的幼兒飲食是能夠被訓練的,家長可以透過多變化的副食品讓孩子嘗試,能夠大幅提升孩子對於新食物的接受度。而1歲至2歲的幼兒對飲食接受的可塑性相對也還是較高,經由階段性的嘗試與改變食物型態及樣貌,比如青菜可以剁碎、磨泥、熬湯等,或利用模型切出特別圖案,幫助幼兒飲食多樣化。其中家長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吃,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簡單手作,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與參與感進而願意嘗試。莫用手段迫使孩子進食 恐致結果更糟陳慧文醫師提醒,孩子的飲食攝取固然重要,但家長也切莫過於心急,避免運用賄賂或威脅手段,假使孩子是為了獲得獎勵或逃避懲罰而進食,反而會造成孩子焦慮或討厭的情緒。
重開「雞」並不難! 除藥物治療還有「這療法」
56歲的張先生工作忙碌,常熬夜加班與應酬喝酒。近半年來,張先生的勃起硬度逐漸下降,原以為是近期太過忙碌勞累導致,但每況愈下,到最後甚至無法完成性行為,而為重振雄風,自行上網購買聲稱有壯陽效果的藥物服用,不過效果有限,且服用後出現頭暈不舒服的情形,才趕緊到醫院就醫,尋求泌尿科醫師專業的協助。第4項文明病 勃起障礙與三高、心理有關根據調查,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有勃起功能障礙導致房事不順,雙和醫院泌尿科吳佳璋醫師指出,勃起功能障礙除心理因素外,主要是陰莖動脈血管阻塞,可說是血糖、血脂及血壓「三高」的衍生症狀,加上近年來年輕化趨勢,儼然成為第4項文明病,男性朋友可不能小覷。調查指出,患有肥胖、三高等代謝性疾病或男性賀爾蒙低下之男性,會較早出現不舉或性行為時無法維持陰莖足夠硬度的情況;糖尿病的患者,性功能障礙風險會提高4.1倍;而有周邊血管疾病問題者,則是2.6倍,此外,像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酗酒、抽菸、長期熬夜等也會明顯造成勃起功能障礙。八成可透過藥物改善 負壓助勃器、體外震波新療法吳佳璋進一步說明,理解成因後,男性要重開「雞」並不困難,建議就算出現「四十歲只剩一張嘴」的窘況也別擔心,可以先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在醫師的診斷下嘗試藥物治療,使用政府核可之磷酸二酯酶第五型抑制劑(PDE5i),如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及賽倍達等;根據觀察,約有8成的患者能逐步改善。除藥物治療,亦可嘗試使用負壓助勃器,在機器的輔助之下,陰莖進行被動性的充血勃起並幫助行房,或是利用近十年來快速發展的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Li-ESWT),利用低能量震波施予在陰莖海綿體上,促進海綿體內長出健康的新生血管,來幫助充血產生勃起。夫妻心態要正確 身心健康同步調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勃起功能障礙除生理因素,其他如生活與經濟的壓力、焦慮、憂鬱或夫妻之間感情不睦等心理因素也會造成影響,吳佳璋醫師強調,不只是心態與生活習慣調整,夫妻之間的關係經營也很重要,一起用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勃起功能障礙,並盡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察,別讓「鳥事」困擾一輩子。
「長新冠」導致睡不好 醫師:心因性失眠可用藥物改善
新冠肺炎自爆發以來,嚴重影響人類原有生活樣貌,不管是生活習慣、民生經濟、身體健康等等,彰化就有3名確診的婦女,在康復後得到嚴重的失眠,過去只要5分種就可以睡著,現在5小時了還在床上翻滾,有醫師解釋,這些「長新冠」患者多半都因心因性失眠所導致,通常經心理輔導加藥物控制,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50歲的黃姓婦人式餐飲店長,康復後輾轉難眠,時常從12點翻滾到天亮,常常覺得很喘、疲憊;另外37與61歲的確診婦人,也都在得到新冠康復後失眠,主因是心理因素,搭配中西醫調製藥方,加上醫師心理輔導,才讓失眠情形好轉。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表示,心因性失眠,患者在隔離期間就時常擔心同事病況、工作停滯、擔心客人等等,在養病期間沒能安心養病,而康復後又直接銜接工作,導致身心調節失衡,就連同事都發現她們很焦慮、甚至還有精神不濟等狀況。中醫師張煒東也說,患者除了失眠之外,還有胸悶、疲倦、乏力、心悸等心氣陰不足的症狀,這些情形在康復的確診者中很常見,通常會開立生脈飲為主方,加減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等安眠調理藥,通常在服用兩周後會有明顯改善。「長新冠」又稱為慢性新冠、新冠肺炎綜合症候群,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會出現倦怠、易喘、肌肉痠痛、胸悶、焦慮、失眠的症狀,若這些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且無法用其他診斷治療來排除,就稱為「長新冠」。
歌后罹帕金森1/旁人發現居多 動作障礙是確診關鍵
台語天后詹雅雯自己在臉書上自曝,自己罹患帕金森氏症,兩個月已經瘦了八公斤,檢查發現左腦已經呈現中度萎縮,罹病消息一出震驚各界。因為詹雅雯才五十四歲,也讓人好奇為何才五十歲就罹患帕金森氏症?台語天后詹雅雯日前自曝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令粉絲震驚。(圖/莊立人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神經外科主任陳淑美指出,根據統計,帕金森氏病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好發年齡為50-60歲,65歲以上的人口約有1%罹患帕金森氏病,80歲以上人口約有2%-4%,全台近4萬人罹病。當然門診中也不乏四十幾歲就罹患此疾病的患者。陳淑美表示,帕金森氏病是因人體的中腦黑質退化細胞漸漸凋亡,負責神經傳遞的多巴胺減少,無法正確傳遞神經訊息;一旦多巴胺減少程度達50%-60%即出現帕金森氏病的症狀。初期症狀如靜止狀態時,單邊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正常人腦部影像的中腦黑質緻密部,會出現燕子尾巴分岔狀特徵(右),帕金森氏症病患則因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燕子尾巴特徵會慢慢消失(左)。(圖/北醫提供)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祖功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以動作障礙為主,動作變慢是醫師考慮帕金森氏症的最基本診斷條件。但臨床發現多數病人都是由旁人發現病患的動作問題,例如臉部表情僵硬如撲克臉、眨眼次數變少等。通常都是由單邊開始,慢慢變成兩邊。林祖功指出,很多病人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後,就會像詹雅雯一樣,擔心自己的腦袋壞掉了。「事實上,統計顯示從診斷到生命結束,帕金森氏症平均歷程為十七到二十年。對平均壽命其實影響不大。因此,一旦確診要更注重後續治療,延緩退化時間。」(圖/鄭清元攝)林祖功解釋,現行治療就是以促進多巴胺分泌藥物為主,如果是典型帕金森氏症,藥物改善效果可達五成到六成;雖然非典型藥物改善效果較差,但還是有效果;因此,如果一旦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千萬不可以中斷治療,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協助醫師有效掌控病情變化。另外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病患多會擔心醫師調整藥物劑量而逃避治療。林祖功說,多巴胺細胞原本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這是屬於退化問題,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增加藥物劑量是必須的;這不是因為出現抗藥性問題,而是針對多巴胺逐漸降低必須採取的行為。這也是定期回診的重要性,讓醫師確認藥物是否需增加劑量,改善動作障礙。「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症狀主要發生在腳部,患者不會在沒有動作時抖動,但可能會雙腿無力。(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鄭清元攝)
不受疫情影響 石原聰美扮熱血藥師創收視佳績
田中圭(右)與石原聰美拍戲期間為防新冠疫情打亂拍攝時程,採取戴防護罩等保護措施。(圖/摘自IG)石原聰美演熱心關懷患者的醫院藥師,得記牢台詞中的藥名、成分等專業用語。(圖/KKTV提供)日本演員石原聰美近來與醫療劇特別有緣,曾主演《小護士當家》、《Voice~亡者之聲~》、《使命與心的極限》的她,去年又以《法醫女王》獲好評與高收視,她在新劇《默默奉獻的灰姑娘藥師》扮演醫院藥師,即使該劇因疫情升溫而被迫停拍,延遲3個月播出,仍獲收視佳績。石原聰美因演出《默默奉獻的灰姑娘藥師》對藥師職業從陌生到熟悉,她說:「演出這劇我才知道不是只有動手術才叫做治療,透過藥物改善病情也一樣重要,要是哪天住院,我會跟藥師多聊聊、表達感謝之意。」石原聰美透露,她有藥師朋友協助她理解台詞中的藥名、藥效和藥物常識,笑說:「這部戲殺青後我應該會變藥物達人。」她對角色相當投入,甚至還參與劇裡藥師制服的設計,讓她穿上戲服時很有成就感。田中圭被噹認真點因《大叔的愛》翻紅的田中圭在劇中飾演姿態高冷的藥劑部副部長,內心卻支持石原對病患的真摯熱情。據傳私下愛喝酒的田中圭,之前常帶著前日酒後倦容出現在拍攝現場,等待上戲時倒頭大睡,劇中大量的醫藥專門用語也讓田中常嚷:「頭快爆炸了!」石原聰美身負主演重任、一心求好,加上疫情讓拍攝時程大亂,沒有拖延的餘地,現場氣氛難免緊張。田中與石原兩人雖有10多年交情,但有次石原聰美目睹田中圭的疲態,嚴肅地說:「你認真點好嗎?」讓現場空氣瞬間結凍,石原雖戴著口罩但看得出她十分不爽,但據傳此後田中不敢再犯。藥劑師意見受重視石原聰美扮演的「葵綠」說:「藥劑師是守護病患的最後要塞。」劇中葵綠是為了能向病患說明藥物的氣味與味道而不惜親自嘗藥的熱血藥劑師,卻引起「是否脫離現實」熱議。在國片《台北物語2-獲利者》飾演藥師的徐愛婷,本身就是專業藥劑師,針對《默》劇中藥師「試吃」辨別藥品,徐愛婷笑說:「現實中藥師可不是神農嘗百草,只是嘗味道還能理解,但吃下去是不太可能的。」而針對《默》劇中醫師搭電梯、藥師走樓梯的上下傳統階級,徐愛婷表示:「一般印象中,藥師不像醫生備受尊敬、又不似護士甜美親切,而為了應對各種患者、客人,藥師多半感覺很兇。」她認為醫院階級與制度有其關聯,但近來因醫病關係緊張,為減少糾紛,許多醫師不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而能夠放下身段,虛心接受藥劑師提供的意見。
石原聰美為戲設計新制服 西野七瀨光看藥師工作就鐵腿
出道17年的石原聰美跟醫療劇頗有緣,曾演過《小護士當家》、《Voice~亡者之聲~》、《使命與心的極限》、《法醫女王》等作品,唯獨對藥師這個職業很陌生,直到演了《默默奉獻的灰姑娘藥師》,她才知道原來藥師也跟醫生、護士一樣要輪班,「不是只有動手術才叫做治療,透過藥物改善病情也一樣重要,要是哪天住院,我會記得跟藥師多聊聊,表達感謝之意。」 她透露剛好身邊有朋友是藥師,拍攝期間一有問題就隨時跟對方求助,「台詞有很多藥名,加上還得知道每種藥物的功效,真的很考驗記憶力,這也是我最頭痛的地方;停拍期間劇組人員提議拍攝特別影片,跟觀眾介紹藥物小常識,沒想到台詞都超長,不過也多虧這個特別企劃,讓我可以持續抓住對角色的感覺,我想殺青後應該會變藥物達人。」對角色相當投入的石原聰美,甚至還參與劇裡藥師制服的設計,「我從當藥師的朋友那得到不少靈感,跟工作人員開會討論後選擇了方便活動的彈性布料,從剪裁到口袋位子都有小巧思,穿上時很有成就感。」西野七瀨(左)大讚首次合作的石原聰美待人親切沒有隔閡。(圖/翻攝《默默奉獻的灰姑娘藥師》推特)《默默奉獻的灰姑娘藥師》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而被迫停拍,延遲3個月才播出,期間還遇上演員之一的清原翔腦出血住院不得不緊急換角等狀況。石原聰美坦言復拍後心情跟過往大不同,「我一刻都不敢鬆懈,做好防疫措施也隨時留意身體狀況,很怕會因為自己耽誤到整個劇組,就連沒有拍攝的日子,也不輕易出門見朋友。」自我管理相當徹底。而出自女團「乃木坂46」的西野七瀨,這次在劇中飾演菜鳥藥師,她笑說:「好處是工作人員交代我不用練習配藥,我只要看著其他演員練習就好。」為了更了解角色,她開拍前跟著劇組演員到醫院參觀藥師的工作日常,「進到配藥室後才知道原來裡面連一張椅子都沒有,藥師們得隨時在醫院上下樓層跑,我那天光是站著看他們工作,回家就鐵腿了,開拍後我們也是一直跑不停。」《默默奉獻的灰姑娘藥師》7/17起每周五在愛奇藝台灣站首播。